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十二臘月二十三送灶神

祭灶,又稱“送灶”。臘月二十三,有的地方俗稱“過小年”(也有地區會在臘月二十四“過小年”,各地並不一定相同)。

過了這一天就意味著一年過去了,同時也預示著新的一年即將到來。

晚上的祭灶儀式,因各地習俗的相異,即表現的祭拜方式也就不盡相同,但基本上是上供,上香,祭拜,許願。

有的地區吃餃子,供芝麻糖,以期讓灶王爺吃得香甜,在上達天庭禀報時也多說點兒好話;也有地區圍火(爐)守歲,以此恭送灶王爺各地習俗,不一而足。祭灶的傳統由來已久。

“禮記·祭法”中記有“王為君姓立七祀”,其中就有一祀為“灶”。而祭灶時禮拜的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爺。

道教早期稱其為“崑崙老母”或“種火老母元君”。晉朝以後,又被稱為天地督察使,掌握上達天庭訴人善惡之職權。

灶王爺在一年中除了臘月二十三至大年三十外,其餘時間都會在自家的廚室之內,時刻觀察著全家人的言行舉止和是非功過。

因此,人們也把灶王爺稱為“本家司命”之神,而加以供奉。

每到臘月二十三,是灶王爺上天向玉皇大帝禀報全家人的善惡,功過的日子,故都忌諱打,罵,更怕做壞事,以冀望灶君能“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灶神,即東廚司命定福灶君,俗稱灶君、灶王、灶王爺。中國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禮記》的《祭法》篇稱,「王為群姓立七祀」,在七祀中有一祀就是祀灶。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祀一鍾,或者祀戶,或者祀灶。灶要生火,因此,兩漢時期,有稱火神炎帝神農,死後託祀於灶;也有稱祝融祿回為高辛氏火正,死為火神,託祀於灶。上灶還要洗刷鍋盆,因此《禮記》的《禮器》篇又稱祭灶是「老婦之祭」,「惟盛食於盆,盛酒於瓶,卑賤之祭耳。雖卑賤而必祭之者,以其有功於飲食,故報之也」。魏晉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臺卿《玉燭寶典》引《灶書》稱,「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搏頰」。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又稱,「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披髮,從灶中出」。灶神初為女神,或稱是老婦,或稱是美女,說法諸多。大約出於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姓張,名單,字子郭。當屬男神。現在民間供奉的東廚司命定福灶君的紙馬,往往是一對老夫婦並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畫像。

灶神之職原是主管人間的飲食製作。約在東晉前,灶神又有了監察人間罪惡,掌握一家壽夭禍福的職能。東晉葛洪《抱朴子.內篇》的《微旨》稱:「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大約成書於元明之際的《東廚司命燈儀》中有句稱,「灶神職重,秉下民倚伏之權」,「在天為七元之使者,遞日奉萬事於宸庭」,「迭主陰陽,雖善善惡惡,均在修為;然是是非非,必恭記錄」。清代的《敬灶全書》則稱,灶君受一家香火,保一家康泰。察一家善惡,奏一家功過。每奉庚申日,上奏玉帝,終月則算。功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福壽;過多者,三年之後,天必降之災殃。

送灶又稱辭灶,是送灶神上天的民俗活動,灶神本來在中國是家庭祭祀的對象之一,由主持廚房大政的老婦主祭。但後來演變成家中的重大祭祀,而且粘在過年習俗中幾乎是牢不可破。灶神很早就進入道教神譜,稱東廚司命,不知何時升級為帝,號東廚司命大帝。灶神的生日在八月三日(又有說是十五日),該日家家點灶燈祭灶。但現在說的辭灶接灶卻是過年習俗的一部分。原來,依照《抱朴子.內篇》的記載,灶神平時有監察下民的職責,該戶人家的功過善惡,都要定期報告天庭,上天則依據其報告定這家人來年的禍福。一般認為他上天的日子是每年的臘月二十三(也有認為是在二十四),屆時便要好生歡送;他上天述職之後,於除夕回來,是時當然必須歡迎。前者為送灶,又稱辭灶;後者則是接灶。

灶神一般用紙繪成,稱為灶馬,-馬者,應讀成碼,意思是神的符號,各種不同的神有不同的「馬」,-平時貼在灶上神龕中,送灶時將它揭下,用火燒之,讓灶神乘煙上天。不過,因為老百姓心目中明白灶君這次上天的目的乃是報告自家的是非功過,主要是過失,所以要對他老人家耍一點兒小手腕。先是在送他之前,在廚房中點上燈,拿些酒糟抹在灶上,叫做「醉司命」,意思是讓他喝得醉熏熏的,忘掉這家人的過失。同時也給他上些特別的供品,其中有一項膠牙飴是必不可少的。膠牙飴就是麥芽糖,吃在嘴裏非常粘,它的用處就在粘-甜甜的糖將他牙齒粘住,待見了玉帝,便說不出話來,當然也就打不了小報告。

臘月廿五接駕祈福

我們一般認為,歲末送神,年頭接神其實,不然,第一波的迎神接福活動在歲末就開始了。

這一天就是農曆臘月二十五,此時已近一年的年底,每家每戶都正為迎接農曆新年忙得不可開交。大家也許會有疑問,昨天臘月二十四剛剛送走了灶王爺,怎麼相隔一天又要接神了呢?

這一天可不是簡單的一天,在道教中,這天可以說是一年到頭幾個重大的節日之一,稱為“上帝巡天之辰”。

“帝京景物略”中記載:“ 十二月廿五日五更,焚香楮,接玉皇,是曰玉皇下察人間也。 ”道教認為在農曆的臘月二十五日這一天,是玉皇大帝親自下降人間巡視世間的日期,考察善惡良莠,功過是非。

各地百姓都很重視,紛紛潔淨屋宇,不在外晾曬內衣褲,在這一天中謹言慎行,舉止得體。討債的債主,在這天也不能上門要債,唯恐給玉帝留下一個為富不仁的印象。

在道觀中,廿五日子時一到,即搭台,獻供,舉行隆重的接駕(玉皇聖駕)儀式,恭迎玉帝下界臨凡巡察,場面肅穆,氣勢莊嚴宏大。

如果方便去宮觀參加接駕法會,固然很好,但是或許有一些朋友住家附近沒有宮觀,不克前往。

其實這天在家也一樣可以簡單隆重地迎玉皇聖駕,祈福求恩。首先你要在家中搭設一個接駕台。

按照傳統,接駕台要放在門口露天或是陽台窗口能夠見天的地方,在接駕台上擺設鮮花一對,香燭一副,準備茶三杯,水果,餅乾及金紙元寶等供品。一般接駕選擇在子時或當天上午進行,下午則較為不宜。

一切都準備停當之後,點燭燃香,跪拜如儀,此時可以念誦玉皇寶誥九遍或二十一遍,多多益善,然後向天祝禱:玉皇大天尊在上,下民某某某,居住某處,今日敬備薄儀,迎接玉帝聖駕,懺悔過往之錯,祈願聖恩寬宥,再賜福祉。

接著就各人情況訴說自己所要求的願望。最後祈禱完畢,三叩首而立。在香燭燃燒將盡之時,將準備的金紙元寶燒化,一個簡單的接駕儀式就圓滿了。

玉皇寶誥

志心皈命禮,太上彌羅無上天,妙有玄真境。

渺渺紫金闕,太微玉清官。

無極無上聖,廓落發光明。

寂寂浩無宗,玄範總十方。

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