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老子故里 鹿邑太清宮 (10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學道求真。齋醮祈禱:首重齋戒謝過

學道求真。齋醮祈禱:首重齋戒謝過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道教有諸多齋戒之法以及典籍、故事。

誥誡善信男女修持齋戒懺悔謝過,才是真正的為自己祈福消災。莫妄起魔心,徒增業障。

《三洞眾戒文序》: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又云:學道不修齋戒,亦徒勞山林矣。

夫戒者,戒諸惡行,防眾行之最,若不持戒,道無由得,然道經不師受,則行之不神。

無上祕要卷之四十七》齋戒品:太極真人曰:夫學道以齋戒為本也,誦經必齋,校經必齋,書經必齋,書符必齋,篆籙必齋,作金丹必齋,詣師請問必齋,禮拜必齋,受經必齋,救病消災必齋,致真人必齋。齋者太上所敬重,老君所營護,諸聖所倚賴。齋法甚多,在兆所受修。

太極真人曰:夫人清齋久靜,精思耽玄,誦經悔罪,燒香禮拜,將見飛天人矣,仙童玉女降於子矣。或聞空中為稱善,或光影照身,或聞金玉之響、八音之聲,皆子道欲成也。懃之,懃之,太上不負子矣。所以患子不固,不盡不終,是以仙道之難。

洞玄真一勸戒法輪妙經

太極左仙公於天臺山靜齋,拔罪,燒香懺謝,思真念道,一百日中神明髣髴於空玄之上雲景偉爍,若存若亡,或飛或集,曲映齋堂,仙公目覺苦徹,遐感天真,於是研思玄業,志勵殊勤,齋未一年遂致感通上聖,迂降曲盼幽房,以元正之月庚寅日夜忽有飛雲丹霄八景、玉輿寶蓋、洞曜流煥、太元燒香、散華浮空而來,千乘萬騎,不可稱焉。

洞玄本行妙經

道言:昔有道士持齋誦經,有一凡人為賃,作治除齋堂。道士見其用意,至日中持齋因喚與同食,食竟為其說法,語此賃人,令隨吾持齋,功德甚大,可至明日中時復食,勿壞爾齋,徒勞無益,能如此者將可得免見世窮厄。此人稽首受戒而去,暮還家,其婦一日待婿還食,婿具以道士戒言喻婦。其婦不解,遂致嗔怒。賃人不能免其婦意,遂壞其齋,與婦共食。其後命過,天使其主蜀山千歲樹精,恆給其中食。其樹茂盛,暑夏之月有精進賢者三人經過,依樹而息。賢者歎曰:此樹雖涼,日已向中,何由得食?此人於樹空中曰:當為賢者供設中食,無所為憂。須臾,食至,賢者共食,食竟言曰:我今覓道在何許,即此自然豈非道也?因問樹曰:不審大神可得暫降形見與不?此人於樹空中答曰:我非能使人得道者也。具說姓字處所,昔常為道士勸使持齋,為婦人所壞,功德不全,致令使我守此樹精,不能得出,天以我昔經齋中食,今每至中給我齋食,口腹之饒無綠得遷,欲屈賢者為至我舍,道我如此,能為我建三日齋戒,我身便昇。賢者感此人意,為尋其家,具以其言語家人如此。家人即為建齋,請諸道士燒香誦經三日謝過。此人即得飛行,昇入雲中,於景霄之上受書為遊散仙人。故齋之功德甚重,不可不修。此人半日持齋,死經一日,即得出身,不拘一年而得為仙,故天計功過明知不虧也。夫為學者,可勤持齋戒以期冥感,能修之者必獲昇騰之舉。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龍門道脈 公告啟示

全真龍門道脈 公告啟示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招收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入道皈真拜師】

龍門丹道心法 道法修持 承傳研習

秉持祖師課訓 救渡群苦 修持己心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道脈法源

自河南省老子故里 道家祖庭 道德真源 鹿邑太清宮。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係政府登記立案,合法道廟,正規道觀,由傳承武當、正一、全真道士駐廟主持法事科儀。

為廣結善緣、弘揚武當玄武法門道法,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將開放

招收(明字)輩弟子入道皈真

修行的道路既阻且長,有心修道者若欲尋求一位正知正覺之道脈給予引導、教導,皆可報名參加~

修道之初,我們要正視自己所在的位置,看清自己的不足之處;在修道的路上,我們應該秉持積極的心態努力進取,不忘初心,每當感到迷茫或信心不足時 就想想自己 當初決定努力修行時的初心,重新整裝待發,把每一次的坎坷變成我們進步的階梯。

學修這條路,唯有相信,肯佈施、信願行、真懺悔。

懺悔至深則能達純靜,真心悔過,將功補過,以化解累世因果業障,靜至極而能開悟 

修道之人,常常尋師,迷時師渡,悟了自渡。尋師訪友自是修道者之常事。然自古修道者多,得道者寡,真道難悟,幾人能明?明師惜緣,擇善而授,豈能輕遇?明師難尋,非明人視亦不見。良機易得,非機緣求之不得。

我們用心在網路編寫傳道、授業、解惑…學道、修行、修煉、文章,主要目的就是…引導眾生走入正道法門準確學修,因應眾生需求,應機說法,引迷入道,引導有心學修、有心自救的靈子,走向潛藏的心靈深處,以求改造自我,改造命運矣!

歡迎大家一起加入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一起成長、一起慢活、一起恢復身心靈的平靜與法喜~

人生道路崎嶇難走,妳問過自己要怎走?

問天問地問廟眾神,罵天罵地不罵自己?

神來考自己心要定,關關難過自己走過.

不要老是想當乩童不要想代天命服務

魔考試是一生事情 生離死別病痛傷苦

終身都離不開

我不會教你道,因為現今的人只會“用”道,而非習道。

我不會教你德,因為現今的人只會“失”德,而非存德。

兩仟伍佰年的<道德經>,今天只是書一本。

五仟春秋中的“道德論”,如今也只是空談。

你要“入門”,我來“開門”,

但“進了門”,你又能“坐”多久?

一旦“進了門”,你又能為“一家人”做什麼?

如今的人,要「傳度授籙」,小事一樁,“有錢”萬事通。

但你“拿”得起此<>嗎?

那你“受”得起此<>嗎?

我本人不懂“道”,因此虛心向學,雖然身份有別於他人,一旦有機會,便會“求經若渴”,那你呢?

我本人沒何“德”,因此一直在改,時常激怒得罪其他人,一旦虔懺悔,便知“明鏡高懸”,那你呢?

習道,成於“堅”。

學法,成于“虔”。

萬般求不得,急不來。

不是今天上課,明天得法,這只是妄想。

不是今天入門,明天得道,這只是痴望。

我“授道”,因材施教。

我“傳法”,歲月證明。

不是你要我就授。

不是你要我就傳。

無智不授。無才不傳。

也就如此,我常得罪人。一旦我知道此人或此處不是習道之人,我會當下斬斷,永不再授課,就算用錢引誘,也沒用。這就是我的怪脾氣。

再者,我一定會先對眾人說明,之後會授什麼科,什麼法,但一旦人事有故,我一定收回一切,不是畫「大餅」,而是我不想教。這就是我的原則,你不喜歡,可另投他處。

三者,授道課法科,自然以《道藏》為主,不然授什麼科,教哪門法?

因此一句話 – 好自為之,道法自然。

今屆  年科儀新進弟子通過北極玄元宮道觀特設的「道教文化課程」、宮觀科儀文化等多重考核與訓練,正式入道。

 太上玄門皈依道場:清規戒律

ㄧ:皈依弟子,奉持齋戒,身心清靜,不得抽菸飲酒食肉,不得口出穢言,行為不端正,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二:皈依弟子進入大殿,服裝儀容整齊端正,身心整潔,不得邋遢違規,不得大聲喧嘩,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三:皈依弟子,誦經期間不得交頭接耳,威儀不正,行為乖張,起身走動,大聲說話,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四:皈依弟子,進入大殿依照規範,井然有序進入,頂禮三寶高真,行為端正恭敬,不得怪異舉動,隨便不尊,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五:皈依弟子,道場莊嚴神聖,男女有別,端然正直,一律保持距離,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玄元道祖太上老君12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聖紀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祖庭

河南鹿邑老子故里太清宮老君爺降二月十五日

老子是道教各宗派共同的祖師,因此都奉祂為太上道祖或李老君爺。根據道藏「開天經」記載,太上老君無世不出,到了商朝陽甲時,再次分神化氣寄胎於聖母玄妙玉女膽中八十一年,到了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卯時,才降生在楚國的苦縣瀨鄉曲仁里(即現今安徽省渦陽縣或河南省鹿邑縣),從母親左腋而生,生於李樹下,所以指樹為姓,姓李名耳,字:伯陽。因為生下來就頭髮全白了 ,所 以號:老子,又號老聃。

老子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史,當孔子周遊列國時,到了周朝,曾向老子請教有關「 」的問題,老子回答孔子 :「你所講的古聖人, 如今他的人和骨頭都已經腐朽了,只存著幾句空話,研究他的話有什麼用處?並且凡是君子,得到時機,就做一番事業,得不到時機,就自己隱退,何必勉強自己忙碌地奔走呢?我還聽說,會做生意的大商家,深藏不靈,好像什麼都不會一樣。君子滿懷德行,他的外貌卻和愚蠢的人一般。你必須除去你的驕氣和慾念,這些都是無益於你的。我所教你的,就是這一點點。」孔子受了這番教訓,覺得老子所講的道很高深,便回去對弟子們說:「鳥類,我知道牠賴于飛;魚類,我知道牠善於游;獸類,我知道牠善於行走。但是這些都可以用漁獵的方法,被人類所捕獲,可是,,我就不知道牠怎樣能乘風雲而上天。今天我見到了老子,正好像見到了龍一般。」

函谷關的關令尹喜,原來是位修道人,精通天文星宿的學問,常服食日月精華,隱居關中,修道行仁。在周康王時被任命為大夫,有一天,他觀星望斗,望見天空有紫氣從東向西而來,知道必有大聖人將出函關,於是請求調任函谷關令,留心守候,沒有好久,果然見到老子騎青牛,緩緩的向函谷關來。喜非常高興,便請老子在函谷關停留幾天,向老子請教道的學理,並求著書傳教。於是老子在該地著作了一部道德經,共有五千多字,是道教最重要的真經寶典之一。道德經寫好後,又傳給尹喜內外修煉之法,接著老子出關西行,到了極西的流沙地方,便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不知所終。因為老子是太清道德天尊第十八次化身降凡,所以又稱為「降生天尊」。

道德經五千言,援古禮以立論,治世修身皆可用也。道德經,首講「本體論」,以「道」為基本觀念,說「道」為宇宙萬象的真體,宇宙出於「道」,無「道」即無宇宙。說「至道」即真理,即自然,即「天地之根」。這種說法,即是老子哲學的主幹。

太上之道,放之則彌六合,卷之則退藏於密,退藏於密者,清靜自然之修也,翼傳曰,易旡思也,旡思即清靜,旡為即自然也,先儒謂老子之 學,合易經陰陽變化之理,故世間老易並稱。道德一經,為萬古明燈,大無不包,細無不入,以其觀修身之道,必能智燭深微,其登峰造極,有如拾梯而已。

太上老君降聖人間有什麼玄義?

老君以慈為懷,憐憫下方生民日漸迷失真道,所以從他自己的大道本體之中降下真氣,托胎於母親玄妙玉女體內九九八十一年,在殷王武丁的時候誕生於李樹之下。

1、老君即是大道,天地日月的創造者,卻降聖為凡,甘為胎嬰八十一年,他是以此踐習著嬰兒守柔弱的妙法。

2、老君即是大道,卻降聖為凡,以白髮的老相來開始新的生命,這實際寓意著以終結來返歸開始。因為人類都以開始而後終結,老君卻以終結作為開端,是修道者返老還嬰之相。

3.老君即是大道,無始無終,卻降聖為凡,以胎嬰來誕生,是要成為一個有始有生、有血有肉的人,以此來展開他對人的教化與救度。

4.老君即是大道,卻降聖為凡,以凡軀歷人生之苦,體人間之冷暖,察人世之真偽,並人言流傳《道德經》,成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宏偉之篇,並最終以凡軀圓滿了道行,返還道境。

5、老君的降聖為凡,是以有為的方法,向人類傳遞他的無為之法,這種自高返低,從有入無的方式,也正是大道救度人類的慈悲之所至。

無為父、萬物母,太老君的根由

太上老君」四字,具有極深的勝義。太者,言空間之最大;上者,言高下之最上;老者,言時間之最久;君者,言世間之最貴,所以「太上老君」四字包含至大、至高、至久、至貴,老君是道的根本化身,人們用「太上老君」透過有形的文字,來讚美不可說的「道」的化身。

老君生於無始,起於無因,為萬道之先,元氣之祖也。

無光無象、無聲無聲、無色無緒,幽幽冥冥,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彌綸無外,故稱“大道”。大道之身,即太上老君也。老君在天為萬天之主,在聖為萬聖之君,在仙為萬仙之總,在真為萬真之先,在星為天皇大帝,在教為太上老君。道經上說道君垂跡有一千二百號,或顯一百八十名,或號“無為父”,或號“萬物母”,與大道而輪化,為天地而立根。

農曆二月十五日

恭祝 太清仙境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萬壽無疆

太清道德天尊居於太清仙境大赤天,亦號「梵形天尊神寶君」。為道教 「三清道祖」三位天尊之一,「三清道祖」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之合稱。三位天尊統稱為「道」,而習稱「三清」,是道教最高之神。而每位天尊相距,各歷七千餘劫共四十一億年,並各說經十二部,分為洞真、洞玄、洞神合稱三十六部尊經。

太上老君:簡稱老君,全稱「一炁化三清太清居火赤天仙登太清境玄氣所成日神寶君道德天尊混元上帝」,又稱「太上混元老君、梵形神寶玄真降生道德天尊」、道德天尊、混元老君等;道德天尊乃道教主神,傳說中的道教教主及最高尊神,為「三清」之第三位(取自老子《道德經》不敢為天下先之意),三清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相傳他化身為周朝的思想家爺。

農曆二月十五日歡迎蒞臨北極玄元宮 道觀參香

別忘了來向上帝爺公點一盞明燈

點平安燈祈福

以祈願的心、祝福的心,祈願事事順遂圓滿,祝福人人平安快樂 點燈 ‧ 點心 ‧ 點光明

為自己、家人點一盞燈,一盞慈悲智慧的心燈,讓上帝爺公的神光照亮人生的道路。

點燈象徵求平安

燈是光明,燈是一種熱量;以光明來傳遞我們的心願,而用燈的熱量來象徵著我們的願心所能夠產生的能量。

點燈意義

點燈不僅是點一盞油燈獻給諸神聖,而是藉由點燈的形式,將內在的願望透過個人的信心與眾神明的加持感應道交,而產生圓滿的結果。

臺灣 紫霄 真武祖師 玄天上帝 聯誼協會

2024臺灣玄帝回武當山朝敬香籌委會

籌辦2024兩岸三地玄帝武當朝山敬香

敬邀各地玄帝宮廟組團參加共襄盛舉...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 北極玄元宮 道觀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道長 聯絡專線:(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1  (五權車站旁)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盧圓熹道長  #真武大帝廟  #上帝爺公

#玄天上帝 #附薦祖先牌位  #寶島會香

#武當朝聖 #武當九月九玄帝朝山敬香

#共沐玄帝神恩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天樂如何誦讀《三官經》字字真詮釋,句句消愆

如何誦讀《三官經》字字真詮釋,句句消愆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必學習之「基本經典」

  《三官經》,全名為《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三官,指堯、舜、禹三位上古之時的聖賢明君,因廣積功德,道高德備,故被尊奉為天、地、水三官大帝。

       道教對三官大帝的信仰可謂由來已久,據張道陵天師《老子想爾注》中記述,道教在建立之初就信奉三官大帝,並將其作為主要神靈祀奉和朝拜。而對於當時的教民,如果誰要是犯了錯誤,即被命令進入靜室向三官大帝懺悔。嚴重違犯禁令者,即要寫出三份懺悔文書,一份需要放於山上(上呈天官);一份埋之於地(中呈地官);一份投之於水(下呈水官)。這一教義,歷史上稱為「三官手書」。

   三官經》告知世人,如果善男信女皈依三元(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大帝聖誕吉日。即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齋戒(指日持齋戒),轉誦此經千五百遍,踴躍懺悔,即能除無妄之災,解有仇之愆;賜千祥之福,脫九厄之苦……父母存亡,沾恩離苦。

並說:恭誦此經,即可隨力見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

       三官經》是一部在講述修道之人為何要修齋戒禮懺悔、如何去修齋禮懺悔以及修齋禮懺悔意義何在的無上經典。 《三官經》共一千六百七十五字,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整部《三官經》的中心主旨即「懺悔」二字。經文一開始,便羅列出世間種種罪障,天尊告知說所有這些惡果都是人們自作孽。為了消除災障,三官大帝慈悲告示說,世間善男信女只有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日日念誦此經,踴躍懺悔,才能使得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

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

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

道心安寧,是每個修道者所期望達到的修行目標,也是所有禳災祈福之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禮懺悔,首先要誠心以待,才有可能實現「捲卷句句消災障,行行字字滅罪衍」的不可思議功德。

在誦讀《三官經》,並依經文所示行懺悔之事時,需要明白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位、道教徒什麼要禮懺悔?

道教是極為重視齋戒醮科儀的宗教。齋醮,可以分為兩個面向去解釋。齋,原意是指“齊”和“淨”,即為齋戒和潔淨之意,是指在進行宗教祭祀活動之前必須要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表示祭祀之人對上天、神明及遠祖的敬重之情。道徒修齋,是為了要積德解衍,以和神保壽。醮,是對神明的進貢,亦是表達恭敬和懺悔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若要行齋醮,必定以「懺悔」為先機。 .

第二、道教不但修齋,而且還在歷史的傳承中製定了一些列完整的齋法

南華真人曾提出「心齋」和「坐忘」的內齋之道,道醫學有「心寬一寸,病退一丈」的觀點,這和「心齋」的概念一脈相傳。

與內齋之道相對應的是外齋,即《洞玄靈寶玄門大義》中提到的三篆(lu)七品,三篆指金篆齋、玉篆齋、黃篆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進行這些齋醮儀式的目的是要上消天災、濟度眾生、下拔九幽。現今全國各地廣行的拜懺悔儀式,從其內容和形式上看來也不離這三點。

第三、在道教創教之初就有向三官大帝懺悔的先例

東漢漢安二年,祖天師在鶴鳴山首創天師道。創教初期,天師以五斗米為信,授予教徒符籙佩戴,並為眾信徒規定了入教儀軌。 《三國志·張魯傳》一書曾記載,當時天師道有為病人請祈的“三官手書”,具體做法是:“書病人姓字,銳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意思是說,如果有教徒生病,就需要把自己此前所犯的罪過一式三份寫出來,一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地中,一份沉入水里,此後即可疾病全消。

凡是信仰道教的人士都知道,三官大帝是道教徒的基本神仙信仰,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其各司其職,共同構成了道教神仙信仰,並與信徒禮告解和上章表詞之事形成主客呼應。世人有祈求,神明有護佑,才由此而形成了道教相對完整的神仙信仰體系。以書其罪過稟告神明的方式來進行疾病治療,便是最早的教徒自我懺悔的形式。不論是自我消災,還是上祈國祚,與神鬼相通之事必然需要潔淨之體和潔淨之心,這是懺悔的本初,也是懺悔之後所要達到的目的。由此也可知,修齋戒禮懺悔是道教自創教之初就具有的宗教儀式。

《三官經》的中心主旨:懺悔

隨著道教典籍不斷的豐富與完善,以及後世信徒對神仙信仰體系的演進和對齋醮科儀儀軌的恢復,《三官經》作為闡述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慈悲濟世功德的重要經典而逐漸成為道教徒修齋禮懺悔所必需持誦的內容,並作為玄門四品經而隨著全真演教而廣為流傳。

三官經」的全稱為《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其偌長的名字已經把誦持這部經典之後所能夠起到的實際意義全部點出。

三官經》是一部在講述修道之人為何要修齋戒禮懺悔、如何去修齋禮懺悔以及修齋禮懺悔意義何在的無上經典。中國人向來有早不言夢、夜不言鬼、午不言殺的習俗,作為道教徒每日持誦的午課內容,《三官經》的根本意義正在於教化人們要時刻戒除殺、盜、淫、妄、酒,以清淨之身誦經禮懺悔,持齋以奉道,修善以感格萬物。正如《太上感應篇》中所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經雲:“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

三官經》共一千六百七十五字,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整部《三官經》的中心主旨即「懺悔」二字。經文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句話是“不恤己身,不修片善”,由此才會招致天地所怨。經文一開始,便羅列出世間種種罪障,天尊告知說所有這些惡果都是人們自作孽。為了消除災障,三官大帝慈悲告示說,世間善男信女只有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日日念誦此經,踴躍懺悔,才能使得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這和當初祖天師創教後,規定教徒要以「三官手書」來自我懺悔的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懺悔修善,不僅可以修持自身,更可福應萬靈,這是誦持字字真詮釋、行行滅罪的《三官經》可以起到的實質作用。 《玉皇寶懺悔》上說「性一縱,則積甚丘山;心一悔,則釋如冰雪。故本行經教之昭示,乃罪福因緣之了明。」這段話的很好地解釋了「懺悔」的緣由,便是明罪福因果;「懺悔」的目的,便是要斷惡修善。

「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道心安寧,是每一個修道者所期望達到的修行目標,也是所有禳災祈福之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禮懺悔,首先要誠心以待,才有可能實現「捲卷句句消災障,行行字字滅罪衍」的不可思議功德。

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後朗誦。切勿輕慢,交談接語。務在端肅,念念無違,隨願禱告,自然感應。 「每段經文之前都有這樣一段經注,其說明的正是禮告誦經時對誦經者的要求。三官大帝在經文中也要求信徒做到「心心懇禱,盡一顯,恍恍惚惚,耳目心定,神魂安靜,精神復舊”,才可以實現“無量功德”和“其福無邊”的神力感應。

「莫道天宮遠,誠心福自來。」道教講“心誠則靈”,在禮拜和懺悔的時候要有一顆虔誠之心,才可以感格高真。而任何誠心都需要有「恆心」的加持,才更有感召萬靈的作用。所以天尊以誦持經典「至滿千遍」的方式來要求信徒的行為。 《無上玉皇心印妙經》中有一句話寫道“誦持萬變,妙理自明”,誦讀且行持,才可使懺悔之事具有了實際的意義。

誦持《三官經》是學道的第一步

修道之人在誦讀經典之前,必定先吟誦淨心、淨口、淨身之咒,以滌蕩身心污垢。這是道徒對祖師的敬重,也是對自身修為的加持。身心俱明淨,才能證得修仙之徑路。道經中有「洗心懺悔」之語,便是在教導後人以懺悔心行祖師道,才可以慈悲願求大因緣。

《玉皇經》中有一段「懺悔偈」寫道:「皈依上聖大慈悲,發露真心伸懺悔。萬劫千生諸罪垢,願從懺悔悉消除。將此身心奉上真,惟願罪根悉原宥。」誦持《三官經》,是學道的第一步。

三官經》不僅告知了世人種種不應犯下的罪過,更為世人提供了便宜的解決之道。祖師創全真道,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這就需要每一個信徒要學會潔淨身心之法,去污除垢,消災解厄,以純真之心行祖師之道,才能證聖成真。

午課三官經。祈願龍門傳道宗諸位弟子、學員們,修真有份,進道無魔,道業有成,祖師慈悲。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請於上午7至下午17

撥打預約,以做相關安排感恩~

盧圓熹 道長  召集聯絡電話 : (04) 22656052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揭秘《太乙金光神咒》

道家揭秘《太乙金光神咒

武當玄武法門 居家信士在家修持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一、引論

金光爍屋,瑞氣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

甘露灌頂,光明浴身。三業清淨,五臟玄明。

內外明徹,顯我元神。連天通地,祥光佑眾。

宇宙萬有,皆是吾真。三清聖祖,感誠而應。

誦之萬遍,光明臨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

這則太乙金光神咒,又稱太乙金光咒,是仙界傳下的一種持修具有護居、淨身、顯靈、感通、得道等功能作用的真言,亦是丹道真言,直感通應宇宙本源之炁和至高道的化身三清聖祖,是上乘之咒,雖僅80字,持修合道則無事不應,是仙真得果的心法結晶,是最殊聖最適合世人持修的真言之一。一般在家居士持修,又不限於何人、何地、何時等事宜,慢快口念、誦念、默念、心念等或配合其他功法修道皆行,是最可普傳神咒之一。與金光神咒、大金光神咒合稱為道家三大金光咒。其中,太乙,「無上之謂」呂祖《太乙金華宗旨》里講。或作太一,其是炁之意,即祖炁、先天炁,不增不減、不生不滅,化生萬物,即宇宙本源之炁。這裡兩者含義皆具有,雖與太乙救苦天尊、東皇太乙或太乙真人沒有直接關係,但可看作真仙的體用。

金光,祖炁之光或道之光,即天光,具有不可思議的各種功能,一般不可見,持修有成就者可感光明。

金者,取其金剛不壞之意,不是金色。神咒,或咒,是真言或密語,也稱秘咒、口訣,或通神之密語,或神通之真言,稱做聖陀羅尼,是聲音能量和念力契於大道法則而傳遞的動態符號,或能產生次生波,或通神顯能,具有特殊的信息和功率妙用,可有思維性、方向性、目標性、法則性等特點,可分為招請、祝禱、修煉、鎮伏、飲食、洗漱、驅靈等,功能可分為:息災滅禍、祈福保安、增益開慧、淨身治病、驅靈避邪、制人通神、招感風雷電毒瘟等,按大類又可分為祝咒、驅咒、鎮咒、步罡咒、禁咒等。例:《太上三洞神咒》所載的咒語:「三十六雷總轄咒」、「七十二侯都總咒」、「開旗咒」、「巡壇咒」、「卓劍咒」、「助威咒」、「用劍咒」、「行淨咒」、「變神咒」、「會兵咒」、「步罡咒」、「致雷咒」、「五雷治病咒」、「勘合符咒」等等,這些咒語各有詛咒對象,無奇不有。一般還會配合符籙、手訣等施法。太乙金光神咒主要是祝咒的一種,太乙,可看作是體,金光是用,神咒是法,體用法具備,可單獨持修,則不僅僅是祝咒了。

持修之准則:咒與口合,口與身合,身與心合,心與道合,咒、口、身、心、道合一,孕藏宇宙有效信息和能量,契合法則,持修力則強,具體可分正念力、心念力、心慧力、心力等四種境界修為,通稱為念力。念力有成,畫符籙、學雷法就有了法力基礎,就易入門。一法通,則萬法可通。

咒語在世界上流傳了無數年,不要簡單的看成迷信,具有一般凡人不可知的能量轉化和契應大道法則,是用特定的音符和語句通過持修而具有念力、內外相應的殊聖符號,現代科學還不能真正解釋其妙,就像音樂可陶冶情操或催人悲傷或治療疾病等影響人的情緒一樣,咒語也具有不可思議的各種功能,世界宗教和民間巫術皆注重其修。

如最近勵志傳奇古裝劇《女醫明妃傳》熱播,裡面就有講到主角女國醫譚允賢大難不死被一戲班所救,戲班中的道士便用符咒為百姓治病,起初譚允賢不信和質疑,後看其效果明顯而受其欽佩。但又不能迷信,以為其萬能,要對症下「」,最重要是要有修為之人使用才因功有效,偏重於精神療法。感興趣加深可看《道藏·三皇內文遺秘》、《太上三洞神咒》等。因此,道人從以下真言備解、行法次第、注意事項等三項具體闡析太乙金光咒,希有利於學者持修與應用。

二、真言備解

這則真言朗朗上口,語句較易明瞭,分五個層面作用:一、護居:「金光爍屋,瑞氣盈庭。太乙道炁,周流古今。」主要講道生一的無上之祖炁,先天地生,周行不殆,獨立而不改,無始無終,而化生宇宙。持修得力其可具有「爍屋」、「盈庭」的護衛道場效果,一般人不可見,持咒有成者會感覺氣場變好;二、淨身:「甘露灌頂,光明浴身。三業清淨,五臟玄明。」先天炁如甘露一樣可清涼人腦,打開修行者百會穴,而人身於天地相通,並有性光、命光相應天光合一'沐浴"照耀身心,清除業障、洗治病濁。如此身、口、意三業就會慢慢被淨化,其中身業清淨,不殺、不盜、不淫,即身不履邪徑、不染惡習、不任傷生;口業清淨,即不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業清淨,即不貪、不嗔、不痴。致使心靜必清,無勞形身,也會使五臟神明康健,這裡的五臟,含有五臟六腑之意,指心、肝、脾、肺、腎等五臟和大腸、小腸、胃、三焦、膀胱、膽等六腑。

三、顯靈:「內外明徹,顯我元神。連天通地,祥光佑眾。」如此身心如水晶塔,五蘊皆空,徹明內外,沒有障礙,真如自我純淨則元神可顯。打破自我小天地,與天地合一,精神相往來,不僅可護己亦可慧光明佑他人。

四、感通:「宇宙萬有,皆是吾真。三清聖祖,感誠而應。」到此,就會感應到道生一,一生,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內涵,原來自己與萬物皆是祖炁所化生,天地人相關相待,更有心能齊物心物一元的道秘,亦可能存誠感得道炁的化身三清至尊而應,三清,一炁而化,即玉清元始天尊(虛皇)、上清靈寶天尊(太上大道君)、太清道德天尊(老子),居大羅三天。這則真言可看作與三清誠感的「密碼」和「暗號」。五、得道:「誦之萬遍,光明臨身。一炁演化,杳杳冥冥。」至道之精,本是窈窈()冥冥,陰陽有藏,出窈窈,入冥冥,一炁演化,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觀天之道,執天之行,能得光明臨身,應炁而往來,炁佈道,炁通神,即得先天炁而經歷以上四個層次而顯陽神,主在於存誠念誦有感而光明於內外明徹也,即得道。疏理這五個層面真言,可單獨拿出持修,護居、淨身、顯靈、感通、得道等皆可妙真作用。如要淨身,只持念:「甘露灌頂,光明浴身。三業清淨,五臟玄明。」

三、行法次第

當知持咒如義,遠紹大道,近光念法,如安初心,咒修有餘。初學者不必非曉得其真意,不然念誦反生分別心,而不能一心不亂得精進。隨著正知正見不斷深入,在於存誠念誦,建立信心,意虔祈願,或觀想金光法,或意念淨化法。優者再配合坐忘靜定和丹道修行,不存想,專注口念、默念、心念並行,心不散亂,耳反視內聽,攝住六根,不欣不厭,以達收心清淨念誦。專修一段,示之廉陸,僅做度身之寶筏,咒、口、身、心、道合一,境去心空,毫不滯留,契合法則,掌握法竅,持修力漸強,才能優階而升,具體可達正念力、心念力、心慧力、心力等四種境界修為,通稱為念力。持修太乙金光咒而達念力次第具體如下:

一、正念力:念念相繼,不散亂,一心在咒,不後顧,不前瞻,形成「慣性」,咒與口、身合,好者鬼神輔佑。具體可分以下三層:

前期:一口氣可誦念,朗朗上口,腦不昏沈,咒音從口中自然舒適流出。有些初學者心誠有慧根則能感應各種瑞像,或記性專注了,或可安然睡眠了,或發熱出汗了,或生起生活或持咒信心了,更有夢中見神靈或見光了,要不迷不顧不瞻,或清晨或睡前,放下萬緣專注持咒。

中期:誦咒熟練,漸漸掌握從下丹田發出,咒潤肺腑,神識內定,持咒有肺金之氣出入,氣機發動。咒音開始清徹,信心增強。身體有清爽之感,脾氣變好了,做事專注了,雜念少了,心裡陰暗和負面情緒慢慢減少了,增陽氣護命。

後期:咒從下丹田共振而出,伴有強烈的肺金之氣,聲波徹玲,有醍醐貫頂之感,咒、口、身漸合一,生理、心理會有妙感。持咒可避邪可去魅,遇見自己搞不定的陰類可感鬼神護法。

二、心念力:咒沁於心,住念暗明於功,形成條件反射護身,甚至念力外行,咒與口、身已明合,契心。心念力有成,學雷法、畫符就快而有效,即有了法力基礎。略分以下三層:

前期:無意而自然誦念,「恍惚」而不知,沒有時間概念。或睡中惡夢,或去一不淨之地,咒語心內自出,或一句或一段,而保內身一絲清明,自然避禍於無形。

中期:念力外行,可感他人,聽者親切,如沐春風,可幫人去鬼魅魍魎,有一若有若無清新氣場。開始理解咒中奧妙。

後期:念力外行,次聲波共振強烈,如神咒第一層護居和第二層淨身作用不殆,冥冥中上達天聽,自然感應神靈護佑。

三、心慧力:一般要配合靜定和丹道修真才能達到的高層次念力,有慧力照明之力,不被五欲六塵所迷惑,直破幻妄。一般神仙具有。持咒有成者亦可帶一絲。略分以下三層:

前期:念力可深度影響他人,如初升太陽光臨身,去人濁病,安人身心。

中期:慧力流布,念力氣場強大,如9:00-10:00太陽光臨身,亦可強行干涉他人。

後期:念力連天通地,內外明徹,亦有祥光伴隨,作用於他人,如午時光耀於身,一切陰類皆避其不及。可影響道場,或幾里周圍,或更遠,看修為。念力與心合,亦可如咒第三層、第四層作用顯靈感通,神異不可備記。

四、心力:咒出法隨,帶有法則之力,金光常照,念力與心、道合一,宇宙萬有,皆是吾真,本心具現之力,即道力。具有各種不可思議之力。

四、注意事項

一、持咒就在於持之以恆,有毅力,三天打魚兩天撒網效果當然沒有,這則神咒無禁忌和局限,不容易出偏。

、持修在於發心正確,修道德為本,心誠意虔,不可生疑,疑起歸虛。神明之咒不僅可保自身,亦要回向他人,自然感應靈驗,加持不晦。有些持咒精進而不過及,反而會有心慌或百會穴不適等受想行識色反應,不要緊,這是在調理身體,氣衝病灶,轉化色身,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也,境去歸空就好。

、一生持修,念力、願力、道力如一,掌握法竅,防危慮險,萬象不迷,迎難克關而上,會產生微妙的力量和神靈護佑。要更好深入可配合手訣和丹道修練,則神咒含五層作用和四層念力修為皆可達也,神異不可具載。

持修太乙金光咒,真修得力神奇不可俻記。

願讀此文者 皆開悟見性 皆圓滿人生

願贊此文者 皆神性具足 轉發分享    功德無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石永田仙長簡介

石永田長簡介

河南省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宮祖庭道師

老君爺座下仙長 石永田宗師傳承法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道脈法源自河南省老子故里

道家祖庭鹿邑太清宮。

龍門宗師四海傳道石大真人

全真龍門道脈第十八代玄裔永字輩高道老君爺座下仙長

石永田宗師四海道人傳承臺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法脈 石永田宗師,九歲出家,承嗣胡教仙仙長,文革時期被迫回家還俗,改革開放後再回太清宮,以清靜無為,在太清宮過著與世無爭的苦修清修日子,此次因緣成熟,負者鹿邑太清宮道脈傳承台灣太清龍門傳道宗的使命,在祖師爺、眾神聖庇佑之下完成此次艱難神聖的任務。

2013719日,河南鹿邑太清宮道師,這位八十多歲的石永田師父來自,道教祖庭、道德真源老子的故里,臺灣應該是他這輩子跑最遠的地方了吧?因為不敢坐飛機,親率多位弟子從河南坐火車到福建,再搭船來到臺灣 臺中港,為期一周的寶島臺灣巡回弘道傳道,老子道教文化交流活動,走訪、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高雄市道德院、三清道德宮、彰化縣衡文宮,嘉義縣民雄鄉無極龍鳳宮,苗栗縣無極聖宮,臺北市玄明宮,並在臺灣創建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為開闢海峽兩岸道教文化交流渠道、提升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太清宮道德真源、知名度建立了不朽功勳 。

道教祖庭鹿邑太清宮老子誕生之地分靈臺灣

道脈延傳  紫氣東來 弘揚道德真源 福佑眾生

河南鹿邑太清宮太極殿太上老君神像正式分靈

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老君爺聖像恭奉。

老子故里太上老君傳臺寶印

恩師石永田仙長他的修持與風範、道行、德行遠播海內外,近十年間,來自海內外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臺灣等地不同國家的眾多弟子前來拜他為師,僅臺灣各地宮廟道觀主持就有多人,跨越海峽不畏千里路途,前來投拜他為師。公元20138月,榮幸邀請到石永田仙長親率多位弟子前來寶島台湾巡回弘道傳道,並在臺灣創建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為開闢海峽兩岸道教文化交流渠道、提升老子故里河南鹿邑太清宮知名度建立了不朽功勳 。

道脈傳承九百秋 重陽悟道全真修

邱祖龍門立法脈 傳於今世與君修

法脈傳承明晰 道教科儀嚴謹

九百年的時光 橫穿越貫古今

王重陽祖師立教全真 丘處機祖師道衍龍門

趙道聖祖師開宗立派 王常月祖師登壇說戒

龍門道脈興盛傳萬代 胡教仙師爺道法真傳

石永田恩師傳道授業  盧圓熹師承道脈法嗣

今秉承師門教誨,以此作為交流平台

與諸位大德共同修行,尋覓真正自我。

太清蓬萊傳道宗擔任集聯絡人 盧圓熹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石永田仙長簡介石永田仙長簡介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宗師

河南省道家祖庭老子故里,

鹿邑太清宮道師老君爺座下

恩師 (上)永(下)田石仙長,

甲辰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五)舉辦 四海道人。

(上)永(下)田 石恩師誕辰歸真三年紀念日。

藉此表達對 石永田宗師最為深切的懷念。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道脈法源自河南省老子故里

道家祖庭鹿邑太清宮。全真龍門道脈第十八代玄裔永字輩高道老君爺座下仙長

石永田宗師傳承臺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法脈 傳承字輩譜介紹

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真人」和「仙人」差別有多大道教「真人」和「仙人」差別有多大道教「真人」和「仙人」差別有多大

道教「真人」和「仙人」差別有多大,讓本文來告訴你吧!

   「真人」始出於莊子,在《莊子•大宗師》內有詳細地描述,是莊子塑造的重要的理想人格。

   仙人」則是道教神仙信仰的對象。 那為什麼要以葛洪祖師的《抱樸子內篇》來闡述「仙人」形象呢?

     因為在葛洪祖師以前,道教神仙長生思想雖然已經發生,但缺乏理論性,兩漢道教哲學對此沒有系統看論證。

     葛洪在道教哲學史上第一個對神仙存在和成仙的可能性作了系統證明,首次建立起神仙學體系,其《抱樸子內篇》即是道教中第一部把神仙學建築在 理論體系上的著作。

     在此書中專門有一「論仙」篇來論證成仙的可能性以及描述「仙人」的特徵。 而且根據現有資料文獻,可以明確得知,葛洪神仙學體系的建構或道教信仰系統的哲學化,是以老莊為代表的先秦道家的基本哲學理念,及其生活態度為其信仰體系的 內在支撐系統的。

     因此,不僅因為葛洪在道教史上的深遠影響,更是因為葛洪神仙學體系與老莊的密切聯繫,才將葛洪《抱樸子內篇》中的“仙人”形象來與莊子的“ 真人」形像作對比。

     這個問題的解答,需要在釐清「真人」和「仙人」的形象之後,再來比較二者。 那就先來看看莊子的「真人」和葛洪的「仙人」有何特徵。

     真人」與「仙人」形象之初觀:

   1)何謂「真人」?

     已經有許多學者對真人這一形像做了專題研究 ,但他們都將真人與莊子筆下的天人、至人、神人等同為一。 當然,在「道」的層面上它們肯定是齊等無差別的,但這也相應地擴大了「真人」的範圍。

     因此,我只就「真人」來論真人,雖然縮小了範圍,但保證了真人形象的明晰性和確定性。 而在《莊子》全書中,「真人」使用19次,有10次集中在《大宗師》篇中,並且只有在此篇中才有對「真人」的大段描寫。 因此「真人」這個形象就可以在《大宗師》篇中有比較全面地掌握。

     試將莊子對「真人」的描述分段摘錄如下:

     1 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謨士。 若然者,過而弗悔,當而不自得也。 若然者,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熱,是知之能登假於道者也若此。

02. 古之真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其食不甘,其息深深。 真人之息機淺以踵,眾人之息以喉。

03. 古之真人,不知說生,不知惡死。 其出不欣,其入不距。 蓨然而往,蓨然而來而已矣。

04. 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是之謂真人。 若然者,其心志,其容寂,其顴邱;淒然似秋,暖然似春,喜怒通四時,與物有宜而莫知其極。

05. 故其好之也一,其弗好之也一,其一也一,其不一也一,其一與天為徒,其不一與人為徒,天與人不相勝也,是 之謂真人。

1可知,「真人」不欺凌寡少,不自滿於成功,不憑藉小聰明耍小把戲,縱然有過失也無追悔,行事得當也不自以為得意,登高不怕下墜,入水溺斃,蹈火不怕燒死 ,在得失安慰之際,能夠坦然相處。 這顯示「真人」是心態平和,不計較榮辱得失,能夠去掉心知偏執,有著大智慧的人。

2可知,真人睡覺時不做夢,醒來時無憂愁,沒有口腹耳目之欲;呼吸深沉,直達丹田,直通腳跟。 真人與俗人的差別在於:俗人生命氣息短淺,呼吸隻及喉嚨。 這顯示「真人」迥異於俗人,他能化解情慾心智的纏結。

3可知,真人不執著生,不厭惡死,一切聽其自然,視生死為一來一往,來時不欣喜,去時不抗拒。 這是因為真人深知生命的源頭,故不忘其所自來;又能聽任死的歸結,故不求其所終極。 因此,「真人」看得淡生死,破除死生之惑。

4可知,「真人」是天生自然的人,不用心智去損害大道,也不用人為的因素去幫助自然。 他的內心忘掉了周遭的一切,他的容顏淡漠安閒,他的面額質樸端嚴,他的喜怒與四時相通。 因此,「真人」自然無為,其生命感受是與自然相通的。

5可知,「真人」超越於好與不好之上,擺脫了人間心智的相對分別。 既忘懷於美惡,又派遣於愛憎,冥合天道,純一不二。 真人守真抱樸,與天為徒;同時又隨俗而行,與人為徒;既不背離天理,又不脫離人事。 為此,天與人不相排斥,不相爭勝而冥同合一,達到物我、主客、天人同一境界的人,才是真人。

因此,「真人」是神態安寧,心態平和,看淡生死,精神逍遙,自然無為的人。

   2)何謂「仙人」?

     葛洪認為,「若夫仙人,以藥物養身,以術數延命,使'內疾不生,外患不入,雖久視不死,而舊身不改,苟有其道,無以為難也' ”,“仙人”能長生不老,這是仙人的本質特徵。

     仙人正是因為知道長生之道,能龜壽筵年,松柏常青,才能成為修道者的信仰對象和追求目標。 而仙人的「長生不老」也將其與普通人隔絕開來,成為特殊之物。

     可以說「仙人」是人世間異於常人的存在。 而「仙人」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世間既有「有始者必有卒,有存者必有亡」 的普遍性,也有「謂始必終,而天地無窮焉;謂生必死,而 龜鶴長存焉” 的特殊性。 「萬殊之類,不可以一概斷之」。

     況且,人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而待認識的事物是無限的,不能因為自己有限的認識能力就否定「仙人」的存在。

     正如葛洪所說:「雖有至明,而有形者不可畢見焉。雖禀極聰,而又聲者不可盡聞焉。雖有大章豎亥之足,而所常履者,為 若所不履之多。雖有禹益齊諧之智,

     而所常識者未若所不識之眾也。 萬物雲雲,何所不有。 況列仙之人,盈手竹素矣。 不死之道,曷為無之?

   仙人」這特殊的存在物肯定是與常人迥異的,甚至與常人的好惡是相反的。 「何況仙人,殊趣異路,以富貴為不幸,以榮華為污穢,以厚玩為塵壤,以聲譽為朝露」 ,俗人汲汲於名利,貪圖榮華富貴,仙人則恬愉淡泊,視名利為 虛物,視高位為重累。

     而且「求長生,修至道,決在於志,不在於富貴」 ,因此仙人必定具有堅毅的心志,才能在漫漫求仙之道上克服困難,抵制誘惑,堅持到底。 由於「五聲八音,清商流徵,損聰者也。鮮華豔採,彧麗炳爛,傷明者也。宴安逸豫,清醪芳醴,亂性者也。冶容媚姿 ,鉛華素質,伐命者也」 ,色彩鮮豔的外在世界會損害人的性命,因而仙人是嗜欲淡薄之人,他不會沉迷於耳目口腹之欲;仙人是靜寂無為之人,不會追求 世俗的名利。

   仙人」不僅「上能竦身於雲霄,下能潛泳於川海」, 而且「能登虛躡景,雲舉霓蓋,餐朝霞之滄瀣,吸玄黃之醇精,飲則玉醴金漿, 食則翠芒朱英,居則瑤堂瑰室,行則逍遙太清」 。

     他輕靈縹緲,不食人間煙火;他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無所不能。 更能「牛哀成虎,楚嫗為黿,枝離為柳,秦女為石,死而更生,男女易形」 ,自由變換身形,不受外在形體的限制和束縛。 因此,「仙人」是個形神上都很逍遙的人。

     觀此「真人」和「仙人」的形象,可知「真人」和「仙人」都是迥於常人、飄逸絕俗、心志淡泊的人,他們都是理想中的完滿人格。 但是「真人」和「仙人」在形態和神態上仍有很大的差異。

因此,莊子的「真人」並不能與道教的「仙人」等量齊觀或在內涵上全然同一。 然而葛洪在《抱樸子內篇•對俗》中說道:“豈況古之真人,寧當虛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詼誤將來,何所索乎!”,在 此處葛洪將「真人」和「仙人」相提並論,可見莊子的「真人」形象對葛洪的「仙人」形象確實有一定的影響。

對此,董平先生曾從道家的生命哲學向宗教信仰的轉變這一角度分析了“真人”和“仙人”之間的關係:“莊子之所謂'真人''神人'實質上乃是 道本身之存在實性的擬人化喻象,是莊子之理想人格…而道教中的'神仙',則實質上乃表現為一種根本的信仰對象。'喻象'在宗教的信仰與行為體系 中被'實在化'了,而成為長生久視、不死不生的'實在'的生命形態…然而作為信仰形態的'神仙'的形象來源,無疑即為莊子之'真人''神人' 的比喻。 」董平先生認為,「真人」與「仙人」之間存在著一種從生命之「喻象」向其「實在」的轉變關係。

那麼「真人」作為「仙人」的形象來源,在實現這轉變成為「仙人」後,與其原初形像有何具體差別呢? 以下將試從生死觀、境界形態等面向來對「真人」和「仙人」的形象進行具體比較。

「真人」與「仙人」形象之比較

1.生死觀之比較

真人不執著於生,也不厭惡死,他認為生死就像白晝和黑夜一樣,是處在一種不斷的自然更替之中的,因此人要安心接受死生的安排。 正所謂「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人的死生存亡是一體的,不應該喜此 而惡彼。

《大宗師》中的子祀、子與、子犁、子來和子桑戶、孟子反、子琴張這兩則寓言故事即向我們展示了「真人」的生死觀:子與生了重病, 「曲僂髮背,上有五管,頤隱於齊,肩高於頂,句贅指天」 ,但他心裡卻十分閒逸好像沒有生病似的,並讚嘆造物者的偉大神奇將他變 成了這副樣子。 這並不是子與的樂觀自嘲,而是他明白順應自然的變化就能擯棄世俗的人情哀樂,從而不受外物的干擾以便保持內心的平靜。 子桑戶死了,還沒有下葬,孟子反,子琴張二人和琴而歌,為子桑戶已返歸本真而高興。 因為他們認為死亡只是形體的消亡,生命之精神實質卻已返歸於「」。 因此,「真人」不會顧及生死優劣的存在,他「不知所以生,不知所以死」 ,沒有生死的憂患。

但《大宗師》中南伯子葵,女禹這個寓言小故事則會讓人覺得「得道之人」也就是「真人」能保持肉身不老。 「南伯子葵問乎女禹曰:『子之年長矣,而色若孺子,何也?』曰:『吾聞道矣。』」聞道之人可以在年老的時候仍保持童顏 ,但保持童顏並不是聞道的目的,只是聞道後的一個外表顯現而已。 聞道之人經過外天下(遺棄世故)----外物(心不為物役)----外生(忘我)----朝徹(物我雙忘,則慧照豁然, 如朝陽初起)----見獨(體驗獨立無對的道本體)這幾個步驟後,就會進入無古今、無生死的寧靜境界。 真人的這種超脫生死的境界直接激發了人們的生存企慕,人類想超越人的生命必然走向死亡的憂慮與恐懼,道教「長生不老」的神仙信仰正是這一慾望訴求的觀念表達。

仙人長生不老,擁有永恆的生命。 他擯棄死亡,留戀生命。 但莊子認為「生生不生」 ,留戀於生也就不存在生。 因此在肉體生命的價值取向上「真人」與「仙人」是迥然不同的。

葛洪為了支持仙人「長生不老」的生死觀,對莊子的生死觀進行了批判。 《抱樸子內篇•釋滯》抨擊:「文子莊子關令尹喜之徒,其屬文筆,雖祖述黃老,憲章玄虛,但演其大旨,永無至言。或復齊死生,謂 無異以存活為徭役,以砠歿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億裡矣,豈足耽玩哉?」又《勤求》批評「俗人見莊周有大夢之喻,尹復競 其張齊死生之論”,並認為“莊週貴於搖尾途中,不為被網之魚,被繡之牛,餓而求粟於河候,以此知其不能齊死生也”。 激烈攻訐莊子的齊死生說,認為其與神仙長生大相逕庭。

葛洪對莊子的生死觀的猛烈攻擊也正暴露出「仙人」與「真人」的根本區別與對立即在生死觀上。 「長生不老」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核心基點,而追求「長生不老」其實就是對死亡的恐懼,如此就將生與死的對立凸顯出來。 並且也要擺脫天命對生死的安排,透過金丹的服食來延益壽命,從而達到肉身不死的狀態。 「真人」則淡化生死問題,順從地接受生老病死的安排,將生死看做是無差別之事,生死也只是氣之聚散而已,不管是聚的狀態還是散的狀態的,氣都會存在。 這樣就消解了對生死的憂患恐懼。 但不管是“齊生死”還是“求長生”,都表達了對生命的重視。 因為莊子贊成“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人能掌控的是活著的生命,對於死後的狀態是不得而知的,因此善待生命也就是善待死亡。

     這就是莊子的生命哲學,是「真人」的生死觀。 它雖然與仙人的生死觀有很大的衝突,但二者都洋溢著對生命的重視和對此在生存價值的肯定。

     2 境界形態之比較

   「天與人不相勝也,是之謂真人。」「相勝」即相互克服,相互戰勝,含有互相排斥,相互對抗的一面。 此句話就是說「真人」能夠達到天與人不相排斥、不相對立的境界。 但天與人不相排斥有三種情形:天優先於人而人順從於天;人優先於天而天服從於人;天與人沒有主客物我之分,二者融而為一。

     那麼真人之境中的天人關係是何種情形呢?

   天與人有明顯的區別,「天」對於「人」有其優先性和主導性。 楊先生主要以《莊子•在宥》篇中「何謂道?有天道,有人道。

     無為而尊者,天道也;有為而累者,人道也。 主者,天道也;臣者,人道也。 天道之與

全真道內丹的修煉,主要是透過"性命雙修"來完成由後天到先天的轉變,因此有了"百日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修煉成純陽之體,進而實現了"與道合真"之境。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人們說的隨緣與功德,道人們說的隨緣與功德,

道人們說的隨緣與功德,其實是在講人生道理

去到道觀里,最常聽到道長說的兩個詞是「隨緣」和「功德」。

偶有求籤問卜之事,事後想要給祖師的功德箱放一些卦金,值殿的道長總說「隨緣」。這讓很多人為難了,隨緣究竟是該給多少呢?待要進一步追問,道長便說:「是多是少,都是功德。」簡簡單單兩個詞,一般人卻聽得雲遮霧罩。

隨緣與功德,確實是道人們的口頭禪。在這句話的背後,還包含著很多的道教修行道理。

道德經》中說:「道法自然。」隨緣正是自然的一種表現。順應自然,而不是隨波逐流。不論強者還是弱者,不論貧者還是富者,在命運面前,都要把發生的一切遭遇當成是註定的緣分,不去強求改變,坦然接受已經發生的一切事情。這就是隨緣。

但緣也分內外。真正的智者能夠制己之內緣,同時靈活應對外緣。因為在自然變易中含有恆常不變的東西,不變的就是自身的根本立場和原則。只有站定立場,抱定原則,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做出相應的措施,才不會被環境所迷惑、污染,反而會處處逢源。所謂「隨緣」,便是不對生活強做奢求的態度。「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善於隨緣的人,總會在人生處境中立於不敗之地。

而心隨緣了,所做出來的一切事情也就少了功利心和目的性。功為善行,德為善心。心行合一,名為功德。努力行善,通過行善累積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

但功德不等同於利益。很多善信誤以為功德等同於金錢、誦多少卷經文、做多少件好事,積累到來世可以換取相應的福報,要知道這種善功還稱不上功德。這是因為功德只有隨緣、隨心才能得到,不去計較多寡,而是發一善心。《道德經》上講:「聖人不積,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越是不計回報的付出,得到的回報就越是大。而不執著於回報,始終持守內心中的那份清靜,這就是功德。

所以,道人口中的「隨緣」與「功德」,正是說給世間痴迷眾生的醒悟之方,是在勸誡人們不要執迷於名和利。若能對生命遇到的一切人和事都抱有感恩之心,並願意用自己的點滴善行去為他人提供幫助,因這份隨緣之心而得到的福報便是功德。隨緣是不求,功德是自來。道教修行,講的正是不求自來的人生道理。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請於上午7至下午17

撥打預約,以做相關安排感恩~

盧圓熹 道長  召集聯絡電話 : (04) 22656052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什麼是人道?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什麼是人道?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什麼是人道?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道教有一句話叫做,欲求仙道,先修人道。其中的人道說的是什麼,有很多人都不理解,而很多人都理解錯了為什麼古代道士多逍遙

早期的道士都是有錢人,沒錢做道士的基本沒有,所以他們不用擔心父母被誰贍養的問題,可以逍遙修行,這時的道教被人稱之為士族道教

這時道教的代表人物為李白這種,有錢有名有才,逍遙遊天下,而道教中出名人物也都是這些人,所以造成了大家對古代道士很逍遙不顧家庭的誤解

人家有錢有名,自是不用擔心父母贍養的問題,拿全真祖師王重陽來說,他本就是富裕之家,自是不用擔心贍養父母的問題。

而宋朝之後道教流於民間,許多窮人道士出現了,這時道士就逍遙不起來了,他們會為贍養父母等一些問題而憂愁。

而現在有一些道士,父母不贍養,家庭不供養,有躲避深山也有行走天下,自稱是道教自古逍遙,簡直就是阿Q心理。

而人道最基本的就是贍養父母,如果你父母老無所依,你跑出出家當道士,現在當道士也沒什麼錢,你就是想贍養也贍養不了父母,這種不孝之人,畜生都不如,還說什麼修仙求道?

孝是人之始,也是善之處,一個不孝的人,你不用指望他會具有別的人道所具有的品德。

一個孝順的人,一定是有感恩心的人,這種人才會有仁心,什麼是仁,愛人而已。如果你憤世嫉俗,覺得時間的一切都是醜惡的,對人世厭惡,這種心理很容易在修行之後,走火入魔,然後自殺。

而這種心理的人如果修行道教,很容易走火入魔,產生種種幻覺。人道修行好了,有一顆慈悲心,才能再修行別的,不然只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努力的修行 卻是擇善固執 起心動念即是因

今日造因它日受果 經曰:眾生

人身難得,正法難遇

不悟正道,迷惑者多

人很奇怪,今天可以跟你稱兄道弟,明天會為了ㄧ件事情而撕破臉,成為「敵人」!!!

今天你有錢,身邊都是朋友,今天你沒錢,別人都把你當做「鬼」躲著你,今天你落魄的時候,身邊大都不太會有朋友,甚至連親戚大都會遠離你等!

這就是現實的人生!

所以不需要讓每個人都走進自己的生活圈裡,學會看淡及隨遇而安的心態去過生活!!!

關注北極玄元宮道觀 與盧圓熹道長道緣,

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請於上午7至下午17

撥打預約,以做相關安排感恩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龍門修行的第一步

全真龍門修行的第一步!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很多人都好奇道教的修行,其實道教修行的第一步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可以做到,對不想修行的人來說,做到這個,也可以為你積累善緣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做個善人,而做一個善人的第一步,就是善待身邊的人,這些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都可以遇到,但是做到真的很難。

每天,你購物的時候,或者你在外面吃飯,或者你讓同事給你幫忙,或者是你的家人幫你忙,結束的時候,一聲謝謝,體現的就是一種尊重,而這些很多人都做不到,卻談論自己是個修行人。

做到了這個之後,就開始學者善待身邊的人,讓身邊的人感受到自己的笑容,開始關心身邊的每一個人,這樣你會發現你變得走運起來了,其實這個也是改變命運的最好方法。

這些雖然簡單,但是卻是記住慈悲的第一步,如果你可以做到,才能再走下一步。古人言不是好人莫修道,神仙不許修也虧。

修行人心中一定是有信仰的,不管是佛教基督教還是我們道教,甚至是共產主義,都是可以的。只要你覺得這種信仰是你冷靜思考後確定的,而不是別人強迫你,或者是利誘你讓你決定。

然後你發現這份信仰很合自己的心意,這個是最基本的,不然你只能是別人的應聲蟲。

面對信仰的時候,必須拷問自己的心是否真的原意接受這份信仰,如何信仰都有玉石和缺陷,道教也不例外。

面對信仰,向善行善從善,沒有善念的宗教最終會走向毀滅,哪怕是邪教傳教的適合也要披著善良的外衣,更何況是正信,善很簡單,也很難,簡單到俯首既得,困難到千金難買。希望自己成為一個修行人,就必須要善良,修行無善不立。如果皈依道教,一切以善念為本,向善行善。

面對信仰,明智明心,真正的信仰需要你有莫大的智慧,也需要恆心,盲從於如何大師,都是錯誤的,一味的念經念佛也是錯誤的。希望念這本經書,希望相信這個人,都必須想了解他們的含義,如果不了解他們的含義,不了解那個人,那麼就是迷信!這樣不僅僅是傷害自己,也會傷害關心愛護自己的加入和朋友們。

知道自己心中喜歡的信仰,遵從善心的引導,依仗智慧分辨,找到真正的自己,這個就是修行。

有了信仰,有了善心,更有了善行來體現你的善行,你就入了修行之門。

關注北極玄元宮道觀 與盧圓熹道長道緣,

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龍門道士的修行方式

全真龍門道士的修行方式:

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了解一下道教日常是如何修行的

道教作為我們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已經傳承了千年之久。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道教,但是相信大家都知道「道不遠人、大道至簡」「道法自然」等道家的名言。

談到修行,很多人就以為是念經。其實修行的範圍很廣,嚴格意義上說,道家修行也是以修心為主的。其實道士修行從古至今從未斷過,那麼,你知道道士的修行方式是什麼樣子的嗎?在現實生活中,道士的修行沒有那麼玄幻,他們與我們正常人一樣,只是行為修養上與我們不同罷了。

總體上說,對於一般道士提倡的修行方式是:行善積德、濟人利物,存善念、舉善行,學習教義、詠誦經典等。這些方法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一、濟人利物

所謂濟人利物,指的是一種以道為核心的處世之道,在這裡就列舉一二。首先我們來說說濟人,濟人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方法,「上善若水,處下不爭」是一種與人交往的方式,道士們的處境十分安逸,沒有是非,引得世俗之人前來歸附。這是道士的一種處世方法。

我們知道,「成人之美」是一種美德,在道教文化中,對於一些利益,要懂得捨棄、謙讓,最好能夠把那些利益看作身外之物,做人做事完全不為金錢、利益,在生活中多幫助別人實現夢想,這也是一種修行方法。

所謂利物,就是多做一些有益於社會的事,平時多救濟那些窮困潦倒之人,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給他們奮鬥的希望。在做事上懂得功遂身退的道理。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而不居功,把功勞讓給別人,這也是一種處世哲學。

二、學習教義,誦讀經典

道士們平常都要做早晚課,每天早晚用很多時間誦讀經書,通過誦讀道教經典書籍進而達到領悟大道的境界。這與我們學習讀書是一個道理,正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多讀一些道教經典可以少走些彎路,更快地體悟大道。

在道教中比較經典的書籍有很多,名氣最大的就屬《道德經》了,其中的很多道理都是世間亘古不變的真理,如果你能夠學透《道德經》,對自身的修行也是益處良多。除此之外,道教的經典書籍還有《陰符經》、《清靜經》、《太上感應篇》等等。

三、行善積德

影響道行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積德,人若想積德,就要多行善事,存善念。在社會上,有很多人行善,也有很多人行「偽善」,他們打著行善的口號,做著自私自利的買賣,表面上冠冕堂皇,背地裡作惡多端。因此,行善積德是改變社會環境的一大方法。

若要行善,就一定要心存善念,不要為了積德而去行善,那樣不純粹,也不是真正的行善,正所謂「上德不德」,能夠在表面上看上去是大功德的行善並不是德,而要在生活中養成行善的習慣,把善念、善行放在每一件事中。

不論是道士,還是居士、隱士、信士,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大致是這樣,即行善積德、濟人利物,存善念、舉善行,學習教義、詠誦經典等。不同的修行人,對事物的見地是不同的。正因為這些各種的不同,才會開啟各種不同人的智慧。

關注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道緣,

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祖師

真正的道教文化,你知道嗎?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是道教的最高信仰!

現在很多人,一聽說道教就誤以為是給別人算算命、看看風水、拜拜神仙用的,然而孰不知真正的道教文化卻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道教是以「」為最高信仰的、具有中華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是中國人的根蒂,是東方科學智慧之源,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教義,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尊道貴德、清靜無為、齊同慈愛、抱朴守真等理念不僅對中國人的文化、思想等有著深遠影響,對於解決當今世界面臨的諸多問題也具有深刻的借鑑意義。

一、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莊子闡述,後被漢代儒者董仲舒發展為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體系,並由此構建了中華傳統文化的主體。在我國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個基本的信念。季羨林先生對其解釋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類;合,就是互相理解,結成友誼。

二、敬天法祖

敬天法祖是周禮的核心信仰和高度概括,「」就是天神、上帝;「」就是宗廟的祖先。古中國的祭祀有嚴格的等級界限:天神地祇只能由天子祭祀,諸侯大夫可以祭祀山川,士庶人則只能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灶神。清明節、中元節是祭祖日,祭祖是漢人宣告自己為炎黃子孫最直接的方式。

三、天道承負

道教的「承負」之說,源自《太平經》,意思是祖先積德行善,則可蔭及子孫;若先人屢屢犯過作惡,後人將無辜蒙受災禍。所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四、返璞歸真

道教認為,人原初的本性是淳樸和純真的,是近於「」的本性的,所以人們常說兒童天真無邪。但由於隨著年齡的增長,思慮慾念不斷萌生,再加上社會環境的不同影響和情色財貨的誘惑,不斷地消耗掉人原有的生命元真,也蒙迷了原有的純樸天性,若進一步嗜欲無止,將嚴重損害自己心性和生命健康,從此背道而馳。而學道修道,就是要使心性和生命返到純樸純真的狀態。

五、為人如水

水具有最高的善行,「上善若水」出自於老子《道德經》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六、清靜無為

道教的清靜教義,與濁動相互化和對應。道以其清靜的本性來化生和養護萬物,從無想過自己應該得到什麼回報或想得到什麼,無欲以待萬物。而人類社會,若亦以「清靜」的思想來治世修身,世界將會和諧而太平,人們則會得到更好的休養和生息,生命也將得到升華。所以,學道信道之人,首先要學知清靜,以常清靜為行為標準,才能實現修行而得道的追求。

七、我命在我

從「神仙不死」的長生追求出發,道教建立起「我命在我」、「神仙可學」的生命主體論,主張發揮主觀能動的作用奮進不息,無畏拼搏,直至到達長生不死的理想境界。

八、仁愛誠信

仁,就是要愛別人,忠、孝是我國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仁」是中華文明的內核、主旨,「仁愛」「誠信」是源遠流長的優秀傳統文化中之最重要的核心的道德價值,是我國的傳統美德,而且至今是活著的,有生命力的價值理念。

道教民俗風情福祿壽喜,吉祥如意。

道教核心宗 仙道貴生,濟世度人。

道教創世理論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教活動準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教養生原理

天人同構,陰陽協調,形神共養,統籌兼顧。

道教成仙途徑

丹道修真,服藥鍊氣,積德行善,建功立業。

在人生的路上,我們總是忙於汲汲營營地追求滿足物質上的欲望,卻忘記生而為人的真正意義;我們常常忙著左顧右盼地評斷別人,卻忘了應先審視自己、認識自己。我們又當,如何獲得幸福、成功、圓滿的人生?道法的智慧,提供我們認識自己的方向,並為探尋時所升起的疑惑,提出最切實的建議。

關注北極玄元宮道觀與 盧圓熹道長道緣,

從這裡開始遇見你的信仰!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一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的東方長樂世界

道教的東方長樂世界

持念天尊聖號;東宮慈父 太乙救苦天尊

每月三、九日修法誦經

太乙救苦妙經靈寶五苦經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太一護身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經

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

道教為中國固有宗教,旨在奉天行道,本道立教,以教化人,源遠流長,自炎黃,自漢始,然開道垂統,承先啟後,上成千代之統,下通萬事之變,窮源肇始自羲黃,集大成於老子,道尊而貴德,利物濟人。

大道始自無極無始,垂象於太極太一,由一生二,二生三,複從三化育萬物,生生不息,本自然之妙理,陰陽合德,無為而無不為,無生而無不生,無有而無不有,通造化之奧妙,與天合一,與虛渾一,為全真境界,以淨化世人,聖化世界為究極目的。

故在道教三官感應妙經言,東極天界救苦門庭有一長樂世界,只有天堂無地獄,此救苦地上乃是好修行之處,能使人出離地獄,免遭四生六道輪回生死,永離苦難,徑往人天,超生淨土,快樂無量,一去一來無掛無礙,此即是我道教所言東方長樂淨土——東極妙嚴宮

俗語言:“日出東方,日落西方。”故我東方長生淨土法門專司度生又度死之救度工作,乃是在世信仰求精神寄託之最佳法門,亦是百歲後求靈魂往生長樂淨土之最佳法門。許多外教人及我道教人士對道教沒有深入瞭解,謂我道信仰大都只求在世感應保庇之現實宗教,信仰者百歲之後靈魂沒有寄託之處,乃因其不知我道教有一方便接引之淨土法門。

此法門在我們道教《道藏》中即有詳細之記載。

現在工業社會是人生活大多緊張忙碌,想要抽出很多時間來修持是很困難的,尤其想要修至大羅天仙,成仙得道,更是談何容易。然人生百歲,一晃即過,一但過世靈魂則隨業緣去生六道輪回,流浪生死。佛教今日之興盛乃因其有一方便之西方極樂淨土法門,可接引眾生。基督教則能度人之天堂與上帝同在,我道教在三官感應妙經,及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即有記載,我東極長樂界救苦門庭,即是我道教淨土,修此法門乃是太乙法門,在世有修持此一太乙法門,有信仰太乙,思念太乙,一但百歲則感應道交,隨即被接引至東極妙嚴宮,受蓮花化身,以蓮花為父母,以蓮花為體,可在那兒再修持上去,以九色蓮花座定品位,由下品修至中品、上品,再近一層修至大羅天仙之果位。

試看我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部經中,每言到接引、拔度、超渡之事皆要仰仗青華教主;青玄九陽上帝;東宮慈父太乙救苦天尊,因祂是元始祖氣所妙化之九陽之精,故元始天尊謂老君曰:此聖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可說得到並具有最無上之道心,其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最能代表道之真心,真慈真仁,以大慈悲心、平等心來救度眾生得以離苦得樂,令他們凡有所求,必能如願,如求健康長壽,得健康長壽,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福得福,求定得定,求道得道,求仙得仙,求度得度,只求你能誠信,必有靈驗。太乙救苦天尊因系無上道果之應化身,具有大自在神通力,無量大智慧力,能為人破厄破難、破邪破魔、並能為人解除一切病苦,故有太乙醫王之稱號。

在天則稱太乙福神,在世稱為大慈仁者,在地獄稱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稱為洞淵帝君。因其具有廣大神通力,十方救苦天尊及十殿冥王皆其所化,故可自由出入遨遊天上人間地府水府,凡舉一切度生度死之救度工作,其皆能為,只要尋聲即隨機赴感,故又尊稱“太乙尋聲救苦天尊”。

太一即無極,即太一即太乙,又稱元始祖氣,玄元一氣,乃無極之先,萬物之根源,靜為無極,動為太極,故物物含此,太乙之炁又稱太乙含真之炁,簡稱物物一太極。一能通天透地,舉凡無極界,太極界,三千大千世界,水府,地獄無處不到,既能貫徹萬物萬象萬事,亦為無為而無所不為之原動力。

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始太乙,玄元一氣之妙化,因見眾生受苦,輪回報對無有了時,特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之仁心,發清靜心,廣大願,謹遵元始(自然)教旨,普渡群生離苦得樂,祇要眾生持念,思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自然以心印心與太乙道力相印,即時感應,始萬邪不入,萬禍不侵,萬難不生,誦之萬遍,福祿綿延,吉祥萃泰,壽命永保遐年。

在世能抱自己之一與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清靜無染,因心淨而國土淨。臨終前不忘憶念太乙救苦天尊,則即時被接引往生東極長樂世界──東極妙嚴宮,永脫生死輪回之苦。身為玄門弟子,道宗法徒,道教信徒的我們,能不知道我們道宗門下,道教這一偉大的清修淨土法門嗎?

超度沉淪

在道教而言,超度就是把還沉淪在陰間的亡魂或者還滯留在人間的亡魂救拔出來,然後通過神仙接引,希望亡魂早日上升東方青華長樂世界。

在道教超度科儀中,通常供奉的主神為太乙救苦天尊

道教的超度,也叫煉度。煉度是什麼呢?就是高功法師通過自身之水火,來煉化亡魂。以心為火,腎為水。為什麼要水火呢?火是燒掉亡魂的業障,水是蕩滌亡魂的罪垢的。又采北斗、南斗之炁,使之混合,化身為太乙救苦天尊。亡魂在太乙救苦天尊的接引下,步步蓮花,從法師的泥丸宮中,往生南宮長樂世界。

這些鄭所南先生在其《太極祭煉秘法》裡都有闡述。   

一般來說超度的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

1、十方超度

什麼是十方超度?十方超度即是法事設壇把附近的各類孤魂野鬼全部招過來進行統一的超度,一般大型的法會都會有這類的超度,主要作用是超度十類孤魂,功德無量,法師在舉行法會的時候不會受到他們干擾。正一道士一般會用靈寶濟煉科,全真道士一般會用青玄濟煉焰口鐵罐施食科。

2、先人超度又稱亡人超度

一般先人過世後還停留陰間地府,子孫後代希望先人可以脫離地獄苦早登極樂界,因此會請法師對這類亡魂進行超度。對於這類亡魂一般會用超度科。

3、冤魂超度

就是一些枉死鬼、墮胎嬰靈、前世的冤親債主。這一類的亡魂比較難超度,因為往往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致使他們還滯留在人間,因此做這類的科儀法shi 也比較多種多樣。

超度的作用超度的作用按照上面三種大形式來說

第一類:超度一般是法師的善念,超度十方孤魂,功德無量。

第二類:超度主要是希望先人早日離地獄苦海,作為子孫後代也希望先人早登道岸,當然對子孫後來的運程也會有所影響。

第三類:被枉死鬼、墮胎嬰靈、冤親債主纏上一般運氣都不是很好,所以希望通過超度來改變自己的運程。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祖師真武大帝金童玉女捧劍執旗神將明製 (玄帝一堂供)

道教居士信眾如何讀誦道教經文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武當玄武法門 如何在家修持

專一選擇一部經文修持,多了便雜,心也就會散亂。 早晚焚香默坐,展經調氣,如對金容,每日功課不缺, 謂之課誦。《太上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序》稱:“功課者,克功也。克自己之功,修自己之道也。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則 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 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

初學誦經,只管念去,念到能背誦,通過誦經達到身心清靜的境界,然後再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領悟經意,就容易理解。否則,一邊誦經一邊想經文的意思,本來就不專心。更何況以我等凡夫的妄心,如何能夠測度天尊祖師的聖意?只有先把自己的妄心妄想統統消除,達 到清靜的境界,才能夠瞭解經文的真實意義。誦經時, 身體要坐端正,摒除雜念,誠心讀誦,自然能夠感而遂 通。誦經不要貪圖遍數多,要根據自己的時間環境安排, 恭恭敬敬地念誦一遍經文,勝過隨口散心念誦千萬遍。

因為各個門派法門的不同,對讀誦經典的要求也不盡相同,但大體還是遵循以下幾點:

  1. 讀誦 誦經的環境要清靜,不能雜亂,或者閒人隨處走動。需於靜室虔心誦讀,讀誦 誦經前要清靜身心,最好沐浴焚香,衣服要整潔。環境對人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作用,在鬧市之中不利於心靜,心不靜則不能入神,不能入神則不能通真,不能通真則與道漸遠,因此在嘈雜之地讀經 誦經並不可取。若條件不允許,至少要洗手漱口
  2. 前不可吃葷腥肉食、 蔥蒜等物,誤食須漱口。

2經典文本不可置於不敬處,誦經者需生虔敬心,整潔端絮,手不可有髒汙,口不可有惡臭,身不可有劣行。這不單單體現誦經者對經典的恭敬之心,更是一個求真者時刻嚴於律己的具體表現。

3誦經時要注意語速,不可過快,快則傷氣;不可過慢,慢則昏沉,易打瞌睡。誦讀經典時應該語速適中,平心靜氣,專注內斂,不可三心二意,走馬觀花。讀經之時應當珍惜讀經機緣,無論是何原因或是有何所求讀經都是一樁神聖的事情,別人可以不理解但是自己一定要自重戊日不可誦經。誦一些特殊的 經文亦有一些特殊的禁忌,如誦皇經不許過午開經,誦斗經需要避諱“暗戊”,這些都需要傳授經法的師父口授,在此不做介紹。

另外,道教有很多經文涉及到幽冥鬼爽等事,比如說《早晚課》中的《晚課》部分,因為讀誦這類經文會觸動陰性存在,所以在這裡並不推薦讀誦。

總體來說,誦持經文是一件不可多得殊勝因緣,讀經可以增長福慧,驅除惡事,增長善芽,道教誦經講究結三緣,一結仙緣,祈求仙道昌隆,修真有份;二結人緣,與善人居,與惡人遠;三結鬼緣,度鬼超生,拔除惡患。只要三緣具足自然可以所求順意,進道無魔。

每月三、七日,甲子、庚申、本命日,初一、十五、最好吃齋。如果能夠吃素蔬食,多吃一餐蔬食,少夾一塊肉,無盡福業在其中,也很有利於養生與積福。

居家信士在家裡也可以虔誠供奉神明,如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玄天上帝、媽祖、呂祖、關公、土地公等。

居家信士由於家庭和工作的原因,不能像道觀住廟道士那樣,有系統的修行。那麼要如何去做呢?

1、 可以持祖師經典;如《道德經 》、《清靜經 》、《玄門早晚功課》等;

持念天尊聖號; 日常早晚壇功課經

早上唸 玉皇大天尊 玄穹高上帝

中午唸 九天應元 雷聲普化天尊

晚上唸 東宮慈父 太乙救苦天尊

念聖號一聲接一聲 心無雜念 除唸聖號之聲 萬緣放下 清靜自然,經常在心中反覆念想,就能改變…心

龍門傳道宗必學習之「基本經典

太乙救苦妙經靈寶五苦經逢每月三、九日修法誦經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太一護身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經

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

北方真武妙經逢每月三、七、庚申,甲子日修法誦經

北斗延生真經逢每月三、七、庚申,甲子本命日修法誦經

每月逢四日司命灶君「衙期」

玉樞寶經每月三辛逢六日修法誦經

每月初五,二十五日修法誦經

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

太上洞淵北帝天蓬護命消災神咒妙經

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三元 三會 五臘 本命

道門誦經:元始天尊說真武本傳妙經

道門誦經:太上洞玄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

道門誦經: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

道門誦經: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

道門誦經:太上洞玄靈寶福日妙經

道門誦經:太上洞玄靈寶護諸童子經

道門誦經:太上老君說上七滅罪集福妙經

道門誦經:太上洞玄靈寶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經

道門誦經: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

太上老君說消災經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

誦經功德:一念之善,潤及己身

2持誦祖師經典、持念天尊聖號,可以獲得祖師的護持,積累福德。和家人相處,一定要和睦慈愛,清靜真一,共同修行,締造幸福。

3、選擇時間去道觀裡朝禮聖真。逢初一、十五、每月三、七、祖師聖誕的時候,可以選擇時間去道觀裡朝禮聖真。

朝禮之前的晚上,要齋戒沐浴,清潔身心,持齋吃素蔬食。入宮廟道觀之前,要注意著裝,不能穿得太暴露。女居士不要穿短裙、短褲。男居士不能光著頭,穿拖鞋。在大殿裡禁止抽煙,也不能對著神像拍照,去朝禮時可攜帶花果供品,供奉聖真結三界福緣。敬香禮神後,要抱拳稽首,行三拜九叩禮。道教宮觀裡供奉的神聖,稱為天尊、祖師。如果有道長敲磯的時候,叩拜完畢後,給道長抱拳行禮,以表謝意。

去宮觀裡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清潔,印經塑像等功德,虔心護持祖師道場。見到道長,抱拳行禮時,稱念“慈悲”。有的居士希望對道教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學習,想要跟道長請教的,抱拳行禮後,不論男女修道人,都稱“師父”或“道長”。相談的時候,要言行有禮。

道教有三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籍貫;三不問俗事、是非。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一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北極玄元宮道觀太玄紫霄祖殿供奉設置

武當分迹 紫霄延靈     明製 (玄帝一堂供)

臺灣 紫霄真武祖師玄天上帝聯誼協會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供養天尊聖真神明儀軌

道教供養天尊聖真神明儀軌

敬神上供有什麼講究? 神前的供果能吃嗎?

每月初一、十五日祖師誕辰,會有很多福主在家供養神明,

那麼今天我們來聊聊關於敬神上供這方面問題。

做供養是修行中必不可少的種修法,我們做供養時,首先要見天尊聖真神明生歡喜心,接下來要反省自己的不足,甚至能生慚愧心,最終生成恭敬心。 以此心境去供養天尊神明,必得清涼甘露,一片祥和。

在供養神明時,五供、十供是常用的供養儀軌。 其中,如何選擇供果,已經成為信眾急需了解。

任何的供養天尊聖真儀軌都是為了表法而產生,就像供果一樣。 水果供上去,天尊神明會下來享用嗎? 一般不會...其主要目的,還是教我們看到果時,就能想起「希望得到什麼樣的果報,就應該要修什麼樣的因」。 從供奉表法上講,供花代表因,供果代表成果,代表了「種善因,得善果」之意;也有對修行人的一種憧憬:道果早香。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上供的大方向就有了:新鮮潔淨,成熟完好、氣味清香的水果,且具吉祥寓意的水果,大部分都是可以供奉神明;而氣味刺激、途徑不當、腐壞 破損者,不可用於供養,一者不恭敬,二者表法不圓滿。

先說常用的供果體系:

蘋果:寓意平平安安

桂圓:寓意團團圓圓

葡萄:寓意紫氣東來

火龍果:寓意紅火火

橙桔:心想事成,大吉大利

草莓:諧音“掃黴”,掃走一切黴運,好事連連

鳳梨:閩南語被叫“旺來”,寓意福旺、財旺、運氣旺

香蕉:形狀似元寶,又有一串為銅錢之意,而且「焦」和「招」諧音,有招財之意,因此香蕉也是供奉財神的水果。

其它水果如桃子,哈密瓜,西瓜,芒果這些都可以選來供神明。 我們經常用新鮮乾淨的水果供奉神明,我們的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善良、清淨,我們的行為也會越來越慈悲,當我們變得越來越慈悲時,福報和好運自然 就會出現。

哪些水果不能供奉?

道教崇尚道法自然,但是也會有相應的禁忌,雖然供奉水果是出於誠心,但是有些水果是不能供奉的。

 道教典籍《大梵斗儀》中關於供果的禁忌是這麼說的:“果品諸般枯與鮮,石榴有忌供玄天。李子不宜獻太上,黑棗槩禁上真前。”

在諸多的水果裡,有些神仙是不能供奉的,玄天指的是真武大帝,之所以禁忌石榴,一是石榴成熟後皮自然裂開,真武大帝苦節修行曾拋腸棄胃,恐有不 敬之意,所以不供;「太上」指的是太上李老君,因此忌用李子供奉太上老君,是為了避諱老子的名諱。

哪些水果有爭議?

1:有些地方說梨子不能用來供神,是因為“梨”諧音“離”,所以供梨的地方不多。 但是黃籙齋、放焰口超度法會時,常有供梨上法壇的情況,一可做施食用,趙濟餓鬼道;二則高功執幡召請後,向孤魂野鬼傳《九真 妙戒》:各宜改過自新,現出本來面目,明明心境,看破原神,迴光反照,悟道登真,這裡的梨開示寓意為「離苦得樂」。

2:還有的地方說花生也不能拿來上供,因為它生長在地下,略有不潔。 這就是以想當然之法論儀軌。 其實在道教裡,花生屬於六齋,即是乾料或素菜六道,如香菇、金針、木耳、豆皮、紅豆、黃豆、花生、海帶、豆乾、蘑菇、芋頭或各類素食糕點,任選 六種。 另外,花生還有「蓮花化生」的寓意,佛教看花生也是上妙之供品。

3西紅柿,因其生長環境不淨而不供。 但有些地方會供聖女果,聖女果也叫水果柿子,諧音事,寓意事事如意。 還有與聖女果寓意一樣,那就是柿餅,冬天沒有新鮮柿子,可以用柿餅代替,吃了事事順心,萬事如意。

4:另外,有些信徒認為爬藤水果不能供。 這倒無妨,因為爬藤水果太多了,諸如西瓜、奇異果、百香果、水果小黃瓜、哈密瓜等等。 其中黃瓜的爭議較多,樂施善供的地方百姓,喜其美意為飛黃騰達,且黃瓜多子、年年繁殖,寓意為多子多孫、果實累累;而不供黃瓜者,卻覺得供黃瓜多子、年年繁殖,寓意為多子多孫、果實累累;而不供黃瓜者,卻覺得供黃瓜 ,有欠拍之意...倒也無傷大雅。

所以說到這裡,大家會發現:不能供的水果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依環境、地域民俗及所供神明等有所調整。 而且尤重內心,任何你認為是珍貴的、有價值的東西,你都能夠用來做供養,譬如:太陽月亮、金銀珠寶、珊瑚琥珀等等,只要你作為人類有限的投射認為是有價值 的東西都可以。

我們必須要了解,我們供養這些東西並不是因為天尊神明需要這些東西,這恰恰是透過供養破除我執的過程,明白這個道理,這就是好的供養。

神前供果能吃嗎?

上供的水果是可以吃的,一者求福,二者不浪費。

如果忘記換供果,壞掉的水果可以布施給苦難的眾生,把水果切碎了去餵鳥,或者公園餵魚,這都可以的。 很多人問到底怎麼算上供下施呀,這就是上供下施的一種呀。

有人認為供奉天尊神仙的供果吃了以後可以達到消災延壽的目的,於是在沒有經過道長的允許之下,偷偷地將供果取走,這種行為是不可取的。 千萬不要這樣做,問題會很大。

儀軌講的再多,其本質並不是設置障礙,而是明理。 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有一個更實際的建議,譬如你選擇供水,雖然這只是一碗水,但你要覺得這是一件大事,事先你要把洗得乾乾淨淨,供的 時候要放置得非常非常的整齊,讓自己感覺很殊勝。 因為你這樣做的時候同樣必須是付出,犧牲自己的能量、時間和非常寶貴的專注或虔誠。 這樣每一個付出或犧牲的東西都會能夠讓你累積功德。 但不要把這些事情看成一種義務,非得勉強自己每天都這樣子去做,重點你只要知道:虔誠的供養天尊,專注的放置供品,這樣也會使你的心境得以改變就可以了。

清淨供養者,供養之人,無我無物。 雖行供養之事,卻不執著於此供養之事。 如此其功德更不可思議...

供奉時間有要求嗎?

上供水果的時間,最好選在早上,如果上午有所不便,則下午也是可以上供的。 供果最好不要擺放太久,以免腐爛,造成浪費。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河南省老子故里 道德真源鹿邑太清宮

臺灣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北極玄元宮道觀為傳承聖道,開荒播種,渡化眾生,

不斷引領皈依入道的新進弟子學習繼承太上老君爺道祖的精神,

這顆小小的道苗在這裡茁壯成長,

象征傳承道脈慧命淵源流長,與天地同輝!

與龍門傳道宗道眾們攜手共創榮景、道務宏展。

再次感謝各界對北極玄元宮道觀的關心和支持,

祝大家 福生無量,鴻運當頭,歲歲平安 好運旺旺來。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一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極青華大帝

持念天尊聖號的意義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弘揚推行持唸天尊聖號方便法訣

“聖號”,就是“天尊”、“神聖”的“號”。

聖號的意義,沿用的也是我們人間這傳統名號的意義。人有“名”和“號”,神聖也有。神聖的名,稱“密諱”。這“諱”不是凡人取的,那是上界的事,我們不能討論。平時,神聖的名諱我們誰也不許說,不許念,不許隨便書寫,只有某些特定的人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才可“密用”。而神聖的“號”,就是“天尊號”或“聖號”,是人間的人為了對神聖稱頌方便而取的,多數都是有道之人在造作道經道書等情況下,根據此神聖的“神通功能”特點而取的;還有一部分聖號是帝王加封的。稱頌神聖時,如果只頌“號”而沒有稱呼,則有對神聖不恭之嫌,所以往往聖號後面還要加上神聖的稱呼。“天尊”,即是對神聖的稱呼。而“天尊”二字前面的部分字或全部的字,是天尊的號。我們往往將天尊號與天尊稱呼合起來稱頌,如“蕩魔天尊”,這就叫“聖號”。

例如三清道祖:“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元始”、“靈寶”、“道德”,這都是他們的“號”,算是基本“聖號”;“玉清”、“上清”、“太清”都是指他們宮闕的境界名稱;“天尊”是對他們的稱呼。我們可以將“號”與“稱呼”合起來,就稱“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因為裡面分別含著三位道祖的“號”,是用“稱呼”稱他們的“號”,所以叫做“聖號”。但我們決不可以將“宮闕”和“稱呼”單獨合起來稱“玉清天尊”、“上清天尊”、“太清天尊”,因為這裡面沒有“號”,所以不能叫“聖號”,但這種組合有三個宮闕所有天尊的意思,不是指宮闕總天尊的聖號,更不是指三位道祖。如果我們將道祖的“宮闕”、“號”、“稱呼”三者合起來,那就是意義最明確、稱頌最完整的“聖號”了,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再如關聖帝君,其“號”是“神威遠鎮”,與稱呼合起來就是“神威遠鎮天尊”。又如“度人無量天尊”,“度人”是“號”,“無量”是對“號”起著強調作用的數詞,合起來為“度人無量”,是組合起來的“號”,此號的意義已經明確,再與稱呼相組合即為完整的聖號“度人無量天尊”。

另外,關於對神聖、仙真的稱呼還有多種,如“真君”、“元君”、“道君”、“帝君”、“大帝”、“上帝”等等。這些稱呼與神聖、仙真的“號”合起來都叫“聖號”。稱頌天尊聖號,往往也叫“稱名”。

很顯然,“天尊”是對神聖的稱呼,“無量”是數的概念而不是天尊號。那麼,在“無量”一詞中,沒有神聖“號”的存在,僅僅一個數量概念,豈能單獨與“稱呼”組成聖號!因此,“無量天尊”不是“聖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極青華大帝

大羅三寶天尊

道經有云:“三尊聖號廣宣揚,一句能消萬劫殃,七寶林中朝上帝,五明宮內禮虛皇。”大羅三寶天尊即道教的最高神明三清天尊(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由先天道炁化生而來,代表了大道的本原。而道、經、師三寶則對應著三清天尊,持誦三清天尊聖號: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玉皇赦罪天尊

“玉皇赦罪天尊”即玉皇大帝的聖號,玉皇大帝簡稱玉皇,居於太微玉清宮,又稱昊天金闕至尊玉皇大帝、玄穹高上玉皇大帝。玉帝掌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的一切陰陽禍福。玉皇大帝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修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權最大。道經認為,至心持念玉皇赦罪天尊聖號,便能感通玉皇,念誦之人,可證十二種妙道真身。念誦“玉皇赦罪天尊”聖號,有多種功德,如夜夢吉祥、子孫榮貴、有情賴善、九族受蔭等等。

雷聲普化天尊

“雷聲普化天尊”即道教雷祖的聖號,雷祖,又稱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九天應元雷聲普化真王,是道教雷部神仙體系裡的最高神。雷祖不但執掌五雷,同時還行雲布雨、斬妖伏魔,掌管著世間眾生的生殺大權,懲處那些奸惡之人。《玉樞寶經》有云“若未來世,有諸眾生,得聞吾名,但冥心默想,作是念,言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或一聲,或五七聲,或千百聲,吾即化形十方,運心三界,使稱名者咸得如意。”志心稱念“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聖號號,便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又被稱為東極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等號,由元始天尊的九陽之氣化生而來。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並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由於太乙救苦天尊兼具了救度人界和冥界眾生的神職,等同於佛教的地藏王菩薩和觀世音菩薩。因此,世人只要念誦“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太乙救苦天尊就會隨聲應化,幫助人排憂解難,化兇為吉。

三元赦罪天尊

“三元赦罪天尊”為三官大帝的聖號。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三官即天官大帝、地官大帝和水官大帝,三官大帝分別有不同的神職,道教《太上三官經》有云:“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太上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有云:“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悉皆消滅,吾今受汝,下世流傳,人間看誦者,得福無量,消一切厄。”志心稱念三元赦罪天尊,具有不可思議功德。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東極青華大帝

迎請天尊之聖像;也可以設立牌位供奉。

供養天尊之威儀,當晨夕燒香,燒香之前一定要洗手,燒香之時,可以默聲祈禱,不可與旁人嬉笑言語,恭對天尊,一定要注意威儀。可以用燈,和盤香之類供養。如果是電燈的話,一定不可直接射在神像之上。但是要切記,道教逢戊日不可燒香。初一十五,可以置辦貢品。或平時家裡買了水果之類,可以先供養天尊,然後再吃。功德不可思議。而供果之中,不可用石榴、榴槤等。

供養天尊,其福無邊。神靈所在,萬邪不敢犯。「天無忌,地無忌,陰陽無忌,百無禁忌。」誠心供養,必蒙護佑。隨心禱祝,所願皆成!此爲天尊之弘誓願,也是天尊度化世人的一片婆心。一定要珍惜、敬畏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為什麼要信奉道教

中國的根在道教。無上道統,甚深微妙,傳人中龍鳳,正一全真,英才輩出。十道九醫,匯內外丹法於一身,濟世度人,指點迷津,為後人覺悟之梯航。

名山大川,皆為洞天福地,遍佈仙蹤道跡。宮觀建築,氣宇軒昂,與風水相合,以林掩其幽,以山壯其勢,以水秀其姿。巧奪天工之造化,渾然似一體而成形。

仙樂妙音,悠揚縹緲而不失莊嚴,聲聲流露著清靜恬淡之意境。

以武入道,慧劍斬塵念,柔克剛,靜制動,陰陽相濟謂之道。

體會天地與我為一,萬物與我一體的融合與齊同;體會世間冷暖,情欲交雜後的淡定和從容,我自命自修,自心自明,自性自度,自神自化,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繼而感悟天地人之奧妙,以最自然地姿態去生活。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名師指路不如與道合真。我體會到的道教,是對生命積極追求的宗教,努力的學道、修道、行道,向內探索注重對肉體和精神的統一。什麼東西發揮到極致都與道相通,在人生的路上,面對未來,你我仍需努力!

一旦一入道門,一定要想清楚〈今生修行為何因〉,都是為了自己而已;說自私也是要自私,在大道中不自私是不成道的,但在為人處事上就不可以自私。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