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丹道養生 (3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打坐十二步秘功(八)——蟄藏炁穴

 

第八步蟄藏炁穴

太玄丹到法訣

朝北斗,對明星,吸呼綿綿意守中。

迴光返照炁自動,一點一點意引行。

下降不可過丹田,上升只能到絳宮。

久動而靜炁入竅,大定得之蟄藏功。

心腎交,神炁凝,氣歸元海壽無窮。

乾坤日月要和合,戊己坎離交姤升。

小定七日不食睡,大定七七呼吸停。

識死性活根蒂固,形神俱妙四大空。

功法詳解

蟄藏功法,是道家養生功法中的高級功法。所謂蟄藏,正像蟄蟲冬藏於地下,不食不動,似死非死。小定數日,大定能達數十日。這種功夫只能適用於過去入廟出家之人。而對我們當代人來說,是不適宜的。今公諸於世,是讓人們知道我們的祖先也有這步蟄藏功法,尤其給研究道家養生功法者,提供點參考罷了。

千峰老人曰:“此蟄藏之法,是將祖竅前翕聚那一點陽神炁收歸於炁穴之內,名為凝神入炁穴。此炁穴有內外兩竅;外竅為陰陽之宅,胎息之根,呼吸之祖;內竅者,長胎住息之所,入大定之室。內呼吸上不過心,下不過腎。久而久之,真氣入竅,忽然大定得矣。”

用法:基於七步翕聚收光法,將遠去欲飛之炁光,用子卯午酉子收回,送歸土釜牢牢封固。此時如初坐,用迴光返照朝北斗對明星,下視丹田。出息微微,入息綿綿。久視靜極,但覺丹田有一股熱流,蠕蠕融融動盪其中。此時心不外馳,以意引導,將此熱流向上運於心下絳宮,再由絳宮運於腎位丹田炁穴。即上不過心,下至腎。久動而靜,忽然入了竅中竅,真炁穴。此刻呼吸頓斷,重入胎胞,再造乾坤。實乃心腎相交,神炁合一之功。尤如蟄蟲之蟄藏,道家謂之入定,釋家謂之禪定。小定數日,大定數十日,而自己的識神則茫然無知矣。古人所謂炁歸元海壽無窮即指此步功夫。

對於丹田、炁穴的位置究竟在哪裡,其說法不一,用我們的傳統說法:是在臍下一寸三分處,上有黃庭下關元,前有幽闕後命門,前七後三中懸一穴即丹田。了空祖師說:“炁穴在動靜二脈之中心,分出二脈合成一管,下通小腸之中心,有四層網脂油皆連絡小腸,首層名曰黃庭,二層名曰金爐,三層名曰炁穴,四層名曰關元是也。”

另外佛教瑜珈功,有的功深者,埋在地里數十日,仍可複活。我國道家的蟄藏功,也能口鼻無呼吸,六脈皆停,大定七七四十九日。這與釋家三禪脈住,同一道理。這說明道家也有這步功法,不過不易達到罷了。

蟄蟲冬眠待春生,人能入定享高齡。

小定七日呼吸斷,大定七七六脈停。

年老無事尚可用,在職工作行不通。

介紹此法無他意,說明道家有斯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七步龍虎二炁翕聚收光法

太玄丹道法訣

龍虎精,烏兔髓,凝結翕聚煉光輝。

坎離交媾天地泰,戊己合時成刀圭。

三花聚頂三心天,四相和合萬象飛。

皓月當空心宜靜,慧光遠去意莫隨。

玄關走,眼莫追,休教前功一風吹。

凝神聚光急收劍,子卯午酉子收回。

津液為主氣當伴,眼鼻同吸意同歸。

送歸土釜牢封固,日月合併照紫微。

功法詳解

此七步功夫是日月合併,守中抱一,翕聚祖炁,聚光、煉光、收光之法,道家也謂之煉丹法。

千峰老人曰:“守中抱一是全功,祖炁聚會性命同,坎戊離已日月合,龍虎二體光中升。”又云“守中抱一,日月合併之功也。離己是日光,坎戊是月精,此龍虎二炁也。天地之交精,日月之交光,盤旋於祖竅之前為混元真一之精,此即是精炁神聚在一處,三家相見,四相和合歸一,心空意空,無他無我,祖竅之前真氣曰太極,曰金丹,曰元覺,先天乾坤,後天坎離,實為四個陰。”從初步收心求靜到四步為下手法。從五步到九步為煉丹法。此七步功夫是在前六步的基礎上通過小周天轉法輪採藥收炁降龍、開八脈、下手煉精化炁、文武火、卯酉週天進陽火退陰符等非只一次的自身採補。此時身上百病皆無,神清目明,精炁神足,三花聚於目前,如皓月當空,這即是玄關。玄關者,乃玄妙之機關也。丘祖雲:“但著在形體上摸索皆不是,亦不可離形體而外向尋求,因其機發始成竅,機息复渺茫。”《性命圭旨》雲:“空洞無涯是玄竅,知而不守是工夫。”千峰老人曰:“靜極玄關出現,若有一念使落後天,倏然不見一無所有。如再求之,了不可得,因著色相之故。”此時必須存無守有。所謂存無是存無為,無人無我,忘心忘形,萬籟俱寂。所謂守有,即守中抱一,在虛極靜篤之時,一輪明月出現目前即玄關。

當坐靜時眼前出現一圓光,此時務要心定念止。二目合併似含光凝神,此為迴光返照,照見真炁之光,盤旋於祖竅之前,自然翕聚此炁不散。越翕聚炁光越圓。當翕聚此光圓陀陀、光灼灼時,即是戊已二土、龍虎二炁合併而刀圭成。千峰老人曰:“坎離交而天地奉,龍虎交而戊己合,戊己合為一體,則四象會合中宮大藥生矣。”這裡所謂的大藥即是玄關。

當玄關性光盤旋於祖竅之前漸漸遠去時,仍須以靜待之,二目既不要隨之而去,也不要立即收回。當玄光恍惚欲飛去時,火候已到,急用二目鼻根同時吸氣,眼吸意隨著四正,心意由下子位左上到卯至午,再右下到酉至子,再抬頭開關吸收,用子卯午酉子,將炁光收回。此時金液滿口,引吞下入十二重樓,送歸土釜即真炁穴牢牢封固。千峰老人曰:“先天真一之炁自虛無中來,但見玄關忽動離遠,而後方可翕聚此祖炁收入腹中炁穴,真氣往來跳動,口中清香無比為證。”藥有老嫩,光有圓缺即足與不足之分。經不斷採補,日積月累,真炁內足發於外為光。當此炁光恍恍惚惚不定,或由小變大復歸於無,這都屬於嫩而不足。還要繼續用功,必須煉至眼前出現圓陀陀、光灼灼,方是正玄關。紅色者為血玄關,白色者才是正玄關。這即是修真養性的真性,性命合一的真性。精炁神足就出現眼前。呂純陽雲:“目前咫尺長生路,多少愚人不醒悟。”釋曰:“終朝常對面,不識是何人。”實際都是指的出現在目前的先天真一之炁——玄關。

(請在專家指導下練習)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六步 卯酉週天陽火退陰符

太玄丹道法訣

進陽火,退陰符,卯酉週天炁合神。

閉目四九子進陽,開關四六午退陰。

左旋上升照乾頂,右轉下行照臍輪。

爐中有火金可化,釜內無水莫增薪。

鉛投汞,炁合神,採內藥,保命根。

週天三百六十五,卯酉沐浴始通心。

採藥煉丹皆比喻,離開神炁別無真。

此是自身陰陽配,休向身外錯問津。

功法詳解

在下手煉精化炁採藥歸爐後,緊跟著用進陽火,退陰符,卯酉週天,煉炁合神,又謂採內藥。千峰老人曰:“此法是採內藥,左旋右轉,一起一伏用目下照。從左上照乾頂,從右下照坤臍至中心為一度。如此三十六轉是為進陽火。開關從午卯子酉轉一回,如此二十四轉為退陰符。”十六步功夫,一三五七九是單練,二四六八十是緊密相連用的。經四步下手煉精化炁採藥歸爐後,緊接著用六步卯酉週天採內藥煉氣合神的功夫。其用法:坐如初,收神內斂,閉目養神片刻,二目外閉而內睜,凝神下照坤臍,閉目轉睛由下向左上右下轉,睛轉頭隨,轉一周為一次,每轉九次稍停,閉目看光。如此轉四個九次為進陽火三十六,然後開關,即睜開眼從上往左下右上轉晴,轉四個六圓周,每轉六次稍停,閉目看光。如此轉四個六次為退陰符二十四。在外兩個眼球左旋右轉,在內則金本交並,陰陽和合,神炁合一。千峰老人曰:“外藥(即煉精化炁)保身無病,內藥保命;命者元炁也。卯酉週天之火,煉內藥之法,亦為內交媾。系汝已系充足之外藥,彼時因風火相激,真炁上升於腦,眼睛左旋右轉一起一伏,腦炁筋與神經系和合,斯時腦髓充滿發漲,頓覺榮光發現,有形無相採內藥,俗名煉丹是也。”且藥歸爐後,非用陽火陰符週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之一火候,不能將精炁化為榮光,成為內丹之苗。在人身上:子是生死竅,午是泥丸宮,卯是夾脊關,酉是絳宮,卯酋通心,故稍停為沐浴。曹還陽祖師云:“子卯午酉定真機,顛倒陰陽三百息。”

子卯午酉為四正,是五行生死之位。且有繫管以通五臟六腑,必停其息以意薰蒸之,臟腑方得滋潤。故丹經以沐浴為火候之秘機,為煉精煉炁之要訣。金木水火土為五行,在世道中寓生死之理。

子卯午酉為四正、四生、四死之位,在性命雙修養生功法全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故古人將看四正,或四正理擺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尤其在下手煉精化炁,轉手煉炁化神的功法上,更視為火候秘機。千峰老人歌曰:“進陽火,退陰符,閉目四九轉神輪,開關四六度數真,此是卯酉週天火,差之毫釐炁不生。”

功到此步,每到坐靜時,眼前就會出現圓陀陀、光灼灼的一個圓光。這即是玄關,又叫慧眼開。這時人就會變得更聰明,精力更充沛,四肢百骸,身體發膚更加春氣融融。

進行卯酉週天採內藥,進陽火,退陰符,是在下手煉精化炁之後,萬不可在採外藥之前用此功夫。應知爐內有火金可化,釜中無水莫增薪。且忌烈火煮空鐺。功夫到此,每當坐靜時,眼前出現圓光,此光即是丹苗,又叫玄關,心定則神光凝,心動則神光散,心馳則神光飛。當神光欲飛時,應用第七步收光法收之。

四正即子、卯、午、酉,在整個內丹功中占主要地位,不明四正之理,是無法採藥煉丹的。圖像動作不太明顯,僅做參考。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五步外文武火金木合併法

太玄丹道法訣

兩手捧香肩臂松,眼觀香頭二自睜。

聚精會神屏呼吸,涕淚交流即收兵。

閉目養神應求靜,心存已炁門自生。

渣滓提淨藥方純,淚管輸通眼更明。

文火七,武三成,藥采之後好用功。

日月同宮金木合,心火下降腎水升。

眼球常轉眼不花,耳鼓常敲耳更靈。

常用此法除百病,能化五穀飲食精。

功法詳解

外文武火,是用後天之火引出先天之火。二火合一,既能提出在煉精化氣中的渣滓,澄潔藥物,又能化五穀飲食之精,提出五臟之病,使人益壽延年。了空祖師曰:“外武火者是移火也;外文火者是以火也。”這是專為提出五臟內之渣滓化淚流出之法,又是煉四相和合、五行攢簇歸根、迴光返照、日月合併之功。其用法如下:

在初步靜坐的基礎上,收心入靜十分鐘後,夜間須燃香一炷(白天可用紅頭筷子一根),雙手捧香或筷子,放在目前三寸許,高低與二目齊平,二目睜開同視香頭。約兩、三分鐘後,兩眼似辣椒水洗一樣難受,此時必須堅持強睜二目,待眼淚鼻涕一同流出來為止,然後將香火捏滅,眼淚擦淨,閉目養靜,是為文火。坐到無人無我、身心兩忘是為正功。久之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口中津液清而且甜,吞下入十二氣嗓管,再降到炁穴化為陰精,由春弦入睾丸化為陽精。陽精出輸精管,上至膀胱頂分兩邊,至尿道口入內腎,即藏精之所。善養生者百倍珍惜口中津液,津液常足,也證實腎水常足,腎水足而兩眼炯炯有神,皂白分明,這樣人身就健康無病。所以說:外文武火不但能使二目有光,保持眼睛不花,而且能提出五臟之病,治五臟之病於未發之前,除病根於未萌芽之時。

外文武火是專煉二目,生理學有云“父母初結胎時,細胞內先生二目,至十二日後用顯微鏡看內有黑睛。”古經亦云;“人初結胎時,天一生水生黑睛而有瞳仁通腎,地二生火而有兩眥通心,天三生木而有黑珠通肝,地四生金而有白珠通肺,天五生土而有上下眼胞通脾,故五臟之精華皆聚於二目,而人之靈神在腦,亦發之於目。”人的兩眼又謂心靈的窗戶。道家認為,人之一身皆屬陰,誰獨兩眼屬陽(指男子),仰仗這點真陽,方​​能不被群陰所剝。修士必須由此入手修煉,利用這點真陽來戰勝群陰,而進一步達到純陽之體。

外文武火,有文七武三之別。比如從兩眼同視香頭到涕流用了三分鐘,閉目靜養時要用七分鐘,當然靜養時間越長越好。越是心靜念止,越感覺神清氣爽。炁從已門生,身如在雲端,萬籟俱寂,神形俱妙,事後眼睛特別清亮。

千峰老人曰:“外武火者,是將神火注於爐中,為火中火引也。古名移火。移者移動身內病管開張,即是移動內裡真火,二火相磨相激,陽火必勝乎陰精,精融灌溉周身,而渣滓出淨,病從何來。”外文火者,是溫養恢復還原之法。因在用武火時,五行攢簇,內管張開,渣滓提出後,必須用文火使其恢復原狀。文火又謂以火,以者以溫養之法,閉目塞兌,意守正中,氣降真炁穴,身空意空方為正功。

外文武火,是非常有效的煉眼法。但也要伴之以熨眼、轉睛、眼呼吸等法。所謂熨眼法在初步養靜中已談到,不再重述。

轉睛:每天晨起,坐立皆可,二目睜開,頭頸不動,獨轉眼球。眼看極下方,由極下方向左上方轉到極上方,由極上方向右下方轉到極下方為一周。如此轉九週一停,再繼續轉四個九週,共三十六週。再由右上左下轉四個六週,共二十四周。如此使兩眼的腦炁筋、輸淚管活躍有力,暢通無阻,使兩眼靈活而有神。

眼呼吸:用此法應在空氣清潔之處,最好在樹林內或河邊。早晨面向東方,兩腳並立,兩臂下垂,渾身放鬆,二目平視前方。兩眼與鼻根部同時吸氣,徐徐將氣吸足,然後兩眼與鼻根同時呼氣,連做九次吸呼。這樣吸進氧氣,呼出二氧化碳,吐故納新,既鍛煉眼睛,又增強五臟新陳代謝的功能。眼呼吸與轉眼球,都是為了促使兩眼通腦的腦炁筋靈敏活躍,暢通無阻,保持二目常明。久而煉之,還可用以上同樣方法看早晨、中午、日落時之太陽。這必須有明師指導,自己不要無師自通。如照此法煉之,日久可目視中午的太陽如看月亮一般。少者可目視太陽一兩分鐘,久煉可目視半小時,斯時兩目寒光四射,無人敢於對視。

外文武火圖解

(—)燃炷真香棒目前,兩眼看香目睜圓。

待到涕淚交流時,閉目養我炁浩然。

(二)文武二火莫看輕,專化五穀飲食精。

常用此法眼不花,二目炯炯亮晶晶。

(三)採藥之後煉此功,去其渣滓要留精。

精華煉成舍利子,沖開三關上離宮。

(四)離宮即是泥丸頂,舍利原本神炁凝。

龍虎鉛汞皆比喻,身上去找無此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打坐十二步秘功(四)

 

第四步  小周天、下手煉精化炁伏虎法

太玄丹道法訣

二候到,春雷動,猛虎怒吼要出洞。

順則出去可生人,逆而回來延壽命。

手點虎額虎伏地,劍插三峽水倒行。

收炁定要收元炁,煉精必須煉元精。

順減壽,逆添油,養生至寶莫外流。

下手點住生死竅,急用巽風六候收。

橐龠動時闔闢轉,升住起止四正求。

會得還精補腦法,功夫更上一層樓。

功法詳解

下手練精化炁是道家性命雙修功法中的絕秘,非其人不傳。即使傳人,也必然伴隨著一些清規戒律。餘今具體詳說如下,不經口傳萬勿輕用。

下手煉精化炁法,是在以下情況下採用的:在初步靜坐的基礎上經過靜功的開源節流,增長元炁,日積月累,靜極而動、陽生炁發,不等念起,用二步轉法輪收炁法收之。當用完七口吸呼,後升前降轉夠七週,外陽不縮,繼用無孔笛降龍法,也轉夠了七個提降,而外陽依然不倒,此刻應用勒陽關,調外藥。調到藥產神知,外陽不但不倒,反而似鯉魚打挺一躍而起,元精突然欲破關而出,這即是二候。就在這千鈞一發之際,火候不老不嫩之時,如依熟路順去,則是生人之道;若逆而回來即是煉精化炁的養生之道。古人有云,順生人,逆生仙,只在中同顛倒顛,正此之謂也。也正是在這一發千鈞的關鍵時刻,不等思維活動,即不等念起,急速下手,劍插海底,向左側身,左腿蜷曲,右腿伸直成半躺半坐勢,用小周天煉精化氣法訣,將這欲奪關而出的元精(因無思欲從靜而來)化成元炁。古人所謂“巽風運坤火,風吹火化”,即以鼻呼吸(巽風即鼻中呼吸之氣),頭轉眼隨,由自身會陰子位起,向自身左上方旋轉,用鼻連吸三吸,眼隨頭轉,走子卯午,眼看頭頂午位。從午位眼隨頭轉向自身右下方向,鼻子呼氣,連呼三呼,即午酉子。連吸三吸,是由子位向後,上走身後督脈三關,即尾閭、夾脊、玉枕,是為子進陽火。連呼三呼,是由午位向前,走前任脈三田,即祖竅、絳宮、炁穴,此為午退陰符。鼻子呼吸,眼隨頭轉,必須同時並舉,協調一致。下邊一度一度地精撞陽關,上邊則子卯午、午酉子地急收。來得急,收得快,來得緩,收得慢。如磁石吸鐵,不即不離。精來多少度,而收煉多少度。待精不動時,即精已化炁,藥已歸爐。此時仍不撤劍指,身軀由半躺半坐而坐正,再用封固口訣,照前兩步轉法輪收氣法,連收三次,是為牢封固。然後撒手撤劍,下邊幹乾淨淨,一滴不漏,行將順出的有形之精,經風吹火化已成為養生保命的無形之炁、這就是小周天下手煉精化炁法,也是道家千古不傳之秘。

下手煉精化炁,必須建立在純靜的基礎上。從靜極一陽初動,到藥產神知的二候到來,其來源必須是不加雜絲毫雜念,純屬先天性的。也必須按照術數的要求,即“和於術數”。必須轉夠七圓圈。當轉夠七週外陽依然不縮,方可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法訣。無孔笛也用夠七次,這即是火候。何謂二候呢?當靜極而動,陽生炁發,龍從火裡出為一候。當勒陽關調外藥,調到藥產神知,陽挺精動,虎自水中生為之二候,故有二候採牟尼之稱。自古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從歷來丹經道書上看,確實找不到具體用法,更尋不著真正的口訣、火候。雖有的微露端倪,也只是藏頭露尾的只言片語,以及隱晦莫解之詞。

下手煉精化炁,又謂小周天。陳泥丸曰:“天上分明十二辰,人間分作煉丹程。若言刻漏無憑信,不會元機藥不成。”所謂的大小周天,是道家借喻週天度數來闡述採藥煉丹的道理,以及如何運用周天火候作為養生之道。在下手煉精化炁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這一點。但並非必須記住週天路線。二候一到,下手點竅,任督接通,方可採藥,心靜神清,非常重要。吸升呼降,眼隨頭轉,前三後三,呼吸貫穿,火逼金行,左右盤旋,吸舐撮閉,坎離抽填,採藥歸爐,片刻之間,一字沒有,記啥週天,千古絕秘,全賴口傳。“吸舐撮閉”是下手採藥煉精化炁的四字訣:吸是鼻內吸氣,舐是用舌接督脈弦,撮是緊撮谷道,閉是閉任開督。

下手煉精化炁,在《黃帝內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把握自身的坎離陰陽,而呼吸精氣,當然是自身的精炁了。肌肉若一還可以,而壽敝天地,無有終時,則太誇張。

如果真能在靜中產生的二候到來之時,按照煉精化炁之法,將有形之精化為無形之炁,並收歸我有,則這時人的精神面貌就會產生很大的變化,從大腦中樞神經系統,到五臟六腑,尤其是五官面貌,都能出現異乎尋常的特徵。比如,從前眼花,可以恢復視力,變成不花。智力、記憶力必有明顯的恢復。精力充沛,面色紅潤,雖不能返老還童,也必有自覺年輕了十年之感。當然要達到這一步,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不過只要堅持不懈,運用得法,必然會功到自然成。其進度快慢,要根據個人體質的強弱,和用功的勤怠來決定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有恆心,必定成功,那時推遲衰老,延長壽命,是不難做到的。

釋家所說的斷三淫是指淫身、淫心、淫根。三者最主要的是淫根。淫根不動則身心安靜,淫根一動則牽連身心。斷淫必須先斷淫根,而下手煉精化炁,正是斬斷淫根的利劍。道家把離中炁發稱為火龍,把坎中精動稱為水虎。故呂祖詩曰:“降龍鬚要志如天,伏虎心雄氣似煙。痴蠢愚人能會得,管教立地作神仙。”又詩曰:“大道玄機顛倒顛,掀翻地府要尋天。龜蛇共穴孰能見,龍虎同宮誰敢言。九夏高山生白雪,三冬備火種金蓮。叮嚀學道諸君子,好把無毛猛虎牽。”李虛庵祖師云:“識得乾坤顛倒顛,金丹一粒是天仙。要尋不必深山里,所得無非在眼前。忙裡偷閒調外藥,無中生有採先天,信來認得生身處,下手功夫在口傳。”以上所說都是指下手煉精化炁的功夫。

修性必須先煉心,心定則神安,心死則神活,修命必須先煉精,精是養性命之根源,故《金仙證論》雲:精為萬物之美,人身內有精則生,無精則死。精足而不知持滿,即不能煉而化之,定有滿而自溢丟失之患。精是命寶,極難生產而最易消耗。故煉性必先練心,七情不動,五賊不亂,六根大定,精難動搖,方有助於煉功。所謂七情即喜怒哀樂愛惡欲,五賊即眼、耳、鼻,舌、身。眼、耳、鼻、舌、身、心又為六欲。是以眼見色則愛起而賊精,耳聽聲則欲起而搖精,鼻聞香則貪起而耗精,口嚐味則嗜起而走精,身意遇觸則痴起而損精。人身之精能有幾何,一旦精竭氣枯,則命盡身亡。我們今天要講的性命雙修,既不主張斷絕七情六欲,更不贊成夫婦隔離,不過善養生者應知精是保命至寶,萬不可毫無節制地拋棄罷了。

下手煉精化炁,正是《黃帝內經》上所說的“把握陰陽,呼吸精氣”,也是還精補腦,壯骨實髓,說來複雜,行之簡便的延壽法。煉精化炁,在我要介紹的十三步功夫中,是非常重要、非常關鍵的一步。對於推遲衰老,延長壽命,能起決定性的作用。但欲想做到藥產神知(這裡所說的藥產是指自家身內之元精欲突關而出,神知是指自己的元神立知),二候一到,便能下手點竅即下手採藥,就必須行有為之法,存無為之心,運用自如,毫無勉強,奪天地之造化於片刻之間。要做到準確無誤,應在用功之餘,加以練習,方不致臨時無所措手足。所謂練習是指意領神會,頭手動作比劃而已。切不可熱火煮空鐺,空轉法輪,更不可以手淫作練習,應戒之,慎之。另有一種說法:以後升前降空轉法輪為小周天,從百會到湧泉轉一圈為大周天。完全以意領空轉,在初練階段作為止念法還可以,如果認為這即是性命雙修的大小周天實大錯而特錯。這樣空想空轉無異於鍋裡無水,釜底加火。只有鍋裡有水,經火化才能成氣,也只有坎中的精動(元精),才能用收精法煉而化之。正如丹經所說的“起巽風,運坤火”,風吹火化將元精化為元炁,進一步將元炁再化為元神。若有人問,精收回去能否成病呢?我的回答是不會成病,因為下手煉精化炁,風吹火化而成炁,是道家秘而不傳的法子。只要照口傳心授的法訣去做是萬無一失的。不過只從書本里、文字上實難尋到妙處。據我幾十年的親身經驗,不論是靜中得來還是睡夢中得來,都可用下手法收回,也都是有益無損的。不過若不是由純靜與火候足得來的,只能養身而不能結丹。

千峰老人曰:“此訣是各丹經道書所謂的下手法。精順出者是元精能生人,逆回者是元炁能生丹,正在中間顛倒顛,可不是採空氣,煉的是真陽之精,將身補足可延年益壽。”其所著《性命法訣明指》有云:“身、心、意謂之三家,精、氣、神謂之三寶,又謂之三元。以身心意為主,以精氣神為用。三元合一而丹成。攝三歸一在於虛靜。虛其心則神與性合,靜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情合性謂之金木並,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然而精化為炁者,由身之不動也。炁化為神者,由心之不動也。神化為虛者,由意之不動也。這即道家所謂的三花聚頂,三華即精花、炁花、神花。所謂的五氣朝元,即身不動則精固而腎水氣朝元,心不動則氣固而心火氣朝元,真性寂則魂藏而肝木氣朝元,妄情忘則魄伏而肺金氣朝元,四大安和則意定而脾土氣朝元,這即是三花五氣皆聚於頂成為這個元極,道家謂之煉已。以上是小周天下手煉精化炁法。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循序漸進,柳暗花明又一村。再接再厲將下手煉精化來之炁,再煉炁合神,使神炁合一,功夫更上一層樓(煉炁合神為採內藥卯酉週天)”

下手煉精化炁是道家的絕秘,歷來不著於文字,惟獨千峰老人所著的《性命法決明指》與本書將此法合盤托出,但不經師傳恐難使用。

(一)煉精化炁小周天,從古到今少人傳。

比龍喻虎談陰陽,指天劃地論坤乾。

明明都是簡易法,偏偏故意弄虛玄。

現將此法公於世,願與同道共鑽研。

(二)養生功法數千年,黃帝內經露真詮。

提挈天地斡坤乾,把握陰陽顛倒顛。

呼吸精氣壯骨髓,獨立守神自湛然。

比喻隱晦難猜測,說破消息在眼前。

(三)抽得坎陽離中填,二炁合一結金丹。

待到精盡化炁時,我命由我不由天。

下手煉精炁,必須口傳,不經口傳,萬勿亂用以防出偏。因為此法從來不著於文字,用文也實難表達清楚。雖說簡便,但差之毫釐,謬之千里,極易出偏。故再三強調,必經口傳,甚至有的功法必須三番五次方能領悟。望後來之者慎之慎之。

友情提示:請在專家指導下練功。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打坐十二步秘功(三)

第三步開通奇經八脈

太玄丹道法訣

開八脈,聚精神,以意領氣貫全身。

一吸督脈升泥丸,二呼任脈降會陰。

三吸帶脈至肩窩,四呼陽腧到手心。

五吸陰腧胸前定。六呼至帶歸一根。

七吸衝脈到降宮,八呼陽蹻湧泉停。

九吸陰蹻升炁穴,十呼還原入竅中。

吸呼深長憑意領,水到渠成賴氣行。

八脈開通身屬陽,陰蹻開時百脈通。

功法詳解

開通奇經八脈,又叫十口呼吸調八脈。初學者,因盤腿打坐,兩腿受壓不習慣,定有兩腿麻木之感。用此法立即消除麻木。其功法的主要用途,是用以開通奇經八脈,驅逐陰邪之氣,消陰長陽,進而達到全身屬陽,百病全無。

奇經八脈,道家用以行炁、通關以達到延年益壽。通人脈,又稱玉液煉形。

奇經八脈,即前任、後督、中衝、橫帶、陰維、陽維、陰蹻、陽蹻,也是道家行氣八脈。開通八脈法,是用十口呼吸,以意領氣,心到、意到、神到,氣亦隨之而到。平時必須經常練習,把心、神、意合而為一。八脈線路要記熟用靈,達到心想哪裡,哪裡就有所感觸。最好每日清晨練習兩遍,日久天長,就能隨心所欲。

一吸督脈升泥丸,是先把心神意下注於會陰,鼻根呼氣,心意隨之,由會陰往後提起來,經脊骨正中督脈,上升至頭頂泥丸即百會稍停;二呼由泥丸下來,走前邊任脈,又回到會陰穴;三吸由會陰穴提到臍下一寸三分處之炁穴,分開雙行走帶脈,從兩腰眼至兩肩窩一停;四呼由兩肩窩走兩臂外側陽腧脈,經中指到兩手心勞宮穴稍停;五吸由手心勞宮穴走兩臂內側陰腧脈,到胸前靠近兩乳處稍停;六呼從胸前雙下至帶脈炁穴歸併一處,直達會陰處稍停;七吸由會陰穴上來,走任督二脈中間的衝脈,直上到心下一寸二分絳宮穴停住,不要過絳宮;八呼由絳宮下來到會陰分開,走兩腋兩腿外側陽蹻脈,經兩腳中趾到兩腳心湧泉穴稍停;九吸從湧泉穴上升走兩腿內側陰蹻脈,到會陰歸一,再上升炁穴稍停;十呼由炁穴,直達會陰生死竅。十口吸呼調八脈,是由生死竅會陰穴為起點,最後終點仍落在生死竅會陰穴,故而道家稱它為八脈之總根。千峰老人稱此竅:“上通泥丸,下達湧泉,真炁聚散皆以此竅為轉移。血脈周流,全身貫通,和氣上朝,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實乃生炁之根。百姓日用而不知者此也。”十口吸呼調八脈,一吸一呼,升、住、起、止都必須與一意領氣同時並舉,協調一致;方能奏效。對此慎無忽略。以上是行氣八脈。另有通精八脈(此是生精、化精、走精、煉精八脈),即前任,後督,中衝,橫帶,上通心、下通陽關,上前通臍,上後通腎,這裡是以生死竅為軸心說的。道家的傳統說法,往往與醫家有所不同。

友情提示:請在專家指導下練習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打坐十二步秘功(二)

 

第二步收炁降龍、安爐立鼎

 

太玄丹道法訣

一陽初動本無心,收炁必須先提根。

吸從督脈升泥丸,呼由任脈降會陰。

以神領炁行週天,後升前降轉法輪。

七口呼吸陽不縮,無孔笛吹要緊跟。

無孔笛,兩頭吹,一提一降自然回。

收炁古稱是降龍,龍歸大海不亂飛。

玄酒味淡休妄動,靜等二侯響春雷。

珍惜自身活子時,逢動必收炁不虧。

功法詳解

第二步功夫,按道家傳統說法,是安爐立鼎。鼎,又謂玉鼎,在大腦中心,內藏一胞為先天真性所居之處,即元神室也。其兩邊各有一管,聯於眼珠,下通於心,故曰:性者,心也,發於二目。實際鼎原無鼎,真炁發時與性合一而得名。爐謂金爐,又名真炁穴。前對肚輪後對腎,上有黃庭下關元,後有幽闕前命門,是存神養炁之所,又叫丹田。爐原無爐,氣發則有此名。玉鼎、金爐是道家煉內丹假設的無形器具。

一陽初動本無心,收心必須先提根。

在初步收心求靜的靜坐中,當坐到一念不起,身心兩忘,虛極靜篤之時,自己的外陽勃然興起,這是自身的活子時到來。因其無念,是先天性的產物,機不可失,不等念起,急用轉法輪收炁法即刻收回。

收炁法:原坐式不動,收氣必須先提根,即用力一提會陰,鼻根吸氣,眼往上翻看,以神領氣,心意隨之。再由子位生死竅即會陰穴向後走尾閭、夾脊、玉枕至午位百會一停。吸時:鼻吸、眼看、神領、意隨同時並舉,協調一致。一吸由督脈上來稍停,再一呼鼻根呼氣,眼往下看,以神領氣,心意隨之,由午位百會下來,走祖竅、絳官、炁穴(即丹田),直達會陰子位。後升前降正一圓周。簡單說,一吸一呼轉一遭為一次,如此三至五個呼吸,如用得準確,外陽即可縮回,這即是後升前降轉法輪收炁法。日積月累,身體越來越強壯,精力越來越充沛,活子時越來越勤,而外陽興起的力量也就越來越大。如果從一次呼吸至七次呼吸,外陽仍然不倒,應改用無孔笛顛倒兩頭吹降龍法來製之。

無孔笛顛倒兩頭吹的具體用法:當轉法輪七次降服不住外陽時,原坐不動,立即凝神生死竅,會陰一提,鼻根吸氣,意想由生死竅提到臍下一寸三分丹田穴,再用絳宮之氣,下沉丹陽,鼻根呼氣,心神意隨之一沉,一提一降為一次,如此一至三次外陽立縮。

若用了七次仍不縮回,就應用第三步功法開通奇​​經八脈的。等二候到來,虎由水中生,似黃河決口,有一泄千里之勢,就用下手煉精化炁的伏虎手段,將欲破關而出的元精化成元炁,仍為我所用。

陽生炁發的根源。通過坐功入靜增長元炁,虧損的元炁得到補充。靜極而動,腦中的先天炁走大腦、小腦、延髓、脊髓,到大推下第七脊骨節夾脊關;夾脊往內通心,心正中有一門,道家稱之為戊門,氣到門開,直達外陽。外陽得到真氣,立刻勃然興起。這時如果不管不問,也可自消自滅,但是,通過靜功得來的養生至寶,就會付之東流。這即是只知修性,不知修命。凡講性命雙修者,無不百倍地珍惜它。故呂洞賓祖師對此寫過這樣一首詩:“一陽炁髮用功夫,日月精華照玉壺,到此關頭休妄動,恐防墮落洞庭湖。”性命雙修的修性,實際命在其中。當靜極而動一陽炁發即是命功。心動收心是修性,炁動收炁、精動收精是修命。

靜極而動,是陰極陽生,一陽初動,在人身為活子時,在二十四節氣為冬至。因一陽初動,是炁發而不是精動,只可用收炁降龍法收之,而不能用下手煉精化炁法來煉之。炁有足虧,藥分老嫩,這即是“火候”。丹經云:“古人傳藥不傳火,從來火候少人知。”張三豐祖師云:“性要悟,命要傳,休將火候當等閒。”

大自然中的一切有形的東西都各有火候。如煎炒烹炸,都要掌握好火候,到什麼火候用什麼措施,即不過也不及,要恰到好處。功夫到什麼階段,用什麼辦法,不能用非所需,或需非所用,一定要恰如其分。

靜極而動,不同於自然而動。因為前者是在一念不起的基礎上靜養來的炁發,是純潔的,是先天的產物。後者是通過睡眠,大腦得到休息,當一覺醒來,一般說來外陽是要動的。靜極而動,更不同於色情動。因為前者是清,後者是濁;前者是先天性的,後者是後天性的。外陽動,不能認為都是色心動。善養生者不等雜念叢生,即可用後升前降轉法輪將炁收回。

練性命雙修功夫者,把靜極而動、一陽炁發視為至寶。每逢陽動炁發立即收歸我有,積炁養身,炁越足則體越壯。外陽動得越勤其力越大,只待二候到來,方可下手。

靜極而動,實際是情動,這情是道情不是人情,無念而來是道情。故龍牙禪師曰:“人情濃厚道情微,道用人情世豈知,空有人情無道用,人情能得幾多時。”柳華陽祖師曰:“且此一情字自漢明帝到今注者紛紛,苟不得慧命之法,便謂之春情。識者見之無不笑也。”六祖壇經云:“有情來下種,無情果不生。”看來同是一個情字,就有兩種不同的用法。一種是順其自然用於人情。一種是逆著回來養生是用於道情。而六祖慧能、柳華陽、龍牙禪師,他們都是佛門弟子。他們當然是站在出家人的立場對待人情和道情,而且也是從養生道理上來加以說明。我們今天講養生之道,既用人情,也用道情。用人情行人世法,生兒育女,使我們民族永遠繁榮昌盛。用道情作為養生之道,使人人健康長壽。正因如此,當我們練功時,偏要將順去的東西,想辦法使它逆著回來。這是與一般人不同之處。只有這樣,才能向自然規律奪取壽命。古人云,炁歸元海壽無窮。這也是性命雙修的特異之處。

曹還陽祖師云:返觀凝神入炁穴,煉精百日黃芽生。

伍沖虛祖師云:烹煉鉛汞於鼎爐,煉精煉神根本地。

柳華陽祖師云:和合凝集轉法輪,吸呼薰煉性命存。

了空祖師云:督升任降成鼎爐,鍛煉五穀化精炁。

千峰老人曰:前對臍輪後對腎,中間有個真金爐,十字街前安玉鼎,神炁之宅呼吸根。

先父牛金寶對安爐立鼎採小藥收炁降龍曾作歌一首:

陽生炁發及時收,續命全靠勤添油;

後升前降憑意領,吸上呼下賴圓周。

笛聲吹來龍服馴,劍指點去虎低頭;

龍虎劍笛皆比喻,鼎爐莫向身外求。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打坐十二步秘功(一)

 

第一步收心求靜

太玄丹道法訣

初打坐,練靜動,全身內外要放鬆。

二目垂簾守祖竅,舌閉天池津自生。

深細長勻調呼吸,心定念止是正功。

身心兩忘萬籟寂,形神俱妙樂在中。

掐子午,除雜念,祖炁修足玄關現。

臉似蟻爬丹田曖,口滿津液要吞嚥。

下座拂面舒筋氣,渾身上下搓一遍。

築基煉己全賴此,靜極而動一陽現。

 

功法詳解

收心求靜,是道家的修身養性、打坐參禪,也是性命雙修基本功。入坐前,先將衣服上的鈕扣解開,寬衣解帶,全身內外放鬆,心裡預先要有一種愉快感,用舒暢愉快、樂在其中的情緒來幫助入靜。

取坐勢,在床上、沙發上、椅凳上皆可。身上披的衣服應根據自己的身體以及氣候變化增減,慎勿著涼感冒。

打坐時的面向:面向正東或正南,夜間要面向窗戶亮光處,以免神昏易睡。

坐功要領:盤膝端坐,腳分陰陽,手掐子午,二目垂簾,眼觀鼻,鼻觀心。閉口藏舌,舌頂上齶,呼吸綿綿,微降丹田。心神意念守祖竅,三花聚頂秋月圓。下座拂面熨雙睛,渾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長腰舒筋氣,靜極而動一陽現。要領詳解如下:

盤膝端坐:盤膝有單盤、雙盤、五心朝天之分。初學者可採用自然單盤膝,不要勉強。所謂端坐,是上體自然正直,不前俯後仰,百會與會陰成垂直一線,但務必放鬆自然。須知松則氣順,經脈舒暢;僵則氣滯,有礙氣血流通。只有全身內外放鬆,才能給入靜創造條件。

腳分陰陽:盤膝時左腳屬陽在外,右腳屬陰在內,為陽抱陰,但不是絕對的,如感到不舒服可改換。對此不要太拘泥。

手掐子午:左手拇指掐本左手中指午位,右手大拇指進入左手內掐住左手無名指的根部子位,兩手相抱放在小腹部,這為陰抱陽。但必須說明:掐子午不等於掐訣念咒。因子午這兩道脈通寸、關、尺,而寸、關、尺之脈通心,心通腦,掐子午是為減輕動脈撞心的力量,使其少生雜念,有助於入靜。丹經云“手腳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是也。

二目垂簾:即是二目似閉非閉,微開一線同觀鼻尖,看似對眼。太閉則神氣昏暗,太光則神光外馳。故古人有云:“日月合併,金木和合,迴光返照,返觀內視。含眼光,凝耳韻,調鼻息”,“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惟見於空;觀空不空,是乃真空;觀空乃空,是為頑空。”這是古人的所謂“長生久視之道”。

眼觀鼻,鼻觀心:二目垂簾,眼看鼻尖,神定則心定。兩眼同看鼻準,活動的思維,紛紜複雜的意念就能安定下來。眼觀鼻而心不在鼻,由觀而達到忘觀,外觀其形,形無其形。所謂鼻觀心,是為了下頜微收,使氣嗓管調直,呼吸自然流暢。

閉口藏舌,舌頂上齶:上齶是天池穴,在上牙內寸許凹陷處,口念“兒”字時,舌尖所觸部位。閉天池,一是方面是為了開玄膺(玄膺穴在巧舌之後),使真息往來暢通無阻;另一方面則是閉口免傷真炁。再則,舌根下有生津兩穴,左為金井,右為石泉,閉上天池易於生津。靜坐往往津液滿口,並有清而甜之感,此時應用吞律法將津液吞入腹內。即舌頂上齶不動,將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噴嗆時引頸吞下。這樣引吞,可直接入任脈,化為陰精,是造精之捷徑,健身之妙法。

呼吸綿綿,微降丹田:調理呼吸,又謂調息,是初步入靜的重要環節。用功時既然是閉口,無疑要用鼻呼吸,要求深、細、長、勻。不論是順呼吸還是逆呼吸,都要求腹式呼吸,這樣才能深。所謂細,即連自己也聽不到呼吸聲。長,是將呼吸拉長,要息息歸根,下降丹田,不要憋氣,要放鬆自然。勻,即快慢均勻,務要心息相依,不即不離,達到息不調而自調。甚至,至虛極,守靜篤,會出現呼吸頓斷。初學者,要用自然呼吸。呼吸綿綿,深、細、長、勻,能擴大肺活量,促進和加強內臟各個部位的功能,尤其對消化系統功效更為顯著。

心神意守祖竅:祖竅,在二目中心,是過去經書不載、歷代祖師秘而不傳的一竅。餘師千峰老人曰:“天下地上安祖竅,日西月東聚先天。玄關之後穀神前,正中有個空不空”。此竅是玄關出人、明心見性的門戶,是鎖心猿拴意馬的樁柱,也是延年益壽的階梯。初步煉性先守此竅。含眼光,兩眼觀此竅;凝耳韻,兩耳聽此竅。這即是古人所謂:“常有欲以觀其竅,常無欲以觀其妙”。守竅是為了忘竅,故有“知而不守是正功”之說。“以有心求則有相,以五心守則落空”。故云:無忘無助,似守非守。性要自悟,命要師傳。心靜念止是先天,意動神馳是後天。只有守定祖竅,才能使瞬息萬變的活動思想安靜下來。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做到心靜念止,身如槁木,心若止水,意似寒灰,一念不起,一意歸中,萬籟俱寂,身心兩忘,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此時感到一股電流在身上奔騰咆哮,猶如觸電,全身酥麻,其舒服感妙不可言。這正是形神俱妙,了在其中。此景過後,但覺眼明心亮,神清氣爽,精神振奮。如能得到五分鐘的真靜,足能消除一天的疲勞。如能每日堅持坐功,即使得不到真靜,有時也會感到手腳出汗、丹田發曖、臉似蟻爬、頭頂氣旋。這些現象,都是坐功的收穫,日積月累,祖炁修足自然玄關出現。

三花聚頂秋月圓:三花即精花、炁花、神花。只有精炁神修足,才有三花聚頂秋月圓的現象。秋月即玄關。玄關與祖竅同樣都是過去道家三口不說、六耳不傳之秘。玄關與祖竅往往連在一起,實際玄關是玄關,祖竅是祖竅。可以說:祖竅是玄關出人的門戶。玄關不在身上,祖竅不在身外。玄關者乃玄妙之機關也,不在身上,離身難尋。《節要篇》雲:“一竅玄關要路頭,非心非腎最深幽。膀胱谷道空勞力,脾腎泥丸實可羞。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窟穴細搜求。原來只是靈明處,養就還丹跨鶴遊。”又道:玄關不在心腎,不在口鼻,不在肝肺,不在肚輪,不在尾閭,不在谷道,不在兩腎中間一穴,不在腰間臍後,不在明堂泥丸,不在關元氣海,不在臍下一寸三分。又道:“道發三千六百門,門門各執一苗根,惟有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又說,此玄關一竅乃人生死之穴,無極之根,太極之母,是父母未生前先天真一之炁。過去把玄關說得神乎其神,玄之又玄,好像誰能知道玄關所在之處,就能立地昇仙似的。玄關到底是何物,又在何處呢?根據余祖師千峰老人及父親繼承道教龍門派傳統的說法,通過收心求靜,靜極而動,炁發則收炁,精動則下手煉精化炁,補腦養神,精炁神足,坐靜時,眼前出現一圓光,這即是玄關,又叫慧光、神光、靈光。歷代修持者都把玄關看成超凡入聖的階梯,故不輕易傳人。雖然從經書上偶有透露,也只是一些不易看懂的隱語,況且其說不同,使人無所適從。

下座拂面熨雙睛:每逢坐完功後,先將兩手搓熱,趁熱用手摀住兩眼,熱散後兩手猛然向兩側分開,兩眼同時隨之使勁一睜,如此三至五次,再左右轉睛。左轉9週,再向右轉九週。經常堅持,不但保持眼球靈活不得眼疾,還使通眼腦氣筋通暢,保持眼睛不花。拂面是用兩手搓拂兩頰,使臉色滋潤,推遲生長皺紋及老斑。

全身上下搓一遍:全身乾搓,又叫幹沐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緊接拂面熨眼轉雙睛之後,兩手從頭部開始搓起,繼而由前額、兩太陽穴、迎香、兩耳前後,大腦、小腦、風池、風府、兩臂內外至兩手背,再由胸前肺部、兩脅,兩手並行搓小腹兩側、肚臍、兩腰眼、兩腿外側內側、膝蓋、腳心。兩手搓時必搓熱,最後再揉睾丸。以上各點,搓時最好用數字來約束,以免點到從事。幹沐浴倘能持之以恆,定有意想不到的功效。重點是鼻窩、脖頸、腰眼、睾丸、尾胝湧泉。搓完後舒筋氣。

伸臂長腰舒筋氣:幹沐裕後,仍坐床上,上身坐正,兩腿伸直,舌頂上齶,然後上身後仰,兩臂隨之向上伸舒。同時鼻子吸氣,兩眼向上翻看,腳尖前繃,腳跟後收,身體整個仰臥床上。然後,上身由仰臥坐起前撲,以頭靠攏兩膝,兩手打兩腳湧泉穴,兩眼往下看,鼻子呼氣,兩腳尖向裡勾,腳跟向前蹬。如此一仰一俯,反复七次為止。此法有舒筋活絡,長腰增力,抻筋活腰,強肺健胃,通帶踵、養大腦的作用。

收心求靜,也是為了求動。這種動是通過堅持不懈的用功,並能經常入靜,在坐靜中大腦得到充足的調養,日積月累,腦氣胞日漸充實,身體日漸強壯,面色日漸紅潤,精神面貌幾有煥發青春之感。當然由於年齡、的不同,體質強弱的各異,以及用功的勤怠,入靜的程度深淺,必然會在每個人的進度上出現千差萬別。儘管在進度上每人有快慢之分,但從靜中得來的心身日漸愉快和健壯必有同樣之感。

靜極而動,是在靜坐時,心裡清清靜靜絲毫雜念沒有的前提下,外陽勃然而起,這即是活子時到。此時不等念起,急用轉法輪收炁降龍法,將這初步靜養來的養生至寶收歸我有。具體做法詳見第二步功法。

收心求靜即是築基煉己的功夫。所謂煉己即是煉心、煉性。煉即是鍛煉的意思。心不煉不死,性不煉不活,神不煉不靈。只有煉得識死、性活,神自然會靈。呂祖雲:“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待時。”柳華陽祖師曰:“若不煉己還虛,則臨時熟景難忘,神馳炁散,安能奪得造化之機。”應該怎樣煉呢?柳祖又云:“眼雖見色而內不受納者曰煉,耳雖聞聲而內不受音者曰煉,神雖感交而內不起思者曰煉,見物內醒而不迷者曰煉,日用平常如如,而先煉己純熟”。上面呂祖所謂煉己待時之時,與柳祖所說的臨時之時,同是指的陽舉炁發活子時之時,下手採藥煉精化炁之時。此時若煉己不純,意志不堅,很容易順熟路而去,前功盡棄。故古聖先賢(指善養生者)強調,修性養命,首先必須築基煉己,打好基礎,否則雖有所得,也容易得而復失。只有煉得識死性活,對景無心,常寂常靜常覺照,性自圓明神自靈。在靜中求動,動中採補,循序漸進,待精盡化炁,虧損補滿,則築基煉己才算告一段落。

初步收心求靜,與各家靜養功大致相同。所不同的是龍門派的靜養功是小還虛,是呂祖沁園春詞中的煉己待時。這個“時”正是靜極而動一陽炁發的活子時,時來炁發為之命動,命動炁發即收回才算性命雙修;不知炁動收炁、精動煉精,就不算性命雙修。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內丹心法入靜修煉內功的第一關

 

入靜,是修煉內功的第一關,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關。隨著入靜程度的加深,功夫也在不斷精進。入靜也就是進入了我們平常所說的氣功態。在這種狀態中,練功者以一念代萬念,渾渾沌沌,恍恍惚惚,沒有區分,沒有差別。道家稱之為守一,佛家稱之為入空。老子的哎道德經》中有一段活描述了這種狀態:“道之為物,惟恍為惚。惚兮恍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

恍惚這兩個字,非常有學問,歷來許多學者都在解釋它。南懷瑾先生認為:“恍惚是指心性光明的境界,我們姑且不用繁瑣的訓詁學來解釋這兩個字,單就字形,便可以看出恍是豎心旁加一個光字,惚是豎心旁加一個忽字,意謂心地光明,飄然自在,活活潑潑,根本不是顛三倒四,昏頭昏腦。”這裡要注意兩點,首先是入靜的狀態就是恍兮惚兮,沒有區分,沒有差別,也就是什麼都不想,一切都放下,不需要任何邏輯思維。其次,在恍恍惚惚的狀態中,積累地自然光明,自然活活潑潑,這也就是說其中有像,其中有物。這種內景是練功到一定的程度,天地自然之氣作用於人之內氣的結果。

 

入靜的狀態有什麼作用呢?首先它對身體機能進行非常有益的調理,以致陰陽平衡,經絡疏通;更重要的是在入靜狀態下,氣機才能發動,真氣才能勃勃生髮。人的下丹田就像一個熔爐,只有入靜才能點起熊熊火焰:又像一個蒸鍋,只有入靜才能引起沸騰。

初學者達到入靜的目標必須克服各種雜念

對於初學者來說,達到入靜的目標必須克服各種雜念。相傳唐代一位得道的神仙呂洞賓曾說:“世言吾賣墨,飛劍取人頭。吾聞哂之。實有三劍:一斷煩惱,二斷貪嗔,三斷色欲,是吾之劍。”他說的不是實有的刀劍,而是心劍、慧劍,意志和智慧的力量。在世俗的社會中。每個人難免不為各種煩惱、貪嗔、色欲所累,為七情六欲所苦,這就是種種的雜念。平常生活中不覺得,而一旦坐下宋閉上眼睛時,雜念就像奔騰的野馬難以架馭。那麼,修煉者就必須運用意志的力量,不斷地排除雜念,最終馴服這匹野馬。馴服這匹野馬的過程也就是功夫長進的過程和身體健康的過程。許多修煉者慨嘆入靜之難,實際上這就說明他的心鏡上還有許許多多的灰塵,必須運用意志的力量去拭擦,用慧劍斬心魔。第二章清心法著重談了清淨身心的重要,讀者可以參考。

一、入靜的徵象

什麼樣的狀態才能算得上入靜呢?要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是比較困難的,因為每個人的身體狀態、功夫深淺不一樣,所以各人的體驗必然不一樣,但一般來說,都有——些共同的徵象。

神誌方面

練功者處於似睡非睡的狀態,但決不是昏睡,正常的思維處於停止狀態,唯一線靈明獨耀。換句話說思維處於感覺階段,雖然對外物有所感覺甚至連繡花針掉地的聲音也能聽見,但只是感覺,沒有邏輯思維,水平如鏡,不起波瀾。如果練功者感覺到自身消失,與天台一,那就是入靜的較高階段。

呼吸方面

練功者幾乎忘卻呼吸.這時的呼吸較平常呼吸更深,更緩、更勻、更細,好像一根絲線,不鬆不緊,不折不斷。有時練功者感覺凡息停止,出現胎息,也就是人的肚臍呼吸;或者出現皮膚呼吸,皮膚吸氣時有涼感,呼氣時有熱感。不管哪種情況,都不是刻意追求的結果。一切順其自然。

體感方面

體感方面最重要的是氣場感。練功者能夠感覺全身周圍形成一個氣場,真氣與天地之氣渾然一體,渾渾沌燉,恍恍惚惚,也就算初步進入了入靜之門。繼續練下去,練功者感覺身體無限擴大,直至消失。有的感到氣血蒸騰,丹田部位真氣跳動,滾動、流動,身體發熱,發光。或者感到身體發輕髮飄升入天空,或者身體發沉深入地下千丈。

深層意識方面

入靜到比較深的層次時,天目穴往往還會出現各種景象。如見神靈,如聞蟲鳴、鳥叫,異​​香撲鼻,佳人如畫,多種山川美景、亭台樓閣歷歷如在眼前。這些都稱之為魔景;練功者必須穩住心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保持心鏡不起波浪。

二、入靜的姿式

靜功主要以坐姿為主,當然也包括臥姿。但臥姿只是在練功者身體太弱,實在坐不住的情況下採用,一般人盡可能採用坐的姿式練功。坐的方式有平坐式、散盤式、單盤式和雙盤式。這些姿式也反映了功夫的深淺不同。初學者以平坐式為宜,這樣四肢舒暢不受壓迫,有利於入靜。隨著功夫的加深,修煉者必須逐漸過渡到盤腿式,特別是進入高層次的法門時.必須以雙盤才能出功夫。因為這種姿式最大的優點就是收懾心神,而且下盤穩固有利於氣機在軀千部位發動,而且一旦真氣充盈寸,下盤堅固的阻力也有利於鍛煉內氣的力量,不管哪種姿式,最重要的原則,就是要自然放鬆,放鬆全身才有利於入靜。放鬆不是鬆鬆垮垮,而是要求脊柱豎直的情況下,全身的嘰肉放鬆,既凝靜而又不僵。太極拳有一名詞叫“虛靈頂勁”,頭住上頂,脊椎自然就豎直了紹過。不過一個初學者是不可能注意得太多的,否則反而會引起緊張。其實只要牢記放鬆,再隨時注意調整身體的緊張部位,保持全身舒適就行了。

三、入靜的方法

呼吸人靜法

呼吸入靜法又稱隨息法,也就是意念集中在呼吸上,隨呼吸上下出入,以達到一念代萬念的方法。對初學者來說,呼吸入靜法是一個方便法門。

呼吸入靜可以只注意吸氣,而呼氣不著意隨之而出,也可以只注意呼氣,不注意吸氣,或隨呼吸上下出入。

練功者有了一定基礎,全身經絡已經暢通的情況下,可以著意於全身皮膚上,用皮膚的毛細孔吸進天地宇宙間的清靈之氣,呼出全身的病氣,濁氣,用這種意念配合呼吸一段時間善,然後放鬆,什麼都不想,呼吸自然,保持頭腦空白和身體鬆弛舒適的狀態,一旦雜念上來,再用皮膚呼吸法排出雜念,這樣一念代萬念,就能逐步進入入靜的深層次。

意守人靜法

這是最常用的入靜法,意守的穴位主要有上中下丹田、會陰、命門、湧泉。意守法的優點是容易聚氣,得氣較快,但缺點是火候不容易掌握。所謂火候就是指神意於穴位的輕重程度。一般要求似守非守,輕輕著意,勿忘勿助,或者呼氣時放開,或者吸氣時放開。千萬不可死死守住,否則就會出現陽氣上亢、氣滯的現象,引起全身各方面的不適,特別是頭昏腦脹。意守穴位,一般以意守下丹田為普遍(肚​​臍下一寸五分),因為下丹田為真氣生髮之海,一般練週天功多以意守下丹田為主。

意守穴位最好配合觀想,具體做法請讀者參看第四章週天法和第九章觀想法。

體感人靜法

練功一段時間以後,全身經絡都已通氣,這時體內出現各種感觸。佛家有“八觸”之說,即動、癢、輕、重、涼、熱、澀、滑。這種感覺

的具體描述可以參看第十二章禪定法。

實際上,體內的感覺不止“八觸”。每個人的感覺都不會完全相同。歸納起來,最重要的感覺是真氣在體內發動的感覺,如真氣的流動、竄動、跳動感,還有全身通氣時真氣的顫動感(類似通電的感覺)和氣場感,還有真氣生髮時的熱感。總之,練功者可以細細地體會這些感覺,仔細地在全身搜尋這些感覺,不知不覺也就把各種雜念排除了,從而達到入靜的目的。以筆者的體驗,體感入靜法的效果比較好,——方面這種入靜法比較輕鬆,不會帶來任何流弊,或者引起緊張,一方面這種方法能提高內省的功力,為日後的現想法以及出現一些高功能打下基礎。

口訣人靜法

各門派都有相應的口訣,默念口訣是幫助入靜的妙法。語言本身就有暗示的作用,特別是世代相傳的口訣,經過各代師傅的傳授,更是具有特殊的信息,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各門派的口決當於各門派功法中求之,這裡介紹一種簡便的口訣:“鬆一靜一通一洞一”。練功時可以輕輕發聲念,聲音悠長緩急,高低相間。念“松”時,聲波從會陰一直震盪到百會,念“靜”寸,聲波震盪從百會到會陰,念“通”時,聲波震盪從會陰到百會,念“洞”時,聲波震盪從百會到湧泉,再念“松”時,聲波震盪從湧泉到百會,如此循環。熟練以後,可以不發聲,默念口訣,也能幫助入靜,疏通經絡。

念師默像人靜法

念師默像法就是清師傅法中的一種,是一種師承傳功的秘法,無論是用於靜功中入靜,或者開發自身功能,以及利用師傅的功力幫助發功治病,都有重要的作用。

具體的做法是,練功時,先放鬆入靜,然後輕輕地默想師傅的形象。開始時可能比較模糊,隨著功夫加深,慢慢地就會默想得比較清楚。入靜的程度就越高,師傅的形象就會默想得越清楚。在入靜過程中,不要讓師傅的形象離開自己的囓海,如果其他人進入腦海就是雜念,——定要排除。如果對師傅形象記憶不清,可以看清楚師傅的照片後默想,這樣入靜的效果也不錯。

入靜除了作為一種功夫需要不斷修煉以外,同時也需要練功者超脫世俗的名利,從善重德,自求心地安寧。如諸葛亮所說的;“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一個蠅營苟醜、腦滿暢肥、利欲熏心、心計滿腹的人是很難入靜的。所以。從根本上說,心地光明,坦坦蕩盪,從善重德。才是練功者應修的大道。讀者巨參照第二章清心法,細心體會,細心實行,自是功德無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金華玉女說丹經:太清宮左瓊室神丹煉製之方

《金華玉女說丹經》收入《雲笈七簽》卷六十四。該經一開始就寫“太極元真帝君自洞庭陟王屋,登天壇,週覽以極”。這位“太極元真帝君”是出場的重要人物,也是該經中級別最高的道教神,他就是證位成神的軒轅黃帝。他的丞相天老、風後隨行伺候(風後是黃帝的臣,不是皇后),還有一大幫隨從侍衛,儼如一人間帝王出行的架勢。

 

金華玉女得享掌管甲寅宮殊榮之原因:與軒轅黃帝同師,掌煉製太陽元精之責。

六玄宮主率領天眾在天台上恭迎這位太極元真帝君。“甲寅宮主太玄金華玉女登堂不起,仙座浮游至於帝前。”這位玉女還是有派頭的。她到了太極元真帝君跟前,對帝君說:“仙尊,我於天界諸天之中,遍禮天王(即天尊),仙真道眾,咸仰聖德。玉皇寶籙,三洞秘文,大道真經,普明法要。帝君當知,天策降靈,位為仙王,子同本師,是慶嘉福。”這裡所謂的“子同本師”,是說太極元真帝君與金華玉女有一個共同的本師。

太極元真帝君自謙愚昧無知。他想了解這是怎麼回事?

玉女的回答是:“中黃元君是吾本師,太陽元精是吾本服,即今太清宮左瓊室神丹也,是名天地元寶護生丹。是以天帝命我,策居寅宮,號曰金華,以旌法域。”

這個回答可以分為兩個內容:

第一,金華是玉女的名號,是天帝賜予玉女的,命令她主持寅宮,以彰明光大金丹業務。寅宮:寅在外丹中指寅辛,黃金的隱名。寅宮泛指煉丹室,一般在宮殿的西邊。

第二,金華玉女說自己之所以有如此殊榮,是因為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她的老師是中黃元君。

中黃元君是何方神仙呢?筆者以為金華玉女所謂的中黃元君可能即是太平道所崇奉的中黃太一。淨明道所崇奉的中黃太一大道君或者九天之尊還是承繼著太平道的中黃太一。而中黃太一實際上即是方仙道與黃老道的最高天神太一君。《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經解》:“太一,即中黃太一。”《太清中黃真經》曰:“中黃者,中天之君也。”

之所以說成是中黃太一元君,是因為金華玉女自己為女性。或者說壓根沒有中黃元君,她是藉用中黃來暗示自己與最高天神太一君的關係。因為最具權威的道教神位譜系專著《真靈位業圖》列位第一神階之右位的天神是“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第四神階右位列“太一中黃”。

金華玉女說她獲得殊榮的第二個原因是從事煉丹藥太陽元精(即太清宮左瓊室神丹),也叫做天地元寶護生丹。

本服,可理解為自己所從事的本職工作。太陽在外丹道有兩個指意。一是丹砂的隱名。《大洞煉真寶經修伏靈砂妙訣》:“丹砂者,太陽之至精,金火之正體也。通於八石,應二十四氣。”太陽赤髓亦為丹砂的隱名。一是汞的隱名。太陽宮液、太陽流珠皆為隱名。元精,《雲笈七簽》註解為元氣。筆者以為若從內丹道解釋為元氣尚妥。若是外丹道,應跟元精是同一個意思,即汞的隱名,水銀。《金華玉女說丹經》裡玉女對太陽元精有詳細的解釋:“太陽元精,左正之靈,與道合併,化元之英。涉於水以黑,見於火而明,托體水銀之胎,而非水銀之形,五行相生,太陽元氣遂伏為精。”

這裡很明確地說明了丹藥的名稱。通常外丹合成的丹藥有具體的名稱,而內丹無。所以說,這是把《金華玉女說丹經》看作外丹道書的一個根據。

金華玉女特意補充的“太清宮左瓊室神丹”是何來頭?

太清宮位於道教最高仙境三清境之一的太清境裡,那裡是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住的地方,由玄氣化成。《道教義樞》說三清之間,各有正位,聖登玉清,真登上清,仙登太清。道教里左為貴,左瓊室即是說瓊室(煉丹房)。金華玉女旨在強調自己是從事煉丹的仙女。所以天帝命她策居寅宮,以光大彰明金丹事業。

 

接下來太極元真帝君又就金丹之事請教了九個問題。

丹砂生木,鉛華出金,木龍金虎,太陽元精,是為龍虎。

第一個問題:太極元真帝君表示自己當受《玉皇寶籙》、《太陽元精經》,問了一個丹學問題:“然知其靈化至明,是真神道,而終未達其性。太陽元精以何因緣,至太一君易名龍虎?”在此,太極元真帝君問太陽元精為何在太一君那裡又叫做龍虎?

金華玉女問答說:“以吾法位,足辨道源。龍,木德也;虎,金精也。丹砂生木,鉛華出金,金華之德,帝知之矣。子何言哉?”

丹砂生木,這裡的木指龍,即汞。虎,金精,即鉛。鉛華出金,鉛在外丹黃白朮中是常見藥物,是一種貴金屬。金華玉女其實只是說了外丹黃白朮中三種常見的藥物:丹砂、汞、鉛在煉製過程中的基本常識。但她似乎並未回答清楚太極元真帝君的問題。

太陽元精非鉛非汞,乃太陽元氣遂伏為精。

於是第二個問題:太極元真帝君問太陽元精是水銀還是鉛華?還是水銀、鉛華合成為元精的?

金華玉女答曰:“非也。”解釋說她曾經在紫微上宮見太上時聽說太陽元精有遇水變黑,遇火就飛的特徵,有水銀之胎,而無水銀之形。它是由太陽元氣遂伏為精的。這一解釋基本上否決了太極元真帝君關於太陽元精或者是水銀或者是鉛華,抑或是水銀、鉛華的合成物的觀點。

在這一段解釋裡她根據五行相生的思想,描述太陽元氣是如何遂伏為精的:“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金之精生靈液,靈液之精生水銀,水銀之精生丹砂,丹砂之精生陽光,陽光之精生元氣,元氣之精生神明,神明為真靈,真道其成矣!”靈液,即汞。

五行相生,以鉛汞煉丹而終成元氣,是謂金之子。

這一描述實際上是製作過程,頻頻說出外丹道術語。於是,太極元真帝君問了三個術語:何謂陽光?何謂生丹砂?何謂元氣?也就是我們的第三、第四個問題。

金華玉女解釋陽光曰:“凡砂之精也。夫靈液猶金之血也,水銀猶金之髓也,丹砂猶金之神也,太陽元精猶金之父也。故陽光是丹砂之精,居金火之位,而生元氣,元氣是金之子也。”金華玉女解釋元氣曰:“其體於運數然也。支乘其乾,納音相會,以五行,分成陰陽者也。夫金為酉,酉配金,金嫁火,逐豬而入鼠穴,以生水也。故汞色帶而白,體為子而液。子配水,水乘牛,隨虎以入兔穴而生木也。故鉛生帶子而黑,體為卯而凝。卯配木為龍而稱父,酉配金為虎而稱母。”

“卯配木為龍而稱父,酉配金為虎而稱母”,是說丹砂生木,鉛華出金。木為龍,即汞,金為虎,即鉛。前面講述了“土生金,金生水”之後,這裡是在講解“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她的結論是“夫火能固物而存元氣,故服元氣者,氣質永固,神合元和,以通靈也”。這裡的元氣即指煉成丹藥,所謂金之子。)

 

九轉丹術:烹鉛為砂,化砂為餅,砂而復餅,終始數九。

聽了這番講解,太極元真帝君似乎是明白了,他感慨“元精至矣”。轉向詢問有關丹藥的功效妙用和方法。這就進入我們的第五、第六、第七個問題。他問“通靈上藥止於是耶?尚在妙用乎?”“其理云何?”“九轉丹其術云何?”

玉女告訴他有很多丹藥。還有叫做金液的,九轉神丹的。所謂的金液“以筒左味,液金成水,流註五臟,堅滑四支,調補百神,潤澤六腑,變易毛骨,延久生形,其力神速”。所謂的九轉“烹鉛為砂,化砂為餅,化資醜液,實為通汁也。以餅歸爐,收鉛為砂,砂而復餅,終始數九。九,陽也,九九相乘,化之為砂。其不爾者,粉白可用,是為九轉矣”。

九轉之後,玉女教授了築爐、火候、調劑量等最後合製丹藥的操作工序。

太極元真帝君想知道九轉後該如何?這就是我們的第八、第九個問題。玉女教授了築爐、火候、調劑量等最後合製丹藥的操作工序。“以左味化(口岡)(此物可能為砂,即硇砂)。以稠為度,以調蚌粉,狀如塊泥。圓餅塊泥,以隨器量中安經(指長​​度、經度)。以餅覆結,是為內蓋。結而不結,難為製也。既內蓋已,以泥實之。實必築固,勿盈器外。上又加蓋,蓋又加固。固既週際,升於爐焉。文候以月,武候以日。日月畢,開際候鼎底紅,日月相乘,赤黑乃已。”“粉三銖一,二兩兩七,以兩化斤,沸如亂星,星滅事畢,刀圭奔日。”

左味,即藥醋的別名。《九轉流珠九丹經》卷下:“左味者大米醯也,和為泥塗土釜內外。”以左味化,即用醋溶解硇砂。蚌粉,即牡蠣。外丹家多用醋、鹽、牡蠣、赤石脂等物調和,以塗土釜,或固丹鼎口,一來起固濟作用,使不洩氣,一來加強熱的絕緣性,使升溫不急驟。

“文候以月,武候以日”是指文武火,即合製外丹時用的兩種加溫方法。文火溫度較低,武火溫度則高。

刀圭,古代量取藥末的用具。形狀像刀頭的圭角,端尖銳,中低窪。一刀圭為方寸匕(匕,即匙;匕正方一寸)的十分之一。日,即日精,丹砂之隱名。刀圭奔日,意謂丹藥已合製成功。

問題回答完畢後,太極元真帝君非常滿意地說:“善哉!吾道匡矣。”而後,是經用絢麗的辭藻、誇張的想像描寫六宮宮主及眾真飛仙在天際冉冉悠悠,退杳隱冥,遍虛空界奕奕暉暉,黃光曜明。此時,於震宮之中有赤輪氣中,太一神君現於明輪之間,雲軒羽蓋滿其光界,山川赫日,黯無晶光。是時太微真人朝拜於齋壇之下,方明力牧、天老、風後等同時贊禮。俄而靈氣霏微,於其光中,暗曖徘徊,遨翔繚繞,太一神君與無鞅仙眾深隱玄中,帝君臣眾並六宮禦女、山林道眾數千萬人,咸生無上道心,得不退志。

《金華玉女說丹經》原文參考:

太極元真帝君自洞庭陟王屋,登天壇,週覽以極。天老相,風後侍,方明力牧常戒先昌宇從。時六玄宮主悉以天眾會於雲台,觀龍軒鶴騎,仙仗森列,駐於空界。時帝命天老乘龍夬詣六玄女修敬帝者,即軒轅黃帝也,證位曰太極元真君矣。天老為丞相,故敕之往六宮問說起居六玄女也,六宮主亦各遣仙女乘鶴蹺詣帝君修敬。事畢,甲寅宮主太玄金華玉女登堂不起,仙座浮游至於帝前,白帝君言:仙尊,我於天界諸天之中,遍禮天王,仙真道眾,咸仰聖德。玉皇寶籙,三洞秘文,大道真經,普明法要。帝君當知,天策降靈,位為仙王,子同本師,是慶嘉福。

 

元真曰:予暗昧,至言不知,以何法事而同本師?玄女曰:中黃元君是吾本師,太陽元精是吾本服,即今太清宮左瓊室神丹也,是名天地元寶護生丹。是以天帝命我,策居寅宮,號曰金華,以旌法域。

元真曰:予當受《玉皇寶籙》、《太陽元精經》。然知其靈化至明,是真神道,而終未達其性。太陽元精以何因緣至太一君,易名龍虎?玄女曰:以吾法位,足辯道源。龍,木德也;虎,金精也。丹砂生木,鉛華出金,金華之德,帝知之矣!子何言哉?

元真曰:太陽元精,為水銀耶?為鉛華耶?二物合成為元精耶?玄女曰:非也。我昔於紫微上宮見太上說,太陽元精,左正之靈,與道合併,化元之英。涉於水以黑,見於火而明,托體水銀之胎,而非水銀之形,五行相生,太陽元氣遂伏為精。何者?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之精生石,石之陰精為玉,石之陽精為金《金經》雲:一石之中分陰陽為金玉,故謂一陰一陽之道。金之精生靈液,靈液之精生水銀,水銀之精生丹砂,丹砂之精生陽光,陽光之精生元氣,元氣之精生神明,神明為真靈,真道其成矣!

元真曰:何謂陽光?玄女曰:凡砂之精也。夫靈液猶金之血也,水銀猶金之髓也,丹砂猶金之神也,太陽元精猶金之父也。故陽光是丹砂之精,居金火之位,而生元氣,元氣是金之子也。

元真曰:何謂生丹砂?丹砂為木精?何謂為氣氣?予未知之。玄女曰:其體於運數然也。支乘其乾,納音相會,以從五行,分成陰陽者也。夫金為酉,酉配金,金嫁火,逐豬而入鼠穴,以生水也。故汞色帶酉而白,體為子而液。子配水,水乘牛,隨虎以入兔穴而生木也。故鉛生帶子而黑,體為卯而凝。卯配木為龍而稱父,酉配金為虎而稱母。夫火能固物而存元氣,故服元氣者,氣質永固,神合元和,以通靈也。

元真曰:元精至矣。通靈上藥止於是耶?尚在妙用乎?玄女曰:有之。昔吾與天眾朝會太一神君,聞無上大道,演度天人,宣說法要。其一名金液,其二名九轉神丹,以授眾真,普救世苦。

元真曰:其理云何?玄女曰:以筒左味,液金成水,流註五臟,堅滑四支,調補百神,潤澤六腑,變易毛骨,延久生形,其力神速。

元真曰:金液然矣,九轉丹其術云何?玄女曰:烹鉛為砂,化砂為餅,化資醜液,實為通汁也。以餅歸爐,收鉛為砂,砂而復餅,終始數九。九,陽也,九九相乘,化之為砂。其不爾者,粉白可用,是為九轉矣。

元真曰:既九轉矣,復云何哉?玄女曰:以左味化(口岡),以稠為度,以調蚌粉,狀如塊泥。圓餅塊泥,以隨器量中安經。以餅覆結,是為內蓋。結而不結,難為製也。既內蓋已,以泥實之。實必築固,勿盈器外。上又加蓋,蓋又加固。固既週際,升於爐焉。文候以月,武候以日。日月畢,開際候鼎底紅,日月相乘,赤黑乃已。

元真曰:法既度矣,復云何哉?玄女曰:粉三銖一,二兩兩七,以兩化斤,沸如亂星,星滅事畢,刀圭奔日。

元真曰:善哉!吾道匡矣。金華復位。未幾,而六宮宮主及眾真飛仙,冉冉悠悠,退杳隱冥,遍虛空界奕奕暉暉,黃光曜明,於震宮之中有赤輪氣中,太一神君現於明輪之間,雲軒羽蓋滿其光界,山川赫日,黯無晶光。是時太微真人朝拜於齋壇之下,方明力牧、天老、風後等同時贊禮。俄而靈氣霏微,於其光中,暗曖徘徊,遨翔繚繞,太一神君與無鞅仙眾深隱玄中,帝君臣眾並六宮禦女、山林道眾數千萬人,咸生無上道心,得不退志。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內丹修煉全景圖《呂祖百字碑》新註

 
 

《呂祖百字碑》,唐末呂洞賓撰,又稱《百字碑》,為五言20句詩歌,只有100個字。內容簡明深刻,講述了內丹修煉的整個過程、內景、效驗等。

“養炁忘言守”,

炁,為道門專有之字,炁字中含“一、無、氵、灬”。“一”為真一,為元精。要使元精逆流,要在得明師真訣。學士如能得命功真法訣,則能得此真一。《悟真》雲:“得一萬事皆畢”。“無”為養性,於萬事中無心,一心清靜,此為煉己之功。“灬”(四點)中含“氵”(三點),三點為三點水(氵),四點為火。四點中如不見三點,為見火不見水,為火水未濟之卦。四點中見三點,為水火既濟之象,得明師真傳能坎離交媾。)

呂祖講養炁,乃為養精炁。人身有精則存,無精則亡。學士立志修道,切勿貪房事。呂祖另有詩云:“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懸劍斬愚夫,雖然不見人頭落,暗裡卻教君髓枯”。學士於子女長大成人,父母百年之後,尋拜明師修道,以求長生。養炁之要在忘言。為何要忘言,因人之上齶有一腭縫,此縫連任脈,通泥丸,故打坐時舌抵上齶。人說話多,會從此縫洩真炁。丹經云:“念經傷炁養太和”,又云:“日出千言,不損自傷”。忘言指不要多說話

“守”,守何處?此必要得明師口傳心授。守在守中宮,又名祖竅、玄牝之門。

丹經云:“玄牝之門世罕知,知此一竅,即為神炁穴,所謂結丹在此,脫胎亦在此”。祖竅在何處?今據師傳,以手勢指明之。伸出右手,大拇指、小指伸開,中三指合攏,彎曲至手心。大拇指按住心窩,即為心位,為天。小指按住肚臍,即為腎位,為地。天地相距八寸四分。中三指所指之部位,乃為中宮黃庭。自百會至會陰作一直線,再以心窩、中三指、肚臍作垂線,與此直線相交之點(三點),再以此三點作三圓圈。就得知南海、黃海、北海之位置,真正的虛無之窟,丹家安爐立鼎、結丹之處。鼎立於心位,爐安於腎位,中宮乃甘露凝結之所,溫養之地。

守,就守這中宮——玄牝之門,雙目緊盯之,行住坐臥,心神注於中宮,須臾不離,即為真打坐。假打坐者形貌端然,而心神飛矣,妄念紛紛,為頑空、靜坐枯修。

學士如雞抱卵心常聽,以至誠專一之心注於中宮,即為“養炁忘言守”。

“降心為無為”,

人有七情六欲,喜怒憂思悲恐驚,又有權力欲、金錢欲、色欲等等,此皆為戕伐性命之刀矛。人欲修道,當斂收情慾,降心侍師。性命雙修之訣,乃天地至寶,故不可以高傲求之,必須謙虛謹慎。李自成、黃巢、苻堅因驕傲而毀敗政權。家國一理。丹家以心為君,以身為國,以精炁為民,以龍虎爭戰為野戰,學士如心君驕狂,肆意放縱,則精炁枯竭,身如逝水。

心降後,當專志清靜無為。老聖曰:“致虛極,守靜篤”。不以雜務營心,不以情慾動念,於此靜中覓一動機,再以動機之時採藥。

“動靜知宗祖”,

“動”,指活子時動,分為一陽初動、一陽來复。一陽初動,以無孔笛雙吹收元精;一陽來复,二候至,當以採藥之法得甘露。“靜”指人大部分時間活子時不動,靜之時不可忘此機,此機丹家稱為“爻動、盜機、鉛遇癸生、情動、淫性”,為成佛作祖之機,不識此機,乃未得訣也。

“宗祖”,指先天真一之炁,為真鉛,不知真鉛之出處,為盲修瞎煉。今特指明,“宗祖”乃指性能量——元精。人身有此精則生,無此精則死。老年人須以精補精,補破籬笆,補至精炁足,方可返少年之體態精神。此能量,乃人人日用不知之事,人人自有,不假外求。《悟真》雲:“未煉還丹莫入山,山中內外盡非鉛,此般至寶家家有,自是愚人識不全。人人自有長生​​藥,自是迷徒枉把拋”,丹經云:“金丹大藥,說破世人須失笑”,呂祖《三字經》雲:“說著醜,行著妙”。

“無事更尋誰”,

學士得此時此機,知曉真鉛(宗祖)、採藥之法,性命雙修之真訣得也。《悟真》雲:“得一萬事皆畢,休分南北東西。”行道者得訣後又何必千山萬水去尋師,趕緊籌備“法財侶地”,以了大事。

“真常須應物”,

人生在世,煩惱之事不少,處世須待人接物。當以平常心待之。

“應物要不迷”,

行道之人,不要被世俗之情愛、享受而迷了心竅,忘記修真,應斬斷情絲,無為修身。

“不迷性自住”,

心不迷於世俗,見色不動,乃為煉己純熟,汞性不飛。人心不迷,則真性自住,心定於道,修得心似蓮葉不沾塵。修心至此,如北極星終古不動(不考慮極移),則心靜如水,皓月當空。

“性住炁自回”,

丹經云:“炁本心之所化”。性住心定之後,凝神於中宮,則全身後天之炁自會聚於中宮,心內舒適。此時炁為後天之炁,非先天之炁,先天之炁為元精所化,須逆行之法。

張三豐祖師云:“順為凡,逆則仙,只在中間顛倒顛”。元精順則生人,從陽關而洩,世上之人正從此生;逆則成仙,得訣逆行,則得一。吾自作丹訣雲:“顯性光芒照海底,如寶珠吸盡九江水;紫氣蓬勃朝崑崙,似玉杖長伏洞裡春”。

“炁回丹自結”,

丹乃先天炁、後天炁凝結而成。學士得下手法,擒得白虎,則先天甘露從玄膺穴(人口腔有一懸雍垂,懸雍垂後乃為此穴,正對氣管口)降下,經十二重樓(氣管軟骨有十二節,故名),下降至中宮黃庭。崔公《入藥鏡》雲:“先天炁,後天炁,得之者,常似醉”。此時全身如沐春風,暖氣四達。

“壺中配坎離”,

“壺”為中宮黃庭。《參同契》雲:“狀似蓬壺”,“壺”喻丹室之屹然中立。取坎中真陽、離中真陰,即真鉛真汞,結成為丹。真鉛為先天炁,真汞為後天炁。後天之炁極易被情慾蒙蔽,丹書稱為“太陽流珠”。人心生,則欲生,欲生則後天炁奔走不息,得此真鉛,則可製真汞,結成大還丹。

“陰陽生反复”,

自然界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時辰上子時一陽生,午後一陰生,卦像中复卦為一陽生,姤卦為一陰生。丹道,易道皆一理,一陽來复丹家稱為二候,正好採藥。

石泰(南宗二祖)於《還源篇》中說:“萬籟風初起,千山月正圓,急須行正令,便可運週天”。月正圓,正是陰曆十五,十五曰“望”,丹家喻之為二候。二候為正子時,外陽舉之愈頻,學士萬不可於此時昏睡,走失元陽。

“普化一聲雷”,

在八卦中,震為雷。雷動,丹家喻為“虎嘯風生”。風雷動,正好用風,風為巽風,巽為木,喻為後天炁。採藥之時,雙目上視泥丸,真意督升任降,後天炁即可帶此先天之藥上升至泥丸,如炸雷一樣響至太空。以此喻得藥之人,得脫凡胎耳。大自然風雲動,賢才自可得志縱橫四海。如漢劉邦“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可謂英雄本色。

“白雲朝頂上”,

“白雲”為性光。學士下手,精炁漸補漸足,在印堂自會現出白光,如白雲。此光化為一虛光圈,圈邊明亮,圈內黑暗,精炁越補越足,黑暗部分慢慢填實,成為一輪明月。慢慢此光漸漸翕聚,愈聚此光愈圓。精炁漸漸足滿,此光如明月朗照於印堂,不閉目也能見之。此月正是圓陀陀、光灼灼慧命真性光,丹家喻之為“刀圭成就”。此為吾親證之真境界,非妄言也。

“甘露灑須彌”,

“甘露”為神水,比蜜還甜,從玄膺降下入氣管,經肺動脈、右心室至黃庭。丹經曰:“入黃房,成至寶”。採藥一次,得甘露成團成滴,或四日或五日咽納完,嘴裡有甜味。此甘露至黃庭,五臟六腑如泡在水中,臟腑漂漂蕩盪,此為真境界,得藥之人自知也。

“須彌”指“須彌山”,山喻高,在人喻頭部泥丸。呂祖此句直指這段真功,無此真境,難得快活之意!

“獨飲長生酒”,

此酒(甘露)保汝長生,非為玉液(喻指唾液),實乃金液。此酒自斟自酌自可醉,從來花酒出神仙,無花無酒道不成。花指春情,活子時動乃人身之春。大自然之春,百花齊放,修煉者不要錯過此春,以免至死不悟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之意!

此酒乃人自身之元精所化,不為別人之性能量,學士不可因花酒之喻而墮入男女雙修之邪道,應學清淨無為訣,獨自性命雙修。此呂祖“獨”之真意!陳泥丸祖師《羅浮翠虛吟》雲:“寧可求師安樂法,不可邪淫採精血。古云天地悉皆歸,須學無為清靜訣。”

“逍遙誰得知”?

張紫陽真人(南宗始祖)《悟真》雲:“已知壽永齊天地,煩惱無由更上心”。此時身心逍遙,乃人世之大快活也。以前訪道萬苦千辛,修道百煎十熬,皆為得此真一,既得此真一,夫復何求?

“坐聽無弦曲”,

此曲無弦,修道之人要“坐聽”。丹經云:“如雞抱卵心常聽”,即坐聽。打坐之時要坐而忘,忘中覓,覓此炁動之時(活子時),此炁動,即是“無弦曲”來,要聽得真,速起採藥,學士萬不可以忘睡昏禪。“無弦”之真義:男子精滿自溢時,可曾有聲?弦為春弦,此弦動,要聽,否則功敗垂成,故睡前必用防遺失之法,封住精囊管口,其法提肛(丹書稱為緊撮谷道),手點勞宮穴握固,速求明師指點之!

“明通造化機”,

欲修丹道,應深達造化,洞曉陰陽。此機為人身造化之機,不知此機,萬難成佛作祖。學士修道,要明通此機,即活子動之炁機,女丹修煉,此機為活午之機,速求明師指點此機!

“都來二十句”,

內丹修煉,呂祖濃縮為二十句,可謂言簡意賅。知者唯簡唯易,愚者愈惑愈繁。呂祖《度張珍奴詩》雲:“道無巧妙,與汝方兒一個”,速求明師指點斷淫之法,能斷三淫,即為真法,除此無真法。陳泥丸祖師《紫庭經》雲:“金丹亦無第二訣,身中一畝為家園”。

“端的上天梯”。

如此修煉,自可達大成之境界。功成之日​​,陽神現象,自當開壇演說大道,普渡有緣,有大志者切須為之!莫負呂祖之慈悲心腸!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入室行功:誠心修煉達仙家境界

 

內丹學與其他哲學流派不同,惟在真修實證,光說不練終難深入堂奧。有志修丹之士,法財侶地具備,即應入室行功。

第一步:將萬緣放下誠心修煉

入室之後,第一步是將萬緣放下,先在心理上築起一道屏障,將紛紛擾擾的外部紅塵世界隔絕開來。丹道行功的法門,以“虛寂恆誠”為綱,欲行功修煉,必得有誠心,有恆心,有信心,有​​決心,有忍辱負重心,有勇猛精進心,一步一步地走下去。丹道法訣秘傳,真師難逢,但只要抱一個誠心去修煉,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煉功姿勢:先動功後靜功導引靜坐心息相依

內丹入手,宜先學動功,後學靜功;以靜功為主,以動功為輔。動功之法,古稱導引,可參照馬王堆漢墓帛畫《導引圖》練習,或以太極拳、大成拳起手亦無不可。因為初學丹功,真氣未通就一味枯坐,陰氣太重,易生偏頗,年輕人更是不宜。社會上流傳的氣功,擇其優者,亦可作入門築基功用之,但應注意心息相依,動作宜慢不宜快,宜柔不宜剛。另有仙家十六字訣雲:“一吸便提,氣氣歸臍,一提便咽,水火相見”。靜功之姿勢,有行、站、坐、臥四種,但以靜坐為主。《性命圭旨·亨集》有立禪圖、行禪圖、坐禪圖、臥禪圖等,解說甚詳,可以參看。

飲食規定:以素食為主正餐補品果品根據功夫進程逐漸加減

清淨丹法之飲食規定,當以素食為主,不吃生蔥、辣蒜、韭菜等異味刺激性調味品。然而要注意營養,牛奶、禽蛋類製品不在限制之列,同時宜多食豆類製品、芝麻油、青菜等,以增加體內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的供給。其他水果、乾果皆可多吃。

雞蛋形如混沌初生之丹,豆芽菜充滿生機,核桃仁形如人腦,龍眼肉益陰生陽,紅棗補中益氣,皆為丹家喜歡的食品。但對蘑菇等菌類、竹筍、腐乳、糟魚、醬肉之類,則應少食或不食為佳。

飲食調配分三類,一為正餐之飯菜;二是根據本身虛實寒熱而特設的營養補品,包括加入人參、鹿茸等大補之物的藥膳;三是乾鮮果品。丹家飲食要根據功夫進程而加減。

(1)初入門修煉,築基入手後食量大增,可一日七餐,即每日除三餐飯菜外,再加補品兩餐,果品兩餐。

(2)築基至任督脈通,漸入丹功正途,可減至每日五餐,即正餐二補品二果品一。

(3)一年後又變為四餐,即正餐一,補品二,果品一。

(4)隨著內丹功夫大進,飲食減至每日三餐,繼之為二餐。

(5)直到功夫煉到每日一餐,再由飯菜、補品而變為僅食果品,斷絕人間煙火,乃至數日不食,漸至仙家境界。

靜功時間:超過半個小時逐日逐年增加

凡集體煉功,可以靜坐為主,半個小時之內,不見效驗,真正的效驗一般發生在半小時之後。因之內丹築基功入手,起碼要一小時,即丹經中講半個時辰。第一年每天從半小時漸增至一小時,隨後逐日增加,一步緊似一步,第二年則增至二小時(即一個時辰)。如此逐年增加,由一小時至四小時,再至六小時,其靜坐時間以此為限,應動靜調節,但須日日煉功,不能間斷。丹家直煉到每日六小時連續靜坐,如此氣滿不思食,神旺不思睡,精氣神由後天轉為先天,相互打成一片,煉作一團,自然達到結丹的仙人境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自唐末五代以後,由重視外丹轉入內煉,成為一個內丹丹功系統,自鍾離權、呂洞賓兩真人留傳功法以後,逐步分成五大派,師徒相傳,至今未衰。茲簡述於下:

(一)北派——龍門派

 

道教內丹丹功系統分為五派

 

龍門派

北派名稱,係由宗教而來,當時王重陽創全真教,本主張三教合一,“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以道教的《道德經》、佛教的《心經》 、儒家的《孝經》為全真教祖經。實際當時北方已為金人所統治,立教比較困難,主張三教圓融,易於傳教。至於在丹功方面,仍是祖述鐘、呂,並以鐘、呂內丹繼承者自居。讀其所著《金關玉鎖訣》釋金關玉鎖意義,即明指煉功時如何無漏。他設問說:“假令白牛去時如何擒捉?訣曰:'白牛去時,緊叩玄關,牢鎮四門,急用仙人釣魚之法,又用三島手印指黃河逆流,白牛自然不走。'”(道藏第七九六冊)白牛色白為西方金,象徵元精。此段發揮《參同契》第二十三章而明顯講出,即契文“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的含義。欲漏不漏時緊守丹田,不動耳目口鼻,三島手印即“兩支慧劍插真土,引得黃河水逆流”之口訣,這都是鍾呂系統的功法。他總結此功法訣曰:“一名金關玉鎖定,二名三島回生換死定,三名九曲黃河逆流定”,可以證明他的丹功淵源。又設問曰:“何者是神仙抱一?”回答說:“一者為道也。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中四智功,五眼恁起,六根掃蕩,七魄運開,八卦說,九思真,道憑無漏果圓融。意想自神長在丹田,抱守元氣,莫教散失,此是抱一之法”。這更說明王重陽功法是鍾、呂體系。

王重陽功法傳與七個弟子,以邱處機成就最高、聲望最著,他於王重陽逝後,在陝西磻溪苦修六年,隴州龍門苦修六年,冥思深煉,總結師承,開創龍門一派,傳世至今。因為在教統上南北分立,此功法屬於北宗全真派,所以在內丹分派上稱為北派。

北派主張是先修性後修命,修性即是修心,修命即是修術,本來兩者不能截然分開,因邱處機真人等強調先後之別、輕重之分,遂成為此派丹功特點,邱祖語錄曰:“吾宗三分命功,七分性學,以後只稱性學,不得稱功。功者有為之事,性何功哉?”又曰:“吾宗惟貴見金,而水火配合,其次也;大要以息心凝神為初基,以性明見空為實地,以忘識化障為作用,回視龍虎鉛汞,皆法相而已,不可拘執。不如此便為外道,非吾徒也。”此種開示徒眾的話,實是拍板定弦。所以北派雖講性命雙修,仍以修心為主。

王重陽在甘河橋上所遇之二仙人,本未實指鐘、呂,但確是傳給他丹訣的人。當時重陽有詩曰:“四旬八上始遭逢,口訣傳來便有功”。只提師傳,未稱姓氏。明王世貞在跋《王重陽碑》一文則講後人追稱二仙為鍾、呂,乃邱處機之意,蓋確定教祖身份,實為抬高本教地位之目的。後來元世祖封東華帝君及鐘、呂、劉、王為真君,元武宗又追封為帝君,在宗教上地位崇高,在丹法上全真一派,亦被內煉者尊稱北派。但與王重陽創教時“不主一相,不立一教之言”已經有了發展變化了。

王重陽七弟子,在丹功上雖各立門戶,但功法大致相同。邱祖龍門派則傳流最盛,至元朝末年北派與南派合流後,互相融合功法,遂均以漢魏伯陽、宋張伯端的《參同契》、《悟真篇》為祖經。

明末清初之伍沖虛、柳華陽,許多丹經都列在北派之外,另稱“伍柳派”。實際明末伍沖虛的丹功,仍以龍門派丹功為核心。伍沖虛名守陽,為龍門第八代,王常月之弟子,為教中之律師。他雖將龍門派丹功推進一步,但不離教內心傳,貫徹了三教合一的精神,講丹術而證以禪理,所著《天仙正理直論》、《仙佛合宗》,均貫​​徹三教圓融的丹功,不過內容仍以道功為主,其他不過參證而已。清柳華陽原為僧人,後自稱拜伍沖虛為師,著有《金仙證論》、《慧命經》,發揮北派清修丹法之要旨,以佛語講丹功,其《慧命經》實為別開生面之作。不過書內所引《首楞嚴經》經文,對照搜尋,並無原句,蓋多屬自創之辭,假佛經而說理之作。此兩書對初步內煉的人影響很大,雖有人說他的功法步驟過於瑣碎,但以佛語為形式,寓口訣於其中,如果仔細思量,必有心得,所以眾推為啟蒙的好書。同時有朱元育《參同契闡幽》、《悟真篇闡幽》,發揮心得,暗示口訣,道教界亦推為名著。其他有劉一明《道書十二種》,出入儒釋,另創新詞,說清修派之丹法,亦極透徹。

北派著作,在清朝同光年間,北京北郊天壽山桃源觀道士盻蟾子劉名瑞(又稱劉琇峰)有敲蹺三種計《道源精微歌》、《敲蹺洞章》、《瀊潝易考》等著作,闡發了丹功清修秘旨,但行文艱澀,又多用道經奇字,頗難竟讀。彼自稱師承為南無派兼龍門派,又稱為柳華陽弟子(南無派系譚處端系統)。

自稱為劉名瑞弟子的趙避塵,是清末光宣時代人,一九四二年羽化,他的丹功師承北宗,震動一時,又拜僧人了然、了空為師。他著有《性命法訣明指》,入手功夫先觀兩眉之間的祖竅,並看鼻準。坐式“兩手和合扣連環,四門緊閉守正中”的口訣,則是北派。因師承較雜,所以自認為北派支流,自稱千峰老人,創千峰派。

道教講內煉功法,多以北派龍門派為正統。不過現在有許多假借北派名義來宣揚自己功法,或誇耀自己為龍門嫡傳,但真偽雜揉,法術多端,所以全真教徒在教內傳徒非常慎重,不肯輕易收徒,也是主要原因。

(二)南派

南派創始者為天台張伯端,生於北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羽化於宋神宗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住世九十六年。屢次參加考試未成,乃作胥吏,因誤責小婢而致其自殺,由此悟天下冤案眾多,盡焚所作文書,放棄吏職。又以觸犯焚毀文書罪,流放嶺南,後隨成都陸詵,在蜀遇劉海蟾,授以口訣,乃改名用成。著有《悟真篇》、《金丹四百字》等,為南宗第一祖。中國道協前會長陳攖寧評曰:“紫陽師一刀筆吏耳。徹悟後,居然能用非常手段,斬絕塵緣,不可謂非大智大勇矣。《悟真篇》序自言:'涉獵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生死之術靡不詳究。'雖古聖哲何以加茲。除金丹玄旨直接魏祖心傳之外,尚有悟真篇外集,深契達摩最上一乘之妙道,久已收入佛教禪宗語錄部內。至師始集大成,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嗚呼,其初不過一刀筆吏耳。”對於南派初祖,評價極高。

 

南派始於北宋,傳道則在南宋初期。張伯端丹功雖繼承鐘、呂之學,但未親承教誨,其所以以鐘呂為祖的原因,實由劉海蟾推來。鍾離權傳呂洞賓,呂傳劉海蟾,劉在四川傳張伯端,所以互稱為同祖同源,元末兩派終於合併。

與南派丹法主張的最大歧異之處,是北派功夫主張先性後命,三分命功,七分性學。南派則主張先命後性。北派主張主者是性、賓者是命。南派張伯端則說:“命之不存,性將焉存?”又在自序中說:“世間凡夫,卒難了悟,黃老悲其貪著,先以修命之術順其所欲,漸次導之於道”。

兩派分歧,到元代晚期清修派理論漸趨接近,功法合流。至明清兩代,如伍沖虛、柳華陽等,已將兩者匯成一體。

但南派陰陽派一支,以陳致虛、翁葆光等著作為代表,將《悟真篇》解為男女雙修,至明清兩代,自成一個系統,也有信徒研究,如清代四川道士傅金銓《證道秘書十二種》、《悟真四注》都是主張男女雙修的,但也自言法、財、侶、地不易求得,此派今已逐漸衰微了。

南宗有五祖:張伯端、石泰、薛道光、陳泥丸、白玉蟾。石泰著有《還源篇》,薛道光著有《還丹復命篇》,陳泥丸著有《泥洹集》。白玉蟾本名葛長庚,瓊州人,出生時,母夢一蟾蜍白物,故別號白玉蟾,幼年出家,拜陳泥丸為師。圓頓子(陳攖寧)稱其以純乾未破之身,學清淨無為之法,較悟真篇之作用,大有不同。他的丹功主張,強調清修,詩集中說:“怪事教人笑幾回,男兒今也會懷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實妙哉?”又說:“神即火兮氣即藥,心為爐兮身為田,自耕自鐘自烹煉,一日一粒似黍然。”都突出清修秘義。

有的談到南派丹功,認為全系陰陽丹功。有的說陰陽雙修,乃對坐而使神氣相通,二氣相合,使生妙化。另一說則講泥水丹法,如清傅金銓即是此類。

南派主張雙修,是性命雙修,道以養性,術以延命,一切道功,不離修真養性之法,正宗丹法,不傳邪道,陰陽方法均屬下乘,亦無成功之人。

(三)東派

 

東派為明嘉靖時陸潛虛所創。潛虛名西星,號長庚,青年時讀書儒,後傾全力於丹功,自言在修煉期間,呂洞賓曾親臨其北海草堂,住二十多天,密傳丹法,於是遂開東派丹功。彼即自稱呂祖親傳,則應與北派王重陽南派張伯端二師為同輩師兄弟,當然丹功亦自成一家。然其功法,雖有天元地元人元之別,但前面講基本功法,築基堅固後人元與天元合修,所謂人元,即陰陽同煉;所稱天元,即進入上乘煉神境界。陸西星著有《方壺外史十五種》、《道緣匯錄》、《賓翁自記》(呂祖的自傳)、《南華融墨》等,筆墨簡潔,說理透徹。《方壺外史》裡的《參同測疏》、《悟真篇小序》論內丹丹功頗多發揮,但其丹功主張,傳者極少。據云其法上達於道,不流於邪,行道雙修,限於夫婦同煉,但所著書中對此無過多記載。

陸西星雖為道士,但未住宮觀,《揚州志》載其於書無所不窺,嫻文辭,兼工書畫,中秀才後,名望很高,後來九次參加省試,均未考中,遂棄儒生之服,改裝為道士,乃開東派丹法,纂述仙經數十種,尤其以《南華副墨》盛行於世。羽化後葬興化縣北郭外,碑書“陸山人墓”。

近人考據《封神演義》為陸西星而非許仲琳作,但因有所影射,所以不署作者姓名。

陸西星雖創東派,並未立教,所以師弟傳授系統,記載不詳,但繼承東派丹功的,卻是西派。有的書記載東派樸真道人玄寥子(明末人)雲東派之開關展竅訣,提吸追攝訣,過關服食訣,較密宗所傳尤為上乘而簡妙。但以上功法,我未曾寓目,僅以此證明明末尚有東派傳流而已

(四)西派

西派創始人為李涵虛,四川樂山縣人,原名元植,自稱於峨嵋山遇呂洞賓,授以大道,於咸豐六年成道,乃改名西月,字涵虛,號長乙山人,又稱圓嶠外史。李氏在信仰上與陸潛虛相同,同稱呂祖親傳而開派,於道統上自成一家。

 

但李對陸潛虛非常尊敬,整理其《道緣匯錄》、《賓翁自記》為《海山仙跡》,並重訂《呂祖年譜》。在《海山仙跡》中自序云:“譜成,有一老人攜一揚州俊士蒞臨,見而悅之,並為旁批數十行,飄然而去。老翁必系呂師也,揚州俊士其即陸潛虛乎?”足見其傾倒之情懷。此書卷六中有一段“示冷生”說:“萬曆間有冷生者,不知其名字里居,業歧黃,喜遊雲水。生嘗云:古來神仙,吾仰純陽祖及今張三豐,隱顯人間,逢緣普度。又云:純陽有三大弟子,為群真冠:海蟾開南派,重陽開北派,陸潛虛開東派,吾願入西方,化一隱淪,親拜呂翁之門,身為西祖。一日上黃鶴樓,忽遇呂祖,謂之曰:汝欲臨凡耶?今乃萬曆丙午,丙候二百年丙寅之歲,降於錦水之湄,為吾導西派可也”。此段實託言冷生,自道身世。東派陸潛虛逝於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李涵虛則為清丙寅年即嘉慶十一年(1806年)降生,恰為二百年,所以《海山仙跡》此段,乃李涵虛暗示在明朝陸潛虛將化時,呂洞賓已示冷生去開西派,並有寓自己為潛虛後身之意。所以陸名西星,李改名西月,月與星同輝,且比其更亮。陸字潛虛,李改名涵虛,潛為隱於其中,涵字則包於其內;陸名長庚,李則自稱為長乙山人,庚為西金之代稱,乙則東木之術語,故李又常署名火西月,蓋李字上為木字。木生火也;陸道號方壺外史,李自稱圓嶠山人,“方壺”、“圓嶠”同為三仙山之名,而方圓又對稱之詞。以上均證明李涵虛以東派陸西星後身自居,亦沿襲其丹法而繼承之。

但因李涵虛曾受三峰丹法,與鍾、呂丹法彙合,所以與東派又不盡相同。他將性功分為九層煉心,又將命功分為四層:開關、築基、得藥、煉己。其所著《道竅談》開關展竅一章說:“學道者只要凝神有法,調息有度,陰蹺氣萌,攝入鼎內,勿忘勿助,後天氣生,再調再烹,真機自動,乘其動而引,不必著力開,而關自開,不必著力展,而竅自展,真氣一升於泥丸,於是而河車之路可通,要皆自然而然,乘乍動而又靜之際,微微起火,逼近尾閭,逆流天谷,自然煉精化氣,灌註三宮。”此種功法,與各派接近。但李解《無根樹》詞,與劉一明的見解不同,曾合刊於木板《三峰全書》內,蓋李涵虛主張煉丹之士,年老油幹,必須用栽接之法,始能發出嫩枝。此種功法,清修派不同意,所以注《無根樹》對張三峰丹法有兩種解釋。

李涵虛著述較多,有《太上十三經註釋》、《無根樹詞》、《文終經》、《後天串述》、《道竅談》、《三車秘旨》等。後兩種經陳攖寧先生曾加註解印行,可以研究。

西派有傳代九字“西道通,大江東,海天空”。四川成都空青洞天印有木板三峰全書,包括李涵虛大部分著作,與今石印本不同。

西派創始人既自稱為呂祖弟子,則與其他北、南、東等派並列,丹功雖殊途同歸,功法則各有發展,但東西兩派接近南宗陰陽派,所以在道教中不採其說。

(五)中派

中派並非教團,亦非金丹內煉派系,乃後來內丹煉師將接近中派學說及丹功功法,列在一起,稱曰中派,實際都是北派南派的改革者,自行著書立說並傳徒而已。

 

中派推崇元道士李道純為代表人物,李道純湖南都梁人,號清庵,道號瑩蟾子,為南派白玉蟾之再傳弟子,在揚州儀真長生觀常住。其功法融匯三教,主張中和。以儒家所言“喜怒未發之謂中,發而中節之謂和”之意,與內丹丹功結合,暗示一陽未發而內煉,陽氣初動而中節(指火候),故其將《中和集》之中和,象徵玄關一竅。他著有《中和集》、《三天易髓》、《全真集玄秘要》、《瑩蟾子語錄》等。在語錄玄關曰:“夫玄關者,至玄至妙之機關也,今之學者,多泥形體,或云眉間,或云臍輪,或云丹田,都皆非也。但著於形體上都不是,亦不可離此身向外尋求。諸丹經皆不言正在何處,所以難形,筆舌亦說不得。故'玄關'二字,聖人只書一個中字示人。”“易曰寂然不動,中之體也,感而遂通,中之用也。”

瑩蟾子打破了三教界限,創一種新的丹功。

其次為黃元吉,元吉名裳,清末豐城人,因與元代淨明派之黃元吉姓字均同,論者常誤為一人。然檢其所著《道德經自序》署光緒十年,當為晚清丹師。著有《樂育堂語錄》、《道德經註釋》。

其功法不用後升前降,《道德經註釋》第二十六章註:“何以逆之克之?始用順道,以神入氣中。迨火蒸水沸(即以神引動元精) ,水底金生(元精發現),斯時玄竅開而真信至(活子時動),至是為真陽生而子藥產,此為外藥;於是木載金升(即神攜精上升),切切摧之,款款運之,上升乾鼎(泥丸),以真意引之下入丹田。即入坤腹,再候真陽火動,為內藥生,合為大藥。蓋小藥(外藥)生在腎管外,其氣小,故曰小藥;此則生於氣根內故曰內藥。以此內外交煉,結為金丹,此即悟真篇所言'化成一片紫金霜是也'”。總之,黃元吉之法實為中黃直透,不講開合,是其丹功特點。

還應重點提出的是閔小艮的中黃直透法,閔小艮道名一得,是北宗龍門派第十一代道士,隱於金蓋山中,著有《古書隱樓藏書》、 《金蓋心燈》。

《古書隱樓藏書》多發揮中黃直透之丹功,非北派亦非南派功法,以清修為主,茲抄其中有代表性的《洩天機》一段,以示其功法之特點。

《洩天機》署泥丸李翁口授,閔一得重纂,似為閔自著而假泥丸之名。其第二段雲:“於陽生之際,用天目照於陰蹺,但隨真息開合,吸動陰蹺,隨息起伏。自覺尾閭之前,啟有靈竅,並覺竅內颼颼然,如磁引針,天地之真氣,入於陰蹺,升從脊前夾縫中,直達泥丸,存留約至三五息,又至陰蹺,吸接後息所入之氣,始聽上升,蓋已寓升降於闔闢中也。”閔小艮對此段按語說:“丹家理氣,原有三道,曰赤、曰黑、曰黃,赤者心氣,黑乃督脈,性潤下,法必制之使升,此二道精氣所由出,人物賴以生存者。黃乃黃中,徑路循赤黑中縫,而統率二氣為開闔主宰,境則極虛而寂,故所經駐,只容先天。此中黃也。”1985年北京西郊中醫研究院以現代儀器測試後三關氣通的情況,發展有赤黑兩條上升之路,曾同我研究,我認為可以證實閔小艮之說,惜尚未測出黃道,我們當再努力。

總之,丹功派別雖多(以上只署舉其大者),但目的則一,只看實踐如何。我希望各派研究者再加努力,小之可用以醫療疾病,大之則可延長壽命,去偽存真,將來必有更多的成就。道教上乘功法,似較一般氣功功法更高一層,我們當努力探求。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修煉最講一個“靜”字,靜字貫穿修煉之始終。築基煉己講“靜”,煉精化炁講“靜”,煉氣化神講“靜”。道教認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晝夜隨起隨滅,而入靜為修煉之起點,其目的是煉妄心返正心,以至與道合真。《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雲:“古今常存,總持靜念。”即謂修煉主靜第一。修煉中先要身靜,身靜則心靜。身心兩靜,才容易入靜。入靜後的功態與驗證。初步靜坐,能達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時以慧心除之,只覺周身唯一心靈而已,才算入靜。反之,靜坐後,一念即起,一念又來,而不能以正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靜。入靜後,呼吸均勻,周身舒暢,口內常有甘津,即是佳效。入靜後的時間隨各人功力所定或長或短,但初步靜坐應以一小時為度,若時間太短,恐難見效。

總之,入靜後首要牢拴意馬,真清真靜。此外,選擇環境幽雅的地方煉功,也易於入靜。俞琰說:“入靜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設一香一燈一幾一榻而已,坐處不欲太明,太明則傷魂,不欲太暗,太暗則傷魄。……然靜室亦不拘以山林,或在墨中,或居道鄉,但得所託,無往不可” ( 《周易參同契發揮》 ) 。從現今人們生活的情況來看,各人的環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條件,只要心靜理明,處處都能入靜煉功。

 

道教修煉有很多入靜的方法,現介紹幾種入靜的方法,以求救於同道。

一、守丹田入靜法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為兩眉之間,即祖竅,中丹田即黃庭,下丹田即臍中 ( 道教也有種說法認為臍下三寸為下丹田 ) 。守丹田入靜法,是道教修煉中的常行法。因道教丹法傳授不同,所以煉功時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竅入靜,有的以守黃庭入靜,有的以守臍中入靜觀此三種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無弊。守上下二丹田者各有利弊。守上丹田入靜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學煉功者不能靈活掌握,執守此處,易頭昏腦脹,導致虛火上炎,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歸源,真息往來,而弊在初學煉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發生胸悶等不舒之感。唯守中丹田者為妙,心平氣和,自無上下二田之患。

守中丹田具體入靜法:過去道觀修煉者,打坐時每人都要備一蒲團,而現在蒲團不易得,一般靜坐在床上或椅子上均可,靜坐前隨便活動一下,利在暢通氣血。入靜時兩腿自然合盤,左腳向內,右腳向外,雙手自然合攏,並端坐凝神內視,兩眼微閉,留一線之光,舌抵上齶,牙齒相合,意守黃庭,似有意,似無意,綿綿不斷。雜念若起,我即以神光默之,豎起眉毛,剛志修靜,自能斷除妄念,進入功態。

 

二、默字入靜法

過去有修道者為清除雜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煉功入靜的字或詞句,由此念決的意念與呼吸融為一體。默字可以使渙散的意識集中起來,常以默念為主。比如靜坐後,在腦海裡存想一“靜”字或“清靜”等字,存想的字句由煉功者自定,一般應在九個字範圍內。此外,也有入靜前念誦道經的。念誦道經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氣氛。以坐默誦為好,念誦的次數由各人自定,以達入靜為目的。

三、默運入靜法

默運,即運氣。面向南,兩腿平放於床上,兩手自然搭於膝上,眼微閉,視線直觀腳尖,以逆呼吸法運氣 ( 即吸氣時收腹,呼氣時鼓腹 ) ,吸氣與呼氣時均要細而長。先存想氣機從腳心升至會陰至尾閭及夾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從泥丸經明堂至黃庭而達下丹田。如此循環運氣三次畢,微存真息,意守丹田進入功態。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初學丹道者盤坐時腿麻與對策

開始練丹靜功時,盤坐對不少人是很難過的一關。坐不大一會兒,腿就又脹又麻。那種滋味真不好受,常常是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不得不收功。

隨著功力的提高,能夠盤坐的時間會越來越長。盤坐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變得輕鬆自在,而且盤坐時那種舒適的感覺,讓人久久不願下坐。

 

盤坐:打通任督二脈

盤坐是練靜坐時最常採用的一個姿勢。由於盤坐時兩腿交叉在一起,封閉了不少流向下肢的真氣和血液,可以滿足上半身更充足的真氣供給,因此對更快打通任督二脈有利。《道德經》“歸根曰靜”一句話,道出了高度入靜的真諦,那就是真氣源源不斷、川流不息的回歸於腦髓中。修煉要歸根,讓真氣回歸到大腦這個根結中。

長期盤坐使兩足輕捷

人的根結則在頭,而兩足則是支撐人體的枝幹。盤坐,使人兩足由伸展狀態變為盤曲,減少了真氣的散失,使真氣得以更多的向頭面根結回歸,加強了任督二脈的真氣運行。同時,盤坐時的下肢封閉,又會帶來下座後下肢反射性的舒張。一張一弛,像唧筒一樣加強了兩足之經絡的氣血運行。這樣長期練功的結果,能使兩足逐漸變得柔軟、輕捷。但是初學功者,常常受到腿麻的困擾。本來正練到興頭上,卻因腿麻無法忍耐,不得不提前收功,因此而影響了整個練功進程。

為什麼會出現腿麻?

腿麻是因為盤坐的姿勢阻遏了氣血下行、導致經絡不通的結果。脹代表著血流不好,麻代表著經絡阻滯。越是年齡大的人,或者是腿腳有病的人,麻脹的感覺就越明顯。可是,為什麼初學功者非常容易出現腿麻,而經過長期練功之後,即使盤坐很長時間也不出現腿麻呢?同樣在盤坐姿勢封閉了氣血下行、導致經絡不通的前提下,出現不同的結果,這就決定於氣血的充盈狀態了。

如何減少腿麻對練功的影響

首先,必須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良好,真氣化生有源,使真氣旺盛,腿就不容易麻。其次,在身體疲勞、困倦的狀態下,不要勉強練功。應該先睡上一覺,養足精神再練。在疲勞、困倦狀態下練功,不但容易出現腿麻,而且容易昏沉,練功是無效的。因為練靜功也是需要消耗一定真氣能量的,通過消耗真氣做功,來產生新的、更多的真氣。在機體真氣不足的情況下,勉強練功的結果,會使真氣由於消耗而更加不足,新的真氣無法產生。

如果初學者避開了上述兩種情況,在盤坐時仍避免不了腿麻的話,在中途變換一下姿勢,或略微做一下調整,也是可以的。隨著功力的不斷提高,真氣越發充足,經絡越發通 ​​暢,腿麻出現的時間也就越來越晚,甚至坐很久也不再出現腿麻了。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想要修真成仙得看這十本書

《修真十書》由道教丹經彙編。集唐末五代宋元數十種著作,多為內丹專著。書中收集了隋唐兩宋時期數十種丹道、養生著作,從各方面記述了元代以前丹道、養生、導引的理論與功法,內容極為豐富,為道教丹道一大專集。

 

《修真十書》六十卷,道教丹經彙編,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方法類。該叢書所收內丹著作甚眾,其中尤以白玉蟾為最多。北宗收有郝大通弟子王志謹,(號棲雲子)之《盤山語錄》。其時代最晚者為彭耜之弟子蕭廷芝的《金丹大成集》。從各方面記述了元代以前丹道、養生、導引的理論與功法,內容極為豐富。

書名《修真十書》,“修真”謂修煉內丹以成真成聖;“十書”蓋即全書所含之篇數:《雜著指玄篇》《金丹大成集》《鐘呂傳道集》《雜著捷徑》《悟真篇》《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盤山語錄》《黃庭內景五藏(臟)六府(腑)圖》《黃庭內景玉經註》《黃庭外景玉經註》。所含篇數實為十二,如將白玉蟾所作之《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視為一篇,恰為十;或將最後三部《黃庭》著作視為一篇,亦為十。

各篇基本內容如下:

一、《雜著指玄篇》

收有《金丹四百字》(題張伯端作),《還源篇》(題石泰作),《丹髓歌》,《庭經》(題陳泥丸作),白玉蟾《金丹火候圖》《修仙辨惑論》、《謝仙師寄書詞》和《謝張紫陽書》等。《金丹四百字》以五言詩二十首,《還源篇》以五言詩八十一首,《丹髓歌》以七言詩三十四首論述內丹旨要,《庭經》以長歌形式詠內丹,《金丹火候圖》以多幅圖式,“設像以明大道之奧”,《修仙辨惑論》則為白玉蟾與其師陳楠設問答以論丹道。《謝仙師寄書詞》,是白玉蟾獲其師陳楠寄書後之答詞;《謝張紫陽書》,是白玉蟾感概張伯端丹法高妙之作,二書皆為研究白玉蟾丹法之重要資料。

二、《金丹大成集》

南宋彭耜弟子蕭廷芝撰。包含幾種類型著作:一以《無極圖》、《天心圖》、《玄牝圖》、《既濟鼎圖》等十圖,解說金丹的修煉。二以詩、歌、賦,論述內丹,有《橐籥歌》、《樂道歌》、《金液還丹賦》、《金液還丹論》及七言絕句八十一首等。三以問答形式解說何謂“金液還丹”、“鉛汞”、“火候”、“真一”、“動靜”等內丹名詞八十九個。四為《崔公入藥鏡》《呂公沁園春》的註解。

 

三、《鐘呂傳道集》

題鍾離權述,呂洞賓集,華陽真人施肩吾傳。皆鐘、呂二人對論丹道的記述,有《論真仙》、《論大道》、《論天地》、《論日月》、《論四時》、《論五行》、《論水火》、《論龍虎》、《論丹藥》、《論鉛汞》、《論抽添》、《論河車》、《論還丹》等十八題。是內丹的重要典籍。

四、《雜著捷徑》

收有《翠虛篇》(題泥丸先生陳樸傳);煙蘿子《體殼歌》、《內觀經》;崔希範《天元入藥鏡》;曾慥《勸道歌》、《臨江仙》 ;《鍾離八段錦》、《呂公縛心猿詩》及《呂真人小成導引法》等內丹和養生著作。

五、《悟真篇》

北宋張伯端撰。由詩八十一首、《西江月》十二首及禪宗歌頌三十二首組成,為內丹重要著作。此書收有葉士表、袁公輔、無名子、象川翁之注。

六、《玉隆集》

南宋白玉蟾撰。一為對南昌西山和​​臨江閣皂山宮觀所作的碑記,有《閣皂山崇真宮昊天殿記》《玉隆宮會仙閣記》、《湧翠亭記》、《心遠堂記》、《牧齋記》等。二是為淨明道祖師及所尊仙人所作的傳記,有《旌陽許真君傳》、《續真君傳》記許遜,《逍遙山群仙傳》記吳猛、陳盱烈、周廣、時荷等十二真君,《諸仙傳》記蘭公、諶母、胡惠超等,另有《禦降真君冊造表文》記宋代冊封許遜的幾通文誥。此外,尚有幾首贈友人詩。

七、《上清集》

白玉蟾撰。一為遊記與題詞,如《遊仙岩記》、《雲窩記》、《駐雲堂記》、《題三清殿後壁》、《題丹樞先生草庵》等。二為詩、歌、曲、賦,如《九曲雜詠》、《九曲棹歌》、《雲遊歌》、《快活歌》、《必竟恁地歌》、《滿江紅·詠武夷》、《念奴橋·詠雪》、《水調歌頭·修煉》、《懶翁齋賦》等。三為贊、疏、醮詞,如《朱文公像疏》、《贊文公遺像》、《自讚》、《化修造精舍疏》、《為武夷道眾奏名傳法謝恩醮詞》等,純屬雜文。

 

八、《武夷集》

亦為白玉蟾之雜著,包括詩、歌、題詞、雜記等,如《重建止止庵記》《贊歷代天師》《先生曲肱詩》《懷仙吟》《見鶴吟》等。另有幾通上奏天神的奏章,為白玉蟾兼行五雷法時所寫。

九、《盤山語錄》

為全真道郝大通弟子王志謹與門人論道的語錄。涉及道德修養與內丹修煉等多方面的問題。

十、《黃庭內景》

題“太白山見素女胡愔撰”。《正統道藏》洞玄部靈圖類載此書,題“太白山見素子胡愔撰”,文字略有異同,為同書之異本。前有序,末署大中二年戊辰(848)。為早期煉養著作。分述肺、心、肝、脾、腎、膽等五臟之修養法、治病法、導引法、吐納法等。所述五臟之生理、病理、多與醫理合。

十一、《黃庭內景玉經註》

梁丘子(唐玄宗時人白履忠)注。《黃庭內景經》蓋魏晉人所撰,主述存思法,梁丘子分三十六章註解之。

十二、《黃庭外景玉經註》

梁丘子注。《外景經》蓋成書於魏晉,亦主述存思諸神,梁丘子注,不分章。

總上可見,《修真十書》所收道教著作甚多,多為內丹專著。於中可見丹法由西山、悟真兩系,發展演變而至白玉蟾為大成的軌跡,是研究道教丹道理論和丹法的基本資料。雖然所收諸書大都在其他文集中可以找到,但也有僅見於此書者,如崔希範《天元入藥鏡》、葉士表、袁公輔《悟真篇註》、蕭廷芝《金丹大成集》等,彌足珍貴。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外丹和內丹

外丹、內丹,乃是相對而言,都是道教的煉丹術。

外丹指用爐鼎燒煉丹砂等礦石藥物而成的,能使人服之「長生不死」的丹藥;內丹指以身體為爐灶,修煉「精氣神」而在體內結丹,丹成則人可「成仙」。外丹、內丹,方法有別,而基本理論與術語則同,兩者統稱丹道、金丹道。

外丹,乃是燒煉丹砂鉛汞等礦石及藥物的方術的總稱,它包括三種燒煉術,一為神丹,二為金液,三為黃白。煉丹術在我國起源最早,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漢武帝時便已出現了。據《史記—封禪書》記載:

少君言上曰:祠灶則致物,致著而丹砂可化為黃金,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益壽而逢海中蓬萊仙者乃可見,……於是天子始親祠灶,遣方士入海求蓬萊安期生之屬,而事化丹砂諸藥齊為黃金矣。

《漢書—淮南王安傳》記載:

招致賓客方術之數千人,作為內書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

《漢書—楚元王傳》記載:

上復興神仙方術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鴻寶苑秘書》,書言神仙使鬼物為金之術,及鄒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見。而更生(劉向)父德,武帝時治淮南獄得其書。更生幼而讀誦,以為奇,獻之,言黃金可成。

東漢桓帝時,方士魏伯陽以模擬自然為基本論點,假借易卦爻象,作《周易參同契》,以論燒煉金丹之事,言坎離水火龍虎鉛汞之法象,而配之以陰陽五行昏旦時刻為進退持行之符候,成為在理論上,實踐上對煉丹術以深遠影響的「萬古丹經王」。東漢末,有左元放(慈)避地來渡江東,傳授給葛玄《太清丹經》三卷、《九鼎丹經》一卷、《金液丹經》一卷。據《抱朴子—金丹篇》說:

江東先無此書,書出於左元放,元放以授余從祖,從祖以授鄭君,鄭君以授余,故他道士了無知者也。

漢末,又有新野陰君(陰長生),合太清丹。東晉葛洪是金丹道教的理論家與實踐者。他認為金丹之道,乃仙道之極。《抱朴子—金丹篇》說:

余考覽養性之書,鳩集久視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計矣,莫不皆還丹、金液為大要者焉。然則此二事,蓋仙道之極也。服此而不仙,則古來無仙矣。

為什麼金丹能令人不老不死呢?《金丹篇》中說:《九轉靈砂大丹資怪玄經》、蒙山張隱居撰《張真人金石靈砂論》、黃童君注解《魏伯陽七返丹砂訣》、《太極真人九轉還經要訣》、陳少微撰《大洞煉真寶經九還金丹妙訣》、《太上衛靈神化轉丹砂法》、《九轉靈砂大丹》、《九轉青金靈砂丹》、《陰陽九轉成紫金點化丹訣》、《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靈砂大丹秘訣》、西蜀陳大師述《碧玉朱砂寒林玉樹匱》、《大丹記》、自然子吳悟述《丹房須知》、梅彪集《石藥爾雅》、陰長生撰《金碧五相類參同契》、《陰真君金石五相》、《金石簿五九數訣》、《龍虎還丹訣》、《金畢玉液大丹》、《修煉大丹要訣》、《抱朴子神仙金汋經》、孟要甫述《諸家神品丹法》、《鉛汞甲庚至寶集成》、程了一著《丹房奧論》、吳悟述《指歸集》、鄭思遠《真元妙道要略》、孤滔撰《丹房鑒源》、《盛氣十六轉金丹》、《三十六水法》、《丹論訣旨`心鑒》、《大丹篇》、《大丹問答》、《金木萬靈論》、《紅鉛入黑鉛訣》、《太古土兌經》、《庚道集》等。

煉丹術士鼓吹服食神丹金液可使人不老不死,這當然屬於宗教迷信,經實驗證明,這種仙道是荒唐的。但是,我們在客觀上必須認識到,正是這種煉丹術,是近代化學的先驅,近代化學就是從原始的煉丹術脫胎演化而來。

內丹,指以己身為爐灶,以己身中之精氣為藥物,以神為運用,在己身中條煉,使精氣神聚凝不散而成之「仙丹」,稱為內丹。隋唐以前,「內丹」之名不見載於道書,隋唐以後其名始著。關於內丹術究竟始於何時,有三種不同的說法。一說漢末即已有之,認為魏伯陽《參同契》講的便是內丹術,《參同契養性立命章》所說「類如鳥子,白黑相符,縱廣一寸,以為始初。四肢五臟,筋骨乃俱,彌厲十月,脫出其胞,骨若可卷,肉滑若飴」指的便是內丹。二說魏晉南北朝已有之,《黃庭內景經》說「琴心三疊舞胎仙」講的就是內丹;又有謂南朝梁佛教天台宗第三祖慧思(公元515577年)曾吸取道教煉養方術,《大正藏》卷四十六《南岳思大禪師立誓愿文》中便說:「為護法故,求長壽命,不愿升天及余趣,愿諸賢聖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借外力修內丹,欲安眾生先自安。」這時已經區分了外丹和内丹。三說內丹術始於隋代青霞子蘇元朗,自蘇元郎著《旨道篇》示人之後,道教始知有內丹。說他約《古文龍虎經》、《周易參同契》、《金碧潛通秘訣》三書之義理,纂為《龍虎金液還丹通元論》,歸神丹于心煉,改外丹而為內丹,其言曰:「天地久大,聖人象之。精華在乎日月,進退運乎水火,是故性命雙修,內外一道,龍虎寶鼎即身心也。」他借用外丹術語,講述內丹,說:

身為爐鼎,心為神室,油為華池。五金之中,惟用天鉛,陰中有陽,是為嬰兒(元命真人),即身中坎也。入石之中,惟用砂汞,陽中有陰,是為姹女,即身中離也。鉛結金體,乃能生汞之白;汞受金烈,然後審砂之方。中央成戊己是為黃婆,即心中意也。火之居木,水之外金,皆本心神。脾土猶黃芽也,修治內外,兩弦均平,惟存乎真土之動靜而已。真土者,藥物之主;斗柄者,火候之樞;白虎者,鉛中之精華;青龍者,砂中之元氣。踏橋河車,百刻上運,華池神水,四時逆流。有物之時,無為為本。自形中之神,入神中之性,此謂歸根復命,猶金歸性初,而稱還丹也。

以上三說,我以為魏晉南北朝以前,行世的主要道術為存思、行氣、胎息、神丹等;由於神丹金液黃金等仙道,在攝生實驗中弊害畢露,南北朝的煉丹士使不能不改弦更張,逐漸結合導引、養性、行氣、守一、胎息、內視諸術,向心煉引伸發展,內丹之名始有之,但不顯著。至隋代,有青霞子蘇元朗,沿襲神丹術摸擬自然的理論及術語,使內丹理論及方法系統化,并加以倡導,至此內丹之名才為世人所知,信行者漸盛。至五代及宋代,內丹術便成了道教煉師們主要奉行的道術丹道。

唐末五代,是內丹之道發展的關鍵時期,鐘離權著《靈寶畢法》,呂洞賓傳鐘離權丹道,施肩吾撰《鐘呂傳道集》、崔希範撰《入藥鏡》、陳搏著《指玄篇》,作《無極圖》,使內丹之道的理論與方法進一步完備。後世之好事丹道者,皆稱出自鐘、呂,為鐘呂金丹道之後緒。及至宋代,有張伯端著《悟真篇》,其丹法主張用修煉性命之說,融合三教,且主張先命後性,先術後道。張伯端所傳丹法,其繼承系統為石泰││薛道光││陳楠││白玉蟾,形成丹道流派,統稱南宗五祖。石泰著《還源篇》、薛道光著《復命篇》、陳楠著《翠虛篇》、白玉蟾著《傳道集》及《海瓊白真人語錄》,均對丹道有所發展。至金代,有王重陽開創道教全真派,亦自稱承鐘呂之真傳,修煉亦以內丹為首務主張性命,有《重陽全真集》、《教化集》、《立教十五論》,傳弟子七人,馬鈺著《神光璨》、《洞玄金玉集》,譚處端著《水云集》,劉處玄著《仙樂集》、《至真語錄》,丘處機著《攝生消息論》、《大丹直指》、《磻溪集》,王處一著《云光集》,郝大通著《太古集》,孫不二著《不二元君法語》。他們各立道派傳道。王重陽所傳丹法稱北宗,他的七位弟子統稱北七真。以後又有元代李道純所創中派;明代陸潛虛所創東派;清代李涵虛所創西派。

道教內丹丹法,明清以來雖越演變越荒唐,但南北宗正統之清修丹法,基本上仍保持鐘呂金丹道及張伯端、王重陽所傳之理論與方法,至今影響最大的、信徒最多的是丘長春所創全真龍門派之丹法。

至今《道藏》中所收論內丹的書有一百二、三十種,著名的有《入藥鏡》、《靈寶畢法》、《鐘呂傳道集》、《悟真篇》、《大丹直指》、《性命圭旨》、《天仙正理》、《太乙金華宗旨》、《金丹大要》、《修道全指》、《中和集》、《養生須知》、《煉形內旨》、《玉函秘典》、《補天髓》、《性命要旨》、《玉清金笥青華秘文金寶內煉丹訣》、《道法心傳》、《清微道法樞紐》、《清微宗旨》、《道法九要》、《大成捷要》、《女丹仙道》、《仙道口訣》、《古書隱樓藏書》等。

內丹用語與外丹用語雖相同,但念意迴別。內丹書隱密難讀,道教中人對煉丹口訣方法,大都師徒相承,口口相授。由於宗派不同,解說亦不一致。「內丹」雖與我國古代生理衛生學、醫學有一定關係,但非科學的成份甚多,若說以此可長生,則只能說是道教信徒的宗教信仰                                                                            上清北帝太玄丹道養生講師

中國全真龍門派嫡傳第十九代弟子盧圓熹  撰稿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修行訣竅

如何清靜?如何把貪欲去除?達至修道成真?只要遵循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能認真的修、認真的行,就能得到仙果。

下面就自己修行的感悟,淺說道家修煉的九大宗旨。

 

一、修道養德,內功外行

 

養德,外在修持。內功,內在修煉,是心性。太上老君道德經第八章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這一點是讓人行善積德,在修行過程當中,“積德成仙” 。不是說從自己內修就能成仙,那麼內在修煉及外在功德做多做大也可成仙。“聖者無常心,以百姓之心為心,善者我善之,不善者我也善之。信者我信之,不信者我也信之。”這是說明我們外在的行功,這人好,我對他亦好,這人不好,我對他也是好的,不管有信與否,我都要有信於他。這是我們外在的行持。

我們外在的行持,我要講的是:不要執著於我要行善我要積德,那是執著心又起了念,本身我這個貪字沒去掉,我們在修行過程當中就起了念,就是想執著去做好事。行善是要抱著無心的狀態去做,就是在行持在修持,要成仙必須行一千三百大善,我執著做好事,那就是念。若是無念是無心的去做,只要你本身能夠做到,你一定要發善心,就行了。就是從日常生活當中,要一點一滴的去把它當成習慣。我們就在這規矩裡邊走,始中是在行善。這才是外功,修行和外功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我們全真派講的是“性命雙修”,那就是內外兼修。一般講我們全真派教義為主,佛教是修性為主,正一派是練外丹與符籙與修命為主。修練性功能提高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品行和崇高的道德行為,同樣的也會帶來對我們修行功夫精進。如果我們一直這樣修,天天做善事,在不知不覺中,我們的內功外功每天在精進。

反之,如果說德行不足則與道無緣,內功修的再好,你沒有外在的德行,也是不行的。修道不分貧賤富貴,昔日秦始皇、漢武帝,畢生求仙求長生,秦始皇派徐福去東海求長生不老丹,但是也沒長生不死。在南海有個陳泥丸,他是一個框桶匠,家中挺窮,他倒能修成。所以說在這修行當中,不是他有錢他就能修成,他沒錢他修不成。所以道法面前人人平等。不是說官員來了,我就離開宮觀去迎接他。貧窮的人來了,我高高在上,這些都不行,要一視同仁。道家有一句話是“道不外傳“。今天在此傳道一切都是緣分,“萬兩黃金不賣道,十字街頭送予人”,這是送有緣人,你有錢也不行。在修行過程當中有一句話“三千功滿八百行”,欲成天仙者當立一千三百善。

二、道無經不傳,師無經不明

道家是以道、經、師為三寶。 

道教認為,道無經不傳,師無經不明,因道所立經,因為道才立經,因經而載道,既載道又明道。你不看,你不明白,修道指的是你自身的修行。修行好了,才入大道。大道無欲就是太上老子道德經第一章講的“常無欲以觀其妙”。常無慾和我要講的是一個涵義。無欲者靜,真心清靜道為宗。你無欲無念,接下來開智慧,方可參悟大道,主要是自修。

經,是讀祖師爺留下的著作,印證其修,我們自己修了然後印證祖師爺留下的東西,和祖師爺講的一樣不一樣,這是經。

師,就是師傳,所謂說師傳是要師傅指名道要,你讀了經悟不開,這些經是師傅曾經讀過修練過,然後你不明白去請問他,他跟你講他自己的心得體會,他有體悟過才行,剛開始入門的時候,一定要師父告訴你才行。否則人家問你道你講不上來。這師是指修行過練過包括經文、科儀,包括我們道家最高境界、金丹大法都在裡邊。

、道法自然,靜者得之

1、自然而然,不假人為。

譬如做善事要無心的去做而不是執著的去做,刻意的去做對修行者是有害。“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芙蓉是天然的,不要加個人的意思。我們應該順天行事,天人合一,陰符經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這才符合大道的本體。

2、因人而異,效念不一。

我們修行過程當中可能以心境去做善事,那就要心境合一,可能每個人層次都不一樣,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慧根不同,有的人前世是仙道來轉世的,有的人是修道者轉這一世,有的是畜牲道轉過來的。學習的能力就不同,悟力也不一樣。心境不同,感應不同,效果也不一樣。

例如同門師兄弟,師父傳授每個人的功法是一樣,可是每個人的修為就不一樣。

自然就是靜,“道法自然,靜者得之”你能常清常靜天地悉皆歸,那麼就與道合真。陰符經裡面講“自然之道,靜。大道至簡至易”,所以我們說靜者得之。

四、自行修練,無量渡人

吊掛裡面“淨掃迷雲無點翳,一輪光滿太虛空,能知混合回風道,金鼎黃芽日日生”。這些都是在講內丹功法,或是外丹功法。這金鼎就是外丹轉入內丹的時候,外丹用的一個詞彙。金鼎是外丹的爐頂。一輪光滿太虛空是內丹功法裡面的元神。靈光最後收發自如,要收回丹田的時候是一輪光滿太虛空。

內丹的修練主張自渡渡人,“欲正人先正己”首先要先渡自己。怎麼渡?這是我們剛講的,常做善事,以身示教,而不以言示教。以自己的行為,自己的修為去渡化人。這渡人首先要求個人先全心修練,功成道備之後。就要顯濟於世,廣渡有緣人。一個人修行要眾生受益,否則你修行再好,你不去積德不去行善,這會遭天譴的。

道藏《原始天尊無量上品妙經》說:仙道未生無量度人。無量是最大最無私的去渡化有緣人,由這點想到漢鍾離渡呂祖的時候,漢鍾離問呂祖:“你什麼時候成道?”呂祖說:“我欲度盡眾生後成道。

 

五、至道不繁,守中為要 

大道我們一再強調,大道至簡,至易。至精,至微。

太上老子道德經言:少則得,多則惑。

黃庭經上面說:至道不繁,繁雜無虛。結為道末。

這道你要是講的天花亂墜是不行的,使老百姓、信徒們、修行者,不得要領。故道家修行者不取繁的道理,取簡單的修練之訣,質至而精的東西,以少勝多這就是大道。

《道德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你只掌握一就行,就會生二,會生三,生萬物。越簡單越接近大道,簡單的涵義是易操練能做到,越簡單越適合大家修練。事越少,功越多。修練以守中為要,太上老祖說:“多言數窮不如守中”,莊子學也說:“得其還中,以一孤獨”。

中庸上講“陰陽平衡”,太過不及陰陽偏盛,均對修行者不利,所以說我們守中為要。守中內丹功法裡頭叫“真火”。

六、和光同塵,借假修真

從道家的義理上來講,他是不限於出世與入世的,而是一種超越世俗的擴大精神“和光同塵,借假修真”,磨練個人的性情,積修個人的品德,培養個人的境界,增進個人的道修。我們所謂基礎,煉丹功的話就知道基礎,我們說修行也好。靜功有人說打坐,不是,靜功不完全代表打坐,打坐只是靜功的一種方式、方法。這靜功要求我們是24小時“靜”。我剛才講的就是靜,無欲、無念、無執著、無分別,這就是靜。

起心動念,不動,是靜。你睡覺不做夢,是靜。 

丹功的基礎就是打坐,道家修練提倡,大隱居塵,在塵世磨練自己。你修練需要大靜的時候,那時候才入山林,你需要還丹時後才到山林裡隱居。找一個地方守真。你藥若沒採上,是無法練大還丹。

葛洪《抱朴子》曾說“大隱於市,上士得道於三軍”。《悟真篇》“未煉還丹莫入山,山中內外近非鉛”。

七、性命雙修,長生為基

長生才是我們基礎,我們練來練去是為不想死,不想死有不想死的目的,譬如性者理也,心也,神也,意也,德也,都是性、神。意是無形的,有形的是德,你在做善事,這都屬於性功。

命是法,是方法。譬如說打坐、靜坐要用什麼方法?這方法能達到什麼目的?能不能對人們有利?生命能否延長?

命者,法也,自也,氣也,形也,功也,這是命功。

氣,是呼吸,我們呼吸就是氣,是吐納。是命功,不屬於性功。

形,是外形,身體外形。練太極,一個目的是導引,命功的一種,道家修練注重性命雙修,包含個人心性修養。使自己心性光明,又要有堅固的個人體型,有健康的身體;要使自己心性光明,淨掃迷雲無點翳。若做到這兩點能使自己長生。

 

長生之道其理有三:

1、上道果未成,肉身先壞。要修長生,先顧肉體才有資本。有健康身體,才有希望今生成道。

2、當無一定的命功,來對付個人的肉體,難以克自己心念,修功難登大成。沒有一定的命功難以保養自己的肉體,也難以修成。

3、道家修今世為本最講實際,首先證得長生,今世就享仙果何必再等來世?

今世欲求長生我有資本,我努力認真去做,有可能今生今世就得到仙果了。來世就不求了。

如果我認真去修去做,也能活到我所該活的歲數享盡天年,我沒有修成,那麼來世不用求,為什麼?不用求因為你做了很多善事,有功德又是修持,祖師爺慈悲,會在來世給你一個比今世更好的條件來讓你修行,這條件包括物質條件。為什麼會說到物質哪?因為過去我們住寺院也好道觀也好,修行都自食其力,有一塊土地,山上有水,自己作飯自己吃。根本就不用錢。現在不同,在城市也好,在鄉村也好,沒有這個條件了,所以我們總要布施。

 

《道德經》上也講“既與為人己愈有,既於為人己愈多”,我們現在也是勸信徒多捐些功德供養道、經、師三寶,其實我們是要他增添福報。

所以說,首先只要先證得長生,才能充分保障個人的修練,使人生更加圓滿,把有限生命溶化到無盡的宇宙裡邊。這就是道家所說的長生久視最高境界。

八、男女平等,女丹為捷

大道面前人人平等不分男女,通過修行都能修正道果的。所謂“修仙不問男和女”故無男尊女卑,而且女生坐功一般來說要快男生。為什麼女丹為捷?因為是從生理上來講是不一樣的,女丹守是檀宮,男生守是下丹田。心就是性,離檀宮近,離丹田遠,所以說女丹較快。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女人這女字是盤腿而坐,這女字是跨鶴坐,騎仙鶴一樣,女丹的坐法,也可向日本人一樣跪功,這是一般坐法。女以靜為主,男以動為主,所以從生理這點上,老子留下的經典也能看出來。男子修行築基是十年,女子築基是三年,男閉陽關,女斬赤龍,斷月信。男女丹修性功不一樣,其他一樣。

九、長生住世,我命由我

些人想找我解心頭之惑,解這東西離不開命運,道家用命運為敲門磚為了渡化。很多人遇到問題都會說幫我想想辦法,我都會跟他們說“我命由我不由天”。怎麼個我命由我不由天?道家認為人的壽命是120歲至180歲,我們道家列祖列宗們,在過去紀錄是120歲至180歲,經科學驗證,人可以活到一百多歲。但是辦得到辦不到,我們現在人一般都說60歲為六十花甲子,其實,在道家還是小孩子。道家通過心性的修練,不動心去練性功,修我們本來應該有的陽壽。通過修行,清靜無為,作善事,那麼我們就可以改變命運。

一輪光滿太虛空沒有一點遐庛,我們就能活我們正常歲數,就能長生住世,肉體成仙,作善事就是我們的本錢。莊子有句話:“十歲慶世,去而上仙”。一個人能保持積極人生觀,不受命運的擺佈這就是我命由我不由天。

祖師曰:“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處度此身。”謹以此語與諸位同修同勉。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