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真武學道有成,除根性、信心、恆心外,還須有明師和真訣
據《玄帝實錄》記載:玄帝是先天始氣五靈元老之化,乃先天始氣、太極。上、中、下三皇時俱曾下降為真人。黃帝時生靜樂國。 「開皇元年甲午之歲三月初三日午時,真武產於母左脅,誕生於王宮,生而神靈,長而勇猛,不統王位,惟務修行,輔助玉帝,誓斷天下妖魔,救護群品,日月於王宮發此誓願」。以上道典中所記述的真武的身世,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個人一生修道能否成就,與他的宿世因緣絕對有關。如果你宿世為善,福德因緣好,善根雄厚,這就決定你有智慧,有一心向道之心;有此惟務修行之心,洞察宇宙人生真相後,就能發大誓言,這一連鎖善念反映所具足的因緣就奠定了,真武此世得以成道的堅實基礎。
再看《玄帝實錄》中接下來的記載:「年十五,詞父母出家學道,得玉清聖祖紫元君授其無極上道,令入武當山修道,棲於紫霄峰,四十二年,大得上道,功成飛升。說明為人修道,得遇明師得授名師真訣傳授,至關重要。修道不遇明師,與修為的理法,義法不明,不得真訣親授,修為路上就往往會誤入歧途,或得事倍功半之效。此外,真武棲於紫霄峰,修道四十二年,需要有堅定的信仰,宏大的「輔助玉帝,誓斷天下妖魔,救護群品」的大誓願作支撐,耐得住寂寞,吃得起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困苦及內、外心魔的歷煉才行。這正如《煉心訣要》所雲:「學道貴有信心、恆心、以道非驟時可得可成者。董其昌有云:『長生必可學,第不能遇至人,授真訣。能得其要!人,須有至死方休心!
二、對當前全真教「務道」的幾點我見
大家知道,全真道是在原天師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雖受其影響,但有許多創新之處。首先,提倡三教合一;全真道創始人重陽祖師在分析了三教的本質後,認為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歸根究底都是道德性命之修養。其次,捨棄外丹燒煉和符水咒語、崇尚內丹修煉,主張性命雙修。再次,吸收佛教度善濟人的思想,教導信眾以善功作為修行的主要內容。
重陽祖師羽化後,他的七大弟子各自掌門,全真教內部形成了遇仙派、龍門派、華山派等七個分支。其中丘處機的龍門派最盛。清朝時,龍門派律宗的王常月祖師改革全真教,由丹法清修轉向以嚴持戒律為主,使全真道一度低迷的景象得以扭轉,煥發出青春。現以真武信仰為指導,結合《龍門心法》及當今全真道教的狀況,試談幾點一孔之見:
1.性命雙修宜以見性為主。
何為性命雙修?全真教創教祖師重陽真人在《重陽立教十五論》第十一論「混性命」中云:「性者,神也。命者,氣也。性若見命,如禽得風,飄飄輕舉,省力易成……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謹緊鍛鍊矣」。此即性命雙修之義。 《重陽真人金關玉鎖訣》中又言:「人了達性命者,便是真修行之法也」。但他又強調:「心中真性修行主」。故告誡門人:「務要諸公得識真性。不曉真源,盡學旁門小術,此是作福養身之法,並不干修仙之道、性命之事,稍為失錯,轉乖人道」。識得真性方是修仙之道。此以性為本之義。丘祖處機在《丘祖語錄》中雲:「吾宗惟貴見性,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為初基,以性明見空為實地,以忘識化障為作用。丘祖在此明確表明本門宗旨“惟貴見性”,以見性為實地,以龍虎、鉛汞、水火配合之養氣功夫為輔。 《丘祖語錄》中又言:「吾宗前三節皆'有為'功夫,命功也。後六節乃'無為'妙道,性學也。三分命功,七分性學。已後只稱性學,不得稱命功。修心見性是“性學”,乃無為妙道;水火配合則是煉氣養形之“命功”,屬有為功夫。丘祖又強調“三分命功,七分性學”,則修道功夫明顯以性學為主,命功為輔。而二者為體用關係,「見性為體,養命為用」。光養命不足以見性,見性則自然養命。丘祖承繼重陽祖師思想,很清楚地區分無上修仙大道與區區延年小術。見性才是修仙之無上大道,煉氣養形之命功其要仍在輔以見性之功。丘祖明白指出,若徒以養形長生為念,非但成仙無望,亦難上壽,故有言諦諦告誡門人:「今世人貪生之甚,希慕長生,究無長生者,心不真也。依丘祖之見,性順情慾而動為有妄心,此乃影響先天、後天二氣之相交融,造成形不康,神不寧,而生命不安,何能長壽?有妄心即心不真,心不真則性不見,性不見則壽難長,故要學人發無上心,誓修無上成仙妙道,不要徒求延年益壽的有為小術。
清初,面對全真道教「戒律廢弛,玄風不振,道化頹靡,黃冠失教,屢屢受教羽流,多有違犯戒」的慘狀,全真教第七代祖師王常月審時度勢,把握有利時機,在清政府的支持下,對全真道教修為的義理與方法,進行了大膽改革。開壇傳戒,演教弘道,以一部《龍門心法》大闡述玄風,改變了全真道長達四百餘年衰微沉寂的局面,展現出一派中興氣象。
王常月祖師認為,早期全真教北宗所謂的性命雙修,先性後命的思想理論,很大程度上還是從內丹學修煉上來說的,而王常月所謂的性命雙修、見性為主己較以前有所轉變,內丹學的修練逐漸淡化,逐漸轉向以戒律為前提保障的性命雙修思想,這可以說是全真史上的一大特色轉變。所以,我們在認識的時候要清醒的看到這一點,不能盲目的認為與早期全真教沒有什麼不同。那麼,王常月祖師所倡導的性命雙修,見性為主。在實際中怎樣具體操作呢?他認為首先要皈依三寶,然後戒行精嚴,“定慧雙修”,則可以見性立命。他說:「諸生,固精養氣,則氣住精凝,自息火迴風,則精化為氣,熏蒸四大,和合萬神。真火無菸則氣清,神水不漏,不漏則神靜。存。天不由己,故色身有輪迴生死,劫運循環:慧命由我不由天,故法身威權自在,解脫無礙」。可見,性了命自了,所以修練應從法身上下功夫。但是,一個很關鍵的方法就是務必使“身心清靜”,他曾經這樣論述其作用。 「諸子,要先死妄心後入圜;先了愛緣,後打坐。淫心久息,則腎足而真鉛上升。嗔心久息,則心虛而真汞下降。飲食調節合乎時宜,則脾強而汞鉛封固。輕;魄安,肺液通而須發黑。七情,戒性降心,則妖邪鬼魅不能犯。雖然以見性為主,但是仍體現了對生命的重視,其體現就是內丹修煉方法;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可見,其修練是七分性學,三分命學,從而達到性命雙候,識心見性的目的。但所有的這些修練都是以戒律為前提,沒有其保障便不能達到其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