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當山被湮沒的輝煌:六岳之首天下第一

明代玄岳武當山地位高於五嶽

《六岳登臨志》,明末人龔黃撰,共六卷。前五卷分別講東岳、中岳、西嶽、南嶽、北岳等五嶽,第六卷講玄岳武當山。《太和山志》中得知,在明代二百多年間,武當山一直被朝廷尊為“大岳”或“玄岳”,它的地位甚至高於五嶽。但對於今天的人來說,這是一段被湮沒的歷史,裡邊還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隱修學道者薈萃之處真武神修道飛升之所

武當山又名太和山、仙室山、參上山。古稱有七十二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澗。雖然武當山早在漢魏六朝時已成為隱修學道者薈萃的道教名山,但其名聲地位明顯低於五嶽,被稱為“嵩高之參佐、五嶽之流輩”。在唐末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瀆名山記》中,武當山被奉為第九福地。北宋流行的《太上說真武本傳妙經》稱,真武為靜樂國太子,入武當山修道42年,功成飛升。因此,宋元道士在武當山修建了許多供奉真武神的宮觀,宋元皇帝也多次為真武神增上尊號並派遣使臣到武當山舉辦齋醮法事,“告天祝壽”。與此同時,武當山在全國的影響日益擴大,上武當朝山進香的民眾日益增多。不過,直到明朝洪武年間,武當山的地位仍然無法與五嶽相比,尚未列入朝廷正式祀典。

朱棣報真武神顯靈之恩尊武當山為“岳”

正式尊武當山為“岳”,並將其列入朝廷祀典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個兒子,被封為燕王,就藩北平。公元1399年,朱元璋的孫子朱允炆即位,年號建文,史稱建文帝。建文帝採用謀臣齊泰、黃子澄的建議,厲行削藩。燕王不願束手就擒,率部下起兵,號稱“靖難之師”。就在靖師軍誓師祭旗時,突然烏云四起,黑旗蔽天,燕府謀士僧道衍(俗名姚廣孝)宣稱這是真武神顯靈,朱棣遂模仿真武神的樣子,披髮仗劍,與之呼應。這一過程雖然帶有濃厚的神道設教色彩,但由此而生髮的“神佑燕王”的社會輿論,對朱棣發動的靖難之役非常有利。因此,當朱棣率軍入南京即帝位後,馬上派人祭祀北極真武之神,並於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派遣勳臣貴戚大修武當山真武宮觀,以報答神恩

大修宮觀以報神恩敕封武當山為“大岳”

 

《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四雲:“永樂十年,太宗文皇帝惟玄天上帝有陰翊皇度、福國裕民之功,特敕大臣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等,率領官員軍夫人匠二十餘萬,敕建宮觀三十三處。天柱峰冶銅為殿,黃金飾之。範玄帝金像,精嚴置設,曠古未所有也。蓋謂昭答神貺,上以報薦祖宗在天之靈,下為天下蒼生祈迓福社祗。宮殿落成,特敕武當總名為:'大岳

太和山'。”整個工程歷時14年,耗費億萬錢糧。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二月,朝廷下旨雲:“武當山古名太和山,又名大岳,今名大岳太和山。”從此,武當山被正式敕封為“大岳”,明代歷史上有了“六岳”之說。

真武神受帝王尊奉明世宗賜額“治世玄岳”

明成祖以後歷代皇帝都崇奉武當山真武神,凡即位登基,都要派近臣到武當山祭告。在重大祀典中大岳與五嶽祭禮相同,且大岳真武神更受重視。到明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明世宗重修武當山宮觀,在遇真宮東北面的山埡上建大石牌坊,賜額曰“治世玄岳”,於是武當山又被朝廷尊稱為“玄岳太和山”,其名號、地位更是明顯高於五嶽,成為“天下第一名山”。

明代“天下第一名山”為武當山盡人皆知

關於“大岳”、“玄岳”地位高於五嶽的記載多見於明代文獻。《敕建大岳太和山志》卷二載,永樂十三年武當山玉虛宮提點任自垣在奉天門奏稱:“今武當山天下第一名山,提點有了,未有印。”明成祖當即表示:“禮部鑄了印,著人送去。”這表明明成祖已承認武當山為“天下第一名山”的說法。明代著名文學家王世貞在《玄嶽大和山賦》的序言中說:“至明太宗文皇帝尊之曰大岳,世宗朝复尊之曰玄岳,而五嶽左次矣。”明代文學家徐學謨《遊大岳記》雲:“國朝永樂,敕為大岳太和山。至世宗朝,始賜今額,以冠五嶽雲。”明代著名旅行家徐弘祖在《徐霞客遊記·遊嵩山日記》中說:“餘髻年蓄五嶽志,而玄岳出五嶽之上,慕尤切。”由此可見,明代武當山“鎮雄五嶽而祀超百代”是當時盡人皆知的常識。

清皇帝尊東岳泰山武當山鼎盛歷史漸湮沒

清朝皇帝為了神化自己的統治,抬高東岳泰山地位,對明皇室重視的武當山則採取貶抑矮化政策。康熙帝寫了一篇《泰山龍脈論》,稱“泰山實發龍於長白山也”。於是,康熙、乾隆等皇帝多次登臨泰山,奉祀岳神,從而使東岳泰山“雄鎮五嶽”,成為“天下第一名山”。清修《明史·禮志》不載明帝尊武當山為“大岳”、“玄岳”之史實,遂使武當山二百多年的鼎盛歷史被逐漸湮沒。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