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2017 公告 (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武當朝聖 兩岸會香
道通天下 德貫古今
歡迎廣大道友信眾共襄盛舉...

2017兩岸玄帝武當會香 已組團宮廟
集集武昌宮 員林衡文宮 梧棲真武宮 三重玄聖殿
金門北鎮廟 漳浦正陽宮 漳州篤厚武當宮
北極玄元宮道觀 個人小三通(自由行) 
敬邀各地宮廟組團參加 歡迎參加遶境

兩岸玄帝會香 籌委會秘書處 盧圓熹 敬上
電話(04)22656052

 

北極玄元宮道觀舉行道教弟子拜師法

來自各地的三十三名道教弟子參加了本次法會。

在拜師法會上,三十三名道教弟子恭敬迎請傳道師——中國道教全真道師盧圓熹道長

盧圓熹道長拈香後登座說法,說三皈九戒,帶領他們發願、授予《拜師證》等憑證,讓他們有機會常侍天尊,廣結仙緣,證悟大道,獲福無量。

法會現場,各地道教弟子們無不讚歎,信受奉行。皈依三寶,常侍天尊,永脫輪迴;生生世世,得聞正法;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道教界向來講究拜師儀式,師徒的師承關係、名份極嚴而著稱於世。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一須經過師父幾年的反復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在道場做事情積功累德,消除業障,熏習經典,奠定福德基礎,方有入道資本,以便後日修道無魔,道業精進)培養福德好入道;二是入門後前後都有針性對的“功、課”以便因人施教。若符合這些條件須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在拜師儀式上要當眾宣讀《拜師帖》,要表明拜師者願意拜盧圓熹道長為師;要表明自己入門後學習弘揚本門的決心。同門師叔或師兄要當眾宣讀《門規師訓》,並對其提出入門後在遵紀守法、尊師重道、文德武風、刻苦練功等方面的要求。

道教道觀的拜師收徒!
道門拜師學道
自黃帝崆峒拜師學道以來,玄門拜師已有5000多年歷史了。可謂歷史悠久。拜師分兩種,一種是拜師出家,一種就是拜學師,就是我們所說的拜先生,這是兩回事。
入道時拜的師父稱為拜本師,也稱恩師,也叫師父,就是事師如父。這也就是“一日為師終生為父”的由來。道教認為,入道是第二次投胎,這時拜的師父,如同再生父親,所以我們稱為“師父”。一般情況下拜師的時候,師父會選擇一個好日子,做一個道場,舉行正式的收徒儀式,然後師父賜徒弟道名,成為某派第多少代弟子。全真道冠巾科儀序中,提到“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 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可見本師的重要性。現在有些人拜師無數,自詡傳承了無數的法脈,實際上並不符合道教的傳統。
何為道教?道教是以「道」為最高信仰,宗仰黃老思想,以道家,神仙家的修煉理論及方法為中心,用老子「道德」的思想告誡世人,教化眾生,並追求宇宙和諧和天下太平,教導人們通過修道積德行善達到長生久視、得道成仙的我國地地道道的本土宗教。道教的宗旨是「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何為師父?古人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道教的延續是傳承,也就是師徒,師父傳徒弟,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循環不息。現今道教主要分為全真和正一兩大派,全真主要以修煉為主,正一多以符籙為主,那些以為道教拜師就去學法術的人,收起你的愚昧無知吧。很多人都說什麼是道教啊,完全沒概念,其實道教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我們沒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

提到道教的拜師收徒,是有既定程序的。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其材,度其善。並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弟子拜師後要受戒,在祖師前制約自己,學習修行,學習道法。在道門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師,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的發願。

在道門傳承里是要依據經法相傳的各有經典傳世。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體所得的治病感應的能力而不是依據先賢祖師們留下的經論來作為修行的依據跟證明,是沒有慈悲智慧之心度眾生也證不了道的,不入正道的民間術士即便有神像顯靈有菩薩降祝也只是出馬旁門而已,歸不了正統也證不了大道。

關於道教拜師,需注意以下幾點:

1、擺正心態。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各人」,不要最後自己修行不夠,就責備師父的能力不夠。

2、了解責任和義務。拜師後要根據師父的教導修行,不可自作主張。

3、「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有太多了,要學會從生活中向師父學習,不要凡事都指望師父手把手的教,一言一字的告訴。

4、拜師後要常常和師父溝通,有些人拜師後基本一年才見一次師父,甚至都沒見過,對於這種人,根本談不上真正的修行,也許拜師只是一個心裡的慰藉。

5、拜師後覺得師父的道行不夠,輾轉拜其他人為師,心智不堅定之人,就算拜太上老君為師,也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6、拜師只尋名師,認為拜了名師自己就像出國留學回來的「海歸」,度了一層金子,殊不知,「名師易得,明師難求」的深刻。

當你準備拜師之前,請先明確的自己的想法,考量自己是否有內心正確的信念,隨師父走入玄門之內?是否進行成熟的思想選擇對比,更加應該考察所拜師父的人品及所學與實際?!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認識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為弘揚道教而決定拜師嗎?

拜師與收徒,雙方就要擔負起師父與徒弟間的責任跟義務,做師父的不僅要傳道,解惑,授業。而且要關心徒弟品行,生活,事業有責任去引導寬慰。無論是對於拜師收徒的哪一方都要自重、慎重、倚重我們自己的信仰之心!

總而言之,皈依道教,師父只是迷途中的引路人,我們真正皈依的是三清道祖,是大道。今生今世未必能修成正果,但入了道門,就意味著已經踏上回家的路,只要虔誠修行,必定能有收穫。以上所言,僅是本人淺見而已。福生無量。

道教為什麼要過經!道教徒須知道

道教「道經師」三寶:太上道君以形申教是謂師寶,以氣感應是謂道寶,妙文示法是謂經寶。經者,徑也,為入道之徑路。道教經文注重師承相傳,所謂「不怕法不靈,就怕脈不清」;經文的修持也有經法,不僅僅是讀誦。所學的經文都必須有師父帶,一字一字教,稱之為過經。

道教經文,乃是天尊金口宣演,皇人按筆書錄,至尊至貴,不容絲毫褻瀆。所以很多經文中明言:「保而敬之,非人勿視。」是說不可以將經文拿給沒有道緣的人看,或說給他聽。避免其不信大道,反而出言毀謗,自惹殃咎。

古時候傳經授法,都有一套隆重的儀式,受經者要向天地和傳授經法的師父滴血盟誓,才得以受經。現在的授經並沒有以前那樣隆重,但是一些重要的經文如《玉皇經》、《度人經》、《玉樞經》、《北斗經》等還是需要請有道的師父傳授,俗稱「過經」。過經的儀式之後,授經師父要和弟子講授誦經的方法,經文的秘旨,經文裡邊哪裡該讀那裡不該讀,有些字發什麼樣的音,誦到何處掐什麼訣目,寫什麼符,怎樣用符,怎樣存神,叩齒多少下等等。按照這一整套的經法來修持,誦一卷 經,比徒口念誦成百上千卷經文靈驗無數倍!更可以延生除禍,治病消災,濟世救人,降妖伏魔,無所不具。但是這些都是師徒口授心傳,教外人不會明白,也不會使用。

經戒符籙,不詣師受,行之不神,反得偷盜之罪,須詣師受,依法修行,略舉要領,諸宜如之。道經中所講,經戒符籙,師父傳承教授的重要意義,百度淘寶或無傳法權之人的橫向傳法,都有偷盜之罪,而且無法靈驗。這也是不能亂持咒、念經、練符的原因,法可以不修但一定不可以亂來。

正一經典中還有一句話,大概的意思是這樣,妄修經戒符籙,此道大禁,魂考九幽,這說明了道法傳承的重要性,盜法的因果是非常可怕的,包括泄法去傳,所以修法前一定要明白。

無需要師父傳經法、能夠自行修持的經典,一般信士和初學道者可以選擇:

1.修心煉性類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天隱子》、《坐忘論》。

2.日用行持類

《太上感應篇》、《陰鷙文》、《太微仙君功過格》、《太上老君外日用妙經》。

3.悟道明理類

《道德經》《莊子》、《關尹子》、《列子》、《陰符經》。

4.消災解厄類

《三官經》、《南斗經》、《北斗經》。

超薦亡魂類

《洞玄靈寶救苦妙經》、《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真經》。

5.解冤釋結類

《太上道君說解冤拔罪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東嶽玄范誥咒妙經》。

6.驅邪鎮煞類

《真武妙經》、《北斗經》。

7.考學升官類

《梓潼帝君本願經》、《梓潼帝君應驗經》、《南斗經》。

8.發財利市類

《三官經》、《北斗經》、《南斗經》。

中國道教正一派授籙規儀(一)

一、什麼是“籙”?“符”與“籙”有何區別?

籙的本義為“薄藉”,即“記錄”。籙分兩大類:一為紀奉道者之名冊,記載受籙道士的姓名、道號、師承和所授之道階;二為紀諸天曹佐吏之名諱與職能等。即“天神名錄”。通曉此法籙,才能召神遣將,除妖鎮邪。

“符”與“籙”有所不同,符是道教稱為“天神的文字”,似篆字狀,又名“雲篆”、“玉字”、“丹書”、“神符”。符是將神力以“符號”的形式附著在規定的文字圖形上,並書寫在特定的物品(如黃絹、紙、木、石)之上,作為天神的指令,可以鎮魔壓邪,治病求福。

由於“符”、“籙”在功能上有許多相通之處,故統稱“符籙”。

二、授籙的文化內涵有哪些?

道教授籙是特有的宗法傳承體系,其主要的文化內涵有四點:一是法天地、敬祖宗,授籙必先設壇,這個“壇”就是祭拜天地神明祖宗的;二是明師承、皈三寶,按“三山嫡血字派”明其輩份,莊嚴宣誓皈依道經師三寶,維持有序傳承;三是受戒律,發誓願,以宗教教規約束自身,行善戒惡,通過發誓願做到愛國愛教,忠孝仁慈儉,誠信不欺等。四是頒法職、宣教化。《雲笈七簽》雲:“籙生通過受籙,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斷惡根,發生道業,從凡入聖”。受籙之後,名登天曹,就可以代人行法,召遣有靈。

三、道士為什麼要授籙?

法籙是道士應持之典,也是對修道者功行修持的認定,故升授、加授均有嚴格的考核程式。同時法籙又是道士行法的憑證,只有授過籙之後,才能召喚籙上神兵將吏護法顯靈。未授籙者,行法不靈,吏兵遠身,如強行施法,不但不靈,且自身反遭天譴。

其次,道士修持一生,超凡脫俗,一旦羽化,即可憑籙登仙,頒以仙職,免除冥府地獄之苦。

(一)《天坛玉格》:《天坛玉格》是明清正一道受箓的科仪经典。
按《天坛玉格》的授箓仪式,箓生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加授《上清三洞经箓》、《上清大洞经箓》。
受箓道士方可称法师,从此名录天曹,能够代天说法,主持斋醮法事。
(1)授授箓品级:根据《天坛玉格》/相当于诠叙部门的级别条例,从一品到九品,有正有从有关规定,法箓分五级︰
1 初授「太上三五都功经箓」/此六、七品衔头。
2 升授「正一盟威经箓」/此四、五品衔头。
3 加授「上清五雷经箓」/此三品衔头。
4 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此正二品衔头。
5 再升「上清大洞经箓」/此正一品衔头,属天师真人职衔,一般不外授。
(2)授箓科:从二千年起规定每年于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在天师祖庭天师府集中举行一次授箓传度活动,作为定例。
(3)授箓职牒内容:「职牒」/亦称「箓牒」是天师祖庭嗣汉天师府/万法宗坛代天庭颁发给道士的道籍凭证/即任命书,在「任命书」里。
天师赋予道士执法权力和品级地位。
其内容主要说明某某弟子,什么法名,家乡住址,生辰八字,属北斗何星,生逢盛世,诚心向道,皈依玄门,要求在天师门下,奏受法职,用以弘道宣化,济物利人,祈求天师代为奏迁职名,予以收箓。
天师祖庭根据他的要求,申报天庭并依《天坛玉格》的有关规定,奏定受某某经箓;奏立某某坛,某某靖,某某治作为活动点。
并当坛串立合同符,分环部券为证;即传度合同符一分为二,一半贴职牒上给授箓人佩带,一半在申奏天庭时焚烧。
然后授给印、剑、令、旗等各种法器,拨付本命天将天兵,作为护身保卫,勉励他们同心同德,到指定的坛、靖永远驻扎,协助授箓者,佐理道法,凡遇行时,如谷答响,有求必应。
并告诫授箓者,勤于修炼,积功累德,虔心为道;不得藉此法牒学习邪教、巫蛊厌魅,上干天亮、罪戾非轻。
最后,传度、保举、监度大师在职牒上签名并加盖法印才有效用。
三皈、九戒、十二愿:在授箓醮仪中,箓生要表示决心,终生专奉「三皈九戒」。
(4)「三皈」即皈依︰太上无极大道元始天尊/道宝、三十六部尊经录宝天尊/经宝,玄中大法宗师道德天尊/师宝,简称「道」、「经」、「师」三宝。
(5)「九戒」即︰
一者克勤,爱国守法,是念真戒;二者敬让,孝敬父母,是初真戒;三者不杀,慈救众生,是持真戒;
四者不淫,正身处物,是守真戒;五者不盗,推义损己,是保真戒;六者不嗔,凶怒凌人,是修真戒;
七者不诈,谄贼害善,是成真戒;八者不骄,傲忽至真,是得真戒;九者不二,奉道专一,是登真戒。
在道场圆满时,三大师率众箓生要在祖师面前发十二愿。
即一愿乾坤明索;二愿气象清圆;三愿主躬康泰;四愿融洽八埏;五愿天垂甘露;六愿地发祥烟;七愿四时顺序;八愿万物生全;九愿家多孝悌;十愿国富才贤;十一愿箓生受福;十二愿正教兴行。
「三皈九戒十二愿」是正一派道士宣誓奉持「清规戒律」的信念和决心的规定方式。
天师道始盛于蜀,到了第三代天师张鲁,曹操封阆中侯,教徒迁往北方,后来,教徒因为社会不安而迁移南方。
到了东晋,天师道开始分门别派,在茅山地区魏华存/女创立「上青派」,又称「茅山宗」,以陆静修为首的「灵宝派」又出现,以江西合皂山为中心,元朝以后,归入正派。茅山、合皂山、龙虎山合称为三山。
另方面,发展至唐,由于皇室奉子李耳为祖,所以大盛,二十代天师获唐武宗召见,宋代的崇信不亚于唐代,赐第二十四代天师张正隋为「真静先生」,此后天师皆受先生封号。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前向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求符命。
到了明代,皇帝更加崇信天师道,命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清朝皇帝不奉天师,但民间崇信热烈。
民国成立,国事日非,正一派道发展停滞,一九四九年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赴台,一九六九年羽化。
随后六十四代天师张源先真人袭掌太上正一天师道教于台湾至今。

祈我武當龍門香脈萬代留芳。叩首

持戒在心

道教以大道為教化。其戒律以約束人們的言行為表現形式,教徒由此可以戒止自身無休止的欲望,並以嚴於律己的方式為整個社會群體做出表率,最終實現自度度人的宗教理想。這是道教設戒的緣由。

持戒在心,如持物在手,手中之物,一放即失,心中之戒,一放即破。

戒字,是降魔之杵,能鎮壓妖邪;是護命之符,能增延福壽;是升天之梯,能禮三清而超凡入聖;是引路之燈,能消除六欲而破暗除昏;是仙舟寶筏,能渡眾生離苦海;是慈杠津梁,能濟眾生出愛河。誠修行人之保障,為進道之提綱。仙聖無門,皆從戒入;聖賢有路,皆自戒行。實系仙真之要路通衢,賢哲之中門正道。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兩岸玄天上帝武當會香
開臺首回 臺灣各宮廟玄帝神像回武當巡境
歡迎參加 (1) 協辦宮廟
(2) 繞境神尊
(3) 宮廟自行組團參加遶境
(4) 個人小三通

****** 3月31日  截止報名  電話(04)22656052

兩岸玄帝會香 籌委會秘書處 盧圓熹 敬上

 

 

道教拜師收徒要引起重視的問題!(道教入門必讀)

 

在俗家信眾中有些人在網上看到一些發出皮毛巧語的或是搞些玄幻莫測的言論,功法就以為那不是大師就是高道就生拜師之念,想必很多人有這樣衝動。還有的是看到大師的所謂輩分高就去拜,對拜師所蘊含的重大意義根本不了解。實際上拜師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它跟俗界的拜師是不同的,比如說相聲,唱戲,學手藝的拜師等於拜師傅(或者師父)是謀生的需要不是宗教信仰!
 

而在道教里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不僅僅是理解上的那麼簡單。師徒之間如父子,又不同於父子。在道教里廣義上所有道門耆碩前輩都是師長,諸大天尊及各位祖師也是師,在道門傳承里真正拜師還要有經籍度三師,有的還約定要有登籙,證盟,保舉等師。而這裡說的師父是指皈依的度師。

道門的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知識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拜師求的傳承必須要求得正統道教門派及明師的傳承。

說到「正統」何為正統?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斷傳承法脈,才視之為正統。現在社會上打著「正統」旗號的太多了。說自己是正統,嫡傳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這就需要時間來檢驗。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太少了。

所謂的正統要依宗而立,那些在網上或者現代媒體上某某自稱為什麼門派什麼法脈多少代弟子。我估計他們說不出自己的歷代祖師尊號!更別他們祖師傳承脈絡!還有一些都是是一些打著所謂民間秘傳門派的故作神秘,實際的行為加以時間論證好壞自然顯露!可以這樣質疑這些秘傳的門派,既然說自己是「秘傳」那為何又大肆宣傳自己,譁眾取寵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奉勸善信明辨要是非啊!

道教的拜師收徒,是有既定程序,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其材,度其善。並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傳度(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無論道教各正統宗派基本如此。現在網上那些可以隨便認師父線下根本不知道師父是在何處又沒有傳承的不用我在探究就已經好壞自知!

弟子拜師後要受戒,在祖師前信約自己,開始學習、修行。按侍師的禮儀來供養,尊奉師父結善緣。

還有一些人自稱某某菩薩,或是拜老君為師,甚至說自己是某某神仙、菩薩降臨或收他為徒。如果按這樣理解累人不言而喻~呵呵!

道門三寶是以道,經,師為三寶。在道門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師,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的發願。在道門傳承里是要依據經法相傳的各有經典傳世。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體所得的治病感應的能力而不是依據先賢祖師們留下的經論來作為修行的依據跟證明,是沒有慈悲智慧之心度眾生也證不了道的,不入正道的民間術士即便有神像顯靈有菩薩降祝也只是出馬旁門而已,歸不了正統也證不了大道。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獲得無上天人福報,出轉輪迴的,怎麼會讓人孤貧夭呢?至於民間某些門派的過功,過執也是靠師父給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來。所以這跟道門的傳承也不是一回事。

1、有許多人雖然拜師但是心態根本沒有擺對,認為一切都靠師父,依賴師父,如果師父沒達到自己意願就馬上認為這位師父不行。轉投其他師父。

2、也有拜師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師後應該的責任跟義務。拜師後,也不知道怎麼樣繼續深造,不按師父教導的去修行,自己主觀上怎麼想就隨自己去做,就自以為是。

3、有的人拜師後也不知道如何追隨老師學習,只象鴨子一樣等著師父填餵。而不知道從師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師父怎麼學習?

4、有的人拜師後還是內心迷茫,根本沒有認識到師父的重要性,一年裡能跟師父打個電話就不錯了。

5、還有的人拜師後在這個社會生活工作中學道的信心逐漸退卻,有的覺得在師父身上得不到什麼,甚至又轉拜他人為師,轉投他門,或者乾脆放棄的也大有人在。

6、許多人對拜師只有一個簡單的認識,甚至,僅僅把它當作成功的途徑,找位出名的大師皈依下領一張《入室弟子證》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作為炫耀的資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當做牟利的一個手段,成名的一個台階。豈知「名師易得,明師難求」的深刻。

當我們拜師時,我們需要自己正行自己自身的拜師動機,考量自己是否有內心正確的信念,隨師父走入玄門之內?是否進行成熟的思想選擇對比,更加應該考察所拜師父的人品及所學與實際?!

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認識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為弘揚道教而決定拜師嗎?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這個師父的思想,性格,生活習慣與優缺點,當師父的肯定也不可能是完人也只能是比你先修行的略有認知或者小有成就的道士(當然大德行高道也是常有要看福報)。

所以在拜師過程里不要把什麼都想的太美好,這類幼稚的思想結果是自己受累。要知道最主要的是自己考慮自己怎樣從師父身上能學習到真正想學的成為自己境界提升?諸多問題都是每個想拜師求道前深思並要慎重的。

當前有些人打著一些吹噓自己的旗號收徒,雖然這些我也無力駁斥和阻攔,但是我還是要提醒雙方,既然拜師與收徒,雙方就要擔負起師父與徒弟間的責任跟義務,做師父的不僅要傳道,解惑,授業。而且要關心徒弟品行,生活,事業有責任去引導寬慰。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師父只是過多的滿足自己虛榮心,更有一些打著收鬼捉妖類似一夜成仙的名義在網上招搖。江湖行走的很多大師們也是走到哪裡就收到哪裡,對於徒弟根本沒有盡到責任。

當然在求道修行的信徒中有的人確實是心無旁騖的修學,但是忘記了儘自己為徒弟的準則這些都是要不得的!所以無論是對於拜師收徒的哪一方都要自重、慎重、倚重我們自己的信仰之心!

你皈依的不是師父,是道!

道教的拜師是很神聖的,因此,拜師之後,便將稱呼由「師傅」改為「師父」,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恩同再生,因此,作為弟子,千萬不可有所懈怠。大儒韓愈曾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亦不必賢於弟子。」在道門之中,因出身不盡相同,背景亦有差異,因此,弟子未必不如師父,而師父也未必非得比弟子強。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幾乎每個師父都希望自己的的弟子超越自己,並將道門發揚光大。

在道門之中,有的師父收比自己年長者為徒者,實屬正常。玄門之中,弟子所拜的師父,只是將自己渡入玄門者,而我們真正皈依的是三清道祖,是大道。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概如此。按照常理,將弟子渡入玄門之後,作為師父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弟子自己修行。因而,若師父還能經常抽時間管著你,說明你已得到師父器重,應該感到慶幸。

作為弟子,拜師之後應該尊重並供養師父,這是道門規矩,也是中國幾千年來所奉行的孝道,孝親是孝,孝師父是孝,一般情況下,對雙親及師父應該同等對待。這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般能得祖師爺庇佑而仕途順遂。對師父敬孝,除了時常探望之外,進行一些必要的財物供養也是天經地義的,不過盡力即可,不必強求。當然,有些師父對此不作要求,而作為弟子應該主動供養。

除此以外,作為入門弟子,即使自己修行並未長進,或並未得到師父親傳秘術,也不該對師父有任何抱怨。道門之中,良莠不齊,對修行的理解也不相同,所以,時常出現一些弟子與師父即其他師兄弟意見不同的情況,更有人因一些小的分歧而慢慢與師父即師兄弟疏遠而慢慢淡出者,這也正常。其實修行無所謂對錯,更無是非之別,全在各人體悟。因此,一切隨緣,不必強為。

我曾見過一些因拜師志願未遂而轉頭他派的道友,從修行的角度看,都是緣分問題。道術可以通過師父口傳心授,修行則需要靠自己,師父及師兄弟僅能從旁提點,然後共同切磋修正。入道修行就需要寬宏大量,慢慢放下執念和偏見,然後漸漸學會包容、接納分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修為。我曾見過有些師徒之間分歧較大而斷絕師徒關係者,作為修行人應該引以為戒。入道修行,師父是引路人,而真正的修為需要靠自己精進提升。

道門弟子五花八門,良莠不齊,有文化不高者,有才高八斗者,有性格怪異者,也有寬容隨和者,總之,只要進入道門修行,成為三清弟子,都需要放下很多,將自己歸零,然後清凈身心,學會順其自然,不與人爭。很多時候,矛盾分歧多起於爭辯,學術性、修行性的爭辯往往可以促進對道的理解和體悟,但若是因為某些利益方面的你爭我奪則有違太上道祖垂訓,是極為不妥的。

入道弟子之中,有才高者,特別是受教育較多且在師父及眾師兄弟之中鶴立雞群者,較容易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這些是俗世之中常見的現象。不過,在俗世之中,此類態度尚且為眾人所不齒,道門之中則更應該杜絕。自恃己能、飛揚跋扈通常是無德之表現,所以,入道修行之後,應該虛懷若谷、韜光養晦,這樣不僅不會埋沒自身才華,反而能增進自身德行修養,然後威望自來。

若自知技不如人者也不必自卑。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修道的目的是磨去身上的菱角,然後和光同塵,所以,從修行的角度看,大家都一樣,只要精進些,志心向道,持守正念,不走邪門歪道,何愁道業不成?其實很多時候,修行不是獲得多少高深的道學,而是將自己身上的芒刺修掉,效法諸神的慈悲去普度有緣。過多的己見往往容易讓自己墮入魔道,然後要回來就難了。

弘道度人 修身養德最後祝大家都能有師徒仙緣,福生無量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塑一尊神像,結道緣,法相莊嚴,福相隨;
豎一根樑柱,穩根基,威力無比,事業興;
捐一塊石頭,積資糧,福慧倍增,路平坦;
獻一片磚瓦,遮風雨,雲蓋三清,蓋自身。​​​​

牌樓工程進度

歡迎大家來 
為真武玄帝添磚瓦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本廟武當仙山延靈真武大帝金身

本廟「玄天上帝公分靈金身」與信眾結緣

皆已於吉時「開光啟靈」

供眾善信敬拜請回家中 安宅保平安

以庇佑運勢昌旺 平安順遂 吉星高照 事業大發

祝福大家貴客入門,生意興隆!

歡迎宮堂、有緣信衆分靈朝拜

宮堂分靈、神威顯赫、濟世萬民

信眾分靈、鎮宅平安、萬事如意

玄天上帝只有一尊,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等,都是玄天上帝,大多是人為了便於辨別「金身」才分的。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 敬啟

玄帝慈悲賜福,歡喜友誼聯誼。

盧圓熹歡迎蒞臨~參香奉茶

親臨朝拜道氣常存福壽康寧感恩!感恩!再感恩呦!

導航廟址-台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1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本廟參拜開放時間-早上7點至下午19 盧老師 電話:(04)22656052 0986830126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開工囉!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年關將近了,有很多不錯的功德福田,都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家人而做,有的人做的越多,就還的越多,自然就越來越平順,所以當「無常」到來⋯也有「籌碼」來作為「償還」,這樣的殊勝活動,和樂而不為的去參加呢?歡迎大家共襄盛舉。

為何會當人?就是因為有欠啊!
多做多還就更了一身輕,自然回家的路又更清晰了一些,用在對的地方,行在正確的方向。

塑一尊神像,結道緣,法相莊嚴,福相隨;
豎一根樑柱,穩根基,威力無比,事業興;
捐一塊石頭,積資糧,福慧倍增,路平坦;
獻一片磚瓦,遮風雨,雲蓋三清,蓋自身。​​​​

修建廟牌樓、山川門 、之前廟宇歷經風雨滄桑,年久失修。數十年來一直有老修行駐廟弘法,護持祖師道場,異常艱辛。今 盧圓熹道長廣結善緣重修宮觀,主體建築已完工,仍需殿內法器與旗幡與老修行們的生活用品需要置辦,望各位道友能隨心捐助,光復祖師道場,功德無量!福生無量天尊。

為道觀認捐一片瓦,遮風擋雨,雲蓋三清,為每一位善信遮擋業障厄運!一方水土皆需一方善神護佑,沒有廟堂,則山精水怪,邪魔歪道出現。在此修建道場就是為保一方百姓之平安”。​​​​

年關將近。歡迎各位善信大德。藉以機緣。
為自己以及子子孫孫。共植福田。

今天祈福 開工了!
承蒙 善信大德 歷年來護持關懷 方始廟宇時進 神威日隆 茲因
本廟增建牌樓、山川門 、彩繪工程經費盛鉅,仰諸善信大德解囊鼎力資助修繕,盼望工程順利早期完成。 難得機緣 伏望十方善信大德 共襄盛舉 廣植福田 成就善緣! 功德澤被子孫!
有意 認捐 瓦片 彩繪 泥塑 請親臨本廟捐助事宜! 
廟址: 台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1
電話:(04)22656052 盧圓熹道長 敬啟

入道者互勉~以戒為師、持戒奉行、 虛懷若谷、 謙卑自持、上善若水

上師傳徒以道; 中師授徒以藝; 下師以名利相與, 上徒尊其師,重其道,以師言為圭臬,以師行為明鑑,嚴以律己,歷練身心; 中徒或信或疑,或勤於修習或怠惰好逸,終究難得真傳; 下徒以師為靠山、為蓋傘,勤於攀附,在各取所需。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只能指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遠,全在弟子自己。在走的過程中,師父會做個拐杖、做盞明燈,與弟子相伴。成為師徒,需要緣份。人世匆匆,人海茫茫,若得遇明者為師,乃三生之幸;若得遇聖者為師,則為萬世之緣、萬世之幸!若已遂願,就不要辜負了那盞引航的明燈。若仍在苦尋,千萬不要錯過了,也許就在你身邊的那份緣。尊師重道遲證道果。
願眾生不忘初心早得明師,謹做上徒。

依據道教儀范云: 全真弟子皈入玄門,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天曹有案,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即使黑夜入山,險逢盜賊,亦得解脫。(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俗云:天堂掛榜,地府抽丁。不遵玄科,不請冠巾,上界不知,臨回首時,縱然強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繩捆索綁入酆都。)

道觀

道觀是道士修煉的地方,也是道士修煉道法、研讀道經、舉行齋科祭祀修真的地方。居住在道觀當中的道士,通常都必須持守著嚴格的戒律。道觀是要保持的清靜、整潔和莊嚴。修道的方法眾多,就是求“清靜無為”、“離境坐忘”安靜自然為本。

道教宮廟稱“觀” ,取觀星望月之意,所以常建於山頂以夜觀天象。道教從道家“天人合一”、“身國同治”的思維模式出發,認為瞭解天象有助於求道證道,得道成仙。

在早期道觀的興建,有分為由官方出資的官方道觀、地方或個人捐獻的地方道觀。官方道觀多由帝王敕建,普遍設立於各府州縣當中;地方道觀則有地方貴族、豪富、仕紳出資或捨宅興建,也有道士募款興建的情形。

道教的宮觀有兩種性質:一是子孫廟,二是叢林廟。

子孫廟由師徒之間代代相傳,廟產可以繼承,有專屬的門派。其他門派的道友可以暫時居住,且不能插手廟務。一般新出家的弟子都在子孫廟。

叢林廟的廟產不能繼承,屬於天下所有道眾共同所有。叢林廟一般不分門派,凡是道教的法裔弟子都有權利居住、管理廟務。長期在叢林廟居住的道人叫常住道人,一般給安排有職務,為其他道人服務。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