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大帝——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大帝是早期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指天官、地官和水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說天官為唐堯,地官為虞舜,水官為大禹。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

東漢時,張陵創立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其註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

在國行會同之禮及諸侯之盟神也,晉氐族苻堅和羌族姚萇等篤信「三官」,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訂盟時,《盟文》開始「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嶽四濱,及管川穀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東漢中後期,宦官外戚專權,朝野黑暗,人民災難深重,反抗情緒激烈,於是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張陵棄官入川,學道於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並結合中國民間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書,馥革當地民族原有的巫道,開創五斗米道。

三官大帝

因其最初主要以道術禱祝和赳鬼,並以符水為人治病,故被稱為道教符籙派,又因道教徒尊稱張陵為天師,故五斗米道以後又稱為「天師道」。

五斗米道一方面尊老子為教祖,祭酒傳授老子《道德經》;另一方面以天、地、水為三官,信其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請禱。

禱請方法主要見於《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書中說:「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於天,著山上,其一埋於地;其一沉於水,謂之三官手書。」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後來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目介紹太守張魯時,就詳細敘述了其祖張陵宣揚三官敬仰之事。此後這種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

三官大帝

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由於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漢族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

至於三官神的職掌範圍,宋明以後又自於三清四御的確立,而有所縮小,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但漢族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禱祝消災解厄祈福延生,隆重舉辦下元法會

今(農曆十月十五日)值「下元五炁解厄水官」聖誕之日,也是中華民俗中的「下元節」。北極玄元宮道觀  舉辦隆重的慶賀祈福法會,禱祝消災解厄祈福延生。

依時開壇,登臨寶殿,上祝聖壽。所祈十方善信福壽增延,各家道泰逐戶清平,再祈本觀香火綿遠,十方道眾修真有份,濟度長夜之魂,利益眾生之苦。

再行慶賀、三官、三元午朝科、供齋。慶賀祖師聖誕,跪誦太上諸品仙經,禮拜高真弘名寶號,上祝聖壽,下祈清泰。祈恩默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萬民樂業。

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居闕下三元妙緯宮三元總聖宮。

是寶闕下上元覃恩府上元一品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見天尊;

中元覃宥府中元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

下元通濟宮下元三品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的總稱。

《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更有「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悉皆消滅」。

可見,三官大帝信仰不僅由來已久,而且在道教信眾影響深遠。

在道教祈福科儀、《四品經》等都將三官大帝 和《三官經》特別尊崇。

因何而來:三官大帝本是元始天尊的靈胎聖體

三元麾下,上元洞清宮上元道化明曜妙感真君、中元洞彰宮中元護正丹輝妙道真君、下元洞靈宮下元定志符應妙道真君,總號「三元統御唐葛周三大將軍」,居三元洞和宮。

另有,三元總局考校百二十曹大權真宰(居三元曹局)、三元總錄三百六十應感天尊(居三元總錄院)、三元考校女青真人(女青天律府)等。

上元天官置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中元地官置三宮三府四十二曹,下元水官置三官三府四十二曹,天地水三官九宮九府一百二十曹。三品相承,生 死罪福,功過深重,責役考對,年月日限,無有差錯。其學仙善功,行惡罪報,各隨所屬考官,悉書之焉。天地水三官,各各別置宮府曹署,亦無限數,皆是支流別 號,禁察司罰之官,糾諸功過罪惡之人,列言正曹。

三官總誥 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普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水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暘谷洞元。青靈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一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三官大帝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屬於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信仰)尊奉的三位天神。一說是堯舜禹,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祀灶。東漢時,張陵創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

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原始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

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其註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天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舊時各地有三官廟、三官殿、三官堂。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

傳說天官賜福,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釋放幽冥業滿之靈。

水官解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十月十五為三官生日。

上元㊗️福元宵節吉祥。
三官大帝,指的是道教中掌管天界(天府)、地界(地府)、水界(水府)三界之神,分別為天官、地官和水官,閩南話俗稱「三界公」,客家話稱為「三界爺」,又稱「三元大帝」。
三位神明掌握三界間的一切行政事項,神格極為崇高,僅次於玉皇上帝,所以民間寺廟常配祀於玉帝殿前,同受敬仰。
三官大帝在道教中的神銜為:
天官:上元一品九炁天官賜福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地官:中元二品七炁地官赦罪洞靈清虛大帝青靈帝君
水官:下元三品五炁水官解厄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盧圓熹道長 的頭像
    盧圓熹道長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