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北極真武全真龍門道脈

道在明師

《抱朴子》曰:“恣心盡欲、掩忽終歿之徒,慎無以神丹告之,令其笑道謗真,傳之不得其人,身必不吉。

淺見之徒,知好生而不知有養生之道,知畏死而不信有不死之法。

非積善陰德,不足以感神明

非誠心款契,不足以結師友

非功勞,不足以論大事。

又,未遇明師而求要道,未可得也。

世謂一言之善,重於千金。告以長生之訣,奚啻於金而已乎?

金簡玉札、神仙之經、至要之言又多不書,登壇歃血,乃傳口訣。

長生非難,聞道難也。非聞道難,行之難也。非行之難,終之難也。

良匠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必巧也。明師能受人方書,不能使人必為也。”

參考修行五戒十善提升正能量的核心價值意義、因修持戒律而有定力啟發智慧明心見性、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俗稱魂靈性、性在生活作用會呷飯、言語談論、走路運動、睡覺等等分秒相伴著、面對任何考驗不受影響不留痕跡關鍵心地功夫、因存在的人事物皆是虚妄、暫時性的带不走的、五濁世道,我們自身修行難遇真師指引脫離五濁,未入道前自身該如何修持?該如何得遇真師親授呢?

什麼是五濁:

《道教義樞卷之九:五濁義第三十三》

義曰:五濁者,時代下衰,眾生多惱,亦澆浮之事,明塵累之由,欲令出三界之樊籠,入一源之妙域,此其致也。

釋曰:

一、煩惱濁者,謂是通欲,惱累行人,故名為惱。

二、見濁者,謂是別欲,分別取著,故名為見。

三、命濁者,語其短促,色心連持,故名為命。

四、生死濁者,謂是眾生,生處非一,故名眾生,生必滅壞。

五、時運濁者,明末世澆漓,三災所起,劫命使然,故名時運。

未遇真師之前,自身由於三業魔障不潔,有機會遇到邪師邪見之人,不可胡亂拜師,除非有累世福報機緣者,其餘者盡拜師不可不察也!

可於靜室設置三寶香案,神位上書寫(三清應化天尊)每日沐浴齋戒,早晚焚香清水燈燭供養並課誦三清寶誥以及清淨經,每逢朔望二日,三元五臘之日增加為五供養。日日虔誠課誦,守五戒行善道,天尊必有感應,指引真師所現之象,促成機緣。

身為一位道教徒、居士,往生淨土,投生天人道的最低門檻是什麼?

身為道教徒該如何為自己祈福消災,積累善功。

貧道回答: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以及奉行十善道。誓發十二願。全憑自身信受奉行,不假外求。

三皈依(#碧苑壇經)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回。

第二皈依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第三皈依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寶,必致輪迴邪道,顛倒沉迷。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遭之想。

五戒(#太上老君戒經)

老君曰:第一戒殺、第二戒盜、第三戒婬、第四戒妄語、第五戒酒。是為五戒,若清信男清信女,奉持五戒,畢命不犯,是為清信男清信女。

老君曰:清信男清信女,奉持戒行,見世安樂,無有憂惱,眾所恭敬,見者懽喜,常蒙利養。

十善(#洞玄靈寶太上六齋十直聖紀經)

一念孝順父母。二念忠事君師。

三念慈心萬物。四念忍性容非。

五念諫爭解惡。六念損己救窮。

七念放生養物,種諸果林。

八念道邊舍井,種樹立橋。

九念為人興利除害,教化未悟。

十念讀三寶經律,恒奉香花供養之具。

凡人常行此五戒十善,恒有天人善神衛之,永滅災殃,長臻福祐,唯在堅志。

十二願(#太上玄門日誦功課經)

一願風調雨順。二願五谷豐登。

三願皇王萬壽。四願國土清平。

五願民安物豐。六願福壽康寧。

七願災消禍散。八願水火無侵。

九願聰明智慧。十願學道成真。

十一願諸神擁護。十二願亡者超升。

#皇王者,道教徒信奉之玉皇赦罪大天尊。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道在明師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盧圓熹道長 的頭像
    盧圓熹道長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