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大陸 武當山 (17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北武當北武當山北武當山披上

北武當山又名真武山,古稱龍王山

山西呂梁方山縣旅遊景點北武當山

北武當山(古稱龍王山,又名真武山),相傳靜樂王太子玄元14歲時潛心修道,經過42年風雨的錘鍊,在湖北武當山修成正果,被封為北方正神,這就是道教尊奉的神——真武大帝。被封為正神之後,真武大帝就決定在北方尋找一座山作為行宮。為了尋覓這做山,他先後99次遊歷北方。一日他駕祥雲來到呂梁地區,發現有一座山雄踞於群峰之間,頓時眼前一亮,贊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是,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點。於是,便用兩手指捏住頂峰向上一提,峰頂頓時就升高了99丈,遠遠高於四周群峰,他高興的說:「又一武當山兮」!從此北武當山正式得名,並一直沿用至今。

北武當山是經過漫長的歲月風化侵蝕,終於塑造成的群峰突起,巍峨挺拔的花崗岩山體,怪石橫生,蔚為奇觀。石的形態千姿百態,人們根據它們的音聲形態取了許多有趣的名字,如仙豬迎客,古猿望日,烏龜下蛋,石猴受難,大象守山,九龍出洞,天壺傾露,龜蛇二將等等,從萬神廟到金頂玄天殿的攀登過程中,你會陸續發現它們的,有的就在道邊迎送你。

 從山腰處,抬眼望去峰頂,有「天梯」相連,宛如一條白色鎖鏈,不知長度幾許。山峰四周,群山巍巍,霧靄朦朧,青山白石,連綿不絕。  一路小跑,進入「天梯」,朋友之間談笑風生之餘,或拍或攝,漸入高處。  然而,「天梯」越走越陡,山路漫漫,不知何時才能登頂,「一覽眾山小」。好在每走一段,便有歇腳處,建亭刻石,以供遊客覽勝。 據悉,北武當山「天梯」累計石階1450餘級,不少地方就山鑿築,鬼斧神工,凡險峻之處,設有鐵索扶手,以防事故。不過,越往高處,越是驚心動魄,目盯著腳下幾乎延綿無盡的石階,步步上攀,步步驚心,絲毫不敢斜視,覽勝之情早已煙消雲散。

  從三天門上去,就是北武當山主峰香爐峰之極頂,上有玄天大殿。此峰頂海拔1885米高,南北長223米,東西寬22米,宛如金字塔。大殿坐落其上靠近北邊,雄偉華麗。門楣上懸掛著趙朴初書寫的「玄天」兩字如意雲匾,中間兩柱掛木刻楹聯,為啟功撰書:「有披髮仗劍神威見仙蹤佛跡,具降龍伏虎法力仰地軸天關。」柱背面是趙朴初題書木刻楹聯:「玉帝之德乾坤大,天皇之恩哺露深。」

 殿內正中供奉著真武玄天大帝銅鑄坐像,圍繞主像分立左右的是周公、水神、桃花女、火神塑像。環立東西的是十大天君塑像,即鄧天君、孟天君、荀天君、馬天君、溫天君、劉天君、康夭君、龐天君、趙天君和岳天君。這些神像造型優美,栩栩如生。

玄天大殿所在的平地,已是北武當山主峰極頂。當你站在殿前極目遠眺,環顧四周,那挺立的層巒疊嶂就像萬馬奔騰,又像海濤起伏,由近而遠,由濃潮淡,直至天邊。天空顯得無比空闊,深邃而渺遠,好似一幅絕妙的巨幅油畫!近處,清風吹過,萬木喧響,時有禽鳥吟唱,反倒更顯出山的幽靜,與那喧鬧嘈雜的城市相比,別是一番境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頂茱萸峰玄帝宮

河南焦作雲台山玄帝宮

武當山地位相當,同為道教聖地!

雲台山茱萸峰上的一座千年道觀——玄帝宮

雲台山古稱「覆釜山」,位於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境內。因山脈高峻,山間常年雲霧繚繞,故名雲台山,雲台山屬太行山系。

古人稱太行山為「天脊」,黃河為「地脈」,山為陽,河為陰,成就了古老的太極文化。位於太行之陽的河南焦作雲台山,在默默無聞多年之後,突然躍升為中國旅遊的知名品牌,先後被命名為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及AAAA級旅遊區。在世界地質公園預選激烈角逐中,雲台山僅次於黃山與廬山,名列三甲。2004213日,河南雲台山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全球首批「世界地質公園」。

在河南雲台山的主峰最高處——茱萸峰,屹立著一座千年道觀——玄帝宮,宮中供奉著全國最大、最高的真武大帝鎏金銅像(高3.45米)。因此,此處也被人尊稱「北頂」、「真武頂」,民間亦稱「真頂」。

雲台山茱萸峰「真頂」與武當山天柱峰「金頂」遙相對應,也就有了近百年來「南頂武當、北頂雲台」的說法。

雲台山玄帝宮坐落於海拔1297.6米的茱萸峰,建築面積3700平方米,占據整個峰頂,形成了頂既是廟、廟也是頂的奇特景觀!玄帝宮初建於唐代,時稱「玄元廟」,經歷代擴修復建,形成今天玄帝宮的恢宏氣勢。正院主殿是真武殿,後殿是玉皇殿,東跨院是甲子殿,西跨院是老母殿。相傳真武大帝在雲台山修成神仙,成仙后被封鎮守武當山,而雲台山的玄帝宮則成為其行宮,每年都要回雲台山駐錫、顯靈,所以此宮歷來香火極盛。

雲台山有一處「靈龜攀山」奇觀,形似逼真,如一隻巨型神龜攀在山峰之上。頭朝茱萸峰頂玄帝宮,鳳凰嶺玻璃棧道恰好繞龜身而建,集天地精華,沐陽光雨露,鎮守千年,仿佛是玄武化身,守護著這一方山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面對如此奇觀,不由得感嘆自然造化的神奇魔力。

雲台山真頂上有塊大型石刻——「重修雲台山玄帝宮仙人洞碑」。該碑始立於明萬曆四年(1576年),碑文中記錄了多個與茱萸峰有關的真武大帝典故、傳說和史實,具有非常高的史料價值。其中提到的「仙人洞」,就是現在的藥王洞。

雲台山附近多個祖師廟都有明清時期《金頂聖會碑記》石刻,碑刻記載:規定每三年赴湖北武當山朝聖進香一次,歸來後還要演戲酬神,勒石誌慶,並明示了朝金頂的路線。在中間的兩年,每年三月初三真武生日當天,武當山還要派道眾代表來雲台山真頂玄帝宮朝拜慶賀,更加佐證了「南頂武當、北頂雲台」的說法。

登上1667個台階的雲梯棧道,到達茱萸峰玄帝宮,每當日出霞落,紅牆綠瓦,彩雲萬丈,燦若天宮!在雲台山真頂觀景台放眼望去,但見群山蒼莽,雲海翻湧,縹緲不定,又似天上瑤台仙府一般!宮外掛滿了一排排紅色的許願牌、同心鎖,勇攀峰頂的人們,用心寫下他們最誠摯的祈願,美好的祝福就此彌散在青山雲霧之間。

神奇的雲台山,獨特的峽谷奇觀;千年道教聖地,名人足跡遍布。夸父在此逐日、神農在此祭天、女媧在此摶人,大禹在此治水、玄帝在此修真。有記載的有武王伐紂在此會盟,漢獻帝在此行過醫,竹林七賢在此醉過酒、藥王孫思邈在此隱居二十年,親手栽植紅豆杉……

一座道觀玄帝宮,濃縮半部道教史。玄帝宮所在的茱萸峰真頂不僅壯麗,也因為諸多神仙高真的傳說,顯得更加神秘,引人入勝,讓人遐思。

李光富道長

李光富道長和戴宇輝道長

近年來,雲台山玄帝宮道眾在住持戴宇輝道長的帶領下,強化道風建設,推進規劃化管理,成立道醫藥文化研究中心,著力培養道教醫學人才,積極參與社會慈善。近年來,累計向社會慈善捐助達300餘萬元,僅2015年就資助特困家庭學生107名,就捐助善款69萬餘元。2017年度,河南雲台山玄帝宮慈善捐資達213400元,幫扶36名貧困學子、特困民警家庭和白血病人家庭共渡難關,體現了現代道觀在新時期的社會價值,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戴宇輝道長也被評為「焦作有愛、風采之星」,成為焦作市宗教界唯一的一位「風采之星」。

通過系列慈善活動,喚起社會上更多的愛心人士參與慈善事業,善善相傳,薪火不熄,這是玄帝宮住持戴宇輝道長和雲台山道眾的共同心聲。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8614

河北省蔚州真武廟

真武廟位於河北省蔚州城西北隅。

通過對真武廟的建築結構特點分析及與其它有確切線條的建築相比較,結合碑文記載推斷,真武廟應為明洪武年間建築。大殿前的歇山捲棚抱廈應為清康熙、雍正時期所重修增建。鐘樓四根卷剎柱為元代遺物,明代利用。

真武廟坐北朝南,坐落在高約3米的夯土包磚台基上,殿宇禪房相連,形成一個封閉式獨立院落。佔地面積2944平方米。正殿分佈在南北一條中軸線上,東西配殿各兩座,四面房轉角垣墉環繞,院中東部建鐘樓一座,西側建鼓樓一座。

前殿為穿心過殿。單簷懸山捲棚勾連搭式,面寬三間,進深三間,懸山為正五架分心中柱式,五架樑枋心繪“金龍牡丹”,前捲棚為四架梁,頂置欏鍋椽,樑架均油飾。正殿位於院內正北為北極大殿。單簷歇山綠琉璃瓦頂,琉璃花脊,前抱廈,廈前砌寬敞的月台,高於院面1.30米,月台前置台階七步,東西兩側各置小台階。大殿面寬三間,進深五間,正殿七架梁,斗拱分佈、明間平身科隔架各一朵。內外檐下置單昂五踩斗拱,山面平身科斗拱內出金挑桿,挑桿挑在踩步金樑下,斗拱分佈為:轉角科四朵,柱頭科六朵,平身科前後每間各二朵,簷面每間各一朵。內拱眼壁上繪水墨“梅、蘭、竹、菊”等圖畫。抱廈為歇山捲棚綠琉璃瓦頂,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六架梁,四角置抹角梁,內外檐置重昂五踩鎦金斗拱,捲棚東西牆面上皆繪道教題材壁畫,人物高約1.50米左右,東西各為7位手持笏板,神態各異的星君,老者睿智,長髯飄逸,青年英俊灑脫,均為透出一股仙風道骨。面朝正北主神玄天大帝徐徐走來。七位星君前面各有三位人物,東壁為金童,西為玉女手持寶幡作前導,回首引領一位尊者,東男西女,手捧笏板向北朝拜真武大帝,後為侍童,東男西女,各手捧盤,東壁男童盤內託一輪紅日,日中站立一隻公雞,西壁女童盤內託一輪黃月,月中臥一隻白兔。繪畫細傳神,為上乘之作。

大殿月台下東側有鐘樓一座,單簷四柱歇山頂,平面呈方形。四根檐柱柱頭均為卷剎柱。柱上置雙卷頭七踩斗拱,東西配殿各三間,單簷懸山布瓦頂正五架梁,平樑上為人字叉手,面寬三間,進深二間。

廟院四財牆體均為磚砌,牆體收分明顯,牆下為歷年所包砌的磚石台基,院落四隅轉角房屋結構較複雜,並置角梁、角柱等,南部轉角廂房內亦有殘存壁畫。

鐘樓位於院落中央兩側,這種佈局,在眾多古建中是少見的,而且其造形頗似古畫中的0。廟宇四面建築環圍,封閉式轉角結構,院中天井,頗具匠意、古意,現顧的這種實例極為少見,宋、元時期的古畫中,才可見到這類佈局。

2006年真武廟作為明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314483670_2751802868285452_8964312755600955129_n

廣東三水蘆苞祖廟

蘆苞祖廟,古稱胥江祖廟。座落於蘆苞鎮之北郊,背倚龍坡山,面臨北江河,是一間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廟宇。始建於南宋嘉定年間(12081228年),距今約八百年歷史。

祖廟面臨北江,後倚小華山(龍坡山),山水相接,樹木茂盛,總面積達99338平方米。廟內由四座廟宇並列而成,其中,武當行宮(也稱北帝廟)作為主體廟居中,左為普陀行宮(也稱觀音廟),右為文昌宮(也稱文昌廟),而普陀行宮的左側則為華山寺。四座廟宇分別供奉著北方真武玄天上帝、觀世音菩薩、文昌帝君以及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藥師佛、地藏菩薩和六祖慧能等的神像。四座廟宇的建築均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採用磚木結構。牆體全是水磨青磚對縫砌就,屋面為碧綠色的琉璃瓦,出檐施以木雕蓮花托,四角翹飛,屋脊上鑲有雙龍戲珠及瓷製人物,栩栩如生,「藝術裙」上刻有歷史典故、神話傳說、人物花卉、詩書字畫。尤其北帝廟展脊的「雙龍戲珠」陶塑造型優美,光彩照人。龍珠旁有一棵奇樹,受靈氣之壤,永久不長,常年青綠,自1935年被一香客發現至今乃自然成活,它奇特的生存方式一直是個難解之謎,被遊客們譽為「神樹」。在武當行宮內還有一口名曰「金沙聖井」的水井。相傳此井為一金龍留下的龍涎和金鱗而形成的,井水冬曖夏涼,久存不腐,曾被定為朝庭貢品。香客恭飲此水,也能消災除病、延年益壽。

蘆苞祖廟占地面積965平方米。各廟為二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山門和大殿均硬山頂三花風火山牆。

為三水市最古老的寺廟,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三廟以北帝廟作為主廟居中,左有觀音廟,右有文昌廟,均有前後殿,雖歷盡倉桑,但廟內不論陶塑、木雕、磚雕、灰雕、石刻、壁書等裝飾,仍瑰麗精巧,栩栩如生,尤其北帝殿脊的『雙龍戲珠」陶塑造型優美,光彩照人,壁畫畫工精細,生動傳神,堪稱嶺南古建築壁畫之精華。北帝廟的階級旁有一古井,稱『金沙聖井」相傳金沙聖井水曾作為貢品,冬暖夏涼,久存不腐。

祖廟歷經元、明、清各代多次修葺,特別是清嘉慶十三年(1808年)和光緒十四年(1888年)的重修,更使這座廟宇瑰麗多姿,成為一座藝術殿堂,更集天地之靈氣,朝覲者甚眾。

與胥江祖廟齊名的華山寺位於祖廟右側,始名「華胥古梵」。是1994年按原貌重建。胥江祖廟古建築群占地面積2000多平方米,文物景區150畝,景區內山水相連,樹木郁蔥,環景優雅,集文物觀賞和休閒遊樂一體。有靈光普照牌坊、青雲直步牌坊、躍門牌坊、禹門牌坊;有百步梯、望江亭、普濟橋、華山園、奇石園、太婆山、神仙樹等景點;有向遊客開放的祖廟齋堂、釣魚、划艇等,是觀光旅遊不可不到的地方。

蘋果注意到,這些成於清末民初的壁畫至今保存完好。其中有歷史典故、神話傳說、人物花卉等。仔細觀察發現,壁畫展示出的精細畫工令人讚嘆。祖廟現存的磚雕、木雕、陶塑、石刻、灰塑等,工藝精湛、造型獨特,展現出祖輩們的聰明才智和濃厚的嶺南特色,使這座古老的廟宇真正成為巧奪天工的藝術殿。

據介紹,胥江祖廟有許多讓人津津樂道的神話故事。相傳武當行宮內有一名曰「金沙聖井」的水井,相傳此井為一金龍留下的龍級和金鱗而形成的,井水清冽爽口、久存不腐。數百年前,水井的水曾被定為朝廷貢品,據稱飲此水能消災除病、延年益壽。

另外還有一棵生長在武當行宮山門陶塑花脊頂端的「奇樹」。文化部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沒有人知道這棵「奇樹」長了多少年。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畛真武庙

山西省太原市三畛真武廟

三畛真武廟為太原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畛真武廟位於陽曲縣大盂鎮李家溝村三畛自然村西。創建年代不詳,現存建築遺存為清代建築。 19967月陽曲縣人民政府公佈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武廟整體院落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佈局,二進院建於高約3米磚砌台基之上,與一進院之間以石階相連;一進院僅存戲台。南北長65.22米,東西寬27.23米,佔地面積約1775.8平方米。中軸線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戲台、山門、正殿(真武殿)。

戲台:建於土崖之下,坐南朝北,面闊三間,分為前後兩部分,前台為演員表演的場所,後台為化妝、休息區;前台為捲棚歇山頂,後檐為硬山屋頂,前後檐屋面在簷檁處相交,中間以木隔斷相隔。建築建於高約1.5米台基之上,共設柱三排;後台樑架結構為五架梁通前後檐,五架梁出頭處壓於前簷抹角梁之上。前台不設牆體,後檐兩側山牆上開設掖門,供演員從側面進入後台,上部設六邊形什錦窗(現已封堵)。

山門:建在高約3米的磚砌台基上,前簷設石階通道。台基兩側開券洞(西側封堵,東側可通行);面闊一間,單簷懸山頂,灰陶筒瓦屋面;板門安裝於兩側山牆中部;山牆前簷部位繪有門神畫像。

正殿(真武殿):位於中軸線最北端,面闊三間,進深五椽,單簷硬山頂,筒板瓦屋面。建於高約1米台基之上。裝修安裝於前簷金柱之間,明間為六抹隔扇門,隔扇心為斜方格式樣;兩梢間隔扇窗被後人改作現代玻璃窗戶;明間置兩根盤龍柱子抵至梁底,兩柱間供奉玄武大帝像。殿內山尖繪有山水人物畫約5平方米。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88080

廣東省佛山市順德真武廟

外村真武廟位於順德桂洲外村二街範圍內,桂洲人又稱之為“大神廟”。

中國民間俗稱的北帝,全銜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於古代對星辰的崇拜。古時將28宿分為四方: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鎮護北方之神,主司風雨。中國古代以農業立國,禱雨濟旱是國之大事,故此頗為“魚米之鄉”的順德民間重視和信仰,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大神廟的始建年代已經無法考究,但據現存重修碑記所載,大神廟在明朝正德年間圮毀,神像被人閒置在獅山山麓,無人過問。在萬曆辛巳(1581年)春神誕日的那天,原來的廟址上空突現紅雲,祥光普照,恍現龜蛇,依稀是玄武神的身影,村民們紛紛稱奇,圍集議論。也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第二天就有人說昨夜北帝報夢,告誡民眾們要誠心向善,改過自身,多作好事,必有好報。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附近村民便紛紛信服,凡遇水、旱、盜、疾等事即到原址求神問卜,多有靈驗。於是人們就認為這是神“不棄海濱士庶”(原址在花溪河邊)願居原廟,“以永錫福於民”。當地的土豪鄉親禀告郡邑長官,獲准在原地重建神廟。遠近的善男信女知道後,紛紛捐錢興建。 3年後,真武廟建成,便迎神入祀,這就成了現在的大神廟。

大神廟重建於明萬曆九年,清康熙、嘉慶年間亦有修葺。 1989年,港澳同胞胡錦超先生為保護桑梓文物,捐資重修,現在廟宇建築已基本恢復舊貌。該神廟坐西向東,其建築為三進兩廊,前座為重簷歇山式建築,中座和後座為硬山頂式,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智慧和高超的建築技藝。

2008118日,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出《關於公佈第五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通知》,真武廟被列入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河津真武庙b3fb43166d224f4abf90cd4b06f790529822d159河津真武

山西省河津真武廟

真武廟又稱“九龍廟”,因其原來有九個山峰並列而得名。九個山峰由西向東分別建有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玄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其它八座廟宇因種種原來塌毀,只有玄武廟倖存。但世人所稱呼的九龍廟一直流傳至今。

真武廟後重建於1980年。創建於北宋宣和年間,元代遭毀,明以後都有不同程度的重修。它建築面積為2500餘平方米,殿宇樓台共30餘處,共有朝殿坡、真武香廳、真武獻殿、真武神龕、娘娘廟、三皇洞、玉帝閣、南天門、朝天宮、純陽院、麟島等景觀。

真武廟(亦即玄武廟),位於山西省河津市城區三里許的西北隅紫金山麓的九峰之中,其狀如龍,故俗稱九龍廟、九龍頭。真武廟居勢高峻,三面臨空,形狀似島。又因崗頭遍嶺是青松翠柏,紫的清幽,故遠在清乾隆以前就有“臥麟崗”之稱。清咸豐十一年,崇文社王照離等人在創建崇文閣、純陽洞時方題名“麟島”。早在宋元以前,紫金山麓緊連的九個山頭均建有大小不等的廟宇,即禹王廟、雷公廟、八仙廟、藥王廟、真武廟、山神廟、帝君廟、三皇廟、天神廟等。隨著時間的變化,多數廟宇倒塌圮毀,惟獨九峰之中最大的建築群—真武廟尚存。由於廟址寬敞,後人便陸續把損毀的廟宇又先後遷建到了真武廟的山頭上。這樣以來人們就把真武廟俗稱為九龍廟延襲至今。通過不斷地遷建、添建、真武廟也逐漸地形成一座較大規模的道教建築群。

據考證,真武廟創建於元末明初(公元1357--1368)年間,明嘉靖、萬曆、清康熙、乾隆、咸豐、道光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建或重修。真武廟總面積約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2500平方米。殿、樓、閣、亭、台、坡階、棧道、廊舍、牌坊等共三十四處之多。所有建築皆依山勢而上下,殿坡棧道均隨地形而低高。其勢突兀,高下懸絕。東望虎崗,西瞰龍門,南臨汾水,北枕紫金。故有“西河畫舫”、“孤雲送月”、“雁塔凌空”、“倚斗金鑾”、“太華晴峰”、“汾水秋波”、“小橋飛鳳”、“原麟疊翠”----“麟島八景”的美麗傳說。

真武廟由於年久失修,加之戰亂的破壞,大部分建築坍塌損毀。幸在當時的縣委、縣政府於19816月成立了搶修九龍廟籌建委員會,並向社會各屆及廣大人民群眾發啟募捐倡儀,並得到了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其武的大力支持,董老除了在經濟上級予資助,在真武廟搶修工程竣工後,還專門題寫了“堪壯三晉”四個大字。

目前,真武廟在河津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不斷進行維修,彩繪、加固,這處河東的旅遊名勝古蹟,正以無限的熱情,笑迎四方賓朋!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祖师庙景洛阳祖师庙祖師老子

河南省洛陽市祖師廟

洛陽祖師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真武祖師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老城北大街。

祖師廟原來範圍很大,廟內殿宇樓閣比比皆是,有戲樓、大門、照壁,還有前後殿,大殿內供奉著真武祖師銅像。這些建築為清代雍正元年(1723年)河南知府劉天爵修建,乾隆八年(1743年)高興業又進行了維修。

地址:城區 北大街3

祖師廟位於洛陽市老城北大街,始建於元末明初,清代重修,初供奉道教祖師老子,後改奉真武大帝,現存主要建築是大殿。 20065月,祖師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現依托祖師廟建立洛陽老子紀念館。

祖師廟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北方之神,原名玄武大帝,清代因避聖祖玄燁諱,改為真武大帝。民間傳說和畫像涉及真武大帝時,都把他幻化為超自然的神——龜形,或者是龜、蛇的合體。

現存大殿五間,單簷歇山琉璃瓦頂。建築破壞較重。據建築風格及建國初期尚存弘治年間(14881500年)的重修碑記判斷,這座大殿應是明初建築。

祖師廟大殿南向,面闊五間,琉璃瓦覆頂,為單簷歇山式頂。大殿內部的樑架結構屬元代建築風格,由於戰亂和人為破壞,此種樑架結構全國已很少,因此這座祖師廟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殿內的樑柱十分粗大、挺拔,並且保存的相當完好,沒有一根開裂。樑架疊層巧構,一層一層上去,到了最上邊的藻井,突然變色,竟像藍天般湛藍,再配以各種雕刻、繪畫圖案,使人目不暇接,也使人不僅可以觀察整個樑架的拼接和堆積,還能欣賞整個頂棚的繪畫藝術。大殿內還有各色木雕,十分精美。

20065月,祖師廟作為明代的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叶县真武庙25155733752Ye_County_Yamen_Entrance_-_10306564356download

河南省葉縣真武廟

真武廟位於葉縣昆陽鎮北關,葉魯公路北側。清同治辛未《葉縣志》載:“真武廟,在縣級北關外。自順治至道光年間,知縣許鴻翔、蔡文甲、陳德秀、鹿傳洵歷次重修”。此廟在解放初期仍保存完好,被譽為“中原北武當”。後來,由於修建葉魯公路,被大面積拆毀,僅存大殿一座。

葉縣真武廟大殿為懸山式建築,坐北朝南。壁畫保存在大殿東、西牆壁上,內容主要是描述真武大帝得道升天的故事。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又名玄武大帝,民間稱祖師爺、上帝公,是北極玄武星君化身。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宿之總名。戰國典籍已有記載。 《楚辭・遠遊》有“召玄武而奔屬”之句,洪興祖《楚辭補注》卷五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因此玄武大帝的畫像與塑像皆為“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

相傳玄武大帝15入武當山學道。其父王思念他,派五百武士入山探尋,眾武士竟亦隨之學道。玄武大帝被玉帝封為玄武真人後,五百武士也隨之登仙成了五百靈官。唐初,玄武大帝被唐太宗封為佑聖玄武靈應真君。後來宋真宗為避聖祖趙玄朗的玄字之諱,改封為真武大帝

在大殿東、西兩側牆壁上的壁畫,記述了真武大帝托胎、孕秀、舍國辭家、入山修道、功成果滿、五龍捧聖、白日飛升,被玉皇大帝封為玄天上帝和其五百隨從武士隨之登仙成為五百靈官的故事。畫上繪有人物、動物、遊龍、雲氣、山川河流、亭台樓閣、車船馬匹、花草樹木等。整個畫面故事上下連貫,人物栩栩如生,雲霧繚繞,充盈著神秘、祥和、如臨仙境的氛圍。

葉縣真武廟大殿壁畫保存完整,繪畫風格古樸,線條流暢,著色素雅。在壁畫中,城池要塞、茅屋草舍、庭院園林、市曹郊野的道路橋樑層層錯落相隔,大大小小的房捨與高高矮矮的花樹構成一個安寧又深遂的環境。繪畫表達故事嚴謹,畫面神秘縹緲、若隱若現,反映著古代繪畫藝術寫實與浪漫的風格。對研究中國古代政治、歷史、藝術、宗教信仰以及中國繪畫藝術的發展演變都具有極高價值。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巡閩台·圓滿收宮玄天上帝閩台巡境600年玄帝神尊大顯神威321308379_1576691459459373_7070047629114265962_n14440J304-21download20151212003484zoomcrop

武當山玄天上帝巡臺接駕回鑾圓滿收宮

玄天上帝神尊 大顯神威發光發亮

600年歷史的武當山玄天上帝銅鑄鎏金古神像

武當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臺灣祈福活動圓滿收官回駕

甲午年【共謁玄帝 福澤兩岸】武當山玄天上帝全

武當山玄天上帝六百年神尊臺灣祈福回駕時─大顯神威

湖北省武當山玄天上帝祖庭紫霄宮600玄帝神尊蒞臺聖事

湖北省武當山紫霄宮六百年玄天上帝金尊於1031015日抵臺,至114日止展開環台巡遊弘法21天。

115日,以「共謁玄帝、福澤兩岸」爲主題的武當山玄天上帝600年神尊灣巡境活動圓滿結束。湖北省臺台辦副主任塗陽斌,省民宗委副主任熊華啓、副巡視員夏勝梅等到機場迎接巡境隊伍。

2014甲午年「共謁玄帝、福澤兩岸」武當山玄天上帝六百年神尊蒞臺遶境祈福活動22天行程,已於103115日宣告結束,武當山訪問團160人隨即返回湖北省武當山。

武當山玄天上帝首次蒞臺遶境祈福之神尊乃大陸國家一級文物,自明朝永樂10年間銅鑄鎏金塑造,迄今已越600年,在臺灣遶境期間所到之處無不人潮洶湧爭相目睹,由於神尊塑造迄今時間久遠,乍看之下,常有人會誤認為是石頭塑造,有點偏黑黯沉,不像是新銅鎏金所塑之一般銅亮。但就是因偏黑黯沉,很難想像的事情確發生了!神尊在臺南起駕賦歸時,確大顯神威發光發亮,使大批信眾一時驚嘆不已,留下非常大的想像空間,莫非玄天上帝神尊在加持臺台灣各地區善信大德的辛苦努力,撫慰信眾心靈,護佑信眾安康。

位於大陸十堰市境內的武當山,是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大陸著名的道教聖地、玄天上帝信仰的祖庭,傳說是修真得道的道場。武當山已成為臺灣道教信眾觀光朝拜的聖地。

玄天上帝真武祖師爺已經平安回駕到武當山了!

期待祖師爺下次的來臨,願大家平平安安順順利利!

1031023日兩岸玄天上帝中部會香

回顧 1031023日兩岸玄天上帝寶島會香

台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103年甲午年大陸武當山紫霄宮玄天上帝600年神尊蒞臨台中會香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爷顶老爷顶四奇真武庙

河南省新鄉市輝縣市老爺頂真武廟

天下第一鐵頂即老爺頂,位於河南省輝縣市迴龍村境內,

現屬於迴龍天界山景區。

海拔1570米,號稱“太行第一峰”。

玄武廟始建年代久遠,明代又重新修繕。真武廟建築藝術別具一格,有廟無梁,青石到頂,廟頂所用鐵瓦,為中國古代建築史上所罕見,故稱“天下第一鐵頂”。歷經千年風雨,仍完好如初。 2000925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將其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爺頂,素有“小華山”之譽,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爺頂有“四奇”之說。

一為山奇。老爺頂為一孤立凸起的高山,周身絕壁環繞,峽谷幽深,僅有一窄道相連,實為險中之險。

二為廟奇。山頂的玄武廟,無梁八卦構造,全石砌牆,鐵瓦覆頂,院內置鐵鼎鐵鐘,雖歷經滄桑,仍保存良好,被稱為“天下第一鐵頂”。

三為道奇。相傳祖師曾在暖龕、烏鴉嶺、捨身崖等處修行42年,終成正果,後歸宿武當山,“南頂在武當,北頂在太行”便是由此而起。史稱北頂是玄天上帝神宮之所在,千百年來,朝頂者紛沓如雲,香火不斷。

四為景奇。這裡氣候異常,朝夕萬變,雨過天晴,景物如畫,駐足雲端,如臨仙境。十字嶺海拔1725米,居南太行最高峰。山頂地域開闊,石林叢生,植物珍奇,有多種野生動物出沒。

此外,老爺頂地處的迴龍天界山風景區還有龍口瀑布、張溝流泉、太行獼猴群等珍貴景觀。長期以來,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模範張榮鎖,率領全體村民,劈山鑿洞、修道架橋,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人間奇蹟,把迴龍景區開闢成為了獨特神奇的觀賞勝地。

蠟燭峰 老爺頂上的真武廟,原名為“玄武廟”。

“玄武”是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裡的一種,是道教所信奉的神靈。宋朝年間,真武皇帝感到“玄武”之神的玄字與太上老君的封號“玄元皇帝”中的“玄”字相衝突,犯了忌諱,便將“玄武”改作“真武”。此後,玄武廟一律稱作真武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碣石鎮玄武路玄武山308629389_1454194521755069_1820152740826289473_n

廣東陸豐碣石玄武山元天上帝廟

玄武山位於汕尾 陸豐市碣石鎮,元山寺建在玄武山南麓,占地15公頃,是佛道兩教合一的宗教活動場所;也是汕尾地區一處歷史悠久、馳名海內外尤其是東南亞的名勝古蹟,並且是閩南語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寺內保存有大量寺藏歷史文物,現已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著名景點元山寺是陸豐市規模最大,文物保護最完整並富有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蹟。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

碣石鎮正是因為有玄武山才成為粵東名鎮。

元山寺始建於南宋建炎年,即公元1127年,距今已有八百六十多年的歷史了(公元1389年)碣石建衛,碣石衛總兵侯建高主持規劃擴建,設計成了一座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築風格和藝術特點的宮殿群體。建築格局衛多組四合院對稱式,坐北朝南,臥崗面海,依山遞建,其建築布局合理,結構嚴謹,計有山門、前殿、中殿、正殿、配殿、廳堂、院落,在右廡廊、方丈廳和僧房等建築99間,始稱玄山寺,後因避清代康熙玄燁的帝諱,改為元山寺。

元山古寺歷經風風雨雨,幾度修葺,至清光緒22年起例定每十年一度進行維修重光。由於定期維修,保護完好,至今元山寺還保留著重鬥疊拱,雕樑畫棟,多種木雕、石雕、嵌瓷、花鳥蟲魚,千姿百態,巧奪天工,宮殿廟頂,高脊飛瓴,寺內的各式銅鑄、玉雕、陶瓷、泥塑無不形神兼備,工藝精湛。使人感受到富麗堂皇,又肅穆端莊的明、清年代的建築風貌和工藝珍品。大大體現了中國建築工人的高超才能,閃耀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華,是陸豐市規模最大,文物保護最完整並富有歷史、科研和藝術價值的名勝古蹟

元山寺內供奉有玄天上帝,至今還有“武當飛來”的牌匾,但寺里同時也供奉釋加牟尼、觀音菩薩、彌勒等佛像,因此元山寺兼有釋道匯流的特點,世所罕見。在海外華裔、特別是閩南語系的港澳台同胞中享有盛譽,是一個輻射半徑很遠的以“保外鄉”著稱的古寺(另有民間說法:玄武山佛祖顯潮州)。 碣石灣註:這裡所指的潮州是指原潮州府地區。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當宮玄天上帝”木雕神像

福建漳州篤厚武當宮

篤厚武當宮位於漳州薌城區立交橋西南邊的塔後文物古蹟園內,始修於北宋太宗淳化5(公元994),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歷經滄桑,幾建幾圮,現占地面積總865平方米,建築面積428平方米,坐東朝西,面臨塔後港,視野開闊,地理環境優美。由於其歷史悠久,清乾隆五十九年、同治五年和1994年均有修葺。

現斗轉星移,篤厚祖宮歷經千載,風雨滄桑,由於地勢低洼,一旦遇到下雨天,常常受河水浸泡,於是在篤厚社的德高望重的父老鄉賢倡導下提出重修地勢的方案,同時得到漳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批文,並在社會各界及海外信眾的集資和無私的奉獻下,重修成今日規模,舊址新貌,蔚為壯觀。

篤厚武當宮現保持清代風格,主體建築為二進式硬山頂單體結構,面闊一間,屋面與主殿山牆相連,前廊呈""字形,北側入門處設一山門,山門正面上方懸掛"武當宮""篤厚祖宮"匾額,另一方向則掛有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的《玉虛師相》書。南側則由池塘、宋代古橋、梅園及雌雄雙榕構成一幅天然的風景畫;祖宮前有廟埕,後有後殿,南北各帶一廂房,祖宮前廊上石柱木樑為抬梁與穿斗混合式梁架結構,而其五脊四坡,正脊脊樑上雕有彩瓷雕塑,脊立面雕有花卉、如意雲、戲劇人物等,垂脊為翹燕尾,戧脊成飛檐翹角。祖宮前廊有立面石鼓一對,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前廊石門兩側還嵌有清乾隆年間石窗和圭角石各一對,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石門正上方懸掛一道光年間"武當宮"匾額,兩側鐫刻楹聯一對:始出皇宮修成玉體,終入武當煉就金身。

篤厚武當宮漳州笃厚武当宫

走進祖宮殿內,殿堂內正上方懸掛有《威靈在天》金字匾額,字跡剛勁有力,匾額下方左右石柱則鐫刻聯對,在這周圍,還有兩個由台灣分香廟宇捐贈的匾額,它們分別是台灣天樞院敬贈的《聲靈赫濯》匾額和台灣受天宮敬贈的《護國佑民》匾額。由堂面外,殿堂右側掛有清嘉慶八年所置的牛皮鼓一隻,左側則掛有銅鐘一個,鍾前方壁上刻有清乾隆五十五年及清同治五年宮裡奉祀錄。左右兩側牆壁還均掛有民國三十三年重修時的筆畫楹聯,殿堂中央主祀玄天上帝,系由武當山紫霄宮恭迎聖駕,兩邊配祀太子爺、國舅爺、護法神及平安星君、伽藍爺、福德正神、虎將公等。

走出祖宮,順著台階往前走,一抬頭便可見一座足可以用"金碧輝煌"來形容的殿堂,它便是祖宮的後殿,也是陳列祖宮文物的地方,只見後殿前方有盤龍石柱、石獅各一對,前廊上石柱木樑亦為抬梁與穿斗混合結構,石門兩邊鐫刻著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敬書的楹聯。走進殿堂,方見正中供奉明代時期的玄天上帝銅鑄神像,左邊祀龍公爺、右邊祀馬公爺,神前供奉孔夫子、文昌帝君、魁星爺,環顧殿堂,左右兩側藏有清光緒年間所置鑾架18支及現今信眾敬贈的匾額、錦旗數面。

篤厚武當宮後殿又稱文物陳列館,殿記憶體放著篤厚宮的眾多附屬文物,有宋至和二年瓷香爐、民國龜蛇銅印、永樂四年七星降魔寶劍等,這些文物均有明確紀年可考證,具有較高的文物價值及藝術價值。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漳州·鳳霞祖宮凤霞宫

福建漳州·鳳霞祖宮

真武顯化宮廟道場

鳳霞祖宮,位於福建漳州,不僅是漳州地區道教發源地之一,也是台灣玄帝廟的祖廟。如今已經重建,算是漳州城裏最新的廟宇建築,看到閩南的新廟能修成這樣也算很欣慰了。

據《薌城區志》載,該廟始建於宋景[]二年(1035年),供奉玄天上帝主神及配祀龍、馬兩元帥、三清道祖、觀音菩薩、太子爺、法主公等。廟宇佔地1590平方米,建築面積350平方米。內有拜亭、前殿、覆亭、中殿、後殿等,後殿為三開間樓房,東為尊元樓、中為過道、西為崇經樓,最後面是梅園。拜亭里古物眾多,有宋代風格的龍、鳳柱各一對,南柱為龍,北柱為鳳,龍柱上刻有如意雲紋,鳳柱上刻有展翅欲飛鳳凰,為漳州地區絕無僅有的珍貴文物。此外,拜亭里的四根方石柱,上面陰刻「鳳籟呈祥司坎位,霞光散彩鎮玄天」、「旗北真修敷世界,武當立法護蒼生」等八對楹聯,草、楷、隸、篆各體皆有,對仗工整,意蘊濃厚,也是罕見古物。

鳳霞祖宮彩鎮玄天e63ecbb2804445f2ab083a6ceb6b7797

鳳霞祖宮歷史悠久。自宋代以來,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文物和眾多知名人士的墨寶手跡。如乾隆皇帝御筆「仁慈正烈」廟額、蔡新的題詩、施蔭棠楹聯等。古建築有民國時期著名高僧弘一法師的講經處、梅園等,以及明《重修雙節廟記》碑。此碑於弘治十三年(1500年),系漳州府經歷李安、知事帥庸、教授崔廣等立。莆田周瑛撰記,郡人林同纂額,黃熒書丹的重修雙節廟碑。碑高2.86米、寬1.17米,長方形碑座。碑文竪刻楷書26行、行60字,共約1319字,內容有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八月,漳州萬戶府知事闞文興及其妻王氏死事事跡。

漳州鳳霞宮供奉的玄天上帝,不僅在閩南,而且在台灣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據民間傳說,玄武是北方之神,亦稱玄天上帝,為統理北方之道教大神,也統領所有水族(故兼水神)。唐以後,被相繼敕封佑聖玄武靈應真君、鎮天佑聖真君、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等稱號。

漳州地區供奉玄天上帝廟宇有212座,沿海地區五縣市中有172座。其中已知年代的134座,建於明清時期的達113座(明52座,清61座)。明末清初,玄天上帝信仰又隨漳州先民跨越海峽傳播到台灣地區。自此,台灣地區對玄天上帝的信仰也非常普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殿太和宮太和宫金殿

雲南昆明金殿太和宮

昆明太和宮金殿,金殿位於昆明城東8公里鳴鳳山密林中,因用黃銅鑄成,在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照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名金殿。這座名聲顯赫的金殿屬於太和宮的一部分,總重量達250噸,為重簷飛閣仿木結構方形建築,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包括樑柱斗拱、瓦楞頂簷、神像羅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銅鑄成。

金殿初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由雲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磚牆保護,有城樓、宮門等建築,稱太和宮。崇禎十年(1637),由巡撫張鳳山將銅殿拆運至賓川雞足山。現存金殿為清康熙十年(1671)平西王吳三桂重建。

金殿為方形,邊長6.15米,高6.7米,所有樑柱、斗拱、門窗、瓦頂、供桌、神像、幃幔、匾額、楹聯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桿、七星旗等,仿木構件全部用銅鑄成或鍛成。總重約200噸。整個建築雕刻細膩,比例勻稱,造型美觀,且極其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簷歇山式木構古典建築。殿基邊沿環繞大理石雕憑欄,台階、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還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樹。

金殿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已存斑駁古樸之態,但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也比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純銅鑄殿。為研究雲南省明清以來的冶金鑄造技術和雲南清代木結構建築的造型及裝飾,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昆明金殿為一平面正方的重簷歇山殿,每邊長約兩丈,雖比同等級的土木構造殿堂尺度稍小,但確為一座真實殿堂,提供了足夠寬闊的禮拜儀式空間,與天台山中方廣寺五百羅漢金殿這類更接近“龕”的銅殿模型不同。

現存的昆明金殿為康熙十年(1671),由平西親王吳三桂帶頭捐資鑄造。金殿內脊桁底面的“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雖被藻井遮擋不能完全看到,“親王吳三桂”幾個字卻是可以。

吳三桂名字貼金是現代重修金殿時所為,終整個清朝,即便初建時有貼金,多半也會去掉不令吳三桂之名得以顯露。

昆明金殿,用銅二百五十噸(約五十萬斤)。現代讀者對此數字或許沒有切實概念;康熙年間,雲南銅的年產量在八十至百萬斤,昆明金殿竟超過了一半。

正如許多人知道的,滇銅在全國之重要,明朝末年有人就說過“(滇)銅以供天下”。二百五十噸的昆明金殿,足可見得吳三桂集團之豪奢;銅在當年可以鑄錢,因為缺銅,明清兩代還經常從日本採購銅料以敷鑄錢之需。

從滇銅“以供天下”,也能了解為何元明清時期最大的金殿出現在昆明,而非其他省份;絕不能僅用吳三桂已有謀反之意來解釋。

早於康熙十年鑄造的金殿,明萬曆三十年(1602),在今天昆明金殿的原址,雲南巡撫陳用賓倡導組織了金殿的建設。未知原因,那座金殿於崇禎十年(1637)遷往賓川雞足山。

如果不是吳三桂興修了一座“比大更大”的金殿,陳用賓倡建的金殿已經是當時體量最大的一座金殿。

明清時期,雲南金銅建築、造像的繁盛,造就了雲南金銅工藝的成熟。現在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妙觀察智銅塔、成所作智銅塔,以及四川峨眉山聖積寺華嚴塔,都是信徒在昆明(雲南府)定做的。

有這些資源條件、技術基礎,無怪乎昆明金殿能成為中國古代銅殿的巔峰。

與現存的其他幾座銅殿不同,昆明金殿採用了青銅、黃銅、紅銅幾種性質的銅合金。昆明金殿的柱樑桁枋即關鍵承重部位,用的是青銅,取其堅固;門窗斗拱等裝修,用黃銅;而椽、瓦之類,用紅銅。

我們不能說古代工匠完全掌握了各種合金的力學性能——斗拱似乎更適合青銅,但能看出他們至少是有意識的選擇材料,用在合適的部位。昆明金殿也可以說是明代云南銅製造工藝的最後總結。

但吳三桂並不是金殿唯一的功德主,因此前面用了“吳三桂集團”的提法。在金殿的西北角擎檐柱上,可以看到一行銘文。

“弟子王真祥、室人劉氏真智,男起鳳、媳李氏,孫長壽,原籍四川川北道順慶府南充縣人氏,處心鑄造柱角柱一根供奉。”

西南角擎檐柱上的銘文則是“親藩下奉道弟子楊彥■敬鑄”。

清順治八年(1651),吳三桂徵四川。當時盤踞在四川的原南明軍將有不少望風而降;這部分南明降將,後來別吳三桂視為私人。從王真祥一家人的籍貫來看,多半就是南明降將。

楊彥? ,柱子上的刻畫不很清楚,像是“沅”字;通常認為就是吳三桂的刑曹“楊彥光”。其他的捐建者題名還有不少。總之,昆明金殿的功德主是吳三桂及其部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的昆明金殿,非一日功成。且不說解放後的修復,整個清朝及近代,信眾對金殿的維修從未中斷。西南角石勾欄下檻刻著“信士蔡長春,銀四兩;王文笑,銀六兩;……,共銀十四兩六錢,買石裝嚴金殿玉階……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初

香爐及獅子之須彌座上則是“大清道光六年仲冬月吉旦,昆明眾姓弟子供奉”。須彌座欄杆上有“光緒三十年季春月募緣十方善姓捐資功德,新修墨石欄杆十二帖,鳴鳳山金殿太和宮住持楊智聰立石”。

昆明太和宮,坐落於昆明市東北郊鳴鳳山,創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年(1602),仿湖北武當山制度,於東北郊修建起包括勝境坊、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三元宮、靜樂宮、環翠宮等規模龐大的太和宮建築群。太和宮的中心為一銅殿(金殿),週以磚牆,名紫禁城。

現存金殿,建於兩層須彌座之上。下層須彌座,四面台階,與紫禁城四門相對。上層須彌座,西、北、南三面出台階。金殿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周匝副階,重簷歇山,簷下施斗拱,四角設擎檐柱。

面闊進深約略相等,通面闊6.16米,通進深6.12米,高約6.7米。金殿翼角用平行椽,舉折低緩,略有古意。殿內供奉真武大帝,左為捧冊金童,右為捧寶玉女;執旗、執劍神將分立左右;殿外兩座銅亭,分別為龜蛇二將,共同構成一組七身金銅造像。

1982年,昆明金殿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兰山道观img

河南金蘭山道觀簡介

真武顯化宮廟道場

金蘭山位於縣城西北12公里處,與湖北木蘭山並稱姊妹山,屬於金蘭山國家森林公園四大景區之一。

金蘭山道觀神奇靈驗,香客不斷,歷史悠久,源遠流長,素有道教聖地之稱。金蘭山景區景點景觀有:神奇金蘭山,悠悠道觀群,玄妙聖人谷和道教三始祖,秀麗人工湖。

河南新縣縣志記載,三尖山,去縣東南七十里,東抵界河名靈羊山,西抵白沙關名蓮塘山,綿亙二百里,千峰萬壑,迥出雲表。每春蟾散影,秋月流輝則林巒掩映,煙靄繽紛,殆若道山玉界,不謂人境也。

金蘭山地處鄂豫兩省交界的大別山脈中段的河南新縣,海拔高度703米,山上道觀群於宋朝端平年間(1234-1236年)建成,盛於明清衰於近代,損於文革,近年興起。

每年正月十六和二月二、三月三、九月九為傳統廟會,遠近香客達十多萬人。平日裡進山、朝拜、祈福者絡繹不絕。每年正月十六金蘭山廟會期間,舉家上山敬香的遠近信眾摩肩接踵、不絕於途。

相傳“金蘭山”的名字為真武大帝所賜,真武大帝出武當山巡遊,歇腳於木蘭山,嫌木蘭山孤單,欲再覓一山為伴。北行途中,他用腳踏山脈法試地脈輕重,連試幾處均山搖地動,不能如願。當來到層巒疊嶂的大別山腹地,隨手將道袍拋向空中,意即道袍落到何處其地脈就重。

(祖师殿)真武宫imgimg

轉瞬間,只見道袍在天空中變成了五彩雲朵,不偏不斜罩在一座險峻的山峰上,接著真武大帝雙腳踏上被罩住的山峰,山體不動不搖,穩穩噹噹。真武大帝連連說:好山!好山!經得動,經得動!從此,人們將這座山峰叫做"經動山"。又因""在五行中排於""之前,於是,真武大帝將"經動山"賜名為"金蘭山",以作為木蘭山的姊妹山。

民間又流傳真武大帝入武當修煉,駐金蘭扶桑,因此素有:“  真武入武當練就金身,祖師駐金蘭應世扶衰”之美譽。如此清淨仙山,天然洞天福地,自然是道家的不二選擇。

 新縣成立以前,金蘭山屬於光山縣治理,光山縣歷史上隸屬光州(今潢川)管轄。由於地理位置險要,古光州飽經戰亂,幾次近乎人煙滅絕。

金蘭山道觀歷史上屢經興衰,毀壞重建不知幾次。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國各項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國民經濟穩步提升,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各行各業煥發出勃勃生機。隨著新縣全域旅遊的興起,道教文化再次煥發活力。

歷史的天空下,變換的是金蘭山四季的容顏,不變的是人們內心對道家的信仰。自古以來,「金蘭山的祖師歷來靈驗」、「金蘭山的祖師應遠又應近」的傳說烙印在香客信眾靈魂之中。道在其中,道在心中。

金蘭山九座宮殿分列三座山峰,由北而南分別是「真武宮」、「帝君殿」、「靈官殿」、「財神殿」、「玉皇閣」 、「娘 娘殿」、 「太清 宮」、「文昌宮」、「轉運殿」。

 真武宮(祖師殿):聳立北峰。宮殿巍峨壯觀。真武大帝端坐正面神颱,左側周公,右側桃花仙子,兩邊神颱分立八大護衛。凡到金蘭山祈求家庭平安和順者必到真武宮,有求必應。

太清宮。太清為道德天尊老子神稱。老子、尹子遇函谷關作《道德經》,莊子師承老子,發揚道家文化,史稱“老莊”。太清宮殿奉祀老子、尹子、莊子神像,創金蘭仙山之獨特,與金蘭山淵源吻合。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佛山北帝玄天大帝的神

廣東佛山北帝祖廟

真武顯化宮廟道場:

佛山祖廟位於佛山市祖廟路二十一號,

是一座供俸道教玄天大帝的神廟。

佛山北帝祖廟內供奉的北帝神,傳說是北方水神,所有興風作浪的龍蝦蟹將都由他統管。由於唐宋時期珠三角一帶多有水災,佛山人便將北帝請到佛山坐鎮。說來奇怪,自此之後,佛山一帶再也沒有鬧過水災。廣東人有以水為財的觀念,故而北帝崇拜是成了珠三角民俗的典型,其中蘊含著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良好願望。佛山人把祖廟視為福廟,每逢中國傳統的節假日,如春節、端午、中秋,佛山和珠三角一帶老百姓都會不約而同地聚集在祖廟。他們朝拜祈福,許下良好心愿,他們反思懺悔,淨化心靈。大家心理都覺得:不到祖廟心理就不踏實,到了祖廟,大家心裡則有了一種平衡,有了一個希望,生活才有了目標,有了動力。於是日子在日復一日中變得有滋有味……現代城市經濟才在車水馬龍中滾滾向前……無怪乎佛山人將祖廟視為自己的根,自己的源,甚至是自己的生命。有位佛山的朋友曾給我講了一個故事:“文革”時期全國上下掀起一陣又一陣破“四舊”的浪潮,許多廟宇和廟宇內的珍貴文物在這次浩劫中毀於一旦。那時候,外地紅衛兵將佛山祖廟定為摧毀的目標。在一天上午,突然出動大批人馬手持棍棒沖向祖廟,佛山的紅衛兵和老百姓事先得到訊息,早早來到祖廟門口,手挽手,萬眾一心,用身體組成了一道人牆,誓死保住了祖廟。當年參加祖廟保衛戰的人一提到這件事都忍不住熱淚橫流……太感人了,許多人被打的全身流血,但沒有一個人退縮,當時有一個信念,生命可不要,祖廟決不能丟。這個故事對我的觸動很大,“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神州大地,廟宇無數,然而,能在人們心中占據如此地位的廟又能有幾個,祖廟原來是無愧於這“萬廟之祖”的稱號的。

刻龜蛇佛山祖廟

佛山祖廟始建於北宋元豐年間(1078~1085年),當時的名稱叫祖堂,其實就是北帝廟,當時珠三角地區多為水鄉,水患多,而北帝恰是傳說中治水的神,於是北帝作為佛山人的保護神被供奉起來。但在明代,祖廟遭到破壞。洪武5年,祖廟得到重建。

明朝正統十四年,朝廷封祖堂為靈應祠,並建了靈應牌坊。自此,祖廟由民間祭祀之地成官方祭祀之地。

1451年,成為官方祭祀之地的祖廟得到朝廷的支持擴建,塑北帝銅像。自此,祖廟初具規模。

光緒二十五年,富裕的佛山人捐錢捐物對祖廟進行首次大修,祖廟至今仍保持著百年前的藝術建築風貌。

當時,各行各業人士都拿出自己最好的東西捐給祖廟,佛山當時手工最出名的石灣瓦也被放在了祖廟的屋脊上。

上個世紀70年代初,靈應祠大堂後面慶真樓的磚木結構改成了混泥土結構。據當時參加了修繕工作的梁詩裕先生說,當時動用了100多人共花了一年多時間才完成修繕工作。

上個世紀70年代還沒有設立佛山市博物館,祖廟旁邊是關帝廟、媽祖廟等,後來才把它們拆了修建佛山博物館,因此用博物館的概念來評價祖廟是不準確的。1998年,慶真樓變成危房,加固後又重新使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

中國大陸各地玄帝顯化祖廟、

宜昌長陽中武當天柱山

長陽中武當天柱山自古以來就是鄂西南道教活動中心,自唐初開山設觀,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明清以來,長陽天柱山受十堰武當山影響,信奉真武大帝,成為武當清微道派的嫡系和正宗。清同治年間,當地名士劉名、宜昌名士黃太來等聯絡四方信眾募巨資,仿十堰武當山建成地母宮等三十六處建築群落,號稱“中武當”。此後百餘年間中武當歷經劫難,山上建築毀壞殆盡。近三十年來,當地籌資數千萬元重建道教建築群,使天柱山盡復舊觀,晨鐘暮鼓,終日香菸繚繞,四方道眾及遊客絡繹不絕,成為清江旅遊的骨幹景區和最大的宗教活動場所。

中武當天柱山天柱山

天柱山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唐朝之初開始建立,當時規模很小,到清朝同治年間,天柱山下有個叫劉銘的紳士和宜昌員外郎黃泰來募集巨資,仿鄂西北均縣武當山道觀修建九大宮觀,即地母宮、玉帝宮、靈宮殿、玉皇亭、玉虛宮、南岩宮、皇經宮、盂蘭祠、忠恕門。供佛像200多尊,並架石橋兩座,將三峰連接。它因與均縣武當山南北輝映,遂被稱為「中武當

天柱山是古時人們登山朝聖的必經之地,是現在清江畫廊最為壯麗的景色之一。它那宏偉的建築讓人感嘆!

天柱山有兩井一陰一陽,每到冬天,陰井冰凍寸余,而陽井卻熱氣騰騰。相傳當年修建南岩宮時,正值冰凍季節,工匠們發現南岩宮旁一塊三尺見方的地方熱氣騰騰,深挖丈許,湧出清泉,遂成一井,井中不斷冒出熱氣,寒冬不凍,是為陽井。相距數尺,再挖一井,每到冬季井內就冰凍寸余,是為陰井。 大自然的神秘也讓你心弛神往。

中武當天柱山有很多景觀:如「飛來天橋」「偷不走的柱子」「神泉」、「陰陽井」、「五仙洞」等

祖師殿是天柱山的至高點。殿內供奉真武帝,殿門正上方有“中武當”三個大字,兩旁的對聯為“大地雲山皆靜境,十方世界現金身”。祖師殿右邊是皇經堂。堂內專門陳放道教經典文獻,堂門有“帷皇降夷厥有恆德,上帝臨汝爾無二心”的對聯。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

真武顯化宮廟道場:

湖北蘄春普陽觀祖師殿

普陽觀位於蘄春縣漕河鎮何大垸村伏虎山,又名普濟觀、藥王廟、何菴。普陽觀的醫道文化獨具特色,源溯於隋唐時期的藥王孫思邈,距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南宋景炎年間,因何姓漁人奇緣巧獲藥王神像,供奉於庵堂,祛病消災,應念如神。後有何氏節婦烈女入住菴堂,侍奉藥王,香火愈加旺盛,遠近聞名,道徒信眾雲集,遂更名普濟觀。明正德年間,武當高道麥麩李道長曾在此主持。至民國二年(1913)水毀幾盡。因追思藥王孫思邈祛病消災之洪恩,緬懷醫聖李時珍濟世活人之厚德,百姓自捐財物,復建道觀。公元19961月,全真道醫何誠道,醫技有成,別武當謝名師,雲歸故里,宏願懸壺濟世,造福桑梓。當時普濟觀僅剩藥王堂。主持普濟觀後,誠道道人按十方叢林規制,復修普濟觀,以弘揚正道,大振玄風;慧解乾坤,以醫傳道。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他先後重修老君閣、藥王堂、靈官殿、慈航殿、祖師殿、斗姆殿、玉皇殿、太清殿、元辰殿、文昌殿、伍佰靈官堂、祖堂、齋堂、客堂、乾道院、坤道院、醫道院、放生池等。

祖師殿

第六重為祖師殿、文昌殿、玉皇樓組成的三層殿堂,供有真武祖師、呂祖、紫陽真人、薩翁及文昌帝君、玉皇大帝等神像。煊赫寶殿,祖師修心,文昌祉學,玉皇天樞,此為六重隆德。祖師殿居中供奉著真武大帝,兩側由左至右同供著丘祖、呂祖、紫陽真人、薩翁四尊神像,托沙雕刻,高3.6米,威猛剛毅,法相莊嚴。是觀內道眾每日誦經和平時舉行各種重大宗教活動之所。

五百靈官堂

普陽觀的五百靈官堂,供奉的五百靈官神像,俱為漢白玉雕刻,與真人同高。或怒或笑,或言或思,皆生動傳神。五百靈官堂,長70米,寬30米,紅牆筒瓦,飛檐斗拱,外觀端重大方,秀逸典雅。內設六排青石浮雕底座,用於安放神像,浮雕以祥雲瑞繞、雙鵲報喜、蓮子荷花及老子出關、麻姑獻壽、八卦圖等表達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忠、孝、仁、義、禮及道教納福祈祥的教義內容為主,幅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殿頂則雕樑畫棟,彩繪著各種道教風格的圖案。普陽觀的五百靈官殿,無論是建築質量與與神像規模,都堪稱全國之最!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龟蛇二将

武當傳說(龜蛇二將)

龜蛇二將與玄武大帝關係。

武當山紫霄宮大殿後蹲著的龜蛇二將,傳說是真武大帝肚子和腸子變的。碗粗的蛇將軍,緊緊纏著龜將軍的身子,龜將軍的腦袋放在一邊,伸著的脖子裡“咕咕嚕嚕”一個勁地吐水……

傳說,真武來到武當山修煉,把鞋子和襪子脫到一邊,日夜盤坐在禪椅上,一動也不動,靜心誦道念經,不吃飯,也不喝水。

真武不吃不喝,這可苦了肚子和腸子。肚子和腸子相互埋怨,爭吵不休,鬧騰得真武坐立不安,不能修煉,也不能念經誦道。真武一怒之下,破腹開膛,把腸子和肚子一把抓出來,“叭噠”一聲,扔到了背後的草叢裡。真武這才安靜下來。

肚子和腸子藏在草叢裡,日夜聽真武念經誦道。經咒入髓,道法附身,變得能說會道,善飛善跑,上天入海,神通廣大,變化無窮。一天,腸子“哧溜”一聲拱進真武的襪筒裡,在地上打了三個滾,喲!腸子變成一條滿身披鱗甲的大蛇。肚子拿過真武的鞋子朝背上一蓋,也打了三個滾,嗬!變成一支鐵殼大烏龜。從此,真武就沒鞋子襪子穿了,打起赤腳來。

龜蛇溜下了武當山,見到百姓的豬羊,三口兩口就吞了,看到農人的牛馬,幾口就吃了,最後連人也吃起來。一次,它倆為爭一頭豹子吃,打得天昏地暗,民不得安。

這時,真武已修煉成神,見龜蛇這般胡鬧,就駕祥雲,揮寶劍,去收伏它們。真武大帝大喝道:“龜蛇伏降,膽敢不從,定斬不饒!”龜蛇儘管是真武大帝肚腸變的,但已得道成精,哪里肯聽。它們張牙舞爪,撲上來就和真武大帝廝鬥。

真武大帝怒髮衝冠,揮起寶劍照龜背“噹噹當”斬了數下,龜背金光四射,只留下幾道印子。從此以後,烏龜背上就有了花紋。蛇趁勢“哧溜”一聲撲上來,死死纏住真武大帝,真武又一揮寶劍,“轟隆隆”一聲巨響,五根撐天柱應聲而倒,只見天“唿”的一下塌下來,頓時把龜壓扁了。同時,撐天柱變成了繩子,捆住了蛇的脖子,越捆越緊。從此以後,蛇的脖子就變得細細的了。龜眨眨眼睛,回頭一看,背上壓的並不是天,而是真武大帝踏的一隻腳。蛇也轉轉自己的脖子,見並不是撐天柱變的繩子,而是真武卡著的大手。這一下,龜蛇才殃了勁,撇著嘴巴,灑著淚珠,苦苦哀求真武大帝饒命。

真武看龜蛇是自己肚腸變的,又武藝高強,也歸順了,就收它們作為自己的坐騎,並封為“龜蛇二將”。從此,真武大帝就履龜蛇,邀遊九天巡視。

龜將軍邪念未收,表面佯裝老實,背後繼續幹壞事,經常趁真武大帝閉目養神,偷吃仙物供果;又常常變成花花公子,溜出仙宮,吃喝嫖賭,為非作歹,幹盡壞事。這樣天長日久,被人們告到了真武大帝那裡。真武大帝半信半疑,便留心觀察,想弄個水落石出。

有一次,真武大帝閉目養神,佯裝“呼呼”扯長鼾。龜將軍以為他已睡熟,頭一伸,一口把個大仙果吞進肚子裡。真武大帝就勢一腳踏下,那仙果就從龜將軍的肚子裡“咕嘟”一聲滾出來。真武大帝大怒道:“烏龜!你偷吃了多少仙物,統統給我吐出來,乾了多少壞事,老實向我招來。”龜將軍哭喪著臉說:“我實在吐不出來,說不清楚啊!”

真武大帝心想:龜將軍雖是我肚子變的,但敗壞天風,觸犯天法,豈能饒恕。於是舉起寶劍,“唰”地一聲,龜將軍的腦袋應聲落地。真武大帝就勢一腳,把龜頭龜身踢到紫霄宮背後。又令蛇將軍纏到龜身上,逼著龜將軍往外吐。真武大帝指著龜將軍說:“你啥時吐光說盡了,我再把頭給你安上。”

從此,紫霄宮後那個大烏龜就沒有腦袋了,天天從脖子裡吐水。有時龜不想吐,蛇將軍就揍它。這一揍,雷聲隆隆,暴雨如注,龜將軍嚇得連忙吐水,只聽得龜脖子裡“咕嚕嚕”發響。因烏龜不好好吐,所以永遠吐不完,龜頭也永遠不能再复原了。

真武大帝手下有龜蛇二將,一位主水一位主火

古書《酉陽雜俎》曾提到有關龜、蛇原本是真武大帝的變相分身。後來,真武大帝成爲了北方的主宰大帝以後,龜、蛇反而成了真武大帝的手下二將,並被真武大帝踩在腳下的形式而出現了。這個形象主要是從宋朝開始的。被玄武真人收服的兩個大魔王,一個化爲蒼龜,另一個大魔王化爲巨蛇,成爲了玄武真人的手下得力二將。後來,玄武真人成爲了北方的主宰(真武大帝)後,龜(主水)、蛇(主火)二將總以被玄武大帝將之踩在腳下的形象而出現了。

龜蛇二將

龜蛇本爲玄武的形象,玄武既然已經成爲大帝,自然不能蛇頭龜腦,於是他自己的本相反而降爲自己的部將了。在《北遊記》中,龜蛇是武當岩水火洞中生出的兩個妖怪,因爲搶了林員外之女做壓寨夫人,城隍爺奈何不得,便請來玄武降伏。其行徑只如(水滸)中的蟊賊小霸王周通而已。

到了清人徐道的《歷代神仙通鑑》,這夾面兌頭的二位買賣便做大了,成了混世魔王。書中說:商紂王時,水、火、旱、蝗、瘟、妖六大魔王,擾亂天下。無上元始一面命玉皇上帝降詔紫微垣,以武湯降爲周主,伐紂除殘,一面派玄帝收魔盪穢。

於是,玄帝被發跣足,與六魔王戰於洞陰之野。四魔敗道,二魔王自恃坎離二氣,化蒼龜巨蛇。玄帝施大威力,攝二魔於足下,不能變動。玄帝回天交旨,拜爲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領九天採訪使。

至於龜蛇二魔,也獎其去邪歸正,封巨蛇爲天關太玄火精、命陰將軍、赤靈尊神,蒼龜爲地軸太玄水精、育陽將軍、黑靈尊神。其他四魔見龜蛇受封,也來拜服,玄帝悉收爲部從。這樣蛇、龜又有了天關、地軸的嘉名。

玄天上帝,亦是真武大帝,主掌人之生命壽夭

龜是古人崇拜的「四靈」之一;而傳說中的羲皇即是蛇神。宋代蘇軾在《彭祖廟》一詩中吟詠道:「跨歷商周看盛衰,欲將齒髮斗蛇龜」。因此從漢代以來,龜蛇就作爲北方七宿玄武神的象徵而受到人們的奉祀。道教吸收玄武信仰後,開初在神系中地位並不重要,《抱朴子》描述老子形象時說:「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只是一護衛神。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576185393347823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