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教齋醮科儀的整理者:張萬福宗師

·一、整編齋醮科儀的道教大背景

唐代長安道士張萬福,是整理編撰齋醮科儀的重要人物。張萬福,生卒年不詳,是唐中宗、睿宗、玄宗時期活動於長安的著名道士。張萬福曾居長安清都觀,故後世科書稱之為張清都,又曾居長安太清觀,參與編撰唐代《道藏》,所撰科書或題“三洞弟子京太清觀道士張萬福編錄”,或題“京三洞弟子清都觀張萬福”。

《正統道藏》收錄張萬福編撰的齋醮科儀經文,計有《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三洞眾誡文》、《太上洞玄靈寶三洞經誡法籙擇日曆》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等。張萬福還曾修撰《黃籙儀》、《靈寶五煉生屍齋》等科儀。南宋蔣叔與《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十六,題為“大唐清都三洞法師張萬福補正”。張萬福的科儀思想對後世影響甚著,唐末五代杜光庭編撰《太上黃籙齋儀》,南宋蔣叔與編撰的《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其齋儀釋文多處引用張萬福齋儀的論述,用以辨析齋法源流,說明張萬福編撰黃籙儀及其科儀思想,在道門中有相當影響。

李唐建國之初,以道教教主老子(李耳)為李氏皇帝遠祖,道教成為國教。唐代製度,凡三元日和皇帝誕生日,道觀要舉行金籙大齋、明真齋,以祈禱帝王長壽,國家康泰。隨著唐代道教的興盛和齋醮活動的盛行,陸修靜所製訂的齋醮科儀,在實踐中已暴露出種種問題,需要道門中人整理改進。

張萬福曾遊歷江淮吳蜀,所至之處,目睹法師傳度經戒法籙甚為輕率,齋戒守靜亦不盡心遵行。更為嚴重的是,競有男女同壇祭禮,或師弟不相對齋,或師弟各自遊行,或數師同壇,或不書表章,不分契券。齋醮活動中的種種混亂和不良風氣,蔓延滋長,令有識之士情所不忍。

江淮吳蜀是道教發源興盛之地,長安、洛陽之供奉道士多來自這些地方,他們沾染家鄉齋醮鄙俗,施行於帝都齋壇,有損道教聲譽。對此治理整頓,已是刻不容緩!當時長安是道教文化中心,是高道薈萃之地。張萬福時五十餘歲,入道修持亦四十餘載,身為長安太清觀高道大德,顯然是道學淵博之士。加之參加編撰《道藏》,熟悉道教典籍,故擔當起整理齋醮科儀之重任。

二、張萬福對齋醮科儀的貢獻

張萬福對齋醮科儀的整理和貢獻,主要在經戒法籙、法服科戒、齋醮儀式等方面。

道教三洞諸經,說戒頗多。張萬福強調: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若不持戒,則道不可得。為此,他編撰《三洞眾戒文》,收錄《始起心入道三歸戒文》、《弟子奉師科戒文》、《靈寶初盟閉塞六情戒文》、《三戒文》 、《五戒文》、《八戒文》、《三訣文》、《八敗文》、《三要文》、《十三禁文》、《七百二十門要戒律訣文》等。規定始起心入道者受《三歸戒》;在俗男女受《無上十戒》;新出家者受《初真戒》;正一弟子受《七十二​​戒》等,要求法師隨法傳授。張萬福說:戒有多種,大小異門,但歸根結底都是引人入正道,悟解此真諦,終持一戒,即戒於心,這才是奉戒最要緊的。

在《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中,張萬福仍強調學道持戒的重要。他說:凡初入道門,皆須持戒。欲防非止惡,進善登仙,各種修行中,持戒最為重要。若修道者為六情所染,五欲沉迷,內濁亂心,外昏穢境,馳逐名利,耽滯聲色,只有持戒,才能斬斷慾念,戒制六情,止惡修善,返歸真境。故學道當以戒律為先,若有法而無戒,猶欲涉海而無舟楫,猶有口而無舌,是無從學道成仙的。

針對經戒法籙傳授的輕率風氣,張萬福制定了經戒法籙傳授程序:凡人初入道門,先受諸戒,以防患止罪;次佩符籙,制妖保神;次受“五千文”(即《道德經》),詮明道德生化源起;次受《三皇文》(洞神),漸登下乘,緣粗入妙;次受靈寶(洞玄),進升中乘,轉神入慧;次授洞真,煉景歸元。

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所舉的經戒法籙,有《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智慧觀身三百大戒》、《正一法籙》、《道德經》、《洞神經》、《靈寶赤書玉篇真文》、《靈寶五符》、《五嶽真形圖》​​、《三皇內文》、《三天正法》等。道教傳授經戒法籙,有法信盟誓契券,但江淮吳蜀地區的經戒法籙傳授,或不投辭誓,或抱素盡空,或師為出法信,十分混亂。故張萬福重新規定傳授經籙時應備之法信物品及盟誓契券,並對盟誓契券的品種和旨意也作了規定和說明。

而《太上洞玄靈寶三洞經戒法籙擇日曆》,則是說明道士受經戒法籙,應預擇吉日良辰,以為受道之期。張萬福根據道書記載,編撰出傳授各種經戒法籙選擇吉日之歷表,共有九節。規定傳授經戒,均須“三盟”、“六證”。

《三洞法服科戒文》,是張萬福對道教服飾制度的解說。道教法服有冠、裙、帔三要件。“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嶽之形;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總謂法服,名曰出家。”[1]法服依道士經戒的高下而有區別,道士出家修行,即須易俗衣而著法服。道士應常備法服,整飾形容,沐浴冠帶,朝奉天真,教化一切,保持服飾威儀。道士身著法服,應遵四十六條科戒,即有關法服穿、脫、制、置的四十六條規定。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是張萬福整理制定的專醮儀式。張萬福認為:醮,是薦誠於天地,祈福於冥靈,故須誠心誠意。建醮設壇,器物供品,皆有講究。醮壇以設於名山洞府為佳,其次選幽閑靜寂之地。器物座具,時果芳饌,必在豐新,道法清虛,特忌骯穢。

張萬福修訂的醮儀舉行程式是:(1)設壇座位;(2)潔壇解穢;(3)入戶祝;(4)發爐;(5 )出靈官;(6)請官啟事;(7)送神真;(8)敕小吏神;(9)納官;(10)复爐;(11)送神頌;(12)出戶祝;(13)醮後諸忌。

張萬福還撰有《五等朝儀》一卷,《太上洞元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一卷,《度人經大梵隱語疏義》等。張萬福上承陸修靜,後啟杜光庭,是唐中期撰修科教的一代宗師。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