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玄天上帝武當會香
開臺首回 臺灣各宮廟玄帝神像回武當巡境
歡迎參加 (1) 協辦宮廟
(2) 繞境神尊
(3) 宮廟自行組團參加遶境
(4) 個人小三通

****** 3月31日  截止報名  電話(04)22656052

兩岸玄帝會香 籌委會秘書處 盧圓熹 敬上

 

 

道教拜師收徒要引起重視的問題!(道教入門必讀)

 

在俗家信眾中有些人在網上看到一些發出皮毛巧語的或是搞些玄幻莫測的言論,功法就以為那不是大師就是高道就生拜師之念,想必很多人有這樣衝動。還有的是看到大師的所謂輩分高就去拜,對拜師所蘊含的重大意義根本不了解。實際上拜師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它跟俗界的拜師是不同的,比如說相聲,唱戲,學手藝的拜師等於拜師傅(或者師父)是謀生的需要不是宗教信仰!
 

而在道教里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不僅僅是理解上的那麼簡單。師徒之間如父子,又不同於父子。在道教里廣義上所有道門耆碩前輩都是師長,諸大天尊及各位祖師也是師,在道門傳承里真正拜師還要有經籍度三師,有的還約定要有登籙,證盟,保舉等師。而這裡說的師父是指皈依的度師。

道門的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知識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拜師求的傳承必須要求得正統道教門派及明師的傳承。

說到「正統」何為正統?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斷傳承法脈,才視之為正統。現在社會上打著「正統」旗號的太多了。說自己是正統,嫡傳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這就需要時間來檢驗。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太少了。

所謂的正統要依宗而立,那些在網上或者現代媒體上某某自稱為什麼門派什麼法脈多少代弟子。我估計他們說不出自己的歷代祖師尊號!更別他們祖師傳承脈絡!還有一些都是是一些打著所謂民間秘傳門派的故作神秘,實際的行為加以時間論證好壞自然顯露!可以這樣質疑這些秘傳的門派,既然說自己是「秘傳」那為何又大肆宣傳自己,譁眾取寵他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奉勸善信明辨要是非啊!

道教的拜師收徒,是有既定程序,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其材,度其善。並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傳度(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無論道教各正統宗派基本如此。現在網上那些可以隨便認師父線下根本不知道師父是在何處又沒有傳承的不用我在探究就已經好壞自知!

弟子拜師後要受戒,在祖師前信約自己,開始學習、修行。按侍師的禮儀來供養,尊奉師父結善緣。

還有一些人自稱某某菩薩,或是拜老君為師,甚至說自己是某某神仙、菩薩降臨或收他為徒。如果按這樣理解累人不言而喻~呵呵!

道門三寶是以道,經,師為三寶。在道門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師,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的發願。在道門傳承里是要依據經法相傳的各有經典傳世。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體所得的治病感應的能力而不是依據先賢祖師們留下的經論來作為修行的依據跟證明,是沒有慈悲智慧之心度眾生也證不了道的,不入正道的民間術士即便有神像顯靈有菩薩降祝也只是出馬旁門而已,歸不了正統也證不了大道。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獲得無上天人福報,出轉輪迴的,怎麼會讓人孤貧夭呢?至於民間某些門派的過功,過執也是靠師父給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來。所以這跟道門的傳承也不是一回事。

1、有許多人雖然拜師但是心態根本沒有擺對,認為一切都靠師父,依賴師父,如果師父沒達到自己意願就馬上認為這位師父不行。轉投其他師父。

2、也有拜師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師後應該的責任跟義務。拜師後,也不知道怎麼樣繼續深造,不按師父教導的去修行,自己主觀上怎麼想就隨自己去做,就自以為是。

3、有的人拜師後也不知道如何追隨老師學習,只象鴨子一樣等著師父填餵。而不知道從師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師父怎麼學習?

4、有的人拜師後還是內心迷茫,根本沒有認識到師父的重要性,一年裡能跟師父打個電話就不錯了。

5、還有的人拜師後在這個社會生活工作中學道的信心逐漸退卻,有的覺得在師父身上得不到什麼,甚至又轉拜他人為師,轉投他門,或者乾脆放棄的也大有人在。

6、許多人對拜師只有一個簡單的認識,甚至,僅僅把它當作成功的途徑,找位出名的大師皈依下領一張《入室弟子證》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作為炫耀的資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當做牟利的一個手段,成名的一個台階。豈知「名師易得,明師難求」的深刻。

當我們拜師時,我們需要自己正行自己自身的拜師動機,考量自己是否有內心正確的信念,隨師父走入玄門之內?是否進行成熟的思想選擇對比,更加應該考察所拜師父的人品及所學與實際?!

重要的是自己真正認識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為弘揚道教而決定拜師嗎?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這個師父的思想,性格,生活習慣與優缺點,當師父的肯定也不可能是完人也只能是比你先修行的略有認知或者小有成就的道士(當然大德行高道也是常有要看福報)。

所以在拜師過程里不要把什麼都想的太美好,這類幼稚的思想結果是自己受累。要知道最主要的是自己考慮自己怎樣從師父身上能學習到真正想學的成為自己境界提升?諸多問題都是每個想拜師求道前深思並要慎重的。

當前有些人打著一些吹噓自己的旗號收徒,雖然這些我也無力駁斥和阻攔,但是我還是要提醒雙方,既然拜師與收徒,雙方就要擔負起師父與徒弟間的責任跟義務,做師父的不僅要傳道,解惑,授業。而且要關心徒弟品行,生活,事業有責任去引導寬慰。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些師父只是過多的滿足自己虛榮心,更有一些打著收鬼捉妖類似一夜成仙的名義在網上招搖。江湖行走的很多大師們也是走到哪裡就收到哪裡,對於徒弟根本沒有盡到責任。

當然在求道修行的信徒中有的人確實是心無旁騖的修學,但是忘記了儘自己為徒弟的準則這些都是要不得的!所以無論是對於拜師收徒的哪一方都要自重、慎重、倚重我們自己的信仰之心!

你皈依的不是師父,是道!

道教的拜師是很神聖的,因此,拜師之後,便將稱呼由「師傅」改為「師父」,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父恩同再生,因此,作為弟子,千萬不可有所懈怠。大儒韓愈曾說過:「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亦不必賢於弟子。」在道門之中,因出身不盡相同,背景亦有差異,因此,弟子未必不如師父,而師父也未必非得比弟子強。所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幾乎每個師父都希望自己的的弟子超越自己,並將道門發揚光大。

在道門之中,有的師父收比自己年長者為徒者,實屬正常。玄門之中,弟子所拜的師父,只是將自己渡入玄門者,而我們真正皈依的是三清道祖,是大道。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大概如此。按照常理,將弟子渡入玄門之後,作為師父的使命已經完成了,剩下的就是弟子自己修行。因而,若師父還能經常抽時間管著你,說明你已得到師父器重,應該感到慶幸。

作為弟子,拜師之後應該尊重並供養師父,這是道門規矩,也是中國幾千年來所奉行的孝道,孝親是孝,孝師父是孝,一般情況下,對雙親及師父應該同等對待。這方面做得好的人,一般能得祖師爺庇佑而仕途順遂。對師父敬孝,除了時常探望之外,進行一些必要的財物供養也是天經地義的,不過盡力即可,不必強求。當然,有些師父對此不作要求,而作為弟子應該主動供養。

除此以外,作為入門弟子,即使自己修行並未長進,或並未得到師父親傳秘術,也不該對師父有任何抱怨。道門之中,良莠不齊,對修行的理解也不相同,所以,時常出現一些弟子與師父即其他師兄弟意見不同的情況,更有人因一些小的分歧而慢慢與師父即師兄弟疏遠而慢慢淡出者,這也正常。其實修行無所謂對錯,更無是非之別,全在各人體悟。因此,一切隨緣,不必強為。

我曾見過一些因拜師志願未遂而轉頭他派的道友,從修行的角度看,都是緣分問題。道術可以通過師父口傳心授,修行則需要靠自己,師父及師兄弟僅能從旁提點,然後共同切磋修正。入道修行就需要寬宏大量,慢慢放下執念和偏見,然後漸漸學會包容、接納分歧,只有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修為。我曾見過有些師徒之間分歧較大而斷絕師徒關係者,作為修行人應該引以為戒。入道修行,師父是引路人,而真正的修為需要靠自己精進提升。

道門弟子五花八門,良莠不齊,有文化不高者,有才高八斗者,有性格怪異者,也有寬容隨和者,總之,只要進入道門修行,成為三清弟子,都需要放下很多,將自己歸零,然後清凈身心,學會順其自然,不與人爭。很多時候,矛盾分歧多起於爭辯,學術性、修行性的爭辯往往可以促進對道的理解和體悟,但若是因為某些利益方面的你爭我奪則有違太上道祖垂訓,是極為不妥的。

入道弟子之中,有才高者,特別是受教育較多且在師父及眾師兄弟之中鶴立雞群者,較容易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這些是俗世之中常見的現象。不過,在俗世之中,此類態度尚且為眾人所不齒,道門之中則更應該杜絕。自恃己能、飛揚跋扈通常是無德之表現,所以,入道修行之後,應該虛懷若谷、韜光養晦,這樣不僅不會埋沒自身才華,反而能增進自身德行修養,然後威望自來。

若自知技不如人者也不必自卑。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修道的目的是磨去身上的菱角,然後和光同塵,所以,從修行的角度看,大家都一樣,只要精進些,志心向道,持守正念,不走邪門歪道,何愁道業不成?其實很多時候,修行不是獲得多少高深的道學,而是將自己身上的芒刺修掉,效法諸神的慈悲去普度有緣。過多的己見往往容易讓自己墮入魔道,然後要回來就難了。

弘道度人 修身養德最後祝大家都能有師徒仙緣,福生無量天尊!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