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道教道藏經典 (8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bd9adb11f5a54b11b10103054a569fdf

北極真武普慈度世法懺卷之一上註解

奉武當山紫霄北極玄天上帝真武祖師爺聖示:坊間諸多版本有誤,

本法懺卷重新校對。

【本文】:爾時無上赤文帝君,金闕化身天尊

於開皇元年中元之日,在北極玄天紫微之殿,會集諸天上聖、十方至真、飛天神王、無極仙眾,考校三界之內,大千國土之中,修學功過,年命修短,十方世界,男女罪福,考限之期,生死報對,宿命因緣。時有真人,名曰妙行,越班而出,稽首上言,末世凡夫,不明修學,貪瞋癡愛,口是心非,無明煩惱,積稔罪愆,或身遭疾病,牢獄拘囚,運用乖違,所作不順,命沒之後,墮諸地獄,報對因緣,何由救免。 天尊曰:善哉言乎,吾昔於龍漢劫初,為太始真人,中三皇時,為太初真人,下三皇時,為太素真人,開皇劫下生人世,乃玄元聖祖第八十二次應化玄天。修真成道,憫念凡愚,積惡造罪,無由冀仙,嘗為演說,修真十戒,以度兆民,今得遵奉妙訓,離諸報對,於是妙行啟請而言,十戒靈文可得見授,宣告人天,普獲修持,日有所益,於是天尊慈顏憫諭,靈關廓開,出十品戒文,謂曰:偉哉妙行,能為眾生,作是妙因,夫身為患本,過逐心生,道乃法舟,懺之可度,積如山岳,隨念即消,若能終始受持,仙階可冀。

【意】:那時北極玄天上帝,在開皇元年七月十五日,在北極玄天紫微寶殿裡,聚集諸天上聖、十方至真、飛天神王、無極仙眾,考察三界之內,各國國土之中,所有修道、學道之人的功績與過錯,壽命或長、或短,整個世界所有男女的過錯、福份,在考察的期間,要討論生死因果對等報應,及前世、今生的結果、原因。這時有一位真人,名叫妙行,越位出來,叩頭至地,行跪拜禮,並且向上稟告,在末刼時期世間平庸之人,不了解要修行學道,迷惘在貪婪、瞋恚、愚癡、愛慾裡,嘴巴所說的與心裡所想的不一樣,沒有智慧,無緣無故煩惱,積聚很多的罪愆與過錯,或身體遭受疾病,或被拘禁在牢獄之中,或計謀之事違反綱常倫理,或所作所為都無法平順,逝世之後,墜入地獄,接受因果緣分報應,要如何解救祂們呢?天尊(指:北極真武大帝)說:好,我來說明!我以前在龍漢初年時,為太始真人,中三皇時,為太初真人,下三皇時,為太素真人,在上天開皇初年(相當於人世間紫雲元年,也就是黃帝時期,距今約5000年)降生在人世間,是玄元聖祖第八十二次順應轉化為玄天。吾經過學道修持真實常住的道理而證道成仙,因為慈悲憐憫掛念著凡世間平凡、愚笨的百姓,而大部分的百姓卻多行不善,作惡造孽,所以才沒有辦法、沒有希望成仙,我曾經公開向大眾講述「修真的十種戒律」來渡化百姓,今日能夠遵守奉行玄妙「修真十戒」經訓,就能離開各個因緣報應所帶來的禍患。於是妙行真人誠懇敦請『赤文帝君、金闕化身天尊』說:「修真十種戒律」是美好的文章,今日希望能夠傳授給我們,並且能宣告給人界、天界的陰陽蒼生,讓大家都能全面獲得「修真十戒」來修行,每日有所增進,受起法益。於是「赤文帝君、金闕化身天尊」露出慈祥和藹容顏、憐憫的告曉,此時顯現光芒道炁的容貌說出十品戒文,對著妙行真人說:偉大的妙行真人,你能為眾生起身提問「修真十戒」,造作這玄妙的因緣。我們這個體身是造作災患的本源,只要你能心生善念,驅除過錯罪惡,那大道就是一台法船,知道懺悔就可以渡化,即使你積聚了如同高山大岳般的罪惡,隨著你的心念轉變,就能消除惡業,如果你能有始有終接受「十戒」修持,那位列仙班的階級就可以期望。

解註:※天尊:道教徒對所奉神仙的尊稱,佛教徒對佛的尊稱。

※年命:年壽;命運。※修短:長與短;長處與短處。

※運用:指計謀、打算。※稔:成熟。※乖違:背離;顛倒。

※龍漢劫初:原指道教所劃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萬物的五大劫號名,為宇宙萬物生成演化的五個階段,亦稱五祖劫。《雙華歲鈔》老氏之書曰:“天地之數有五劫。東方起自子,曰龍漢,為始劫。南方起自寅,曰赤明,為成劫。中央起自卯,曰上皇,北方起自午,曰開皇,俱為住劫。西方起自酉終於戌,曰延康,為壞劫。

※上天開皇劫初,亦或下世紫雲元年。

有關玄天上帝的由來,典籍記載非常多,有一說指玄武為原始化身、太極別體。上三皇時,下降為太始真人;中三皇時,下降為太初真人;下三皇時,下降為太素真人;至黃帝時,下降為玄天上帝。

《元始上真眾仙記》其釋義後演化為 上三皇:天皇即玉清聖境元始天尊盤古氏是也,地皇即上清真境靈寶天尊地皇是也,人皇即太清仙境道德天尊人皇是也,中三皇:天皇即天寶君也,地皇即靈寶君也,人皇即神寶君也,下三皇:天皇即大吳伏羲氏以木德王也,地皇即神農炎帝氏以火德王也,人皇即黄帝軒轅氏以土德王也。

※無由:沒有辦法。※冀:期望。

※靈關廓開: 意即顯現光芒道炁的容貌。

第一戒者:不得陰賊潛謀,害物利己。

第二戒者:不得殺害含生,以充滋味。

第三戒者:不得淫邪敗真,穢慢靈氣。

第四戒者:不得敗人成功,析交離親。

第五戒者:不得露才揚己,讒毀善良。

第六戒者:不得飲酒過差,食諸猒物。

第七戒者:不得貪婪無厭,積財不散。

第八戒者:不得交遊非賢,居處雜穢。

第九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信不仁。

第十戒者:不得輕忽言笑,舉動乖真。

能依吾教,秉心無二,即得見世安樂,免遭困苦,若能於三元五臘,甲子庚申,三會十直之辰,於諸宮觀 ,或在家庭,備列香花,虔心懺禮,誓依吾教,改往修來,即得譴削黑書,名標丹籍,見存獲慶,過世超昇。於是妙行稽首瞻仰,永誓皈依,散布人間,流傳懺禮,志心敬禮,人各恭信。

【意】:能依照吾教門道理,堅定心志、無二心實行,就能在世間得到安詳和樂,免於遭受困難痛苦,如果能在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子,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侯王臘等五臘日子,甲子日、庚申日,天曹舉遷賞會、地府慶生大會、水府建生大會等三會日子及每月持十齋的日子,在各宮廟寺觀或在家庭準備陳列香花,誠心禮拜懺悔所犯的罪業,發誓皈依我教戒規,改正以往過錯,並且依照正道修持未來,就能立即將以往所犯的過錯罪責紀錄刪除,功業用朱砂筆標明紀錄在書籍中,你的善行雖未被人見到,但用心行善上天卻知曉,會讓你獲得福澤,過去之世有所罪責過錯,也能解除罪愆,超度昇天。祖師說完,於是妙行真人叩頭行跪拜禮後恭敬觀看祂,立誓永遠歸信道門,並且將這些法門道理傳佈到人世間,流傳隆重的懺悔儀式,讓人遵行,大家心意堅決的行禮,各個表明願意奉行。

註解:※猒:同饜;意為滿足。

※三元:為漢族傳統節日,分别是上元(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日)中元(中元節,農曆七月十五日,俗稱七月半或鬼節)下元(農曆十月十五日)。

※五臘: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侯王臘的合稱。漢族傳統民俗之一。道教認為凡此五臘日,宜為修齋祭祀先祖。《云笈七籤》卷三七:正月一日名天臘,五月五日名地臘,七月七日名道德臘,十月一日名民歲臘,十二月八日名侯王臘。此五臘日並宜修齋並祭祀先祖。

※三會:正月初七日為天曹舉遷賞會,七月初七日為地府慶生大會,十月初五日為水府建生大會。

※十直:佛教語是十齋日。

謂每月持齋素食並禁止屠宰的十天。《地藏經·如來贊嘆品》:“復次 普廣,若未來世眾生,於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日,乃至三十日……能於是十齋日。

起敬讚,三皈依

稽首皈依 無上道寶、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沉淪。

稽首皈依 無上經寶、當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

稽首皈依 無上師寶、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敷坐讚,一心皈命敬禮

虛無自然元始天尊

玉宸道君靈寶天尊

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爾時,妙行真人告諸仙曰,昔我祖師,萬劫應化,真元教主,太平金闕前聖,虛皇大道君。乃大道之玄祖,三才之本根,太極之先,寥廓何有道源,肇啟炁母,混成鴻洞溟涬,兆朕胚腪,中有真精,自然而生,是謂神明,強名虛皇。潛司玄化,道運御世,一氣分三,為玄元始,三氣混合,氤氳漸著,為萬象之端,為萬化之本,莫知其先,強名曰元,莫知其初,強名曰始,故曰元始天尊。三氣相生,九氣混合,化生諸天,成就三界。莫知其大,強目曰太,莫知其高,強目曰上,首出無極,仰之曰老,宰之無我,主之曰君,浩劫開化,普度天人,洪惟教主。

【意】:那時候,妙行真人告訴各位仙人說:以前我的祖師元始天尊,經過極長時間應運而化生,是玄妙大道的創始者,是太平金闕原始的聖人,虛皇大道君。元始天尊乃是大道的開基祖,天、地、人的本根源,在太極之前,無極是空曠;虛無縹緲;那裡有大道的本源,開始先有元氣之母,與虛空混合成為混混沌沌的狀態;是漫無涯際,之後有了形體;但模糊不清,中間確有純正靈氣,自然生成,於是稱為神明,強制給一個名字叫做虛皇大道君。虛皇大道君潛心專司大道神妙的變化,以大道運行治理宇宙,讓這一股氣母化分為三氣,分別為玄炁、元炁、始炁,此三炁又夾雜掺和在一起,逐漸形成天地間陰陽兩氣交互作用,成為各種形象的開端,所以是萬物變化的根本(如同道德經所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但不知道誰為最先,只好強制稱其名為:元,不知誰才是起始,只好強制稱其名為:始,所以總稱為:元始天尊。三炁相輔相成,合生為九炁,再化生為九天,成就為天、地、人三界。因為不知道它有多大,強制給它名稱叫:太,不知道它有多高,強制給它一個名稱叫:上,祂是最先出現於無極,為了敬慕祂而稱呼:老,祂是以無我來掌管治理天下,為了崇尚祂而稱呼:君,太上老君在大刼中經過歷時極長的啟發教化,以廣施道法渡化天道、人道陰陽蒼生,所以深思大道的創始者就是「太上老君」。

註解:※肇啟:初創;開始。

※鴻洞:虚空混沌;漫無涯際。《淮南子·精神訓》:古未有天地之時,惟像無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閔,澒濛鴻洞,莫知其門。澒洞(虛空混沌的樣子)

※溟涬:天地未形成前,自然之氣混混沌沌的樣子,漢 張衡 《靈憲》: 太素之前,幽清玄淨,寂寞冥默,不可為象。厥中惟靈,厥外惟無,如是者永久焉,斯謂溟涬。

※兆朕:形體《淮南子·俶真訓》:天氣始下,地氣始上…繽紛蘢蓯,欲與物接,而未成兆朕。

 (蘢蓯,聚合也)※胚腪:混沌。我國傳説中指宇宙形成以前的景象。

※神明:見人所不見謂之明,知人所不知謂之神。

※玄化:神妙的變化。

※三氣: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氣。 太初,氣之始也,生於酉仲,清濁未分也。太始,形之始也,生於戌仲,清者為精,濁者為形也。太素,質之始也,生於亥仲,已有素樸而未散也。三氣相接,至於子仲,剖判分離,輕清者上為天,重濁者下為地,中和為萬物。

※九氣:初自一氣而生三氣,合生九氣,是為九天。注:自然之氣生鬱單天、禪善天、須延天,即清徽之氣生也。禹餘天之氣生兜術天、不驕樂天、洞元天。太赤之氣生梵輔天、清明天、無想天。此玄元始三氣各下生三天,合為九天。

北極鎮天佑聖助順真武靈應福德真君

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神靈異稟,成功夙著於巍巍,造化既分,令德已形於顯顯,忘尊貴於淨樂國,鍊真純於武當山,四十二年修為玄武,列虛危之宿,按水火之精,尊居壬癸之方,助有甲庚之將,歷巡遊於下界,肅號令於上穹,跡屢表於至神,記具陳於啟聖,希夷莫測,渺漠無窮,在昔飛昇,弘開誓願,謂眾生之善惡,莫不齊身,欲天下之操修,同登妙果,保疾而能認厭,療明而使識奸,降粟濟飢,施符消疫,驅除妖魅,解釋冤僧,現海救危,錫棗得後。嗣昌見報而戒殺,元晏悟化罷放生,遊奕授槍以卻凶蠻,天罡帶箭而誅叛寇。誠事者無求不應,忠告者轉危為安,臣等闡事仙宗,實深慶幸,恭披寶蘊,仰奉靈光,稽首皈依,一心敬禮。

【意】:(妙行真人向諸仙說明玉虛師相玄天上帝的事蹟)玉虛師相玄天上帝有著神奇不平凡的天資,祂成就的功業在早年就被稱道為崇高偉大,經由祂化育萬物的自然功德已經既成事實,祂美好德行的聲譽已經形成,達到昭明顯耀的地步。祂遺棄令人尊敬顯貴的淨樂國太子之後,在武當山上修鍊真常之道,經過四十二年修成證果被封號為玄武,玄武是眾星宿裡北方七宿的虛宿、危宿,會合水火兩星與日月同升混合之靈氣,玄武大將軍尊奉天命居住鎮守在北方,有正副甲戌庚辰四員部將幫助順利完成任務,祂有時雲遊於凡世間擔任巡視安擾的任務,有時在上天嚴肅的傳呼命令,祂的事蹟常常被表彰顯揚在天下,被稱為至上神尊,從祂出生到成就為至上神尊的事蹟載錄的非常齊全,在玄天上帝啟聖錄裡都有陳述,祂的神通已經達到虛寂玄妙的境界,使人無法預測,而且渺無影踪、變化無窮盡,在以前修成證果白日升天成仙時,立誓發願要廣大開導蒼生,告訴天下眾生,善報惡報沒有不與身體同行,讓他們知道善有善報和惡有惡報,希望天下這些操持修行的人,都能一同有成就,達到殊勝境界。祂能保護守衛病害的人,讓他們因而能夠辨別清楚來鄙棄厭惡(鄙厭),祂能解救讓人靈性清明而能夠了解奸詐邪惡,祂能賜予五穀救助飢荒的人民,能施展法術消除流行性或急性傳染病,能驅逐消除妖魔魑魅,能說明冤孽造成的原因,讓修行之人明白,能即時在海上拯救臨危的人,有些人得到玄武大帝的神通幫助以後賦予靈質仙氣而覺悟懺悔改過。就像北宋朝時程嗣昌發願為一切眾生,把「戒殺圖說」這本書印刷佈施,廣為流通,但有位名叫彭景的妻子華氏,厭惡此書而撕毀丟棄,隔天見到華氏遭受報應,心存戒懼而戒殺。還有北宋朝官主,道士周元宴在康定元年三月三日放生會中,經真武大帝親自降靈廣施教化,點醒大家說:這不是放生,而是故、誑、貪、昧等殺,且每年如此,實是造業,周元晏經教化後,覺悟改變人心風俗,停止放生改為施貧會。在唐朝天佑元年二月一日朝廷派錢公偃只有兵馬四萬多,去抵禦西番三十萬兵,實憂懼,這時隨軍的虞侯袁政承蒙真武大帝授於武裝力量,收掉凶蠻。在北宋朝時文彥伯要前去貝州招捉叛寇王則,經圓通觀赴真武殿時乞求聖助,結果獲勝,前去謁謝真武大帝時,看到左邊的天罡神將,左臂上帶箭一只,且箭刺入深約三寸,並有王則的軍號,才知道是天罡神將為了殺叛寇王則而受傷的,後將貝州特改為恩州。若能誠心供奉真武大帝的人沒有祈求不應允,也有盡心盡力規勸他人為善的人,當他在面臨危急情況時,能轉化為安全。今日我們(諸仙)能聽到玄武大帝詳細的事蹟及祂超俗不凡的根源,實在非常值得安慰慶賀,我們會尊重且陳述此珍貴十品懺文的精奧之處,加以宏揚,會敬慕遵奉玄武的神異之光,恭敬的歸順玉虛師相玄天上帝,至此全心全意敬禮。

註解:※異稟:非凡的天資。※巍巍:崇高偉大。※顯顯:昭明顯耀的樣子。

※助有甲庚之將: 助有者,順立成局務也。甲庚將者,將乃帥之佐,有正副四員,甲、戌、庚、辰也。

※啟聖指玄天上帝啟聖錄。※希夷指虛寂玄妙的境界。※渺漠廣漠無際   渺無影踪。

以下取自玄天上帝啟聖錄:

嗣昌見報而戒殺: (北宋朝)

証慈篇》記載,程嗣昌在密州時,看見膠西鎮人愛吃生物,就夜拜星斗説:〝我程嗣昌發願為一切眾生,並同七世父母因緣,把《戒殺圖説》這本書印刷布施。傳説今日是真武真君下臨人間之日,我希望憑藉聖力使這本書廣為流通!〞這本書流通後,有個人名叫彭景,他妻子華氏厭惡這本書,一生氣便將它撕毁,丢棄到污穢地方。第二天,華氏買魚回家,舉刀要切魚時,魚忽然跳起來,劃破華氏眼睛,流血化蟲,繞身咀嚼。這件怪事發生傳出的時候,附近有個名叫郭向的人,看見神從天降,自言:〝我是真武,考察到人間。大善人程嗣昌,印施《戒殺圖説》。華氏竟將此書撕毁丢棄到污穢地方,罪重當死。今後誰再重犯,同樣予以重罰!〞末世眾生,惡業越來越多,善根越來越少。看見别人做件好事,説句好話,就去阻擾。看見有人戒殺,就説這是迂腐做法,没有福氣!看見有人放生,就説放了也不會活的,放了後回頭就會被人抓去。甚至露齒譏笑,誹謗因果。或在大庭廣眾中譏笑他糊塗。或指出他别的過失,指責他愚蠢。一直到使善人面紅耳赤,内心慚愧,退去初心,自己才甘心。這樣的惡人,天神一見就發怒。這種人等於惡鬼野獸,死後會堕落到地獄!敬勸善知識,凡是遇到這樣人,即使放肆誹謗,不予理睬,不存忿恨想法;可勸化他們,不誇耀自己;只可憐憫他們,不萌發嫌棄厭惡想法。看看華氏例子,怎能不驀然有所戒懼?

元晏悟化罷放生:  (北宋朝)

潭州年例,眾戶率錢,起置三月三日、四月八日、六月六日、八月十八日,名放生會。康定元年三月三日,伏值真武生辰,預先收買飛禽水族等活命,籠器盛貯,於祥福宮至日遍市迎引,臨大江讚詠,放生其飛沉之物,或向空復墜,或水面仰浮。社眾用人撩拾,逐一取看,為飛禽者,或被膠網枯罩,弓彈獵射,各有傷折。為水族者,被腎釣張取,籃羅採捕,鱗甲頭尾,皆有破損。眾皆慘然。候齋罷,散分靜僻郊野,且得城市之人眼不見矣。社眾回官赴齋,官主道士周元晏,升堂講演真武經一遍。時會中,忽有雲遊道士,請問周元晏曰:幸對十方海眾,在此證明,願垂開示此會因緣,使眾人有所解悟。元晏云:潭州一歲,有此四會。今日此會,乃是真武靈應真君生辰。外有四月八日,是釋迦佛生日。六月六日,即東嶽泰山掌命府君生日。至八月十八日,乃是四海九江龍君神母慶會束海,校量水族之辰。並收買禽魚活命等物,出籠入水,名放生會。學人進曰:非名放生,則是故殺,誑殺,昧殺,貪殺。元晏曰:何謂也?答曰:既不是殺,其今日放者,皆不飛不躍,何也?飛禽本生於林野,魚鼇蜆蛤,皆產於江湖,二等乾濕性命,與人無異。除當死,償人廚食湯火之債,自有受者。還知因有此會,致令物命屈死者多,故使愚下之輩,不避罪業,秪圖眼前財利,百般計校,日夜打捕。守待積聚,饑餓迫切,萬無十生,十無一活。設有存者,皆傷中之物,是為故、誑、貪、昧等殺。遞年如此,實是造業,何謂化生。況真武乃高天北極正直治世福神,豈受人問私殺為獻。元晏無對,遂下座,揖留其道士,欲詢姓名,不覺隱去,更無蹤由。當時,卻見所收放不去禽魚等物,就籠器中,各變白光,向空而去。社眾咸睹,知是真武垂慈,愍惻生命,親自降靈,廣施教化,誠其殺害。潭州從此罷放生,改為施貧會。時知州陳襄申奏,承朝旨,將此事為驗,送有司,刪制放生為殺害無益誡文,印賜臣僚及宮觀寺舍,遵依奉行。

遊奕授槍以卻凶蠻: (唐朝)

天佑元年二月一日,興元府觀察留后錢公偃奏稱,蒙樞密院選差充鄜延路安撫招討使,退除西番趙天佑兵革。遂依禀交割兵馬四萬餘眾中,却抵西域三十萬眾,校其勢力,顯有優劣,實抱憂懼,不免告急于朝廷,亦慮事有迂回之故。時有随軍虞侯袁政,素習北斗玄剛法,奉侍北極游奕真武將軍,誠心習行二十餘年,愿于元帥帳前鋪設供養。錢公偃即自虔誠撰奏詞箓,具述西域,因依欲仗陰助。是夜袁政將背掛真武供養至三更,行法燒化,並醮獻北極四聖元辰諸司訖。次日趙天佑以十萬兵索令調戰,方遣指使孫億出馬與西將交槍,繼發兵大戰。至二更以來,兩向有萬道火光進爍軍陣,逼逐干戈,西番人馬各各槍旗斷折,弓弩落弦,金鼓錯亂,走如奔鹿。諸軍乘勢趕進,似覺天明,乃見随軍第六將錢從吉挾到番帥趙天佑首级。諸兵將皆言,夜來陣上見無數魚腮鳥嘴醜惡異相,披頭跣足,或驅風電,或趕蛇獸,是以接勢剪伐番軍。卧屍數萬,惟有一道火光驅逐一馬騎落路而走,錢從吉認是趙天佑,乃得首级。且以四萬人馬往敵二十萬眾,若非虞侯袁政獻陳道法,任以至誠,蒙真武降臨兵陣,現火光萬道,露神獸萬形,大敗軍眾,仍獲渠魁,如此顯應。三司禮部定到虞侯袁政,出給公據,放令逐便。又奉聖旨賜酬獎錢五百貫,就在京上清靈應宫建道場一月,仍設普天醮。其錢公偃轉一官,除宣徽院使。

天罡帶箭而誅叛寇: (北宋朝)

明道中貝州,王則反逆,樞密院選委,保信軍節度使尚書侍郎文彦博,前去招捉。今丞相帥回奏,王則叛寇,盡以誅滅,非臣功力。臣自到梅州見南城門路東有一華表柱,題『圓通觀』額,内是真武殿,遂赴殿備香愿垂聖助。尋到貝州,近城二十里先令將佐問罪其三則,對敵時第四將凌聳出軍迎敵,趕王則復入貝州,閉門不出。試待打城搜擒,緣是本朝州土,不欲毁壞,更且守候。計二十日,忽見貝州城上迅發暴風,亂飛砂雹,如弓弩發箭,時見寇軍從空中墜下城脚,微死微活,不覺城門大開,大軍兢入,除留居民外,遇有器甲兵仗者,盡行誅戮,王則就擒馬前,屍首易處。遂委官權行知監,臣獲勝回復,往圓通觀謁謝真武,備醮報恩。細觀真武左畔立塑一從官員,披械胄,名曰天罡神將,左臂上帶箭一只,入深三寸,有王則軍號。剜除其箭,随有膿血流出,尋和香泥修爾箭瘡,並收原箭一只,上送三司禮部看詳,聖意差使賚御香前去祭奠及賜修殿宇,候畢别降御銜醮謝。其貝州承斯保護重恩,特改為恩州。

寶蘊:珍貴事理精奧之處。

志心朝禮 法主玉虛師相玄天上帝

志心朝禮 聖父明真大帝 志心朝禮 聖母瓊真上仙

志心朝禮 聖師豐乾大帝 志心朝禮 西國紫玄元君

志心朝禮 金闕化身天尊 志心朝禮 玄元顯應天尊

志心朝禮 太清靈變天尊 志心朝禮 高上玉真天尊

志心朝禮 日光開瑞天尊 志心朝禮 武曲應化天尊

志心朝禮 虛星應化天尊 志心朝禮 危星應化天尊

志心朝禮 天一應化天尊 志心朝禮 太一應化天尊

志心朝禮 辰星應化天尊 臣等志心皈身,皈神皈命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上長生延壽集福德經

正月讀此文,造福延壽集福,福生無量。

爾時元始天尊於赤明劫,與諸真仙上聖、長生大君、五福神王、諸天龍神,詣化城國霄陵園中、善福堂內芝英臺上,說劫運功德。時有長生護福神王從座而起,禮稟

天尊而作是言:今見諸方世界有諸男女,行諸善道,未入法門,常被水火刀兵?病所臨,來入法門,修何功德,令得安樂,年壽長遠,衣食自然,伏願慈悲廣垂開度。

天尊答曰:善哉,神王能為眾生開發道要,自今已後,若有眾生歸依信奉無上大道,感生化恩來入法門者,先令平等,挫銳解紛,行三清浄:第一身清浄,第二心清浄,第三口清浄。三業浄者,然後可付三洞上法,永劫無息,常居天堂,五福長集,百靈保衛。若遇三元、五臘、八節、四時、本命生辰,於清浄堂中燒眾妙香,東向長跪作禮,叩齒咽液,而念長生延壽呪曰:

玄玄真一身,演經九天文。

飛行大羅界,金臺朝皇人。

長生無苦根,年齡依華椿。

百骸洞瓊光,虔謝白元君。

念畢,叩齒三通,咽液三過,暝目觀身,端坐五色光中,又念集福德呪曰:

玉臺童子書,靈仙保其門。福德隨日新,身光晃三天。

紫蓋羅千宮,心歸無上尊。五福長綿綿,密護玄中人。

天尊言:若復有人行持、志念此經,神魂洞徹,外散鬼魔,福德日積,體入自然,身有光明,永歸正道,世世安樂。是時護福神王聞

天尊說此廣大福報,冥心諦信,稽首叩頭,仰謝玄恩,高發雅音而作頌曰:

 天尊玄化育,真教十方土。

功德霑見在,壽筭無窮數。

善福積吉祥,禮謝玄中主。

說是頌畢,諸仙眾聖及天龍鬼神城國人等,悉發無上道意,開悟善心,信受奉行,禮畢而退。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洞玄靈寶定觀經

  天尊告左玄真人曰:夫欲修道,先能捨事。外事都絕,無與忤心。然後安坐,內觀心起。若覺一念起,須除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的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唯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然則凡心,躁兢其次,初學息心甚難,或息不得,暫停還失。去留交戰,百體流行。久久精思,方乃調熟。勿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已,則於行立坐臥之時,涉事之處,喧鬧之所,皆作意安。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若束心太急,又則成病。氣發狂顛,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所,自恆調適。製而不著,放而不動。處喧無惡,涉事無惱者,此是真定。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處喧無惡,強來就喧。以無事爲真宅,有事爲應跡。若水鏡之爲鑒,則隨物而現形。善巧方便,唯能入定。慧發遲速,則不由人。勿令定中,急急求慧。急則傷性,傷則無慧。若定不求慧,而慧自生,此名真慧。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多感眾邪。妖精百魅,隨心應見。所見天尊,諸仙真人,是其祥也。唯念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業日消,新業不造。無所掛礙,迥脫塵籠。行而久之,自然得道。

  夫得道之人,凡有七候。一者,心得易定,覺諸塵漏。二者,宿疾普銷,身心輕爽。三者,填補夭損,還年複命。四者,延數萬歲,名曰仙人。五者,煉形爲氣,名曰真人。六者,煉氣成神,名曰神人。七者,煉神合道,名曰至人。其於鑒力,隨候益明。得至道成,慧乃圓備。若乃久學定心,身無一候。促齡穢質,色謝方空。自雲慧覺,又稱成道者,求道之理,實所未然。說頌曰:智起生於境,火發生於緣。各是真種性,承流失道源。起心欲息知,心起知更煩。了知性本空,知則眾妙門。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

《三官經》全文

凈心神咒

太上台星 應變無停 驅邪縛魅 保命護身 智能明凈 心神安寧 三魂永久 魄無喪傾

凈口神咒

丹朱口神 吐穢除氛 舌神正倫 通命養神 羅千齒神 卻邪衛真 喉神火賁 炁神引津 心神丹元 令我通真 思神煉液 道炁長存

凈身神咒

靈寶天尊 安慰身形 弟子魂魄 五臟玄冥 青龍白虎 隊仗紛紜 朱雀玄武 侍衛身形

安土地神咒

元始安鎮 普告萬靈 岳瀆真官 土地衹靈 左社右稷 不得妄驚 回向正道 內外澄清 各安方位 備守壇庭 太上有命 搜捕邪精 護法神王 保衛誦經 歸依大道 元亨利貞

凈天地解穢咒

天地自然 穢炁分散 洞中玄虛 晃朗太元 八方威神 使我自然 靈寳符命 普告九天 乾羅答那 洞罡太玄 斬妖縛邪 殺鬼萬千 中山神咒 元始玉文 吾誦一遍 卻病延年 按行五嶽 八海知聞 魔王束首 侍衛我軒 凶穢消散 道炁常存

祝香咒

道由心學 心假香傳 香焚玉爐 心存帝前 真靈下盼 仙旆臨軒 令臣關告 逕達九天

金光神咒

天地玄宗 萬炁本根 廣修浩劫 證我神通 三界內外 惟道獨尊 體有金光 覆映吾身 視之不見 聽之不聞 包羅天地 養育群生 受持萬遍 身有光明 三界侍衛 五帝司迎 萬神朝禮 役使雷霆 鬼妖喪膽 精怪忘形 內有霹歷 雷神隱名 洞慧交徹 五炁騰騰 金光速現 覆護真人

玄蘊咒

寂寂至無宗 虛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 誰測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 孰計年劫多 不生亦不滅 欲生因蓮花 超凌三界途 慈心解世羅 真人無上德 世世為仙家

稽首皈依天地水 三官大帝慈悲主 神功妙德不思議 謹運一心皈命禮

上元天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私。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咸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中元地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沒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

下元水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暘谷洞元。青靈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一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

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

爾時救苦大仙。在大羅天上。九炁紫微天宮。上白道君曰。集會三元。天地水官。三界四府眾聖曹官。考較司同諸仙眾講說經法。救拔眾生。放大光明。照見天下萬國九州之地。江河湖海之內閻浮世界之中。受苦眾生。造惡非善。廣結冤讎。多行不足。財交不明。不敬天地。日月三光。呵風罵雨。欺神滅像。瞞天昧地。褻瀆聖賢。不敬父母。伯叔六親。奸盜邪淫。不忠不孝。非禮非義。斷絕往來恩路。不敬五穀。穢污蹭踐。不行正道。大斗小稱。明瞞暗騙。橫言曲語。白口咒詛。怨天恨地。不恤己身。不修片善。 天不容。地不載。致生惡毒。多起瘟痙。多招訟非。輕重難逃。故作事因。得此通報。惡難臨身。無處解釋。

於是救苦大仙。端藺上告。三元天官曰。善哉善哉。此等眾生。遭刑苦難。若有善男信女。皈依三元齊戒。三年圓滿。發心轉誦此經。三五十遍。千五百遍。踴躍懺悔。悔過愆尤。道君曰。即有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於是告下。三元天尊,即駕五色祥雲。行九炁清風。至都會府。雲台山上。放大亳光。廣大慧力。無邊法顯。濟民救苦。福應萬靈。諸天升降。除無妄之災。解有讎之愆。賜千祥之福。脫九厄之難。離三途之苦。痴蠢康泰。削去原罪。拔除冤根。永消愆尤。父母存亡。沾恩離苦。四生六道。餓鬼窮魂。孤魂野鬼。九玄七祖。未離地獄之中。存亡眾生。鈕械枷鎖。囹圄閉塞。於是地官至七月十五日。即與獄囚地獄受苦眾生。除罪薄,滅惡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 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結證。未結證。已發覺。未發覺。咸赦除之。地官曰。五刑十惡等罪。永不赦除。

天尊言。

齷齪齟齬。蛇牙虎口。心如錐刀。惡毒之人。鬼眼鬼心。多計巧言。嗊瞞痴愚。蠢子何知。割他肉不念他貧。只念己富。肥家潤身。使心用心。返累己身。心根結成。 罪根難滅。貪財利己。天雷霹靂。瘟氣流傳。纏害身體。冤愆相併並及子孫。於是救苦大仙。再告天官。

天官曰。轉誦此經。至滿千遍。大作踴躍。悔過愆尤。斷惡修善。即有地官赦罪。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心心忐忑。盡一皈正。恍恍惚惚。耳目心定。神魂安靜。精神復舊。罪滅福生。無量功德。其福無邊。道君曰。世界眾生。招瘟惹災。毒氣流行。眾生染著。皆是造惡非善。冤讎相併。致生惡疾。淹延未愈。若誦此經。病即痊癒。若誦經者。至端陽中元之日。即有三元追回行瘟等眾。考較輕重等罪。俱一赦除。

水官曰。世間夫婦。命犯孤辰寡宿。刑害絕嗣。皆是前生不施。今生受之。若有善男信女。晨夕好靜。沐浴燒香。燃燈誦經。修齊布施。悔過愆尤。使生端正有相之男。聰明富貴之子。聲振五湖四 海。宿世今生。故作誤為。謀財負命。今世為兒。取命化財。女人妊娠。三朝五日。不行分娩。或在身兒亡。生下兒亡。三六九歲兒亡。十二五歲兒亡。一日一夜。萬死萬生。俱是冤愆相臨。化身化財。騙協財物。化為畜生。若有善男信女。發心施財。齊戒沭浴。轉誦此經。悔過愆尤。即使愆尤永釋。人鬼分離。產生無難。母子雙全。關煞無刑。生育成人。利益雙親。經力弘深。祈福福至。禳禍禍消。天尊言。讎人冰泮。冤家債主。自消自滅。孤魂等眾。九玄七祖。四生六道。輪迴生死。出離地獄,即往東極天界。救苦門庭。救苦地上好修行。只有天堂無地獄。閻王一見。不敢高聲。童子夜叉。擎拳拱手。牛頭馬面。總盡皈依。一十八重地獄。獄獄逍遙。三十三天天宮。宮宮自在。超生天堂之境。即無地獄之聲。出離地獄。永離苦難。逕往人天。超生凈土。快樂無量。一去一來。無罣無礙。

水官曰。天下眾生。星辰不順。運限遲留。凶曜沖並。多生疾病。或瘟病相侵。或痢疾瘡 毒相侵。或腫毒疥癩相侵。氣候喉癀相侵。咽喉風毒相侵。泄瀉風痰相侵。祖冢瘟氣相侵。住基風水相侵。邪師敗聖相侵。火眼癆瘵相侵。吐血蠱毒相侵。白口咒詛相侵。刀兵火盜相侵。水渰癲狂相侵。吊頸枷鎖相侵。穢門閉漲相侵。年月日時不利相侵。斫伐壇廟樹木相侵。挖坑動土相侵。開基開沼相侵。添新換舊相侵。修前整後相侵。瘧疾疹疾相侵。瘟災瘟氣相侵。官府口舌相侵。致生惡病來纏。眾生染著。至於喪亡。若誦此經。即使惡疾不纏。吉星擁護。凶曜退散。萬禍冰消。千祥雲集。經通天界。福臨人間。

天尊言。天下眾生。江河湖海。舟航商賈。風波洶湧。驚惶憂懼。若誦此經。 皈依天地水官。水府眾聖。即使風恬浪靜。水途安妥。舟航穩載。繩纜堅牢。所謀順遂。諸聖擁護。萬神賜福於是天尊而說偈曰

九傑青天上 日月星斗真 天地水官帝 雲雷電鼓隨 金童執華播 玉女捧香花 五色祥雲內 放出白毫光 照一切天下 顯身救眾生 慶雲祥煙護 拔離諸苦難 興雲布洪雨 驅雷掣電行 捲起揚塵土 神炁威猛烈 廣大智能力 法顯無邊濟 無極無量法 無量度眾生 無極無量光 照出諸魂泉 一切冤家鬼 盡離地獄中 存亡諸聚生 一切離苦難 天尊說經已畢。若誦此經。隨力見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心念不空。福力自 然。神力扶持。隨心應口。此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字字真詮。句句消愆。行行滅罪。卷卷賜福。一切諸天上帝三界十方眾聖。聞說此經。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太上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

爾時 元始天尊。在大羅天上。八景宮中。與諸天神王。日月星宿。上聖高真。無極聖眾。說無上至真妙法。有一真人名曰赤腳大仙。越班而出。擎拳長跪。 上白天尊曰。下界人民。或有水火刀兵。疾病生產。鬼魅精邪。天羅地綱。 一切厄難。何由救免。天尊言。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悉皆消滅。吾今受汝。下世流傳。人間看誦經者。得福無量。消一切厄。即說寶號曰

北極玄穹 紫微帝庭 泰山岱嶽 水國清冷 綱維三界 統御萬靈 三元較籍 善惡攸分 齊戒禮誦 無願不成 消災赦罪 請福延生 至真妙道 功德無邊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上元一品 賜福天官 紫微大帝 中元二品 赦罪地官 青虛大帝 下元三品 解厄水官 洞陰大帝 三元主宰 三百六十 感應天尊

女青真人 考較曹官

爾時赤腳大仙。與諸天神王。真仙人眾。聞說寶號。皆大歡喜。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三官總誥 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一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 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贊)三元擁護。萬聖同明。赦罪解厄。消災障功。德廣無邊。福壽增延。賜福降吉祥。三官赦罪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雲笈七簽》為什麼被稱為“小道藏”?

《雲笈七簽》是北宋真宗時張君房編纂的大型道教類書,全書一百二十二卷。“雲笈”是道教對書箱的稱呼,“七籖”即“三洞”和“四輔”的合稱。《雲笈七籖》書名就是概括道教書箱中的各類典籍的意思,所以,世人稱其為“小道藏”,或“道藏縮編本”。張君房是北宋景德年間(1004-1007)的進士。經王欽若等舉薦,張君房專事《天宮寶藏》的修校。在修校中,張君房閱覽道經,錄其精要,達萬餘條,分類編輯成《雲笈七籖》。《雲笈七籖》分為五十二類,有道德部、混元混洞開闢劫運部、道教本始部、道教經法傳授部、經教相承部、三洞經教部、天地部、日月星辰部、十洲三島、洞天福地、二十八治、禀生受命、雜修攝、齋戒、說戒、七籖雜法、存思、秘要訣法、雜要圖訣法、雜秘要訣法、魂神、諸家氣法、金丹訣、金丹、金丹部、內丹訣法、內丹、方藥、符圖、庚申部、屍解、諸真要略、仙籍旨訣、諸真語論、七部語要、七部名數要記、仙籍語論要記、仙籍理論要記、讚頌歌、歌詩、詩讚辭、贊詩詞、紀、傳、傳錄、列仙傳、神仙傳、洞仙傳、神仙感遇傳、道教靈驗記,等等。由於《雲笈七籖》保存了不少已經忘佚的經書片斷,殘留著《天宮寶藏》的原型,因此,它在道教研究和古文獻研究中都具有重要價值。

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爾時元始天尊。在玄景之上。清微天中。九色玉堂。升七寶座。放大光明。普集萬靈。與天教化。十方天尊。道君老君。帝君元君。丈人聖人。萬萬仙眾。俱來詣座。聽宣妙法。於是梵王稱善。帝釋欣歌。仙樂自響。隨光而至。

是時太上老君。身離玉座。步躡蓮花。真人侍於左右。玉女扶於曳裾。至天尊前。奏曰:臣等蒙師開化。受福天堂。施功無極。恩不可量。臣觀三界之中。苦海之內。無量眾生。橫遭厄難。罪網牽纏。異類尋情。難逃生化。臣不可住於太清。欲仗威光。分身三界。救度尋情。唯望至尊。觀心慈湣。

於是元始天尊。微起法身。告老君曰:善哉。汝離玉座。驚怖萬天。救苦救生。不須汝言。可還座中。吾為宣說。

天尊曰:萬物吾生。萬靈吾化。遭苦遭厄。當須救之。不須汝威力。化身救度。此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 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今告汝知。

老君重奏曰:此之威神。有無量變化。如何得至我師御前。 天尊告老君曰:汝可舉聲。唱太乙之名。使仙官齊詠。自然應化現身。於是老君眾仙等。尊其教旨。齊聲稱詠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忽見。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躡於蓮花。稽首至天尊前。奏曰:臣乃太乙。為我師開化說法。臣集相聚形。聽宣妙音。天中快樂一時。地下動經萬劫。三界之中。群生受苦。高聲呼喚。苦哉苦哉。旋繞天尊禮拜。俯伏乞下天關。

於是眾仙見童子奏對。泣淚滴衣。哽噎歎言。天上快樂。地下受災。輪回報對。何時清閒。

天尊告太乙曰:汝行願慈悲。眾生受苦。依汝行願。分身救之。童子喜笑。再拜而退。眾仙觀見童子化一天尊。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枝淨水。九頭獅子左右 從隨。乘空而去。又見天尊化一帝君。躡蓮花。手執如意。圓光照耀。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帝君化一真人。足躡蓮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真人化一女子。身著火錦襯衣。披髮跣足。躡於蓮花。手執金劍。圓光照耀。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繞於身形。乘空而去。

老君奏天尊曰:此聖威德。變化救生。從何而有。甚劫修行。惟願應機。為眾宣說。天尊曰:此聖在天呼為太乙福神。在世呼為大慈行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汝是吾之氣。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陽之精。甚靈甚靈。汝可秘之。不可盡述。

是時老君聞天尊言。閉目定神。彈指叩頭。咒曰:

元元之祖氣。妙化九陽精。威德布十方。恍恍現其真。

三九揚風出。徘徊離始青。恭敬生瓊液。奉之免渴饑。

萬靈當信禮。八苦不能隨。積行持科戒。提攜證玉京。

爾時。天尊重告老君及諸仙曰:若有眾生。時遭疾疫病痛纏綿。可以焚香。念誦聖號。看轉此經。疾患退散。克獲安寧。若有眾生求官覓職。奸佞妄生。但當念誦聖號。看轉此經。自然嫉妒不生。高遷祿秩。若有眾生泛涉江海。波浪所驚。魚龍欲傷。可以存思念誦聖號。使得達岸。無有害傷。若有眾生。值雷霹靂。風雨驚怖。 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神氣亦清。魂魄不動。若有眾生。父母師資六親不和。兄弟乖逆。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看轉此經。自感六親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若有帝王國主。朝生叛臣。兵火作亂。風雨不調。萬民塗炭。怨地尤天。但當持齋念誦。看轉此經。風雨便得順時。叛臣敗露。國泰民安。若有眾生。為邪精鬼賊妄來所傷。但存思念誦聖號。妖魅自止。鬼賊滅亡。若有眾生山林往來。被蟲蛇禽獸奔奪所傷。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禽蟲自退。不敢來害。若有女人。懷受胎孕。臨產艱難。但當存思念誦聖號。自感真氣佑護。無痛無傷。便生智慧之男。有相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團圓。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養性養命。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看轉此經。便得功行圓滿。白日升天。若有眾生。

頻遭百鎖牢獄之中。呻吟難訴。但當存思念誦聖號。便得解脫。出離囹圄。若有眾生為七祖九先門人同學。夫妻男女。身歿之後。流滯寒庭。未得托生。但當存思念 誦聖號。自然出離陰境。便得生天。若有眾生為冤家牽引。複連相纏。但當存思念誦聖號。冤家解釋。後連斷除。

於是。天尊告老君曰:此聖最尊最貴。最聖最靈。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間。常於淨室中。焚香禮拜。柳枝淨水。時花藥苗。如法供養。自然壽滿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難遠離。切忌灶下灰燼。石榴穢物。此為不潔。勿令觸之。

天尊說經畢竟。大會之中。尋仙唱善。獅子能語。鳳凰能言。魚龍成人。枯朽還生。蠢動含情。福資皆遍。巍巍堂堂。皆得升仙。於是道君老君。無量眾真。同聲讚歎。今聞妙音。大獲利益。奉辭而退。

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太乙救苦天尊畫像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諸神之一。太乙,又作太一。道經說:太乙天尊居天界妙嚴宮,是專門拯救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誠心祈禱,並默誦“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能得到解脫和救助。道教在舉行“超度”道場時,均要懸掛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濟苦難。救苦寶誥,見《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內。

太乙救苦寶誥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三叩首)
以此經文功德力 迴向亡靈往生極樂仙鄉!

經名: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一卷。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洞真部威儀類。

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

太上曰:若有男官法身、女官法身,奉道志誠,焚修精進,見在世間,廣施德行。若不懺除,夙冤往業,終不得位列玉庭,名標金格。雖欲拔亡度生,其可得乎?清信男子、清信女人,遵稟吾教,自勤懺悔,可以濟拔九祖,福後嗣人,修崇弗解,獲致登真。當於我像前,設香花、時果、旛燈供養,作懺悔法,恭信白言:懺悔弟子某歸依三清上聖,十極高真。弟子自從無始以來,未識正法,信邪倒見,放恣情欲,廣造罪愆,不孝二親,不祟三寶,奉上不敬,使下不寬,倚賴豪強,欺凌孤弱,援引不肖,排斥忠良,妬賢嫉能,掩善揚惡,或以權石,輒易重輕,謬用醫方,誤傷性命,為求賄賂,損孕墮胎,淫祀邪神,筵會寶客,烹飪生類,宰殺猜羊。自務快情,全無惻隱,謗讟賢聖,今玆發露,不敢覆藏。仰對聖前,誠心懺悔,歸依信禮,玉清普慈護世諸尊聖號:

歸命信禮玉清聖境天尊,

歸命信禮普慈護國天尊,

歸命信禮玉虛皇上天尊,

歸命信禮太一救苦天尊,

歸命信禮沖玄至德天尊,

歸命信禮妙範應感天尊,

歸命信禮靈光炳曜天尊,

歸命信禮矚幽正理天尊,

歸命信禮大梵玄寂天尊,

歸命信禮德芳崇祐天尊,

歸命信禮玄化利生天尊,

歸命信禮師皇玉紀天尊,

歸命信禮弘功至道天尊,

歸命信禮應寂含虛天尊,

歸命信禮太微秉粹天尊,

歸命信禮育德純化天尊,

歸命信禮純精耀德天尊,

歸命信禮威持智炬天尊,

歸命信禮拯迷拔滯天尊,

歸命信禮豐功茂德天尊,

歸命信禮滌垢蠲忿天尊,

歸命信禮惠和延喜天尊,

歸命信禮威神炳煥天尊,

歸命信禮神光煒燁天尊,

歸命信禮大慈妙行真人,

歸命信禮大悲普濟真人。

弟子盧圓熹式憑真誥,虔禮上真,懇禱至誠,一心懺悔。某自從無始以來,三業起因,造十不善。殺生業者,見在世中,男女命促,自身孤獨。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還遭他殺,冤冤相報,似蟻循環。今對聖前,咸悉懺悔。偷盜業者,見在世中,常遭刑綱,拷撩捶撻,貧窮不濟。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畜生身,負重牽挽,償他宿債,報盡還來,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淫慾業者,見在世中,為人憎嫌,常多疾病。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其雀鴒、猜犬之類,報盡復入,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妄語業者,見在世中,被他猜忌,人不信任,脣瘡口氣,臭穢薰人。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人醜陋,貧窮下賤,寒餓饑渴,或為餓鬼,或為畜生,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綺言業者,見在世中,被他輕賤,為事不遂,常多窘迫。死入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人貧賤,人多憎惡,或畜生中,疥癩野犴,眾獸憎嫌,見即齒齧,蔽身無所,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兩舌業者,見在世中,為人奴婢,被他驅使,見在折除,轉福為禍,當身受殃死入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兩頭蛇,或為蚯蚓,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惡罵業者,見在世中,被人毀辱,常遭刑憲。死入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人醜陋,鳥喙狗面,口液俱臭,人不聽信,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貪愛業者,見在世中,心多苦惱。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還為餓鬼,饑渴焦然,亙劫不聞漿水之名,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嗔恚業者,見在世中,常懷嗔恨,狠毒不仁。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蛇蠍類,含毒帶螯,為人憎嫌,見即打撲,藏竄無地,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愚癡業者,見在世中,為人愚懵,不識善惡,被人檳棄。死墮地獄,長劫受苦,苦盡復生,為畜生類,負重拽犁,饑渴無告,老廢瘦瘠,乏其筋力,鬻於屠肆,不得善終,報盡復還,卻入地獄,無由出離。今對聖前,咸悉懺悔。今當歸命信禮,普慈護世諸尊聖號:

歸命信禮潛符化育天尊,

歸命信禮導迷釋滯天尊,

歸命信禮妙樂境天尊,

歸命信禮妙靜境天尊,

歸命信禮拔危天尊,

歸命信禮濟苦天尊,

歸命信禮度人無量天尊,

歸命信禮無礙自在天尊,

歸命信禮應真德化天尊,

歸命信禮契世咸通天尊,

歸命信禮龍德普曜天尊,

歸命信禮潛臻萬福天尊,

歸命信禮道應真寂天尊,

歸命信禮行圓寶界天尊,

歸命信禮顯寶相天尊,

歸命信禮極湛淨天尊,

歸命信禮離垢染天尊,

歸命信禮含虛天尊,

歸命信禮證悟天尊,

歸命信禮普莊嚴天尊,

歸命信禮無怖畏天尊,

歸命信禮淨妙寶天尊,

歸命信禮大慈大惠真人,

歸命信禮拔苦度厄真人。

弟子盧圓熹式憑真誥,虔禮上真,懇禱至誠,一心懺悔。原夫妙用難名,包三才而稱大;至神莫測,鑒百善而降祥。矧丹誠之有開,遇昌期而胥協。永為昭事,茂集純禧。瞻芝蓋以駢來,啟靈場而載洽。庶憑精潔,仰奉希微。伏冀寶睠丕臨,斯誠允達。祐門庭而協吉,保福壽以攸綏。荷此亨辰,寶擊真蔭。某無任至誠,懇禱之至。

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竟

以此經文功德力 迴向亡靈往生極樂仙鄉!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爾時元始天尊。在玄景之上。清微天中。九色玉堂。升七寶座。放大光明。普集萬靈。與天教化。十方天尊。道君老君。帝君元君。丈人聖人。萬萬仙眾。俱來詣座。聽宣妙法。於是梵王稱善。帝釋欣歌。仙樂自響。隨光而至。

是時太上老君。身離玉座。步躡蓮花。真人侍於左右。玉女扶於曳裾。至天尊前。奏曰:臣等蒙師開化。受福天堂。施功無極。恩不可量。臣觀三界之中。苦海之內。無量眾生。橫遭厄難。罪網牽纏。異類尋情。難逃生化。臣不可住於太清。欲仗威光。分身三界。救度尋情。唯望至尊。觀心慈愍。

於是元始天尊。微起法身。告老君曰:善哉。汝離玉座。驚怖萬天。救苦救生。不須汝言。可還座中。吾為宣說。

天尊曰:萬物吾生。萬靈吾化。遭苦遭厄。當須救之。不須汝威力。化身救度。此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今告汝知。

老君重奏曰:此之威神。有無量變化。如何得至我師御前。天尊告老君曰:汝可舉聲。唱太乙之名。使仙官齊詠。自然應化現身。於是老君眾仙等。尊其教旨。齊聲稱詠太乙救苦天尊之名。

忽見。帝君班中。有童子一人。步步躡於蓮花。稽首至天尊前。奏曰:臣乃太乙。為我師開化說法。臣集相聚形。聽宣妙音。天中快樂一時。地下動經萬劫。三界之中。群生受苦。高聲呼喚。苦哉苦哉。旋繞天尊禮拜。俯伏乞下天關。

於是眾仙見童子奏對。泣淚滴衣。哽噎嘆言。天上快樂。地下受災。輪迴報對。何時清閒。

天尊告太乙曰:汝行願慈悲。眾生受苦。依汝行願。分身救之。童子喜笑。再拜而退。眾仙觀見童子化一天尊。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枝淨水。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天尊化一帝君。躡蓮花。手執如意。圓光照耀。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帝君化一真人。足躡蓮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真人化一女子。身著火錦襯衣。披髮跣足。躡於蓮花。手執金劍。圓光照耀。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繞於身形。乘空而去。

老君奏天尊曰:此聖威德。變化救生。從何而有。甚劫修行。惟願應機。為眾宣說。天尊曰:此聖在天呼為太乙福神。在世呼為大慈行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汝是吾之氣。吾是汝之根。汝知吾知此。是九陽之精。甚靈甚靈。汝可秘之。不可盡述。

是時老君聞天尊言。閉目定神。彈指叩頭。咒曰:

元元之祖氣。妙化九陽精。威德布十方。恍恍現其真。

三九揚風出。徘徊離始青。恭敬生瓊液。奉之免渴飢。

萬靈當信禮。八苦不能隨。積行持科戒。提攜證玉京。 

爾時。天尊重告老君及諸仙曰:若有眾生。時遭疾疫病痛纏綿。可以焚香。念誦聖號。看轉此經。疾患退散。克獲安寧。若有眾生求官覓職。奸佞妄生。但當念誦聖號。看轉此經。自然嫉妒不生。高遷祿秩。若有眾生泛涉江海。波浪所驚。魚龍欲傷。可以存思念誦聖號。使得達岸。無有害傷。若有眾生。值雷霹靂。風雨驚怖。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神氣亦清。魂魄不動。若有眾生。父母師資六親不和。兄弟乖逆。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看轉此經。自感六親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若有帝王國主。朝生叛臣。兵火作亂。風雨不調。萬民塗炭。怨地尤天。但當持齋念誦。看轉此經。風雨便得順時。叛臣敗露。國泰民安。若有眾生。為邪精鬼賊妄來所傷。但存思念誦聖號。妖魅自止。鬼賊滅亡。若有眾生山林往來。被蟲蛇禽獸奔奪所傷。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禽蟲自退。不敢來害。若有女人。懷受胎孕。臨產艱難。但當存思念誦聖號。自感真氣佑護。無痛無傷。便生智慧之男。有相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團圓。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養性養命。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看轉此經。便得功行圓滿。白日昇天。若有眾生。

頻遭百鎖牢獄之中。呻吟難訴。但當存思念誦聖號。便得解脫。出離囹圄。若有眾生為七祖九先門人同學。夫妻男女。身歿之後。流滯寒庭。未得託生。但當存思念誦聖號。自然出離陰境。便得生天。若有眾生為冤家牽引。复連相纏。但當存思念誦聖號。冤家解釋。後連斷除。

於是。天尊告老君曰:此聖最尊最貴。最聖最靈。每月三九日。多降人間。常於淨室中。焚香禮拜。柳枝淨水。時花藥苗。如法供養。自然壽滿一百二十。五福常臻。八難遠離。切忌灶下灰燼。石榴穢物。此為不潔。勿令觸之。

天尊說經畢竟。大會之中。尋仙唱善。獅子能語。鳳凰能言。魚龍成人。枯朽還生。蠢動含情。福資皆遍。巍巍堂堂。皆得昇仙。於是道君老君。無量眾真。同聲讚歎。今聞妙音。大獲利益。奉辭而退。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諸神之一。太乙,又作太一。道經說:太乙天尊居天界妙嚴宮,是專門拯救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誠心祈禱,並默誦“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能得到解脫和救助。道教在舉行“超度”道場時,均要懸掛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濟苦難。救苦寶誥,見《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內。

太乙救苦寶誥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十方化號,普度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三叩首)以此經文功德力 迴向亡靈往生極樂仙鄉!

太乙救苦天尊,是道教信奉的諸神之一。太乙,又作太一。道經說:太乙天尊居天界妙嚴宮,是專門拯救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若人回心向善,只要誠心祈禱,並默誦“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能得到解脫和救助。道教在舉行“超度”道場時,均要懸掛救苦天尊神像,以示接引,救濟苦難。救苦寶誥,見《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內。

經名: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一卷。底本出處:

《正統道藏》洞真部威儀類。

 

太上玉清謝罪登真寶懺

 

太上曰:若有男官法身、女官法身,奉道志誠,焚修精進,見在世間,廣施德行。若不懺除,夙冤往業,終不得位列玉庭,名標金格。雖欲拔亡度生,其可得乎?清信男子、清信女人,遵稟吾教,自勤懺悔,可以濟拔九祖,福後嗣人,修崇弗解,獲致登真。當於我像前,設香花、時果、旛燈供養,作懺悔法,恭信白言:懺悔弟子某歸依三清上聖,十極高真。弟子自從無始以來,未識正法,信邪倒見,放恣情欲,廣造罪愆,不孝二親,不祟三寶,奉上不敬,使下不寬,倚賴豪強,欺凌孤弱,援引不肖,排斥忠良,妬賢嫉能,掩善揚惡,或以權石,輒易重輕,謬用醫方,誤傷性命,為求賄賂,損孕墮胎,淫祀邪神,筵會寶客,烹飪生類,宰殺猜羊。自務快情,全無惻隱,謗讟賢聖,今玆發露,不敢覆藏。仰對聖前,誠心懺悔,歸依信禮,玉清普慈護世諸尊聖號:

歸命信禮玉清聖境天尊,

歸命信禮普慈護國天尊,

歸命信禮玉虛皇上天尊,

歸命信禮太一救苦天尊,

歸命信禮沖玄至德天尊,

歸命信禮妙範應感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什麼是“寶誥”

一句寶誥功德深,五臟六腑具遙聞。寶誥養生真方法,保君健體又安神。

《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是每一位玄門弟子除戊日外每日必做的功課。早晚各一壇。早為修真養性,晚為濟幽度亡。在經文後面緊跟著是諸真寶誥。寶誥是玄門弟子稱讚祖師,與祖師溝通的重要橋樑,讚揚祖師之功德,祈求神明之護持。寶誥中詳細並精煉的記載關於祖師們修道、證道、功德、誓願以及所執掌所具有的職能,時時稱念,刻刻受持,自可得祖師之庇佑,神明之加持。裡面的玄妙逍遙,若不持誥者,難明也。

念誥亦是養生法

寶誥是道眾修行增進的法寶,也是道眾養生的法寶。現在的養生療法很多,有食療,按摩療法,動靜療法等。殊不知念誥,也是一種養生方法。

清初全真道士柳守元稱:“不勤持誦,何以保養元和?若能矢志專誠,二六時中,猛勇精進,永無退轉,在世端能出世,居塵自可離塵,出入虛無,逍遙宇宙,自由自在,無滅無生,方寸不染,一塵妙用,直超三界。若此者,了自心一念之塵根,脫世上三途之苦厄,履長生之大道,渡苦海之洪濤,禳災而災消,祈福而福至,無求不應,有感皆通。”

在上文中,柳守元從兩點說明了養生的方法:

一是稱念寶誥

持誦寶誥保養元和。寶誥的念誦可以讓我們放鬆身體,整理內心。心常沒有雜念,專心持誦,自然慾望少,慾望少煩惱少,自然也就氣順神安,可以達到養生的效果。

二是常行道功

二六時中不間斷的持誦,更能讓人的心性穩定,身體安然。並且每一句寶誥都是祖師爺所撰寫,祖師的法力一字一句的滲透到每一句寶誥當中,所以堅持持誦可以起到每時每刻都能澄澈身體,使法力不間斷的流轉於體內。“一呼一吸之間,五臟六腑隨聲音而震動;一吐一納之後,四肢七竅賴法語而萌生。”

通過呼吸念誦,將身體中的濁氣排出,將外面的清氣吸入,同時滋養身中正氣,可以使人神清氣爽,精氣神充足。寶誥也是與祖師溝通的密咒。道教認為人身即是小宇宙,身中各處都有神明主宰。通過念誦、默誦、微誦、唱誦,使喉神蠕動,齒神相叩,口神清潔,舌神復正。五臟六腑的神君也在寶誥聲喚醒,各歸本位。跪拜叩首的時候三百六十骨節之神也都澄清自在。寶誥的功力就會通過念誦的方式,調動全身各個機能,遣使全身各處神明,來達到強身健體,養生護命的妙用。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始說功德法食往生經

經名:元始說功德法食往生經。撰人不詳,似出於唐宋間。假託元始天尊為大慈大慧真人說超度地獄餓鬼畜生,施拾法食之法。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 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說功德法食往生經
  爾時,元始天尊與諸天聖眾、天仙地仙三界官屬、五嶽地司、五帝水府、北都羅酆、善惡二童子,遊東方玉寶樓閣世界、空青樹下碧蓮華上,說十種因緣,一千業報,令諸法會生解脫心。

  爾時天尊現大光明,滿彼世界,見諸地獄餓鬼畜生,頭面焦爛,身體火然,刀輪劍鋒,苦毒徹天,痛傷骨髓,猛火焰天,渴飲鎔銅,號叫冤債,無有休息,是時眾中普皆觀見。爾時有一真人名曰大慈大慧,悲泣傷歎,從座而起,稽首斂容禮拜,上告天尊:伏願聖慈特垂聽覽,臣與法會諸眾及飛仙神仙等,愍恤下界眾生,伏願天尊平等大慈如何救度。

  爾時,天尊默默良久,方啟慈顏,舉五明扇,發大弘音。乃答真人曰:善哉!善哉!汝能廣為眾生啟慈念,今問此事,令我應見汝等一會,當須諦聽。

  天尊言:三塗九府、一百二十酆都地獄,有諸眾生不修真道,死入長夜,魂為下鬼,沉淪惡趣。愍歎而作頌曰:

  泠泠甘露滋,法味難思議。騫香流七真,冥冥何生疑。受此法食者,生天登紫微。福田高巍巍,供施令清浄。一切有為事,普皆成代命。拔汝三塗苦,施汝九玄慶。臨當受食時,諸天皆讚詠。

  寒庭多悲苦,迴心禮元皇。女青靈寶符,中山真帝書。一念昇太清,再念歸太無。功歸九幽下,旋旋生紫虛。

  天尊曰:施食與亡者,不可思議,是諸亡魂,是男是女,當比飽滿,各得離苦解脫受生,清涼蓮華座永得脫離。是時天尊重宣偈曰:

  功德不思議,行者膺福報。施與法食餐,永生安樂道。

  爾時天尊說是偈已,應諸所見地獄,尋聲消散,是諸幽魂隨願往生,大慈大慧真人及諸法會等眾,咸皆歡喜踊躍,五體投地,作禮而退,信受奉行。

元始說功德法食往生經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轉載]道教經典 --- 《道藏》

原文地址:道教經典 --- 《道藏》作者:黃信陽

 

《道藏》(拼音:Dàozàng)是一部彙集收藏大量道教經典及相關書籍的大叢書,它按照一定的編纂意圖、收集範圍和組織結構,將許多道教經典(包括周秦以下道家子書)編排起來。南北朝時陸修靜於西元471年編的道教《三洞經書目錄》大大晚於最早的佛教在中國東漢時朱士行的[漢錄]和東晉時《眾經目錄》的編輯,所以道藏早期的編排方式是模仿佛教眾經目錄而創制。在當代,習慣上,《道藏》是明朝明英宗正統十年出版的《正統道藏》和明神宗萬曆十五年出版的《萬曆續道藏》合印本的簡稱。

《道藏》所收典籍廣泛,既有道教經典論著、科儀方術、仙傳道史,也有醫藥養生、天文史地、諸子百家書籍,還有不少有關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的著作,是研究道教的經典依據,也是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珍貴資料。現存最早的《道藏》是明朝的《正統道藏》版本,一部原來收藏在北京的白雲觀,現在由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另一部現存日本宮內廳書陵部。

歷史

南北朝時陸修靜於西元471年編的《三洞經書目錄》是道藏的雛形,共著錄經書1228卷。北周玄都觀《玄都經目》著錄道書2040卷。

唐玄宗開元(西元713 ─ 741)時,令史崇玄等四十餘人撰《一切道經音義》。 在此基礎上,又發使四處搜訪道經,加上原來所藏,纂修成《道藏》,目曰《三洞瓊綱》[1],總計3744卷(一說五千七百卷,一說七千三百卷),稱《開元道藏》。《開元道藏》的編纂體例採取三洞分類法,分三洞三十六部,即洞真、洞玄、洞神各十二部。天寶七年( 748 )詔令傳寫,以廣流布。至唐末,五代,毀於兵火 。

宋朝時,宋真宗自己信仰道教,並用6年時間編成《寶文統錄》4359卷。後他又派道士張君房增編道藏4565卷[2],並採用千字文編號,大中祥符九年(1016),樞密使王欽若刪詳,九三洞四部,共四千三百五十九卷。[3]天禧三年(1019年)編成7部,稱《大宋天宮寶藏》。宋徽宗崇寧年間增至5387卷,稱為《崇寧重校道藏》。政和年間又增補至5481卷,並雕版印刷,稱《政和萬壽道藏》,此為道藏的木刻本的開始。

金朝時,金世宗詔刊補宋《政和萬壽道藏》,複遣道士訪遺經於天下,募工補刻,編成《大金玄都寶藏》。道藏增加到6455卷。

元朝時道藏增加到7800卷,稱《玄都寶藏》。元刊《玄都寶藏》比《大金玄都寶藏》增加了一千數百卷道書。主要增加全真道道士新撰之著作。然而在元朝中葉,道教在與佛教的爭執[老子化胡為佛經]中道教無證據老子化佛,而佛教證明佛祖比老子早生早亡,而且老子是在秦國終亡在[史記]都有記載,道教受到了打擊,按約定道藏被燒毀。在場十名全真道道士剃度為僧,全真道受到冷落,正一道興起,因為正一道沒參加這場爭執.

明朝時又重印道藏。由明成祖永樂四年,第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及其弟張宇清奉詔主持編修。明英宗正統九年又詔邵以正校正增補,于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年)刊板事竣,印行《正統道藏》,共5305卷。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607年)又刻印《萬曆續道藏》,增加了180卷。正續《道藏》共收入各類道書1476種,5485卷,分裝成512函,經板12萬多塊,約6000萬字,分量超過約3000多卷的《二十四史》。《道藏》中的典籍,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方法編排。

清朝光緒庚子年(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正統道藏》經板悉遭焚毀。各地宮觀收藏的《正統道藏》印本也因戰亂災禍而存者寥寥。中國現存惟一保存較為完好的印本,是北京白雲觀收藏的一部明代《《正統道藏》。1926年,上海涵芬樓書館影印這部《正統道藏》。近年又有一些《正統道藏》影印本,如1977年臺灣新文豐公司影印出版的精裝本(60冊)和1988年中國大陸三家出版社聯合影印的精裝本(36冊)。日本宮內廳書陵部也保存有一部完整的《正統道藏》。

清朝無道藏之大結集。道書纂修最重要的有清初彭定求所編之《道藏輯要》,除選收《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之書外,又增收明末清初著作一百一十種。《道藏輯要》後書板被焚。光緒十八年(1892),四川成都二仙庵住持閻永和首倡重刊《道藏輯要》,至光緒三十二年刊成《重刊道藏輯要》。板存成都二仙庵。近年巴蜀書社重印發行。

當代編有《藏外道書》、《敦煌道藏》、《中華道藏》等。

1997年,中國道教協會對道教經書進行系統規範的整理重修。2004年中國華夏出版社出版的《中華道藏》以明代《正統道藏》、《萬曆續道藏》為底本,保持三洞四輔的基本框架,重新點校、分類編目。增補了舊藏遺漏的重要材料,並選擇部分近代發現的古道經,如黃老簡帛書、敦煌道經寫本、金元藏經刻本孑遺等,補入經書約百餘種。《中華道藏》分為四十九冊,每冊約150萬字。共收入各類道書一千五百多種。

《中華道藏》(線裝版)在精裝本的基礎上補充了一些重要文獻,重新進行了核校。全書分為60函,共計5600多卷。線裝版共印行220套,將悉數在全球範圍內頒贈。頒贈物件包括中國內地、台港澳地區及國外著名宮觀、圖書館、大學和相關研究機構。

分類

道藏中的各種典籍,按三洞四輔十二類的分類方法編排:

三洞

洞真部

洞玄部

洞神部

四輔

太玄部

太平部

太清部

正一部

十二類

本文類

神符類

玉訣類

靈圖類

譜錄類

戒律類

威儀類

方法類

眾術類

記傳類

讚頌類

章表類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