目前分類:大陸 武當山 (17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

真武顯化宮廟道場:

湖北蘄春普陽觀祖師殿

普陽觀位於蘄春縣漕河鎮何大垸村伏虎山,又名普濟觀、藥王廟、何菴。普陽觀的醫道文化獨具特色,源溯於隋唐時期的藥王孫思邈,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南宋景炎年間,因何姓漁人奇緣巧獲藥王神像,供奉於庵堂,祛病消災,應念如神。後有何氏節婦烈女入住菴堂,侍奉藥王,香火愈加旺盛,遠近聞名,道徒信眾雲集,遂更名普濟觀。明正德年間,武當高道麥麩李道長曾在此主持。至民國二年(1913)水毀幾盡。因追思藥王孫思邈祛病消災之洪恩,緬懷醫聖李時珍濟世活人之厚德,百姓自捐財物,復建道觀。公元19961月,全真道醫何誠道,醫技有成,別武當謝名師,雲歸故里,宏願懸壺濟世,造福桑梓。當時普濟觀僅剩藥王堂。主持普濟觀後,誠道道人按十方叢林規制,復修普濟觀,以弘揚正道,大振玄風;慧解乾坤,以醫傳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他先後重修老君閣、藥王堂、靈官殿、慈航殿、祖師殿、斗姆殿、玉皇殿、太清殿、元辰殿、文昌殿、伍佰靈官堂、祖堂、齋堂、客堂、乾道院、坤道院、醫道院、放生池等。

祖師殿

第六重為祖師殿、文昌殿、玉皇樓組成的三層殿堂,供有真武祖師、呂祖、紫陽真人、薩翁及文昌帝君、玉皇大帝等神像。煊赫寶殿,祖師修心,文昌祉學,玉皇天樞,此為六重隆德。祖師殿居中供奉著真武大帝,兩側由左至右同供著丘祖、呂祖、紫陽真人、薩翁四尊神像,托沙雕刻,高3.6米,威猛剛毅,法相莊嚴。是觀內道眾每日誦經和平時舉行各種重大宗教活動之所。

五百靈官堂

普陽觀的五百靈官堂,供奉的五百靈官神像,俱為漢白玉雕刻,與真人同高。或怒或笑,或言或思,皆生動傳神。五百靈官堂,長70米,寬30米,紅牆筒瓦,飛檐斗拱,外觀端重大方,秀逸典雅。內設六排青石浮雕底座,用於安放神像,浮雕以祥雲瑞繞、雙鵲報喜、蓮子荷花及老子出關、麻姑獻壽、八卦圖等表達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孝、仁、義、禮及道教納福祈祥的教義內容為主,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殿頂則雕樑畫棟,彩繪著各種道教風格的圖案。普陽觀的五百靈官殿,無論是建築質量與與神像規模,都堪稱全國之最!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龟蛇二将

武當傳說(龜蛇二將)

龜蛇二將與玄武大帝關係。

武當山紫霄宮大殿後蹲著的龜蛇二將,傳說是真武大帝肚子和腸子變的。碗粗的蛇將軍,緊緊纏著龜將軍的身子,龜將軍的腦袋放在一邊,伸著的脖子裡“咕咕嚕嚕”一個勁地吐水……

傳說,真武來到武當山修煉,把鞋子和襪子脫到一邊,日夜盤坐在禪椅上,一動也不動,靜心誦道念經,不吃飯,也不喝水。

真武不吃不喝,這可苦了肚子和腸子。肚子和腸子相互埋怨,爭吵不休,鬧騰得真武坐立不安,不能修煉,也不能念經誦道。真武一怒之下,破腹開膛,把腸子和肚子一把抓出來,“叭噠”一聲,扔到了背後的草叢裡。真武這才安靜下來。

肚子和腸子藏在草叢裡,日夜聽真武念經誦道。經咒入髓,道法附身,變得能說會道,善飛善跑,上天入海,神通廣大,變化無窮。一天,腸子“哧溜”一聲拱進真武的襪筒裡,在地上打了三個滾,喲!腸子變成一條滿身披鱗甲的大蛇。肚子拿過真武的鞋子朝背上一蓋,也打了三個滾,嗬!變成一支鐵殼大烏龜。從此,真武就沒鞋子襪子穿了,打起赤腳來。

龜蛇溜下了武當山,見到百姓的豬羊,三口兩口就吞了,看到農人的牛馬,幾口就吃了,最後連人也吃起來。一次,它倆為爭一頭豹子吃,打得天昏地暗,民不得安。

這時,真武已修煉成神,見龜蛇這般胡鬧,就駕祥雲,揮寶劍,去收伏它們。真武大帝大喝道:“龜蛇伏降,膽敢不從,定斬不饒!”龜蛇儘管是真武大帝肚腸變的,但已得道成精,哪里肯聽。它們張牙舞爪,撲上來就和真武大帝廝鬥。

真武大帝怒髮衝冠,揮起寶劍照龜背“噹噹當”斬了數下,龜背金光四射,只留下幾道印子。從此以後,烏龜背上就有了花紋。蛇趁勢“哧溜”一聲撲上來,死死纏住真武大帝,真武又一揮寶劍,“轟隆隆”一聲巨響,五根撐天柱應聲而倒,只見天“唿”的一下塌下來,頓時把龜壓扁了。同時,撐天柱變成了繩子,捆住了蛇的脖子,越捆越緊。從此以後,蛇的脖子就變得細細的了。龜眨眨眼睛,回頭一看,背上壓的並不是天,而是真武大帝踏的一隻腳。蛇也轉轉自己的脖子,見並不是撐天柱變的繩子,而是真武卡著的大手。這一下,龜蛇才殃了勁,撇著嘴巴,灑著淚珠,苦苦哀求真武大帝饒命。

真武看龜蛇是自己肚腸變的,又武藝高強,也歸順了,就收它們作為自己的坐騎,並封為“龜蛇二將”。從此,真武大帝就履龜蛇,邀遊九天巡視。

龜將軍邪念未收,表面佯裝老實,背後繼續幹壞事,經常趁真武大帝閉目養神,偷吃仙物供果;又常常變成花花公子,溜出仙宮,吃喝嫖賭,為非作歹,幹盡壞事。這樣天長日久,被人們告到了真武大帝那裡。真武大帝半信半疑,便留心觀察,想弄個水落石出。

有一次,真武大帝閉目養神,佯裝“呼呼”扯長鼾。龜將軍以為他已睡熟,頭一伸,一口把個大仙果吞進肚子裡。真武大帝就勢一腳踏下,那仙果就從龜將軍的肚子裡“咕嘟”一聲滾出來。真武大帝大怒道:“烏龜!你偷吃了多少仙物,統統給我吐出來,乾了多少壞事,老實向我招來。”龜將軍哭喪著臉說:“我實在吐不出來,說不清楚啊!”

真武大帝心想:龜將軍雖是我肚子變的,但敗壞天風,觸犯天法,豈能饒恕。於是舉起寶劍,“唰”地一聲,龜將軍的腦袋應聲落地。真武大帝就勢一腳,把龜頭龜身踢到紫霄宮背後。又令蛇將軍纏到龜身上,逼著龜將軍往外吐。真武大帝指著龜將軍說:“你啥時吐光說盡了,我再把頭給你安上。”

從此,紫霄宮後那個大烏龜就沒有腦袋了,天天從脖子裡吐水。有時龜不想吐,蛇將軍就揍它。這一揍,雷聲隆隆,暴雨如注,龜將軍嚇得連忙吐水,只聽得龜脖子裡“咕嚕嚕”發響。因烏龜不好好吐,所以永遠吐不完,龜頭也永遠不能再复原了。

真武大帝手下有龜蛇二將,一位主水一位主火

古書《酉陽雜俎》曾提到有關龜、蛇原本是真武大帝的變相分身。後來,真武大帝成爲了北方的主宰大帝以後,龜、蛇反而成了真武大帝的手下二將,並被真武大帝踩在腳下的形式而出現了。這個形象主要是從宋朝開始的。被玄武真人收服的兩個大魔王,一個化爲蒼龜,另一個大魔王化爲巨蛇,成爲了玄武真人的手下得力二將。後來,玄武真人成爲了北方的主宰(真武大帝)後,龜(主水)、蛇(主火)二將總以被玄武大帝將之踩在腳下的形象而出現了。

龜蛇二將

龜蛇本爲玄武的形象,玄武既然已經成爲大帝,自然不能蛇頭龜腦,於是他自己的本相反而降爲自己的部將了。在《北遊記》中,龜蛇是武當岩水火洞中生出的兩個妖怪,因爲搶了林員外之女做壓寨夫人,城隍爺奈何不得,便請來玄武降伏。其行徑只如(水滸)中的蟊賊小霸王周通而已。

到了清人徐道的《歷代神仙通鑑》,這夾面兌頭的二位買賣便做大了,成了混世魔王。書中說:商紂王時,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擾亂天下。無上元始一面命玉皇上帝降詔紫微垣,以武湯降爲周主,伐紂除殘,一面派玄帝收魔盪穢。

於是,玄帝被發跣足,與六魔王戰於洞陰之野。四魔敗道,二魔王自恃坎離二氣,化蒼龜巨蛇。玄帝施大威力,攝二魔於足下,不能變動。玄帝回天交旨,拜爲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領九天採訪使。

至於龜蛇二魔,也獎其去邪歸正,封巨蛇爲天關太玄火精、命陰將軍、赤靈尊神,蒼龜爲地軸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其他四魔見龜蛇受封,也來拜服,玄帝悉收爲部從。這樣蛇、龜又有了天關、地軸的嘉名。

玄天上帝,亦是真武大帝,主掌人之生命壽夭

龜是古人崇拜的「四靈」之一;而傳說中的羲皇即是蛇神。宋代蘇軾在《彭祖廟》一詩中吟詠道:「跨歷商周看盛衰,欲將齒髮斗蛇龜」。因此從漢代以來,龜蛇就作爲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徵而受到人們的奉祀。道教吸收玄武信仰後,開初在神系中地位並不重要,《抱朴子》描述老子形象時說:「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只是一護衛神。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03671566_1236582680451146_6538190677726629032_n4-1309250ZQ0O6

武當真武帝修仙九九重陽得道

武當山相傳爲上古玄武(即真武)得道飛昇之地,後世認爲非玄武不能當此,故名武當。杜光庭祖師將其列爲“七十二福地”之一。歷朝帝王對武當山均有加封。元大德八年(1304年)封爲“武當福地”,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封爲“大嶽”,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爲“治世玄嶽。”

那麼,真武又是從何而來呢?

這要從他的出生說起。

真武生來聰明,讀了很多很多的書,過目成誦;他身材魁梧,相貌出眾,還學了一身好武藝,人們都稱讚他、敬仰他,說他定是將來的好國王。可是他偏偏不肯繼承王位,卻到處求師學道,想要成仙升天。國王和皇后都曾百般勸阻,可他怎麼也不聽,執意走自己選定的道兒。

一天,他來到禦花園,花叢中忽然走出一位紫衣道人,對太子說:“想得道成仙,得要斷絕酒色財氣,避開紅塵世界,越過大海往東走,那裡有一座武當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說罷,就不見了。原來那道人是玉清聖祖紫元君的化身。

那時候,太子才十五歲。他離開了嬌養他的父母,捨棄了優厚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來到了武當山。

善勝皇后捨不得兒子離開,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後邊追,不避風雨,也不分晝夜,追啊追,一直追到武當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對面,她就大聲喊:“兒呀,快轉來!”喊了十八聲,卻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對面連應了十八聲,卻連上了十八步,不讓母親追上他。這地方就是現在的“太子坡”和“上下十八盤”。

1500069568-595115402_n270630278_475451020749509_2960777606742238991_n

善勝皇后喊不轉兒子,心裡急,跑得快,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拚死不放,非要他回宮不可。太子愛母親,不願讓她傷心落淚,可又覺得修煉要緊,不肯輕易改變主意。於是,他拔出寶劍,扭回頭,朝著母親拉著的衣角輕輕一挑,割開了。皇后落了空,鬆開手,那衣角便騰空飛起來,隨風飄蕩,最後落到漢江上游的江水中,變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常言說:母子連心。看著兒子就要丟失了,皇后還是不死心,繼續追趕。她越跑越快,一心要撲上去,把兒子拉住。這時候,太子舉起寶劍照著身後的大山猛一劈,只聽“轟”的一聲震天價響,高山立刻分成了兩半,中間現出一條河來,把母子分隔在了兩岸。這條河就叫“劍河”。

皇后見再也追不上兒子了,慟哭不止,淚如雨下,竟在地下衝了個大坑。後來,人們就在這裡修了個“滴淚池”。

真武終於登上武當山,苦苦修煉了好幾年,把道經念得滾瓜溜熟,倒背如流,可還是沒能得道成仙,難呀!他喪氣了,心想:深山修煉,遠遠不如坐享榮華富貴,還是回宮去當太子吧。便下山往回走去。

一路上只見天氣陰沉,耳邊烏鴉“哇哇”叫個不停。他心裡亂糟糟的感到煩惱,想找人說說心事,商量商量。可是,這裡是荒山野坳,從來不見人煙,能和誰去商談呢?

說來也巧,這時候,前邊不遠突然出現了一個老太太,她低著頭,雙手抱個鐵杵,正在井邊的石頭上,不緊不慢地磨呢。太子覺得奇怪,上前問道:“您磨這大的鐵杵做什麼呀?”老太太頭也不抬,邊磨鐵杵,這回答他說:“想磨成一根繡花針哩!”太子覺得好笑,說道:“您太愚腐了,只怕到你入土,也磨不成針呢。老太太呀,我看您就別費這種冤枉功夫啦!”老太太既不生氣,也不洩氣,還是不緊不慢地磨著鐵杵說:“磨一下,它就小一點,只要功夫深,自會磨成繡花針嘛。”

真武心裡猛然一亮,想:“修仙求道不也和這鐵杵磨針的道理一樣嗎?”想要感謝老太太的指教時,那老太太已經升上雲頭,她說道:“聰明人,一句嫌多;糊塗人,百句嫌少。”哈哈一笑,就不見了。原來,那老太太又是紫元君來點化真武了,紫元君留下的兩根鐵杵,至今還放在“磨針井”大殿門口。

286712577_2613884852077255_1014357064173328959_n南岩宮

真武省悟了,復回山中,住在南岩認真修煉。他從早到晚,靜心端坐,任憑鳥兒在頭上做窩、生蛋、孵化,也一動不動。身邊的荊棘由小長大,通過他的腳板,又沿著脈絡,從胸口長出來,開花結果,他依然聚精會神地修道。他常年不吃五穀,肚子和腸子在肚裡鬧騰,他就把腸子和肚子抓出來扔了。就這樣,他整整修煉了四十二年

那一天,九月初九,天上佈滿祥雲,空中散著天花,林間仙樂繚繞,谷裡異香撲鼻。真武只覺心里特別明,眼特別亮,胸中恍若水晶,一塵不染;身軀像是流雲,隨時都可飄飛。他知道,這是要昇仙了,準備騰空飛去。這時候,忽然有一個絕代美女來到面前。她手捧金盤、玉杯,嬌聲嬌氣請真武用茶。真武絲毫不為那女子所動,只是覺得她輕浮、討厭。他“嗖”的一聲拔出寶劍,喝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該莊重、自愛。再敢輕舉妄動,定斬不饒!”

那女子又怕又羞,滿臉通紅,簡直無地自容了。她縱身一跳,撲下了萬丈懸崖。

真武后悔起來,覺得不該逼人喪生;認為只有賠她一條性命,才不愧這修行四十二年的功德。於是,便也隨著她朝崖下跳去。哪想卻被五條龍捧住,又見那女子也站在雲頭上。原來她還是紫元君變的,是最後來試他的心哩。 “徒弟,你到底得道成仙了!”紫元君非常高興地說。說著便引真武升上天宮。後來,人們就把這個地方叫“飛升崖”。

真武被五龍捧聖,來到玉皇大帝御案前,被封為

亞帝,並命他坐鎮武當,鎮守北方。成為後來道教信奉的北方之神。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當山

武當山真武帝苦心修煉終成仙傳說

武當山傳說故事,不僅流傳於湖北十堰地區,還傳布於湖北、河南、陝西等地,這些傳說流傳廣、影響大,給武當山增添了獨特的魅力,為武當勝景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也折射出不同歷史時期的民俗心理、社會生活特點和人文心態。在武當山,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物一景都或許有相關傳說故事,來武當山遊玩,就先從武當山傳說故事開始。

話說太子受到鐵棒磨成針的啟發,返回武當山中,住在南岩認真修煉,從早到晚,靜心端坐。

南岩宮

武當山南岩宮

南岩,是武當山三十六岩中最美的一岩,被譽為「氣吞泰華銀河近,勢壓岷峨玉壘高」的「聖境」。整體建築布局,充分利用懸崖、埡脖、山頭、山凹、山凸等險境和緩衝地段巧妙布局一座座宮室、殿堂、道院、亭台、山門等,與環境融為一體,造成「樓閣飛空」的意境,素有「勝境甲天下」之謂。

鳥兒在他頭上做窩、生蛋、孵化,他一動也不動,直到小鳥飛出了窩,他才伸伸脖子,活動身子。

荊棘在他身邊長大,通過他的腳板,沿著經絡,從胸口長出,開花結果,他仍然一動不動,專心修道。

他不吃也不喝,肚子和腸子在腹腔里鬧騰,他就把他們掏出來扔了。後來肚子和腸子聽他誦經,有了靈氣,變成了龜蛇二將。

就這樣,他武當山修煉了整整四十二年。

九九重陽 玄天上帝飛昇成道紀念日

這天,是九月初九,天上布滿祥雲,空中散著天花,林間仙樂繚繞,山里谷異香撲鼻。太子覺得心裡特別明,眼睛特別亮,胸中恍若水晶,一塵不染;身軀像是流雲,隨時都可飄飛。他知道,這是要成仙飛天了,準備騰空飛去。

就在這時,突然有一個絕色美女,身著透明薄衣,手捧金盤、玉杯,風情萬種,嬌聲嬌氣請太子用茶,並要為太子洗漱更衣。太子一個閃現,「嗖」地撥出寶劍,厲聲道:「你要是良家女子,就應莊重自愛。如若不然,定斬不饒!」

女子又怕又羞,梨花帶雨,轉身一躍,跳下萬丈深淵。

太子一看,甚是後悔,錯怪女子,逼人喪命。認為只有以死相賠,才不枉修行四十二年的功德。於是,也隨那女子跳下深淵。

誰曾想,淵下出現五龍,接住太子飛升而起。只見那女子也站在雲頭。又是紫元君所變,前來試探太子的真心。

紫元君大悅,道:「徒弟,你到底功德圓滿,今日起便得道成仙了。」說罷便領著太子駕雲而雲。後來,人們就把這地方叫「飛升台」,亦稱「飛升崖」、「梳妝檯」。

梳妝檯

相傳玄武大帝梳妝更衣飛升地

梳妝檯,亦名更衣台、捨身岩、飛升台等。在南岩西500米,邊長1.6米,高0.64為,方整青石海墁地。台上置一座石殿,面闊1.23米,進深1.10米,檐高1.1米。

太子得道升天,三清令玉皇舉行隆重儀式,特封太子為天界亞帝,並命他坐鎮武當,稱他為三教祖師、萬法教主、玄天上帝、盪魔天尊,成為後來道教崇奉的大神。

在武當山,百姓則稱其為祖師爺。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61415

武當山太子洞蜜蜂道人“賈爺

武當山的賈爺獨守山洞數十載,他才是真正的修道人

獨守山洞與青燈為伴,洞中無水無電用菜葉子擦碗

賈爺老道長出家守一洞,自創養生術每天練72遍,

不出門知曉天下事

武當山老道長獨守洞穴通過報紙獲取外界信息

33074642_443469036097676_4489183921828790272_n

武當山,作為明朝的皇室家廟,現存的很多建築多為明代所建,主要以描寫真武大帝(明朝皇帝朱棣自稱是真武大帝的化身)從出生到修行,最後得道飛升的故事為主線,在方圓八百里的武當山脈,修見了多座廟觀,在眾多的古建築群中,有這樣一個不被人們注意的景點----紫霄宮後山坡上的「太子洞」,而守護這個山洞的唯一一位道長就是賈爺。

太子洞里放置的是一尊元代的小石殿,殿內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青年時代的塑像,洞前的下坡有兩處平緩的地方,是當年張三丰練功使用過的八卦形石台,武功弟子們經常會到這裡來練功,或許為的是感受一下張三丰的氣場吧。

這裡也沒有電,因為文物的保護不允許從遠處拉扯電線過來(曾經有的宮殿被大火燒毀之後,就這樣規定了),更沒有電視機什麼的,但是賈爺卻對國內外大事全部知曉,信息來源就是一部由「信士」送給他的收音機,以及「信士」們每天帶來的報紙,賈爺的所有生活用品都是「信士」們帶過來的。我們到這裡來的時候,正好碰上一位來自東北的妹子,在武當山已經住了兩個月,每天到賈爺這裡來幫助賈爺做飯、抄寫賈爺寫的文章(賈爺曾經出過書的)。

但凡懷著尋求養生之道的人們來到武當,都會聽到一個名字,賈爺。 武當山上有一百多道士,姓賈的有三位,但能叫賈爺的只有太子洞的他,另外兩個,一個是紫霄宮的坤道,另一個是金頂的年輕道人。

010

賈爺身上有著種種傳說。多年未出過山洞、養著一窩能聽懂人話的蜜蜂、真實年齡永遠是個謎。活在城市裡的我們,總是覺得深山裡的生活更接近人類的極限,而當山中的每個人提到賈爺時都帶著尊崇和驕傲時,你就會真的覺得,這是一個神奇遙遠的人物。

太子洞是一個天然洞穴,洞高約10米,寬約15米,深約12米,相傳是「淨樂國」太子---「真武」少年修真的地方。這裡沒有豪華的石雕,沒有寬敞的明堂,更沒有氣勢宏偉的殿堂。太子洞中寒氣逼人,真不知道這位古稀老人在這樣的環境中是如何守候了20多年。在這裡,他的工作是維持太子洞內的石殿香火,這座石殿同樣供奉真武大帝,始建於元朝。時光流逝,石殿因為山洞的保護而完整無缺,而太子岩的山門外,記載歷史的石碑卻已經風化模糊。在武當,這樣的古蹟多不勝數,隨手也許就能觸到。

這裡沒有水,石井早已乾涸,井裡的水是每天「信士」和紫霄宮的道長幫忙擔上來的,所以賈爺很珍惜用水,吃完飯的碗,從來就不刷,用一片菜葉子擦乾淨,然後再把菜葉子吃掉。

賈爺住在洞裡,旁邊是石殿,每天就是上香、上供、打坐。除此之外他可以聽廣播,也可以看報紙,他訂了很多報紙,有《環球時報》、《老年報》、《半月談》、《半月談(內部版)》。有很多人來看他,跟他聊天,因此他覺得不寂寞,一點也不寂寞。

賈爺還有一個習慣,就是平常感冒是不會吃藥的。他曾對人講到,感冒好治,只要會打天盤,感冒好治得很。如果感冒了,出定的時候就用雙手手心的勞宮穴摩擦腳底的湧泉穴,一百次。摩擦熱了,病就好了。如果沒法打天盤,可以用手心摩擦小腿迎面骨上的足三里,也是一百次。然後把手心搓熱之後,揉腳趾頭,五個腳趾頭是連著五臟的。最後再把臉揉熱,把耳朵搓熱,也是一百次。耳朵是通全身的,耳朵熱了,全身就都熱了。用這種方法在山洞裡面住,因此也不怎麼怕冷了。

「道不言壽」,住在洞裡十多年的賈爺至少也有七十多歲,卻稱自己還是個孩子,他的養生秘方更是簡單:就是自然,該怎麼過日子,就怎麼過日子。不要日夜顛倒,不要胡吃海喝,要謙虛,不要生氣。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011

武當山紫霄岩太子洞

真武少年時曾在武當山太子洞修煉

武當山太子洞蜜蜂道人“賈爺

武當山紫霄宮背靠展旗峰,松杉翠柏挺拔,景致怡人,穿過宮殿,在半山腰靜立著一座斑駁的石門。穿門而過,是一段曲折的山路,沿著叢林中古神道的石階攀登,一座山門掩映在綠蔭中,這就是太子岩。

在方圓八百里的武當群山,歷代修建了無數道教廟觀。在眾多的古建築群中,太子洞是一個不被人注意卻又非常重要的地方,許多遊客慕名找到太子洞,常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

從紫霄宮父母殿左側出後門,入紫竹林,草木葳蕤。拾級而上,就看到一道山門上刻著「紫霄太子岩」三個大字。太子岩始建於元代初期。這裡環境清幽,氣候宜人,遠離世俗,是修煉悟道的佳境,目前保存著三清岩、七星岩、煉丹岩等古代高人隱士留下的遺蹟。岩內泉水常年不乾涸,洞頂水絲如簾,藤蔓飄垂。每逢夏季雷雨來臨時,太子岩內煙雲飛騰,霧氣迷漫,遠近山峰也雷聲隆隆。元代詩人揭傒斯描繪:「太子岩吞獅子峰,洞深雷響半虛空。黑龍去作人間雨,白鶴來栖澗上松。日吐金芒朝五老,煙橫玉帶繞三公。七星旗展飈輪降,時有天香下九重。」

1412

進了太子岩山門,可以望見懸崖峭壁上一條窄窄的過道,舉頭仰望,只見綠樹掩映的半山腰中有一洞,這就是「太子洞」,相傳是淨樂國太子,即真武少年時在武當山修煉的地方。

太子洞是一個天然洞穴,洞高約10米,寬約15米,深約12米,群山環繞著這座天然洞穴,洞穴頂處一汪清泉涓涓流下,正好落在下方的一口古井之中,這裡正是太子洞的用水來源。

太子洞洞口處有元代建的仿木結構的石殿,結構精巧,玲瓏雅致。殿房還有元代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的「太子岩」石刻一方,是考察洞室開鑿年代的佐證。洞前石欄回折,洞內寬敞,洞底平坦,方石鋪地。洞裡正中放置的是一尊元代建造的小石殿,殿內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青年時代的塑像,結構嚴謹,玲瓏別致,面容豐潤,頭扎髮髻,錦衣似飄,神態自若。這尊塑像和紫霄宮龍虎殿內的青龍、白虎像都是元代留下來的珍貴藝術品。洞周圍還有玉清岩、太清岩、水簾洞、老龍洞、金指頭王爺墳等勝景。在太子岩處,還可仰視三公峰、五老峰、灶門峰、福地峰、香爐峰等等。這些山峰有的如寶劍,有的如城堡錯列,千姿百態,令人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

湖北武當山五龍宮介绍

五龍宮全稱興聖五龍宮。位於武當山天柱峰以西的五龍峰山麓,靈應峰下,前為金鎖峰,右繞磨針澗,地勢清幽。它是武當山建築最早、別具一格而又引人入勝的八宮之一。

相傳唐貞觀年間(627649)均州太守姚簡祈雨於武當山,見有五龍從空飛降,即在此建五龍祠。

武當山五龍宮共建有宮觀廟宇850間,規模一度龐大,被列為武當山建築最早的八宮之一。南宋時,戰爭頻繁,五龍宮道教建築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歷朝的戰火中,五龍宮大部分被焚毀。 五龍宮為白雲觀底層建築,由正殿、兩廊、觀音樓等組成,富麗堂皇。五龍宮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門,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雲觀主體建築,面寬五間,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別建有鍾、鼓樓,鐘鼓嘹亮清脆,隔河對岸山西境內也清晰可聞。

其右山坡下尚存元代所立的"大五龍靈應萬壽宮碑"。五龍宮周圍有松蘿、五龍、青羊諸峰高聳,飛雲澗、白龍洞流水環繞等奇觀,景致清幽古雅。

宋代改名五龍靈應之觀。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改為五龍又應宮,元仁宗時加賜為大五龍靈應萬壽宮,元末毀於兵火。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於舊址重建殿堂廟宇850間,賜額“興聖五龍宮”,辛亥革命後又大部毀壞。現僅存宮門、紅牆、碑亭及泉池、古井等。

912

  五龍宮坐西朝東,宮門外有九曲十八彎的紅牆,南北各有一座碑亭,前有日池、月池。進宮門是龍虎殿。其內尚存丈餘高的青龍、白虎等泥塑彩繪神像,保存有九重石磴和九重台。元君殿基中部漢白玉須彌座上,供奉著銅鑄鎏金玄天真武神像,高達1.95米,比武當山金頂金殿內的真武大帝像,還高出十公分,是武當山最大的真武神銅像。元君殿前有天池和地池,泉水從石龍口吐出。其左為玉像殿,右山坡下尚存元代所立的“大五龍靈應萬壽宮碑”。從宮門左登山,可見神梅台。台上有墓碑,碑亭右下南折上石山,便到啟聖台。從台南下,即是宋初著名道士陳摶的誦經台,直上為凌虛岩。五龍宮周圍有鬆蘿、五龍、青羊諸峰高聳,飛雲澗、白龍洞流水環繞等奇觀,景緻清幽古雅。

0一七丁酉年農曆潤六月盧圓熹道長親臨武當山興聖五龍宮、思源朝聖,乞取刈請香灰分靈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聖像神尊回臺安座延靈。

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供奉

湖北武當山五龍宮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聖像神尊

歡迎各地宮廟 信眾 蒞臨參香 福生無量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電話: (04)22656052  盧圓熹道長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上帝爺公廟)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文書組 校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KgBEFrEbXyAYcbnAAsOKD-yCHA01

武當山宫觀介绍瓊台中觀

武當山道觀之瓊台中觀,位於武當山最高峰天柱峰腳下,是乘索道登金頂的必經之處,此觀歷史悠遠,現存建築乃明朝崇禎九年時陝西漢中官員捐資重修。該觀依山而建,規模不大,但丹牆翠瓦,綠樹花香,別有一番風景。真可謂:「丹牆翠瓦鎖玲瓏,桂子飄香畫境中」。

1112

    瓊台觀,在元代稱為“瓊台宮”,明朝改宮為觀。分為上觀、中觀、下觀。瓊台三觀各有非常好聽的名字,上觀叫“白玉龜台”,中觀叫“紫岳瓊台”,下觀叫“玉樂霄台”。歷史上,三觀之間借山勢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間由亭橋相聯,故有在三觀之間走動“出門不見天,下雨不濕鞋”的說法,可見當時瓊台觀的建築是宏大而奇妙的。

但經過數百年歲月和戰亂兵火,瓊台道觀房屋毀損嚴重,現在的上觀,僅存有遺址和石雕 龜蛇,是目前武當山發現的最大的石雕「玄武」。瓊台觀的下觀也僅存有搖搖欲墜的大殿和幾間道房。相傳,下觀是武當山道人養老的地方,所以在它附近的山坡上 隨處可見道人的墓塔。整個瓊台觀保存最為完好的就是現在的中觀了。

    中觀還保存著一座完全用青石構造的元代石殿,裡面供奉的也是用青石雕塑的玄武聖像。該處系武當山客運索道的起始點。已成為重要的遊客集散地。是武當山三十六觀中最大的道觀之一。

    相傳,真武大帝修成大道,五龍捧聖至天宮後,玉皇大帝在瓊台冊封真武為北極玄天上帝。因此,人們認為武當山瓊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而倍加崇拜。

瓊台中觀是道教最崇奉的真武大帝的册封聖地,是武當山重要的祖師道場。

早在元朝初期,瓊台中觀就有了道教宫觀建築,明朝永樂年間修建的规模更大;鼎盛时期,瓊台上、中、下三觀共建有道院廟房24座,氣勢宏大,十分壯觀。

0一七丁酉年農曆潤六月盧圓熹道長親臨武當山瓊台中觀、思源朝聖,乞取刈請香灰分靈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聖像神尊回臺安座延靈。

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供奉

瓊台中觀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聖像神尊

歡迎各地宮廟 信眾 蒞臨參香 福生無量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電話: (04)22656052  盧圓熹道長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上帝爺公廟)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文書組 校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

武當山金頂-太和宮介绍

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上的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徵。

武當雷火煉殿傳說,金殿頂上海馬吐霧傳說

大岳太和宮建在眾峰拱托、直插雲霄的武當最高峰——天柱峰的絕頂上。在1612米的巔峰絕頂上建造規模宏大的道宮,更多地體現出的是一種前無古人的氣魄和征服者勝利的昭示,武當山特殊的地貌形成的眾峰拱托、八方朝拜的景觀也神奇地渲染出皇權的至高無上。

12

      大岳太和宮是武當山的最高勝境,無論是道人信士,還是香客遊人,只有登上頂峰,走進太和宮,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到了武當山。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太和宮,建成後嘉封武當山為“大岳太和山”,封這座建在絕頂上的道宮為“大岳太和宮”。皇帝的嘉封使武當山的地位一舉而成為五嶽之首。

      明嘉靖年間,太和宮又進行了擴建,使殿堂道房多達520間。而在那次擴建之後,這裡的稱謂有了變化,以金頂圍牆為界,牆外面的稱為“太和宮”,牆裡面叫“紫金城”。“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見當時大岳太和宮的地位僅次於北京的皇宮了。

13

太和宮整體建築佈局是依居天險、隨山就勢,充分利用其山形的自然起伏;在構築上藉其峻險而添其隆重,以達到肅穆莊嚴、大氣滂礴的藝術效果,讓人感到垂懸中的穩重和獨步雲天的威嚴。古人讚為“千層樓閣空中起,萬疊雲山足下環”,並說這是“補秦皇漢武之遺,……歷朝罕見”。

來過武當山的世界文化遺產專家、空間學專家、建築專家等無不驚嘆大岳太和宮所反映出的建築思想及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的高度的統一,高度評價這“曠古之傑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明永樂十四年,在武當山天柱峰建成太和宮。而那時,天柱峰絕頂四周並沒有現在看到的這一圈城牆。明永樂十七年,明成祖朱棣命隆平候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營造天柱峰的紫金城。明成祖下詔對建城牆提出要求說:“金頂砌造四周城垣,其山本身不要修動,其牆務隨地勢高下,……務要堅固壯實。”

整個工程歷時五年完工,用巨型條石砌築的城牆周長344米,居險臨危卻又堅固穩重,猶如一道光環圍繞金頂,讓人嘆為觀止。城牆上按東西南北四方建築了四座天門,以像徵天闕。四座天門臨絕雲空,極力渲染天庭仙界的威嚴……

      太和宮在建築規制上和其它道宮一樣,但因為在它的上方有座金殿,所以它原來的正殿就有所降格,被稱為“朝聖殿”。朝聖殿裡供奉著銅鑄鎏金玄武及他的部將雷神、靈官等神像。在明朝的一段時間裡,香客信士,包括在山道人朝拜玄武大帝只能到這里為止,想上金頂是絕對不允許的,高高在上的金殿他們只能從遠處望上一眼。

      太和宮的皇經堂是道徒們每天早晚頌經的地方,也是武當道教一處重要的祭祀場所。這座明末被火焚毀,清道光年間又重建的殿堂極富特色。它的隔扇門上全部浮雕著珍禽異獸和道教神仙故事,其工藝精湛又有著濃厚的民間文化色彩。皇經堂內神像、供器、法器琳瑯滿目,均為鑄造藝術和雕刻藝術的精品。殿內正中高懸的“生天立地”的巨匾為清道光皇帝親筆所書。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

武當山祖庭紫霄宮

   紫霄宮,又名“太元()紫霄宮”,明代宮觀建築,位於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內的武當山。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的主峰——天柱峰東北的展旗峰下,佔地面積約27.4萬平方米。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1213

從刻有“紫霄福地”匾額的福地殿進入龍虎殿,可見青龍、白虎泥塑神像侍立兩旁,形象威嚴。沿數百級台階循碑亭穿過十方堂,有一座寬敞的方石鋪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層飾欄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進深五間,重檐九脊,翠瓦丹牆。殿中石殿須彌座上的神龕內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兩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將等,銅鑄重彩,神態各異,是我國明代藝術珍品。殿左放著一根數丈長的杉木,另一端可聽到清脆的響聲,而稱為“響靈杉”。大殿四周神龕內,陳列著數以百計的元、明、清代鑄造的各種神像和供器,堪稱我國銅鑄藝術的寶庫。紫霄殿後是父母殿。此殿崇台高舉,秀雅俏麗,殿內正中的神龕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像,即淨樂國王明真大帝和善勝皇后瓊真上仙像。左神龕內供奉的是觀音,右神龕內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稱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兒女的地方。 1982228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1982年被國務院定為全國道教重點宮觀之一。 紫霄宮是武當山道協的辦公地,每年舉行三月三、九月九慶祝活動,就在此處做道教法事。

紫霄宮位於武當山神道旁,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有禹跡池、寶珠峰。此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是武當山上保存較完整的宮觀之一。主要名勝有龍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東宮、西宮、太子岩等。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紫霄宮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築群。同時也是武當山保留比較完整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紫霄宮為武當山歷史上的道教宮觀之一,屬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

  紫霄宮是武當山保存較完整的皇家廟觀建築群。同時也是武當山保留比較完整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紫霄宮為武當山歷史上的道教宮觀之一,屬全國道教重點開放宮觀。19820224日,紫霄宮作為皇家廟觀建築群,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二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4年,紫霄宮作為全國重點宗教活動場所開放。 199412月,作為武當山古建築群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紫霄宮,是中國道教名山武當山中的主要道教建築之一,位於天柱峰東北、展旗峰東坡下,為武當山道教活動中心。

紫霄宮始建於宋徽宗宣和年間,主要以祭祀玄武神為主,南宋末年毀於襄陽戰火。元世祖至元十二年(1275年),全真派道士魯大宥、汪真常等重建宮殿,命名為「紫霄元聖宮」。明永樂十年(1412),根據明成祖禦令重建大殿,賜名為「太玄紫霄宮」。

紫霄宮現任保存完好,入東天門有龍虎殿,御碑亭、十方堂、紫霄殿,父母殿等,主殿為重簷九脊式建築,下有層層崇臺,內奉真武大帝,著名道教武當拳、武當劍均發源於此。紫霄宮現為武當山道教協會所在地,1984年被定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由道教徒管理。

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供奉

武當仙山分跡紫霄延靈真武大帝神像。

歡迎各地宮廟 信眾 蒞臨參香 福生無量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電話: (04)22656052  盧圓熹道長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上帝爺公廟)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本廟參拜開放時間-早上7點至下午18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文書組 校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

武當太極祖師張三豐傳說

傳說中,張三豐祖師不僅丹道成仙,更是太極拳的開創者。張三豐祖師隱修武當,人稱隱仙。是道教內丹修煉的集大成

者,在修煉過程中,強調清靜煉心以養性。喜歡雲遊四海,各地都曾留下踪跡,也因此正史和很多地方志、文獻都有記載。

《明史.方伎》卷二百九十九記載:“張三豐,遼東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寶,三豐子其道號也。以其不飾邊幅,又號張邋遢。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鬚髯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頭輒盡,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書經目不忘,游處無恆,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

嘗遊武當諸巖壑,語人日:“此山,年日必大興,時五龍、南岩、紫霄皆毀於兵,三豐與其徒去荊榛.闢瓦礫,創草廬屆之,已而捨去。

真武神授《王征南墓誌銘》和《寧波府志》載,張三豐北赴汴京途中的一個夜晚,夢見真武神君降臨,向他傳授拳法。次日黎明,張三豐被一群攔路搶劫的強盜圍住,便運用神授拳技打敗了這群強盜。從此,張三豐以拳技聞名於世。

鳥蛇鬥的啟示

1315

 在武當山至今流傳著張三豐觀“鳥蛇鬥”的故事,說張三豐在“邋遢崖”看見一隻鳥與一條蛇打架,每當鳥上下飛

擊長蛇時,蛇就蜿蜒輕身,搖著閃避,不曾被擊中。相持時久,鳥已精疲力竭,無可奈何地飛走了。長蛇也自由自在地

鑽進了草叢。張三豐由鳥蛇鬥得到啟發:以柔可以克剛,以靜可以製動。於是,模仿長蛇的動作創造出了內家拳。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1 (2)

武當山海馬吐霧傳說

 武當山是我國著名的道教聖地,歷朝歷代以來都有著超然的地位。武當山屬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完美結合的山岳型風景名勝區,以其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規模宏大的古建築群、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的武當武術著稱於世,被譽為“亙古無雙勝境,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建築除了恢弘的氣勢和浩大的規模,武當山還流傳著很多千百年來不能解開的迷團。最為著名的就是矗立在武當山最高峰頂的一座純銅鎏金的金殿頂上,一個銅製的海馬經常會口吐霧氣。

0203

  武當山金殿是重簷廡殿頂的宮殿,屬於古建築中的最高等級,在武當山此規格的殿宇也僅此一座,殿內供奉著真武大帝的神像。海馬就位於金殿的屋脊之上,還雕刻有龍、鳳、獅子、海馬等珍禽異獸,這些動物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武當四大奇觀之一的“海馬吐霧”就出現在這裡。

 據說每到夏季下雨的時候,這個海馬就會口吐雲霧,並發出呼嘯聲,嘶嘶作響,雲霧昇華到空中,馬上就變成了紫色的煙霞,非常非常的美麗。乾隆年間的《太和山志》也有“海馬吐霧”的記載:“金殿四隅嵌有海馬,每逢夏至後,海馬夜間做吼聲,口吐氣焰。”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003183_729897890475970_9198971747959279441_n

武當真武祖師爺(即上帝爺公)

玄天上帝乃北極玄武星君化身又稱玄武大帝或真武大帝道諱尊為終劫救苦天尊三輔黃圖說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以正四方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璧玄武總領漢書天文志以北宮玄武者是因以北方之神稱為玄武大帝考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中說玄元聖祖八十二次化為玄武大帝大帝既凡而玄妙哉然其玄武應化之因故佑武曲顯靈之驗昔大羅境上無欲天宮以淨樂王國善勝皇后夢而吞日覺乃懷孕經一十四月開皇元年三月三日降誕於王宮既長捨家棄國辭父母下入武當山修道度世濟人四十二年成果滿白日昇天玉帝封為玄武真人唐貞觀二年封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宋時真宗避趙玄朗玄字之諱乃改為真武大帝時上帝入武當山修道之初其父思念王子乃命五百武士入山探尋來眾亦隨之學仙留居不返上帝果圓滿乘飛昇上歸天京玉帝鑒其忠勇使鎮北方總攝玄武五百武士亦證仙果成為五百靈官聽神驅策據傳淨樂國一雲即今之潮北均縣樂都鄉雙塚屯之古坵即淨樂王及後之墓明成省大修武當諸廟於敕建紫雲亭書中有雲淨樂國之東有紫雲亭乃玄武帝降生之福地所以武當山上有太子坡太子巖飛昇台等地均為上帝修煉時之遺蹟武當山為上帝之最大道場亦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山中計有八宮二觀三十六痷七十二岩廟迄今留最為完整者即為紫霄宮該宮亦為明成祖敕建有房舍八百六十間建築雄偉精美嫓美皇宮禦苑按玄乃龜蛇位北方色黑故曰玄身有鱗甲若將帥威風故曰威玄武以龜蛇合體以應北宿之象道教尊上帝為三元都總管金闕化身萬天法主統率三十六是為道教靈威最盛信仰最廣的神仙之一經懺有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北方真武妙經北帝天蓬護命消災神咒經北帝紫微神咒妙經北帝說豁落七元經玄帝說報父母恩重經北帝伏魔經法建壇儀北帝七元紫庭延生秘訣真正普慈度世法懺真武靈應護世消災滅罪寶懺北帝伏魔法懺及歷代文獻二十餘種均收入道藏之內民間之說尚不與焉至本地傳說玄帝為屠宰業祖師之說實為無稽之談且對玄帝大為不敬不可採信渲染以重神格玄帝原係元始祖炁分真化炁之八十二化托生淨樂國為王子十五歲即入武當修煉道法歷四十二年道成飛昇濟度眾生矣再生為王子自不必為生活宰豬殺羊為道業亦無暇去從事罪惡俗事實大為褻瀆神明不敬荒謬之說滑稽之談 。

元始認為玄武大帝歸根復位之時已到於是乃命玉帝宣降玉冊拜玄武為鎮天玄武大將軍三元都總管等職玉帝賜玄武自此後可披發跣足踏龜蛇建皂纛玄旗躬披鎧甲位鎮坎宮天稱元帥世號福神且命他每月下降扶持社稷普福生靈三清上帝更以感其勞巨大拜玄武為玉虛師相玄天上帝簡稱玄帝凡遇每月三七日或稱三六日即下降人間受人醮祭察人之善惡斷滅不祥 .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文書組 校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爺公20211030b

報恩教主真武帝 慈憫廣度 勸善濟世

道教認為修以之路不能只注重個人修煉,還要依教義規戒,內以修心,外以行善,慈憫萬物,濟世廣度。

(一)勸善行善,當以忠孝為要務。《太上靈寶首入淨明四規明鑒經》中說:「學以非難,忠孝為先。」晉代道教祖師葛洪在《抱樸子·對俗》曾說「欲求以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忠孝,尌是忠於國家,孝於親長,盡社會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形神俱妙,與道合真,功德成神,達至以道。《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中便以忠孝為首務之要。《經》中說:「托生父母,懷身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念我父母,日慚衰朽。」以孝道存心,報父母哺乳養育之恩,唯願父母福壽增延。《列以傳》中說:「以經萬卷,忠孝為先。」真武大帝的垂範精神,為修道者樹起一座豐碑,為積善之良方,成以之要妙。

玄帝報恩聖號 至心皈命禮

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托生父母

懷耽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令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臉峻貪慎,禮帝為師,祈恩報本,願我見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父母,早得超生,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佑聖真武,治世福神,玉虛師相

玄天上帝金闕化身天尊

(二)勸善行善,純潔人心,是道教功德社會的重要前提。只有積功

累德才能通達天神,才能得道,才能長生。《老子想爾注》亦曰:「道設生以賞善,設死以威惡」。能積善功累道德,「則精神與天通,設欲侵害者,天既救之」。所以道教將「行善積德」作為修道成以之首務,提出了「無知」、「無欲」、「無爭」、「複樸」、「忘我」、「節儉「等思想,教人積功累德,勸善成以。道教主張要積善於他人,積善於社會,善待萬

物生靈,使天地和融、社會和樂、自然和諧。真武大帝得道成以,乃時常顯靈救濟眾生,《玄天上帝啟聖錄》中的鎮河興福、現海救危、捨身求雨、相術指迷等故事,尌是真武廣行善舉,普施仁德的最好體現。廣行善舉是道教入世濟世以至得道成以的重要內容和成以必由之路。天師道要典《想

爾注》尌強調,「百行當修,萬善當著」。《抱樸子內篇》則說:「人欲地以,當立三百善;欲天以,當立千二百善」。《赤松子中誡經》進一步指出:「為善者,善氣覆之,福德隨之,重邪去之,神靈衛之,人皆敬之,遠其禍矣」。也尌是說修道學以當以為基,為善者自有神靈護佑,積功累德是成以的前提。自古以來,大凡成以得道之士,均是積善累德,廣行慈愛的結果。如有救死扶傷,治病救人道教真人孫思邈;有揚善施財,濟貧拔苦 正一天師張魯,有慈儉愛民,勸止殺戮的長春真人丘處機等等,都是濟世利物、積功累德,修煉成以的楷模。

積善立功是修道者步入神以世界的必登階梯。葛洪祖師曾說:「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非功勞不足以論大試」,修以之人不可隨心所欲,要純正品行,度人濟世,多行善功,切不可「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這樣才能德臻人生,利益社會。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爺公20211030d

真武帝修真 弘揚正道 福臻家國

弘揚正道,福臻家國,服務眾生,是道教的基本精神。

道教眾多神以是因有功於民,福報家國之大德,而被尊為神明。

真武修真之時,天下猛獸橫行,魔惡欺世,冤魂遊蕩,眾生苦不堪言,真武弘道抑惡,驅魔降妖,替天行道。《玄天上帝啟聖錄》中載有真武「降魔洞陰」之靈異:太上賜玄帝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

玄帝敬奉教敕,部領六丁六甲,五雷神兵,巨虬獅子,毒龍猛獸,下將凡界,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這時魔王以坎離二氣化作蒼龜巨蛇,變現形乃成,玄帝以神威攝其於足下。《玄天上帝啟聖錄》中的「分判人鬼」,則說的是真武體察民願,降福於民的故事:相傳玄帝到下界後,七日之中,天下妖魔盡皆收斷,人鬼分離,冤魂解散,逝魄超升,將鬼眾鎖於酆都大洞之中,使人民始安,陰陽交泰,國土清平。

真武的修煉正念,褒揚正義,為眾生祛災免難事蹟啟誡我們:弘道正道,不只是安平於自身清寧,更要有服務天下眾生的弘願。正道不興,則邪道盛行,不能以一己之利,一方之益,而置蒼生安寧於不顧。齊同慈愛,廣施仁救。道教教義思想以闡揚大道,裨益社會人群,裨益世教為目的。

入世以求濟世,超越自我,超越世俗生活。隨方設教,雲水佈道。但求天下共用太平繁榮,永葆熙洽清寧。追求利益國家,利益人民,利益天下的高尚情懷;嚮往人性向善、安己利人、屏絕詐偽的社會風尚;最終達到世風純正、有為有守、戢止爭攘的祥和、康寧、安泰的太平盛世。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帝爺公20211030a

武當山真武鎮守北方,蕩平邪魔!

真武大帝又稱玄武大帝、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全稱真武盪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名。《楚辭 · 遠遊》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日玄,身有鱗甲,故日武」。《禮記 · 曲禮》說:「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淮南子 · 天文》將此四方神與四天帝相配,稱玄武為顓頊的僚佐,說:「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 …… 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葛洪《抱朴子 · 雜應》稱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為之作護衛。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故為北方之神。

根據陰陽五行,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王逸《九章懷句》說:「天龜水神。」《後漢書 · 王梁傳》說:「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說:「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斗,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信奉。

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交感演化萬物。

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史記 · 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致氣。《抱朴子》亦稱其能導引,並說:「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冢中,飢餓,見冢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僥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斗宿,俗稱南斗。《星經》說:「南斗雲星,生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干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說:「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壽。

因北方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組成龜形,其下有騰蛇星,故龜蛇合體;位於北方,屬水,其色玄,故稱玄武。玄武真君每每斬妖鋤魔都御劍出行,就因為御劍天遁比騰雲駕霧來得快。所以,他是勾陳大帝的重要支持者、劍仙之道的守護神、武學之人的護法者。

玄武為什麼更名為真武,其原因眾說紛紜。一說為避宋真宗的諱(宋真宗曾名玄休、玄侃),此說見於《集說詮真》等書中;另一說為避趙宋「聖祖」趙玄朗的諱,此說見於《朱子語類》中。玄武改為真武后,玄武的名稱很少有人提及了。

北宋時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龜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傳說開始日益盛行。宋太祖時,已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上大將之說。宋高承《事物紀原》中就記載了宋真宗天禧元年(1017),「營中有卒見龜蛇者,軍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涌堂側,汲不渴,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聞知後,下詔建觀,賜名「祥源」。於是人格化的真武誕生了。

據《夷堅志》、《雲麓漫鈔》等書記載,真武的形象多道服羽梳,被()發仗劍(故稱披髮祖師),頗為勇猛。真武作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並且在民間有著廣泛信仰,就再也不能作為原來星辰龜蛇的形象活躍於道教神壇之上了。故有關真武身世、神跡的傳說便逐漸流傳開來,《道藏》、《續文獻通考》、《三教源流搜神大全》、《歷代神仙通鑑》等書中,均載有諸多有關真武身世的傳說和神異故事。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真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稱,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再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人武當(太和山)修煉,歷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之」。宋天禧年間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 )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明代是真武大帝聲勢顯赫、民間信仰最為普遍的時期。明朝初期,朱元璋的兒子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取了王位。傳說在燕王的整個行動中,真武大帝都曾顯靈相助,因此朱棣登基後,即下詔特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大規模地修建武當山的宮觀廟堂,建成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廟、三十九橋、十二亭的龐大道教建築群,使武當山成為舉世聞名的道教聖地,並在天柱峰頂修建「金殿」,奉祀真武大帝神像。因帝王的大力提倡,對真武大帝的信仰在明代達到了鼎盛階段,宮廷內和民間修建了大量的真武廟。

自宋、明後,武當山就被認為是真武大帝的根據地,這是因為自從道經將傳說中的真武大帝與武當山聯繫起來後,武當山就被附會成真武大帝的出生地和飛升處,為它以後的顯榮尊貴打下了基礎。在武當山的金殿裡面,供奉的是明代鑄造的真武大帝銅像,銅像的兩邊分別為周公和桃花、水火二將 ,每逢農曆三月初三,武當山人山人海,香客絡繹不絕紛紛前來燒香叩拜 ,以祈求家庭平安幸福,財源旺盛, 熱鬧非同尋常。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3

武當山紫霄宮楹聯

紫霄宮是武當山現保有最完整的明代宮殿,依皇家禮制打造,紫霄大殿莊嚴,雕樑畫棟十分精美,其中神龕供奉真武神像高4.8米,為明代泥塑彩繪貼金,是武當山尚存最大的泥塑像。

紫霄宮風水極佳,在唐貞觀年間被封為72福地,也是許多道人修練居住的地方。相傳明朝時,香客信士只能朝拜殿朝拜真武大帝,只有皇上到武當山祭祀時才能到紫霄大殿,而我也在此遇到了從台灣揹著神明,來武當山還願的道教信眾。

135

    紫霄宮  紫霄宮位於武當山神道旁,背依展旗峰,面對照壁、三台、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有禹跡池、寶珠峰。此宮建於明永樂十一年(1413年),是武當山上保存較完整的宮觀之一。主要名勝有龍虎殿、十方堂、紫霄殿、佳音杉、父母殿、東宮、西宮、太子巖等。此地周圍崗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寶椅,故曾被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從刻有「紫霄福地」匾額的福地殿進入龍虎殿,可見青龍、白虎泥塑神像侍立兩旁,形象威嚴。沿數百級台階循碑亭穿過十方堂,有一座寬敞的方石鋪面的大院落,院上三層飾欄崇台,捧拱主殿紫霄殿。紫霄殿進深5間,重簷九脊,翠瓦丹牆。殿中石殿須彌座上的神龕內供奉真武神老年、中年、青年塑像和文武仙人坐像,兩旁侍立金童玉女、君將等,銅鑄重彩。神態各異,是我國明代藝術珍品。殿左放著一根數丈長的杉木,別一端可聽到清脆的響聲,而稱為「響靈杉」。大殿四周神龕內,陳列著數以百計的元、明、清代鑄造的各種神像和供器,堪稱我國銅鑄藝術的寶庫。紫霄殿後是父母殿。此殿崇台高舉,秀雅俏麗,殿內正中的神龕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像,即淨樂國王明真大帝和善勝皇后瓊真上仙像。左神龕內供奉的是觀音,神龕內供奉的是三霄娘娘、送子娘娘等,稱為百子堂,是昔日善男信女求兒子的地方。大殿橫脊上,排列著各種銅質、鐵質的飛禽怪獸。宮庭內外,四時花卉,長開不改。初春,絳桃展瓣柳舒眉;仲夏,牡丹芍葯競相妍;秋日,丹桂飄香金菊艷;隆冬,傲寒紅梅斗雪天。

234

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自還。——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五色祥雲送舊歲;九炁清風迎新年。——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福地有天皆化日;太和無處不陽春。——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道院培就千年柏;玄都栽得萬載松。——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翠柏蒼松太古意;孤雲野鶴老道心。——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雞鳴起舞朝氣盛;枕戈待旦壯志烈。——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偉人東去氣盡紫;樵歌南來雲騰霄。——賀龍、柳直荀合贈紫霄宮道總徐本善

 石室寂靜存千古;洞天隱真億萬年。——佚名撰紫霄宮後過風埡無名道人墓[石刻楹]

閬苑清幽,樂清聞之福地;玄都寧靜,養自然之天機。——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熱情迎各地友賓,遊覽紫霄;真誠接四方香客,朝拜祖師。——佚名題紫霄宮十方堂

三世有緣人,涉步登山朝聖境;一聲無量佛,驚天動地振玄都。——佚名題紫霄宮

金殿重輝,看鳥革惲飛,勢壯山河維社稷;

帝容復整,仰龍章風姿,光同日月炳乾坤。

——佚名題紫霄宮

武當有仙蹤,明月清風,策杖特來靈勝跡;

紫霄鍾靈瑞,近水遠山,跨鶴好去暢幽情。

——佚名題紫霄宮山門

三聖本同心,仁民愛物,宏開普渡垂寶相;

一元始分炁,濟世救人,廣渡眾生悟真宗。

——佚名題紫霄宮十方堂

一旗展琳宮,煙渺有無,柱杖仙歸蒼莽外;

群峰朝金闕,雨晴濃淡,依欄人在畫圖中。

——佚名題紫霄宮道院[門楹]

跣足雲為履,游三界,踏破真空,佛號西方無量;

披髮天作冠,蔭九州,覆昌實境,道昌北極至尊。

——佚名題紫霄宮

去皇宮而巖穴,木石居,鹿豕游,因做這超前軼後事業;

屏紅塵以悟道,機神靜,元真覺,才成此極天蟠地文章。

——佚名題紫霄宮大殿[抱柱楹]

#歡迎轉貼分享 待續............ 北極玄元宮道觀文書組 校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40898920_1565495777132208_609343889217806797_n

武當山玄天上帝《報恩寶誥》註解

持誦報恩寶誥,爲父母祈福消災 願父母福壽康寧

真武大帝(真武祖師爺)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真武蕩魔大帝」,爲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道經中稱他爲「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亦稱爲「報恩教主」、「披髮祖師」。

真武大帝本爲玄武星宿,因受太陽精氣降聖爲淨樂國太子。據《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等道經所載:真武大帝十五歲那年,離別父母,前往深山幽谷,訪求修道之術,其修行感動了玉清聖祖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祕道,元君指引帝越海東遊,又遇豐乾大帝授以寶劍。入湖北武當山(太和山),修煉四十二年,真武大帝五十歲那年,九月九日清晨,祥雲自天而降,白日飛升。於是,玉帝命其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真武大帝奉命,誓斷天下妖邪,清理陰間。後來,帝又用法力將六天魔王鎮壓,從而被玉帝封爲「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法力無邊,能斷一切妖邪,能驅一切魔精,能避水火之災。

此外,道教又奉真武祖師爲「報恩教主」。祖師化身爲淨樂國太子之時,侍父母至孝。《報恩法懺》上說:「因劬勞之未報,爰頂踵之不飾」。若有志誠孝子爲在世父母求福壽,爲已故祖先求超拔,祖師定當保佑是人,心愿得以圓滿。

帝。感父母生恩之重,故說此經。若有善信男女,體玄天聖訓。以孝道存心,持齋三年,禮念聖號一萬八千遍。以按道經一藏篇目之數,以答父母三年乳哺之恩。有志之士,又能尋詳經義,精進道功。雖億劫四重之恩,皆可以報。而九幽三途之苦,亦可以濟矣。豈但報父母之恩而已哉?」

仙經萬卷,忠孝爲先

民間常常稱呼真武大帝爲「報恩教主」,這裡所報的恩,就是父母之恩。從玄帝廟的建築規制上來看,同樣也體現這一孝道思想。在各地專門供奉真武大帝的宮觀中,一般都會修建「聖父母殿」供奉玄天上帝的聖父母。例如真武大帝的聖地——武當山,也並非唯真武大帝一人獨尊,武當山最高處是金頂,金頂前殿供奉玄天上帝,後殿即供奉聖父聖母。

若有善信男女能體會玄帝的聖訓,以玄帝爲榜樣,禮帝爲師,心存孝道而持齋三年,以恭敬的禮數反覆念誦這段聖號一萬八千遍,就可報答父母三年乳哺之恩。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能了解經書的義理以及因此而精進道功,可報億劫四重之恩、可濟九幽三途之苦。所以,各位有心的善信,每逢三月初三、甲子庚申每月三七日可於玄帝像前,或是面向北方轉誦報恩寶誥,可爲父母師長祈福消災,亦是慶賀真武大帝聖誕,祈福消災的一個不錯的方法

武當山玄天上帝報恩寶誥 至心皈命禮

玄元應化,武曲分真⑵。垂念我等衆生,有相脫生⑶。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⑷。辛苦百千,殷勤寸念⑸。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⑹。禮帝爲師,祈恩報本⑺。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⑻。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⑼。佑聖真武,治世福神⑽。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

  玄天上帝⑴報恩寶誥[注釋]

⑴報恩誥:即報父母誥,誥中祈求真武佑護父母,壽福增延。故道教又稱真武大帝爲報恩祖師;

⑵玄元應化,武曲分真:玄元,即玄元祖師,唐時封太上老君爲「玄元皇帝」。故此玄元即太上老君也。應化,應變分化。武曲分真,武曲,即真武。有經稱真武「武曲靈應」。

⑶垂念我等衆生,有相脫生:垂念,垂慈憐念。有相,與無相相區別。道教將先天稱作無相,後天稱作有相。即有形象,有身體。脫生,即輪迴轉生。

⑷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凡人在母體內皆須懷胎十月方可出生,乳哺三年方可成人。

⑸辛苦百千,殷勤寸念:父母如此懷胎乳哺,實爲百千之辛苦,殷切之希望長大成人。

⑹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持念,行持念誦。平等,平等之法也。險峻,人間之狡詐也。貪嗔,人之欲望也。

⑺禮帝爲師,祈恩報本:禮,恭禮。帝,玄天真武大帝。祈恩報本,按《太上元始天尊說真武妙經卷下·報恩章第四品》言:「人屬萬物之靈,秉性賦形。一絲一發,猶不可輕。天恩祖德,前劫善根,父母養育。……若有塵世凡民,覺悟回心,思父母之苦,報爹娘之恩。齋戒沐浴,勤誦此經。過去現在,一切超生。」

⑻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玄門弟子,出家修行。爲孝中之最丈夫。現在父母,過去宗祖,亦皆沾道恩,永脫輪迴之苦也。

⑼八十二化,報恩教主:八十二化,即真武大帝因人因物因事而度化,總有八十二種化度之法。是玄門之報恩教主也。

⑽佑聖真武,治世福神:按《元始天尊說真武妙經》云:真武「屢劫清靜,世世宏仁。安國濟民,克修大定……不浮天律,不逆雙親。降龜伏蛇,諸濁消傾。念念虔誠,故爾飛升。」

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爲報恩教主尊稱。

#紫霄玄天上帝#玄天真武秘籙  #太和武當真武 #天帝賜劍

#武當山顯傳 #道揚武當真武經籙#三教祖師、#傳法教主

# 真武大帝#紫霄延靈 #武當衍脈 #武當上帝爺公

#北極玄天上帝(真武祖師上帝爺) 玄天上帝(開基老帝爺)

#真武玄帝生漆脫胎神尊#武當山真武帝坐鎮臺中

#玄帝分靈顯化祖廟#北極玄元宮紫霄祖殿玄帝

#金面真武玄帝坐龍椅神像#玄帝金身跣足未踏龜蛇

#豐乾大帝#玄帝寶誥#報恩寶誥[注釋]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3e6c4f0gy1fk8ahy74wqj20ku0rs45w

報恩教主,仁孝大德

民間常常稱呼真武大帝為「報恩教主」,這裡所報的恩,就是父母之恩,從玄帝廟的建築規制上來看,同樣也體現這一孝道思想。

在各地專門供奉真武大帝的宮觀中,一般都會修建「聖父母殿」供奉玄天上帝的聖父母。

例如 真武大帝的聖地——武當山,也並非唯真武大帝一人獨尊,武當山最高處是金頂,金頂前殿供奉玄天上帝,後殿即供奉聖父聖母。

在真武大帝信仰中,將孝道與成仙得道的信仰目標結合為一,相輔相成,不行孝道,不可成仙,成仙得道則是為了更好的報答父母之恩。

民間常常稱呼真武大帝為「報恩教主」

收錄在《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的《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全經不足三百字,以是四言詩句集句成文,而說經的緣起即是玄帝「感父母生恩重之故,故說此經」。

經文前半部分的正文內容是由玄天上帝演說父母生養兒女之艱難,從而勸告世人修行報答父母恩,

後半部則教人常思「玄帝報恩聖號」,向玄帝祈恩以報作為自己本源的父母,祝願「我見(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父母早得超生」。

經文末尾有高道趙宜真所作的一篇跋,跋文中說,若有善信男女能體會玄帝的聖訓。

以玄帝為榜樣,禮帝為師,心存孝道而持齋三年,以恭敬的禮數反覆念完這段聖號一萬八千遍,就可報答父母三年乳哺之恩。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能了解經書的義理以及因此而精進道功,一旦能開悟,可報億劫四重之恩、可濟九幽三途之苦。

各位有心的讀者,今日可於玄帝像前,或面向北方轉誦報恩寶誥,可為父母師長祈福消災、介福延瑞,亦是慶賀真武大帝聖誕的一個不錯的方法。

報恩寶誥

志心皈命禮

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

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

禮帝為師,祈恩報本。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

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佑聖真武,治世福神。

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06wMAcgly1gnq7letzndj31400u0tlo

報恩祖師真武大帝報恩思想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報恩思想的經典名言。知恩報恩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代表之一,也是人類社會最值得提倡的倫理道德思想之一。中國人一直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說法,就是說受惠於他人,就應該回報,而且不僅是要以恩還恩,還要以十倍甚至更多更好的回報去報答別人的恩惠。所以到了清代的時候,“報恩於十”的思想被教育家朱用純收錄於家庭教科書《增廣賢文•朱子家訓》裡面,成為中國社會用來教子醒世的重要思想。這種思想在道門中被祖師們廣泛弘揚,本文就真武大帝的報恩思想進行探討,以窺道教報恩思想深刻內涵。

一、真武報恩思想的由來

道教關於報恩的思想內容集中體現在真武大帝身上,因為真武大帝在道教中被稱為報恩祖師,並有報恩寶誥供世人持誦,藉此慈光,報父母養育之恩。

這種報恩思想在道教中是一脈相承的,《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在這裡提出修道人首先應該持有慈悲的思想,即要回報對我們有恩的人與事,並認識到人身難得,既以為人,應當珍惜。然而人身來源於父母精血媾成,所以孝順父母是最大功德。做人要以盡孝道來回報父母。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提出:“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祖天師張道陵建立“正一盟威之道”以“四不吃”來提倡忠孝節義思想。王重陽建立全真道則以茹素來體現悲天憫人的情懷。淨明派更是以“忠孝”思想而創教,提出“忠孝淨明”之說。同時道教還在戒律告誡教徒:“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 。道教的勸善書中也教人懷忠孝思想,用實際行動報父母、老師、國土、眾生恩情。 《太上感應篇》要求學道之人要:“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卹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其中“忠孝友悌”即指對待長輩和朋友的四個重要方面裡,就有對國家的“忠”、對父母的“孝”、對別人的友、對眾生的慈的思想。至於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道教勸書《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更是明確地指出:“淫為諸惡首,孝為百行先。”《文昌帝君陰騭文》也勸說: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到真武信仰開始盛行的明代,道教的報恩思想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傳承與弘揚。先前道教中已經有三部報恩的經典在世上流傳,分別是《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 《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經書。現存兩種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二、《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為底本,徒件為參校本。經說至孝真王治化中國,教人慈教,敬天順地,好生惡殺,認為:“孝治天下,不勞法令。孝治其身,志性堅正。孝治百病,天為醫之。孝治萬物,眾毒不害。孝治山川,草木不枯。孝營生業,田蠶萬倍。孝至於天,風雨以時。孝至於地,萬類安靜,神芝靈木,處處呈瑞。孝至禽獸,龍麟鸞鳳,翔集境內。孝至淵澤,河侯獻珠,魚龍踴躍,靜息波浪。但孝二親,元元大恩。天地萬靈,晨夕侍衛。行道守一,自然得道。孝道至大,與無並生,治於三光,照曜幽夜,有生之類,侍賴無窮。”並對不符合孝道的行為進行了列舉和批判。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此經托元始天尊為上智仙人講述父母寄胎養育恩重,勸人為父母建齋消災,超度亡靈。經曰:“天下人民,皆因父母寄胎,誕育而得生身,受炁在胎,其苦無量,懷胎十月,迅速不停,受孕滿時,肢脈俱解。其中非一因以喪身,幼小嬰孩,提攜養育,洗浣穢濁,不憚艱辛,寧損己身,欲兒寧處。父母恩重,難報難量。”所以要“以降生之日,默念至親生我之恩,精勤齋戒,廣修眾善,以報劬勞”。

《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撰人不詳,似出於唐代。假託太上老君為海空智藏等聖真說報恩因緣。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經稱:“夫人生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養。是以天地覆蔭,寄託母胎,氣識相凝,懷娠十月,縈妊胞重,坐臥失常,歲滿月充,誕育之候……。”列舉父母養育子女種種不易,然其中有不孝子孫,忤逆犯上,要求人們不學此行,要“至心慈孝,供養父母,禮敬三寶,布施持戒,信重出家”這樣才能享受福慶,果報無窮。

既然報恩首重父母恩,那麼真武大帝位為大神,緣何又有報父母恩之說,且看真武帝的降生。據《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又《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對此,道教還有著美麗的神話。故事說:在天的盡頭,大海的極邊有一片美麗的國土,名字叫淨樂國,國王為政清廉,善勝皇后心地善良,他們把這個國家治理得太太平平,民眾都安安樂樂。一天,善勝皇后來到禦花園裡游玩觀景,正在興趣盎然之中,忽聽得空中一聲巨響,但見青天豁然洞開一扇大門,有眾位仙人飄然而出。只見一位仙人捧出紅紅的太陽朝下一扔,那太陽猶如一道金光迅即飛到皇后的面前,剎那間就變成了一個紅果子,“哧溜”鑽進她嘴裡,“咕嘟”滑進了肚子裡。從此,善勝皇后便有了身孕。日月穿梭、花開花落,已是一年的光景。皇后的身孕也有十四個月了,就在這一天,三月初三,正當午時,善勝皇后忽然感肚子疼了起來,正在疼痛之際天地間猛然一亮,人心不僅為之一振。皇后左脅瞬間便裂開一個大口子,晃晃朗朗的從裡面跳出一個又白又胖的娃娃。那娃娃舞動著小手,跳動著小腳,樂呵呵地來國王皇后面前,先恭恭敬敬喊了一聲“爹爹”,又親親熱熱喊了一聲“媽媽”。頓時引來了龍飛鳳舞,百花盛開,山歡水笑,群鳥齊鳴。舉國上下歡呼雀躍:真武太子降生了。真武生來聰穎、神靈,七歲時,已能日誦經文。三年後,古籍典冊躍然於胸,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可以說是博覽群書,過目成誦;他身材魁梧,相貌出眾,而且還學就了一身好武藝,人人都稱讚他、敬仰他,說他定是將來的好國王。可是他卻偏偏不肯繼承王位,反而到處求師學道,想要同道成仙,並發下誓願要救護天下蒼生,隨而進入山洞修煉元真。如此就感動了玉清聖祖紫虛元君,元君便親自下凡授以無極上道,做為真武修行的根基。國王和皇后雖曾百般勸阻,但是真武持之以恆,不改初衷,決心走自己選定的道路。一天,他來到禦花園,花叢中忽然閃出一位紫衣道人,對太子說:“想同道成仙,必須斷絕酒色財氣,剪除心中慾望,外以樸,內以和。那麼你就要越過大海往東走,避開紅塵世界,那裡有一座武當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說罷,就不見了。原來這位紫衣道人是玉清聖祖紫元君的化身,前來點悟真武越海東遊,尋訪起自乾兌方位的山峰地理,入山修行,方能歸根復位,上為三境輔臣、下作十方大聖。此時,太子年方十五,朝氣蓬勃、壯志滿懷。毅然離開了嬌養他的父母,捨棄了優裕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來到了武當山。善勝皇后捨不得兒子離開,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後邊追,不避風雨,不分晝夜,追啊追,一直追到武當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對面,她就大聲喊:“兒呀,快轉來!”喊了十八聲,卻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對面連應了十八聲,卻連上了十八步,不讓母親追上他。此地便是現在的“太子坡”及“上下十八盤”。善勝皇后見喊不轉兒子,急在心裡,快在腳下,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拼死不放,非要他回宮不可。太子尊愛母親,不願讓她傷心落淚,可又覺得修煉要緊,不能改變主意。於是,他拔出寶劍,扭回頭,朝著母親拉著的衣角輕輕一挑,斷開了。皇后落了空,鬆開了手,那衣角便騰空飛了起來,隨風飄蕩,落到了漢江上游的江水中,化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讀完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我們就不難想像當初為什麼要把道教報恩思想集中在真武這位大神身上體現出來的原因。

二、真武報恩思想的內容

道教中有三部經典體現了真武報恩思想,它們是《報恩寶誥》《玄天寶誥》和《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

《報恩寶誥》即報父母的誥,誥中祈求真武護佑父母,壽福增延。誥曰:“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禮帝為師,祈恩報本。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佑聖真武,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說太上老君應變化成真武大帝,垂慈憐念天下眾生。輪迴轉世的有相眾生,在母體內懷胎十月方才出生,乳哺三年方才成人。父母如此懷胎乳哺,百千萬苦,殷切期望長大成人。希望眾生能夠行持念誦平等之法,熄滅人間之狡詐和貪嗔,恭禮真武大帝,祈恩報本。按《太上元始天尊說真武妙經卷下•報恩章第四品》言:“人屬萬物之靈,秉性賦形。一絲一發,猶不可輕。天恩祖德,前劫善根,父母養育。……若有塵世凡民,覺悟回心,思父母之苦,報爹娘之恩。齋戒沐浴,勤誦此經。過去現在,一切超生。”

《玄天寶誥》是讚揚真武神蹟的內容。玄天,又稱玄帝、玄天上帝。道經稱,玄帝乃北極玄武星君之化身。是北方大神,有保國寧家、賜福消災之職能。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二《玄帝設醮科》稱:“玄天上帝,應感無方,含虛危而示象,妙道廣博,躡離坎以彰威,變化無方,鑑觀有赫,奉之則常享常應,禱之則有感有通。”玄帝執掌,故《道藏輯要》張集一《道門功課》又稱之為《北極誥》。誥曰:“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佐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蕩魔天尊。”說玄天上帝在混元六天時,就開始傳揚教法,濟度群生。消除邪魔和災難。八十二次化身,道業日隆,位為三教祖師。悲憫世人,救度眾生之疾苦和災難。成為天、地、水三官的總管和九天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變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顥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方陽天的巡邏使。左邊北斗星君、右邊六甲神將護衛。鎮天助順,十分靈驗。福德惠及世人,仁愛慈善,正真剛烈。成為治理世間的福神,玉皇大帝的丞相,盪除邪魔的天界大神。

《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是以元始天尊為眾神仙說法的因緣,敘述玄武神明本行,經中除了解說玄武將軍的來歷以及武當山成為神明福地的因由,也敘說神明擁有蕩魔除妖之大功,肩負考察人間善惡的重責。 《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則出於《道藏 洞神部本文類》,內容融三教思想於道教的理論,說明孝道是道教主張的內修無欲,外行積德之本,經後還提到玄武大帝八十二化,又有元末明初道士趙宜真題跋,提倡念誦玄帝報恩聖號的利益。而《玄天上帝金科玉律真經》的原文改編自屬於藏外道書《玄天上帝金科玉律》,據說是神明在大德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武當山靈應觀庭降示的乩文,現傳的內容可能是為了能更廣泛的引渡和教化後人而有所改動。經曰:“妙緣無修,妙行無積。從修有修,修緣證妙。從積有積,積行通妙。妙本從無,曠積自有。廣演妙緣,顯言勸修。烜赫妙行,示相有積。妙緣妙行,既通修積。若世眾生,一念一動,緣行俱在。迷惑本來,毀無失有。如人父母,誕生男女。始相不見,托相為有。有中有相,相化萬狀。艱難苦惱,憂慮悲戚,悉從相起。我既托相,日惱父母。令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既有,父相母相,日漸衰朽。緣我相故,令我父母,始相沉埋。父母男女,輸轉無已。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