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祖庭河南鹿邑太清宫老子故里

老子文化節:老子故里究竟在哪?

史載孔子曾學於老子。在道教中,老子是一個很主要的神仙,被稱為太上老君,尊為道祖。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而在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老子是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在《道德經》中說“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真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可能無法想像,在25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不爭”又有著什麼樣的理解。

老子樣貌:據太平廣記所記載:老子黃白色,美眉,廣顙長耳,大目疏齒,方口厚唇;額有三五達理,日角月懸;鼻純骨雙柱,耳有三漏門;足蹈二五,手把十文。(老子皮色黃白,眉毛很美,額頭寬闊耳朵很長,眼睛很大,牙齒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額頭有十五道皺紋,額角兩端似有日月的形狀。他鼻子很端正,有兩根鼻骨,耳朵上有三個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雙手上有十道貴人的紋路。)

老子是先秦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他在《道德經》中說“人之道,為而不爭”,又說“天之道,不爭而善勝”,真可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老子可能無法想像,在2500多年後的今天,人們對“不爭”又有著什麼樣的理解。

安徽渦陽與河南鹿邑,同居道家文化發祥地的渦河兩岸,兩地直線距離不過80公里,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來,重新燃起一場關於老子故里歸屬的論爭,並不斷升級。老子故里到底在哪裡?在“

鹿邑:老子遺迹成4A景區

出渦陽縣城行駛60公里,經亳州市向西20餘公里,就是河南省鹿邑縣。鹿邑縣老子故里旅遊景區管理處張偉主任介紹說,該縣老子故里旅遊景區包括縣城的明道宮和縣城東約5公里的太清宮兩個景區。

當地人說,鹿邑縣太清宮鎮太清宮為老子誕生之地,縣城東北角的明道宮為老子聚徒講學、傳播天下大道的地方。這兩個景區從2004年開始建造,今年捆綁在一起被國家旅遊局評為國家4A級景區。

據張偉介紹,2004年鹿邑縣成立老子文化開發辦公室,專門研究如何發展老子文化事業。鹿邑縣採取招商引資辦法,興建景區。具體做法是,開發商可以在政策允許下在縣城內進行房地產開發,但前提是投入資金建設老子景區。今年,鹿邑縣特地成立老子文化發展研究中心,屬於正科級事業單位。

對於老子文化旅遊開發,鹿邑縣的下一步打算是,籌建一座500畝土地建設老子文化博覽園,包括老子圖書館、紀念館、道教名勝燈。

太清宮:現存明清時期遺址

鹿邑太清宮看到,該遺址現存有明、清或民國時期修建的太極殿、三聖母殿、娃娃殿等,其餘建築均為2004年後重建。

對於太清宮的歷史,鹿邑的說法與渦陽的介紹大體相同。鹿邑太清宮始建於東漢延熹八年。當時漢桓帝劉志尊老子李耳為道家鼻祖,在其誕生地建“老子廟”以進行祭祀。唐高祖李淵尊老子為李姓始祖,並以“老子廟”為家廟,親赴鹿邑祭拜。唐玄宗李隆基兩度拜謁“老子廟”,更其名為“太清宮”,他還將祭祀老子母親的“李夫人祠”更名為“洞霄宮”。

北宋真宗趙恆即位後,對老子尊崇有加,他在大中祥符七年親赴太清宮,大興土木,進一步擴大太清宮、洞霄宮、明道宮的面積,至此,太清宮的建築規模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至今仍立在洞霄宮前的《先天太后贊》碑,是真宗皇帝親筆所書。此碑高8米、寬2米,重50多噸,為現今中國國內道教同類碑刻之最。

太清宮於唐末毀於兵火,幾成廢墟。宋、金、元時都重修。韓林兒在亳州稱帝,下令拆太清宮之材,運亳州蓋宮殿。明萬曆七年(1579),再次修繕太清宮。清康熙十七年(1678),由道聖等人募資重修,七年始成。

近代太清宮又毀於戰亂,現僅存前宮太極殿、後宮三聖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兩通、金碑一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

九龍井:傳說得到證實

老子故里有兩大獨特景觀,流星園和九龍井。據《正統道藏·猶龍傳》和多種典籍記載,老子誕生時,“洵水”上空出現千古奇觀,“萬鶴翔空,飛龍吐水,以浴聖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

《七真祖師列仙傳》描述甚詳,言四大真人劉長生、王玉陽、譚長真和郝太古尋到太上老子降生處,“見有九井並環著一座八角亭,亭邊有株李樹,相傳太上生於李樹下;四人步入亭內,亭中間有座石碑記著降生之事。”在敘述了太上出生時“九龍吐水,沐浴其身,所浴處遂成九井”之後特彆強調:“其地神異載於經史,歷有考證,非無據也。”

老子故里有兩大獨特景觀,流星園和九龍井。據《正統道藏·猶龍傳》和多種典籍記載,老子誕生時,“洵水”上空出現千古奇觀,“萬鶴翔空,飛龍吐水,以浴聖姿,龍出之處,因成九井”。

明道宮:傳為老子傳道之地

明道宮景區位於鹿邑縣城東北隅,與太清宮東西相望。該景區以紫氣大道為界,分為兩部分,紫氣大道南為弘道苑,北為明道宮。

大清光緒版《鹿邑縣誌·古迹·明道宮》記載:“明道宮在東門內升仙台前,唐名紫極宮”。唐天寶二年(公元743)為太清壇。到了唐代,隨著皇室對老子尊崇有加,即以老君台為中心,形成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又多次毀於兵火戰亂中。

2005年,鹿邑縣委、縣政府依據唐、宋時的規模恢復重建明道宮。明道宮景區佔地10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

主要景點有迎禧殿、眾妙之門牌坊、弘道苑、玄元殿、文昌閣、老君台、騰雲閣、弘道苑等建築。其中,老君台200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老君台:傳說中的老子升仙處

在當地民間,至今流傳著聖母為何懷孕的故事。有位白員外,家有一女,叫白蓮子。一年的正月十五晚上,白蓮子正坐在後花園的李子林里賞月,只見一道流星划過,流星飛落在白蓮子面前的一棵李子樹上。

白蓮子藉著月光摘下,正欲嘗之,剛放到嘴邊的李子“咕嚕”一聲滑到肚子里去了。隨即白蓮子懷胎八十一載。八十一年過去了,這年農曆二月十五,腹內嬰兒撞斷母親的3根左肋跳將出來,這嬰兒便是老子。所以,老子一出生就有81歲。

老子出生後,見母親傷勢很重,第一件事就是煉丹救母,並在河灘里采來苔干做藥引子為母和葯治病,母親的病慢慢好起來。一年夏天,“水母”作怪,“洵水”泛濫成災,百姓苦不堪言,母親命他治水,老子便施法將那口大煉丹鍋移座在“洵水”之上,頓時河水被鎖在鍋中,變得溫順起來,不再漫堤。為感謝母親九九八十一難的孕育之恩,老子寫《道德經》時就寫了八十一章,以示紀念。

鹿邑縣明道宮內的老君台,為鹿邑獨有的一大景觀。老君台,為老子修道成仙飛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建於漢代,盛於唐代,多次毀於兵亂,後歷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歷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積765平方米。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

老君台上還放置著4發炮彈。上面記載,193861(農曆五月初四),侵華日軍攻打鹿邑縣城,對老君台進行炮擊,共打13發炮

河南鹿邑太清宮太極殿太上老君神像正式分靈

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恭奉。

道脈延傳 紫氣東來 弘揚道德真源 福佑眾生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臺灣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導航廟址-臺灣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電話: (04)22656052盧圓熹 (通隆)道長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上帝爺公廟)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