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民間傳統習俗 (2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正月初四日,接司命真君灶神正月初四日,接司命真君灶神

正月初四日,接司命真君灶

上天言好事,好事傳人間,人人得佑。

下界保平安,平安添吉祥,吉吉得樂。

灶君返家堂,福自九天來

送神風。至神雨。

這就是「大年初四」迎【灶神】必定會碰到的,而且「每年」一定如此。

【送神風】,也代表【灶神】「返天」須要快、狠及準。

【至神雨】,寓意著【灶神】「回府」須要徐、穩及清。

不知你那可有「天降甘露」了?

在去年12 24 日送走祂上天庭後,在大年初4 迎接衪返回人間,繼續作監督每戶人家是否積善或是為惡。俗話稱:頭上三尺有神明,《太上感應篇》就指出,其中一尊便是灶君。

    祂具陰騭的功夫,因此,每戶人家必須在年底撣塵之際,備甜食/ 酒糟好好祭拜祂。期待祂吃了甜食,說好話,或被酒糟薰了後,不言壞話。即希望衪在凌霄寶殿玉皇大帝面前,上天言好事;而在正月初4 回府降吉祥。

    灶君降吉祥,是否即是降財?不得而知。在人世間,由於需孔方兄者比比皆是。管他接什麼神,都把祂當財神來接。張冠李戴,以訛傳訛的結果,灶神就被視為財神了!

今年是正月初四日,也是「接神日」,臘月廿四日回天述職的司命真君,會在今天返回家堂。

一轉眼﹐「一週」的【假期】就過去了﹐很快的﹐我們又得

在「大年初四日申時」【迎灶神回府】。

「恭迎」【九天司命灶君】「回府安座」。

因此會在今日舉行「接神」儀式,準備香花燈水果來迎接灶君返家,也藉此祈保司命灶君帶下上天賜予的福氣。

在這個莊嚴的接神日,讓我們一起齋戒行善,用道德心香來迎接灶君、稽首頓首拱手揖拜。

盧圓熹祈祝您及您的家人甲辰年全年都好運,龍年祥和,六時法喜,吃好、喝好、玩好、身體好,春節快樂!。

本道觀係政府登記立案,合法道廟,正统的信仰

,為「道教正信道觀廟宇」道場 臺中市南區

北極玄元宮道觀,由傳承正一、武當、全真道士駐廟主持祈福法事科儀

最後,祝各位信眾福壽綿長,富裕安康,感情和美,事業興旺。

安拜斗護道緣金收入為支付道觀

日常開銷,以及弘道所用。

感恩十方捨財大德護持。

福壽康寧、福生無量天尊。

末道盧圓熹 拱手作揖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請於上午7至下午17

撥打預約,以做相關安排感恩~

盧圓熹道長 法師 預約專線:電話(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五號之一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0

【春節習俗】大年初十三:上燈日

「上燈日」其實是個由來已久的春節習俗

正月十三是中國傳統農曆節日之一,今天的習俗叫做「上燈」。

舊時從正月十三開始上燈,正月十八落燈,有「十三、十四神看燈,十五、十六人看燈,十七、十八鬼看燈」之說,並有「上燈圓子落燈面」之舉,即正月十三上燈之日吃圓子,正月十八落燈之日吃麵條。

司命灶君(點灶頭光明燈).祈福

十三點灶燈,祈求丁口平安。

十四觀灶燈,希望花開添喜。

於【明代司命燈儀】之中有提到,「每月逢四日」之【司命灶君】「衙期」或者「巡灶日」,則須「點陽明油燈」暨「供一碗棗飯」,以祈求「闔家平安」、「好事早成」。

🏮本日正月十三《上燈日》被稱為《燈頭生日》🏮

❤️民間在這一天要在厨灶下點燈,稱為《點灶燈》其實是因為正月十五鬧花燈的日子臨近了,各家試點制作好的燈,才被说為“燈頭”之日。

而到了「大年十三夜」,則得「明燈三朝」,以祈求「新年內」,「萬事富貴」、「灶君賜福」。(可備桔子﹐年糕及年節糕餅供奉灶神). (灶燈須點至大年十五晚). (祈願一家大小能在新的一年裡事事順心﹐闔家光明).開燈延壽、補運祭改、宣誦北斗妙經!

❤️ 張燈結彩~喜氣洋洋 🏮

祈願平安~喜樂安康 👨‍👩‍👧‍👧

💛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

💚 福星高照~財旺福旺 💰

💙 年年有餘~心想事成 💗

㊗️大家大年十三~好事喜事~接二連三~新的一年~大吉大利~萬事如意~

因此,每年到了【臘月】的最後「三個逢四日」及「大年初四接灶返宅」的【陽明燈】,是非常重要的。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72817780_686911008985588_6252880795059560407_n_副本

補 流 年 運

什麼是補流年運?

補運是什麼呢?據說「補運」自漢朝就很盛行。那什麼時候需要補運呢?

又或者為什麼需要補運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人的運氣會因著時運有高有低,運氣不好,感覺諸事不順,做什麼事情都事與願違時,就是適合補運求好運的時候了。

一般而言,每個人的流年大運,大概就是所謂運勢的低潮,但有時候若發現最近事情不順,比如家庭失和、感情不順、事業卡關等等,覺得處處充滿很多阻礙,那就可能是因為我們的命運不順,這時候就可以到有在補運服務的宮廟報名補運,減少障礙,改善狀況。說到運勢,幾人歡喜幾人憂。運勢好的人,全年暢通無阻,做什麼什麼成,幹什麼什麼對,別提有多暢快淋漓了。

但是對於運勢不良的那些朋友而言,就真的鬱悶了。時也運也,非我不能也。明明能力都沒有問題,事情都有在進行,可是就是那麼臨門一腳而失之交臂,其鬱悶狀態不可言喻,心理陰影面積難以尋求。

針對於這樣的情況,很多朋友會去北極玄元宮道觀請道長做補運。道教也確實有流年補運科儀,只不過做起來雖然效果很好,但是時間長,價格不低,也是比較複雜的事情。況且盧圓熹道長們有時候真的很忙,也沒辦法立刻請求就立刻回應。

272839215_292060842825208_1924197405096279096_n_副本

補運要準備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準備以下幾種東西:

一個煮熟了的雞蛋或者鴨蛋。十二顆沒去殼的龍眼乾。一碗煮熟的糯米飯,用一次性碗裝好。七顆紅棗。一疊紙錢。(閩南地區叫做壽金。)一張寫有自己名字的黃紙,可以剪成人形。一般的補運只要準備一件穿過的貼身衣物就可以了,但要是命中還犯煞的話,那可能就要多準備小三牲來祭煞、祭拜。

通常民間會利用正月初九日、正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補運,但錯過這些日子也沒關係,

北極玄元宮道觀在每月農曆三、七日時也提供補運服務。

辦理植福補運科儀,均有事半功倍之效,久醫不癒因果病、官司纏身、感情不穩、久婚不孕♀、事業不順、命運坎坷…等,均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以至誠之心祈求玉皇上帝延壽添福、開恩赦免。

補運流程

北極玄元宮道觀會為報名補運的民眾準備補運的疏文,道觀也會將補運的科儀準備好,通常會點七星斗燈或南北斗燈,具體細節會依個人情況來做調整。

通常我們補運都是流年補運而已,但如果情況比較嚴重的話,就可能還需要求點北斗七星燈(北斗註生、南斗註死),但無論情節大小,

北極玄元宮道觀都會依照報名者的需求將一切處理好,請不用擔心。

怎麼報名補運 ?

想要報名補運,可以親臨北極玄元宮道觀報名也。建議大家平常沒事可以常常到道廟走動,燒香拜拜吸取一些正能量,而讓自己的正能量能夠飽滿。這樣搭配補運儀式就能事半功倍,慢慢把運勢補起來囉!

臺灣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電話: (04)22656052盧圓熹 (通隆)道長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上帝爺公廟)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570300797-2227328054_n

拜神用品種類及數量

拜神用品:豬、羊、雞、鴨、鵝、魚、水果、麵、飯類、餅乾、酒、鮮花。

拜祖用品:豬肉、雞、魚、水果、麵類、飯類、餅乾、酒、香煙、鮮花。

拜五鬼用品:豬肉、雞、鴨、魚、麵飯類、餅乾、酒、香煙。

五牲:

五牲牲醴皆為整隻敬獻,包括全豬、全羊、全雞、全鴨及魚一條。[ 酬神、做醮、拜天公等重要祭典。]

※另有以豬頭加一豬尾來代替全豬。

四牲:

略加烹煮過的豬肉一大塊、雞一隻、鴨一隻(或鴨蛋)、海鮮一味。通常只用在喜慶、神誕時。由於四」是雙數,因此禁止用在喪事上。[拜神、祖先]

※四牲在陳列上無固定排法。

三牲:

略加烹煮過的豬肉一大塊、雞或鴨或鵝一隻、魚一條。

[ 拜土地公、灶神、家神或祖先等祭祀時用祭祀一般神明也可以使用 ]

三牲又分為半生熟的三牲與全熟的三牲;半生熟的三牲用於祭祀神明,全熟的三牲用於祭拜祖先。

※三牲在供桌上的排法為,豬肉居中,雞與魚置於兩旁。

小三牲:

是三牲的簡化,可用雞蛋代替雞,生魚、用一小塊豬肉[一至三兩]代替一大塊豬肉。[ 謝外方(祭鬼魅)」、虎爺或犒勞天兵神將 ]

生三牲:

未加烹煮過的三牲。[ 虎爺 ]

菜碗:

用來供奉神明,一般要準備六樣、十樣或十二樣的素菜。

飯菜:

用來祭祀祖先或孤魂,一般要準備六樣、十樣或十二樣。

五齋:

冬粉(屬水)、木耳(屬木)、香菇(屬火)、筍乾(屬土)、金針(屬金)[ 拜天公、大祭祀用,代表金木水火土五方皆來祭祀 ]

六齋:

冬粉、木耳、香菇、筍乾、金針、桂圓、薑( 薑母不可用水薑 )、糖、紫菜、碗豆、菜心、蠶豆、豆苗、海帶、麵筋,選取其中六樣即可。[ 拜天公用 ]

六味:

米荖、麻荖、糖果、圓餅乾、牽子餅乾、風片糕。

山珍海味:

鹽、糖、薑母、紅豆也並稱山珍海味,為敬拜 玉皇上帝不可或缺之供品。

六齋、六味、山珍海味是神明聖壽缺一不可的供品,大部分廟方必定會準備。

山珍:

香菇、金針、木耳、桂圓、薑、糖、晒乾素食品,一般和海味合用。[ 拜神、天公、佛用 ]

海味:

食鹽、海菜、海帶、素食品、一般和山珍合用。

[ 拜神、天公、佛用 ]

五味碗:

以五只碗各裝五種不同熟食品的祭品。[ 拜地基主、孤魂野鬼用 ]

七味碗:

以七只碗各裝七種不同熟食品的祭品,有如油飯、豬肉酒、麻油雞、湯圓、甜米糕、花生湯、桂圓、紅蛋、蓮子、花生等,不限內容。

[ 農曆七月七日住家陽台拜七娘媽用 ]

三果:

以三種不同類的水果,如鳳梨、水梨、橘子。[ 一般拜拜、祭祀 ]

四果:

標準四果為四時(春、夏、秋、冬)之四樣水果,由於不易購齊,一般只選四樣水果代之,香蕉.李子.梨子.鳳梨 [ 招你來旺 ][ 一般拜拜、祭祀都可用 ]

五果:

以五種不同類的水果,蘋果、橘子、水梨、甘蔗、香蕉合稱五果,一般在供奉天公時使用。另外,香蕉、李子、鳳梨、米糕、生仁也稱五果,分別代表招、你、來、高、昇之意。

還有香蕉.李子.梨子.鳳梨.橘子 [ 招你來旺吉 ]

(柑橘為事事吉利、甘蔗為節節高升、佛手柑為多福多壽、柿子為事事順利、香蕉為喜事相招、鳳梨為好事旺來、梨子為厄運遠離、蘋果為平平安安、桃子為逃離厄運、瓜藤類水果為瓜瓞綿延。)

五子:

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合稱五子,一般用在祭祀織女星。瓜子、花生、核桃、棗子、桂圓。[ 拜織女用 ]

五穀:

稻、麥、稷、菽、蜀合稱五穀也代表五行(金木水火土)。另有芹菜意為勤學、蔥代表聰明、素粽代表應考包中,此三者為祈求五文帝君之用,是考季時最佳的供品。

發粿:

發財之意,一般祭祀或喜慶敬神不可缺之供品。

[ 年節之初末、新神位、一般拜拜祭祀用 ]

年糕:

年年步步高昇之意。

[ 過年拜神、祭祖用 ]

米糕:

拜神求改變運勢之意,意途補運用,拜完食用。

※通常中間多會放一些龍眼,祭拜後撥殼食用,表脫殼新生之意。

湯圓:

圓滿之意,甜者喜慶、遷新居、新神位拜神佛用,冬至用甜、鹹味皆可。

油飯:

為生育禮俗的特殊食品,如滿月時祭祀孩童的守護神或七娘媽、註生娘娘等。

清茶:

用來供奉神明或祖先等,一般供三小杯,也有只供乾茶葉,常年不撤供。茶能清心、陶情、去雜,因此自古人們就將茶視為「神」物,並認為供茶敬神是至為虔誠的表現。

甘蔗:

代表甘甜美好、節節高昇之意。結婚時,男方須準備一對有頭有尾的甘蔗,與新娘一同到女方家,表示能像甘蔗一樣,「繁殖生產」。拜天公時繫兩根甘蔗在桌旁祈求錢財能夠節節高昇。除夕及過年時將削好又切塊的甘蔗拿來祭祀神明及祖先,祈求新的一年事業光明節節向前,吃甜的比吃苦的日子多。

蘿蔔糕:

好采之意。蘿蔔糕因蘿蔔台語為「菜頭」,以祈求好彩頭之意。[拜神明及一般食用]

紅龜粿:

吉祥、圓滿、喜慶發財、長壽、子孫繁衍之意,種類有圓型、桃型、圈型。[ 神明、祭祀 ]

麵線:

長壽之意,指紮上紅繩或紅紙的麵線,任何神佛誕辰皆可做為供品,祈祝聖壽無疆。

鮮花:

花也就是「華」,寓意華麗,又與「發」諧音,希望愈祭愈發。一般選用的花有:松、榕、水仙、菊花、蘭花、牡丹、梅花、桂花、蓮花、劍蘭、萬年青、玉蘭、茉莉、夜來香....等。

酒:祭神用三小杯,祭祖用五、七、九或十一小杯不等。通常祭拜時所使用的酒以米酒最為普遍。

飯菜:

可備六樣、十樣或十二樣。[ 用於祭祀祖先或孤魂。]

生菜:用於祭祀文昌帝君。

考生通常用芹菜(勤學)、蘿蔔(好彩頭)、蒜(算)、蔥(聰明)。

祭祀時供品要綁一段紅紙,有討喜之意。芹菜要用有根有葉的全株芹菜、蔥要有根鬚的表有始有終。

糖果:

意為甜甜蜜蜜。如冬瓜糖、桔餅、冰糖、生仁果。

紅圓:

用於喜慶敬神或小孩滿月時外家以紅圓致賀。

豆子:

傳承生命種子之意。

喜慶活動或迎神祭典時多用紅豆、綠豆、花豆、及碗豆為祭品。

喪葬祭禮中用黑豆及白豆。

香水粉:

用於祭祀女神,如七星媽、月娘、織女星等。

注意事項:

※蕃茄、芭樂、釋迦、李子這四種水果禁止用於祭祀(因其種子經嚐食後通過胃腸消化而成糞便,其種子仍可發芽栽種,這樣會有污穢聖尊之意,所以不宜當供品),榴槤(因其味道有異味也不宜當供品)。此外,許多人不以蓮霧做為供品,因為蓮霧的底部有個凹口,被視為漏財的象徵。

※祭祀所供的魚其頭、尾及鱗鰓不可去除,完整的魚表示全心全意的敬奉神明。

※忌用牛肉、狗肉、鰻魚、苦瓜等祭神。

參拜神聖不在於供品為何,除了鮮花、素果、馨香外,再加上一片誠摯的敬心,就是最佳又最真的供品了。

敬神以花—代表自然。以燭—代表順化。

以香—代表無為。以茶—代表清靜。

拜神…需要的只是誠心!

【飲水思源 慎終追遠】

:年節祭拜祖先牌位

中國道教孝道傳統文化習俗上祭拜日期有人拜(八大節日)有拜(六大節日)也有拜(五大節日)也有人加拜(先人的忌日)

因為舊習俗上有老人家會在要離世前交代事件:要幫他做(忌日)

※總忌:即是將所有先人的各忌日合併在一天做祭祀 就是(重陽節)

我請示地母娘後 歸納整理 可以參考以下方式祭拜祖先神龕牌位日期°

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

清明節:國曆4/44/5 24節氣中的(節又稱民族掃墓節)

端午節:農曆五月五日

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日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又稱九九節

冬至:國曆12/2112/22 24節氣中的(中氣)

除夕:農曆十二月最後一天即是(春節)

以上八個特殊日子就是一般(祭祀祖先牌位的日子)合稱八大節日

※一般習俗上祭祀祖先是選拜中午(11點)後開始擺放供品°

供品:飯一鍋 湯一鍋 葷素皆可:10碗菜或8碗菜或6碗菜°用清酒 高粱酒或米酒皆可°

祖先牌位內多少人就多少碗筷 杯子擺放整齊°

金紙:卦金6支或12支°

誠心誠意焚香祭拜 感恩祖先父母 感念祖德°

每年冬至日拜(早圓)三碗湯圓 最好是拜早上時段佳!

除夕當日拜祖先神龕牌位最好是傍晚時分拜~祭拜祖先後 接著就吃團圓飯最佳!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九重陽節祭祖有關的道教文化

祝天下老人健康長壽、幸福安康!

重陽節:農曆九月九日又稱九九節祭拜祖先

※一般習俗上祭祀祖先是選拜中午(11點)後開始擺放供品°

誠心誠意焚香祭拜 感恩祖先父母 感念祖德°

重陽節拜祖先

農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又因為在我國古代,六為陰數,九是陽數,因此,重九就叫"重陽"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穫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所以勞動人們對此節歷來有著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重九節、曬秋節、踏秋,是漢族傳統節日。重陽節慶祝方式豐富多彩,包括出遊賞秋、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節、中元節統稱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

重陽節和寒食節的「姊妹關係」

自古以來,重陽節是夏冬交接的界標。如果說寒食節是人們度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節大約是人民即將隱居前的秋遊時節,所以民俗有寒食「踏青」,重陽「辭青」的說法。

漸被遺忘的重陽佳節,有幾人真正當作節日來過

追溯重陽

重陽節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西京雜記》中記載,西漢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個習俗是受古代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

桓景劍斬瘟魔——登高避疫的由來

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風俗來源於一個道教傳說。相傳東漢時,汝南縣一位叫桓景的農村小伙,父母雙全,有妻子兒女。一家人雖不富裕,日子也還過得去。誰知汝河兩岸害起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瘟魔,每年到人間走走,帶來瘟疫。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著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交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披星戴月努力習練。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快快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仙翁說罷,用手一指,一隻仙鶴展翅飛來,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鶴向汝南飛去。

回到家鄉,桓景召集鄉親將大仙的話轉告。九月初九那天,他帶領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每人將一片茱萸葉隨身帶上,這樣瘟魔不敢近身。又讓每人喝了一口菊花,不染瘟疫之疾。把鄉親們安排好後,桓景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內,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一會兒,只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人,忽抬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瘟魔竄到山下,只覺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只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此人正是桓景,他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拋出,只見寶劍閃著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

這就是重九登高風俗的由來。

重陽節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只是把它當作很普通的一個日子靜靜度過。在當下,情人節、聖誕節等國外節日大行其道,而我國傳統的重大節日漸漸失去了應有的味道。

你知道古人為什麼要過重陽節嗎?你知道重陽節還有一個「姊妹節日」寒食節嗎?重陽節有哪些習俗呢?

我國把重陽節定為老人節,期望將傳統與現代結合,賦於重陽節敬老愛老的新內容。但是你為父母做了些什麼嗎?

也許有人選擇普普通通地陪伴父母過;也許有人選擇這天送父母一份珍貴的禮物貴重禮物;也有人因離家太遠無法回家打了個問候的電話;當然,也有人可能什麼都沒做。

這些古老的習俗你是否經歷過

一般來講,重陽節的某一些習俗在先秦時的社會風俗中就有顯現,到了東漢時期,重陽節正式形成,至六朝時定型,成為廣泛流傳於百姓中的重要傳統節俗。

吃重陽糕——高和糕諧音,作為節日食品,最早是慶祝秋糧豐收,喜嘗新糧的用意,以後民間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陽糕

賞菊——農曆九月俗稱菊月,節日舉辦菊花大會,傾城的人潮赴會賞菊。從三國魏晉以來,重陽聚會飲酒、賞菊賦詩已成時尚。在漢族古俗中,菊花象徵長壽。

插茱萸——茱萸香味濃,有驅蟲去濕、逐風邪的作用,並能消積食,治寒熱。民間認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災多難,所以在重陽節人們喜歡佩帶茱萸以辟邪求吉。

重陽尊老敬老

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尊老、敬老活動。重陽節又被稱為老人節。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裡很貧窮,時常在外面採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嘆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

孝敬父母,並不需要我們去做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孝敬父母,我們可以從這些小事入手:常回家看看,多給父母打幾個電話,多給父母拍些照片,帶父母去旅遊,多和父母聊聊天,談談心,給父母做幾道他們喜歡吃的菜,陪父母散步,陪父母過節,給父母買合適的保險,支持他們的業務愛好……孝敬沒有以後,只有當下。及時盡孝,不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拜斗習俗

農曆九月初一至初九為九皇聖誕,民間俗稱九皇會。許多道教宮觀都會舉行拜斗。北斗九皇在道教中尊稱「中天大聖北斗九皇九真延生解厄上道星君」等,居垣下北斗九皇宮。據《先天神後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載,斗姆天尊一團神炁,三次超脫,為生聖嗣九真,天英、天任、天柱、天心、天禽、天輔、天沖、天芮、天蓬,是為九子,皇號九皇。諸子洎壯冠乃各修,圓地功行俱滿,白晝沖天受得三清貴職。九皇群季分治九州,稱居方氏,仁風灝盪,普惠群生。

據《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經》載,若人至九月九日夜半子時,自身合家清齋行道,清潔素裳冠履,百和名香砂素表章,奏拜三三之次,各隨願所陳披宣,北斗七元君在七元宮中端目視之,天宮金闕門下,有左右年值月值日值時值天一真官、天官值事,獲時與此人合奏何事,披露何言,疾速判斷善惡,定其分數,生人增加壽算,福祿自然,子子孫孫,代代相承,亡者生天,出離苦趣,受生善道。

在拜斗期間,若求名利,隨其高下,若雪冤讎,送冥府泰山府判,送速報司對照,天地無私,若有一王朝斗蓋之,一國四方寧靜,八表來朝,五穀成熟,果木茂盛,萬民無爭,乾坤佑之,星辰恭敬,若有清靜道心朝斗蓋之,坊境無諸魔難,此人虔誠積功,朝拜一二三年、二九之年,九玄七祖超生善國,見存獲福。若有不信吾法者,頭破七分,絕其命根。

恭逢中天梵氣斗姆元君聖誕

斗姆元君的聖誕是農曆的九月初九。據《先天神後斗姆元尊大道九皇真經》載,七元九皇是斗姆元君先天一炁相接而生。「敬七元者,能使人卻死延生;敬九皇者,更令人成仙作佛。若有善男女,先禮七元高真,復禮九皇大聖,其居家住宅,必有甘露下降,醴泉發生,掬而飲之,返老還童,金光罩體。再於九皇位前,一周供養,九載行持,功成行滿,跨鶴升空。禮斗善報,有如是者。」

斗姆寶誥

志心皈命禮。西天竺國。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師。無上玄元天母主。金光爍處。日月潛輝。寶杵旋時。鬼神失色。顯靈蹤於塵世。衛聖駕於閻浮。眾生有難若稱名,大士尋聲來救苦。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聖德巨光天后。摩利攴天大聖。圓明道姥天尊。

九月九重陽節,尊北陰酆都玄卿大帝聖誕

酆都寶誥

至心皈命禮。位居北府,職隸幽都。掌判生死,賞善罰惡而不漏。權司功過,懲奸褒良以無偏。鎮北陰黑暗之山川,察中洞光明之世界。巍巍功德,鬼神鹹樂於皈依。赫赫威靈,人民同沾其惠澤。司命司祿,判生判死。十宮普為傾心,六洞同為拱手。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地府北陰,酆都玄卿大帝,九幽拔罪天尊。

葛仙翁聖誕

農曆九月初九也是葛仙翁的聖誕。葛洪,東晉丹陽人,字稚川,號抱朴子,是葛天師葛玄之侄孫,世稱葛仙翁。葛洪一生著作宏富,《抱朴子》有《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頌詩賦》百卷,《軍書檄移章表箋記》三十卷,《神仙傳》十卷,《隱逸傳》十卷;又抄五經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雜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匱藥方》百卷,《肘後備急方》四卷等。

葛仙翁寶誥

志心皈命禮。天台得道。閣皂成真。昔受東華。復傳西蜀。詔命玉京金闕。位登太極仙班。慈憐拯撥於沉淪。恩念普資於苦爽。葛天氏遺風顯著。勾漏令丹砂俱存。括蒼任游。羅浮乃止。翛間玉笥。修理金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玉京。東吳太極。左公仙翁。雷霆玄省。天機內相。玉虛紫靈。普化玄靜。常道沖應。孚佑真君。垂恩廣教。慈悲大帝。度人無量天尊。

九九重陽日 眾仙升天時

《太清諸草木方》曰:「九月九日,採菊花與獲芬松柏脂丸服之,令人不老。」九九重陽這一天清氣上揚、濁氣下沉,相傳軒轅黃帝在這一天乘龍升天,張道陵天師也是於重陽節之日升天成仙,其妻亦尾隨升天。無獨有偶,東南沿海各地尊崇的海神媽祖也是在這一天升天。

適逢 九月初九日 玄天上帝 飛昇紀念。

報恩教主北極玄天真武上帝金闕化身天尊 成道

武當山啟建九九飛昇朝真禮斗法會,上帝得道祐萬民。

九九飛昇朝真禮斗法會高功道長為信眾祭改逐煞保平安,

因此在重陽節成為華夏民族傳統節日的時候,這種九九重陽「升天」又直接演變為重陽登高。先人們相信九月九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就選擇九月九日登高,意圖能像那些得道成仙的神仙一樣,這種美好的願望溯其源頭,是人們對長壽的一種企盼。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老子言“子孫以祭祀不輟”

中國傳統祭祀先人節日即:清明節(清明日)、中元節(七月十五)和寒衣節(十月初一)。

“清明”一詞大約始於周代,它最初只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體現的是春天到來,對於生氣到來的禮讚,同時對於過世的先靈,表示追思與紀念,以便喚醒人生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注意孝養父母、和睦家庭,乃至保護地球、樂生向道。「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正是道出了我們此一時節的心靈感受。清明節,是穿越時空的隧道,讓我們的精神得以與我們的先人在這個時節溝通會合,是一個今人與古人、生者與逝者、現在與過去進行對話的特殊時刻。在對先輩們的祭掃中,我們往往追今撫昔,動情不已。所以,清明節從古至今一直貫穿著一種感恩的情懷,它延續了人們對逝去親人的一種追憶與思念。這是中華民族以孝為先的傳統美德的重要表現形式,同時也是道教對於大道生化的參贊融合。道教清明節的含意,就是“慶生祭往”。在道教視野中,“清明”不僅僅是一種時令、節氣,或節俗或禮儀,而更是一種天、人和諧一體的理想生存境界。有道書釋曰:“夫道,乃天也,清且明,不欲見污辱也”,即當世界處於“清且明”的狀態時,則呈現出萬物生全、諧和安寧的局面。更且,“清明”於道教中亦為一種內在的理想人格要求。《老子想爾注》言,“清靜能睹眾微,內自清明,不欲於俗”,即當人處於“清明”狀態時,則可以真切感受到自我生命與大自然之間的融合為一,而精神自我也被擢升到一個無限廣域的境界。古代的“清明節”表現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主題。

清明節是道教的重要節日。道教奉行的教義之中,就包括祭祖宗、禮神明的內容。道祖老子認為,人們依「道」而行,就會有「子孫以祭祀不輟」(《道德經》第五十四章)的福報。子孫祭祀先人,緬懷先人的恩德,表示對先烈、對已經逝世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對於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每逢清明節、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道教都要舉辦祭幽度亡的法會,以滿足善信追思、感恩親人的願望。屆時要在廟內為善信設置「青玄濟度壇」或「寒林壇」,安放亡魂的靈位。在壇中,高功法師們面對亡者靈位,舉行攝召、安靈、發城隍牒、救苦疏、施食、上表等法事。法會中高功法師們率善信祈求道教神靈太乙救苦天尊,發大慈悲,廣開濟度之門。高功法師們合神力於自身,用法力賑濟鬼魂,使其早生人天,永離豐都之苦。按照道教的觀點,使九玄七祖俱得超升,乃是對先人最大的孝敬。

清明燒紙,道教在清明節所燒的是印有“往生咒”的紙錢,超度先人,這也是清明節的習俗之一。

七月十五日慶賀中元七炁赦罪地官聖誕

三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感應天尊。

中元地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沒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是往昔元始天尊在太虛之極,吸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吸取清虛七氣,又在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一併吸入口中,與三焦處混合凝結。九九八十一天之後,在元始天尊體內結成靈胎聖體。在上元正月十五日,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在中元七月十五日、下元十月十五日,又吐出兩個嬰孩,元始天尊封號為:上元一品九氣天官紫微大帝,住在玄都元陽七寶紫微上宮,總主諸天神王上聖高真及三羅萬象天君;中元二品七氣地官清虛大帝,住在九土無極世界洞空清虛之宮,總主五嶽帝君並二十四治山川,九地土皇、四維八極神君;下元三品五氣水官洞陰大帝,住在金靈長樂宮,總主九江水帝、四瀆神君、十二溪真及三河四梅神君。三官大帝余氣應化人間,便為堯、舜、禹三位明君,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巡遊三界,考校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的神仙升臨、品匯考限與萬類化生之事。若眾生常禮念醮祭三官大帝,則可以賜福、赦罪、解厄,功德無量。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恭祝 中元地官大帝聖誕疏文

 

 伏

陶鎔性命 刧惡災殃同宰御

考校陰陽 生存死歿總司常

神德廣大 爰有包涵之恩 民性愚庸

寧無故誤之愆 是用敷陳 益加修省

聖階而俯伏 騰悃忱以籲祈

今據

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祈天護國賜福佑民

信士(女)ooo,ooo,ooo沐恩弟子人等    

理宜虔心慶賀  謹備香花茶果  饌饈之儀  

循道教之科儀  敬獻祝文  共秉丹心  聊表祝壽之忱 今逢聖誕 天放瑞彩   地接祥雲  萬信騰歡   十方同慶 愧無蟠桃瓊漿之獻   惟抒孺仰恭敬之誠

  伏

大年無極  長春永存  吾道宏揚  萬國來同

 復懇

神恩垂鑑  錫賜民生樂利  國運昌隆  無禱弗應

有感斯通  家安宅吉  人壽年豐  諸為順美  萬事亨通 家運鼎盛  善信景從  凡言未訴  總賴帲幪  心香傳達    謹疏上

ooo,ooo,ooo沐恩弟子人等 焚香百拜

十五日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宮觀道場法事(小兒關煞)

我們所稱的“法事道場”即是在這種信仰基礎上演繹發展而成的宗教活動。道場,又稱法事,即道教宮觀中一種為善男信女祈福消災,超度亡靈而設壇祭祀神靈的宗教儀式。

其方法主要由高功、經師誦經、掐訣、踏罡、存神,把信眾的美好心願傳達給神靈,祈求神靈保佑人們實現一切美好的願望。

道場分為:“祈福道場”(陽事道場)和“度亡道場”(陰事道場)兩大類。

(一醮為陽事道場〈祈福道場〉)

祈福道場:大則祈禱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禳解災疫;小則為人們祈福迎祥、驅邪伏魔、消災解厄,保佑人們事業有成,生活幸福,財運亨通,災消禍散,身體康健,運程改變。通過做這種道場,能夠使人們的一切善良美好願望得以實現。

1. 祈求祈福轉運,消災解厄,化解小人、化解太歲、以趨吉避凶、防止事故、牢獄官非無侵、諸厄消除萬災化解。

2. 祈求事業興旺發達,生意興隆通四海,秘法開五路財門,財源茂盛達三江,運和亨通,萬事吉祥,順利如願。

3. 祈求婚姻美滿,夫婦和合,求婚求子求女,家庭和睦幸福快樂,求福求祿求壽。

4. 祈求家宅公司廠礦平安順利,道法驅邪鎮煞,灑淨安神謝土。

5. 祈求病癒災消,防病避禍,愈頑疾。

6. 悔罪祈福法會:化解久病不愈,服藥無效,病情反復之類病患災難。

7. 放生大法會:代信眾放生,廣積陰德,延年延壽,蔭澤子孫後代,福壽康樂,平安吉祥。

8. 祈求子女身體健康,開智增慧,學習進步,學業有成。

9. 祈求官運亨通:文昌帝君護佑,小人遠避,貴人扶持,官運亨通如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世間有很多事都不會盡如人意、往往與你的安排天差地遠意外艱險、而世道遵循著一個道理運行著、我們習慣怨天尤人、不懂付出、然而際遇就是你內心的感招、懂得轉換就不會執著、才能成長、簡單的道理卻不想去好好安排、那注定要在遺憾中看自己的過去、人生路上不是遇到事生氣就有用、不是哭鬧就能解決、應該看看能利用多少你自己的資源好好去安排、畢竟那也是你曾經做過的決定。

小兒關煞

嬰兒出生之後,到三歲之間,正是從完全沒有自主能力,歷經過「七坐八爬九長牙」的階段,開始牙牙學語,以及學習走路的階段。

如何保護孩子,是每個父母都該學習的一門重要課程,孩子不僅是國家的未來,更重要的是一個家庭的未來、父母一生的牽絆以及生命延續的希望所在。幼有所長,如何讓孩子在父母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是為人父母最為關注的問題。

過關難,避煞易?小孩三十六關煞破解,民間俗信小兒成長必須經曆三十六關煞,不知道曾經折磨過多少天下父母,傳統民間俗信中,都認為人生的旅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關煞,所謂的「關」,指的是人一出生之後,便因八字而注定了,「煞」則往往因時運不濟或其它原因才會碰到,但一般並稱為關煞,而人生最難過的,也就是一個又一個,各種不同的關煞。

常說的小兒關煞共有16個:

1、雷公打腦關:指遭雷擊,電觸,為燒傷等;

2、鐵蛇關:指遭蛇咬,金屬撞傷等,尤其防三歲以前;

3、急腳關:指患小兒麻弊,內外八字腳,腿傷及殘疾;

4、鬼門關:指易生疾病;

5、短命關:可望文取義;

6、白虎關:指腹血之疾,即腹部或血液類疾病;

7、繼橋關:指水厄,水患;

8、夜啼關:指哭吵不停,多動症;

9、四柱關:指防六親,尤其對父母不利,主分離;

10、血盆關:指水溺,凡水有“血盆照鏡”之謂,可能是源於此而藉指;

11、閻王關:可望文取義;

12、將軍箭:指易遭驚嚇及刺激;

13、主丘關:指災疾,即頑固疾病;

14、坐命關:也指災疾,重於多種疾病;

15、百日關:指小兒在一百天以內難帶養;

16、落井關:指水厄、水溺。

童子關【 小兒關煞 

一個人小孩從出生

到十歲前,皆為童子限

童子三十六關煞

以小孩出生八字不同

所犯到的關煞也就不同

有的2-3個,甚至5-8

但犯多或少並不能代表命格好壞

在道教有童子三十六關煞

消災解運或過關度限

所有關煞都可以

一次處理制化掉

唯獨一個【將軍箭】

是煞最凶最難解決

運途好煞到父母

運途凶則煞到自己

每逢一,三,六,九,十二歲

歲數一到就會開弓一次

都要斬箭制化解厄

才能圓滿平安

也忌去將軍廟武廟

每個童子關煞在兒童運

時會比較囉嗦難帶~

還是循古禮方式做制化

好帶好腰七,平安又順事…

(二齋為陰事道場〈度亡道場〉)

度亡道場是為去世的親人所做的追思度亡道場。道教認為萬物皆禀“陰陽二氣”而生,一旦陰陽氣衰,人則氣散神衰而亡。人亡,陽神上升、陰魄滯地,魂飛魄散,各不相依,若有所滯,則魂被鎖入豐都地獄,魄化為骷髏,淪於昏暗之中。於是設壇建醮,追攝亡靈,使已散之氣得以凝聚,永離豐都地獄之苦,同時寄託陽眷哀思之情和孝敬之心。

1. 祈求超度先亡(九玄七祖)及親友師長。

2. 祈求超度誤殺誤傷的各類有情有靈生靈,死者安息而往生,生者安寧而延生,陰安陽樂。

3. 祈求超改前世今生所造業障解冤釋結大吉祥。

4. 超度靈嬰。懷孕後不能順產成人而夭折的嬰兒(不論成形與否,含流產打胎等)稱之為靈嬰,它們會因不能成人而怨氣特大,會造成諸多不良的影響。

做超度道場,能獲解冤釋結,消災轉運,吉祥如意,貴人扶持,工作順利,事業興旺,婚姻圓滿,家道興隆。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
本廟係政府登記立案,合法道廟,正信的道教正規道觀,由傳承正一、武當全真道士駐廟主持法事科儀

導航廟址-台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五權車站旁)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本廟參拜開放時間-早上7點至下午19                

電話:(04)22656052  0986830126 

各位好友 大德 有事請直接打電話或來本廟詢問

因為不常在線上常漏回覆私訊 造成大家的困擾深感抱歉

盧圓熹感謝大家的支持與鼓勵 謝謝大家

歡迎蒞臨~參香奉茶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1

今日除夕祭祖,看看宮觀道長們如何過年!

祝福:大家  新的一年

萬事如意迎新年,玉兔迎春旺全年恭喜大發財

除夕祭祖,是中華傳統文化之一。

古時候老人家都會講,那個家裡沒香火了。沒香火啥意思?斷子絕孫也。

香火,香點著後,裊裊香煙直達虛空,這香起著 “通於天,達於地”,也就是溝通天地虛無的作用,這香就是載體。

所以,當人們去寺廟道觀有所求的時候,燒香是必做的事,同時,這香也承載著與祖先溝通的信息。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能量,而這份能量的源泉就來源於祖先。

我們供養在世父母叫陽孝,祭祖去世父母叫陰孝,陰孝與陽孝缺一不可。

除夕孝親祭祖,是家族興旺的根本,是風水的源頭。

為什麼?因我們是祖先的遺脈,這叫一脈相承。 。 。

立春一年全是好運。一元復始,萬象更新。除舊佈新,纳福迎祥。

一年一度的春節,百姓通常叫做過年。過年,重點體現在兩個不同的意思:一個是“年”,即“年”究竟是什麼。

四季輪迴,為什麼要在冬春交接的時候有一個“年”的節日?另一個問題則是“過”,即我們到底應該如何去過“年”。

中華文明央央五千年,歷朝歷代都會對之前的風俗習慣有所更改,我們現在還繼承著多少有關於過年的傳統習俗呢?

“年”的來歷

傳說中認為,年是一種來自於深海的猛獸,每到除夕的時候就會爬上岸來吃人。人們只有進到深山,才能躲避年的傷害。後來有一天,有一位白髮老人自稱可以對付年,他用爆竹驅跑了年獸。原來,年最害怕的是紅色、火光和炸響,自此放爆竹、貼春聯就成為了過年時的標配。人們往往也都在除夕夜不睡覺,以“守歲”的方式去期望平安度過年獸上岸的日子。

據考證,以爆竹來驅逐猛獸的說法可能在漢代就已經成型。東方朔在《神異經》中對此就有了相關的記載。而這一種用具有特殊效力的爆竹來驅逐邪魅,其實就已經具備了早期的宗教色彩。年獸的出現,往往代表著人們對未知的恐懼;神秘的老人用爆竹驅逐年獸的行為,代表著人們對自然(陰陽的互化、五行的生剋)的探索和崇敬。

這些傳說後來慢慢被人們淡忘,當初對年獸的害怕逐漸演化成為一家人團聚的好日子。又因為這個時節正好是春季開始復甦的日子,對以農耕文明為主的華夏民族來講,春天便意味著新的開始。人們對新春寄予了無限的期望,因此也就把過年叫做春節。

隨著西曆的流行,大多數人都對“元旦”有明顯的印象,卻不知道其實元旦最開始的時候是對春節的指稱,代表的是農曆新一年的開始。

宋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明確說明了元旦指的就是正月初一日。《說文解字》中對“旦”字的解釋為“從日見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為它分別表示一年的第一個早晨,正月的第一個早晨,所以稱“元旦”和“正旦”。

隋代杜台卿在《五燭寶典》中說:“正月為端月,其一日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即是說正月初一名為元日,為正朝,為元朔。“元”的本意是“頭”,引申為“開始”。因為春節是新一年的開始、春季的開始、正月的開始,乃是“三元”,所以初一就叫做“元日”。這一天又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三朝為同一天,所以又叫“正朝”;又因為它是全年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

民間有一句諺語叫“百節春為首”,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為隆重的一個節日。道教的春節其實從臘月二十三送灶神升天就已經開始了,期間要歷經接駕玉皇爺、除夕夜子時迎眾神、初五接財神、初九慶賀玉皇誕、十五上元節等重要節日,並且還有年前的謝太歲以及年後拜太歲等眾多活動。至正月十五日,一般宮觀的春節活動也將告一段落,惟獨北京白雲觀的春節則要延續正月十九邱祖誕辰,這同時也是全國以白雲觀、長春觀為名的供奉邱處機祖師的一眾宮觀所形成的共同慣例。

道教信仰與春節風俗

在道教的習俗中,每年的正月初一更是天臘之辰。鐵罐施食中有一句白文說:“三元五臘無祭祀,四時八節少追修”。三元五臘、四時八節這些必須要對神仙、祖先以及三界十方進行供奉、祭祀的日子。《雲笈七簽》卷37記載:“正月一日名天臘”,這一天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氣時限長短”之日,因此全國各地的道教宮觀都要設壇慶賀,舉行祈福法事活動。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本身俱有明顯宗教意味的春節活動,隨著對神仙信仰的廣泛普及而逐漸演變成了民俗。如上文提到了為了驅趕異獸而放爆竹,後來附加在爆竹之上的宗教意義逐漸減淡,最終變成一項娛樂活動,並被寄寓了“爆竹聲中辭舊歲”的改舊換新的味道。除此外,還有每年的拜年和發壓勝錢的習俗也都被完整地繼承了下來。

過了除夕,按照中國人傳統的計歲方法,每個人都又長了一歲。在新的一年開始時,晚輩都要向長輩磕頭拜年,祝福長者在新的一年中健康長壽。北方的一些農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先作揖後磕頭的拜年禮節,這和道教中所傳承的中華民族的獨有禮節是完全一致的。當晚輩給長輩拜年時,長輩通常都要給後生封上一些壓勝錢(如今多稱為“壓歲錢”),這一習俗也和道教信仰有密切關係。

《燕京歲時記》中有記載:“長者貽小兒,以朱繩綴百錢,謂之壓歲錢:置橘荔諸果於枕畔,謂之壓歲果子。元旦睡覺時食之,取讖於吉利,為新年休徵。”壓歲錢,也稱為“壓祟錢”,顧名思義是以此錢來壓住鬼祟,避免小孩子受到傷害。清代文人錢沃臣有一首《壓歲錢詩》寫道:“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簫價,添得嬌兒一夜忙。”這首詩中把小孩子們拿到壓勝錢後的心情和行為栩栩如生地刻畫出來,同時還描繪出了壓勝錢的獨特形狀。詩人自己對詩進行了註解,說:“俗以五色線穿青錢排結花樣,(賞賜)兒童壓勝,曰壓勝錢。”壓勝錢,本意是用來壓勝驅邪的,即壓祟。《辭海》中對“壓勝”的釋義為:古代方士的一種術,謂能以詛咒制服人或物。“壓勝”的做法自古有之。王安石的《元日》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這種在門上張掛辟邪之物的做法,便是“壓勝”的一種。

在古代,一些鑄成錢幣模樣的吉利品或辟邪品是最早的壓勝之物,也是現如今壓歲錢的前身。彭信威教授在《中國貨幣史》中寫過一段話:“中國壓勝錢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這是因為在早期的壓勝錢中,往往會鑄上一些吉祥的話語,如“天官賜福”“出行平安”等。《周禮·天官,賜予》中稱:“幣徐之賦,以待(天官)賜予。”現如今南方的一些宮觀中依舊保留著給善信們送“天官賜福”壓勝錢的傳統。

長輩給晚輩的壓歲錢其實還承載著血濃於水的親情。這些歷經千年還在傳承的古老傳統,正是承載中華血脈的外在基礎。

春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隆重、最熱鬧、也是最快樂的節日,期間充滿了與道教人物誕辰有關的神仙傳說和風俗習慣。一般來說,春節可以從臘月二十四開始一直到正月十八結束。

01. 在臘月二十四(有些地方是二十三)家家戶戶都要送灶君。

在道教中,灶君又叫東廚司命,既管人間飲食,又代天監察人間善惡,年底向天帝禀報。在送灶神前,人們還要大掃除。傳說是因為灶君平時把善惡都記在房樑上,在灶君上天之前把它的賬本塗抹掉,他就不好打小報告了。

02. 除夕是農曆的最後一天,它連接舊歲與新年,帶有神秘的甚至神聖的氣息。

接神是過去除夕的重要祭典。相傳臘月二十四或二十三諸神升天,回到天庭述職,到了除夕,諸神又回到人間,人們擺設祭品,燒香叩頭,迎接諸神的歸來。除夕的氣氛是熱烈的,鞭炮聲的烘托,接神接祖宗的祭祀活動,年夜飯糰圓的情景,守夜飲屠蘇酒,占卜來年收成,這一系列活動構成了除夕特有的民俗氛圍。

03. 農曆正月初一是我國傳統新年,道教有五臘良辰的信仰,正月初一是道教天臘之辰。

道教認為一年中的這幾天是良辰吉日,適合祭祀祖先和諸神以獲得福佑。在民間,大年初一有很多迎接新年的活動。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掛桃符等風俗都跟道教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燃放爆竹的意義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過去的驅逐山魈惡鬼,變成了迎灶神、接祖宗、接財神的儀仗。

04. 正月初五也叫“財神日”,現在的人們接財神的熱情很高,各地的宮觀裡這天的香火也是特別的旺盛。

道教的財神很多,文財神有比干、范蠡,武財神有關羽、趙公明。關羽是道教中很受歡迎的神仙之一,他被塑造成一位“全能”大神,向他求子得子,求財得財,所以民間也把他當作財神崇拜;尤其是餐飲業的店主,都喜歡請關公做財神兼做保護神。趙公明是道教常見的財神之一,傳說他正好誕生在正月初五。趙公明不但有驅雷役電、去除瘟疫、消除災難的神通,還能夠使買賣公平和合。趙公明與招寶、納珍、招財、利市一起共五神,是為五路神,俗稱“五路財神”,是民間年畫中常見的形象。

05. 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

道教經典說他歷經三千二百劫,漸入虛無妙道,又經過一億劫,才修成了玉皇大帝,是天地人三界之主。因此,對這位總領宇宙主宰之君的誕辰誰也不敢怠慢。這一天,各地宮觀大都要舉行祭拜儀式,善男信女紛紛到宮觀去叩頭進香。

06.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新年後的第一個月圓之夜。

元霄節又稱“上元節”。道教有天、地、水三元,又稱三官,主管人間的禍福、鬼神的升轉;正月十五就是天官大帝的誕辰。這天,道觀常常舉行法會,信眾通常要去三官殿堂進奉香火。三官的職掌是有分工的,上元天官專管賜福,地官專管赦罪,水官專管解厄。

07.“拜太歲”,就是參拜六十甲子所屬的“太歲神”,也是春節期間的重要風俗。

因為每個人都有一位“太歲星君”主管一生,稱為“本命太歲”;而每年又有一位“值年太歲”(又稱“流年太歲”),主管人們當年的一切(如人們的健康、事業、婚姻等各方面)。所謂“犯太歲”,即是指自己“本命太歲”星君(即自己出生年的本命屬相)與當年的“值年太歲”星君相臨、相衝、相刑或相害。

自古以來人們通常認為:犯太歲的人都會流年不利、諸事不順。故而“犯太歲”的人一般都要在那一年的年初到廟裡來“拜太歲”,參加道教的法會;通過高功法師的宗教儀式,可以得到與神靈的溝通,神靈便會賜福於參拜者。傳統八音祝壽

北斗經中,大聖北斗七元君能解三災厄、四煞厄、五行厄、六害厄、七傷厄、八難厄、九星厄、夫妻厄、男女厄、產生厄、復連厄、疫癘厄、疾病厄、驚邪厄、虎狼厄、蟲蛇厄、劫賊厄、枷棒厄、橫死厄、咒誓厄、天羅厄、地網厄、刀兵厄、水火厄!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元節習俗:普度祭拜“好兄弟”

農曆七月十五曰恭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聖誕

“普度”是閩南地區的一種民俗文化現象,它是揉合農曆七月十五曰道教中元節和佛教盂蘭盆會而形成的民俗節日。

閩南中元節普度祭拜“好兄弟”

在閩南,七月初一稱“開鬼門”或“開地獄門”。這天幾乎家家戶戶要在大門口設度祭祀無主的孤魂野鬼,主人焚香祝告,請諸位“好兄弟”來享用,並祈求他們勿騷擾家人,保佑合家平安,等等;然後燒冥鈔、經衣等,以供“好兄弟”在陰間使用、穿著。晚上,許多地方還會在門口懸掛“路燈”,給“好兄弟”照路用。

農曆七月禁忌多家家戶戶祈平安

普度在農曆七月進行,主要的祭拜對像是俗稱“好兄弟”、“門口公”、“老大公”、“頭目公”、“人客”、“大眾爺”的孤魂野鬼,希望他們早日脫離苦海或輪迴轉世。據說閻羅王每年在這個月中會將地獄中的無主鬼魂放出來,到陽間享用民間的致祭,並帶回在地獄生活的經費與用品,因此,在閩南人的觀念中,整個農曆七月是鬼月或鬼仔月。在這個月中人們不婚嫁、不祝壽、不喬遷、不辦各種喜慶之事,唯恐將孤魂野鬼引進門;如果不幸有人在這個月裡亡故,也只舉行出殯儀式,而不舉行歸虞等“引魂”儀式,唯恐引(家鬼)魂入戶時,孤魂野鬼也跟著入宅而不走,從而造成今後的麻煩。

“開門”迎“好兄弟” 輪流普度祭亡魂

過去,許多村落的廟宇在七月前要舉行“收兵”儀式,即將村廟神靈派出鎮守在村落四界阻擋孤魂野鬼入村作祟的五營神兵神將收回,並封上廟門,讓“好兄弟”可以安心進入村落,接受人們的祭祀與供奉。七月初一還在要廟前豎起高高的燈篙或招魂幡,俗稱“起燈腳”或“豎旗”,以此向四方的孤魂野鬼昭告,在整個七月,陽間將逐日有人供奉食品與用品。這以後,則輪流在村落與城鎮的每個角落或街道做一場正式的“普施”儀式。輪到的村落或區域,其他地方的親朋好友也會來湊熱鬧,祭祀用的食物到了中午晚上則可以宴請賓客。在這一個月的時間內,大家都要輪流做普渡,敬祭亡魂,互相宴請,據說是請的人越多越好。

如今城市裡的普度儀式安全通風很關鍵

具體說來,城區舊式住房的普度和鄉村類似,都是在天井或靠大門的里面或大門外面擺桌子、放酒菜祭品、燒金。隨著高層多戶雜居式樓房的增加,產生了一個普度祭祀地點的問題。從個案看到的樓房住戶的普度方式現有三種:1.在自家大門內面向樓道擺祭,到樓外面燒金;2.在樓道內自家大門外擺祭,到樓外面燒金;3.下到一樓露天處擺祭並燒金。這是居民們在新的居住方式與傳統祭祀行為之間調節的結果。三種類型做法裡,燒金行為都要在樓房外面做,這不單單是出於安全或通風的考慮,而是人們對傳統意識的承襲。

祭祀後的重頭戲——吃“普度”

祭祀儀式一般在下午四五點點開始。無論城區還是鄉村,左鄰右舍總要前後呼應地開始做普度儀式,理由是怕一家一戶的酒菜“供不應求”,引得普度公生氣對自己家人不利。

祭祀後邀親喚友來“吃普度”也是泉州城鄉共同的特點,祭祀儀式結束後的晚飯,除親戚外還廣邀朋友來喝酒,人們常常吃了這家又趕到那家去吃,這裡剛吃著,那裡的催促電話就打來了。不拘城鄉,熱鬧的“吃普度”成為泉州地區普度全過程的一個高峰。有人說,各家各戶請很多客人是為了顯示自己,也有人說是怕普度公吃完祭不走,叫來很多人壯膽,可以嚇走普度公。我想,後者的理由也許是比較原始的,前者則是派生出來的一種客觀效果。事實上“吃普度”表現出今日的普度活動兼有很大的社交功能。由於輪流做普度,使人們有更多互訪機會以及參加的自由度高,普度時節的社交圈大於春節,這是普度的一大特點。

祭祀對象——不知為何人的“普度公”

普度的祭祀對像是“普度公”,它是一種沒有具體傳說、沒有具體形象和神像的存在。對於“'普度公'長什麼樣、他平時在哪”之類的詢問,人們的回答是“具體樣子不知道,他到處有”、“也許是一個也許有很多個”、“是孤魂野鬼的頭頭,是管理孤魂野鬼的”、“是孤魂野鬼,有很多是被殺了頭的人,在地獄裡很餓”等等。很少看到講述普度公的文字資料,沒有聽到流傳什麼普度公的傳說,也沒有聽說有誰不做普度就受到“普度公”什麼懲罰了,但是大家很怕它給自己家帶來什麼麻煩。認真地做普度,鄰里相邀同時開始做儀式、“金”要放到露天燒並且要完全燒盡等等的行為,表明普度公對人們是一種帶威脅性的存在。

舊時過普度“普度燈”照亮整個七月

閩南地區的廈門、漳州兩地普度的習俗,與泉州大同小異。需要補充的是,舊時過普度,閩南家家戶戶門口要掛一盞燈,從初一一直長明到三十才熄,謂之“普度燈”,現在多數人已不掛了;普度祭品中有一紙馬。普度的一些習俗,源自佛教“盂蘭盆”節“施食”祀餓鬼的法事,後逐漸演變成一種民間習俗,祭祀的主人也由僧侶演變成了百姓。

七月三十關鬼門開廟門拈香祝告送走“好兄弟”

農曆七月三十,是俗稱“關鬼門”或“關地獄門”的日子。有豎燈篙或招魂幡的村子都要將其倒下,熄燈“路燈”,打開廟門,祭祀神靈,請求將五營神兵派出去,繼續鎮守村界。各家各戶則在自家門口擺上桌子,擺上菜碗及酒、飯、米、水等,主人拈香祝告,送走“好兄弟”。至此,普度月宣告結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七月鬼門開?

【道教文化】之中,原本就沒所謂的【鬼門】,也只有【九幽境】,【九壘地】及【酆都城】。

之前也有介紹過,只要有好【功過】的「魂眾」,自然能從【九幽境】「解放」出來受世人「孝敬」(或以「威神力」開【九幽】「引霝」出來【超度】),而在【酆都城】內的【苦霝】,如果「表現好」,每晚「戍」至「亥」時,就能出來「逛街」了。

再來,「農曆七月」,是為【上天】「慈悲」,【慈父】「憐憫」,因而在「人世間」行「慈悲普度」,望在「人世間」的「頑固孤魂眾」,能放下【三毒】,登上【朱陵】。

所以說,【道教】那來「開關鬼門」!

現今,很多「開關鬼門」已變得很「商業化」,行的【道科】也奇奇怪怪,完全不是為「好朋友」好,只能說可悲。

【道教文化】之中,可有「開關鬼門」的「科目」,我說「沒有」。

「開關鬼門」,又稱「開關虎門」,「開關普度門」,「開關甘露門」,等等,這些皆属區域性「信仰」或「文化」,並非【正統道教】或【釋教】之「傳承」。

近年,可在亞洲多個國家看到的「開關鬼門」,有者宣稱已有百年特色,這也就是「在地文化」。

為何早期有著「開關鬼門」的做法?

一,是警戒人心,不要做惡,等等

二,安撫人心,一旦「關鬼門」,路上週圍就沒「好朋友」了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

大聖大慈 大悲大願 十方化號 普度眾生 億億劫中 度人無量 尋聲赴感 太乙救苦天尊 青玄上帝

農曆七月,是我國民俗傳說中的『鬼月』。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一直到七月三十日才關上鬼門。

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為了讓陰陽二界的人鬼都平安,我國自古以來,便有在七月設醮普渡的習俗。

民間在七月鬼月的第一天、第二天、第十五天和最後一天都要進行拜祭。

鬼月的第一天,即七月初一日,是私宅『開地門』的日子,需要祭拜。

這一天鬼門關開,諸鬼來到凡間,就當是放暑假吧。

祭拜有大祭和小祭。大祭就是做一桌豐盛的菜,小祭就是簡單賣點水果餅乾。

不管怎麼樣,就是表達一個敬意。鬼月的第二天,即七月初二日,是公共場所『開地門』的日子。

商號、衙門等單位祭拜都是比私宅晚一天。祭拜的目的就是讓這個月平安度過,別出什麼靈異事件。

七月十五是鬼節的正日,亦是鬼門大開的日子,這時侯陰氣最重,所以當晚最好不要出街,另外,最好亦不要到河邊或海邊等地。

除此之外,最好不要亂說一些不吉利或得罪靈界的說話,以免招惹陰靈。

這一天的黑夜/清晨和深夜,鬼神大聚會,陰氣最盛。

鬼月的最後一日,即八月初一日之前一日,叫做『關地門』。

這一天是眾鬼放完假期,重新回到地獄的日子。

在這一天,也要祭祀,為的就是剩下的日子保平安。

鬼節,又稱中元節。中元,為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聖誕之日。

地官的神職是『赦罪』和消除『冤愆』,故每逢這一天,太乙救苦天尊廣開宏恩,大赦地獄,由地官負責赦罪解愆,鬼門大開而慧法普施。

此時人們即可為自己的已故先靈燒紙祭祀,誦經超度。

而在民間,除祭祀祖先、亡靈外,還要準備一些菜餚、米飯、金銀紙之類的物品到十字路口去施捨給那些沒有人供養的孤魂和野鬼。

而在道教宮觀之內,是日白天要做“中元地官”的祈福迎祥道場,晚上則要搭台獻供,高功法師踏罡步,焚表化疏、掐訣念咒、誦經超度。

使罪業牽纏而魂系幽冥陰司,囚鎖於酆都地獄、沉滯昏暗之中的亡魂,仰仗道力,使其破除無量苦難,得以早升人天。

在道教和民間的傳統信仰中,所要進廟上香、祭拜先祖/有的地方去祠堂祭拜的節日非常之多,意在提醒人們常思『忠孝』,莫忘『先人』。

如三元、五臘之日。

三元就是上元、中元、下元。即天官的正月十五聖誕日/上元節,又稱元宵節;地官的七月十五聖誕日/中元節,又稱鬼節;水官的十月十五聖誕日/下元節。

五臘日即:正月初一為天臘/即春節;五月初五為地臘/端午節;

七月初七為道德臘/乞巧節;十月初一為民歲臘/寒衣節;

十二月初八為王侯臘/臘八節。

這些傳統節日所形成的民俗,在我國各個地區、民族中,影響都很深遠且至今盛行不衰。

下面介紹些鬼節禁忌具體注意事項:民俗傳說,僅供參考。

八字輕者不宜夜遊;晚上出門不宜呼喊名字;不宜過量飲酒;不宜夜晚晾曬衣服;不宜熬夜。

不宜靠牆;不宜撿拾路邊的錢;不宜野外聽到呼叫名字回頭;不宜玩碟仙筆仙等靈異遊戲,晚上睡覺鞋頭不宜對床。

不宜無故傷害生靈;不宜宣淫墮胎;吃飯時不宜筷子插米飯中間;走路不宜勾肩搭背。

宜誦讀救苦經、太上感應篇、丘祖懺文、度人經、清靜經等經文。

【太上蓬壺科】

【施食贊台科儀】

【施食五廚經科儀】

【普化施食度魂儀】

【先天斛食濟煉幽科】

【薩祖鐵罐施食科儀】

七月初七:道德臘

道德臘,道教五齋祭日之一。「臘」即祭祀。道教中有「五臘」之說,。《雲笈七簽》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具體為:正月初一為天臘,五月初五為地臘,七月初七為道德臘,十月初一為民歲臘,十二月初八日為王侯臘。

按照道經的說法,故五臘日皆是齋戒祭祀祖先,誦經懺悔,拔度亡者的良日。據明代朱權《天皇至道太清玉冊》〈朝修吉辰章〉載,七月初七道德臘這一天,東、南、西、北、中五方五帝聚會於西方七炁素天。而五帝聚會之日,酆都北陰天帝會考校鬼魂,查生人祖。考及見世子孫所行善惡以定罪福,故宜當醮謝。

"初七:道德臘之辰(五帝校生人善惡,道教常住設壇慶賀,廚房“混元菜”供眾)、魁星誕辰、七夕節、周靈王子喬飛升、南斗下降、西斗下降、真武下降、西王母上元夫人降現於漢武帝、九天應元保運真君降現、麻姑大仙同王方平真人下降、浮丘玿應真君上升、此日中元赦罪,地官同天水二官考校罪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科儀“武當山放焰口”:

敬亡靈永脫苦海

何為“放焰口”

“放焰口”是道教施食科儀的俗稱,即齋主設置水陸道場,請道士念咒施法,把水、食物等供品化為醍醐甘露,賑濟九世父母及各類餓鬼亡魂,使之得到超脫,往生天界,永離苦海。通過莊重肅穆的法事活動,讓神靈認知齋主敬天法祖、報答親恩的孝心功德,從而保佑生者福壽康寧,吉祥如意,讓死者脫離苦海,共涉仙鄉。

唐人歐陽詢在《藝文類聚》中稱:“道經曰:七月十五,中元之日,地官校勾,搜選人間,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傳錄,餓鬼囚徒,一時皆集。以其日作玄都大獻於玉京山,採諸花果,珍奇異物,幢幡寶蓋,清膳飲食,獻諸聖眾。道士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齊詠靈篇,囚徒餓鬼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這段浩大的場面描述說明,至遲在唐代,道教的施食科儀已經有了相當的規模和影響。

“放焰口”何時舉辦

因與民間習俗相結合,道教的放焰口通常會在以下三種情況下舉行:一是鬼節,即農曆的清明、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每逢鬼節,閻羅給鬼魂放假一天,打開鬼門關,鬼魂可以到陽世接受親友的奉祀。二是人死後第三天,俗稱“接三”、“迎三”、“送三”,相傳,因為亡魂三天內在望鄉台回首故鄉,這時給亡魂布施,能使死者贖罪積德,進入仙鄉。三是應齋主之約,在特殊的紀念日為齋主九世父母放焰口。

鬼節“放焰口”規模大

如果是在傳統鬼節舉行的“放焰口”,一般法事規模都比較大,場面也比較隆重,因為這種有固定日期的施食科儀往往沒有特定的齋主,而是針對普天之下的各路幽魂,為他們施食贖罪,祭煉祈福。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的放焰口活動對普通信眾最有吸引力,其社會影響也最大。

每逢清明節、中元節和農曆十月初一,許多道教宮觀都要裝飾一新,為舉行場面浩大的放焰口活動做準備。那些道教色彩濃厚的名山勝地更是成為法事活動的中心,其輻射範圍之廣,信眾參與熱情之高,既充分展示了道教放焰口活動的傳統魅力,也生動地說明了中華民族對孝親美德的普遍認同。

每逢鬼節眾多信眾虔誠參與

例如,在道教聖地武當山,每逢傳統鬼節,山上各大宮觀的放焰口活動會吸引無數虔誠的善男信女。他們既有來自武當山地區十里八鄉的本土信眾,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遠道信眾。這些善男信女扶老攜幼,跋山涉水,不以奔波勞碌為苦,皆以身與其事為榮。有的信眾還舉家赴會,連年不輟,行孝之心眷眷,慕道之心綿綿。屆時,主持法事的高功法師和參與法事的經懺道士身穿各色法衣,手執各種法器,誦經施法,為天下蒼生祈福禳災,廣大信眾則俯仰相隨,跪拜有節,鼓樂與山谷齊鳴,青煙共蒼鬆一色,場面非常壯觀。

“迎三”放焰口規模較小

如果是在人死後第三天或在特殊的紀念日應齋主之約而舉行“放焰口”,那麼施食科儀就有了固定的齋主和特定的超度對象。在這種情況下舉行的放焰口活動即使齋主家境殷實,出資大方,其規模和影響仍然相對較小。這種法事活動的參與者都是超度對象的至親好友,因此,整個法事過程始終都瀰漫著深沉悠長的哀思,氤氳著莊嚴肅穆的氣氛。

場面哀痛敬獻亡靈寄哀思

屆時,齋主及其至親好友多身穿孝衣,表情凝重,在高功法師和經懺道士的導引下,伴隨著陣陣哀樂和裊裊青煙,或跪或拜,或歌或哭,通過一系列規整有序的法事活動,向亡靈敬獻禮儀,遙寄哀思,虔誠祈禱已故親人早登仙界,往生天國,並惠及四生六道和各類孤魂野鬼,希望他們也能享受法食,永離苦海。

中元節普度,拔度「九玄七祖」,超薦「歷代昭穆宗親」

中元節是道教三官大帝之一的地官大帝聖誕之日,也是中國民間傳統的鬼節。每逢這一天,太乙救苦天尊廣開洪恩,大赦地獄。在此日舉行法會能為眾生釋罪消愆,災禍遠離,福慧增長;去世者仗此勝緣聞法得益、脫離地獄、永享逍遙。

道教有天、地、水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大帝主司天上神明及地上眾人,還有幽冥地府亡魂的善惡考核,及人間的降禍賜福的察核。三官大帝余氣應化人間,便為堯、舜、禹三位神明;每到三元之日,三官大帝便巡遊三界,考校大千世界之內、十方國土之中的神仙升臨、品匯考限與萬類化生之事。而七月十五正好是地官大帝聖誕,也是地官赦罪之期,因此中元節是赦陰司地府諸鬼及陽世之人罪過的節日。人生在世,難免造業,身心口業皆為罪過,七月十五中元節正是陽世之人向中元地官發心懺悔求取恩典、赦免罪過的好日子。

中元超薦法會,孝祖念親,乃道教傳統。千載相沿。歷古不替也。奈以年來。世難頻仍。天災迭起。山崩地震。尤其機、船、車禍、水、火、風災。幾許刦殺遭兇。更多意外枉亡。戾氣聚積人間。冤氛釀成世刦。須仗玄恩弭解。護庇塵寰。仰憑法會宏開。拔超靈爽。

法會時都會用到,超拔「九玄七祖」這詞,但「九玄七祖」是何意?
「九玄」依經典而言通常指的是:九天。指天空最高處。「七祖」指的是累世祖先──「父、祖、曾、高、太、玄、顯」的七祖。在法會的使用,「九玄七祖」指的是「九天之下,累世祖先」。

昭穆宗親:所謂“昭穆制度”,就是古代宗廟的排列次序。據《周禮•春官• 小余伯》載:“辨廟祧之昭穆。”鄭玄注曰:“自始祖之後,父為昭,子為穆。”也就是說,始祖在宗廟中居中,以下子孫分別排列左右兩列,左為昭,右為穆。始祖之子為昭,始祖之孫則為穆;始祖孫之子又為 昭,始祖孫之孫又為穆。這樣一來,在昭穆的排列中,父子始終異列, 祖孫則始終同列。另外在墓地的葬位也同樣以此為准分為左右次序。在祭祀時,子孫也要按照這樣的規定來排列次序,用以分別宗族內部 的輩分。正如《禮記•祭統》所說:“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開光

道教請聖開光諸事宜

今之世人,請聖者多。一非慕道,二非尊佛。或急功近利以求財,或心浮氣躁以謀福,皆失其本。

又不知禁忌,邋遢供奉,往往無功有禍。要請神諸真,先須知道為何而請?

請聖

神本無形,佛亦無相。聖人隨方,仙真隱跡。所以鑄造神像、日夜禱告者,是以尊崇之至,以為仰慕;並及督促、警示,使自性不致墮落、隨流;或叩拜時便於存想之用。天地設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以供修真;修混元宗壇、萬法宗壇供祈祝禱告。又有十方叢林、叢林、子孫叢林和無數子孫廟供人瞻禮叩拜、方便修行。或有新修觀宇尚無供奉,或有道士云遊不在廟宇,或有居士在家長年修持,都可請聖。

請聖,非請其身,是請其神。欲請其神,先請其身。或用泥塑,或用陶器,或用石膏,鑄造其身。求寬眉垂耳、惟妙惟肖、慈祥和睦,法器、坐騎等此處不談,均按經書塑造。居士、信眾家中供奉的小神像,一般廟宇、商店都可請到,也略去不談。無論家庭、廟宇請造神像,均須擇黃道吉日。廟觀造像,開工、竣工、工間均有嚴格工序、儀式,不同於其他。下文只談鑄造或請像完畢後。

神像造好,則再選黃道吉日,進行裝藏。裝藏畢,選吉日良辰待開光。一般,裝藏在開光的前一日進行。開光與裝藏不宜相隔日期太久。裝藏畢,無論大小神像,用紅布(新被面、綢緞亦可)包裹其身;或只遮蓋頭、肩部。

廟宇神像的裝藏內容物較多,一般有五色糧、香灰、鏡子、硃砂、辰砂、十二藥精(或二十四藥精​​)、雄黃、白芨、五色線、老皇曆、經書、錢幣、金銀、瑪瑙、玉器、藏符、金光符、本神誥等。家中請的小神像,一般裝雄黃、猩紅、硃砂、辰砂、香灰、十二藥經、藏符等。裝畢,封口(廟宇大神像一般藏口留在神像背後,最後用泥封口;商店小神像一般藏口留在神像底端,翻過即可)。封口,或用泥,或用蠟,或用符。裝藏,須道教高功或大法師完成。封口時,請五炁入內,封口有咒。

也有在開光法會舉行當時,先裝藏後開光的;也有廟宇在裝藏時舉行《裝藏科儀》,以示現大眾的。普通道士、居士或非出家人,均不得給神靈裝藏、開光,須是高功才可。

現今之人,或是隨波逐流,或是攀高比財,或是急名近利,或是求官求學,也選吉日,也拿紅布包裹,將神像抱在懷裡,匆匆忙忙,請回家中,而後手忙腳亂,尚不知如何安放,如何供奉。或有香火供奉,但不知積德者。或有本月供奉,來月就看收入有無增長、疾病有無痊癒者,若無,將神靈棄之不管。或有不知供奉,涼神於書架,若擺設品。或有放於家電附近、床頭廚房者。凡此種種,請神有何意?無福招災。神之為神,必能應感十方,心不誠,意不專,求名求利,不行一善,反言神不顯應。此種之人,不知因何請神而請神,不知神為何物而奉神,神豈能降佑?

積德善行者,無奉祀不進廟而神靈自然佑護其人其家一生;行口不善,與人爭利,雖日日焚香,而必有災禍。否則,其神非神,而為魔。魔者,得某人利則庇佑某人;神明者,先糾察善惡,而後以此公平賞罰。故現今之世請神而反招災者愈多,非神不靈,乃是神靈。不知禁忌,不懂緣由,財色迷心,酒肉濁氣,惡口妄心,不知修身,不知存德而請神請佛者,必無福有災。

有善人求神為平安者,有弱者求神為康健者,有慈心者求神以保佑他人者,天必佑之;有請神為求官而便於搜刮民膏者,有貪污作惡而希求不被揭發者,有不信因果而求利而不行一善者,天必懲之。

天網恢恢,天道朗朗,因果循環,其因在人。天者,只是依人所行所思,定時施行賞罰而已。所謂定時,三元五臘、四時八節、太歲鬥期、甲子庚申。三尸在身,丁甲在天。六道四生,三界十方,一切有情有性,豈能逃脫?而還有土地、功曹、山岳、河神、城隍、靈官、三官大帝、雲空過往各路神靈。

自種因,自得果,生生世世不得脫。大道朗然,天道無晦。希求眾生多修正道,不滋迷信。下文談開光。

開光

開光和裝藏一樣,須知其義。神像開光的涵義是使本神入位,享受妙供,常聽人間疾苦,解厄降福。玉器、配飾等開光的涵義是使帶靈性的物品受沾法力,而後能護佑主人。汽車、手機、文具等無須開光。現今之人,或求平安,或求吉利,或求考試成績而不惜財力,胡亂開光。須知平安在於遵守規則,吉利在於自己誠信不欺妄,考試成績在於自己平日刻苦用功。更有廟院,進行手機號碼開光、彩票開光,甚至給人開光。

這些,不僅齋主無益,連出家人也要遭殃。這不是給百姓謀福,是在禍害和誤導百姓。

地獄門前僧道多,願同修切莫忘本求利。慎之慎之。

更有不懂道法,或自身不戒葷腥,而矇騙世人,為人開光的修道人。慎之,再慎之。禍福自負。

大神像開光 先由高功算好吉時及喜神方位,設立壇場,擺放牌位。主人提前準備好臉盆、毛巾、梳子、鏡子、針、五色線、長的紅毛線(約二十米,根據實際殿堂大小加長或縮短)、毛筆、硃砂、辰砂、猩紅、白酒、白芨、黃表紙等(具體按高功列出的清單),這些物品,均須是沒有用過的新品。幾位神靈,就準備幾份,神靈之間不得混用。主人須前一日沐浴,新衣抱住大鏡子,將紅毛線的一頭置於大鏡子中心,由殿內慢慢走出。高功在神颱上放線。到殿外後,主人將日光通過大鏡子折射到神像面部,而後,從天目開始,依次照耀左眉、右眉、左目、右目、鼻子、嘴巴、鬍鬚、下巴、左耳、右耳、左手、右手、左足、右足等,均按高功指示行動。高功依次點天目、書諱、秘咒。開光畢,高功問:“開光以後,神無不應。試問天下光明否?”

眾人回答:“天下光明,神光普照。”

小神像開光 即以上過程的簡略化,一般由高功一人完成。默誦《八大咒》、《心印經》、本神經或本神誥等即可,點五官、手足等,書金光篆。也可以在舉行其他祈福迎祥道場中附帶完成開光,一般程序為請令、默諱,請五炁,再依次用硃砂筆點開五官、手足等。也可以在誦《早課》中完成,一般在念至誥章處,由高功請令、書符,點神像,畢,以黃表紙書諱和金光篆。硃砂中,亦可加入雄雞血,但取血時不可傷及雄雞元氣或性命。

配飾、玉器開光 只默誦金光咒即可,或加以誥章,末,書篆。也可在祁祥道場或《早課》中由高功附帶開光,高功請炁入配飾中,加以金光篆。玉器、金銀、神仙畫像、尊重之物都可以開光,生活日用品(家電、手機、鉛筆)、活物(人、寵物、花卉)、入口物(煙、藥物、水)、非物質(如手機號碼,彩票號碼)均不得開光。

廟院的神像開光後,即可接受五供養(香、花、燈、水、果)。家庭請的神像,則須用紅布包住面部,將神靈面向外,捧回家中神位上。沿路嚴禁交談、口語,或進入污穢場合。神位應提前準備好,廚房、臥室、衛生間、家電附近等不得供設神位。須找僻靜、幽雅處,面南(如不能,則面北)設立神位。神位底部一般距地板不得少於一米六(即神像面部不得低於一般成人的視平線)。香爐提前準備好香灰(可在附近廟宇事先請些香灰裝好),填約四分之三,以便插香。神像請回後,底座鋪黃布或黃表紙,神像座於其上。擺正後,揭去頭部遮蓋的紅布,擺淨水、鮮果、鮮花、紅蠟燭等,以乾淨毛巾輕輕擦拭神像雙眉、雙目、鼻、口、雙耳等,以示迎接(條件許可的話,亦可鳴放鞭炮),然後上香。供品擺設的要求和禁忌,以及上香、叩拜的要求和涵義在此不談。以後,除六戊日外,每日卯酉兩次(或卯酉午三次)上香,每月朔旦望旦、三元八節、四始五臘、祖師聖誕日、家人本命日、甲子日、庚申日加供饅頭、麵條等。

配飾品等小吉祥物開光後直接佩戴即可。其他玉器、金蟾、貔貅等擺設室內的靈物開光後,直接安放在吉方即可。靈物安放另有各自禁忌,在此不談。

請神之要,一在心誠,二在畢恭畢敬,三在平時積德積福。平時不積,用時方去求神,神亦莫能助。修聖求真,須是一生一世的事,貴在點滴,貴在持之以恆。人若能不殺一切有情生靈,心口意不妄不偽,不以非禮取物,不食葷腥菸酒,不賭博,不淫祀,常能孝敬六親、遵守國法地規,愛老愛幼,助人為樂,坦蕩正直,磊落無私,自有天地護持。天地既能護持,萬神敢不護佑?自有土地、城隍、三官、六丁六甲、破邪金剛、金童玉女、飛天神王真武祖師玄天上帝救苦天尊日夜護佑其左右。反之,神不為神;神像,只是家庭中的一個泥巴或陶瓷擺設。福不至,而禍自來。故云,善者招福,惡者招災。雖日夜拼命膜拜,口中念神,而心中無神,身亦不行善。此,非請神者,只是一個迷信愚夫而已。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為什麼先拜師再修道?

傳統拜師

拜師」是學習傳統技藝的頭等大事,中國很多傳統的項目都講究拜師學藝,道教也不例外,沒有師父就等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嚴格的說沒有師承、沒有師父不算入門。行里的人認為不是門裡出身,通俗地講「不正規」。 道教界向來講究拜師儀式,師徒的師承關係、名份極嚴而著稱於世。要想成為師門正式弟子,一須經過師父幾年的反覆全面考察,考察的目的(在道場做事情積累功德,消除業障,薰習經典,奠定福德基礎,方有入道資本,以便後日修道無魔,道業精進)培養福德好入道;二是入門後前後都有針對性的「功、課」以便因人施教。身強志堅、方能品行端正。符合條件須舉行隆重的拜師儀式,在拜師儀式上要當眾宣讀《拜師帖》,要表明拜師者願意拜某人為師;要表明自己入門後學習弘揚本門的決心。同門師叔或師兄要當眾宣讀《門規師訓》,並對其提出入門後在遵紀守法、尊師重道、文德武風、刻苦練功、等方面的要求。

道教拜師

拜師是學道入門的關鍵。在網上很多年輕人受到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幻想拜個「神仙」,「大師」為師。甚至很幼稚的看到某些人發出一些隻言片語或是搞些玄幻莫測的言論,功法就認定是大師,重慶李一據說有三萬弟子,我想這其中就不乏此類人。還有的是看到輩分高就去拜,而對拜師所蘊含的重大意義根本不了解。實際上拜師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他跟曲藝界的拜師還是有不同的,說相聲,唱二人轉拜師等於師父給個飯碗,而在道教里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不僅僅是飯碗那麼簡單。師徒之間如父子,又不同於父子。師在道教里有廣義跟狹義的含義。廣義上所有道門耆碩前輩都是師長,諸大天尊及各位祖師也是師,在道門傳承里真正拜師還要有經籍度三師,有的還約定要有登籙,證盟,保舉等師。狹義的師父是指皈依學道修法的根本師父。

道門傳承

道門的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知識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拜師求的傳承必須要求得正統道教門派及明師的傳承。說到「正統」何為正統?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斷傳承法脈,才視之為正統。現在社會上打著「正統」旗號的太多了。說自己是正統,嫡傳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這就需要時間來檢驗。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太少了。所謂的正統要依宗而立,常看見某某自稱為什麼門派什麼法脈多少代弟子。那好請問你能說出你歷代祖師的名諱嗎?能說出你歷代祖師傳承的依據嗎?甚至是一些打著民間秘傳門派的也故作神秘,但是我也質疑這些秘傳的門派,既然說自己是「秘傳」那為何又大肆宣傳自己,廣而告之呢?

道教的拜師收徒需要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是否是可造之材,能否有成就。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科儀,經綸,術數等學。無論神霄,清微各宗派基本如此,只不過略有差異不同而已。再看看現在網上可以隨便認個師父,上線就打個招呼,下線根本不知道師父在何處?根本不了解什麼是"傳承"

弟子拜師後要受戒,在祖師前對師父和自己承諾,約束自己,開始真正的修行跟學習。並要按侍師的禮儀來供養,尊奉師父,與師父心心相印。

另類拜師

還有一些人自稱拜某某菩薩,或是太上老君為師,說自己看見某某神仙或菩薩降臨收他為徒,他在神前磕過頭,領了多少天兵天將。如果按這樣理解,那我們也都在在神前天天禮拜做功課。我們領的天兵也應該不少吧?

道門三寶是以道,經,師為三寶。在道門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師,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的發願。在道門傳承里是要依據經法相傳的,靈寶,清微,神霄都各有經典傳世。而自己說看見神仙菩薩多虛妄無憑,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體所得的治病感應的能力而不是依據先賢祖師們留下的經論來作為修行的依據跟證明,產生不了智慧,慈悲之心不去度眾生是證不了道的,對神像磕多少頭都沒用,說自己有多少天兵那些更是無稽之談,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民間有的法壇門派傳承以發誓孤貧等來約束弟子,傳承多比較混亂,同一門中也各有山頭,這些人所知有限,自裝神秘,一些基礎的東西弄的玄乎起玄,所行之術,千其百怪。社會難於普遍接受,淪落社會邊緣。此非道教,而是旁門。

總論拜師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獲得無上天人福報,出轉輪迴的,怎麼會讓人孤貧夭呢?至於民間某些門派的過功,過執也是靠師父給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來。所以這跟道門的傳承也不是一回事。

還有許多人雖然拜師但是心態根本沒有擺對,認為一切都靠師父,依賴師父,如果師父沒達到自己意願就馬上認為這位師父不行。轉投其他師父。也有的拜師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師後應該的責任跟義務。拜師後,也不知道怎麼樣繼續深造,不按師父教導的去修行,自己主觀上怎麼想就隨自己去做,就自以為是。有的人拜師後也不知道如何追隨老師學習,只象鴨子一樣等著師父填餵。而不知道從師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師父怎麼學習?有的人拜師後還是內心迷茫,根本沒有認識到師父的重要性,一年裡能跟師父打個電話就不錯了。還有的人拜師後在這個社會生活工作中學道的信心逐漸退卻,有的覺得在師父身上得不到什麼,甚至又轉拜他人為師,轉投他門,或者乾脆放棄的也大有人在。也有一些人對拜師只有一個簡單的認識,甚至,僅僅把它當作成功的途徑,找位出名的大師皈依下領一張《入室弟子證》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作為炫耀的資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當做牟利的一個手段,成名的一個台階。所以那句話說「名師易得,明師難求」是值得玩味的。

當我們拜師時,我們是否考察過自身拜師的動機,是否內心正確的生起信心,隨師父走入玄門之內?是否經歷了選擇對比,是否考察過師父的人品及所學?

自己是否真正認識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為弘揚道教而決定拜師?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這個老師的人品,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當師父的肯定也不可能就都是完人。所以內心裡不要把什麼都想的太美好,幼稚的結果是自己受傷。還有最主要的是自己能否從師父身上能學習到真正的內涵,學習到自己想學的知識。成為改善自己品質,心性,修煉,生命境界的唯一榜樣?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每個道友在拜師之前必須深入思考並付諸生活實踐的。

對於當前有些人打著一些旗號收徒,這些與我無關,小道我也不想介入這些是是非非中,我只是想說既然收徒就要擔負起師父的責任跟義務,當徒弟的有當徒弟的責任跟義務,當師父的也更有

許多責任跟義務,都說師父傳道,解惑,授業。我覺得這只是一方面,徒弟的品行,生活,事業作為師父都有責任去引導。有些師父也是滿足自己虛榮心,更有一些小孩子打著收鬼捉妖的名義在網上吹噓自己。生活中很多江湖行走的大師們也是走到哪裡就收到哪裡,對於徒弟根本沒有起到教育的責任。

我現在是當師父但是我也是徒弟,尊師重道者是傳承的根本。希望在學習道教,弘揚道教的路上,我們都沒走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清明節:

    中國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歷,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製定的,因此加入二十四節氣能較好的反映出太陽運行的周期。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8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清明節是道教的重要節日。道教奉行的教義之中,就包括祭祖宗、禮神明的內容。道祖老子認為,人們依「道」而行,就會有「子孫以祭祀不輟」的福報。子孫祭祀先人,緬懷先人的恩德,表示對先烈、對已經逝世的親人的深切懷念,對於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孝親敬老的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意義。

    介子推的傳說:清明節吃春捲

    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這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市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麵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裡好像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五個節氣,這在很多古籍之中都有記載。《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

清明時節,萬物生髮,氣候宜人,故古時多有踏青出遊的習慣。而眾所周知,清明同樣也有緬懷親人、祭掃墓園的傳統禮俗。這種禮俗流傳千年,至今為人們所奉行。

講起清明節,大家一定會想起唐代詩人杜牧這首詩作,詩中描述了作者前往掃墓時遇到的情況。當中「雨紛紛」三個字,描述了清明時節的天氣,不時都會下毛毛細雨,也營造了行人前往掃墓祭祖的氣氛。古人經常說「慎終追遠」,懷着崇敬的心情去思念、祭拜先人,其實是孝道的一個表現,而背後是本於「報本」 —— 飲水思源這個重要信念。

清明掃墓是中華文化孝道的體現,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的體現,更可以讓後代了解先人的艱辛,珍惜眼前。《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榼,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祭掃祖先墓地,最重要的是敬畏心和感恩心,孔子也曾說過“祭如在”之語。同時,祭掃的方法也十分重要,可惜的是,現在許多年輕一代,也許並不熟悉祭掃的方法和習俗。

清明忌諱

臨近清明,網絡每年都會流傳很多關於清明忌諱的文章,不乏一些讓大家感覺畏首畏尾的言論。拋開那些所謂的忌諱不談,其實來到墓園祭掃,最主要的是有一顆感恩敬畏的心靈。

祭掃者不要在墓園間嬉戲打鬧,更不應隨意跨過別人的墓地、冒犯亡者。如是,若能做到上面所告訴大家的這些祭掃的順序和方法,則大可不必擔心掃墓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厄運

<凈身符>>三張,符一用火柴從符底部點燃後,燒至符頭令箭處,然後沖入水中,用符水洗澡。符二用火柴從符底部點燃後,燒至符頭令箭處,然後沖入開水,服入後全身邪氣全除,符三帶於身上驅除你周邊邪氣。洗完澡後,要刷牙。

化錢咒

最後向大家公開一個可以用在掃墓時念誦的化錢咒,方便大家使用。

天有錢星,地有錢靈。陰陽造化,陶鑄均平。

天上地下,異相同形。吾今煅煉,貫伯分明。

火龍火馬,遇火成精。內含四象,外應五行。

旋風使者,烈焰將軍。風傳火化,元亨利貞。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正月十三民間習俗:楊公忌日:

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

“楊公忌日”又稱為“楊公十三忌”,世傳為唐代風水宗師楊筠松所訂定。這十三個“忌日”分別是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廿九、八月廿七、九月廿五、十月廿三、十一月廿一、十二月十九。 

出門走親戚或做生意應選好日子,有“待要走,三六九”和“七不出門,八不還家”之說。陰曆正月十三是“楊公忌”,忌出門探親訪友。一年有13 個忌日,從正月十三日開始,以後每月隔前一日皆為忌日。七月有兩日,... 此外,全省普遍主張“逢七不出門,逢八不回家”,也就是每月初七、十七、二十七...

楊公忌日,是一個民間習俗,知道有這麼回事就行了,但不必過分在意。具體決定自己能不能在這樣的日子里安排什麼大事。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正月初一至十五風俗(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 元旦” ,“ 元” 的本意為“ 頭” ,後引申為“ 開始” 。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 三元” ;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 三朝” ;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 元朔” ,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春節早晨,開門大吉,先放爆竹,叫做“ 開門砲仗” 。爆竹聲後,碎紅滿地,燦若云錦,稱為“ 滿堂紅” 。這時滿街瑞氣,喜氣洋洋。

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 團拜” 。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展出後來的“ 賀年片”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 歲” 與“ 祟” 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於床腳,此記載見於《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現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

 舊時民間以進入新正初幾日的天氣陰晴來佔本年年成。其說始於漢東方朔的《歲佔》,謂歲後八日,一日為雞日,二日為犬,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八日為谷。如果當日晴朗,則所主之物繁育,當日陰,所主之日不昌。後代沿其習

,認為初一至初十,皆以天氣清朗,無風無雪為吉。後代由佔歲發展成一系列的祭祀、慶祝活動。

屠蘇酒是一種藥酒。在古代習俗中,元日全家飲屠蘇酒,以祛不正之氣。製作屠蘇酒的方法是:用大黃一錢,桔梗,川椒各一錢五分,桂心一錢八分,茱萸一錢二分,防風一兩,以絳囊盛之懸於井中,至元日寅時取起,以酒煎四五沸。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別緻。一般人飲酒,總是從年長者飲起;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是從最年少的飲起。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長大,先飲酒以示祝賀,而年長者過一年少一年,後飲以示挽留。宋朝文學家蘇轍的《除日》詩道“ 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 ,說的就是這種風俗。這種別開生面的飲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產生種種感慨,所以給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俗傳正月初一為掃帚生日,這一天不能動用掃帚,否則會掃走運氣、破財,而把“ 掃帚星” 引來,招致霉運。假使非要掃地不可,須從外頭掃到裡邊。這一天也不能往外潑水倒垃圾,怕因此破財。今天許多地方還保存著一習俗,大年夜掃除乾淨,年初一不出掃帚,不倒垃圾,備一大桶,以盛廢水,當日不外潑。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十二月三十 換門神

換門神,是漢族民間過春節的一個重要習俗。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引門神是道教和漢族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漢族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

門神是道教和漢族民間共同信仰的守衛門戶的神靈,舊時人們都將其神像貼於門上,用以驅邪避鬼,衛家宅,保平安,助功利,降吉祥等,是漢族民間最受人們歡迎的保護神之一。道教因襲這種信仰,將門神納入神系,加以祀奉。

新春伊始,第一件事便是貼門神、對聯。每當大年三十日( 或二十九) ,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春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節信仰門神的現象,至遲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 《札記·曲禮》篇上便有" 春祀戶祭" 的記載,祭門神被列為" 五祀" 之一。到漢代,門神有了具體的姓氏和形象,那就是古代的勇士成慶的畫像,他" 短衣、大褲、長劍" ,頗為勇猛。唐代,門神為唐太宗李世民的兩員大將秦瓊、尉遲恭的畫像所取代。南北朝時,門神再改為神荼、鬱壘二神。南朝梁人宗懍《荊楚歲時記》載:" 歲旦,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之門神。" 據該書稱,原來,東海邊上有座度朔山; 山上一大桃樹,枝葉繁茂,蟠曲三十里

其東北方有一鬼門,為萬鬼出入之處,神荼、鬱壘二神據門而守,一旦發現了危害人間的惡鬼,便用蘆葦繩索捆綁起來送去餵老虎。因為鬼怕神荼、鬱壘,漢族民間便在門扉上畫二位大神以驅逐鬼邪。經過天長日久的傳承,這種崇拜家庭保護神的風俗便沿襲下來。後世漢族民間,除了武將的門神外,又出現了朝服文官的門神,稱為" 五福臨門" " 納福迎祥" ,這樣,門神便由的驅鬼逐邪變成了迎祥納福。

春節蒞臨,漢川城鄉的大門上,家家戶戶都換上了新的門神,紅光耀眼,門神多以唐代尉遲恭、秦叔寶,三國時期關羽,張飛畫像居多。一對對忠誠的家庭門衛," 良宵盛會喜空前" ,賜予主人以吉祥、安寧的賜予!

門神信仰由來已久,據《山海經》說: 在滄茫的大海之中有一座度朔之山,山上有一顆大桃樹,枝幹蜿蜒盤伸三千里,桃枝的東北有一個萬鬼出入的鬼門,門有上兩個神人,一個叫神荼,一個叫鬱壘,他們把守鬼門,專門監視那些害人的鬼,一旦發現便用蘆葦做的繩索把鬼捆起來,扔到山下餵老虎。於是黃帝向他們敬之以禮,歲時祀奉,在門上畫神荼、鬱壘和老虎的像,並掛上蘆葦繩,若有凶鬼出現二神即抓之餵虎。後來《山海經》這種以神荼、鬱壘、虎葦索、桃木為闢鬼之神的信仰被人們承傳了下來,如晉干寶《搜神記》佚文曰:" 今俗法,每以臘終除夕,飾桃人,垂韋索,畫虎於門,左右置二燈,象虎眠,以驅不祥。" 這中間,桃亦是人們崇拜久遠的植物,人們認為桃多子多福,是長壽的象徵,因此能夠除災避邪制鬼驅怪,《典術》雲:" 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壓伏邪氣者也。桃之精生在鬼門,制百鬼,故今作桃人梗著門以壓邪,此仙木也。" 而老虎為百獸之王,能夠" 執搏挫銳,噬食鬼魅" " 故畫虎於門,鬼不敢入" 。這種信仰一直流傳至今,除夕之時人們常常在門上貼上畫有二神與虎的畫,並掛上桃枝或桃人和葦索,以驅鬼辟邪。與過去稍有不同的是,畫中神人除了神荼鬱壘外,還有唐代出現的鍾馗,元代以後出現的秦瓊尉遲恭,舊時蘇州地區人們崇拜的溫( 或謂晉代之溫嶠,或謂東嶽大帝屬下之溫將軍) ( 岳飛) 二元帥。道教崇奉的青龍白虎,一些地區信奉的趙雲、趙公明、孫臏、龐涓等。

祈福門神

還有的地方將門神分為三類,即文門神、武門神、祈福門神。文門神即畫一些身著朝服的文官,如天官、仙童、劉海蟾、送子娘娘等,武門神即武官形象,如秦瓊、尉遲恭等,祈福門神即為福、祿、壽三星。這些門神雖出現的時間區域背景不盡相同,但至今都被人們普遍信仰,其中影響最深的要數神荼、鬱壘、鍾馗、秦瓊、尉遲恭了。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送神

記得在「廿四亥夜」至「廿五子夜」,上供敬香恭候御駕到來。

【歲末】「臘月廿五日」了﹐也就是【司命竈君】返天稟功後,【玉皇大天尊】「下降」出巡【三界】之日。

恭送竈神回返天庭儀式

司命灶君寶誥

至心皈命禮。

一家之主。五祀之神。

司喉舌於北斗之中。

察善惡於東廚之內。

賜福赦罪。卻凶為吉。

安鎮陰陽而保家中老少。

滅災增福方迎四季平安。

聞求響應。霛感皆通。

火德澤民。賴以群生。

上調飲食護生靈。

下煮饔餐滋壽命。

丹天真境。灶府聖真。

欲酬護佑猶未能。

普具香燈伸寸敬。

虔誠懇禱。宥過愆迍。

稽首上敬謝洪恩。

丹心下降春秋福。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

赤皇上品。元皇定國。

南丹紀壽。護宅天尊。

玉清輔相。

九天東廚司命灶王真君。

#上天言好事

#下界保平安

送神: 感謝祢們這一年的照顧與保佑

~為神明及家神清淨莊嚴的日子

筅塵 --- 河洛音ㄑㄧㄥ ㄊㄨㄣˊ

北京語 ㄒㄧㄢˇ

在北京語僅作名詞用,為竹製的刷鍋碗用具。

在河洛話,則有動詞及名詞用法…

動詞 刷掃、拂撣。如:筅筅咧

名詞 刷掃工具。如:雞毛筅、鼎筅

FB上有網友提出教導大家正確「清屯」的方法,但我一直意興闌珊。

原因是臺灣的母語衰微,連「筅塵」兩個字意義跟寫法大家都莫衷一是;更別說天差地別的清爐方式。

臺灣人慣把「筅塵」有邊唸邊的寫作「清屯」或「清囤」。

屯跟囤二字,都有屯積的意涵,所以被自由心證代位為筅塵的「塵」字,代表一年累積的灰塵。

但農曆十二月廿四日的重頭戲是「送灶君」及「清理神桌」;歡送灶君回天庭之後,立即要做的,是把柴灶及鍋具作年度大清理。把污黑的灶鼎刷理乾淨,所以老一點的說法也叫「清 黑屯」。

「黑屯」這個字打不出來,但《康熙字典》及《廣韻》都有收錄,為黃黑色之義。

這像極了髒污的鍋鼎顏色,比之「屯」及「囤」字較接近送灶君、整理鼎灶的意涵。

惟臺灣民俗在這一日,比較重視清理神像、神桌、祖先牌位;因為工程比較浩大。送灶君儀式,則簡單而隨緣。

所以「筅塵」成了主角,臺灣人把這一天稱為「筅塵」,而不是送灶君。

除了用刷子把神像刷理乾淨、擦拭神桌供器之外,另一個重點是把香爐清整。

香爐是供奉當時「安座」的主角,是神明定着的住居。神明可以外訪,但住居是不能催移的。

所以「筅塵」時香爐不能移動,宜用乾淨新湯匙或壽金,把多餘的香灰舀出,並保留三柱香腳。

「神明」及「家神」爐的處理原則皆是如此,記得在整理之前先上香稟告筅塵之意,並請神明、家神保佑一切平安順利即可。

自古一般民居就不供奉神明,每一個村莊有專祀某尊神明的寺廟。一尊神在一個村莊,只有一間廟寺。

民家是不供神的,除非有特殊因緣及臨時方便法門,一般民居不奉神像。

但臺灣盛行在家供奉神像,久而誤把「神明」當「家神」。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祖先牌位上寫的是「神位」,公媽龕又叫「神主牌」;其實這個才是「家神」。

「家神」,是本家登仙作神的公媽祖先,是「神陰」不是「神明」。

臺灣人已經忘了如何用母語寫字表達,逢此機緣希望讓【筅塵】回到正位,讓大家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不再盲信,廣沐神恩。

祝福大家 筅塵如意 福生無量!

提醒大家清屯時,千萬不要移動香爐,神尊只能用乾淨的毛刷清潔金身聖像,不能沾到水漬,待清屯完成時,將原本香爐內三支香腳插回原本的香爐,再燃點新的三支立香稟告神尊,再插入香爐內即可。香爐不能動,因為香爐代表財位,所以在入火安香時,都會在香爐前面剪貼一張紅紙,書寫安廬大吉,再者注意所有神尊與香爐的高度,香爐都會在神尊的肚臍位置,這也意味著拜財,即然是拜財,這更意味著香爐是不能動的,也因香爐是不能動的,所以公廟神尊因應節日繞境所需,所以督備有副爐,以便繞境與值年爐主交接之用。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宵節的由來

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為元宵節。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很多。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漢武帝時對於天中大神,太一神十分虔誠,在甘泉宮修建了太一祠壇,無論是伐南越、得天馬,每年的冬至節令也都要祭祀太一神,而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祭太一神的儀式最為隆重,從黃昏開始,通宵達旦用盛大的燈火祭祀,燈光燦爛,流光溢彩,遠遠望去燈火輝煌,也成為了後世正月十五張燈結綵的習俗的濫觴。
也有說法認為漢惠帝劉盈駕崩後,呂后一族控制了政權。呂后卒後,周勃、陳平等元老奮起剿平“諸呂之亂”,擁戴漢文帝劉恆登基。文帝博採眾臣建議,精心治國,使漢帝國再次強盛起來。因為當時掃除諸呂恰值正月十五,所以在每年的這天晚上,文帝微服出宮遊玩,與民同樂,以示紀念。漢文帝也因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隋朝煬帝時,元宵節期間賞燈活動熱鬧滾滾,夜夜笙歌,通宵達旦,張燈遂逐漸發 展為元宵節的重要活動。

元宵節與道教上元節

元宵節在道教中也被稱為上元節,道教所講的三元節,指的是上元節(農曆正月十五),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及下元節(農曆十月十五) 的統稱。在傳統道教觀念中,三元節非常重要,因為分別是“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 以及“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的聖誕千秋,這三位神祇,也就是我們俗稱的“三元三官大帝”,他們分別掌管天界、地府及水域,考察萬物生靈的功過, 主宰人間福禍,並在三元節來到人間,為人們賜與福分、赦免罪過、解除災厄。早在祖天師立教之初,就把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懺悔治病的重要手段。道經中載:“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農曆十一月是一陽復生,經歷十二月的雙陽,至正月復歸為三陽,成為全陽的“乾卦”;乾卦,即天,所以正月是“天道”數成之月,故而上元天官在這一天校錄天下百姓、以及已成仙、未成仙男女的籍籙,並在這一天為天下百姓帶去福氣,賜予好運,天官的形像一般為頭戴官帽手持玉如意或手捧小孩,象徵可以賜給人們如意吉祥以及人丁興旺。各大道教宮觀在這一天往往都人頭濟濟,前來進香的信徒絡繹不絕,而道長們也都會在這一天舉行朝賀上元天官的法事,以求天官賜福。普通信眾,如果自己在家不方便去廟裡的,也可以在這一天,多多持誦上元天官寶誥,得到天官的恩賜。行善可以累積福報,作惡則會欠下冤債,所以我們平時就應該多行功立德,在生活平順的時候,不只是享受順利,更要懂得多做好事,累積我們自身的福報,多行善事,自然能善心感福,讓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好運與財運。

天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私。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咸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現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祭改

祭改的由來是祭煞與改運,先請各方煞神、陰兵冤魂來吃東西,再請替身為你承受災厄,並請天兵天將將替身送走,這就是祭煞改運的方式,簡單來說就是去除不祥的惡煞把自己的運勢變好,使各方面的運途平安順利。

「煞」這個字的意思是自己本身被不好的事物影響,不好的事物是冤親債主或是存心不良的人對你有所影響一生運途,事業等等。

透過祭拜儀式來改運或解厄

請神佛當調人或仲裁者

調解人與無形界如前世父母、因果等的糾葛

讓大事化小、小事化無,譬如減少車厄、病厄等

當然要神明幫我們作主

祭改是什麼時候做

祭改大多都在農曆舊年尾牙之後,在新的一年前做(補明年好運勢)的開始,也象徵著正式迎接新的一年來臨。

祭改是什麼又是改哪些犯沖

「祭」就是針對你個人作祭祀,「改」就是去除厄運把過去不好的運勢在新的年度逢凶化吉。主要是幫你在新的一年所會犯沖到的一些關卡;例如:沖犯太歲、太陰、病符、車禍等等。請求神明發揮神力,用替身草人或其他形狀代表,並備小三牲、祭改金紙,利用草人去除煞厄並保佑你遠離這些厄運。

祭改儀式

1五體形:以虛造的圖形或模型最為替身,例如:替身草人,在另備小三牲(肉片、雞蛋、魷魚)、祭改金紙,利用祭改草人形體去除煞厄,來保佑遠離這些不好的厄運,不能自己到現場參與祭改者,可以由自己親人攜帶貼身的衣物來做祭改,祭改後司公會在衣物上面用印蓋上神明的印章,但這樣的方式現在使用的人也不多了。

2豎符:當出外衝犯衝因而生病,可請有修行的道士畫符貼符。先是道士請神,在神桌前放一個裝符的盆,把一根四面寫有符神的竹片或木枝插在盆裡,借重神明的力量,唸出符上的咒語並將符神供在病人的寢室,如此即可鎮壓煞神。

3補運勢:當一個人生病或遇到災難等不好運勢時,祈求神明幫忙讓不好的厄運轉好,一般可分為較為簡單及較隆重。較簡單的一種是到寺廟祭拜,主要以鮮果供品,再請道士向神明請求幫忙補加好運勢;另一種較為隆重,多半是有重病纏身之時,可以請幾名道士在自己家裡作法,析求病癒,俗稱「做獅」。

台灣的道士又稱司公,台灣道士比較注重符咒驅鬼法術。普通法師會畫符,如平安符、治病符、鎮宅符、驅邪符等,其目的都是善勵、救人的。

祭法方法 祭送篇

(祭送)這是祭拜祈求神明讓重病纏身能得痊癒。司公會先將病人住址、姓名稟告神明請神明降臨,並再在桌上放「老君印」、「方子」、龍角、法鈴及桃木劍來進行祭送,形式完成之後再行燒金紙,舉行祭煞。

祭改方法 安胎篇

(安胎)安胎是祈求孕婦胎中嬰兒平安,當孕婦不慎注意搬動或掀床驚動胎神的時候,可以請司公作法。司公會使用符咒,將安胎符貼在孕婦的房門及床上,鎮壓胎神。

*****祭改是一門祝由醫學

「將軍箭」在道教中,這是一種極為凶狠的兒童關煞,如果命格中帶有將軍箭,輕則孩子病痛不斷,嚴重的甚至連命都保不住,究竟這將軍箭有什麼禁忌,又該如何化解?

小兒關煞中最廣為熟知,也最讓父母親擔心的就是「將軍箭」。命格帶將軍箭的小朋友剛出生時,王爺宮和將軍廟﹙如:關帝爺、王爺公、玄天上帝、哪吒太子等有兵器的武神﹚是他們所禁忌的。為人父母帶有將軍箭的孩子到王爺宮和將軍廟裡其魂魄自然就會不安,時常會莫名的哭鬧,小孩會吐奶甚至臉色發青,這就是被將軍箭射傷的症狀。

民間俗傳認為:命犯將軍箭的小孩身上都帶有一把無形的箭,這把箭如果沒有弓,平時是沒有什麼作用,可是一旦出入武廟、將軍廟就會被借到弓,當弓箭相配自然就能射出箭的能量。

其實,命帶將軍箭的小孩子也代表著他有將軍的命格。道教民俗的說法是,這樣的小孩子雖然多才多藝,於同儕中可以顯出其具領導性格,但卻也有將軍一般的倔脾氣,並且幼年時容易多病、難養育。不過據說只要年過十六歲,其症狀就會減輕,這是因為身上所帶之箭刃,隨年紀增長而逐漸被磨鈍。

丁酉年正月十三日(2017 2 月 9 日)星期四 
集體祭改,
圓滿吉祥 !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