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老子故里 鹿邑太清宮 (13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為何說“不遇師傳莫強猜”

在道門有條不成文之約定——法不輕傳,這也把許多學道者攔於“得道”之門牆外。昔日,祖天師張道陵七試趙升,又有雲房先生鐘離權十試呂洞賓,都是待其通過“考核”後才方一步一步授以至道,從側面也可看出這是傳法者對於正統道法之尊重。鑒於玄門明師之難遇,故而歷代祖師們留下大量之丹經以供後學者參閱。比如,我們熟知的正統丹經有《周易參同契》《鐘呂傳道集》《悟真篇》《大丹直指》《性命圭旨》等。

丹經,是每一位研究和實踐丹道者都繞不開之課題。但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祖師們不敢把話說得太明白,總是說一半藏一半。丹經之難讀也確實是一個實際存在之問題,裡面是滿紙的嬰兒、姹女、黃婆、金石、鉛汞、陰陽、五行,甚至是加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詞彙,一股腦兒的推擠在丹經著作中。當然,不可否認的是有人為達到某種不可知之目的而編造偽經,這更是令學習者頭上著頭雪上加霜。所以,也導致了初學者拿到一本丹經根本不知其所何雲,除非是明白人給“”出來才勉強明白一二。

紫陽真人曰:饒君聰慧過顏閔,不遇師傳莫強猜。“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一語也是由此而來。那麼,有沒有鑰匙來打開這牢固不可破解的秘密呢。答案是肯定的,只看學道人是否具真心探索。《唱道真言》亦有回應:“至於丹經所立種種名象,甚覺可刪。曰鉛汞,曰日月,曰烏兔,曰金木,曰嬰姹,曰東三西四南二北一,皆後人因義立名。其要語也,不過精氣神,而三元五行盡此矣。”

略熟悉丹道者即知,唐宋以降因為諸多原因,內丹逐步代替了外丹。故而,丹道上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虛空破碎這一套理論說法愈加在世上廣為流傳。自古以來,奉道者莫不重視心性上的磨礪。對於奉道者來說,“煉心”環節是至關重要的。然而,人們更多的是去注重“玄關一竅”“河車搬運”等等身體上“秘密”,更有甚者對於術法極為癡迷,對心性之關注可謂是視而不見。此風在當今修道者身上依然有痕跡,可謂是“流毒”不淺。我們知道,不僅是丹道內煉需要極為踏實的心性功夫,即便是在古代煉製金石外丹者也莫不如此:心性不固者,如何會數十年如一日的去守護一個爐鼎!

南華真人雲:“與天地精神往來。”當然,這是建立在極高的心性功夫上才會有的生命感悟。在玄門早晚功課經中有一部重要的短篇經典《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其全篇主旨皆是在講一個“”字,然亦是言“煉心”功夫。

道教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暗合天地之大宇宙。故,《清靜經》中有句:“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在《太乙金華宗旨》一書中亦借純陽帝君呂祖之口,雲:“所傳宗旨,只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門,所以為妙。”此皆是在言煉心俢性之重要性。

另,關於“玄關一竅”這道門的無上之秘,學道者終其一生或不可得也。丹經中也各有闡述,但大多隱晦難懂。在《中庸》和邵雍《冬至吟》中都透露了些許消息,此中境界奉道者當慎思之自有解悟:

玄關一竅,微妙難知。以為在內,非在內也,以為在外,非在外也。雖《中庸》第一章亦曾言過,曰:“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夫未發非玄關也,既發非玄關也,惟將發未發、未發忽發之際發之者,玄關也……邵子曰:“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此內有個玄關一竅,頃刻不見,須急尋之。

凡打坐悟道者皆知,打坐過程中會出現諸種境界。師父一般也會提前告訴說,所有境界都不該執著,當修定的境界越高其障礙也會隨其增加。這裡面還有深層的個人思維意識等方面因素所造成,或一言以蔽之曰——“心魔”。

其實,對於修道者來講修持丹道本該就是自自然然的事情,並不該有什麼奇異處,然後世之人把這簡單的事情搞的愈來愈“神奇”。本是一件極為自然的事,變成一種魔障真令人感慨不已。“心齋坐忘”無掛無礙乃是內煉之正道,需最後把“煉心”這一念也丟卻至無可丟卻處,才是真正“煉心”之功夫。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極真武全真龍門道脈

道在明師

《抱朴子》曰:“恣心盡欲、掩忽終歿之徒,慎無以神丹告之,令其笑道謗真,傳之不得其人,身必不吉。

淺見之徒,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

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

非誠心款契,不足以結師友

非功勞,不足以論大事。

又,未遇明師而求要道,未可得也。

世謂一言之善,重於千金。告以長生之訣,奚啻於金而已乎?

金簡玉札、神仙之經、至要之言又多不書,登壇歃血,乃傳口訣。

長生非難,聞道難也。非聞道難,行之難也。非行之難,終之難也。

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師能受人方書,不能使人必為也。”

參考修行五戒十善提升正能量的核心價值意義、因修持戒律而有定力啟發智慧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俗稱魂靈性、性在生活作用會呷飯、言語談論、走路運動、睡覺等等分秒相伴著、面對任何考驗不受影響不留痕跡關鍵心地功夫、因存在的人事物皆是虚妄、暫時性的带不走的、五濁世道,我們自身修行難遇真師指引脫離五濁,未入道前自身該如何修持?該如何得遇真師親授呢?

什麼是五濁:

《道教義樞卷之九:五濁義第三十三》

義曰:五濁者,時代下衰,眾生多惱,亦澆浮之事,明塵累之由,欲令出三界之樊籠,入一源之妙域,此其致也。

釋曰:

一、煩惱濁者,謂是通欲,惱累行人,故名為惱。

二、見濁者,謂是別欲,分別取著,故名為見。

三、命濁者,語其短促,色心連持,故名為命。

四、生死濁者,謂是眾生,生處非一,故名眾生,生必滅壞。

五、時運濁者,明末世澆漓,三災所起,劫命使然,故名時運。

未遇真師之前,自身由於三業魔障不潔,有機會遇到邪師邪見之人,不可胡亂拜師,除非有累世福報機緣者,其餘者盡拜師不可不察也!

可於靜室設置三寶香案,神位上書寫(三清應化天尊)每日沐浴齋戒,早晚焚香清水燈燭供養並課誦三清寶誥以及清淨經,每逢朔望二日,三元五臘之日增加為五供養。日日虔誠課誦,守五戒行善道,天尊必有感應,指引真師所現之象,促成機緣。

身為一位道教徒、居士,往生淨土,投生天人道的最低門檻是什麼?

身為道教徒該如何為自己祈福消災,積累善功。

貧道回答: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以及奉行十善道。誓發十二願。全憑自身信受奉行,不假外求。

三皈依(#碧苑壇經)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回。

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第三皈依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寶,必致輪迴邪道,顛倒沉迷。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遭之想。

五戒(#太上老君戒經)

老君曰: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婬、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是為五戒,若清信男清信女,奉持五戒,畢命不犯,是為清信男清信女。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奉持戒行,見世安樂,無有憂惱,眾所恭敬,見者懽喜,常蒙利養。

十善(#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

一念孝順父母。二念忠事君師。

三念慈心萬物。四念忍性容非。

五念諫爭解惡。六念損己救窮。

七念放生養物,種諸果林。

八念道邊舍井,種樹立橋。

九念為人興利除害,教化未悟。

十念讀三寶經律,恒奉香花供養之具。

凡人常行此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衛之,永滅災殃,長臻福祐,唯在堅志。

十二願(#太上玄門日誦功課經)

一願風調雨順。二願五谷豐登。

三願皇王萬壽。四願國土清平。

五願民安物豐。六願福壽康寧。

七願災消禍散。八願水火無侵。

九願聰明智慧。十願學道成真。

十一願諸神擁護。十二願亡者超升。

#皇王者,道教徒信奉之玉皇赦罪大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長大聲喝斥說:你們名曰道流,其實都是妖人!

清·紀昀在《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了一個故事,大意是:“粵東有一位大商人追求成仙,供養了幾十位方士,某日,一位道長來訪,這位無名道長的法術震懾了商人和諸方士,商人和諸方士拜無名道長為師。”

拜師後,無名道長對眾人說:“我展示的那些法術,是術不是道。如果我不展示我的法力,你們一定會說我只會說大話。”隨後,無名道長揭露諸方士的方術,大聲喝斥說:“你們名曰道流,其實都是妖人。”

無名道長指示他們要靠自度,並大書十六字:“內絕世緣,外積陰騭,無怪無奇,是真秘密。”

寫完後,無名道長將毛筆扔在桌案上,發出雷電般的巨響,隨即不見了身影。

故事中的“偽術”肆虐,是清代社會現實的反映,這種誇大效果和弄虛作假的現象,在當今社會的各行各業中也屢見不鮮,特別是某些人打著道教方術的幌子,兜售誇大效果或弄虛作假的“偽術”以攫利沽名,敗壞了道教的聲譽。

像故事中的粵東鉅賈那樣上當受騙的人,在當今社會中也大有人在,不僅包括企事業老總、高管,各界名人,還包括教授、高官等。

術業有專攻,隔行如隔山,不少人不瞭解宗教,對真正的道教方術很陌生,加之那些騙人者打著道教方術的幌子,加之那些人如少翁和欒大般敢為大言、鼓舌如簧,加之那些偽術“時有小驗”。如此一來,有人一不留神就上當受騙,也就不足為怪了。

故事中那位無名道長,面對“道家之滋偽”和粵東鉅賈“信之益篤”的情況,主動上門揭露偽術,幫助粵東鉅賈停止受騙,無名道長不客氣地稱諸方士為“妖人”。當諸方士有悔過之意時,無名道長為他們指明正道,當今道長應當如何對待行偽術的當代方士和上當受騙者,故事中的無名道長為大家樹立了榜樣。

無名道長曰:“夫修道者,須謝絕萬緣,堅持一念,使此心寂寂如死而後可不死,使此氣綿綿不停而後可長停,然亦非枯坐事也。仙有仙骨,亦有仙緣。骨非藥物所能換,緣亦非情好所能結。必積功累德而後列名於仙籍,仙骨以生。仙骨既成,真靈自爾感通,仙緣乃湊。此在爾輩之自度,仙家安有度人法乎!”

這段話雖是代表故事作者的觀點,是專門針對粵東鉅賈與諸方士說的,但其特別強調“清淨沖虛”和“積功累德”,亦不無道理,正如無名道長問粵東鉅賈:“爾曾聞笙歌錦繡之中,有一人揮手飛升者乎?”

問諸方士:“爾曾聞炫術鬻財之輩,有一人脫屣羽化者乎?”這是說,一個人無論多麼富貴,如果心中不乾淨,如果不行善,不多為社會做貢獻,只靠方術是不會成仙的,崇信偽術更是南轅北轍,這是說,那些行偽術的方士是不會有好結果的。

當今社會也應提倡“清淨沖虛”和“積功累德”。

當今社會那些盲目求養生、問前途、尋慰藉者,如果心中多一點“清淨沖虛”,就不會那樣心浮氣燥、急功近利,就不至於那麼輕易地上當受騙。

那些掌握某種方術的當代方士,如果心中多一點“清淨沖虛”,就不會那樣不顧道德、貪財騙名,就不至於墮落成為兜售偽術的“妖人”。

道教多術,這是道教的顯著特點之一,道教方術中有許多內容對社會和民眾有益,道士行術,天經地義,但應走正途。

編者在《道醫陶弘景研究序》中說:“對於道士而言,道教醫學是一種術,可以用來治病救人,也可以用於自己養生,治病救人有助於弘道度人,同時,治病救人即積德累功,而養生正是成仙修煉的基礎,二者皆有助於自己度世。所以,對於道士而言,是手段,道是目的,術與道不可分,凡是真正的道士皆以道統術,凡是真正的道醫,皆以道統醫。”

陶弘景整理本草著作、醫方和養生方等,目的很明確,為的是治病救人,積德累功。

其曰:“行陰德莫大于施惠解救。”(《真誥》卷六《甄命授第二》)所以他不會誇大甚至杜撰醫術,不會制售假藥,也就是說,他不會借醫而斂不義之財,他作為道醫,高揚仙道貴生的思想,尊重生命,關愛病人。

其曰:“夫稟氣含靈,唯人為貴。人所貴者,蓋貴為生。”(《養性延命錄序》)

所以他不會漠視病人,更不會見死不救。

陶弘景的以道統醫,在病人眼裡就是以德統醫,醫德高尚。歷代高道皆不只重方術,皆不悖道行術,他們行術皆做到了“清淨沖虛”和“積功累德”。

以度人度世為目的,即清淨沖虛,如此行術即積德累功,合二者言之,也就是以道統術,當代許多高道也做到了以道統術,以道統術體現著宗教的神聖性,彰顯著道士這一稱號的內涵,只有以道統術,道教方術才能對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律學|趙道堅祖師為何稱為全真龍門律宗第一位師

全真道從王重陽祖師開始便開有了傳授授律的傳統。但因當時歷史、傳教環境、傳教條件等原因,並非十分普及。早期全真性傳戒是公開授律,而邱處機祖師的幾次傳戒活動是對全真戒學的傳承及戒律建設最有影響的。李志常在《長春真人西遊記》中記載了邱處機祖師西遊前作醮並傳戒的事實:「四月上旬,會眾請望日醮於天長……既啓醮事,雨大降,眾以行禮為憂。壇將事,俄而開霄,眾喜而嘆曰:一雨一晴隨人所欲,非道高德厚者,感應若是乎?謂:師之至誠動天地。

 「……中元日,本觀醮,午後傳符授戒,老幼露坐熱甚,悉苦之。須臾,有雲覆其上,狀如圓蓋,移時不散,眾皆喜躍。又觀中井水可給百眾,至是踰千人,執事者謀他汲,前後三日,井泉忽溢,用之不竭,是皆善緣天助之也。 ,而且為公開傳戒。邱處機祖師的這次中元日傳戒是全真道教三元日傳授授籙傳統的開始。這次傳戒活動,是道教全真派自開創以來一直到清初幾百年來規模最大、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一次公開傳戒。不知何因,全真傳戒從此轉入密密傳授,一直延續到清初王常月祖師創立三壇大戒並公開傳戒。

 一、龍門法派

 自王重陽祖師羽化後,全真道逐漸分出許多支派:嗣馬缽祖師一脈者稱“遇山派”,嗣譚處端祖師一脈者為“南無派”,嗣劉處玄祖師一脈者稱「隨山派”,嗣王處一祖師一脈者為“崑崙派”,嗣郝大通祖師一脈者為“盤山派”,嗣孫不二祖師一脈者稱“清靜派”,嗣邱處機祖師一脈者稱「龍門派」。其中以龍門派人數最多,力量最大,影響最為深遠。

 全真派自邱祖長春真人接續法統以後,戒法逐漸轉入龍門一派,為龍門派獨有。其餘派別如需延續戒法,皆須以龍門法派百字傳續派單接法傳承。所以「全真律宗」又稱「龍門律宗」。依《金蓋心燈·趙虛靜律師傳》記載;趙道堅祖師為全真龍門律宗第一宗師,師於至元庚辰年受初真戒、中極戒如法行持,無漏妙德,祖乃親傳心印。付衣缽,受天仙戒。賜偈四句,以為龍門派,計二十字,即;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這說明了龍門派創派之來歷。龍門派是以律宗為主要的傳承依據,主要有邱處機祖師傳戒於趙道堅祖師的四句偈語。趙道堅祖師為邱處機祖師的大弟子,出家最早,年紀最長,跟隨邱祖時間最長,深得邱祖信賴。趙道堅祖師又名趙虛靜,又稱九古,邱處機祖師為取道名道堅,羽化於邱處機祖師西行途中,龍門派以其為第一代宗師。 《龍門正宗覺雲本支道統薪傳》的作者,龍門派十四代弟子查復功在書中這樣說:

 元世祖皇帝賜龍門派二十字,後有清復奉敕賜八十字,續滿一百字;「道德通玄靜,真常守太清。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自寧。月盈祥光生。其中「清復奉敕賜,續滿一百字」與王常月祖師有關。當年筆者協助隴縣權德輔先生編寫《龍門文史資料彙編》時,有一位青海居士提供了龍門派十三房資料,龍門派十三房祖師分別為;

 大房趙真人,號松花,常住百池宮(今蓮花谷)。

 二房何真人,號雲發,常住龍門洞(今隴州)。

 三房陶真人,號雲芳,常住景福山(今隴州)。

 四房古真人,號雲起,常住磻溪宮(今寶雞)。

 五房王真人,號瑤山,常住太子坡(今湖北武當)。

 六房譚真人,號定海,常住長春觀(今湖北武昌)。

 七房索真人,號重義,常住玄妙觀(今河南南陽)。

 八房談(疑為譚)真人,號紫皇,常住青羊宮(今四川成都)。

 九房探真人,號爐玄,常住太子坡(今寧夏石嘴山)。

 十房孫真人,號玉前,常住雲霧山(今河北)。

 十一房何真人,號起雲,常住正陽宮(今山東泰山)。

 十二房馮真人,號宣華,常住樓觀台(今陝西周至)。

 十三房張真人,號明月,常住觀音閣(今湖北) 。

 此十三房之說,在龍門派傳聞頗廣,但卻找不到一絲文字記載。龍門派傳承至今,道徒眾多,影響深遠,因龍門派本身派枝大,又分出許多支派,故龍門派的師承關係是只認法眷,有「龍門派不認宗,見了師爺喊師兄」的說法。

 二、龍門律宗

 龍門律宗從邱處機祖師公開傳戒後又轉入秘密傳授,又稱為龍門密宗。

 龍門律宗以趙道堅祖師為龍門律宗第一代律師。邱處機祖師何時傳戒於趙道堅祖師,《金蓋心法》記載「師於至元庚辰年受初真戒」。此種說法是不準確,趙道堅祖師於邱祖西行途中已經羽化,至元為世宗祖忽必烈年號,至元為庚辰為公元1280年,時邱處機祖師、趙道堅祖師均不在人世,趙道堅祖師很可能在邱祖西行前受戒。趙道堅祖師為邱處機祖師大弟子,跟隨邱處機祖師時間最長,以其為龍門律宗第一代律師,最有說服力和威懾力。而邱處機祖師的眾多弟子中,唯趙道堅祖師的道號為龍門派單第一字輩,其他人均不符合。但趙道堅祖師如何傳律於第二代律師張德純祖師,也是一段公案。

 據《缽鑑》、《金蓋心燈》等書記載;龍門第二代律師為張德純祖師,祖師號碧芝。出家三十餘載:聞龍門衣缽已付趙祖,遂以弟子禮師虛靜律師,歷年十八,一無指授。到元至正丁末年,張德純祖師將衣缽傳給陳通微祖師,本人則不知所終。

 陳通微祖師名致中,號衝夷子,山東會昌人,原為正一派道士,後至華山遇張德純,遂“長跪請教”,得受三戒,“謹行妙德,志志玄功” ,在秦晉之間週遊闡述教,因找不到可度之材,遂入青城山。依記載來看,自邱處機祖師之後,全真道的掌教傳承似與律宗傳承無任何瓜葛,這頗令人費解。

2017臺灣寶島首次全真龍門律宗傳戒法會

盧圓熹為傳戒登籙師

開啟台灣全真龍門正宗律脈的傳承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第第十九代玄裔弟子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  謹誌

 三、龍門醮儀授職與律宗傳法

 龍門醮儀授職是指全真道的醮壇主持者高功大法師,要按照一定的傳授來傳承其道統。據《道教儀範》記載;不管法事簡做繁做,都有一定之規。根據高功的傳授“依科闡述”,不能無法則地,沒有得上一代高功“拔職”,沒拔職的高功按玄規在天曹沒掛號紀名,不屬正統傳授高功。

 全真道的道士職高功,均須以龍門派高功法統授職,才稱正統。華山、隨山、清靜等諸派授職,需接龍門派之高功法統才可稱職高功。凡龍門派授職以自己的派名順職,不需重新改道名。列如閔智亭道長,本華山派弟子,學高功於趙理忠大師,拔職以龍門派改為閔宗亭;又有華山、隨山諸派得閔道長法者,即以宗字下一字「誠」字為其職,如龍門派則不須改之。

 傳戒也一樣,全真派弟子均可受三壇大戒,但須以方丈律師職號以龍門派傳承順序起道名、道號。並以此號可傳法傳戒,稱人天教主,大律師,如有龍門派以外的履任律師者,也應以龍門律宗為正統性,否則不具神職。

 在傳戒過程中,高功主持醮儀,稱提科大師,為戒壇八大師之一,其職號要同律師同輩,協助律師演禮傳法,故又稱傳法大師。據《道教儀範》記載;全真派的高功傳代,猶如全真派方丈“接法”之義,下一代方丈不接上一代方丈的“法”,是不能“開期放戒”當律師稱人天教主的。

 全真派將高功學及戒律學合稱為龍門秘宗,是因其皆以秘密傳授來傳承,二者之秘密內容是不可以入藏經,不可以公開傳閱修習,只可以手抄本單線傳留。全真派《高功秘旨》中有《龍門暗派》的記載,是說高功拔職以此為憑;祖守先天炁,學道要心勤……。

 此派關係道教的傳承問題,不易外傳,只在高功中流傳,一般道徒亦不知其妙用,故不全錄。

2017臺灣寶島首次全真龍門律宗傳戒法會

盧圓熹為傳戒登籙師

開啟台灣全真龍門正宗律脈的傳承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第第十九代玄裔弟子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  謹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如何成為一位道教居士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做道教居士修煉道法,首先要修煉心身,積累道功,凝煉神氣以合道,達到度己(修煉心身,合道成真)度人(以己之道功,濟度他人)的目的。科教與教戒。教戒是為規範學道務道者言行以符合修道的要求,如三皈五戒:三皈要求道教徒皈依道經師三寶,以明確信仰;五戒,戒殺生以自娛、戒邪淫、戒偷盜、戒妄語、戒嗜酒,則都是為提高道德修養。科教則是要通過誦經齋醮,清靜心神,使自我之心神與神明相親,證悟道真。同時,也是宣揚道教教義,行教布化的重要形式。

有道者必具有高尚的德性,有了高尚的德性才可得道。所以,修道應以德為基。對於廣大通道務道之士來說,修道的先決條件就是立德,立德就要在日常中不斷積累功德。其關鍵在提高自我修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在內在的修持上和外在行為中努力按照“道”的法則去做。清靜寡欲、柔弱不爭、胸懷寬容。不尚名、不尚利、不自貴、不自譽、不妒嫉、不妄語,不溺於音色美食。樂人之吉,湣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施恩不求報,不殺生以自娛,濟世利人,慈心於物,正信誠實。與大道同心。如此修行,則德累而基立,基立則可修道而成真,得道而成仙。

太上所說,即“常道”與“可道”的關係。“常道”是生化萬物,永恆常在的自然之道,是道教的最高信仰,太上道祖是“常道”的人格形象。“可道”則為歷代師真的言傳身教的事蹟,教戒規儀、經教義說等一切修行修持的學說,但都是不違背“常道”的,或由“常道”而演繹的。務道修真之士,要通過對“常道”的體悟,明白“道”的真諦,並使之落實到自己的修行和修持中。或是要通過循依“可道”之學說不懈修行,積累真功,回歸到“常道”的境界,得道成真。

成為道教居士的一般條件如下:

一:遵紀守法的合法公民

二:虔誠信仰道教教義,尊敬歷代祖師,瞭解道教常識;

三:認真學習,主動維護本教利益;

四:保證皈依後不觸犯法律;

五:尊師重教,團結教內

所謂居士,是指有了法派、師父(度師)、經典(太上諸經)、遵守“五戒”、皈依“三寶”的在家弟子。 一般程式如下:

一:確認師父,即遇到自己喜歡的正式出家的道門師父。師父必須有道名、門派。師父不能是居士。

二:確認派系,即自己皈依後所從屬的道家派系。如果師父確定好了,一般你就跟著他的派系了。師父會根據每派的輩分,賜你一個“道名”。

三:皈依“三寶”,即“道”“經”“師”三寶。皈依時候,師父會給你講解的。如果未講解,是師父未盡責。

一般,“道”指無上大道;“經”指三十六部尊經;“師”指歷代祖師。

四:戒律:皈依三寶,當身、心、口全皈依,行善事,儘量吃素,勤於學習,不重財物、名利。一般守“五戒”:

“不殺螻蟻以上生命;非必要,不得吃葷,包含蔥蒜等五辛食物;不得口是心非;不得淫逸,傷害身體;不得盜竊。”

禮儀一般必須由度師則吉日,焚香上供,有公證人(一般是師父的其他弟子、信士、民眾等)正式傳授上述的“門派”“法名”“三皈五戒”等,隨後師父須傳授道教的入門禮儀,包括叩拜、上香、忌日、聖誕、神仙信仰等,以及其他常識。焚表。最後,弟子叩拜神仙、祖師和師父。程式可簡可繁,因場地而定。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盧圓熹 道長 預約專線電話 : (04) 22656052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祖庭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石永田宗師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五嶽真形圖

修道之人保命護身的密碼——《五嶽真形圖》

《五嶽真形圖》的出處

五嶽真形之圖起源頗早,據記載,“西王母與上元夫人降漢武帝,帝視其巾器中有小書,乞瞻覽。母曰:‘此五嶽真形圖也,乃三天太上所出,豈汝所宜佩乎?’帝乞不已,與之,藏柏梁台”。

此外在《漢武帝內傳》裡面也有記載,稱“五嶽真形圖”是太上老君道德天尊最早測繪的山嶽地圖。

《五嶽真形圖》的作用

《五嶽真形圖》,是道教真形靈圖中的重要部分。東晉葛洪祖師在《抱樸子•遐覽》篇就曾有過描述:“道書之重者,莫過於三皇文,五嶽真形圖也。古人仙官至人尊秘此道,非有仙名者不可授也。”這時的五嶽真形圖,主要作用是護身保命之用,“能辟兵凶逆,人欲害之者,皆還反受其殃”。主要使用者是山中修行的道士:“道士欲求長生,持此書入山,辟虎狼山精,五毒百邪,皆不敢近人”。“故世人能佩此圖渡江海、入山谷、夜行郊野、偶宿凶房,一切邪魔魑魅魍魎水怪山精,悉皆隱遁,不敢加害。家居供奉,橫惡不起禎祥永集雲。故此圖不獨用為佩軸,家居裱成畫圖,安奉亦可……”。

東晉末年,上清派的《漢武帝內傳》則進一步介紹了五嶽真形圖的神奇妙用,稱“因山源之規矩,睹河岳之盤曲,陵回阜轉,山高壟長,周旋委蛇,形似書字。是故因象制名,定實之號,畫形秘于玄台,而出為靈真之信。諸仙佩之,皆如傳章”,成為神真的信物,傳道的神物。

五嶽真形圖的主要兩種類型

《道藏》洞玄部靈圖類的《洞玄靈寶古本五嶽真形圖》同時收錄這兩類五嶽真形圖,一名“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為正方形圖,主圖無注記文字,一名“洞元靈寶五嶽真形圖”,屬長方形圖,主圖有注記文字。

《洞玄靈寶五嶽古本真形圖序》稱:“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畫小則丘陵微,畫大則隴岫壯,葛洪謂:高下隨形,長短取象,其源畫神草及石室之處,自是後來仙人輩,于其圖處,畫識之耳。”正方形的圖式中並無注記,而長方形的圖式中則標注了上山下山的路徑、山上的水源、靈藥產地、洞天福地所在甚至仙聖所到之處及具體里程等,可以說就是一幅古代的導遊地圖。從作用來看,這時期的五嶽真形圖可以“家有蓄圖者,善神守護其家,眾邪惡鬼、災患疾病,皆自消滅也。若上士佩之,則萬神皆為朝禮矣。山蹠泉脈,源流上下。

正統道藏正一部——《五嶽真形序論》

五嶽真形者,山水之象也。盤曲回轉陵阜,形勢高下參差,長短卷舒,波流似於奮筆,鋒芒暢乎嶺崿。雲林玄黃,有如書字之狀。是以天真道君,下觀規矩,擬縱趣向,因如字韻,隨形而名山。子有東嶽形,令人神安命延,存身長久,入山履川,百芝自聚。子有南嶽形,五溫不加,辟除火光,謀惡我者,反還自傷。子有中嶽形,所向唯利,致財巨億,願願克合,不勞身力。子有西嶽形,消辟五兵,入刃不傷,山川名神,尊奉司迎。子有北嶽形,入水卻災,百毒滅伏,役使蛟龍,長享福祿。子盡有五嶽形,橫天縱地,彌綸四方,見我歡悅,人神攸同。昔黃帝征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之。諸侯咸宗為天子,代神農氏,是為黃帝。天下有不順者,從而征之,破山通道,未嘗甯居。東至於海,登太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雞頭;南至於江,登熊湘;北逐蟬粥金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有常處。察四嶽並有佐命之山,而南嶽獨孤峙而無輔。乃章祠三天太上道君,命霍山、潛山為儲君。奏可。帝乃自造山,躬寫形像,連五圖之後。又命拜青城為丈人,署廬山為使者。形皆以次相續,此適始於黃帝耳。

東嶽泰山君,領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帥也。血食廟祠,宗伯者也。俗世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歸泰山,受罪考焉。諸得佩五嶽形,入經山林,及詣泰山,君及諸山川百神,皆出境迎拜子也。泰山君服青袍,戴蒼碧七稱之冠,佩通陽太朔之印,乘青龍,從群官來迎子。

南嶽衡山君,領仙官七萬七百人。入諸南嶽,所部山川神皆出迎。南嶽君服朱光之袍,九丹日精之冠,佩夜光天真之印,乘赤龍,從群官來迎子。

中嶽嵩山君,領仙官玉女三萬人。入諸山,是中嶽所部名靈,皆來迎。中嶽君服黃素之袍,戴黃玉太乙之冠,佩神宗陽和之印,乘黃龍,從群官而迎也。中嶽是五土之主,善敬之。太上常用三天真人有德望者以居之。

西嶽華山君,領仙人玉女四千一百人。道士入其所部之山川,神並來迎。華山君身服白素之袍,冠太初九流之冠,佩開天通真之印,乘白龍而來迎子。

北嶽恒山君,領仙人玉女七千人。其入所部之山川,神皆來迎。北嶽君服玄流之袍,冠太真冥靈之冠,佩長津悟真之印,乘黑龍而來迎子。

五嶽真形圖概說

蓋聞,乾坤之內,五嶽者謂之神。五嶽之中,岱岳為其祖,莫不應其造化。生於混沌之初,立自陰陽,鎮乎乾坤之位。且五嶽者,古經雲“分掌世界人間等事”。

東岱岳泰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也,在兗州奉符縣,是成興公真人得道之處,長白、梁父二山為副。嶽神姓歲諱崇,封號“天齊仁聖帝”。岱岳者,主於世界人民官職及定生死之期,兼注貴賤之分、長短之事也。

西嶽華山,在華州華陰縣,是黃廬子真人得道之處。終南、太白二山為副。岳神姓薑諱壘,封號“金天順聖帝”。西嶽者,主世界金銀銅鐵,兼羽翼飛禽之事也。

南嶽衡山,在衡州衡山縣,是太處真人得道之處,潛山、霍山為副。岳神姓崇諱覃,封號“司天昭聖帝”。南嶽者,主世界星象分野,兼水族魚龍之事也。

北嶽恒山,在定州曲陽縣,是長桑公真人得道之處,天涯、崆峒二山為副。嶽神姓晨諱咢,封號“安天元聖帝”。北嶽者,主世界江河淮濟,兼四足負荷之類,管此事也。

中嶽蒿山,在西京河南府登封縣,是寇謙之真人得道之處。女幾、少室二山為副。岳神姓惲諱樊,封號“中天崇聖帝”。中嶽者,主世界土地山川穀峪,兼牛羊食稻之種,管此事也。

封號

東嶽太靈蒼光司命真君。

南嶽慶華紫光注生真君。

中嶽黃元大光合真真君。

西嶽素元耀魄大明真君。

北嶽鬱微洞淵無極真君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初入道門的居家信士,該如何奉道修行?

很多信眾對如何在家修持都比較疑惑,畢竟有各種各樣的瑣事,不能像廟裡的道長一樣,每天都沉浸在濃濃的道教氛圍裡。其實,在家修持,從本質上講和住廟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今天就來說說,對於在家的居家信士如何修道奉行呢?

簡單來說,現代人的生活節奏比較快,居家信士要注意養生,愛惜自己的身體,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為家庭和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

居家養生,首先就是要妥善安排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合理的飲食習慣。早上起床之後,打一套太極拳,舒展筋骨,活絡氣血。中午可以適當的午休。晚飯儘量少吃,尤其是老年人。

晚上最好是在十一點之前休息,臨睡之前,可以適當的靜坐養神,這樣有利解除一天的疲勞,提升睡眠品質。

初一、十五,最好吃齋。如果能夠吃素,也很有利於養生與積福。

居家信士在家裡也可以虔誠供奉神明,如太上老君、王母娘娘、玄天上帝、媽祖、呂祖、關公、土地公等。

居家信士由於家庭和工作的原因,不能像住廟道士那樣,有系統的修行。那麼要如何去做呢?

1可以持誦祖師經典;如《道德經》、《清靜經》、《玄門早晚功課》等;持念天尊聖號;如“玉皇赦罪天尊”、“三元赦罪天尊”、“太乙救苦天尊等”。

2持誦祖師經典、持念天尊聖號,可以獲得祖師的護持,積累福德。和家人相處,一定要和睦慈愛,清靜真一,共同修行,締造幸福。

3選擇時間去道觀裡朝禮聖真。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的時候,可以選擇時間去道觀裡朝禮聖真。

朝禮之前的晚上,要齋戒沐浴,清潔身心,持齋吃素。入觀之前,要注意著裝,不能穿得太暴露。

女居士不要穿短裙、短褲。

男居士不能打赤膊,穿拖鞋。

在大殿裡禁止抽煙,也不能對著神像拍照,去朝禮時可攜帶供品供奉,結三界福緣。敬香禮神後,要抱拳稽首,行三拜九叩禮。道教宮觀裡供奉的神明,稱為天尊、祖師。如果有道長敲磬的時候,叩拜完畢後,給道長抱拳行禮,以表謝意。

去宮觀裡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打掃清潔,印經塑像等功德,虔心護持祖師道場。見到道長,抱拳行禮時,稱念“慈悲”。有的居士希望對道教有更為深入的瞭解學習,想要跟道長請教的,抱拳行禮後,不論男女修道人,都稱“師父”或“道長”。相談的時候,要言行有禮。道教有三不問,一不問年齡;二不問籍貫;三不問俗事、是非。

居士之間,要互相尊重和包容,稱呼對方為師兄,沒有大小分別。可以互相交流修行心得,有難處時要盡心合力幫助。不可閑論是是非非,破壞修為。逢犯太歲或需祈福超度的時候,可以去宮觀裡,經由道觀內的高功經師舉行道場來祈告神明賜福化解。

奉道居士,還可以擇機緣去朝拜仙山洞府、祖師道場等。洞天福地,名山仙府,靈氣彙聚,神仙護持。虔誠朝拜可獲神仙加持,廣結仙緣。

居家修行適合誦習哪些經書呢?對於初學者來說,習誦經典學《太上感應篇》、《玄門早晚功課經》就可以了。為什麼要選擇這兩部經典呢?

首先,這兩部經典是道門最常見的,它基本涵蓋了道教基本教義思想。其次,對於大多數善信來說,居家修行沒有師父指點,往往會陷入知其然不知所以然的困境。例如:我們讀《清靜經》就會遇到,經文說:“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道教也說,修道在於修心,唯有心靜才能得入道門。

雖然從經文中知道:心靜,要遣除欲望。但是知道歸知道,我們居家修行沒有師父提點,根本無從下手。如果去尋找師父,又不太現實,因為好的師父難找,對初入道門的人來說,無法辨別師父的好與壞,假如遇到騙子就得不償失了。那該怎麼辦呢?道門祖師說:“道教經典是通向成道的路徑。”所以,就要在經典中去尋找。然而,《太上感應篇》就是我們要尋找的。因為在經文中,它已指出了方法,我們照做就行了。

居家修行該如何習誦經書,分三點來講:

1、在習誦經典前,應該齋戒沐浴,嚴整衣冠、在一個清靜的房間然後朗誦,切忌不要被人打擾;誦經一定要虔誠,這樣才能直達心田,心口如一,就能字字有神,這樣能保養我們的元氣達到平和,不僅能增生智慧,還能與天地結緣。《玄門早課經》雲: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

2、對道經要反復持誦,這樣就可以達到妙理自明的習誦經書的目的,對後學來說,在通讀全經掃除文字障礙以後,學經的秘訣就在於反復持誦,在反復的過程中,不斷領悟經文的含義,並按它的意思腳踏實地去修證、踐行。

3、除了以上的兩部經典,另外,我們要抽出時間看一些道門高道對經典的注解,例如:《呂祖道德經注》、《黃元吉道德經注》、《李道純道德經注》、《太上感應篇新注》等。我們看這些注經著作,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理解經義,使我們少走彎路。

居家修行,不必像住廟道長一樣樂誦或敲法器,只誦讀經文就可以了,需要注意:誦讀的速度不要過快,需要句句清晰,字字分明。如果誦讀得很快,在誦完後可能連自己在誦什麼也不知道,更不用談從中領悟出什麼了。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盧圓熹 道長 預約專線電話 : (04) 22656052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祖庭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石永田宗師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入道皈真誓願書

古法如今世上傳,倫理道德人遵守,

嘆觀今日社會論,道德良心在何方,

莫言今世無報應,日落西山應兒孫,

天理見証是非道,事非莫生平安心,

    我叫0 0,男,出生0 000 0日,家住臺灣省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一1。因我信仰道教每天都沉浸在濃濃的道教氛圍裡。它孕育著中國古代文化,哲學、科學、醫學、軍事、政治、養生等諸多方面知識,其所以我決心入道出家,學習它、研究它、傳承它、發揚它,祈願這輩子能圓滿道業,為道教事業做出畢生貢獻。

現立誓願如下:

   ①入道後,必須信仰虔誠,聽從師父教誨,遵守道門規戒:

     ②入道後不得陰賊潛謀,殺害眾生,敗人成功;

    ③拜師後,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不能輕忽言笑。舉動非真,若有犯規違戒,雷火劈身。

          0  00    出生0  00   月0 0  

新徒將誓願宣畢,本師上前拈香稟曰:「三清高真、玉皇大帝、玄門五祖七真、道觀歷代祖師在上,今有新入道弟子俗名0  0。於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 星期六 冬至日在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入道,本師賜法名00

河南鹿邑太清宮延傳臺灣第二十代(字)輩弟子,默佑新進弟子0 0  0修道道成,修果果滿……。

由弟子三跪九叩謝恩,再給引禮師、保舉師、大眾依次禮畢,恩師盧圓熹接說:請大眾退下,

師給新進弟子點道。

點道一般是祖傳密咒,不予公開。主要是點人身三大關竅穴位而已,但功法口訣也不同於一般經文,沒有文字,世世代代都是口口相傳。

武當同脈臺疆衍派

道教入道皈真(皈依)儀式

道教弟子有多少階?

 道教弟子大致上可以劃分為:「信士、居士、道士、法師」四大範圍。 「信士」是指沒有特別的宗教認定儀式的人。

 居士」是指經過道教「皈依」儀式,拜受度師,並且對「道經師」三寶表示信奉皈依,受持「五戒」(全真)或「九戒」的正式道教弟子,當代以持道教「皈依證」作依據。 之後可以稱為三寶弟子或三清弟子。

 道士」指在經歷「皈依」儀式以後,再經受「傳度」(正一)或「冠巾」(全真)儀式,發放度牒及取得道士證的道教神職人員。

 坊間許多從事符法、預測或風水堪輿的人士,未曾經受道教「皈依」,不懂道教經典,也不會道教科儀,卻自稱「道士」者也很多。這類人在我們看來只能算是對某學業專攻的「術士」,和「道士」是不沾邊的。

 法師」是指需要經歷「皈依、傳度」成為「道士」以後,修持了一段時間,再拜高級別「法師」(正一是高籙位,全真是高戒位)習學科儀奧秘,在法事中擔任主要領導角色的「道士」。

皈依」道教,你是「真信道」還是「假修行」?

 「皈依」,是真「皈依」還是走形式,是貪圖祖師保佑,還是至誠信道,有著根本上的區別。信什麼,少說也是一輩子的事情,所以要先深入了解其中義理精髓,不可盲目莽撞行事。多看書,多思考是必然的。

 「皈依」的「居士」要求不如道士嚴格,但是最起碼的道理要明白,信仰真實而不是迷信,這點是一般無二的。

 第一「敬天」。天代表生養我們的大環境,我們從此來,自然要尊重大環境。所以要敬天。

 第二「法祖」。道教重根本,我們的祖宗是我們的根本,所以要尊重祭祀祖先,孝敬父母師長。這是為人根本。

 第三“躬行”。人最怕驕傲,輕則再無寸進,重則步履邪徑。所以進廟磕頭,不是有所求,而是給你一個反省身心的機會。

 神明祖先在上,不是為了叫世人叩拜收點香火,而是讓你知道,大道漫漫無窮無盡,前路有先人,後生路尚遠,豈可自矜自大。如此方能虛其心實其腹,增益其所不能。所以這點既是修行根本,也是為人的根本。

欲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

 道教三寶,分別為「道、經、師」三寶。據《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說,三清勝境,化生三寶君,一為天寶君玉清元始天尊(道寶);二為靈寶君靈寶天尊(經寶);三為神寶君道德天尊(師寶),三寶天尊分別為三境主宰、三洞教主。

 龍門心法皈依三寶第二》中說: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寶,必致沈淪邪道,顛倒昏迷。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福氣者,須作難得遭逢之想。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第三皈依無上師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三樂又稱三皈依戒,第一皈依太上無極大道,永不皈依邪魔外道。第二皈依三十六部尊經,永不改信邪道典籍。第三皈依玄中大法真師,永不皈依外道邪師。

 皈依道經師三寶之後,則有三十六部護教神王隨身保護,妖邪不敢侵,鬼魅不敢動。常人名籍,錄於陰曹地府,隨自身功過淪於六道。

 皈依三寶,為學道者入道之初,首要遵守之規戒。要脫輪迴之苦,必須皈依大道,憑藉道經師三寶之力而擺脫輪迴,因此,必須遵守Method戒。

皈依後該如何進一步修行?

皈依後,都會結緣到一本《早晚功課經》和一本皈依證。拿到《早晚課》和《皈依證》的信眾難免疑惑:懷著對道教信仰的熱情來皈依,皈依後如何繼續深入地學習道教文化,並進一步地修持呢?

如同學生踏入一個新的學校拿到新的教科書,我們就從皈依信士手中的皈依證和《早晚課》講起。

 1 什麼是皈依?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迴。

 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第三皈依無上師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皈依三寶」是對「三寶」至誠的 Hand投、信賴和矢志不渝。皈依道教,是聖賢度人入道的方便法門,可謂第一步上升之路,是成神仙的根基,是入道之初門。

 皈依證只作為個人信仰的證明,不做為宗教教職人員證明,更不作為「風水、算命、看事」等活動的從業資格證。辦理皈依不取法號法名、不推薦師父。

 2 九戒

 皈依證上印有信士應遵守的「九戒」:

一者克勤,忠於國家,是念真戒;

二者敬讓,孝養父母,是初真戒;

三者不殺,慈救眾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處物,是守真戒;

五者不盜,推義損己,是保真戒;

六者不協,兇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詐,諂賊害善,是成真戒;

八者不驕,傲忽至真,是得真戒;

九者不二,奉道專一,是登真戒。

 非戒律約束不可驅除邪氣,非戒律不可清靜法身,戒律不可煉養道德。持戒,應時時將戒律放在心間,每逢遇事便以戒律標準處理,以戒律標準行事。

最重要的是要日日行持,只做個幾天,只是做了無用功。,就是遵守不變。

 道門早晚持誦功課經,是修行入道之門徑。所以道門修行,須以焚修祀事為先,每日焚香誦經,朝真禮聖,當體祀天奉教之心,以罄修真學道之志。

 誦經對道士來講,通常早、晚各一次,宮觀內會有固定的時間安排。在家修持信士不必去思考什麼時間誦經更有效等具有功利性質的問題,應該是讓自己沉靜下來,去做誦持功夫。

 諸位信士從皈依這天開始,就要改心易行,持齋戒過,誦經持戒,唯行善事。能這樣做的人,天官愛護,司命益算,盡其本壽,不遭枉橫。至其壽盡,得道登真,衣食自然,安樂無窮。這便是皈依後提升自己的入門之路,望諸位同修勉勵修持,以期對大道有更進一步的領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孫不二祖師Changchun-Temple-Master-and-disciples-painting-0316_(孙不二)

全真孫不二祖師

全真七子中唯一的女道士,被師父“分梨”點化,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種宗教,黃帝問道廣成子標誌著道家思想的正式形成,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道教以“道”作為最高信仰,並且是在原始的鬼神崇拜基礎上發展而來,隨著東漢張道陵天師創立了天師道,道教迎來了蓬勃的發展,並且還產生了諸多的派別,全真派就是重要的一個支派。

全真派又叫全真道,是北宋時期王重陽祖師所創,王重陽祖師在山東傳道,並且把自己所居住的庵命名為全真堂,凡是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全真”二字。後來王重陽祖師招收了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孫不二、郝大通七大弟子,號稱全真七子,這七位道長後來分別又各自發展了門派。全真七子中,孫不二祖師是唯一的一位女道士,經過師父王重陽祖師的點化最終證道成真。

孫不二,名富春,法名不二,號清靜散人,山東寧海人。北宋宣和元年的一月五日這一天,在甯海貴族孫忠翊的家中,孫不二祖師呱呱墜地,正所謂不凡之人必天生異象,相傳她母親夢到有七隻仙鶴在涼亭跳舞,其中一隻飛入其母親懷中,後來感覺有身孕生下了她。仙鶴被道教認為是仙界的接引使者,這個傳說也說明了孫不二祖師與道教的不解之緣。身為大家閨秀的孫不二祖師自小就天資聰穎,琴棋書畫無一不精,在當地也是遠近聞名。

正所謂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轉眼到了出嫁的年齡,孫不二祖師被父親孫忠翊安排嫁給了同是名門望族的馬鈺。婚後夫妻二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並且生下了三個兒子,分別是庭珍、庭瑞、庭珪。金大定七年(1167年)七月,全真祖師王重陽來到山東甯海傳道時,遇到了孫不二祖師的丈夫馬鈺祖師,王重陽祖師觀其對道學非常感興趣,便決定度化他入道修行。

王重陽祖師在立教之初就規定:“凡人修道先須依此一十二個字:斷酒色財氣,攀援愛念,憂愁思慮。”全真教認為世俗的七情五欲是修行路上的障礙,只有除掉它們才能證道成真,孫不二祖師與馬鈺祖師的夫妻情愛是無法全身心投入修行中去的,因此王重陽祖師決定利用“分梨”為喻點化他們。

王重陽祖師在全真庵堂閉關修行,第一天賜給馬鈺祖師一枚梨子食用;第十一日將梨子一分為二,分別讓孫不二祖師與馬鈺祖師夫妻共同食用,之後每十天就賜梨子一次,所分的份數也在增加,到了王重陽祖師閉關修行的第一百天,變成了分梨十份,賜給夫妻二人,這樣一共是五十五之數,根據《曆世真仙體道通鑒續編》的記載:“芋者,遇也。梨者,離也。立遇則離分之義。又分者,損之又損也。五十有五者,天地奇偶之數也。欲使離其親戚、裡,以至無所不離耳。”王重陽祖師分梨十化的目的也是在勸說馬鈺祖師與妻子孫不二祖師分離,馬鈺祖師隨即決定跟隨王重陽祖師修道。

度化了馬鈺祖師,王重陽又打算度化孫不二祖師,於是作詩一首贈予她:“在家只是二婆呼,出得家緣沒火爐。若會修行成鍛煉,教人永永喚仙姑。”王重陽祖師的苦口婆心終於打動了孫不二祖師,她也決定拋卻塵緣,入道修行,期望可以得道升仙、遠赴蓬萊仙島

孫不二祖師跟隨師父在各地修行佈道,後來在甯海城南煙霞山的煙霞洞中閉關修煉,這裡洞天福地是一個修行的絕佳之地,同時山中有飛禽猛獸,也是磨練意志的一個好地方。王重陽祖師授予孫不二祖師天符雲篆秘訣,之後她又在洛陽鳳仙姑洞修道。大定二十二年(1182)十二月二十九日,孫不二祖師告訴弟子,自己將要遠赴蓬萊仙島了,沐浴更衣之後羽化飛升。孫不二祖師坐化之時香風瑞氣整日不散。

據說當時丈夫馬鈺祖師還在甯海修道,仰頭看見孫不二真人乘彩雲飛過。孫真人低頭對馬鈺祖師說:“我先到蓬萊仙島去了。”馬鈺祖師聽了後高興得跳起舞來。

孫不二祖師繼承了王重陽祖師的內丹思想,並且重視女丹的修煉,創立全真道清淨派,成為一代宗師,這對後世的道教丹道修行有很大貢獻。元世祖至和六年賜封其為“清靜淵真順德真人”。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盧圓熹 道長 預約專線電話 : (04) 22656052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祖庭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石永田宗師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之源

太上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經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序  昔周之末,赧王之時,始出太平之道,太清之教。

老君至瑯琊,授道與干君。干君受道法,遂以得道,拜為真人,又傳《太平經》一百七十卷,甲乙十部。後帛君篤病,從干君授道護病,病得除差,遂復得道,拜為真人。今瑯琊有木蘭樹,干、帛二君所治處也。幽王時,老君教胡,還當入漢中,過瑯琊,干君得見老君。

老君謂干君曰;「吾前授汝,助人救命,憂念萬民,拜署男女祭酒,廣化愚人,分布萊子,使上感天心,下動地衹,當令王者歡心。而自頃以來,吾遙從千萬億里觀之,諸男女祭酒,託老君尊位,貪財好色,擅己自用,更相是非,各謂我心正,言彼非真,利於供養,欲人奉己,僧惡同道,妒賢嫉才,驕恣自大,禁止百姓,當來從我。我道最正,彼非真也,皆不當爾,故來相語。」

干吉稽首再拜,伏地叩頭百下,唯唯告曰:「

太上從今日已去,不知當何由去諸男女祭酒之重罪,令祭酒輩生活,既蒙道祐,可得昇仙,壽終之後,不入九地下牢之苦,非但祭酒,復其萬民。萬民無知法則,祭酒之罪,臣之過咎,實在於己也。唯願太上赦既往之失,署臣修將來之善耳。臣干吉死罪死罪。」

老君曰:「可正安意定坐。吾恐大道澆季,萬民喪命,一二祭酒死入九幽之下,不足痛也。吾但念萬民痛耳!汝當善聽,記錄心中,當為後世作法則,劫諸男女祭酒,令改往行,從今之善。」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者,若不持戒律,與老樹朽石何異?寧一日持戒為道德之人而死補天官,尸解昇仙。世人死有重罪,無益魂神,魂神受罪耳!祭酒明奉行之。乃日:諸祭酒,各明聽,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今月亦善,今日亦善,今時亦善,諸賢亦善,師甲亦善,弟子亦善,萬神備具,吏兵皆到。今吾以諸賢故,念萬民之命,故受王甲禁戒重律。」

老君曰:「人生雖有壽萬年,不持戒律,與瓦石何異?寧一旦持戒,終身為道德之人而死,不犯惡而生。持戒而死,滅度練形,上備天官,尸解昇仙。世人不持戒律,死有重罪,無益魂神。善男善女,明奉行之。」

太上老君說一百八十戒經》,係為【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之「重要」【戒律紀錄】,更是各方【皈依弟子    籙生道者】們,【入道皈真   奏職授籙】後,皆得「明瞭」之【基本功課】。

戒曰

第一戒者,不得多畜僕妾。

第二戒者,不得婬他婦女。

第三戒者,不得盜竊人物。

第四戒者,不得殺傷一切。

第五戒者,不得妄取人一錢已上物。

第六戒者,不得妄燒敗一錢已上物。

第七戒者,不得以食物擲火中。

第八戒者,不得畜猜羊。

第九戒者,不得邪求一切人物。

第十戒者,不得食大蒜及五辛。

第十一戒者,不得作草書與人。

第十二戒者,不得多以書相聞。

第十三戒者,不得以藥落去子。

第十四戒者,不得燒野田山林。

第十五戒者,不得以金銀器食。

第十六戒者,不得求知軍國事及占吉凶。

第十七戒者,不得妄與兵賊為親。

第十八戒者,不得妄伐樹木。

第十九戒者,不得妄摘草花。

第二十戒者,不得數見天子官人,妄與為親。

第二十一戒者,不得輕慢弟子,邪寵以亂真。

第二十二戒者,不得貪惜財物。

第二十三戒者,不得妄言綺語,隔戾嫉妒。

第二十四戒者,不得飲酒食肉。

第二十五戒者,不得積財物,侮蔑孤貧。

第二十六戒者,不得獨食。

第二十七戒者,不得販賣奴婢。

第二十八戒者,不得知人婚姻事。

第二十九戒者,不得持人長短,更相嫌恨。

第三十戒者,不得自習伎樂。

第三十一戒者,不得言人惡事,猜疑百端。

第三十二戒者,不得言人陰私。

第三十三戒者,不得說人父母本末善惡。

第三十四戒者,不得面譽人,屏處論人惡。

第三十五戒者,不得以穢污之物調戲人。

第三十六戒者,不得以毒藥投淵池及江海中。

第三十七戒者,不得獨與宗族私親。

第三十八戒者,不得輕疏他人之尊。

第三十九戒者,不得自殺。

第四十戒者,不得勸人殺。

第四十一戒者,不得別離他人家口。

第四十二戒者,不得因恨殺人。

第四十三戒者,不得投書讀人。

第四十四戒者,不得自用。

第四十五戒者,不得自貴。

第四十六戒者,不得自驕。

第四十七戒者,不得妄鑿地毀山川。

第四十八戒者,不得惡言罵詈。

第四十九戒者,不得以足蹋六畜。

第五十戒者,不得揜人目。

第五十一戒者,不得厭治病。

第五十二戒者,不得希望人物。

第五十三戒者,不得竭水澤。

第五十四戒者,不得評論師。

第五十五戒者,不得裸形露浴。

第五十六戒者,不得輕慢經教。

第五十七戒者,不得慢老人。

第五十八戒者,不得觀六畜交陰陽。

第五十九戒者,不得調戲。

第六十戒者,不得恃威勢凌人。

第六十一戒者,不得阿黨所親。

第六十二戒者,不得帶刀仗。若在軍中,不從此律。

第六十三戒者,不得門戶別離居。

第六十四戒者,不得起瞋恚。

第六十五戒者,不得罵人作奴婢。

第六十六戒者,不得立小便。

第六十七戒者,不得黥奴婢面。

第六十八戒者,不得咒人命死敗。

第六十九戒者,不得快人死敗。

第七十戒者,不得亂縱行遊。

第七十一戒者,不得張目視人。

第七十二戒者,不得吐舌向人。

第七十三戒者,不得橫求人物。

第七十四戒者,不得強乞擾亂百姓。

第七十五戒者,不得為世俗人賦斂。

第七十六戒者,不得為世俗人作禮頭主。

第七十七戒者,不得為人圖山,立塚宅起屋。

第七十八戒者,不得干知星文,卜相天時。

第七十九戒者,不得漁獵傷殺眾生。

第八十戒者,不得婬秩,別離夫妻。

第八十一戒者,不得視弟子偏頗。視弟子當如其子。

第八十二戒者,不得奪人暝中火。

第八十三戒者,不得馳騁世俗,吊問死喪。宜密哀邱之。

第八十四戒者,不得與俗人共相群黨,更相嘲毀。

第八十五戒者,不得敗人成功,言是己德。

第八十六戒者,不得擇好室舍,好床臥息。

第八十七戒者,不得訾毀人物以為惡。

第八十八戒者,不得自舉己物以為好。

第八十九戒者,不得驚怚令恐怖。

第九十戒者,不得擇人飲食為好惡。

第九十一戒者,不得為人往來惡言。

第九十二戒者,不得以縣官中傷人。

第九十三戒者,不得預人間論議曲直事。

第九十四戒者,不得強取人物以恩惠。

第九十五戒者,不得冬天發掘地蟄藏。

第九十六戒者,不得輕行妄遊,日月馳騁。

第九十七戒者,不得妄上樹探巢破卵。

第九十八戒者,不得籠罩烏獸。

第九十九戒者,不得穿人家壁,闚看人家內婦女。

第一百戒者,不得以穢污之物投井中。

第一百一戒者,不得塞池井。

第一百二戒者,不得欺罔老小。

第一百三戒者,不得妄發讀人書。

第一百四戒者,不得誘枉良人為奴婢。

第一百五戒者,不得積聚財寶,以招凶禍。

第一百六戒者,不得貪戀居家。

第一百七戒者,不得藏埋器物。

第一百八戒者,不得破壞見錢。

第一百九戒者,不得在平地然火。

第一百一十戒者,不得施槍棘著道中。

第一百十一戒者,不得多言弄口舌。

第一百十二戒者,不得將書字之物,自投埋於廁前。

第一百十三戒者,不得向他鬼神禮拜。

第一百十四戒者,不得畜世俗占事八神圖,亦不得習。

第一百十五戒者,不得與兵人為侣。

第一百十六戒者,不得便溺生草上及人所食之水。

第一百十七戒者,不得與寡婦親。

第一百十八戒者,不得祠祀鬼神以求僥倖。

第一百十九戒者,不得為人多作忌諱。

第一百二十戒者,不得自多忌諱。

第一百二十一戒者,不得妄輕入江海中浴。

第一百二十二戒者,不得妄假舉人物以為禮賂。

第一百二十三戒者,不得為人保賃券契,賣田宅奴婢之事。

第一百二十四戒者,不得與淫泆之家相往來。

第一百二十五戒者,不得錄毒藥著器中。

第一百二十六戒者,不得高厲聲每含笑。

第一百二十七戒者,不得為人作詞訟,和人官事。

第一百二十八戒者,不得趣求密謀之書讀之。

第一百二十九戒者,不得妄鞭打六畜。

第一百三十戒者,不得無故走馬馳車。

第一百三十一戒者,不得以手團食殘噙眾肴。

第一百三十二戒者,不得驚烏獸。

第一百三十三戒者,不得評論人家食飲善惡。

第一百三十四戒者,不得妄開決陂湖。

第一百三十五戒者,不得自衒治病。病家自來請求,乃可往之。

第一百三十六戒者,不得獨行。行與人俱。

第一百三十七戒者,不得為人謀合私利。

第一百三十八戒者,不得廣求寶物。

第一百三十九戒者,不得帶女人入山,皆應別岐異室。

第一百四十戒者,不得叛本逐末。

第一百四十一戒者,當隨可供養,勿多難。

第一百四十二戒者,當念清儉法,慕清賢鹿食牛飲。

第一百四十三戒者,當慎所投止。先行視之,勿所驚觸。

第一百四十四戒者,當迥向正一,勿得習俗事。

第一百四十五戒者,當有大意秉志,不得雜犯負違三尊教命。

第一百四十六戒者,當勤避嫌疑,勿以父母狎恩事君。

第一百四十七戒者,當勤求長生,晝夜勿倦。

第一百四十八戒者,當勤避惡難,勿貪祿苟榮。

第一百四十九戒者,當勤服氣斷穀,為不死道。

第一百五十戒者,當勤避兇人,勿棄背朋友。

第一百五十一戒者,每飲食從一邊起,勿勤咤言美惡。

第一百五十二戒者,每燒香,當為萬姓請願,令天下太平,勿但為己。

第一百五十三戒者,每人呼汝為祭酒,汝顧畏人,勿自輕躁,為百姓所笑。

第一百五十四戒者,每得萬人食,常咒願令主人得福,一切飽滿。

第一百五十五戒者,無事不得多聚會眾,飲食狼籍。

第一百五十六戒者,無事不得妄多受人禮敬。

第一百五十七戒者,入國必先問賢人善士,當親依之。

第一百五十八戒者,入他國必先問其所禁忌。

第一百五十九戒者,入人家必先問人家尊老名諱。

第一百六十戒者,至人家不得希望萬姓主人飲食。

第一百六十一戒者,女人不得與男子同行。

第一百六十二戒者,男不得與女人冥室中共語。

第一百六十三戒者,男女衣不得過畜三通。

第一百六十四戒者,男女不得共坐食飲,交手授受。

第一百六十五戒者,天有災變,水旱不調,勿得患厭。

第一百六十六戒者,世人惡多善少,勿悒悒道自護法。

第一百六十七戒者,人有罵汝,汝但服勿應答。

第一百六十八戒者,人侵謗汝,汝但當自修啟大道,勿憂怖以損精神。

第一百六十九戒者,人惡向汝,汝重以善往。善之禳惡,猶水澆火。

第一百七十戒者,人有持物與甲,而乙不得有恨人不與己。

第一百七十一戒者,人為己聲譽勿喜,為己毀辱亦不得嘖。

第一百七十二戒者,人為己殺烏獸魚等,皆不得食。

第一百七十三戒者,見殺不食。

第一百七十四戒者,見羶不食。

第一百七十五戒者,不知所從來,可食不可思美。

第一百七十六戒者,能斷眾生六畜之肉為第一,不然則犯戒。

第一百七十七戒者,能食菜最佳,而不可向王者。

第一百七十八戒者,能崇賢、重聖、習賢,吾當度汝,汝遇真仙。

第一百七十九戒者,行無居家,可投便止,宿樹木巖石間,諷誦百八十戒,神自營衛汝,三重兵、賊、鬼、虎,不敢近汝。

第一百八十戒者,行戒不犯,犯即能悔,改往修來,勸人奉受,念戒不念惡,廣度一切,吾拜神真,神真成汝。

  右長存要律百八十戒

老君告弟子曰:往昔諸賢仙聖,皆從百八十戒得道;道無形,從師得成。道不可度,師不可輕。弟子稽首,再拜受命矣。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盧圓熹 道長 預約專線電話 : (04) 22656052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祖庭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石永田宗師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派道人為何要冠巾?全真派道人為何要冠巾?

全真派道人為何要冠巾?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道教全真派皈依之後冠巾

全真道士出家,必須進行冠巾儀式,未冠巾而皈依通常稱為居士。什麼是冠巾?

冠,原指中國漢服體系中的硬帽,在這裡用作動詞,“戴冠”的意思;巾,指中國漢服體系中的軟布帽。

全真道士初入道觀,稱為“道童”。道童先須在廟內出力苦行,培養功行,又稱“行行”。冠巾拜師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道士。

 冠巾”是全真道出家道人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這種儀式只在子孫廟舉行。很多子孫廟都遵循著一條規矩:新出家者在廟行三年苦行,沒有過失,才給“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師。沒有“冠巾”沒有正式度師。行行期對廟中老道士們皆以“師父”稱之。也有進廟幾天就有師父的。這主要看小廟子孫多寡。會不會因收徒引起“家務”爭端而訂立廟規。

為什麼全真要冠巾?元明之間的道士陸道和編集《全真清規》裡面講:“道有宗源。仙有法派。法派不明。其人不真。宗源不清。其教不正。所以全真參訪。必稽法派宗源。”

冠巾科儀序》云:昔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如自悟大乘,不暗科事,代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

冠巾又稱“小受戒”。行冠巾禮,有數位師,一、冠巾師;二、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三、梳發挽髻者稱:攏發師;四、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冠巾科儀》序說:“世之出家學道者,必須奏請冠巾。何也?蓋欲正玄規、消除罪愆、通明結三緣故耳。”也就是說出家學道之人,冠巾的作用:一是合于玄門的清規;二是通過冠巾科儀,憑祖師道力消除自己以往所犯的罪愆;三是解除各種無明的障礙。

冠巾儀式結束會頒發冠巾狀。冠巾狀上記載了包括度師,冠巾師,攏發師姓名,並有受冠巾人的道名,冠巾時間等資訊。也是繼道士證之外,能夠清晰明確的說明的。

根據《冠巾科儀》序所言,冠巾之後,修行有功,功德圓滿,有以下益處。

天曹掛號,名標上界。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三官保舉,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諸神迎護,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鬼卒叩迎,中志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

未冠巾而濫入玄門之人,有何罪障?

據《冠巾科儀》序:昔時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設叢林七十二座,傳道指訣,垂訓文千有餘言,無非使後學盡大乘之境,悉脫輪回之苦,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一書。

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後之志士,刊版流行已久,其版存於四川梓潼宮。後因明末世亂,將宮焚燒,其版遂滅,故後引人入門者無所皈依,以致苟圖道教度玄之輩,子拜父為師,妻拜夫為師,種種漸入玄門。

出家之後不習三乘功果,竊巾盜冠,假裝道像,不但天上真仙所嗔,而且為下方人鬼所笑。餘昔出家亦染此弊,後遊至廣東羅浮山下,逢一道友,容貌異常,揖之坐,先談道論玄,次及年庚及出家之語,友云:汝之出家並無遵照玄科冠巾,既未記名,又無外護,雖有志真,乃前途魔障太多。掃云,禮請其故。

據云:“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即使黑夜入山,險逢盜賊,亦得解脫,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

“不遵玄科,不請冠巾,上界不知,臨回首時,縱然強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繩捆索綁同入酆都。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中志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又有雖皈依玄門,不習正道,作孽百端,無常一到,惡報固在,若到陰司,身受苦刑。如在祖宗位前冠巾裝束,而鬼卒即不敢擅加擊拷,亦少受枷鎖之苦,此冠巾科儀最重要之事也。”

言訖,於袖中取出一書,展視之,乃冠巾科儀也。坐友杳然不見,驚拜於地,知遇仙真耳。慈憫所示,次日手書十餘卷,遍送道友,俟後稍得因緣,自當刊版流傳。庶後之皈依玄門者,盡遵科儀行事,亦不負真仙度世之心耳。

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若本廟無力請道友修設科儀,即隨他廟之科儀求師冠巾亦可。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盧圓熹 道長 預約專線電話 : (04) 22656052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 道長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祖庭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石永田宗師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故里道家之源龍門宗師四海傳道石大真人

大陸河南省鹿邑縣李姓祖根地、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大陸河南省鹿邑太清宮,位於周口市鹿邑縣城東5公里的太清宮鎮的東北隅,是老子的誕生地,也是祭祀老子的祠廟,1978年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被定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據《後漢書》和《鹿邑縣志》記載,太清宮建於東漢延熹八年(165),始名老子廟。當時漢桓帝兩次派大臣到鹿邑朝拜老子建老子祠,並立老子祠碑。 《水經注》載渦水又北,適老子廟東,廟前有二碑,在南門外,漢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陳相邊韶撰文。碑北有雙石闕,甚整肅是也。此後,唐宋元明清等歷朝歷代典籍中都有皇帝親諦或派大臣拜諤的記載。特別是唐朝帝王,對老子更是尊崇有加,自稱是老子後裔,尊老子為聖祖,以老子廟為家廟。唐高祖李淵在武德三年(620)封老子為始祖,大興土木建造宮闕殿字如帝者居。高宗李治於乾封元年(666)幸老君廟,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創建祠堂,稱紫極宮。武后武則天於光宅元年(684)追封李母為先天太后,擴建李母廟為洞霄宮,俗稱後宮,其規模相當宏大。唐玄宗李隆基曾兩度親渴老子廟,於開元十三年(725)加封老子為高上大道,金闕天皇大帝,親為《道德經》作注,禦筆全文鎊立《道德經注》碑一通。天寶二年(743)李隆基下詔改紫極宮為太清宮。相傳,當時前宮祭祀老子,後宮祭祀李母。兩宮相距一里,中間隔有一河,曰清靜河,河上有橋,橋曰會仙橋。前宮住道士,後宮住道姑。兩宮相商事宜,則以雲牌傳示,不允私自來往,其規矩之嚴猶如皇宮。前宮午門聳立,禦道直坦,院內以太極殿為中心,周圍有七元殿、五嶽殿、南斗殿、虛無殿、清靜閣,將太極殿環抱其中。唐王室將太清宮奉為家廟,所以其建築風格頗類長安王宮。佔地八公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里,樓台殿閣六百餘間,其氣勢宏偉壯觀,建造精緻華麗,金碧輝煌。

宋帝好道,宋真宗趙恆自稱道君皇帝,撥國庫銀重建太清宮,規模比唐時更大,並於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親率群臣朝拜太清宮,冊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立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后之贊碑、會真橋記等碑刻。在這段期間,太清宮盛極,來往不絕的不僅有達官貴人,騷人墨客也常來此流連駐足。謝靈運、李白、杜甫、蘇轍、範仲淹、歐陽修等都曾在這裡留下尊老崇道、詠物狀景的珍貴詩篇。此時的太清宮名聲遠揚。

到了宋末,靖康之亂給太清宮帶來了滅頂之災,很多建築都毀於兵火。到了金代得以重修,但己元氣大傷。元朝統一後,重視道教,朝廷頒布保護太清宮的令旨,明確規定太清宮、洞霄宮屬國家保護,規定在太清宮方圓四十里內的土地、樹木及一切財產屬太清宮所有。元代未年,太清宮一帶屢患水災,大部分建築被毀。直至清康熙年間,才在原址上重建太極殿,但規模已遠不如昔日,較之於唐宋,僅存什一也。

#老子故里,傳承道家之源  #石永田宗師

#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 道長 預約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道皈真,你可知全真的含義?入道皈真,你可知全真的含義?龍門宗師四海傳道石大真人

入道皈真,你可知全真的含義?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全真派,作為中國歷史長河中修行人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應運而生的教派,其思想深邃,祖述老莊,相容並蓄諸子百家之精華,廣納三教九流之大義。

在道的本質上,全真派體用兼賅,權實互用;在修持上,則強調慈儉修身、自度度他、濟世利人。其宗旨不離《道德經》五千言之妙理,融入《南華經》內外篇之箴言,形成了獨特而深邃的道教思想體系。

全真教的傳承源遠流長,自老莊傳經、東華演教以來,歷經秦、漢、晉、魏、南北朝,直至唐宋,孕育上千年,其成果漸漸成熟。

重陽真人王嚞(zhé)適逢其運,獨具匠心,尊老莊之遺教,集歷代真人達士之至要,冥心參悟,自我修證成真。他高瞻遠矚,廣開教化,度七真於齊魯,闡道德于終南。嗣後七真于宋元之際,各自修煉成真,在繼承的同時,各自開宗立派,往來於朝野之間,廣為傳播全真教義

全真一詞,最早源於莊子,其後歷代修身之士皆有沿用。從《莊子·盜蹠》中的“全真”到《晉書·嵇康傳》中的“養素全真”,再到唐高祖李淵的《沙汰佛道詔》以及《晉書》中的相關記載,都可見“全真”作為修真之士的準則,逐漸完善自我,成為道教修行的重要理念。

那麼,全真的定義究竟是什麼呢?

全真者,保全天性、修繕我性、齊物格致,舍妄歸真也。即是全精、全氣、全神,也即全其先天性命。全者,完也,具也;真者,仙人變形而登天也,本性、本原也。全真教宣導保真心、真意、真情,以意始,意誠心亦誠,情亦誠,方為真心真意真情,一毫不假,是真道。真道遍行,故謂之全真。

全真教的思想體系豐富多樣,其中三教合一思想尤為突出。重陽真人在山東所創之五會皆以“三教”二字冠首,規定以三教之經書為全真道士必修的經典。

同時,全真教義中出世思想十分濃厚,指出人生是“苦海”,家庭是“牢獄”、“火宅”,勸人看破功名富貴,學道煉丹,以離“苦海”。

在成仙信仰和修煉理論上,全真教一返舊道肉身不死、即身成仙的不實追求,宣導“陽神”、“真性”不死,認為人之肉體是要死的,只有人的精神才能不死。

在修煉方法上,全真教主內丹修煉,兼用符籙,形成獨具特色的內丹理論。

在教制教規上,規定道士須出家住道觀,不鼓勵蓄妻室,並制定各項清規戒律以約束道士言行。

全真道在宋金時代的發展雖有限,但至蒙元前期,在邱處機及其弟子們的推動下,發展至鼎盛。此後雖經歷波折,但全真道始終保持著中國道教主流的地位。

重陽真人開創的全真道教,不僅直接把數以萬計的漢族遺民從刀口下拯救出來,更為當時中國北方的眾多遺民提供了心靈的避難所。他汲取儒釋道三教精華,提煉昇華為全真教義,傳播給弟子道眾,繼而散播到全國各地。自此以後,全真道不滅、內丹學不失傳、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則無滅絕之虞。同時,全真道教的興起也是一種在異族統治下保護民族文化、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更是道教的宗教改革運動,以及一種“內在靈性的覺醒”運動。

回首重陽真人創教至今的八百年來,全真道櫛風沐雨,與世浮沉,書寫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全真道的歷代宗師們屹立潮頭,執掌著全真道教發展的方向。從重陽真人到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等人,他們各自以獨特的貢獻和卓越的才能,推動了全真道教的不斷發展和壯大。

綜上所述,全真作為道教修行的重要理念,不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淵源,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修行方法。通過全真教的修行實踐,人們可以保真心、真意、真情,達到內心的平靜與和諧,進而實現與天地同輝、與日月同明的至高境界。

 #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 道長 預約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2024招生海報-最終版

法  訊 通 知 公 告

龍門本無象  全真合天心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訂於甲辰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一日

2024  12/21(星期六)遵照祖訓傳統下元冬至上午 10點舉行河南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宮道派、

全真龍門道脈第十八代玄裔永字輩高道老君爺座下仙長石永田宗師傳承臺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法脈 傳承 代代相傳,入道皈真

由凡入聖經過皈依成為道教全真龍門道 弟子

道教以是依此儀式過程成為道教徒° 宗教 必重制度 重法統  因此亦重教條 重傳承°

知道自己心中喜歡的信仰,遵從善心的引導,依仗智慧分辨,找到真正的自己,這個就是修行。

有了信仰,有了善心,更有了善行來體現你的善行,你就入了修行之門。

具有道德正念身心健康對宗教修行服務人群熱誠,均可參加入道皈真歡迎報名

太上玄門皈依道場:清規戒律

ㄧ:皈依弟子,奉持齋戒,身心清靜,不得抽菸飲酒食肉,不得口出穢言,行為不端正,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二:皈依弟子進入大殿,服裝儀容整齊端正,身心整潔,不得邋遢違規,不得大聲喧嘩,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三:皈依弟子,誦經期間不得交頭接耳,威儀不正,行為乖張,起身走動,大聲說話,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四:皈依弟子,進入大殿依照規範,井然有序進入,頂禮三寶高真,行為端正恭敬,不得怪異舉動,隨便不尊,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五:皈依弟子,道場莊嚴神聖,男女有別,端然正直,一律保持距離,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臺灣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   接派度人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在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舉辦。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有意參加 入道皈真者   親臨道觀報名,以做相關安排

歡迎各界長官朋友道友,蒞臨 觀禮指導。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宮道觀

盧圓熹 道長 預約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入門資格:入皈真

不分年齡凡有真心求道者,須本人親自前來道觀報名

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

報名費用5000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問候語禮儀道教問候語禮儀

道教問候語禮儀

道教徒如何互相問候,以及如何行禮

,敬拜神明,有一定的規矩。

一般信眾見到道士不論男女,可尊稱為道長。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帶姓氏稱呼,以便區分,如張道長,李道長等。道教全真派稱男道士稱為“乾道”,女道士稱為“坤道”。年老道人為“某老爺”、“某爺”,道士之間互稱“道友”,也可以成為“同道”或“同參”,尊稱“道兄”、“師兄”,一般對年齡大的道長可以稱為「老修行」。道教無論是乾道、坤道一律男性稱呼,沒有「師姐」、「師妹」、「道姑」一說。一般道士與道士之間自稱為「不才」、「晚輩」、「後學」等。對俗家信士自稱為“貧道”,在這裡說明一下“貧道”的貧不是指貧窮的意思,而是指修行尚淺的意思。在家信仰道教的群眾,皈依之前稱“信士”,皈依之後稱為“居士”。

教內全真派道情侶相逢,多是一面行禮(拱手或作揖),一面親切地道聲:「您老慈悲」。有事求問,也必先道一聲「您老慈悲」。 「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禮貌語。是因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並將其落實到平日言行中。

一、稱謂:      

平輩道友之間稱「師兄」、對年長道友稱「道長」。

二、問候語:

 與人見面、分手時,可以用 「福壽康寧、福生無量」 或 「道祖慈悲太上感應」 作為道教問候語。

也可以兩句聯起來說:「道祖慈悲無量觀」。意思是說,祝福您得到慈悲道祖的無限關愛和庇佑。

亦可用「無量壽」來祝福您我,就如同佛教所說的「阿彌陀佛」。

三、動作:🙇🙇🙇拱手叩首  向人招呼時,不是雙手合十,而是叩首左手捧著右手,右手抱著左手大拇    指,形成抱太極的手勢,然後作揖道好,口說道祖慈悲 福生無量等等。

敬拜下跪時,右膝先彎,左膝後彎。

起來時,左膝先起,右膝慢起。但也可以兩膝同時下跪。

敬拜時,手向上舉,男士上齊眉、下齊膝。

女士上齊頷(頸上)、下齊膝

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時,須行拱手禮或作揖禮

拱手禮即抱拳拱手。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可口說:「無量觀」或「善哉、善哉」,也可說:「道祖慈悲」。「無量觀」有與人祝福無限之意。與人相見,一手持物時,則伸出一手,食指內屈為禮(為一氣化三清之意)。

作揖禮即躬身稽首。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臀部突出不雅觀。作揖禮較拱手禮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道士禮叩分為三禮三叩、三禮九叩兩種。行禮時,雙手上不過眉,下不過膝。其具體拜法是:端身正立,二目垂簾,平心靜氣,二足離跪墊約五寸,二足跟距離約二寸,足尖相距約八寸,形成外八字狀。

行禮:雙手於腹前相交,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無名指根節(子紋),右手大拇指掐左手中指梢節(午紋),左手其餘四指抱右手,此即外呈「太極圖」,內掐「子午訣」,其寓意為「抱元守一」。行禮時手與鼻相平,不可高於鼻。然後掌心向內,掌背向外畫弧,滑落於胸口上,右手畫弧線向下右環繞,同時躬身。

叩首:右手心向下按在墊上,左手離開胸口弧線向下左、右方向環繞,按在右手背上,與右手重疊形成十字,雙膝同時跪在墊上,左右手小

如此三禮三叩畢,足向後退半步復一禮,原地轉向值殿道長,躬身一禮,此時三拜三叩完畢。

三禮九叩是道教隆重大禮。逢初一、十五,祖師聖誕等道教節日,住觀道眾做祈祥、祝壽接駕道場時,方丈、監院拈香行此三禮九叩大禮。

道士叩拜,是對太上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即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

道士必須參加各種道場活動,衣冠整齊,虔誠祈禱。不得打鬧嘻笑,要莊嚴從事。

道教奉香“ 你知道嗎?

一點靈光透九霄,裊裊香煙通三真,

香火一直是道教信仰的核心

,透過火與香人的意念才能傳達給神明。

上香每一天都可以,有的人做不到每天奉香,就在十齋日上香也行,如果十齋日還做不到,那就初一、十五上香吧,

這都是為了方便信眾而說的法。關鍵是要有一顆真誠、慈悲、恭敬的心。

香也叫信香,上香就是發信號,也就是“發短信”也表示你有信心。

香真正的意義是戒定真香!持戒、得定、開慧那才是真正的修行!

另外,上香既是供養三清道祖、神聖,也同時供養了六道中其它眾

其中鬼道眾生有一類是以香為食物的,上香也是供養它們,鬼道眾生的一天相當於人間的一個月,

初一、十五上的香對它們來說等於是中午飯和晚飯.

燒香禮儀的真實意義在於表達對道祖的尊敬、感激與懷念。

去染成淨,奉獻人生,覺悟人生。

燒香的含義有四個方面:

1、表示虔誠恭敬供養道、經、師三寶,以此示範接引眾生。

2、表示傳遞信息於大道虛空法界,感通經籍度三師加持。

3、表示燃燒自身,普香十方,提醒道門弟子無私奉獻。

4、表示點燃了道教徒的戒定真香,含有默誓“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喧、痴”意,

聖真祖師並不嗜好世間大香貴香,但卻喜歡道門弟子的戒、定、真、香。

上香以三支為宜。此表示戒、定、慧三無漏學;也表示供養道、經、師三寶大道。這是最圓滿且文明的燒香供養。

上香不在多少,貴在心誠,所謂“燒三柱文明香,敬—片真誠心”。

一般在北極玄元宮廟道觀(紫霄祖殿) 前上三柱香就行了。

把香點燃後應獻在香爐中間:

三上香

第一次插香:默誦“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持天尊,永脫輪回”;左手插香入爐 中央。

第二次插香:默誦“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左手插香入爐 右方。

第三次插香:默誦“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左手插香入爐 左方。

道家認為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

道家認為,香於人的智慧、德性有特殊的關係,妙香與圓滿的智慧相通相契,修行有成的賢聖,甚至能夠散發出特殊的香氣。

#道家認為香能溝通凡聖,為最殊勝的供品 。

#十二種道教禮儀,教你看懂道家儀範 道教禮儀

#穿在身上的道家文化  #道教的神像供奉禮儀

# 道教全真派皈依之後冠巾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晉祠入龕法儀祝文晉祠入龕法儀祝文

法  訊公 告

 晉祠入龕法儀祝文

天開泰 地開泰 三陽開泰

日吉時良 天地開章

道歷4721年歲次甲辰農曆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五)

上午1030為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師石公永田大真人

舉行羽登仙三周年大祥圓滿追思紀念日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第十九代圓字輩眾拜師弟子

盧圓熹

 

明字輩徒孫眾等是日會集在臺灣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

道觀敬備鮮花素菜明燈財帛

舉辦(上)永(下)田石恩師羽化成仙三週年晉祠入龕法儀 永祀宗廟 藉此表達對恩師石公永田宗師最為深切的懷念感恩

祈願 恩師(上)永(下)田石真人登真紫府在天之靈護佑後輩 精修妙行 增長善芽 自性不致昏迷 修真有份 進道無魔悟道成真

更祈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廣傳徒眾

禮成 化財帛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歡迎各界長官朋友道友,蒞臨 觀禮指導。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通 知 公 告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通 知 公 告

法  訊 通 知 公 告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入道皈真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訂於甲辰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日

2024甲辰年  12/21(星期六)遵照祖訓傳統下元冬至上午 10點舉行

河南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宮道派、全真龍門道脈第十八代玄裔永字輩高道老君爺座下仙長石永田宗師傳承臺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法脈 傳承 代代相傳,入道皈真

知道自己心中喜歡的信仰,遵從善心的引導,依仗智慧分辨,找到真正的自己,這個就是修行。

有了信仰,有了善心,更有了善行來體現你的善行,你就入了修行之門。

具有道德正念身心健康對宗教修行服務人群熱誠,均可參加入道皈真歡迎報名

太上玄門皈依道場:清規戒律

ㄧ:皈依弟子,奉持齋戒,身心清靜,不得抽菸飲酒食肉,不得口出穢言,行為不端正,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二:皈依弟子進入大殿,服裝儀容整齊端正,身心整潔,不得邋遢違規,不得大聲喧嘩,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三:皈依弟子,誦經期間不得交頭接耳,威儀不正,行為乖張,起身走動,大聲說話,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四:皈依弟子,進入大殿依照規範,井然有序進入,頂禮三寶高真,行為端正恭敬,不得怪異舉動,隨便不尊,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五:皈依弟子,道場莊嚴神聖,男女有別,端然正直,一律保持距離,違者,告誡,不改過者革除。

臺灣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   接派度人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在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舉辦。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歡迎各界長官朋友道友,蒞臨 觀禮指導。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

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

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晉 祠 入 龕 通 知 公 告石永田宗師牌位王重陽祖師

晉 祠 入 龕 通 知 公 告

恩師 (上)永(下)田 石仙長三週年大祥紀念日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宗師

河南省道家祖庭老子故里,

鹿邑太清宮道師老君爺座下

恩師 (上)永(下)田石仙長,

2024甲辰年  9/27(星期五)

甲辰年農曆八月二十五日(星期五)舉辦 四海道人。

(上)永(下)田 石恩師誕辰歸真三週年紀念日。

藉此表達對 石永田宗師最為深切的懷念。

上午 1030在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舉辦。

河南鹿邑太清宮延傳臺灣第十九代圓字輩眾弟子

混元巾,大褂道袍,雲袜,十方鞋,遠程搭高鐵到

臺中烏日站再轉區間車到五權車站

恩師 上永下田 石仙長,四海道人

生於一九三二壬申年農曆九月初七日生於河南省鹿邑縣

公元202110222點戌亥時在河南鄲城羽化登真

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派第十八代弟子,永字輩高道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道脈法源自河南省老子故里

道家祖庭鹿邑太清宮。全真龍門道脈第十八代玄裔永字輩高道老君爺座下仙長

石永田宗師傳承臺灣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法脈 傳承字輩譜介紹

一陽來複本,合教永圓明,

至理宗誠信,崇高嗣法興,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

臺灣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   接派度人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北極玄元宮    統一編號   80045757

LINE ID  : luyuansi0422656052 微信 ID : luyuanxi1218

匯款資訊ATM銀行代碼:625

帳號:62509-01-002487-0

戶名:北極玄元宮

電話:(0422656052

LINE IDluyuansi0422656052

請先加入盧圓熹道長LINE,匯款完成後,私訊盧圓熹道長LINE

告知1.姓名、2.電話、3.現居地址、4.身分證的出生年月日、

5.匯款帳號末5碼,以確認報名成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龍門宗師四海傳道石大真人

 石永田宗師牌位王重陽祖師

尋明師入道皈真

古時修持道士自稱自己為"貧道"

實是道士告誡自己要"安貧樂道"

入道人,如何才能尋得真正之明師?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修行的道路既阻且長,有心修道者若欲求一位正知正覺之道脈給予

引導、教導,皆可報名參加~

人生道路崎嶇難走,妳問過自己要怎走?

問天問地問廟眾神,罵天罵地不罵自己?

神來考自己心要定,關關難過自己走過.

不要老是想當。。不要想代天命服務

魔考試是一生事情 生離死別病痛傷苦

你我終身都離不開

修道之人,常常尋師,迷時師渡,悟了自渡,尋師訪友自是修道者之常事。然自古修道者多,得道者寡,真道難悟,幾人能明?

明師惜緣,擇善而授,豈能輕遇?明師難尋,非明人視亦不見。良機易得,非機緣求之不得。

一、明師難遇,貴在心眼,非明眼人遇亦如不遇。如何識得明師?

明師未必是名師,名師未必是明師,明師者,明道之師,明道者,明心見性,處處通融。

為師者,品高義重,心存慈悲。明師者,未必在高山道院,道緣渡人,或在茶館,或在路上,或在牛背,或在夢中,或有指引,或是偶遇,高山道院未必人人皆明。

道體有高低,心明分深淺,是以,非大徹大悟之師,皆不是全明,明中有暗,暗中藏明,是以,不明之人見其人明則視為明師,或有時又見其師之暗處,又視師為不明之人,實不知明師亦有深淺之分。

是故,師之所以明者,皆因汝處暗處,當汝澄明足以照耀師之暗處,則師將不復明。

當師之光芒可以照耀汝的黑暗,引領汝走出黑暗,是時為汝之明師,未必為天下人之明師,當汝見師之暗處,師亦可為明師,因全明之師自古少有,故亦難以遇見,若遇全明之師,必是大機緣,自古大機緣難得。

因汝不是有緣之人,或許一生也不得見全明之師。

是以,尋師不必全明,足以照耀你前行即為明師,明師不必終始,一時修行一時師,大機緣者,專從一師足以修盡,機緣小者,時時尋師。

二、欲得明師,唯在機緣,故須自修以待緣。

遇得明師,唯在機緣,廣結善緣,心懷眾生,時到自有指引,沒師自修以待緣,有師精進以大悟,不必待到師來始修行,不修則不明,不明則師來亦不見,小修則小明,小明遇小師。

大修則大明,大明方能遇大師。

是以,須勤修以待師,邊修邊待,自修方能見師,不修永遠無師,遇得大師必定有大機緣,無緣空等自傷悲。堅心發願,必有感應。

三、天道平衡,損有餘而補不足,故若欲求得真道,需先尊師重道。

明師難得,真道亦不輕傳,汝欲得師道,汝心性如何?汝以何能何德何心何份能得真道?是金錢還是誠心?或許兩者都遠遠不夠。

凡得真傳者必定尊師重道。尊者,上位也,師在汝心中必須永遠處於上位,即使汝已越超了汝師,師仍然在你的頭。

不尊者,以師為利用物件,得師之道或師力相助時喜顏悅色,若師不助時則怒自心起,大道傳人,必考其心性,心不計名利得失,不拘生死情緣,大量大德之人方能得之。

天道平衡,損有餘而補不足。不失不得,大失大得,是以,汝以什麼換得師心?得道之人,惜道過命。汝不尊師重道,能得師心?汝壞其師道,師怎能認汝?學不盡心,技不超越,在世則壞了師門,自古為師者難容。

如孔門弟子三千,得意賢生僅七十有二。是以,汝之德性努力不同,師之傳道亦各異。既遇得明師,亦不易得其真道。

四、尋師者必須懂得愛師。成一師不易,毀一師不難,故為師著想,亦是汝德。

尋師之人必須懂得愛師。全明之師難見,半明之師常遇。是以,半明之師雖然有一處之證見,仍不至圓滿,還須繼續前進。師一邊教你,還須同時進修。師門弟子日多,人心亦各異。師教之人愈多,師力愈易日益減少。是以,師之有心攜帶你前進,損自力以渡汝,可謂用心良苦。汝能不惜乎?汝要珍惜師之時間,求教于師者愈眾則浪費師之時間愈多。

故非大事不要隨意麻煩,非難題不要輕易發問。師愈有名則愈易為世事世情所累。因師仍未了無,故人心仍在,七情六欲未盡,我執心仍在,為人師心未了。

因不全明,故真性仍會動搖。故易為世事世情所拘,而覺性減損,人心回復。求師人愈多,奉師若神明,則易使師起名利心,生我執心,容易毀師於瞬間。隨師之人,不可不知!

修道者眾,得道不易,成一師不易,毀一師不難,世之師已少有,經不起再廢壞,故為師著想亦見汝之大德。

五、尋師是為求道,非為榮耀自身。所以尋師決不能搞外門邪道。

二師之言必不一致,所教之學難以全同,便不知聽誰反誰,結果落個多師如無師。尋師是為求道,非為尋親問故,亦非以師名榮耀自身。故尋師必以求道為正,勿搞歪門邪道。尋師唯求自高,非為將來與師一決高低,故尋師不求稱師,超越自我就行了。

師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現於自心。一輩子跟師學理,而沒有下功夫真修實練,真是罪過。

明師難遇,得其真傳更難。或許汝一生與師無緣,註定自修,汝還要四處尋師嗎?或許註定汝要為人師,汝還不勤精進嗎?

師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現於自心。死跟老師背後當跟屁蟲,不但令老師討厭,也給自己迷失。一輩子跟師學理,而沒有下功夫真修,東奔西跑,真是罪過。

沒有真正的證見,就不能胡口說教。話從自心出方為真經,而不是複製老師的言論到處傳播。大道從心出,空理從口出。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永續)

臺灣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   接派度人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龍門傳道宗的法職體系

全真龍門傳道宗的法職體系

在累積道教的知識方面,大多數可以分得清全真和正一,能夠進一步瞭解全真傳戒、撥職,正一授籙、奏職。

因為當代新全真法職體系的傳播影響,大多數人的固有印象是停留在了,全真的稱職為:

臣系太上無極大道玉清金笥寶籙混元紫府選仙上品秉東華演教

龍門正宗大羅天仙狀元邱大真人門下第第十九代玄裔弟子叨科闡事臣盧圓熹。

事實上,全真的傳承中,這套稱職體系出現的很晚。

全真的法職體系一直都是多版本並行,而上面所說的稱職格式是當前全真道士稱職行科的官方主流稱職方式。

全真由於皈依、冠巾、傳戒與正一皈依、傳度、授籙相對照,撥職體系更像是元代中期以後金丹道士行使正一科法而產生的歷史遺留。甚至很多火居龍門(俗家龍門)在皈依後保留全真道名的情況下繼而選擇了傳度、撥職。

我在這裡羅列目前現存的幾類全真稱職體系如下。

通行版:臣系太上無極大道玉清金笥寶籙混元紫府選仙上品秉東華演教龍門正宗

大羅天仙狀元邱大真人門下第十九代玄裔弟子叨科闡事臣盧圓熹。

該版稱職體系同正一授籙體系一樣,也會分撥○嶽○帝○炁,並撥給四大元帥,與正一授籙奏職不同的是,該版稱職沒有心將、恩將、主將、副將等區分。

廣成(雲貴川地區)版:

臣係祖師龍門正宗邱祖真人金蓮幕下玄裔

參授太上無極大道玉冊金笥寶籙混元紫府選仙上品

秉東華演教臨壇奉行科事凡昧小兆盧圓熹

該版稱職從結構上更加合理一些,從歷史傳統看,道教的授籙奏職是師派在前

(如正一為三天門下、天師大真人門下等),繼而接續籙名,再表職位。廣成版全真稱職符合這一邏輯。

廣宗版(河北地區):

臣系山東登州府棲霞縣龍門派長春老祖邱大真人門下弟子參受太上三五都功經籙依科奉行科範臣盧圓熹。

廣宗版的傳承上,通用了自金朝以來全真道士在龍虎山授籙奏職的傳統,也是師派在前,然後接續籙名,再表職位。目前全真道士授籙(主要以私籙為主)也是以“

臣系山東登州府棲霞縣龍門派長春老祖邱大真人門下弟子”的格式開頭,再接法籙。延續了清朝到民國時期的這一傳統。

所以說,從制度化角度來看,目前全真主流次第為皈依、冠巾、傳戒,中間穿插了撥職這一環節。而從各地方性傳承上看,全真則保留有各種帶有地域特徵和歷史遺留的稱職方式。

臺灣 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 (全真龍門道脈永續)

臺灣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   接派度人 招收第二十代(明字)輩弟子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