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正法派

道派簡介:此派系由天師道演化而來,以傳天心正法而得名。天心正法派是源自天師道的一個道教派別,該派徒眾多隸屬於正一道,強調內外兼修。該派因傳天心正法而得名,最早在兩宋之間的路時中等人提倡。所謂天心正法,其實也是雷法的一種。

上清天心正法,北宋鄧有功編。《通志‧藝文略》著錄作三卷,不題撰人。今《正統道藏》本七卷,收入洞玄部方法類。編首載鄧有功序。謂北宋淳化五年(994)饒洞天掘地得天心正法一部,五傳至鄧有功,重加刪定而成此書。前二卷載請服三光正炁法、治病行符法、煉化大變神法、步罡行持法、遠罩法、近罩法、總真大咒法。大旨為施用符咒以招神役鬼,驅邪治病之法術。後五卷載符籙咒訣數十種,其中「正法三符」(天罡符、黑煞符、三光符)為天心正法之三種主要符籙。其餘符咒多出自天師道、上清派道書,乃當時道士為人驅邪勘祟,治病救度之法術。

正法:正當的法則。淮南子:「立正法,塞邪隧。」道教以正驅邪的法術。

鄧有功(1210年-1279年),字子大,號月巢,人稱月巢先生,南宋江西南豐人,自幼習儒,後為天心正法祖師爺饒洞天之五傳弟子。鄧有功校對核本,改正錯謬之處,進而有《上清骨髓靈文鬼律》三卷與《上清天心正法》七卷問世,乃為道藏經典收錄了一些重要的靈文、書符與道教法術等道教精華。

天心派為北宋饒洞天所創。他遠託張陵,近依譚紫霄,傳天心正法於世。故被稱為“天心初祖”。據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曰:“自漢天師宏正一之宗,而天心正法出焉。”《上清北極天心正法》序亦云:“夫天心法者,自太上降鶴鳴山授天師,指東北極之書,闢斥邪魔,救民是務。昔之流傳天心正法,止有三符,一乃天罡大聖符,二曰黑煞符,三名三光符。”此實表明該派源自天師道,而以天師三符為重,再經譚、饒推衍成書開宗。

譚紫霄(823-973)為唐末五代時高道,號金門羽客。福建泉州人。先後受到閩主王審知及南唐烈祖、後主的寵遇,其禮可比蜀之杜光庭。據《南唐列傳》所言,閩王時天師陳守元嘗鋤地得木札數十貯銅盎中,“皆張道陵符籙,朱墨如新,藏去而不能用,以授紫霄,紫霄盡能通之。遂自言得道陵天心正法,核鬼魅,治產病,多效。”由此可見天心正法始肇於譚氏,故宋元之言此法者,“皆祖於紫霄。”

以「天心正法」而著名的道士史不絕書:道士王太初以「天心正法」治鬼妖而聞名於世;朝散侍郎路時中也以用「天心正法」驅邪而聞名,民間把他叫做「路真官」;雷守聲行「天心正法」名聞朝廷,皇帝把他召入宮內為後妃治病立愈,賜號「洞元法師」。宋元時名道士雷時中修築了一座壇,傳授「天心正法」,弟子有數千人,分為東南和西蜀二派,可見當時天心派是一個大行於世的道派。「天心正法」以天上北極為主神,所傳的各種符符法簡略,因而廣為流傳。

饒洞天於宋太宗淳化五年(994)在華蓋山掘地得“金板玉篆天心祕式一部,名曰正法”。“然未識訣目玉格行用之由,復遇神人指令,師於譚先生名紫霄,授得其道。紫霄又令往見泰山天齊仁聖帝,得盡其妙。又奏請助以陰兵大士,作天心初祖,號正法功臣。”此説頗多玄虛成分,因譚氏早已逝世,不過也透露了饒洞天與譚紫霄在道脈上的淵源關係。饒洞天後以其法傳朱仲素,朱氏傳遊道首,道首傳鄒賁,鄒賁傳符天信,天信傳鄧有功。有功為北宋末年人,他據師傳祕訣,“重刪天心正法”,編成《上清天心正法》。並整理北帝道法,編《上清骨髓靈文鬼律》傳世。他以江西崇仁華蓋山為天心派祖庭,有弟子數百人。

此外,北宋宣和年間,道士路時中自謂得張陵弟子趙升指點,於茅山頂得石函帛書;又稱紹興戊寅(1158)天君降臨靖中,親授“七品格言”,時中與弟子翟汝文親聞筆記。其後將其所得編成《無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傳世,促使天心道法興旺當時。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卷四三讚譽説:“路真官再編天心法,則用世法以定之者尤眾。路君高才博達之士,撰傳度科文,又於其法十卷之首,各作一敍,極為精確,超越古今。”與他同時,精通天心正法者尚有王太初、雷守聲、任道元、歐陽文彬、王法師、陳桷、陳御史、趙子舉等,其中不少人本為官吏士民,可見該派在南宋時傳播頗廣。

入元,天心派最著名者是雷時中(1221-1295)。雷字可權,號默庵,祖籍江西,遷居武漢金牛鎮,自號雙橋老人。據稱因精研道學,感路真官降授“混元六天如意道法”;後又感辛天君立案,“付卿開闡雷霆之教,普濟眾生”。於是設壇宣教,專以《度人經》為主,道業大盛,有弟子數千人,分為東南、西蜀兩派。“首度盧、李二宗師及南康查泰宇,由是盧、李之道行乎西蜀,泰宇之道行乎東南,混元之教大行於世。所著《心法序要》、《道法直指》、《原道歌》,皆發揚混元道化之妙。”此係盛行元初,融合天心、神霄二派道法,自稱“混元”,可目為天心派混元宗。明清以來,天心派的活動已很少見,似已合流於正一。

兩宋之際,道教的齋醮科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這一時期的科儀變化我們可以稱之為“齋醮之變”。從歷時性的角度來看,齋醮科儀在北宋的變化主要是醮祭代替齋法成為科儀活動的主流,而南宋則鮮明的體現在各種符咒法術與齋醮科儀的相互混雜。

天心正法作為兩宋之際新出的符籙派,其產生以及發展都與“齋醮之變”的整體趨勢緊密相連。作為興盛一時的新符籙派,天心正法的法術系統以“驅邪輔正”為最高的行法宗旨,其法術類型涉及普羅民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通過這些驅邪儀式的深入民間,天心正法法師完成了其作為“儀式專家”的角色扮演,在民間社會的信仰世界中佔據着特殊的地位。然而,天心正法的法術系統不僅包括以“驅邪輔正”為宗旨的驅邪之術、考召諸法,而且還包括以超拔九祖、濟陰救幽為歸旨的黃籙齋法。而在傳世的經典中,天心正法的黃籙齋法則集中體現在路時中一系的玉堂齋法上。

天心正法的玉堂齋法,可以説是天心正法路時中一系行黃籙齋法的儀式總集,是路時中對傳統靈寶齋法的繼承與發展。

天心正法派不僅對傳統的符法咒術有所革新,更將自身的符咒法術融入齋醮科儀之中,深深的影響了傳統的靈寶齋法。新符籙派對齋醮科儀的創新,遭到了靈寶派中以維護經典與“古科”為己任者的批判。對於受籙與行法的關係,以恪守古法、維護經典為己任的靈寶派有自己的看法。他們認為,道教的齋醮儀式歷來是靈寶派之所長,按照傳統的“三洞”學説,要行靈寶齋法必須受洞玄靈寶中盟籙,否則即為“不法”即為“僭妄”,即為“越階行事”,即所謂“靈寶為中乘之極品,正一而下諸法不得跨越靈寶”。然而,作為有着自身嚴密道法系統的教派,路時中“玉堂大法”的齋醮儀式以傳統的靈寶齋法為本,兼及正一、上清齋法,建立起了一套“玉堂大法”的儀式規範。

玉堂齋法綜合靈寶與正一的儀式傳統在“破獄”科儀中體現得尤為明顯。路時中指出,行“破獄”科儀有兩種方法,即三洞法師用策杖破獄,正一法師持劍破獄。雖然路時中稱“玉堂大法”為漢天師之嫡傳,其玉堂大法卻不拘泥於天師道法。天師正一之法本受盟威籙,破獄只可用劍,而路時中“玉堂大法”在受中盟大洞籙的前提下,卻可以用策杖破獄。在這裏,路氏顯然綜合了靈寶、正一的道法傳統。

玉堂齋法往往強調儀式的濟度功能,而濟度儀式中又往往強調以內煉為行法之基礎,即所謂“內丹外符”。“內丹外符”或謂之“內修外法”,即將內煉神氣與外施符咒術結合為一。玉堂齋法的“內丹外符”傾向突出的表現在“分燈”、“破獄”、以及“三光鍊度”儀式上。

天心正法以日、月、星即“三光”作為其信仰的核心,並將之作為法力的來源,正法三符是其整個法術體系的基礎。在天心正法的法術體系中,繼承了上清派的存思術並發展之,藉助高奔日月、升斗奔辰、正法三符、玉堂齋法將對三光的推崇落實到了具體的道法層面。高奔日月、升斗奔辰乃屬“內修”,正法三符、玉堂齋法乃屬“外法”,天心正法開啟了宋元新符籙派“內丹外符”或曰“內修外法”之道。天心正法的三光之説、正法三符、內修外法的出現,對後世諸多道派的煉養思想與符咒法術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斷絕傳屍復連、解咒詛等,並先取本人狀詞,稱為某人所患某疾,本家曾於某年月日某人因此疾亡,或後來又因此疾亡幾人,須一一具亡過姓名,或曾作甚功德追薦未退,即當飛奏上天及申東嶽,乞移牒地府,給假差人,押赴某處昇天台露跡顯現,聽受經法。當建黃籙道場幾晝夜,沐浴化衣,設食受戒焚龍,童子傳太上救苦真符,拜奏章表,立名追薦。

天心正法這種先建齋設醮以度鬼祟,再行殺伐的做法是道教法術的一大轉變。這一轉變對後世道派影響深遠。《太上天壇玉格》指出:“諸行法官凡治鬼祟,許為解釋,使人鬼分別,不得輒以私滅形徒流。”又曰“如遇冤對,當與解釋,為之鍊度或誦經之類。”隨着天心正法派、神霄派、淨明派、清微派等新符籙派對傳統靈寶齋法的繼承與改造,以及鍊度等度亡儀式的興盛,道教界不再以殺伐為單一的手段來處置鬼祟,而轉變為先建齋設醮、誦經追薦亡魂,再行殺伐。這可以説是傳統道教鬼神觀的重大變化。當然,道教鬼神觀念的這一變化需要在對宋元

兩宋時期,道教的齋醮法術出現了新的轉變。道教法術日益呈現出“內修外法”或曰“內丹外符”的傾向;道教驅邪法術與度亡科儀的結合也越發緊密;齋醮法術因地域而異,因派而異的多元化格局日趨顯著。兩宋之際,道教新符籙派大興。這一時期,天心正法、神霄雷法、清微雷法、混元法、淨明法等新道法紛紛出世,諸派道法相互融攝,在改變六朝隋唐舊有的道教齋醮法術傳統的同時,也共同塑造着兩宋道教的新局面。

天心派最為重視符籙、法印,其中尤以三光符為至寶。所謂“三光”,在天即為日月星,在人則為精氣神。真師內修三光以成道,外運三光以為符。“蓋三光之妙,天得之而長久,人從之而登真。故布三光之氣,可以救世人疾病;發三光之法力,可役鬼神;宣三光之威德,可絕妖怪靈響;降三光之慧照,可以開幽冥,三光之法雖簡,行之在我,自無窮已。”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