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子故里

老子, 姓李名耳,根據歷史記載他大概生活在公元前600年左右到公元前前470年左右,是中國古代非常著名的思想家。老子出生在渦陽縣閘北鎮鄭店村,又名老聃,有傳聞說他一生下來毛髮就是白色的,所以當地的人稱他為老子。

老子大約活動在春秋時期,曾經在東周國都洛邑擔任守藏史這一職位,這就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國家圖書館館長。

老子博聞強識,據傳孔子周遊列國的時候曾經向老子問好並請教問題。老子晚年時期在函谷關乘坐青牛向西去,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靈寶前,寫成了五千言的《道德經》。《道德經》又名《老子》,可惜的是《道德經》真跡最後不知所蹤。

《道德經》富含豐厚的辯證法思想。在現代,老子哲學和古希臘哲學一起形成了人類哲學上的兩座不可比擬的高峰,老子也因為他深奧的哲學思想而被後世尊稱為「中國哲學之父」。

後來莊子傳承了老子的思想,並且和儒家、佛家思想等成為了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核心。在道教出現之後,老子被後人尊稱為「太上老君」。甚至從漢代開始,歷代皇帝會去河南鹿邑祭拜老子。

老子的主要思想主張是"無為而治",他理想的政治境界是「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老子用「道」來解釋萬物的演化過程,他的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而他的思想主張主要體現在在《老子》這本書中。

老子的資料

老子 ,字伯陽,又被稱為李耳。 曾經做過周朝的「守藏室之官」,他是我國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被道教視為教祖,也是世界文化名人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無為",《老子》一書用「道」來解釋宇宙萬物的變化過程,「道」是客觀的自然規律,同時也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深遠意義。

(一)老子的生平

根據《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記載:老子是春秋末期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他在當時是一位名聲很大的學者。比如,孔子在20多歲時,曾經專門向他請教古禮的學問。

到了昭王執政時,老子預知到大戰將起。所以,他辭了管,騎了一頭青牛,向西去,出了函谷關,到崑崙山去隱居修行。

但當老子經過函谷關時,尹喜知道了他即將歸隱的消息,便請老子寫書,老子只寫下了五千字,同時還是他留給後人唯一的書籍—《老子》。

(二)老子出生傳說

據傳聞,老子是彭祖的後代,在商朝陽甲年,寄胎於玄妙王之女理氏腹中。 一出生就是一副老人摸樣,故被起名「老子」。

(三)老子老師

老子曾經向老師常樅請教問題。依據《說苑-敬慎》的記載:老子的老師是容成公、也有人說是商容

(四)老子貢

老子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文化史上甚至宗教史上都有巨大影響力。

老子所留下唯一一部只有五千言的《道德經》不僅是中國文化的大寶藏,而且還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部本體論的著作。《道德經》不僅影響了中國自漢代以來兩千多年的思想發展歷史,而且也成為了西方思想家的寶典。到目前為止注釋《道德經》的人超過三千,它的出版發行量位居世界第二。

 

老子的思想主張

老子是春秋戰國時期非常有名的思想家,他先是學習儒家的教義,但是後來覺得繁瑣,所以自立門派,創建了道教,一時門徒眾多。那麼作為著名的思想家,老子的思想主張到底有哪些呢?

 

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認為道是萬物的本源,無論什麼事都要遵循本源。並且要遵循發展的規律,不能強加干涉,要尊重自然。分開來講,老子的思想主張分為政治上和權術上。

其中最為著名的恐怕就是政治上的無為而治了。他認為國家應該消極應對敵國的戰爭,不應該積極發動戰爭,最好的進攻是防禦。覺得即使和其他國家相距非常近,也最好是老死不相往來。不過這一主張受到的支持並不多,因為當時處於戰爭時期,群雄都是積極的開拓疆土,保家衛國,所以老子的思想主張不受歡迎也很正常。

 

而在權術上,老子主張物極必反。覺得凡事都有雙面性,不能過於強求,否則可能會造成更加不好的後果。這個主張比較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所以時至今日依舊值得人們研究。

當然老子的思想非常深刻,老子的思想主張遠遠超過上面所列舉的一些,所以說,老子被後世人如此崇敬也不是沒有道理的。他的很多主張已經超過了當時的社會發展,即使是拿到現在這個社會也依舊是比較先進的思想,難怪後世人會將老子神話,甚至連歷代皇帝也會特意去祭拜。

老子故里

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的名是唐朝玄宗皇帝李隆基欽賜。鹿邑是道教鼻祖李耳的出生地。隱山遺址、太清宮被評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子故里

鹿邑是元朝至元二年,改名鹿邑縣,縣名一直沿用到今天。春秋時期中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和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朝初期的著名學者、道家的修士陳摶,都出生在這裡。

根據記載,太清宮開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名字為「老子廟」。從此以後,唐宋元明清等朝代典籍中均有皇帝親自或派大臣拜謁的記錄。

唐朝帝王,視老子廟為家廟。唐高祖李淵,把老子廟建造的好像是帝者居住的地方。高宗李治,來到老君廟,加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創建紫極宮。武后武則天,擴建了李母廟,後為洞霄宮,也就是俗稱的後宮。唐玄宗李隆基曾經兩次親臨老子廟,並親自為《道德經》作批註,親筆書寫全文並立《道德經注》碑一個。天寶二年,李隆基下旨改紫極宮為太清宮。

宋朝皇帝愛好向道,宋真宗趙恆親自率領大臣朝拜太清宮,加封老子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樹立大宋重修太清宮之碑、先天太后之贊碑、會真橋記等碑刻。

老君台,在鹿邑縣城東北一角。是我國現存比較有名的老君台之一,另一處在老子最後修行地,河北沙河渡口村,老君台是為了紀念老子修建的,它的歷史非常悠久,意義非凡。

傳說中老子修道而成仙,就是在這裡飛升,也稱「升仙台」或「拜仙台」。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