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昆明金殿太和宮
昆明太和宮金殿,金殿位於昆明城東8公里鳴鳳山密林中,因用黃銅鑄成,在陽光照耀下,光芒四射,映照得翠谷幽林金光燦爛,故名金殿。這座名聲顯赫的金殿屬於太和宮的一部分,總重量達250噸,為重簷飛閣仿木結構方形建築,殿高6.7米,寬、深各6.2米,包括樑柱斗拱、瓦楞頂簷、神像羅幔、桌案瓶器、匾楹旌旗等都是用銅鑄成。
金殿初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由雲南巡撫陳用賓仿照湖北武當山天柱峰的太和宮及金殿樣式建造,供奉北極真武大帝,周圍建磚牆保護,有城樓、宮門等建築,稱太和宮。崇禎十年(1637年),由巡撫張鳳山將銅殿拆運至賓川雞足山。現存金殿為清康熙十年(1671年)平西王吳三桂重建。
金殿為方形,邊長6.15米,高6.7米,所有樑柱、斗拱、門窗、瓦頂、供桌、神像、幃幔、匾額、楹聯乃至台基左右待亭以及旗桿、七星旗等,仿木構件全部用銅鑄成或鍛成。總重約200噸。整個建築雕刻細膩,比例勻稱,造型美觀,且極其精細逼真地模仿了重簷歇山式木構古典建築。殿基邊沿環繞大理石雕憑欄,台階、御路、地坪皆大理石砌成;殿前還有明代所植紫薇二株、茶花一樹。
金殿經歷了數百年的風風雨雨,已存斑駁古樸之態,但比北京頤和園萬壽山的金殿保存完整,也比武當山金殿規模大,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純銅鑄殿。為研究雲南省明清以來的冶金鑄造技術和雲南清代木結構建築的造型及裝飾,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昆明金殿為一平面正方的重簷歇山殿,每邊長約兩丈,雖比同等級的土木構造殿堂尺度稍小,但確為一座真實殿堂,提供了足夠寬闊的禮拜儀式空間,與天台山中方廣寺五百羅漢金殿這類更接近“龕”的銅殿模型不同。
現存的昆明金殿為康熙十年(1671),由平西親王吳三桂帶頭捐資鑄造。金殿內脊桁底面的“大清康熙十年歲次辛亥大呂月十有六日之吉,平西親王吳三桂敬築”雖被藻井遮擋不能完全看到,“親王吳三桂”幾個字卻是可以。
吳三桂名字貼金是現代重修金殿時所為,終整個清朝,即便初建時有貼金,多半也會去掉不令吳三桂之名得以顯露。
昆明金殿,用銅二百五十噸(約五十萬斤)。現代讀者對此數字或許沒有切實概念;康熙年間,雲南銅的年產量在八十至百萬斤,昆明金殿竟超過了一半。
正如許多人知道的,滇銅在全國之重要,明朝末年有人就說過“(滇)銅以供天下”。二百五十噸的昆明金殿,足可見得吳三桂集團之豪奢;銅在當年可以鑄錢,因為缺銅,明清兩代還經常從日本採購銅料以敷鑄錢之需。
從滇銅“以供天下”,也能了解為何元明清時期最大的金殿出現在昆明,而非其他省份;絕不能僅用吳三桂已有謀反之意來解釋。
早於康熙十年鑄造的金殿,明萬曆三十年(1602),在今天昆明金殿的原址,雲南巡撫陳用賓倡導組織了金殿的建設。未知原因,那座金殿於崇禎十年(1637)遷往賓川雞足山。
如果不是吳三桂興修了一座“比大更大”的金殿,陳用賓倡建的金殿已經是當時體量最大的一座金殿。
明清時期,雲南金銅建築、造像的繁盛,造就了雲南金銅工藝的成熟。現在已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山西五台山顯通寺妙觀察智銅塔、成所作智銅塔,以及四川峨眉山聖積寺華嚴塔,都是信徒在昆明(雲南府)定做的。
有這些資源條件、技術基礎,無怪乎昆明金殿能成為中國古代銅殿的巔峰。
與現存的其他幾座銅殿不同,昆明金殿採用了青銅、黃銅、紅銅幾種性質的銅合金。昆明金殿的柱樑桁枋即關鍵承重部位,用的是青銅,取其堅固;門窗斗拱等裝修,用黃銅;而椽、瓦之類,用紅銅。
我們不能說古代工匠完全掌握了各種合金的力學性能——斗拱似乎更適合青銅,但能看出他們至少是有意識的選擇材料,用在合適的部位。昆明金殿也可以說是明代云南銅製造工藝的最後總結。
但吳三桂並不是金殿唯一的功德主,因此前面用了“吳三桂集團”的提法。在金殿的西北角擎檐柱上,可以看到一行銘文。
“弟子王真祥、室人劉氏真智,男起鳳、媳李氏,孫長壽,原籍四川川北道順慶府南充縣人氏,處心鑄造柱角柱一根供奉。”
西南角擎檐柱上的銘文則是“親藩下奉道弟子楊彥■敬鑄”。
清順治八年(1651),吳三桂徵四川。當時盤踞在四川的原南明軍將有不少望風而降;這部分南明降將,後來別吳三桂視為私人。從王真祥一家人的籍貫來看,多半就是南明降將。
楊彥? ,柱子上的刻畫不很清楚,像是“沅”字;通常認為就是吳三桂的刑曹“楊彥光”。其他的捐建者題名還有不少。總之,昆明金殿的功德主是吳三桂及其部下,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的昆明金殿,非一日功成。且不說解放後的修復,整個清朝及近代,信眾對金殿的維修從未中斷。西南角石勾欄下檻刻著“信士蔡長春,銀四兩;王文笑,銀六兩;……,共銀十四兩六錢,買石裝嚴金殿玉階……康熙五十三年十一月初
香爐及獅子之須彌座上則是“大清道光六年仲冬月吉旦,昆明眾姓弟子供奉”。須彌座欄杆上有“光緒三十年季春月募緣十方善姓捐資功德,新修墨石欄杆十二帖,鳴鳳山金殿太和宮住持楊智聰立石”。
昆明太和宮,坐落於昆明市東北郊鳴鳳山,創建於明代。萬曆三十年(1602),仿湖北武當山制度,於東北郊修建起包括勝境坊、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三元宮、靜樂宮、環翠宮等規模龐大的太和宮建築群。太和宮的中心為一銅殿(金殿),週以磚牆,名紫禁城。
現存金殿,建於兩層須彌座之上。下層須彌座,四面台階,與紫禁城四門相對。上層須彌座,西、北、南三面出台階。金殿坐東朝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周匝副階,重簷歇山,簷下施斗拱,四角設擎檐柱。
面闊進深約略相等,通面闊6.16米,通進深6.12米,高約6.7米。金殿翼角用平行椽,舉折低緩,略有古意。殿內供奉真武大帝,左為捧冊金童,右為捧寶玉女;執旗、執劍神將分立左右;殿外兩座銅亭,分別為龜蛇二將,共同構成一組七身金銅造像。
1982年,昆明金殿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