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大陸 福建  莆田文峰天后宮 千年天妃聖像

欣逢三月二十三日天上聖母聖誕 恭祝聖壽

天后,也就是媽祖、天上聖母。根據道經中提到,太上老君在無極境中,觀見海洋和江河中,民眾舟船往來,受到風雷震擊,翻船損人,無由救免,於是派妙行玉女下凡,降生人間,救度生民。而這位妙行玉女就是於宋太祖時生於福建莆田的林默娘,也就是現在廣為人所熟悉的媽祖。

天上聖母(媽祖),原名林默,又名林默娘,莆田縣湄洲灣人,傳說出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卒於宋雍熙四年(987),在世28年,媽祖本是我國宋代一位普普通通的海濱姑娘。但是,在她死後的1000多年中,儘管歲月流逝,滄桑沉浮,她的名字非但沒有消失,反而被民間奉為“千秋不朽”“萬古流芳”(梁啟超題天后宮聯句)的“娘媽” ,成為“有求必應”的萬能“女神”。
關於媽祖的生平、身世、出生地等事蹟,在地方文獻記載中有一個逐步演變發展的過程,其中雖然含有許多傳說附會成分。但她卻是莆田市在海內外最有影響的一個歷史傳奇人物。

林默娘出生時有祥光異香

媽祖在家最小,據說,她出生至滿月,不聞啼哭聲,因此她的父親給她取名“默”。 《興化府志》記載:林默出生時“地變紫,有祥光異香。”《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林默的母親“嘗夢南海觀與優缽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誕之日,異香聞里許,經旬不散。”林默出生剛1周歲,見諸神像,即“手作欲拜狀”。 5周歲能誦《觀音經》,信佛焚香念經,早晚不輟。 11歲時“能婆娑按節樂神”。 13歲時,有一位老道士玄通經常往來其家,對她說“你具仙性,應得渡入正果。”於是授予“玄徵秘法”。她依法修煉,即能“通悟秘法,預知休咎,鄉民以病告,輒愈。”16歲時“窺井得符”等等。這些說法是後人給林默披上神異的色彩,加以神化。

媽祖聰明穎悟行善濟人

父林願,宋初官任都巡檢。在她出生之前,父母已生過五個女兒,盼望再生一個兒子,因而朝夕焚香祝天,祈求早賜麟兒,可是這一胎又是一個女嬰,父母有些失望。就在這個女嬰將要出生前的那個傍晚,鄰里鄉親看見流星化為一道紅光從西北天空射來,晶瑩奪目,照耀得島嶼上的岩石都發紅了。所以,父母感到這個女嬰必非等閒之女,也就特別疼愛。因為她出生至彌月間都不啼哭,便給她取名林默,父母又稱她為林默娘,默娘。林默幼年時就比其他姐妹聰明穎悟,八歲從塾師啟蒙讀書,不但能過目成誦,而且能理解文字的義旨。長大後,她決心終生以行善濟人為事,矢志不嫁,父母順從她的意願。她專心致志地做慈善公益的事業,平素精研醫理,為人治病,教人防疫消災,人們都感頌她。她性情和順,熱心助人。只要能為鄉親排難解紛,她都樂意去做,還經常引導人們避凶趨吉。人們遇到困難,也都願意跟她商量,請她幫助。
龍女”通曉天文熟習水性

生長在大海之濱的林默,還通曉天文氣象,熟習水性。湄洲島與大陸之間的海峽有不少礁石,在這海域裡遇難的漁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們傳說她能“乘席渡海”。她還會預測天氣變化,事前告知船戶可否出航,所以又傳說她能“預知休咎事”,稱她為“神女”、“龍女”。

為搶救遇險船民遇難而死

一千多年前,也就是宋雍熙四年(987)秋九月初九日的一個暴雨天,林默娘奮不顧身,在海上搶救遇險船民,因風浪太大,不幸被颱風卷去。人們不願承認林默遇難而死,認為她已升天——變成了神龍。正如屈原被貶而投江自殺卻說是與“海龍王相會”,李白之死說是“跳江捉月”“騎鯨升上天”。民間傳說林默升天時,“聞空中樂聲,氤氳有絳雲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楊洲天妃宮碑》),後來還有人見她“常衣朱衣,飛翻海上”,而飄然不見了。這類“海龍相會”“跳江捉月,騎鯨上天”“羽化升天”的美麗動人的傳說,廣泛流傳於民間,反映了人們善良的願望,也說明不管是偉大的詩人,或者傑出的女性,只要是濟世愛民,都會永遠活在廣大普通民眾心裡。

因媽祖生性聰明,樂於助人,被民間披上“精通巫術,能祈雨祈晴、禁妖驅邪”的神秘面紗。

媽祖生平傳說,頗多神奇。但有幾點比較清楚:(1)媽祖出生後聰明異常;(2)她生活在海濱,特別是受作為都巡檢的父親的教育和影響,善於泅水駕舟,勇氣毅力超群,具有男人一樣的剛強性格;(3)她一生在大海奔波,救急扶危,在驚濤駭浪中拯救過許多漁民商船;(4)她堅持不嫁,慈悲為懷,專以行善濟世為己任,當地人稱她“通賢靈女”,所謂“通賢”當指善行孝道,救人濟世。所謂“靈女”,就是說她聰明能幹,能文能武,毅力超群。正由於媽祖常年在當地救助遇難船隻,廣行善事,因此深受鄉民的崇敬和愛戴。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道教之神尊
    全站熱搜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