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教那些關於人去世之後的救渡接引之凈土法門

道教認為人應修性守道,清靜寡慾,否則迷淪有欲,淆亂本真。

不能返樸歸根,與道同體,其神便入五道。

據《太上老君虛無自然本起經》載

一道者,神上天為天神(神道)

二道者,神入骨肉,形而為人神(人道)三道者,神入禽獸,為禽獸神(畜生道)四道者,神入薜荔,薜荔者餓鬼名也(餓鬼道)

五道者,神入泥黎,泥黎者地獄人名。(地獄道)

還有道教六橋之說

所謂六橋是指金橋, 銀橋, 玉橋, 石橋, 木橋, 竹橋.

第一道是金橋:給在世時修煉過仙法、道法、佛法,積有大量功德的人通過,以升仙或成道。

第二道是銀橋:給在世積聚功德、善果、造福社會的人通過,成為擔任神職的地神,如土地等,得享人間香火。

第三道是玉橋:給在世積聚了功德的人經過,轉世為有權貴之人,享富貴榮華。

第四道是石橋:給在世功過參半的人經過,投身平民百姓,享小康之福。

第五道是木橋:給在世過多於功的人經過,投身貧窮、病苦、孤寡的下等人。

第六道是竹橋:給傷天害理、惡貫滿盈的人經過,分作四種形式投身:一為胎,如牛、狗、豬等;二為卵,如蛇、雞等;三為虱,即魚、蟹、蝦等;四為化,如蚊、烏蠅、螞蟻等。

其意義宣傳行善者成神,作惡者下地獄,勸人棄惡從善。

佛經中佛祖曾言,十方皆有極樂凈土,佛教因屬西方庚辛金之教,特彆強調西方極樂世界。我道教屬東方甲乙木之教,故特彆強調東方長生極樂凈土。俗語言:日出東方,日落西方。〕故我東方長生凈土法門專司度生又度死之救度工作,乃是在世信仰求精神寄託之最佳法門,亦是百歲後求靈魂往生長樂凈土之最佳法門。

許多外教人員及我道教人士對道教沒有深入了解,謂我道信仰大都只求在世感應保庇之現實宗教,信仰者百歲之後靈魂沒有寄託之處,乃因其不知我道教有一方便接引之凈土法門,此法門在我們道教道藏經中即有詳細之記載。

現在工業社會是人生活大多緊張忙碌,想要抽出很多時間來修持是很困難的,尤其想要修至大羅天仙,成仙得道,更是談何容易。然人生百歲,一晃即過,一但過世靈魂則隨業緣去四生六道輪迴,流浪生死。佛教今日之興盛乃因其有一方便之西方極樂凈土法門,可接引眾生。基督教則能度人之天堂與上帝同在,我道教在三官感應妙經,及太乙救苦護身妙經中,即有記載,我東極長樂界救苦門庭,即是我道教凈土,修此法門乃是太一()法門,在世有修持此一太乙法門,有信仰太乙,思念太乙,一但百歲則感應道交,隨即被接引至東極妙嚴宮,受蓮花化身,以蓮花為父母,以蓮花為體,可在那兒再修持上去,以九色蓮花座定品位,由下品修至中品、上品,再近一層修至大羅天仙之果位。

試看我道藏三洞四輔十二部經中,每言到接引、拔度、超渡之事皆要仰仗青華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因他是元始祖炁所妙化之九陽之精,故元始天尊謂老君曰此聖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可說得到並具有最無上之道心,其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最能代表道之真心,真慈真仁,以大慈悲心、平等心來救度眾生得以離苦得樂,令他們凡有所求,必能如願,如求健康長壽,得健康長壽,求官得官,求子得子,求福得福,求定得定,求道得道,求仙得仙,求度得度。

道觀中,有一些重大法會圓滿之日,或是為了追悼死者、超度亡靈,經常會舉行一種盛大的法事活動,傳統稱此法會為「放焰口」、「超度道場」等。超度道場每年在宮觀集體舉行三次,分別是:清明節的祭祀掃墓、七月十五日的鬼節和十月初一的寒衣節。道教的這一教義,歷史十分悠久,深深植根於華夏民族的民風、民俗,宗教信仰、道德規範乃至思維、行為之中,影響並啟迪著國人的生活方式、生死觀及其價值取向等。

道教度亡法事中,有施食之舉,謂之薩祖鐵罐鍊度施食金科。

薩祖,即薩守堅,宋時四川西河人。少時曾經學醫,懸壺濟世。因誤藥殺人,遂棄醫學道,遇虛靖天師,授以五雷諸法。後游於閩中,得度王靈官。道成端坐而化,證位為一元無上真君。

道經載,一元無上薩祖真君咒棗施藥,普度眾生,更將鐵罐加符,利幽拔苦,賑濟孤魂,垂科度亡,濟世之慈心也哉!此即鐵罐焰口之由來。

放鐵罐焰口時,壇上供太乙尋聲救苦天尊塑像、畫像,正中設一元無上薩祖牌位。並陳香、花、燈、水、果五供養。道眾坐於長案兩邊,如十三位法師,每邊為六位,正座高功一位。有用高功三位者,謂之三清焰口。座側掛鬼王(太乙天尊所點化)像;焰口座前,兩側設香案,供奉十殿閻君畫像(每邊各供五像)

據道教經典《焰口》記載,此書開篇即從中華民族固有信仰的角度說:太乙天尊坐蓮台,十大閻君兩邊排;判官展開生死薄,攝召靈魂受度來。

說明了人在世上所做的每一件事,乃至生老病死,最後都由判官所掌握的功過薄,並由十殿閻君根據本人一生所行善惡的大小、多少、輕重,來給予去留的賞罰。善者無憂,早生人天;惡者受罰,打入地獄之中,或上刀山,或下火海,或割鼻挖心,或下油鍋鋸身離體。。。。

此乃陰陽造化,各性所為。所謂善惡循環,各有昏明之路由;升沉異趣,還從禍福之推。或縱惡緣,或行善利。修墮皆由於自己,見邪縱逆於人為。情分三界之中,性受五行之內。。。。貴賤殊途,盡屬陰陽。。。。嗟幻化之無常,嘆輪迴之不息。

太乙救苦天尊因系無上道果之應化身,具有大自在神通力,無量大智慧力,能為人破厄破難」破邪破魔「並能為人解除一切病苦,故有太乙醫王之稱號。在天則稱太乙福神,在世稱為大慈仁者,在地獄稱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稱為獅子明王,在水府稱為洞淵帝君。因其具有廣大神通力,十方救苦天尊及十殿冥王皆其所化,故可自由出入遨遊天上人間地府水府,凡舉一切度生度死之救度工作其皆能為,只要尋聲即隨機赴感,故又尊稱〔太乙尋聲救苦天尊〕。

太一即太一,又稱元始祖炁,玄元一炁,乃無極之先,萬物之根源,靜為無極,動為太極,故物物含有此太乙之炁又稱太乙含真炁,簡稱物物一太極。一能通天透地,舉凡無極界,太極界,三千大千世界,水府,地獄無處不到,既能貫徹萬物萬象萬事,亦為無為而無所不為之原動力。

太乙救苦天尊即是太始太乙玄元一炁之妙化,因見眾生受苦輪迴報對無了時,特具大慈仁心在元始天尊前發清靜心,廣大願,謹遵元始教旨,普渡群生離苦得樂,只要眾生持念,思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自然以心印心與太乙道力相印,即時感應,始萬邪不入,萬禍不侵,萬難不生,誦之萬遍,福祿綿延,吉祥萃泰,壽命永保遐年。

在世能抱自己之一與太乙救苦天尊之一相印,即能化娑婆世界為蓮花邦,清靜無染,因心凈而國土凈。臨終前不忘思念太乙救苦天尊,則即時被接引往生東極長樂世界——東極妙嚴宮,永脫生死輪迴之苦。

冥界地獄並非只有一處?黃泉、陰司、酆都鬼城,揭秘中國本土的地獄世界!

《元始上真眾仙記》中蔡鬱壘為東方鬼帝,治桃丘山。張衡、楊雲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杜子仁為南方鬼帝,治羅浮山,領羌蠻鬼。週乞、嵇康為中央鬼帝,治抱犢山。趙文和、王真人為西方鬼帝,治嶓塚山。

羅酆山亦即『鄷都』,張衡則為張陵兒子,道教第二代天師,便成為主治鄷都的鬼帝。這一記載與其他道經所言張陵降鬼伏魔、命六天鬼王歸於鄷都的傳聞是一致的。也許張衡確至鄷都傳教,故其子張魯能在此地設立平都治。

中國的幽冥世界及鬼神信仰源流甚古,秦漢時期,人們將死後的去處稱之為『黃泉』、『嵩裡』、『下里』、『死人裡』,並已有『泰山主人生死』的異聞。

1 黃泉

『黃泉』原指地下的泉水,《左傳·鄭伯克段於鄢》說:不及黃泉,無相見也。大家挖地,總是能挖出水來,認為地下有泉,而天玄地黃,是故地下世界叫作『黃泉』。後來被引作『陰曹地府』的代稱。

2 蒿里

『蒿里』,位於泰山以南,漢以前稱作『高里山』。為古代帝王的禪地之所,《漢書》中多處記載了漢武帝『親禪高里』。早在漢朝時,古人就有『泰山主生死』、『人死為鬼,魂歸泰山』之說,並把它附會於『嵩裡』。

《漢書·武帝紀》:太元初年,檀高里。

顏師古註釋:死人之裡謂之蒿里,字則高為蓬蒿之蒿,或者見泰山神靈之府,蒿里山又在其旁,即以高里為蒿里。蒿里就被公認為『聚斂魂魄無賢愚』的鬼都了。漢樂府《歌辭蒿里曲》:蒿里誰家地,聚斂魂魄無賢愚。

3 泰山主人生死

泰山主生死的濃厚影響,形成了泰山聯繫溝通天界、人間和陰界的觀念,並且按照人間官衙的模式構造出一整套鬼府官僚系統,這一系統又反過來使泰山主生死觀念進一步強化。

從遠古傳說到有文字記載以來,泰山一直被給予特殊的地位和披著神秘的色彩,既是眾仙所居之地,又是幽冥之地。

《孝經援神契》載:太山,天帝孫,主召人魂。東方萬物始,故主人生命之長短。

《後漢書·方術傳》中許峻自云:少嘗篤病,三年不愈,乃謁泰山請命。

李賢注曰:太山主人生死,故詣請命也。

魏晉南北朝時期,有關泰山『歸魂』、『招魂』的記載就更多了。

酈道元《水經註》雲:泰山在左,亢父在右,亢父知生,梁父主死。

晉陸機《泰山吟》曰: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極週已遠,層雲鬱冥冥。梁甫亦有館,蒿里亦有亭。幽途延萬鬼,神房集百靈。長吟泰山側,慷慨激楚聲。

晉人干寶《搜神記》記載的民間傳說中有《胡母班》《蔣濟亡兒》《賈文和》等篇,講的都是泰山神主管天下亡魂的故事。

由以上可知,人死後魂歸泰山的觀念已完全融入人們的信仰之中,在當時普遍流行。

泰山治鬼說逐漸具體化為嵩里山的陰曹地獄系統。泰山陰間冥府是一套依照世俗官署構想出來的相當完備的『鬼權』系統。它既有一批鬼官,又有辦事機構。陰間冥府作為判定鬼魂歸宿機構,在蒿里山建有閻王殿、森羅殿、豐都廟、鬼門關,陰陽界,天子殿,地獄,元常殿等殿宇,設有三曹六案七十五司,這種冥府編制始創於元代。

今人仔細分類歸納發現,冥府裡的機構設置比當朝官府機構設置還要齊全。人間官府有的機構裡面都有,人間官府沒有的機構裡面也有。比如冥府系十王殿分別設具有減福、增壽、還魂、勸孝、惡報等功能的部門。十王各殿接收的鬼魂,按其生前不同表現,或加量處罰,或施以酷刑,或盡快投生,增享壽命。

4 冥界地獄分佈各地名山

中國的民族眾多,幅員廣大,因此冥界地獄亦非一處,而是分佈各地山岳。

汶山/岷山是古蜀人的發祥地,故蜀人有『魂歸汶山』之說。匈奴人死後,魂歸赤山。 《後漢書·烏桓傳》雲:赤山在遼東西北數千里,如中國人死者魂歸岱山也。

實際上三山五嶽、眾多名山,多為地獄所在地,他們分理所在地方的鬼神亡魂。道經曰:五嶽之神,分掌世界,人物各有攸屬。其五嶽大廟就是五嶽大帝治理鬼神的場所。

如果說岷山是蜀人的祖地,亦是其魂魄歸宿的安息處。那麼巴人的冥府就在酆都,酆都即是巴人的別都,亦是祖先最後聚居的鬼城。酆都是一個宗教的概念。這里以豐富的鬼神文化而蜚聲古今中外。

在漢晉道教的經典,可以看到一個頗為獨特的神靈信仰-酆都北陰大帝。這個治理鬼神的酆都,即是道教所說的地獄的所在地。唐宋之際,鬼神所在地的酆都落戶於地理的豐都,歷史的地名與宗教的概念疊合,終於形成了一個非常獨特的鬼神文化。

5 酆都:鬼神文化之都

治理鬼神的『酆都』,與今天重慶所屬『豐都縣』,它們之間的聯繫,始見於漢魏時期。最早記載酆都的文獻,為《上清天關三圖經》。在這部王方平所傳的漢魏道書中,詳盡講述酆都所在位置、內外情景、所統六宮宮名,北帝之身分和職掌,以及絕死度生之法。

書中說:酆都山在北方癸地故東北,為鬼戶死氣之根。山高二千六百里,週回三萬里,其山洞元在山之下,週回一萬五千里,其上下並有鬼神宮室,山上有六宮,洞中又有六宮,一宮週回千里,是為六天鬼神之宮。

第一名紂絕陰天宮。第二名泰殺諒事宗天宮。第三名明晨耐犯武城天宮。第四名恬照罪氣天宮。第五名宗靈七非天宮。第六名敢司連宛屢天宮。

右六宮,是北帝所主,六天鬼神所治,領人之死名,死者莫不由酆都六宮也。

在此經中所附酆都山圖上繪有酆都六宮,酆都山下是大江,這與今豐都地處長江之濱是相吻合的。

《上清天關三圖經》中將鬼神之宮的『酆都』,與王方平、陰長生煉丹修道的『平都』連在一起,並謂王方平即『平都主筭官』,凡死者皆先至酆都六宮,經過北帝、太陰五君的勘察,審其善惡功過,結案成冊,再『上詣平都主筭官,推校死生簿錄』。

五方五星真皇道君,各統一方,總領諸仙應得道者,言名東華。有陰罪陰過,陽罪陽過,結在北帝太陰君,言名酆都之宮,離別善惡生死之人。是故五離之日,首罪於太陰,修生於太陽,落死籍於北帝,求仙於五星。

而那些希望不墮入『酆都』而上登天關、直達青華東宮者,則當修習『七星移度之道』,行持『北帝酆都六宮度死法』。這就明白說明,漢時在平都修煉的王方平,原是酆都北帝的上司。在此『平都』與『酆都』相連而述,顯然當為同一地區。

由於王方平、陰長生在道教中的顯赫地位,他們又曾先後修煉於酆都,尤其是陰長生,自謂在『名山』側三十餘年,這樣一來酆都就成了道教的洞天福地。

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七載:張魯更加八遊治,以配八品,週布四海,鎮國化人。

第一吉陽治,第二平都治,第三河逢治,第四慈母治,第五黃金治,第六太華治,第七青城治,第八峨嵋治。之後,平都又被納入七十二福地,北朝時已建有道觀,供奉天師。

至唐初,平都山建有仙都觀,專祀王、陰二仙。南宋王像之《輿地紀勝》雲:仙都觀在平都山,唐建,宋改景德,又名白鶴觀。

6 酆都名山:幽冥世界的中心

從漢唐以來,經宋元到明清,酆都名山上相繼興建30餘座殿宇,如城隍殿、天子殿、玉皇殿、報恩殿等。名山腳下的縣城內,殿廟建築亦不少,先後建有一批寺廟宮觀。

明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蔣夔《重修平都山景德觀記》說:舊有寥陽大殿及通明殿,酆都宮,救苦宮,至峰頂有凌雲台,餘公玠生祠在焉,考停朱天子為之記,台後乃閻王殿。極其東側則有土穴,深可數丈,名曰五云洞。

曩時洞口嘗出五色祥雲,及天華繽紛,因是而得名。洞之南有地藏殿,西廡又為四聖殿,殿之前為龍虎君殿,旁附趙帥祠,又其門則為櫺星門、五云樓。樓下峙三級台。山之麓則有流杯池,沐浴亭,大仙岩,岩內有九蟒之神,靈官、土地各有祠。山門之左祠泰山,右祠北陰。此其大概。惜乎棟宇悉毀於火久矣。

由此記述,我們便知宋元以來名山上,建有寥陽殿、通明殿、酆都宮、救苦宮、地藏殿、四聖殿、龍虎君殿、趙帥祠、九蟒殿、靈官殿、土地祠、泰山殿、北陰殿,使道教的靈地同時成了幽冥的中心。

主理酆都冥界的鬼神獄丞,多為祖先神轉化而來。如土伯即為后土,三官即為伯夷、齊桓公、晉文公。

陶弘景《真靈位業圖》載有眾多鬼官,酆都北陰大帝為炎帝,治羅酆山。下屬鬼官則有北帝上相秦始皇、北帝太傅魏武帝、北帝師周文王、賓友晉宣帝、中護軍周顓、東明公領鬥君師夏啟、賓友孫策、賓友漢高祖、北明公吳季札、鬼官北斗君周武王、三官都禁郎齊桓公、水官司命晉文公、漢光武帝、河北侯劉備、司馬曹洪等人,“見有七十五職,名顯者凡一百一十九人。這些皆為祖先神靈,死後升遷為鬼官,納入酆都神鬼的體系。

酆都天子殿,在平都山頂,為名山上的最大的建築物。唐名仙都觀,宋名景德觀,或稱白鶴觀。明末毀於火災,清初重建,後改名天子殿。由牌坊、山門和殿堂三部分組成,呈階梯式排列在一條中軸線上,古樸壯觀。

山門為重簷歇山式房頂,門兩側聳立的鐘鼓樓,為重簷四角攢尖頂。正殿為磚木結構,寬約十七米,進深約二十四米。山門兩側鐘鼓樓下,塑有雞腳神、無常爺、鷹將、蛇神。

天子殿正殿題匾“耀靈殿”,塑酆都天子、金童玉女像,天子莊重威嚴,像高六米。天子像身後龕內,塑天子娘娘坐像,座下左右塑值功曹立像。其下羅列四大判官,即賞善司、懲惡司、查察司、崔判官像。

左右兩側為十大陰帥立像,即日遊、夜遊、黃蜂、豹尾、鳥嘴、魚腮、無常、牛頭、馬面、鬼王,高三米。入殿內,殿進深頗深,一片幽暗,有燈光色紅如豆,殿內塑像黑影幢幢,令人背脊生涼,毛骨聳然,真如入幽都鬼域。

殿內祭壇前原有業鏡台-銅質圓鏡,徑二尺許,嵌在一正方木框內。鏡的來源已不可考,鏡銅已鏞成黑色,人們說此鏡從前光鑑人,可以看來世的形象。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曾記載:業鏡所照,行事之善惡耳。至方寸微曖,情偽萬端,起滅無恆,包藏不測,幽深邃密,無跡可窺,往往外貌麟鸞,中蹈鬼域。隱匿未形,業鏡不能照也。

兩側廂房原為東西十八地獄,內塑十大冥王、地獄行刑圖群像,有炮烙、下刀山、下油鍋、鋸活人、入碾磨、鋸解、五馬分屍、大卸八塊…等刑罰之狀,造像逼真,場景殘酷,場面頗大,人鬼眾多,置身其間,儼如進入一座陰森恐怖的地獄。天子殿最高處為二仙樓,上有王方平、陰長生對奕像。仙境與地獄渾然一處,這也吻合道書所載。

鬼城名山上的『白無常』和『黑無常』,人們並稱『無常』二爺。 『黑無常』青衣青帽,獰目切齒,相貌兇惡,高帽上寫著『正在捉你』,使人目觸驚心。他手提鐵鍊,專抓捕世間惡人。 『白無常』白衣白帽,慈眉善目,滿面笑容,高帽上寫著『你也來了』,讓人感到親切可近。他手搖蒲扇,專迎接善人魂歸地府。

因為『無常鬼』與『雞腳神』是提取死者靈魂的差使,在迷信者的腦中有非常深的印象,特別是無常鬼的權力,被人畏怖。在臨危的病人與死者親屬的幻夢中,時常出現。

『無常鬼』的面貌、衣飾、性格,已經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形狀。那種戴著很高而尖的白帽,那付陰晦、無情、老練的面孔,以及那身黑色的公差衣服,在相信鬼神的人們眼前隨時可以出現。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