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道教之神尊 (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南方火德熒惑星君是不是三炁火官大帝南丹紀壽天尊?

在道教信仰中,火文化有著重要地位。不僅是「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一,更在鍊度、煉丹等修行方面都有重要的意義。在神仙信仰中,也有很多與火相關的神祇,常見的有火官大帝南丹紀壽天尊、火府統御丹陵大帝、火德執法熒惑真君、南斗延壽星君陽明普度天尊、六星童子火鈴將軍、室尾觜翼四宿星君、南離曹徐都銀尊神、流鈴八沖神君、南嶽昭聖上帝、火府總轄閼伯大神、火祖燧人帝君、祝融輔炎真官、火府總司公正執法葉天君、火府首領靈感護法曹天君、主火無忌宋天君、飛火捷疾列天君、銀耀目威靈主政金雀將軍等。

在火神信仰中,火德星君的信仰相對比較普遍。在北京更有「先有火神廟,後有北京城。」的說法。按《北平廟宇通檢》,北京至少有17座火神廟,最早一座建於唐貞觀年間,已有1300年歷史,比白雲觀早107年,而元朝建大都則是近600年後的事了。而北京的火神廟,一般奉祀的神仙都是火德星君。

北京火神廟熒惑寶殿

火德星君,道教尊為「南方執法火德熒惑星君」,據《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經》記載,火德真君,主長養萬物,燭幽洞微,如世人運炁逢遇,多有災厄疾病之尤,宜弘善以迎之。其真君,戴星冠,躡朱履,衣朱霞壽鶴之衣,手執玉簡,懸七星金劍,垂白玉環佩。宜圖形供養,以異花珍果,凈水名香,燈燭清醴,虔心瞻敬,火星真君,主張諸惡。《洞淵集》卷七也有,南方火德熒惑星君,火之精,赤帝之子,執法之星,其精下降為風伯之神。常以十月入太微受事,光照八十萬里,徑約一百里,二年一周天。管人間火焰、眾蟲、鳳凰、鳥鵲,百芬群飛鳥雀之類,火德昭彰,巡行天下。

火德星君與木德星君、土德星君、金德星君、水德星君,合稱五方五德星君,道教尊為金木水火土五鎮星君五行應運天尊,居星垣下造化利生宮。五星列照,煥明五方。水星卻災,木德致昌。熒惑消禍,太白辟兵。鎮星四據,家國利亨。五方五德星君與太陽帝君、太陰皇君合稱七政星君,道教尊為日宮月府五方五德統制七政天尊。七政星君與計都星君、羅睺星君合稱九曜星君,主宰人間的吉凶禍福。

據《洪恩靈濟真君七政星燈儀》載,火德星君秉南方之德,炎帝行權。神為東海之君,真人錫號。玉精鑄魄,金液鍊形。學參方外之書,善似光中之影。隨機應化,發誓度人。挈塗炭之民,而置諸衽席之安。憫焦熬之俗,而轉為謳歌之樂。以勞定國,則流烏呈瑞。捍難御災,則回祿反風。聲邇熒煌,威靈烜赫。

火德星君的聖誕,一般認為是六月二十三。在大型齋醮儀禮中,一般設有五星七曜神位,並在科儀中奉請五星七曜星君降壇,轉變年運、祛病除邪,祈福延年而參拜星辰。

火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乾元四品,考校火官。運扶乾健,德合離明。居太陽丹天之中,統左府注生之籍。盛德在火,炎帝持衡。功參佐於三元,炁運行於四月。駕赤龍而行南陸,照明熒惑之宮。燭朱陵而顯丹台,煥赫文昌之運。輝輝朗耀,炳炳照臨。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赤皇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陽大帝。南丹紀壽天尊。

青城山圓明宮的四官殿

火官大帝,道教尊為「赤元上品三炁火官炎帝真君洞陽大帝南丹紀壽天尊」。居熒惑宮。《雲笈七籤》稱,火官大帝是南方之上真,丹官之貴神,出入玉清,與三元上皇為友。在被尊為四品經的《三官經》中有的版本也有火官寶誥,有的道教宮觀也將火官大帝與三官大帝,合稱「四官」,設四官殿奉祀。

三官大帝,各三宮九府。三品相承,生死罪福,功過深重,責役考對,年月日限,無有差錯。學仙善功,行惡罪報,各隨所屬考官考校。人身中亦有三宮六府百二十關節,三萬六千神。因火官注生,九宮之中,各有三府,三府的左府主生,由火官考,可謂「居太陽丹天之中,統左府注生之籍」。在道教齋醮科儀中,火官大帝的地位高於火德星君。

七政寶誥

志心皈命禮,二曜光天,五星正位。太極發宣於七政,鴻圖布列於元皇,日月經綸,調水火木金而敦土,陰陽妙用,運東西南北而鎮中央。弭化弘災,保持大劫。大悲大願,大聖大慈,日宮月府,五方五德,統制七政天尊。

志心稱念統制七政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賜福、贖罪、解厄的三官大帝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三官大帝是道教尊奉的三位天神。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東漢時,張陵創立五斗米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天官賜福

天官大帝(中)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天官尊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薇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聖誕日農曆正月十五日。

地官赦罪(右)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

 地官尊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核靈罪福,為人赦罪。聖誕農曆七月十五日。

水官解厄

水官大帝(左)

   水官尊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萬靈。每逢十月十五,即來人間,校籍罪福,為人消災。聖誕農曆十月十五日。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玉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

三官殿

三官大帝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屬於道教中的三位天神,很多城市都有“三官堂”、“三官廟”或者“三官殿”這樣的地方。三官,就是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也有說法說他們就是堯、舜、禹。

宮殿內供奉:天官紫薇大帝堯皇、地官清虛大帝舜皇、水官洞陰大帝禹皇。司掌: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統御萬靈、生死輪迴等。象徵: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從漢朝始,人間就敬奉天、地、水三官大帝。

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將三官大帝降臨人間的日子,分別稱作上元節、中元節和下元節。上元節很著名,就是正月十五元宵節;中元節在七月十五,很多人也都知道這是鬼節;唯獨下元節,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下元節的日子是:農曆十月十五。

當然,知道的人少,不代表就沒有什麼意義。三官大帝各司其職。總的來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這也基本上代表了絕大多數中國人進廟磕頭的心態,只不過一般人都把這三種心態混為一體了,很少單獨剝離出來。

學術上普遍的觀點是,三官信仰源於古代對於天、地、水的祭祀。《儀禮》的《覲禮》篇就說:“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講的就是祭祀的方法,是火祭。直到東漢時期,張天師將這種方式引入道教科儀,驅災治病。再往後,民間對於三官的信仰,就越來越昌盛了。

神仙過生日,往往是最忙的時候。因為大多數人都會在神仙生日的時候去祈求,久而久之,就逐漸演變成了節日。所以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生日,就成了下元節。

水官大帝,也叫暘谷帝君,傳說中是大禹的化身,估計是從大禹治水那裡來的。神仙體系裡有大帝名號的挺多,但是在凡間真正做過帝王的,其實還真不多,水官大帝可以算一個。

不過我們還是要嚴肅地強調一下,水官大帝隸屬太清境大赤天,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而不是說人家是從水里冒出來的。同理,地官大帝是隸屬上清境禹余天,也不是從地里長出來的。

每年十月十五的時候,水官大帝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這就是俗稱的水官解厄。

其實,水官解厄對於現在的人,意義甚至要比賜福和赦罪還要大。無辜者的無力或者無奈,彷彿就是一種厄運在纏繞。甚至有時候覺得犯太歲啊、流年不利啊、甚至水逆之類的,都不至於讓人運氣壞到這個地步。所以,在下元節來的時候,還是希望水官大帝能有一些作為吧。解厄真的可以算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了,有時候真的不需要過得多好,只希望能夠平靜地活著。不過,話雖如此,人就算各有其命,終歸也得積極面對自己的生活,不要太不在乎也不要心存僥倖。否則總有一天,大難臨頭,你就是跟水官大帝再怎麼套近乎,人家也未必願意和你談笑風生。

談談中國傳統的三元節

中國傳統民俗中的下元節,為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也是道教水官大帝的聖誕所在。民間通常會在這一天“齋三官”、祭祖,道教徒也在這一天舉行盛大的法會,一來上祝祖師聖誕,二來請祖師為四生六道的萬類生靈解厄。

這一天無論是對普通人,還是對天地水三界的眾聖眾生來說,都是非常忙碌卻又充滿歡樂的日子。因為這一天“散禍解厄”,“福到吉來”!

一、三元節與民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非常之多。從大年三十除夕夜開始,一直到這一年結束,人們每個月幾乎都有節日要慶祝。

心懷感恩慶祝“三元節”

正月初一是一年的開始,所以這一天人人都要求得“吉利”;正月初五為民間接財神的日子,道經中記載這一天財神下降,為眾生賜財,道觀裡亦有接財神的法會;正月初八為順星節,古來無論是民間還是道觀都有順星的傳統;初九為玉皇大帝的聖誕日,民間祭拜老天爺俗稱“拜天公”,道教徒慶賀玉皇聖誕,為天下祈福。

正月十五上元節,是天官賜福的日子。道觀裡會有隆重的法會為眾生祈福,民間亦有賞燈、猜燈謎、吃元宵等傳統。上元節之後,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別為中元節、下元節。其實這三個節日是“配套”來的,這三個日子的出現一來是慶祝三官大帝的生日,感謝天地的負載恩,感謝水的滋養恩;二是三官大帝也在這三天為眾生“賜福赦罪解厄”,使眾生能夠生活地更加安樂自然。所以說三元節對於道教或是民間都是非常重要的。

三元節與民俗巧妙結合

三元節起源於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逐漸傳入民間,以至於在整個華夏大地普遍開來。道經中記載,天官主宰正月十五日,在正月十五日這天出生,稱上元節。天官為世間賜福。地官主宰七月十五日,七月十五為地官聖誕,稱中元節。地官在這天為世間赦罪。水官主宰十月十五日,十月十五為水官聖誕,稱為下元節。水官為世間解厄。三元節與民俗巧妙的結合,使得民間與道教的關係甚為密切。

上元節全家團聚的日子

上元節為正月十五,正月為一年首月,首月的月圓之夜又顯得頗為重要。月亮寄託著人的思念,月圓之夜正是全家團圓的時刻。因而每家每戶都會在正月十五這天團聚在一起。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又稱為“元宵節”。

元宵節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秦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祭祀“太一神”的活動定在正月十五。當初司馬遷創建“太初歷”,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正月十五之所以又叫元宵節,是因為正月又叫元月,古人稱夜晚為“宵”,“元月的夜晚”即是元宵。民間會在這一天吃“元宵”以慶祝。

中元節盡孝道、祭祀的日子

七月十五在民間最早的意義是盡孝道和祭祀。在這天盡孝道、祭祀,怀揣感激之情,感謝父母先祖的養育並請地官大帝為闔家人赦罪。

在這天盡孝道源於一個民俗。因七月也叫小秋,部分農作物會在七月份成熟,所以民間按慣例要在農作物成熟時祀祖。具體方式為用新收下的糧食等設立供養,以此來祭祀祖先並向祖先報告秋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說:“中元前一日,即買練葉,享祀時鋪襯桌面,又買麻谷,亦是系在桌子腳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在七月小秋農作物成熟的時候,講究孝道的中國人,也就要向先祖報告今年收成很好,並且請老祖宗嚐新,如果不好的話,老祖先保佑明年收成好一些。所以中國民間社會在七月會例行祭祀祖先。

後與道教中元日結合,不但要祭祖,而且要請地官為祖先赦罪。《三官經》言:“地官至七月十五日。即與獄囚地獄受苦眾生。除罪簿、滅惡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結證、未結證。已發覺、未發覺。逢赦除之。”地官會在這一天為地獄的眾生赦罪。隨著道教與民俗的結合,這一天作為祭祖的重要日子之一,顯得更加重要。

下元節做團子齋三官

十月十五這一天亦是民間的重大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為水官大帝聖誕,源起於道教。古時人們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團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古時在這一天,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晚上,桿頂掛三盞天燈,做團子齋三官,祈求水官大帝解厄。在這一天,道觀會舉行黃籙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以配合天神的解厄消災。

二、慶祝三元節的日子,為何是那固定的三天

三元節的最早起源是來源於道教三官大帝的聖誕。道經記載三官大帝在這三天出生,正月十五生天官,七月十五生地官,十月十五生水官。所以道教和民間會在這三天祭祀三官大帝,祈求神明的賜福赦罪解厄。道教為什麼要將這三天作為三官大帝的聖誕,在這一天為眾生祈求賜福赦罪解厄,這是個很有趣的事情。

三官大帝由元始天尊所生

究其原因,這與三官大帝的本生神學是有密切聯繫的。三官大帝在哪一年出生,由誰所生,為何在這三天出生,這些根本問題就決定了三官大帝為何會有監管諸仙的權利以及為何會擁有賜福赦罪解厄的職能。而這些根本問題解決了,道教為什麼要將這三天作為三官大帝的聖誕,在這一天為眾生祈求賜福赦罪解厄這兩個連帶問題也就解開了。

水有源,樹有根,無論是神的誕生或聖人的出生都是有原因和意義的。按道經記載,三官大帝由元始天尊所生。《歷代神仙通鑑》記載:“元始天尊復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於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复吐出二子。”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元始天尊飛身到三個地方取了炁,然後吸入口中在三焦處將三炁合為一炁,九九之期結成靈胎。結胎後,在春一月月望,也就是正月十五吐出長子天官大帝。又在七月十五日吐出次子地官大帝。又於十月十五晚吐出三子水官大帝。從經中可見,三官大帝為元始天尊所生,元始天尊在春一月、秋一月、冬一月將三子吐出。

三官大帝雖然是由元始天尊取氣凝三焦於九九之期結成聖胎後,在這三個月生出,但這“九九之期”的孕育過程非常漫長,絕非一年完成。元始天尊要讓三官大帝擁有考校諸仙、賜福赦罪解厄的神通,就必先給三官大帝一個特殊“印記”。也就是三官大帝的出生年月日必須夠強,才能擔得起這個重任。那三官大帝的生日我們知道了,但哪年哪時出生的還未知曉,並且這個出生年月日有何特殊的奧妙我們也要解開。

甲子會逢三官大帝應時出生

《道德天尊說下元五炁三品水官解厄寶懺》記載了三官大帝出生的年份。我們先解決年和時的問題。經言:“天皇氏興,玉清分化,太初紀歲,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為上元而九炁以胎;地皇氏興,上清分化,太和紀歲,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號中元而七炁以寓;人皇氏興,太清分化,太光紀歲,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名下元而五炁以涵;三元之所得名,亦三聖之所託始;嗣是德深萬行,因而道貫諸天;威靈恢廓,恩膏普遍,顯神通之種種,大利賴以生生;一門鼎膺帝號,同氣品列上尊。”

從經文中我們可以看出,原來三官大帝是在天地人三皇氏興、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分化、太初太和太光三太紀歲、在年月日時甲子會逢的時候,三官大帝才分別孕育含胎的。年月日時甲子會逢,是說年月日時的干支組合都是甲子。也就是說,在這些時期的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時,三官大帝才分別含胎。最後因為這三個含胎時段都是天地交運、三清三化之時,所以才“德深萬行,道貫諸天”。

三官大帝的出生與天地的陰陽消長密切相聯

由此可見三官大帝的出生年月日時竟然有如此妙理,這其中是有神學理論的。那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除了甲子會逢還有什麼其他的奧秘嗎?《太上洞玄靈寶三元玉京玄都大獻經》為大家解釋了這三天的另一奧妙。

經言“一切眾生,皆是天地水三官之所統攝。所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天官校錄者。十一月一陽生,正月三陽生,三陽成乾。幹者,天之用也。正月天道數成,故一切天官主當校錄。所以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地官校錄者。五月一陰生,六月二陰生,七月三陰生,三陰成坤。坤者,地之用也。七月坤氣王周,故一切地官主當校錄。所以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水官校錄者。十月建亥,亥屬北方,北方是坎,坎是水位,正是水司建王之時,故一切水官主當校錄。”

這段經文的意思是說,一切眾生,都是天地水三官所主掌的。之所以正月十五為上元,是因為正月份的時候三陽生出,三陽組成乾卦,幹卦是天之用。正月份天道數成,所以天官校錄。七月十五為中元,是因為七月份時三陰生出,三陰組成坤卦。而坤是地之用。七月時坤氣遍布大地,所以這一天地官校錄。十月十五為下元,是因為十月的月建是亥,亥的方位是北方,北方八卦是坎卦,坎代表水,正是水司統領的時候,所以十月十五水官校錄。

原來三官大帝這三天出生是與天地的陰陽消長密切聯繫的,是天地的生化之道。年月日時包含著道教的神學理論、劫運理論與陰陽化生理論,這幾點大要素使得三官大帝擁有“超級大的能量”。

而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的神通,也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中有所說明。經中記載:“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在正月十五的時候天氣圓滿,天氣主生,賜福以利民生,所以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氣圓滿,地氣主成,成福而赦罪,所以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氣圓滿,水氣主化,可以解除一切氛穢,所以水官解厄。正因為這些“玄妙”的結合,才會使三官大帝擁有如此廣大的神通,使得三界之內,萬靈之中,無不掌握主宰。

三、三元節,我們要做什麼

道教慶祝三元節時科儀的分類

道教通常會在三元節舉辦科儀,也會做些慈善活動,以藉祖師聖誕之氣福應萬靈。而科儀大體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為慶賀祝壽科儀,慶賀祖師聖誕;

第二類為祈福消災科儀,請三官為眾生賜福赦罪解厄;

第三類為超拔煉度類科儀,請三官為四生六道的一切含靈,拔罪煉形,滌神超脫。

民間慶祝的方式

民間的活動大體可分為兩類。第一為合家團聚、大眾集福類的集體活動;第二為各家各戶的祭祀活動,屬個體活動。普通大眾也可參與到道教的禮神集福中來,亦可以自行集福。如念《三官經》《北斗經》就是其中之一。

三官北斗經中都說到三官大帝會在三元日、八節日及特殊節日為眾生賜福、赦罪解厄。《玉樞經》言:“天官解天厄,地官解地厄,水官解水厄,五帝解五方厄,四聖解四時厄,南辰解本命厄,北斗解一切厄。 ”《三官經》言:“若誦此經,隨力見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心念不空,福力自然,神力扶持,隨心應口。此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字字真詮,句句消愆,行行滅罪,捲捲賜福。”《北斗經》也說:“於三元八節,本命生辰,北斗下日,嚴置壇場,轉經齋醮,依儀行道,其福無邊,世世生生,不違真性,不入邪見。”可見在三元節誦持經典的福報是非常廣大的。另外,我們也可於三元日多做善事,多修陰騭,為自己為家人等集福消災。總之,三元節時誦經行善是要做的,這對人的生活和修行都極其有利。而三元日的禁忌也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不可殺生,不偷盜,不行淫等。另外惡口酗酒以及妄論鬼神都是不可以的。這些惡事是要避免的。

總之,“常持正心,天天得賜福赦罪解厄之力;永滅噁心,世世享消災延生保命之功”,下錄三官寶誥,供大家持誦集福,消災解厄。

上元天官寶誥志心皈命禮

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私。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咸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總真應現天尊。

中元地官寶誥志心皈命禮

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沒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平等應善天尊。

下元水官寶誥志心皈命禮

暘谷洞元,青靈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一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

對於三元節與三官大帝的介紹就到這裡,唯願三官加持護佑。

水官聖誕,讀文明經,滌蕩萬物各澄清,解厄並延齡。三稱聖號,安家樂太平。志心稱念,玄都萬壽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廟 武當延靈 武駕玄天上帝 聖像 
參加 南投鹿谷鄉

2017 華嚴萬神博覽會

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聖號同異考》說:“玉帝聖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稱讚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後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

    宄其信仰,緣於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金仙。又超過億劫,始證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聖號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號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歷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

    南朝時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稱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宮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時,“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的《夢仙》詩中就有“仰謁玉皇帝,稽首前至誠”的詩句。詩人元稹《以州宅誇樂天》一詩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約在唐宋之際成書的重要道經《高上玉皇本行集經》詳細敘述了玉皇的出身和來歷:很久以前,有個光嚴妙樂國,國王淨德和王后寶月光老年無子,於是令道士舉行祈禱,後夢太上道君抱一嬰兒賜與王后,夢醒後而有孕。懷胎一年,於丙午歲正月九日午時誕生於王宮。太子長大後繼承位,不久舍國去普明香嚴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經過三千劫始證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闕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

  每年的臘月廿五,玉皇要親自降臨下界,親自巡視察看各方情況。依據眾生道俗的菩惡良莠來賞善罰惡。正月初九為玉皇聖誕,俗稱“玉皇會”,傳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這一天都要隆重慶賀,玉皇在其誕辰日的下午回鸞返回天宮。是時道教宮觀內均要舉行隆重的慶賀科儀。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年5月8日 
臺閩玄帝 武當朝聖 謁祖回鑾 
 恭祝 各宮廟神威顯赫 香火鼎盛 福佑鄉里 
信徒滿天下!
好友們 有空歡迎蒞臨本廟 以茶會友 交流聯誼
廟址 台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1
電話 04 22656052 盧圓熹 敬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玄帝顯化道場 北京欽安殿

故宮一座神像,流傳兩朝,其靈聖讓三代帝王深信不疑!
欽安殿是紫禁城中軸線上的最後一座宮殿。

欽安殿是一座面闊五開間的重檐式建築,它的頂部則不同於通常的重檐式宮殿,古建上稱為盝頂,頂上是一個鎏金寶瓶,寶瓶之上還有一個傘蓋。此殿四周建有圍牆,使這座宮殿成為一個獨立的建築。

明代中期以後,欽安殿專用於供奉道教神像和道教活動,古語稱為「建醮」。清朝入主紫禁城後,繼續以欽安殿作為道教活動場所。宮中每逢年節都要為神像設供,欽安殿設供的供品都是清供,沒有肉類和葷食,為核桃、龍眼,紅棗,花生,蓮子,瓜子,杏仁果等各種乾果。

每年元旦,皇帝都要前往欽安殿拈香行禮,太監現在御花園的天一門和欽安殿內點設斗香。

在一年中的其他節令,皇帝也要按慣例到此殿上香,如每月的朔望(初一,十五)、三、七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都是向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供奉的日子;每年仲春的朔日(二月初一)全國上下都要祭日,仲秋的望日(八月十五)要祭月,七月七日供奉牛郎織女,這些民俗節日,欽安殿都要按慣例擺設供案、安設神牌,皇帝都要前來拈香行禮。
七夕日,皇帝行禮之後,皇后要率領嬪妃們行禮。大型的祭日、祭月禮儀,皇帝則專程前往宮外的日壇和月壇舉行。

l欽安殿所供奉的玄天上帝(真武大帝),被明清兩朝的宮中成員信奉不疑,關於這位道教真君,兩朝都有他的仙靈傳說。
明朝嘉靖初年,宮中發生了一場火災,傳說稱,玄天上帝居然從殿堂中走了出來,站在殿門外指揮救火,因此火滅後,人們發現殿外東北角的一塊石頭上留下了兩個巨人腳印。

嘉靖皇帝對這座真武神像顯靈的說法也十分信服,要求宮中長期供奉這位帝君像。
清朝也有相似的傳說,知道溥儀做皇帝的時候這種傳說還在繼續流傳。溥儀聽太監們說,乾隆年間乾清宮遭遇火災,真武大帝走出殿門,站在台階上,抬手向失火的方向一指,火就熄滅了。
證據是欽安殿西北角的台階上有真武帝踩下的腳印。
當然,現在無論是東北角還是西北角,都無法見到傳說中的腳印了。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武當玄帝瑞應聖蹟

《玄天上帝瑞應圖》

1998年在北京嘉德拍賣行一次春季拍賣當中,有一件82幅圖冊的展品引起人們的注意。這件展品沒有標題,共有八十二圖文,每圖各有插圖和文字冊頁一幅。圖約一尺見方,人物及景物描繪頗佳。圖文內容為描述玄帝真武降生及感應祥瑞故事,每圖講述一事,凡八十二事。有學者認為,這個圖冊應該是《玄天上帝瑞應圖》。嘉德拍賣行把它拿到了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協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說這是武當山的東西。這圖冊的內容和正統道藏當中的《大明玄天上帝瑞應圖錄》基本相近,和永樂皇帝大修武當山有密切關係。

永樂皇帝修武當山所用時間

永樂皇帝修武當山,用了多長時間呢?他修武當山的時候,用了多少人力、物力和財力。在修武當山的過程當中,又有什麼玄天上帝瑞應的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呢?關於永樂皇帝大建武當山的時間,有人說是七年,有人說是十年,也有一些學者說是十四年,我認為應該是從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到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應該是十四年時間。因為一個工程營建,尤其是像武當山這樣皇室家廟的建設,規劃也是一個費時費力的過程,在沒有現代科技條件的當時,能夠規劃設計的如此精妙、完美,沒有幾年的時間是無法做到的。七年說,十年說恐怕只是建設時間而沒有包括規劃設計階段。

大建武當山調集了多少人

大建武當山一共調集了多少人呢?有人說是調集了二十萬人。《明史》上講的是三十萬人,《武當山志》上講的是二十萬人。到底應該是多少人呢?我認為在武當山這個地方,負責修建,可能是二十多萬人,但是修建很多宮觀的建築材料都不是武當山本地的,不少都是在四川、湖廣地區調運到武當山來的。調運這些建材的士兵、工匠、夫役也有十多萬人。所以《明史》記載三十餘萬人,還是比較準確的。
玄天上帝瑞應的事件

在修武當山的過程當中,有什麼玄天上帝瑞應的事件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呢?

黃榜榮輝

永樂十年的六月份,朱棣派靖難時對他有功的隆平侯張信,和他的駙馬都尉沐昕率領北京城的京官和工匠,浩浩蕩盪,從南京出發開始到武當山來。走了一個多月到武當山以後,做好了各種各樣的開工準備。就在這個時候,皇帝專門下了一道聖旨,就是黃榜。

這時真武顯靈的故事也出現了,首先就是“黃榜榮輝”。在很大的一面牆上用金粉寫著皇帝的口諭。有一些雲霧經常在黃榜上繚繞,所以就被稱為“黃榜榮輝”。九月十七號正式動工修建玄天玉虛宮,這天晚上,一朵車輪大的黑雲,從山的南邊緩緩飄過來,在工地上飄動,這個事被稱為“黑雲感應” 。因為武當山的玄帝,“玄”就是黑色的意思,只要出現黑雲都可以稱為玄帝感應,玄帝顯靈,所以說就被稱為真武顯靈的標誌。這是我們說工程在準備規劃和開工階段的顯應。

榔梅呈瑞

在武當主體工程營建的過程中,張信、沐昕,他們這些親信大臣一旦發現有什麼瑞應出現,就及時向朝廷匯報,將武當山出現的每一件帶一點兒神奇的獨特的事情,都向朱棣奏報。

在武當山過去有一種很獨特的植物叫榔梅果,按照《徐霞客遊記》裡面的記載,它是桃核杏實,上面有一些花紋,從外觀上看,有點兒像杏子,比杏子還要小,金橘那般大小。據說是靜樂國太子在武當山修煉的時候,拿了一個梅枝插在榔樹上說,如果我修道成功以後,這個梅枝就會開花結果,就會結出榔梅來。

永樂十一年,武當山五龍宮的榔梅樹開花結果,而且枝葉茂盛,果實很多。這件事被稱為“榔梅呈瑞”,作為一個獨特的顯靈故事,送到了南京城,據說永樂皇帝很高興,文武百官,每人送兩顆榔梅果。

神留巨木

修武當山的很多木料,都是在四川砍伐的,先在長江上放木排順流而下,到了漢口這些木排要被截住,然後再順著漢江運到武當山。有一根木材很奇怪,到了漢口它不是像別的木頭橫著浮在水面上,而是直直的站在水面上。當時有個官員叫諸葛平,他派人到水下看,這個木材下面還有幾尺高,沒落到底,覺得很奇怪,就說是神把這個木料留下來,用於武當山的宮殿建築。所以說就搞了一個繩索,把這個木料拴著,拖到了武當山,接到武當山最大的一個道宮玉虛宮裡面,作為它的正梁,在《武當山瑞應圖》裡面,有很多船拉著木料從黃鶴樓經過的畫面。

水湧洪鐘

當時修武當山的工匠從全國各地到武當山,走的多半是水路。當時湖南湘潭縣的一個老百姓叫劉忠,他帶了幾隻船從湘潭那一帶出發,走到了現在的老河口,當時叫光化縣。快接近丹江口(當時叫均縣、均州)一個叫羊皮灘的地方,遇到大風暴雨,船就停靠在岸邊,突然看到上游一個黑乎乎的東西遊下來,他們就用長竹竿把它撥到岸邊。一看,是直徑兩米多的一個大鐘,他們都懷疑這是武當山的大鐘,就把它獻到了武當山玄天玉虛宮,駙馬都尉沐昕、隆平侯張信很高興,把這個鐘供在玉虛宮的鐘樓裡面,又成了“水湧洪鐘”的神話。

圓光屢現

從永樂十一年五月到八月,武當山金頂、紫霄、南岩、五龍宮,多次出現五色圓光,有些人還在圓光裡面看到玄天上帝在裡面,兩邊還有執旗和捧劍的。最後有人把它畫成了《武當山圓光圖》獻給朝廷,這個圓光圖現在還保存在北京白雲觀的博物館裡面。這種瑞應的故事,反复的宣傳,實際上是進一步的來營造道教神靈保佑朱棣當皇帝,保佑永樂皇朝。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陸 福建  莆田文峰天后宮 千年天妃聖像

欣逢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 恭祝聖壽

天后,也就是媽祖、天上聖母。根據道經中提到,太上老君在無極境中,觀見海洋和江河中,民眾舟船往來,受到風雷震擊,翻船損人,無由救免,於是派妙行玉女下凡,降生人間,救度生民。而這位妙行玉女就是於宋太祖時生於福建莆田的林默娘,也就是現在廣為人所熟悉的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莆田縣湄洲灣人,傳說出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卒於宋雍熙四年(987),在世28年,媽祖本是我國宋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海濱姑娘。但是,在她死後的1000多年中,儘管歲月流逝,滄桑沉浮,她的名字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民間奉為“千秋不朽”“萬古流芳”(梁啟超題天后宮聯句)的“娘媽” ,成為“有求必應”的萬能“女神”。
關於媽祖的生平、身世、出生地等事蹟,在地方文獻記載中有一個逐步演變發展的過程,其中雖然含有許多傳說附會成分。但她卻是莆田市在海內外最有影響的一個歷史傳奇人物。

林默娘出生時有祥光異香

媽祖在家最小,據說,她出生至滿月,不聞啼哭聲,因此她的父親給她取名“默”。 《興化府志》記載:林默出生時“地變紫,有祥光異香。”《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林默的母親“嘗夢南海觀與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誕之日,異香聞里許,經旬不散。”林默出生剛1周歲,見諸神像,即“手作欲拜狀”。 5周歲能誦《觀音經》,信佛焚香念經,早晚不輟。 11歲時“能婆娑按節樂神”。 13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其家,對她說“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予“玄徵秘法”。她依法修煉,即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以病告,輒愈。”16歲時“窺井得符”等等。這些說法是後人給林默披上神異的色彩,加以神化。

媽祖聰明穎悟行善濟人

父林願,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有些失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龍女”通曉天文熟習水性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為搶救遇險船民遇難而死

一千多年前,也就是宋雍熙四年(987)秋九月初九日的一個暴雨天,林默娘奮不顧身,在海上搶救遇險船民,因風浪太大,不幸被颱風卷去。人們不願承認林默遇難而死,認為她已升天——變成了神龍。正如屈原被貶而投江自殺卻說是與“海龍王相會”,李白之死說是“跳江捉月”“騎鯨升上天”。民間傳說林默升天時,“聞空中樂聲,氤氳有絳雲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楊洲天妃宮碑》),後來還有人見她“常衣朱衣,飛翻海上”,而飄然不見了。這類“海龍相會”“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羽化升天”的美麗動人的傳說,廣泛流傳於民間,反映了人們善良的願望,也說明不管是偉大的詩人,或者傑出的女性,只要是濟世愛民,都會永遠活在廣大普通民眾心裡。

因媽祖生性聰明,樂於助人,被民間披上“精通巫術,能祈雨祈晴、禁妖驅邪”的神秘面紗。

媽祖生平傳說,頗多神奇。但有幾點比較清楚:(1)媽祖出生後聰明異常;(2)她生活在海濱,特別是受作為都巡檢的父親的教育和影響,善於泅水駕舟,勇氣毅力超群,具有男人一樣的剛強性格;(3)她一生在大海奔波,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民商船;(4)她堅持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己任,當地人稱她“通賢靈女”,所謂“通賢”當指善行孝道,救人濟世。所謂“靈女”,就是說她聰明能幹,能文能武,毅力超群。正由於媽祖常年在當地救助遇難船隻,廣行善事,因此深受鄉民的崇敬和愛戴。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千年來,在莆田民間保留不少有關媽祖的民俗,反映了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媽祖生前為人民,特別是為漁民作了許多好事,歿後被人立祠奉祀,視為神明。從此,隨著媽祖傳說在民間的廣泛流傳,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演變成為民俗,形成許多俗例。

誕辰禁捕 每逢農曆三月二十三前後數日內,湄洲海島漁民有不能下海捕魚或垂釣的習俗。據《天后顯聖錄》載:東海多神怪,漁舟常溺。天后說:“此必是鬼神為殃”,便命操舟鼓漿馳大海中流。那時風日霽靜,望見水族輳集,錦鱗彩甲,跳踴吐水沫,看見一處濤頭,擁著一尊類似王子儀表的神,在天后面前鞠躬高呼。頓時水潮洶湧,舟中人怕得發抖不已。天后說:“不必怕”。即傳示免迎。突然水色澄清,海不揚波,才知道是龍王來朝。以後凡天后誕辰,海中水族都集洲前慶賀。據此,湄洲海島漁民認為這幾天內,龍王來朝拜媽祖,潮水洶湧,故不能捕魚垂釣,以示對媽祖的紀念。另據考察,三月二十三前後數天,湄洲島四周確有不少水族遊戈其中產卵。這也許是傳說與天象的有趣巧合。

半截紅褲 湄洲島的大數中、老年婦女,常穿一條特殊的外褲,上半截為紅色,下半截為黑色或藍色。據說這是仿效媽祖的服式。 《天后顯聖錄》載:路允迪出使高麗,道經東海,……見一神女現桅竿,朱衣端坐。又載元順元年春,糧船七百八十隻,由太平江路太倉劉家港開出海洋,遇風突起……官吏懇禱於神後,禱尚未完……,恍見空中有朱衣擁翠蓋,停立舟前……,不多時,風平浪靜。這些記載說明媽祖著服朱衣,故湄洲島婦女為神聖而仿效。但媽祖是神明可穿全紅,世人為俗人,所以只取一段紅色。以此表示對媽祖的敬奉,也藉此保平安。

梳篷形髻 梳篷形髻,也叫做帆船髮髻。因為湄洲島習慣男人出海捕魚,女人在家理事。朝夕祈祝媽祖保佑出海人平安。湄洲島婦女特別是中、老年婦女,頭頂髮型都是船帆狀的。即在頭的中後部,梳成一個別高出10多厘米,成半孤型豎起的類似船帆的髮髻,也叫“媽祖髻”。梳法是先把頭髮分成左、中、右3部分,再把中間部分頭髮梳成髮髻,再梳左右鬢髮。然後統一固定起來梳成船帆一樣的髻。有時還在摞髻上插上一根大的縫衣針或銀針,針上墜著一條紅線,使髮型更好看。據湄洲島漁民介紹,媽祖生前也是梳成這種船帆發式的,後人為了仿效媽祖,而形成習俗。梳成這種船帆髮髻,除了表明自己是湄洲島居民外,也希望得到媽祖的庇護。

“聖杯”問卜 莆田民間隔迷信,常用一對木製或竹根制的法器,呈半月形,一面平坦,一面隆起,合成一對俗名“聖杯”,以此問卜。莆田民間傳說,有一位鑄鼎(即燒飯用的鍋)工人來到湄洲鑄鼎,連續三次難成,後來才發現是有個女孩站在旁邊觀看,鑄鼎工人以為不吉祥,要趕她離開女孩說:“走開是可以,但我要那燒紅的鐵砂”。鑄鼎工答應了她的要求。女孩即用看捧起那燒紅的鐵砂回家,卻安然無恙。據說,這位女孩便是小時候的媽祖,而且後來也就是用這對手所冷卻鐵砂所形成的“聖杯”,與天界通話。後人仿效,用木或竹製作法器,成為問卜的民俗。

懸掛菖蒲 端午節時,舊時莆田人習慣在門上懸掛菖蒲,以為辟邪。這一民俗與各地雖有相同之處,但莆人懸掛菖蒲卻與媽祖治病救人的傳說有關聯。據《天后顯聖錄》載:有一年瘟疫盛行,莆田縣官全家病危,役吏告縣官以湄嶼神姑法力廣大,縣官齋戒親往請教,天后念其素稱仁慈,代為仟悔,取菖蒲九節,令貼病者門首,煎蒲飲之,病者立愈。縣官喜再生之賜,舉家登門拜謝。自此神姑名聞全國。此後,民間認為菖蒲乃媽祖所賜,可以辟邪消災,相繼仿效懸掛,漸成當地民俗。

香袋辟邪 莆田民間,父母常為兒女到宮廟祈求香袋,供子女戴掛,以保人身平安,不怕妖邪。這種香袋為布製,2寸見方。正面紅色,中銹太極八卦,四角落空隙處,繡有“湄洲祖廟”四字。四角邊緣尖端,扎雜色絨線;背面為草綠色,正中銹紅花一朵,並在三分之一處,加一塊紅色蓋帷,上銹“天上聖母”4字,袋內能藏符咒升香灰,於正面邊緣處扎一扣眼,以便穿線戴掛。

九重米粿 在農曆九月初九,莆田人多蒸製“九重米粿”,即用米漿和配料蒸製。先蒸第一層,然後再蒸第二層,連續9次,即蒸成“九重米粿”。民間傳說,蒸“九重米粿”,一是因媽祖歿於九月初九。二是因為“九重”之名取自“九月初九”,兩九重複,故名“九重米粿”,“九重米粿”既可敬奉媽祖,又可作為登高野遊食品。

泛槎掛蓆 莆地漁船出海,常在桅杆上掛一帆式草蓆,以保順風。據說此俗也是來自媽祖。 《天后顯聖錄》有載:天后欲渡江海,適逢舟中不備篷槳,船夫因風濤洶湧,不敢出行。天后說:“沒有關係,可用草蓆代替它”。於是叫人把草蓆掛在桅杆的末端,帆掛起後船駛出海,既快速又平穩,有如鳧鷗的浮影。後來因用草蓆,笨重不便,就改用布製,上插“天上聖母”三角旗以為代替,這是古代掛蓆改變而來的民俗。

尾晚元宵 莆田的元宵節例自農曆正月初九起,到十五名“元宵心”。但媽祖元宵節卻延到農曆正二十九。據說元宵時民間多用九龍燈遊戲,元宵過後,龍燈必須火化讓它升天,以保平安;如不火化,便成“孽龍”,危害生靈。但龍乃海中之王,誰能主持這一儀式呢?民間認為媽祖是海神,統領四海龍王,所以媽祖的元宵節定為下正月最後一天,以便讓全縣的龍燈集中起來統一燒掉,以免留下作亂,這就是媽祖元宵在月底習俗的由來。

裝點“燭山” 媽祖元宵節晚上,不論是大宮小廟,都要裝點“燭山”。所謂“燭山”,即在天后宮的廟廣場前,用鐵或木頭製成高低不等的排架,在排架一定距離的位置上,裝上竹夾,以便插燭之用。這晚,信徒各獻一對龍鳳花燭,點燃後插上,於是遠看似一座燭山,象徵媽祖在海上顯神光。事後,信徒自己記住點燃的位置,待龍燭燒到剰下一、二寸時,將火熄滅後帶回家中繼續點燃燒完,以示瑞兆臨門,全年平安。

龍舟掛“聖母旗” 端午節,莆田經常舉行龍舟競渡,它不同全國劃龍船以紀念屈原的節日。莆田製作的龍舟上,必須插著掛有“天上聖母”的旗子,船上必須安放媽祖像。這是因為,龍為水中之王,而媽祖為海神。載著媽祖旗號和神像劃龍舟,既可驅邪,又可保護龍舟平安,以免發生意外。

奇特祭品 媽祖祭品較奇特,一般除了常用的食物外,還備用麵粉製作的“水族朝聖”36盤,其中有魚蝦、蟹、蚌等36種。涵江霞徐新宮祭祀媽祖時,要掛天文圖,造船圖,排海螺殼。忠門港裡祖祠祀時,要安放帆船模型。這些奇怪的祭品,都與海有關,所以說祭拜媽祖,實際上也是祭海。

簽支詩句 民間俗謂“跨進廟門兩件事,燒香抽籤問心事。”實際中國民間信仰乃“是融洽了佛道以及古老的許多傳說信仰而成”。 (李亦園《人類的視野》)抽籤仍是民間信仰的一個古老的成分。莆田許多媽祖廟都有保存簽詩,從簽支詩文可分為五類:(1)出門、行人、書信;(2)風水、擇居、墳地、遷居;(3)婚姻、壽誕、生子、興旺;(3)前途、祿位、求財、富貴、生意、訴訟;(5)探病、禍災、病情、神明等等,均為人們日常生活所碰到。

媽祖經文 關於天后娘娘的經文,有一種叫做“觀音大士說天妃娘娘經”,因元朝佛教甚行而流傳至明代後期出現的經文。又明永樂七至十年(13741377)的“三教搜神記”裡的經文是“太上老君說天妃經文”。近代南洋馬來西亞流行的一種經文是“三字經”形式的,是清乾隆年間在南洋另行創建的經文。從許從宮廟留下有關媽祖經文內容來看,經文多這敘述媽祖生平事蹟或神明法力,較少有嚴格的意義。只能在祭禮中進行一種誦念的過程。也有一定的和生命力。

總之,媽祖信仰是一種社會心理,是人們對媽祖這種海神(實際上是對媽祖其人)的敬仰、尊崇,或寄託某種願望。隨著社會心理的需要,信仰的內涵得到逐步發展和擴大。從宗教學方面,媽祖信仰屬於民間信仰範疇,它兼有儒、佛、道、巫各方面的色彩。但又與宗教信仰不同,它基本上是屬於自然神崇拜一類。媽祖信仰最精華最有生命力在民俗方面。很多民俗活動都來自仿效古人的習慣,或紀念古人的禮俗,或根據神話傳說而產生,但經長期流傳後,就賦予這些民俗以強烈的民族氣息,豐富優美的文化內容,值得認真研究與挖掘。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月十五  財神聖誕

如果說要讓大眾票選一位最受歡迎的神明,我想必定非財神莫屬,自古以來,財神就受到百姓的廣泛的崇奉,無論是正財神,還是偏財神,文財神還是武財神,凡有財神之處,往往都是香火鼎盛,善男信女膜拜不絕。當今道教宮觀中的財神神像,多為黑面濃須,騎黑虎,一手執銀鞭,一手持元寶,全副戎裝。今天是農曆的三月十五,正是這位武財神的誕辰,要想求好財運的你可別忘了拜一拜喔!

武財神趙公明元帥事蹟源流

今天過生日的財神即我們平時所稱呼的武財神趙公元帥。趙公元帥,也稱趙玄壇。道經記載趙公元帥為上天皓庭霄度天梵氣所化生。降生人間,姓趙名朗,字公明,原是日精之一。古時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後,變化為九鳥,地落於青城山,變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趙玄朗卻獨化為人,避隱蜀中,精修至道。祖天師在青城山煉丹時,收趙玄朗護衛丹室。祖天師丹成,分丹餌之,遂能變化無方。趙玄朗食丹以後,神通變化無窮。祖天師遂命其永鎮玄壇,故號玄壇元帥。趙公明身兼數職,既是神霄副帥,要掌管驅雷役電,喚雨呼風;又是祖天師煉丹護法(玄壇元帥),要掌管玄壇傳度,訓導建功謝罪;又是瘟神,要掌管除瘟剪瘧,保病禳災;又是財神,掌管公平買賣,使人宜利和合。經典中稱其手下有八元猛將,六毒大神,還有五方雷神、五方猖兵、二十八將等。 “但有公平之事,可以對神禱,無不如意”。

而隨著明代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深入民間,趙公明的財神形象更是為人們所熟知,《封神演義》中寫為殷商末年時,趙公明原是居於峨嵋山羅浮洞的截教道人,還有三個妹妹,她們分別是趙雲霄、趙瓊霄與趙碧霄。受殷商太師聞仲禮請,輔佐殷紂王,抵抗周武王,趙公明藝高術強,連敗西岐諸員大將,闡教的仙人及周朝的將領們都不是他的對手,姜子牙最後請出陸壓,以法術“釘頭七箭書”'將趙咒死。滅紂之後,姜太公登封神颱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簡稱玄壇真君。主管金銀、賜財之事。

民間信仰中的武財神

相傳趙公明為“武財神”,居五路財神之首,因玄壇真君統領“招寶天尊蕭升”、“招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四位神仙,四仙專司迎祥納福、商賈買賣。故不少人會將趙公明與其四位部下,合稱五路財神,希望他們可以為信徒帶來東方、南方、西方、北方與中央五個方位的財運,無往而不利。

趙公元帥的財神信仰在明清兩代非常興盛,明代陸粲的《庚巳編?玄壇黑虎》裡記載了一個故事,說當時有兩個叫吳俗和張廷芳的人好鬥蟋蟀,張廷芳鬥藝不精,連連敗陣,以致傾家蕩產。但是他素來供奉趙公明,便真誠地祈禱,希望自己發財。夜晚,趙公明託夢給他,讓他到天妃宮東南角樹下去找。張廷芳喜不自勝,第二天來到樹下,挖到一隻很大的蟋蟀,然後用這只蟋蟀出去鬥,再也沒有輸過。獲財無數。從這個故事中我們便可以了解到古時財神趙公明已經得到人們廣泛的信仰與供奉,清人顧祿的《清嘉錄》載:“(三月)十五日為元(玄)壇神誕辰,謂神司財,能致人富,故居人多塑像供奉。”此一習俗相沿至今,代代不絕。

而在清人姚福均所撰《鑄鼎余聞》卷四中還提到一個有趣的現象,書中寫道:趙公明為回人,不食豬肉,“每祀以燒酒牛肉,俗謂齋玄壇。”。以財神趙公明為回回,不以豬肉祭祀的民俗,不僅出現在長江流域,也流佈於北京、天津一帶、西南地區。趙公明成為回回的信仰,雖然離奇,卻決非率意為之,其背後隱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背景。可見趙公明司財,使人致富的功能,深入人心,備受歡迎。

拜財神還要學財神

一般坊間常見的趙公明元帥的形像多為身騎黑虎,一手執金鞭,一手持元寶,但在一些畫像上也會將元寶換為鐵鎖,在關於趙元帥的咒語中也有“金鞭耀星影,鐵索鎮山鳴。”之句,這條鐵鎖,其意在於告誡人們,錢雖為滋養生命之資,但也是束縛人生之鎖鏈,若過分沉溺其中,則猶如為鎖鏈所束縛,不得自由,如果為了求財而不擇手段,不以公平正直之手段得之,非但不能得到財神的眷顧與庇佑,趙公元帥另一手上之金鞭,也必定拷打無情。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曾云“富貴若騎虎”,說明富貴如同騎虎一樣危險,並往往令人貪戀其中,難以擺脫,趙公明身跨黑虎的形象同樣也在告誡人們享富貴時,莫得意忘形,不然終為虎所傷,到時則後悔莫及。

正如《周易》中第十卦履卦中所言以騎虎踩踏虎尾為比喻,告誡人們為人須謙虛,方能獲吉慶,全卦五陽一陰,而唯一的陰爻居三位,三位屬陽,陰爻居陽位為“失位”,此失位之陰爻處於剛強的“五陽”之間,自然十分危險。卦名為“履”,是提醒人們進入社會要有憂患意識,常以危懼存心。王弼在解釋此卦時說到:“履者禮也。謙以製禮,陽處陰位,謙也。故此一卦,皆以陽處陰為美也。”王弼意思為,禮當以謙虛來製約,因此六爻以陽處陰位為吉,因陰位為虛為卑。例如九二“幽人貞吉”,反之六三以陰而居陽位,乃兇中之凶,因此“履虎尾,咥人兇”,是六爻中最凶險的一爻;就連九五之尊,也因高居貴位而“貞厲”,與趙公元帥坐下黑虎給人之寓意相同。

人們常說,別人供奉財神,我也供奉財神,為何人家是財源滾滾,我卻好像處處碰壁,難以周轉?需知,趙公明元帥之所以被奉為財神,就是因為他謀財公正、樂善好施。人間財富無窮,並非人人可求而得,惟公平正直之士、行善之家方可如願。所以,我們在參拜財神,祈求財運時,除祈求財源茂盛、生意興隆外,還應感念財神的品德,並且用來規範自己的行為,如此方能上合趙公明元帥之本心,元帥也必定會加以福佑賜財。

最後以幾處財神廟的對聯來與大家分享,其中頗有不少耐人尋味之處。

生財有道務必見利思義,

雲神無私定然佑善懲奸。

錢不從天上來,求錢豈是頻頻跪拜?

金總在土中掘,缺金先去好好耕耘。

我只有幾文錢,女也求,男也求,給誰是好?

你不作半點事,朝亦拜,夕亦拜,讓人為難。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大帝三月初三生

真武大帝簡介

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全稱“真武蕩魔大帝”,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現在武當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民間稱蕩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託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及四百餘辰,降誕於王宮。真武的誕辰日為農曆的三月初三。

後既長成,遂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歷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玄武的神性特徵

玄武本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之總名,戰國典籍已有記載。屈原《楚辭》之《遠遊》篇有句稱,“召玄武而奔屬”。玄武七宿之形如龜蛇,故注稱,“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玄武具有如下神性特徵:

其一,為北方之神。

《楚辭·遠遊》有“召玄武而奔屬”、“玄武,北方神名”之句,洪興祖《楚辭補注》卷五曰:“玄武謂龜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鱗甲,故曰武”。 《史記·天官書》曰:“北宮玄武,虛危,危為蓋屋。”《重修緯書集成》卷六視玄武為黑帝之精,稱:“北方黑帝,神名葉光紀,精為玄武。”又曰:“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而漢代人認為北方之神不只一位,而有三位,《淮南子·天文訓》稱其為顓頊、辰星、玄武。因較為複雜,民眾不易把握,故仍以玄武為北方之神。 《淮南子·天文》將此四方神與四天帝相配,稱玄武為顓頊之僚佐,曰:“北方水也,其帝顓頊,其佐玄冥,……其神為辰星,其獸玄武。”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雜應》稱老君李聃“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為之作護衛。

其二,為水神。

根據陰陽五行來說,北方屬水,故北方之神即為水神。五逸《九章懷句》雲:“天龜水神。”《後漢書·王梁傳》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 “北方七神之宿,實始於鬥,鎮北方,主風雨。”因雨水為萬物生存所必需,故玄武的水神屬性,深受人們的信奉。

其三,為陰陽交感演化萬物的象徵。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中之玄武形象仍為龜蛇,該書《續編》卷三雲:“朱道士者,太和八年,常遊廬山,憩之澗石,忽見蟠蛇如堆繒錦,俄變為巨龜,訪之山叟,雲是玄武。”東漢魏伯陽《周易參同契》曰:“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子,君子好逑,雄不獨處,雌不孤居,玄武龜蛇,糾盤相扶,以明牝牡,畢竟相胥。”就是利用龜蛇糾盤的例子來說明陰陽必須相合的觀點。五代於逖《靈應錄》又記人鋤死龜蛇得禍的故事,據稱此龜蛇即“玄武神也”。 《禮記·曲禮》雲:“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注曰:“行,軍旅之出也。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

……軍行法之,作此舉之於上,以指正四方,使戎陣整肅也。 ”

其四,為司命之神。

龜因其壽命長而成為長壽和不死的象徵,《史記·龜策列傳》稱其能導引嚥氣。 《抱朴子》亦稱其能導引,並曰:“城陽郄位少時行獵,墜空塚中,飢餓,見塚中先有大龜,數數迴轉,所向無常,張口吞氣,或俛或仰。乃試隨龜所為,遂不復飢。”此外,北方玄武首宿即為鬥宿,俗稱南斗。 《星經》曰:“南斗雲星,主天子壽命,亦宰相爵祿之位。”晉干寶《搜神記》中引用管輅的話曰:“南斗註生,北斗注死。”既而人們相信祭拜南斗就可以增壽。

玄武的這些神性特性,不但贏得了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信仰,而且還為唐宋以後玄武演變成道教大神奠定了基礎。

玄武為道教七宿中的第一宿

東漢後期是玄武地位上升的階段。 《重修緯書集成》卷六《河圖》稱他為黑帝之精,甚至說“北方黑帝,體為玄武,其人夾面兌頭,深目厚耳。”道教形成以後,尊崇玄武七宿中的第一宿,即斗星,又稱南斗,信仰“南斗註生,北斗注死”。

魏晉葛洪《抱朴子·雜應》描繪老君形象時說:“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遐覽篇》中還有“青龍符、白虎符、朱雀符、玄武符”,當時玄武還只是一個護衛之神。但其在民間的信仰從未間斷,只是職掌和地位還不太顯赫。

後來,玄武成為道教奉祀的大神,其信仰的興盛就與其在民間的影響有著直接的關係。據唐段成式《酉陽雜俎·續集》卷三記載,南北朝北魏太和(477—500年)八年(484年),有個姓朱的道長雲遊廬山,“忽然蟠蛇如堆纏綿,俄變為巨龜。仿之山叟,雲是玄武。”視龜蛇同時出現為玄武顯靈。又五代於逖《靈應錄》曰:“沈仲霄之子於竹林中,見蛇纏一龜,將鋤擊殺之。其家數十口,旬已相次而卒。有次者曰:'玄武神也。'”從《酉陽雜俎》和《靈應錄》等書記載來看,都不同程度地顯示了道教信眾對玄武的信崇,並常以青龍、白虎、朱崔、玄武為其護衛神,以壯威儀。楊億《談苑》稱翊聖真君又號黑煞將軍,與真武(玄武)、天蓬、天猷並為天界大將軍,宋以後尊為四聖,從此以後,玄武在道教眾神中的地位逐漸提高。

玄武更名為真武

北宋開寶年間,玄武神降於終南山。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盛將軍。銅雕真武大帝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

玄武更名為真武的原因,眾說紛紜。一說為避宋真宗的諱(宋真宗曾馥名玄休、玄侃),此說見於《集說詮真》等書中;另一說為避趙宋“聖祖”趙玄朗的諱,此說見於《朱子語類》中。

玄武改為真武后,玄武的名稱很少有人提及了。北宋時期,真武的形象仍是龜蛇。到了南宋,真武人格化的傳說開始日益繁盛。宋太祖時,已有真武、天蓬等為天上大將之說。宋高承《事物紀原》中即記載了宋真宗天禧(1017—1022年)元年(1017年),“營中有卒見龜蛇者,軍士因建真武堂。二年閏四月,泉湧堂側,汲不渴,民疾疫者,飲之多愈”。真宗聞言,下詔建觀,賜名“祥源”。於是人格化的真武誕生了。

真武由龜蛇形象發展為人格化

據《夷堅志》、《雲麓漫鈔》等書記載,其形像多道服羽梳,被(披)發仗劍(故稱披髮祖師),頗為勇猛。真武作為道教所奉祀的大神,並且在民間有著廣泛而深到的信仰,就再也不能作為原來星辰龜蛇的形象括躍於道教神壇之上了。故有關真武身世、神蹟的傳說便逐漸流傳開來,《道藏》、《續文獻通考》、《三教搜神大全》、《歷代神仙通鑑》等書中,均載有諸多有關真武身世的傳說和神異故事。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像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 《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竹,真武帝君原來是淨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遊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二十四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之”。

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

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玄天上帝只有一尊,大上帝二上帝三上帝...等,都是玄天上帝,大多是人為了便於辨別「金身」才分的。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故里 道德真源

老子故里在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幾千年來一直是官方與民間傳統公認的老子故里,歷來是官方、民間老百姓祭拜老子的聖地,並且獲得了當代絕大多數中外權威機構對鹿邑老子故里的支持與認可,歷史上曾有八位皇帝親臨鹿邑祭拜老子;老子(傳說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中國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姓李名耳,字伯陽,有人說又稱李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曲仁里(河南省鹿邑縣太清宮鎮)人。是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歷史文化名人。

鹿邑古稱“鳴鹿”、“苦”、“真源”、“谷陽”、“仙源”,元朝至元二年(1265年)改為鹿邑縣,縣名沿用至今。春秋時期我國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世界百位歷史文化名人之一的老子,宋初著名學者、道家修士陳摶,均誕生在這裡。老子所著《道德經》,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學經典,是除《聖經》之外發行量最大的著作。太清宮、老君台等紀念老子的文物古蹟保存完好,2001年老君台、太清宮遺址被國家文物局批准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鹿邑先後承辦了“老子郵票首發式”,舉辦了“老子學術研討會”,組織發掘了隱山文化遺址,建成了老子紀念塔,啟動了老子故里旅遊開發,為鹿邑旅遊事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鹿邑縣境內有關老子的名勝古蹟眾多。太清宮是老子生地留下的最重要的紀念建築。現存有太極殿一座,唐柏三株及歷代碑刻十數通。其中“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註碑”,碑文是玄宗對道德經的釋文,為文物之珍品。太清宮北一里許的洞霄宮是紀念李母的建築群,存有正殿及部分殿宇,宋真宗“御製御書並篆額”的先天太后之贊碑就位在這裡。鹿邑縣城內的老君台是唐代明道宮院的一部分,老子年輕時曾在此講學,老君台又為傳說中的老子得道成仙之地,故又名為昇仙台,台高數丈,古柏森森,歷千年而不毀。此外,鹿邑縣境內還有隱陽山,賴鄉溝、“萬教之祖”牌坊、孔子問禮處、九龍井、望月井、武平城、陳摶庵等名勝古蹟。太清宮建於東漢,初名老子廟,
唐朝時改名為太清宮,是歷朝歷代祭祀老子的地方。道教成立後,尊老子為教主,太清宮又成了道教祖庭,成了道教徒心目中的聖地。唐朝創始人李淵尊老子為始祖,太清宮又成了唐皇家廟,從而大加擴建,古書說,唐時太清宮就像長安皇宮一樣宏偉壯闊。此時老子的地位真是天下第一了。唐玄宗在老子生地立“唐開元神武皇帝道德經註碑”,此碑為老子出生地歷史上今存眾多碑刻中最早最有價值的碑刻之一。洞霄宮,俗稱后宮,初名李母廟,唐時改為先天太后廟,後改名為洞霄宮,是歷朝歷代祭祀李母的地方。宋真宗趙恆來祭拜後御筆御書並篆額立下“先天太后之贊”的“三御碑”,就在洞霄宮東南側,該碑已立千年,但仍然完好,據專家講,為目前中國保存的最大的四塊宋碑之一。此外還有金、元、明、清碑刻10餘通。 1997年,考古專家在太清宮發掘出一處含龍山文化遺址、西周墓葬、東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馬坑、唐宋建築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築的大型文物古蹟群。該遺址時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內涵豐富,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和藝術價值。北京和河南省的10餘名考古專家指揮近百名民工還對太清宮前、后宮周圍3300多平方米的地面進行了挖掘,發掘出了清晰的唐、宋、金、元太清宮遺址及大量的祭祀器皿。隨後,60餘位來自北京大學、國家文物局、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歷史所及全國最知名的考古專家和老學專家云集鹿邑,研究這次挖掘成果,一致認定,發現的大量祭祀器具證明歷代祭老在太清宮、祭李母在后宮,同歷代文獻記載完全吻合,而那次考古挖掘,被評為1997年度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從而載入史冊,震驚海內外。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上道祖(老君爺)泥胎神像
臺灣台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乞取 河南鹿邑太清宮太極殿香灰入神胎,由河南省周口市豫東雕塑大師張城鎮,依道教祖庭鹿邑太清宮太極殿太上老君樣貌神態雕塑,河南鹿邑太清宮監製。歷經三年完成,今恭請護送太上老君神像正式分靈臺灣台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恭奉。 \
道脈延傳 紫氣東來 弘揚道德真源 福佑眾生 
歡迎各地宮廟 信眾 蒞臨參香 福生無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廟濟世代辦法事服務項目

文王聖卦 摘青米卦 靈通問事 指點迷津

收驚起土 調顯元辰 小兒關限 化解歹運

解冤釋結 禳星告斗 安元辰斗 天醫急斗

天醫藥斗 點財運燈 點如意燈 男女造緣

嫁娶合婚 安床納財 各項擇日 嬰兒命名

星相堪輿 陰陽厝場 風水地理 啟攢進塔

神尊開光 安奉神位 祖先合爐 誦經拜懺

誼子拜契 倒房超渡 淨車除穢 入道皈真

道教禮儀 丹道養生 道法符咒 科儀傳授

由正規傳承正一、全真道士駐廟為信眾服務

有意者 請提前預約日期、時間

電話:(○四)22656052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送灶神

臘月24日,送灶神。

灶神夫妇

 

關於灶王爺身世,你瞭解多少?

灶神,也稱灶君(《戰國策·趙策三》),唐以來民間又稱之為灶王(唐李廓《鏡聽詞》:“匣中取鏡辭灶王,羅衣掩盡明月光。”),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戶戶都要供奉。歲末臘月祭灶的習俗,尤為人熟知,它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灶是烹飪食物的專門場所。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灶,炊灶也。”

 

清段玉裁注:“炊者,篡也;灶者,炊篡之處也。”即,燒火做飯的地方叫灶。

 

東漢劉熙《釋名·釋宮室》說:“灶,造也,創造食物也。”

 

生冷的食料要變成美味可口的食品,離不開灶火。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炊事灶具,據寶雞福臨堡仰韶遺址發掘報告(1984),仰紹文化時期中國就有了構思精巧的釜灶,雙釜與灶連體,且共一個火門,灶頂設有八個排煙。現在一些鄉村還沿用的炊灶形制在漢代已廣泛流行。民以食為天,從原始石烤到“瓦鬲煮食”,再到釜鼎烹調灶火之功確實很大。人們對密切關係日常生活的事物,往往有特殊的情感。在神靈信仰流行的上古時代,人們自然將它們奉為神明。神是人們精神活動的產物,灶神的出現,以及將灶神看作居家火神,合乎當時人的心理。

 

一、先秦時代的灶神為火神

 

灶神在先秦列為國家的五種祀典或七種祀典之一。

 

五祀,殷商時已出現,《禮記·曲禮》鄭玄注:“五祀:戶、灶、中雷、門、行也,此蓋殷時制也。”《禮記·祭法》:“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雷,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又說:“庶士庶人立一祀,或定居,或立灶。”《論語·八信》:“與其媚於奧(屋內西南角的神),甯媚於灶。”炊灶,同百姓的生活關系密切,故祭灶神很早就成了民間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

 

古代灶神,最初以為是火神炎帝、祝融。

 

炎帝於火,死而為灶

 

《淮南子·匯論訓》:“故炎帝於火,死而為灶。”東漢應韻《風俗通義》卷八《祀典》引古《周禮說》:“領項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故同有灶神之說。炎帝為三皇之一、祝融為五帝之一,按祭法,當用播柴燎祭於四郊,祭火神於灶}i,不合古禮。故《禮記·禮器》曰:“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鄭玄注:“奧,當為篡字之誤。”“老婦,先炊者也。”據鄭注,求《禮器》文意,即是說:篡祭,祭的物件是原先有功於炊事的老婦之神,祭祀的時候只是將食物放在盆裡,酒盛在瓶裡,怎麼能用播柴的方式祭她呢?其實火神炎帝和祝融,都是人格化的自然神,人類由於對火的崇拜,而將炎帝和祝融視為灶神,有久遠的歷史。

 

二、封建時代的灶神變為男子

 

把有功於炊事的老婦之神視為灶神,應該是母系社會產生的信仰民俗。進入封建社會後,灶神為“老婦”的說法,不太適合男權意識的需要,於是灶神的性別,由女性逐漸變成男子,相貌亦從“老婦”“紅衣美女”變成“狀如美女”的男子,元代以後變成黑而黑須黑衣冠的灶王。

 

《莊子·達生》借齊國方士皇子告敖的口說:“灶有髻”,晉司馬彪注:“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其狀如美女”,即是說灶神是貌如美女的男子。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李少君以祀灶、穀道、卻老之方博得漢武帝的尊敬。李少君鼓吹祠灶可以致物,而使丹砂化為黃金,以黃金器皿飲食則長生不死。在方士的鼓動下,武帝開始親自祀灶。另一個方士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漢武帝,“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武帝自帷中望見的灶鬼(灶神)何等模樣《史記》未說。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如淳注:“祠灶可以致福。”又引晉司馬彪注《莊子》雲:“髻,灶神也,如美女,衣赤。”

 

《莊子》雲:“髻,灶神也,如美女,衣赤。”=

 

三、漢代以後灶神能司功過

 

傳說為西漢淮南王劉安編纂的《淮南萬畢術》中出現了“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的傳說。東漢鄭玄注《禮記·祭法》時,提出七祀之司命、中雷、國門、國行、泰厲、戶、灶諸神有司過的職能。鄭玄說:這七個神“非大神所祈報大事者也”,而是“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具體主管是:“司命主督察三命,中雷主堂室居處,門、戶主出入,行主道路行作,厲主殺罰,灶主飲食之事。”

 

王國維《東山雜記》卷一《司命與灶》說:“古者司命之祀有二。

 

《周禮·大宗伯》‘以槱(you,聚集)燎祀司中、司命’,蓋即《史記·天官書》‘文昌六星,四曰司命’,此乃天神,《楚辭》所謂大司命是也。

 

《祭法》‘七祀’‘五祀’皆司命居首,鄭注曰:‘此小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又雲:‘司命主督察三命’,此與戶灶諸神,俱為小《楚辭》所謂小司命是也。”

 

唐孔穎達《疏》注“三命”曰:“案《援神契》雲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慶,有遭命以滴暴,有隨命以督行。受命謂年壽也,遭命謂行善而遇凶也,隨命謂隨其善惡而報之雲。”

 

四、魏晉時代灶神與道教相聯繫,還能上天告發

 

司命主督察三命的能,到了魏晉時代,道教徒便掛到了灶神頭上。灶神不但有司過功能,而且能上天告發人,奪其壽算。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卷六《微旨》:“按《易內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記命符》皆雲,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算盡則人死,諸應奪算者有數百事,不可具論……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審此事之有無也。”

 

灶神不但有司過功能,而且能上天告發人,奪其壽算。

 

五、灶神的名字因時代而不同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引許慎《五經異義》雲:“領項有子名黎,為祝融火正。祝融為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扶頰。《通俗編》卷十九引即滇《五經異義》雲:“灶神姓蘇,名吉利,或雲姓米,名單,字子郭。其婦姓王,名扶頰,字卿忌。”

 

隋杜台卿撰《玉燭寶典》卷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

 

《後漢書·陰識傳》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曰:“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夜被()發從灶中出,知其名呼之,可除兇惡。宜市豬肝泥灶,令婦孝。”

 

六、唐代的道教徒把灶神提升為天帝下派的督察使

 

唐段成式《酉陽雜姐》前集卷十四記載:“灶神名魄,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一作祭)洽。常以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故為天帝督使,下為地精。己醜日,日出卯時上天,禺中(日近午)下行署,此日祭得福。其屬神有天帝嬌孫、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長兄、蒯上童子、突上紫宮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一曰灶神,名壤子也。”

 

這無疑是唐代的道教徒搞出的一張灶神譜,它不但將先秦民間信仰中一個主炊事的小神提升為天帝下派的督察使,而且天帝還安插了親屬(天帝嬌孫、天帝長兄)親信(天帝大夫、天帝都尉)擔任灶神的屬神,另外還有本來就安插在各家各戶的臥底,如:" xing,二聲,磨刀石)上童子”、突(煙囪)上紫宮君、太和君、玉池夫人(《黃庭內景經》:口為玉池太和宮)這些主管磨刀切菜、燒火冒煙、口舌是非的小特務。這麼嚴密的一張監視各家各戶的蛛網,是封建專制集權國家強化管理措施在道教神譜上的反映。

 

王國維說,唐宋之際,原本分祀的司命(小司命)和灶神合而為一,證據就是此時出現的《太上感應篇》已稱灶神為“司命灶君之神”。《東京夢華錄》亦雲:十二月二十四日,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則北宋時確已謂灶神為司命。自此以後關於神仙傳說的書,如元秦子晉撰《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刻本《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灶神都稱“司命灶神”。“司命灶神”的稱謂,意味著兼有司命掌壽夭和灶神司功過兩種功能。從漢代至宋代,灶神從“主飲食之事”的小神轉變成家族守護神。

 

七、灶神離不開女性

 

從上引東漢許慎《五經異義》至唐段成式《酉陽雜姐》所記灶神皆為男性,或披髮,狀如美女的男性,而且在許慎所處的時代(東漢明帝永平元年,西元58年一東漢桓帝建和元年,西元147),灶神不但由女神變成了男神,而且有了配偶。至唐末段成式撰《酉陽雜姐》,灶神還有了子女。但無論灶神如何變化,他始終離不了女性的陪伴。女性形象的不易抹去,和傳統信仰有關,也與女性在居家生活中的家務分工有關。由於臘日祀灶與季冬行帷有關,後世人們又稱灶神夫婦為帷公帷婆,也叫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編輯:趙青。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大帝簡介

真武大帝,原稱“玄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武帝君、北極法主,為道教尊奉的重要神尊職掌北方。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稱上帝爺公道教徒尊稱真武祖師爺、北帝爺,民經稱他為蕩魔天尊、報恩教主、披髮祖師。真武信仰源于中國古代星宿崇拜。玄武即二十八宿中北斗七星之總稱,為北方黑帝。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時真武信仰達到鼎盛。據《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和《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真武大帝是太上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道修行,發誓願要除盡天下妖魔救群生,輔助玉皇大天帝,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君,授以無上秘道,後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成功圓滿,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之”。

宋以後的道經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跣足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現道廟宮觀內所供奉的真武大帝法像,一般為披髮跣足,身著金甲武駕、文相帝裝 袞服,雙肩後有托帛。左手掐訣,右手仗劍,端坐龍椅寶座之上,足踏龜蛇二將、左右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天罡、太乙。據說金童玉女每逢三、七日替真武帝記錄三界中的功過善惡。真武大帝的誕辰日為農曆三月初三日。明清時代本廟即供奉為主神,一直沿續至今,代代傳承,萬年香火。

真武玄帝為淨樂王子、自不必為生活宰豬殺羊 為了道業修持也無暇去、從事殺生罪業俗事。而本省各地傳說、真武玄帝出生屠夫為屠宰業祖師爺之流說,實為無稽之談,且對真武玄帝大為不敬、日後凡信奉 真武玄帝信眾、不可採信渲染,請依正統道藏記載 顯聖事蹟淵源 追溯根源 以重神格 真武玄帝顯傳武當 農曆九月初九日飛昇得道紀念日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河南鹿邑太清宮

老子故里(圖)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鎮,太清宮鎮舊名厲鄉曲仁里,是我國古代傑出思想家、道家派創始人老子的誕生地。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今河南鹿邑)人。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華夏族,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即今河南鹿邑)人,約生活於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被唐朝帝王追認為李姓始祖。存世有《道德經》,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老子與後世的莊子並稱老莊。

太清宮位於鹿邑縣城東十里的太清宮鎮, 為老子的誕生地。

據史志記載,東漢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漢桓帝劉志派中常侍管霸前來創建,始名老子廟。唐祖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淵為了便於對天下的統治,抬高家族地位,就聽從吉善行的建議,認老子為祖宗,派人在漢老子廟的基礎上予以擴建,規模如京城王宮,做為皇室家廟。干封元年(公元666年),唐高宗李治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帝”,並增建“紫極宮”、“太清樓”,改廟名為“玄元廟”。至玄宗李隆基時,太清宮又有增建,規模達到鼎盛,佔地八頃七十二畝,周圍四十里,宮內建築排列有序,瓊樓玉宇,金碧輝煌。 太清宮稱前宮,洞霄宮稱後宮。前宮祀老子,後宮祀李母。兩宮中隔一河,河上有橋。河名“金水”,橋稱“會仙”。

唐開元年間,唐玄宗皇帝又親朝太清宮,為老子上尊號“大聖祖高上金闕天皇大帝”,改廟名為太清宮,又親手為五千言《道德經》作注,刻石立於太清宮。

老君台: 傳說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故名“升仙台”。

傳說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故名“升仙台”。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進入老君台山門,是正殿,面闊3間,進深3間,硬山式清代建築,殿內東西偏殿各一間。合上13棵檜柏青翠蔥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台下波光煙靄,湖水縈洄,景色宜人。映山門向南約里許的中軸線上,依次有望仙橋、明道宮、文昌宮、八角亭、游龍堤坊、萬教之祖牌坊等。牌坊附近有“老子故里”、“孔子問禮處”兩塊碑碣。牌坊上書“地古永傳曲仁里”下題“天高近接太清宮”,楣鐫“萬教之祖”,正書蒼古遒勁。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庭仙班 九司三省三府組織嚴密

 [導讀]天庭是古代神話傳說中天帝的宮廷。天庭就是天地三界內外十方萬靈之宰中央政府所在地。是統領三界內外,無盡虛空宇宙運轉的權利中心。

九司三省是中國神話中的神位。九宸之下設九司、三省、三府,猶如一套組織嚴密的中央政府機構。

九司的主神

玉府判府真君、玉府左右待中、玉府左右僕謝、天雷上相玉樞使相、鬥樞上相上清司命玉府右卿、五雷院使君、雷霆都司元命真君。

“此皆雷霆之樞要,故謂之九司,並用申之。另有五方雷王、五方雷霆大帝,亦申之。”

天庭仙班 九司三省三府組織嚴密

玉皇大帝與眾仙]

三省

即雷霆泰省、雷霆玄省、雷霆都省,皆有神主其事,行神霄雷法。

正如《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所說:“日宮太陽帝君,雷霆賴以威。月府太陰皇君,雷霆賴以神。北斗九皇真君,雷霆賴以樞轄。

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判雷霆泰省事;太上玉京左宮仙翁,判雷霆玄省事;三天扶教輔元大法師,判雷霆都省事。複以浮丘大仙僉事雷霆三省事。自余以次,官曹並領所治,或曰兼司,或曰分司,其所出治,或巡察官司,則曰行司。四官闕員,皆應選人。往昔劫中曾已選遷,是此四官複當降世,領戶化民,功成複還所治。”

九司三省的功能

九司、三省主理神霄府之政務,另有四府,則專司調兵遣將,制邪破獄,收攝群魔,其功能相當於兵部、刑部。

神霄雷部的主要真神

《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曰:“北極紫微大帝統禦三界,掌握五雷,天蓬君、天猷君、翊聖君、玄武君分司領治,天罡神、河魁神,是為召雷檄霆之司,九天流金火鈴大將軍、天丁力士、六丁玉女、六甲將軍,是為節度雷霆之使。九天嘯命風雷使者、雷令使者、火令大仙火伯、風令火令風伯、四目皓翁、蒼牙霹靂大仙,是為攝轄雷霆之神。火伯風霆君、風火元明君、雷光元聖君,雨師丈人仙君,是為雷霆風雨之主,中有三五邵陽雷公火車鐵面之神,中有負風猛吏銀牙耀目飆火律令大神,狼牙猛吏大判官,五雷飛捷使者,五方雷公將軍,八方雲雷大將,五方蠻雷使者,三界蠻雷使者,九社蠻雷使者,實司其令,用贊其權。”

這段記述十分重要,因為它幾乎包括了神霄雷部的主要真神。

神霄雷霆的主帥

神霄雷霆的主帥即為天蓬、天猷、翊聖、玄武四大元帥,合稱北極四聖。

天庭仙班 九司三省三府組織嚴密

北極四聖]

《道法會元》卷一六九曰:“夫四聖元帥者,妙德貫於三界,威靈建乎八弦,為鬥罡之大帥,實北帝之雄神,部轄四天丁,考召諸魔鬼。”《太上九天延祥滌厄四聖妙經》說:“四聖元帥,永鎮玉帝殿下,統攝三界妖邪,每歲常乃降於人間,察人善功,賜人昌吉,保持帝祚,覆陰群迷,斷絕惡根,增延祿壽。”其《啟清咒》曰:“仰啟北方四元帥,束縛群魔大聖尊。披頭仗劍偉形容,百萬天兵常擁護。天蓬天猷除兇惡,翊聖真武賜吉祥。臣今伏願降靈壇,一切災厄自消散。”並講述了他們各自的形象。

第一是北極天蓬大元帥,他“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鐘才震,萬聖齊臨;鉞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于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于正道。”《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天蓬大元帥為嗣教外台卿,別有神局,是陰治之有司,號北極驅邪院,如世之殿師,兵府是也。其中皆是陰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以舉仙官為任,使拯治陰魔,禁禦萬殺,承陽宣化,保寧山川,生育萬匯,皆荷道化。”

同書卷二一七曰:“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鐘;又左一手執斧鉞,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亦述天蓬英武儀貌:“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

考“天蓬”一名,本為星宿神之稱。《道法會元》卷一七二說:“北斗九宸,應化分精,而為九神也。九神者,天蓬、天任、天衡、天輔、天英、天內、天柱、天心、天禽也。謂順支辰,總禦陰陽,契合天地,主張造化,乘三明以應四時,隨月建以定八節,曆九宮也進退。”即是以天蓬為北斗九宸之首輔,主四時八節、陰陽造化之政。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皇天后土”——道教掌管天地之神

[導讀]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即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後土:古代指地,土神。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祇”,亦名“承天效法土皇地祇”。

“皇天后土”——道教掌管天地之神

中國古代有“皇天后土”的說法,那麼皇天后土究竟是怎樣的兩位天神呢?

皇天:古代指天,天帝。即主宰天界的玉皇大帝。後土:古代指地,土神。全稱為“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祇”,亦名“承天效法土皇地祇”,這位掌陰陽生育、萬物之美與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是道教尊神“四禦”中的第四位天帝。

玉皇大帝

玉皇大帝(the Yuhuang God):全稱: “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金闕雲宮九穹曆禦萬道無為通明大殿昊天金闕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簡稱“玉皇”或“玉帝”,尊稱“玄穹高上玉皇大天帝”“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大帝”等,俗稱天公(天公祖)、玉皇上帝、老天爺等。他是中國最大的神祇,為眾神之皇。

在中華文化中,玉皇大帝被視為宇宙的無上真宰,三界內外、十方、四生、六道的最高統治者。因他有制命九天階級、徵召四海五嶽之神權,所以眾神都列班隨侍其左右,猶如皇帝與公卿。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仙、佛、聖和人間、幽冥之事。

玉皇大帝的誕辰

傳說其誕辰為夏曆正月初九。明代王逵《蠡海集》記載:“神明降誕,以義起者也。玉帝生於正月初九日者,陽數始於一,而極於九,原始要終也。”意思是“一”是陽數之首,九是陽數之極,故被認為是玉皇上帝之生日。明黃道周的《月令明義》:“正月初一日,天神地祇朝三清玉帝;初九日,玉皇大帝聖誕。”,清黃奭的《月令注解》也有類似記載。

閩南人、客家人等會在正月初九子時(即夜間十一點)即展開祭祀活動。由於提倡環保,以及在佛教影響下,有主張玉皇上帝乃上天高真,素食不葷,一般僅準備鮮花素果,可用新年應景之糖果、水果、桂圓茶等敬奉,以香、蠟燭、燒天公金、壽金等請保闔家平安,也有人到廟堂以鮮花、水果祭拜。水果忌釋迦(此水果貌似釋迦佛頭,對佛不敬)、番茄、芭樂(古說番茄、芭樂兩者因常隨人類如廁後而遍生,視為不潔)。

玉皇大帝的有關記載

《玉皇經》講述了玉帝遠古時期“捨身堵北缺,代存萬眾生”的著名事蹟。據《玉皇本行集》記載:光明妙樂國王子捨棄王位,在晉明香嚴山中學道修真,輔國救民,渡化眾生,曆億萬劫(所以玉帝的年齡大約等於一百幾十億歲,大概相當於宇宙還未形成時的年代),終為千古一聖—玉皇大帝。是歷經萬劫億難 ,千辛萬苦,不可思議,按《玉皇經》所載,玉帝的年齡和今天所考證的宇宙的年齡相接近!事實上,玉皇也並不是一般人所理解的一個普通神佛的領袖與三界的主宰,而是依據大道運行而燮理這個宇宙的大聖者。

後土

後土對民間來說,並不是一個不熟悉的神,她其實就是人們俗稱的“地母娘娘”。

據《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1《後土皇地祗》條所載:“天地未分,混而為一;二儀初判,陰陽定位故清氣騰而為陽天,濁氣降而為陰地。為陽天者,五太相傳,五 天定位,上施日月,參差玄象。為陰地者,五黃相乘,五氣凝結,負載江海山林屋宇。故日天陽地陰,天公地母也。《世略》所謂‘土者,乃天地初判黃土也,故謂 土母焉。’廟在汾陽,宋真宗朝大中祥符5年7月23日,誥封‘後土皇地祗’,其年駕幸華陰親祀之。今揚州玄廟觀,後土詞也。殿前瓊花一株,香色柯葉絕異, 非世之常品也。真宗皇帝封曰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後土皇地祗(按:應為徽宗)。”

關於後土神的來歷,有各種不同的傳說。《國語魯語》說神明是共工的兒子,能平定九州,成為地神。《左傳》又說是神的名稱:“土正曰後土”《周禮大司樂》稱“地示”。《禮月令》稱“中央土,其帝黃帝、其神後土”。

職能

以上關於後土的記載,有的是作為神仙出現的,有的是作為一般人出現的,有的則記官名,均為男性。但是中國古代傳統,以天陽地陰,在甲骨文與金文中,“後”字均為女人形狀。至於“土”,《釋名釋天》曰:“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676597386-136538501-g1676597299-3484868720-g_n

拜文昌帝君開竅開智慧

文昌帝君是中國民間和道教尊奉的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農曆二月初三正是文昌聖誕。人們都知道他能護佑莘莘學子學習考試,卻並不了解文昌帝君其實並不僅僅是功名祿位之神。

《元始天尊說梓童帝君應驗經》載,文昌帝君居混元內輔三清內宰大都督府,都統三界陰兵,行便宜事;管天地水三界獄事,收五嶽四瀆真形虎符龍券;總諸天星曜,判桂祿二籍;上仙英顯元皇真人,司祿職貢舉真君,預編修飛仙列籍,掌混天造化輪迴,救苦無礙。

《歷代神仙通鑑》稱祂:“上主三十六天仙籍,中主人間壽夭禍福,下主十八地獄輪迴”。凡驅瘟治病、求取子嗣、平安順遂皆可向文昌帝君祈求。

   文昌帝君一般以中年王者之姿示現。在文昌帝君身邊,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有兩位侍童,他們通常被稱作天聾地啞。一個掌管文人錄運薄冊,一個手持文昌大印。之所以叫天聾地啞,是想要說明功名富貴,乃天機不可洩漏,故能知者不能言,能言者不能知。

   文昌之名傳遍天下,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齊名的地位,故世間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說。

之後,宋朝的各位帝王又先後加封張亞子為“忠文仁武孝德聖烈王”、“英顯王”、“神文聖武孝德忠義王”等。元代仁宗又加封張亞子為“輔元開化文昌司祿宏仁帝君”,正式確立了“文昌帝君”之名。明清兩朝也大肆尊供文昌,凡天下學官,皆修文昌祠。隆重祭祀。  

文昌帝君開心聰明神咒

如遇讀書,有所阻礙,作業下筆難成,導致心情鬱悶,考試緊張難眠。可沐浴更衣,發願戒食牛肉,恭敬一心,讀誦本咒。或十遍、或百遍、或隨意多念,皆可蒙帝君護佑,聰明智慧。

九天大帝,身披白衣,日月照耀,乾坤斡隨。

有能持誦,聰明如斯,黃老丹元,與心合宜。

五神衛守,八聖護持,誦之不輟,萬神赴機。

我司大化,文冶瓊瑰,詞源浩蕩,筆陣風馳。

九天開化,萬章洞微,元黃上帝,勿稽勿遲。

                   文昌寶誥

志心皈命禮,不驕帝境,玉真慶宮。現九十八化之形藏,顯億千萬種之神異。飛鸞開化於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釋教;不驕不樂,職盡乎天地水官。功德難量,威靈莫測。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九天輔元,開化主宰,司祿職貢舉真君。七曲靈應,保德宏仁大帝,談經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天聾、地啞真人寶誥

志心皈命禮,桂香殿內,元皇座前。芒鞋道服,煥西極之文光;粉面雙子,秉東方之秀氣。掌圖書而持桂藉,捧如意而載蒲團。侍立九天,降青鸞於台疆;隨行七曲,控白馬於雲霄。鋤惡慝以幻聰明,憑忠孝而開智慧。緘陰陽之秘,謹承地而承天;妙變化之身,洵非聾而非啞。至孝至聖,至感至靈。紫微構府,玉霄絳宮。啟白傳言,宣恩達令,文昌輔弼真人。

*****一般來說,祭拜文昌帝君多以生菜為主,這些祭品要帶有象徵性為佳。

1. 讓考試能運旺→準備(鳳梨)意味著(旺旺來).

2. 要有耳聰目明→準備(蔥)意味著(聰明)

3. 要博得好彩頭→準備(蘿蔔)意味著(好彩頭).

4. 要能掐指神算→準備(蒜)意味著(會算)

5.考試能上高榜→準備(包種茶+粽子)意味著(包中)

6. 要能百事皆吉→準備(桔葉)意味著(吉利)

7.要能勤能補拙→準備(芹)意味著(勤勞)

8.要能努力向上→準備 (油)意味著(加油)

9.要能順心如意→準備(竹筍)意味著(順利)

10.要能考運亨通→準備(發粿)意味著(考運發)

*****拜文昌帝君禁忌要注意,就是蔥、蒜和芹菜絕對不能和 圓形的食材(例如丸子、蛋)一同處理,以免考零分或是「完蛋」。

*****供品也要小心別帶錯,如:蛋(代表0分)、紅龜粿(槓龜)、舒跑(輸在起跑點)等都是禁忌供品。

*****文昌帝君怎麼拜?

祭拜步驟如下:

步驟1:將祭品與准考證影印本在神桌上放好後點1支香(廟內備有清香,香油錢隨喜,點「文昌燈智慧燈」)。

步驟2:稟告文昌帝君姓名、考試名稱、時間、考場地點與准考證號碼,祈求庇佑考試順利。

步驟3:拜好後,將准考證影印本在香爐上方「過香火」,記得以「順時鐘方向」繞3圈。

步驟4:準考證影本連同金紙一同燒化。

***文昌開運筆***

準備一個紅包袋,考試用之文具,向文昌公祈求考運亨通,將文具置於紅包袋內,繞香爐三圈。祈求庇佑考試順利。

金榜題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篷真君。天君。元帥】簡歷﹕

【天篷真君】由【北極北方真炁】所化﹐常顯黑/玄/皂相﹐為【北極紫微大帝】座下大將之一。

其聖職掌管【斗府】之中的【七千大神將】以及【北極天軍府】中一切「兵吏」﹐除此之外﹐也兼管【北極宮酆都府】內一切官吏﹐而自己本身麾下就有「三十萬黑煞軍將」。

在【道教神明記載】中﹐【天篷真君】又被列入【北斗九皇大道君】中﹐為【斗姆元君】「第八子」﹐其稱號為【北斗第八洞明宮天篷元帥外輔星君】或【帝尊九晨君】﹐姓【精常】﹐諱(名) 【空上開正延】。

在某些【道教】宮觀中﹐【斗姆元君】左臉頰出現的「山豬」或「猙獰將軍」﹐就是【天篷真君】的「化身」﹐但此為少數中的一種﹐一般道【教文化中】並不鼓勵有此一「聖相」。

【民間】在近「一百五十年」﹐因受「民間小說」《西遊記》的「屠毒」下﹐將【天篷真君】視為「畜生豬」﹐實為大過﹐希望各方同道好友能將此改正過來。


 

【天猷真君。天君。元帥】簡歷﹕

【天猷真君】由【北極天靈真炁】所化﹐與【天篷真君】相似﹐常顯黑/玄/皂/褐相﹐為【北極紫微大帝】及【天皇大帝】座下大將之一。

其聖職掌管【斗府】之中的【七千大神將】之外﹐也兼管【十二元辰】部下眾官吏﹐而自己本身麾下有「三十萬蛟龍驛吏」。

在【道教神明記載】中﹐【天猷真君】又被列入【北斗九皇大道君】中﹐為【斗姆元君】「第九子」﹐其稱號為【北斗第九隱光宮天猷元帥內弼星君】或【帝真元晨君】﹐姓【幽空】﹐諱(名) 【冥陽暉幽寥】。

在某些【道教】宮觀中﹐【斗姆元君】右臉頰出現的「猙獰將軍」﹐就是【天猷真君】的化身﹐但此為少數中的一種﹐一般【道教文化】中並不鼓勵有此一聖相。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