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wMAcgly1gnq7letzndj31400u0tlo

報恩祖師真武大帝報恩思想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是報恩思想的經典名言。知恩報恩是中國傳統倫理思想的代表之一,也是人類社會最值得提倡的倫理道德思想之一。中國人一直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說法,就是說受惠於他人,就應該回報,而且不僅是要以恩還恩,還要以十倍甚至更多更好的回報去報答別人的恩惠。所以到了清代的時候,“報恩於十”的思想被教育家朱用純收錄於家庭教科書《增廣賢文•朱子家訓》裡面,成為中國社會用來教子醒世的重要思想。這種思想在道門中被祖師們廣泛弘揚,本文就真武大帝的報恩思想進行探討,以窺道教報恩思想深刻內涵。

一、真武報恩思想的由來

道教關於報恩的思想內容集中體現在真武大帝身上,因為真武大帝在道教中被稱為報恩祖師,並有報恩寶誥供世人持誦,藉此慈光,報父母養育之恩。

這種報恩思想在道教中是一脈相承的,《道德經》第六十七章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在這裡提出修道人首先應該持有慈悲的思想,即要回報對我們有恩的人與事,並認識到人身難得,既以為人,應當珍惜。然而人身來源於父母精血媾成,所以孝順父母是最大功德。做人要以盡孝道來回報父母。早期道教經典《太平經》提出:“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祖天師張道陵建立“正一盟威之道”以“四不吃”來提倡忠孝節義思想。王重陽建立全真道則以茹素來體現悲天憫人的情懷。淨明派更是以“忠孝”思想而創教,提出“忠孝淨明”之說。同時道教還在戒律告誡教徒:“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當盡節君親,推誠萬物。” 。道教的勸善書中也教人懷忠孝思想,用實際行動報父母、老師、國土、眾生恩情。 《太上感應篇》要求學道之人要:“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卹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其中“忠孝友悌”即指對待長輩和朋友的四個重要方面裡,就有對國家的“忠”、對父母的“孝”、對別人的友、對眾生的慈的思想。至於在社會上廣泛流傳的道教勸書《關聖帝君覺世寶訓》更是明確地指出:“淫為諸惡首,孝為百行先。”《文昌帝君陰騭文》也勸說: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到真武信仰開始盛行的明代,道教的報恩思想已經有了一個很好的傳承與弘揚。先前道教中已經有三部報恩的經典在世上流傳,分別是《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 《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初。系隋唐孝道派經書。現存兩種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二、《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為底本,徒件為參校本。經說至孝真王治化中國,教人慈教,敬天順地,好生惡殺,認為:“孝治天下,不勞法令。孝治其身,志性堅正。孝治百病,天為醫之。孝治萬物,眾毒不害。孝治山川,草木不枯。孝營生業,田蠶萬倍。孝至於天,風雨以時。孝至於地,萬類安靜,神芝靈木,處處呈瑞。孝至禽獸,龍麟鸞鳳,翔集境內。孝至淵澤,河侯獻珠,魚龍踴躍,靜息波浪。但孝二親,元元大恩。天地萬靈,晨夕侍衛。行道守一,自然得道。孝道至大,與無並生,治於三光,照曜幽夜,有生之類,侍賴無窮。”並對不符合孝道的行為進行了列舉和批判。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此經托元始天尊為上智仙人講述父母寄胎養育恩重,勸人為父母建齋消災,超度亡靈。經曰:“天下人民,皆因父母寄胎,誕育而得生身,受炁在胎,其苦無量,懷胎十月,迅速不停,受孕滿時,肢脈俱解。其中非一因以喪身,幼小嬰孩,提攜養育,洗浣穢濁,不憚艱辛,寧損己身,欲兒寧處。父母恩重,難報難量。”所以要“以降生之日,默念至親生我之恩,精勤齋戒,廣修眾善,以報劬勞”。

《太上老君說報父母恩重經》,撰人不詳,似出於唐代。假託太上老君為海空智藏等聖真說報恩因緣。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神部本文類。經稱:“夫人生世,父母為親,非父不生,非母不養。是以天地覆蔭,寄託母胎,氣識相凝,懷娠十月,縈妊胞重,坐臥失常,歲滿月充,誕育之候……。”列舉父母養育子女種種不易,然其中有不孝子孫,忤逆犯上,要求人們不學此行,要“至心慈孝,供養父母,禮敬三寶,布施持戒,信重出家”這樣才能享受福慶,果報無窮。

既然報恩首重父母恩,那麼真武大帝位為大神,緣何又有報父母恩之說,且看真武帝的降生。據《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記載,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皇大天尊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又《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對此,道教還有著美麗的神話。故事說:在天的盡頭,大海的極邊有一片美麗的國土,名字叫淨樂國,國王為政清廉,善勝皇后心地善良,他們把這個國家治理得太太平平,民眾都安安樂樂。一天,善勝皇后來到禦花園裡游玩觀景,正在興趣盎然之中,忽聽得空中一聲巨響,但見青天豁然洞開一扇大門,有眾位仙人飄然而出。只見一位仙人捧出紅紅的太陽朝下一扔,那太陽猶如一道金光迅即飛到皇后的面前,剎那間就變成了一個紅果子,“哧溜”鑽進她嘴裡,“咕嘟”滑進了肚子裡。從此,善勝皇后便有了身孕。日月穿梭、花開花落,已是一年的光景。皇后的身孕也有十四個月了,就在這一天,三月初三,正當午時,善勝皇后忽然感肚子疼了起來,正在疼痛之際天地間猛然一亮,人心不僅為之一振。皇后左脅瞬間便裂開一個大口子,晃晃朗朗的從裡面跳出一個又白又胖的娃娃。那娃娃舞動著小手,跳動著小腳,樂呵呵地來國王皇后面前,先恭恭敬敬喊了一聲“爹爹”,又親親熱熱喊了一聲“媽媽”。頓時引來了龍飛鳳舞,百花盛開,山歡水笑,群鳥齊鳴。舉國上下歡呼雀躍:真武太子降生了。真武生來聰穎、神靈,七歲時,已能日誦經文。三年後,古籍典冊躍然於胸,天文地理無所不通,可以說是博覽群書,過目成誦;他身材魁梧,相貌出眾,而且還學就了一身好武藝,人人都稱讚他、敬仰他,說他定是將來的好國王。可是他卻偏偏不肯繼承王位,反而到處求師學道,想要同道成仙,並發下誓願要救護天下蒼生,隨而進入山洞修煉元真。如此就感動了玉清聖祖紫虛元君,元君便親自下凡授以無極上道,做為真武修行的根基。國王和皇后雖曾百般勸阻,但是真武持之以恆,不改初衷,決心走自己選定的道路。一天,他來到禦花園,花叢中忽然閃出一位紫衣道人,對太子說:“想同道成仙,必須斷絕酒色財氣,剪除心中慾望,外以樸,內以和。那麼你就要越過大海往東走,避開紅塵世界,那裡有一座武當山,是你修道的好地方。”說罷,就不見了。原來這位紫衣道人是玉清聖祖紫元君的化身,前來點悟真武越海東遊,尋訪起自乾兌方位的山峰地理,入山修行,方能歸根復位,上為三境輔臣、下作十方大聖。此時,太子年方十五,朝氣蓬勃、壯志滿懷。毅然離開了嬌養他的父母,捨棄了優裕的皇家生活,孤身一人乘舟渡海,來到了武當山。善勝皇后捨不得兒子離開,太子在前面走,她在後邊追,不避風雨,不分晝夜,追啊追,一直追到武當山的山坡上,眼看太子就在對面,她就大聲喊:“兒呀,快轉來!”喊了十八聲,卻下了十八步。太子在對面連應了十八聲,卻連上了十八步,不讓母親追上他。此地便是現在的“太子坡”及“上下十八盤”。善勝皇后見喊不轉兒子,急在心裡,快在腳下,越追越近,到底抓住了他的衣角,拼死不放,非要他回宮不可。太子尊愛母親,不願讓她傷心落淚,可又覺得修煉要緊,不能改變主意。於是,他拔出寶劍,扭回頭,朝著母親拉著的衣角輕輕一挑,斷開了。皇后落了空,鬆開了手,那衣角便騰空飛了起來,隨風飄蕩,落到了漢江上游的江水中,化成了“大袍山”和“小袍山”。

讀完這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我們就不難想像當初為什麼要把道教報恩思想集中在真武這位大神身上體現出來的原因。

二、真武報恩思想的內容

道教中有三部經典體現了真武報恩思想,它們是《報恩寶誥》《玄天寶誥》和《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

《報恩寶誥》即報父母的誥,誥中祈求真武護佑父母,壽福增延。誥曰:“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脫生。父母懷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禮帝為師,祈恩報本。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宗祖,早得超生。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佑聖真武,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天尊。”說太上老君應變化成真武大帝,垂慈憐念天下眾生。輪迴轉世的有相眾生,在母體內懷胎十月方才出生,乳哺三年方才成人。父母如此懷胎乳哺,百千萬苦,殷切期望長大成人。希望眾生能夠行持念誦平等之法,熄滅人間之狡詐和貪嗔,恭禮真武大帝,祈恩報本。按《太上元始天尊說真武妙經卷下•報恩章第四品》言:“人屬萬物之靈,秉性賦形。一絲一發,猶不可輕。天恩祖德,前劫善根,父母養育。……若有塵世凡民,覺悟回心,思父母之苦,報爹娘之恩。齋戒沐浴,勤誦此經。過去現在,一切超生。”

《玄天寶誥》是讚揚真武神蹟的內容。玄天,又稱玄帝、玄天上帝。道經稱,玄帝乃北極玄武星君之化身。是北方大神,有保國寧家、賜福消災之職能。 《上清靈寶濟度大成金書》卷二十二《玄帝設醮科》稱:“玄天上帝,應感無方,含虛危而示象,妙道廣博,躡離坎以彰威,變化無方,鑑觀有赫,奉之則常享常應,禱之則有感有通。”玄帝執掌,故《道藏輯要》張集一《道門功課》又稱之為《北極誥》。誥曰:“混元六天,傳法教主。修真悟道,濟度群迷。普為眾生,消除災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師。大慈大悲,救苦救難。三元都總管,九天遊奕使。佐天罡北極,右垣大將軍,鎮天助順,真武靈應,福德衍慶,仁慈正烈。協運真君,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蕩魔天尊。”說玄天上帝在混元六天時,就開始傳揚教法,濟度群生。消除邪魔和災難。八十二次化身,道業日隆,位為三教祖師。悲憫世人,救度眾生之疾苦和災難。成為天、地、水三官的總管和九天中央曰鈞天、東方曰蒼天、東北變天、北方玄天、西北幽天、西方顥天、西南朱天、南方炎天、東南方陽天的巡邏使。左邊北斗星君、右邊六甲神將護衛。鎮天助順,十分靈驗。福德惠及世人,仁愛慈善,正真剛烈。成為治理世間的福神,玉皇大帝的丞相,盪除邪魔的天界大神。

《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是以元始天尊為眾神仙說法的因緣,敘述玄武神明本行,經中除了解說玄武將軍的來歷以及武當山成為神明福地的因由,也敘說神明擁有蕩魔除妖之大功,肩負考察人間善惡的重責。 《玄天上帝說報父母恩重經》則出於《道藏 洞神部本文類》,內容融三教思想於道教的理論,說明孝道是道教主張的內修無欲,外行積德之本,經後還提到玄武大帝八十二化,又有元末明初道士趙宜真題跋,提倡念誦玄帝報恩聖號的利益。而《玄天上帝金科玉律真經》的原文改編自屬於藏外道書《玄天上帝金科玉律》,據說是神明在大德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於武當山靈應觀庭降示的乩文,現傳的內容可能是為了能更廣泛的引渡和教化後人而有所改動。經曰:“妙緣無修,妙行無積。從修有修,修緣證妙。從積有積,積行通妙。妙本從無,曠積自有。廣演妙緣,顯言勸修。烜赫妙行,示相有積。妙緣妙行,既通修積。若世眾生,一念一動,緣行俱在。迷惑本來,毀無失有。如人父母,誕生男女。始相不見,托相為有。有中有相,相化萬狀。艱難苦惱,憂慮悲戚,悉從相起。我既托相,日惱父母。令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既有,父相母相,日漸衰朽。緣我相故,令我父母,始相沉埋。父母男女,輸轉無已。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