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道之士入門必讀經典,張宇初天師推薦的

很多善信、居士初入玄門,不知道該讀哪些經書,殊不知早在明初的張宇初天師就在《道門十規》里的「道門經籙」講了許多關於道門的經典。

三洞經典,歷劫相傳

歷代祖師特別重視道教經書,張宇初天師在《道門十規》里就說「凡習吾道者,必根據經書,探索源流,務歸於正,勿為邪說淫辭之所汩,遂乃遞相鼓惑,深失祖風。」同時又說了道教經書的來源「道門經籙、太上三洞諸品經典,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道教的三洞經典,是道教最高神明——三清道祖傳授下來的,其間「歷劫相傳」,說明經過了非常長的傳承時間,同時還經過了道教歷代師長的說明和註解。

「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首」。「度人上品」就是指《度人經》。《度人經》的全稱是《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原來是一卷,大約到宋代時被增為六十一卷。這本經的內容是說元始天尊在始青天中向十方天真大神、上聖高真、妙行真人、無殃數眾說經,要求學道之人勸善度人,齋戒誦經。《正統道藏》洞真部收錄有《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四卷(南齊嚴東、唐薛幽棲、李少微、成玄英四家註解,北宋道士陳景元集注)、《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通義》(張宇初天師注)和《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內義》(南宋道士蕭應叟撰)等。

「靈寶說經,當以定觀、內觀為要」。

「靈寶說經」指的是靈寶天尊說的經典,「定觀」為《洞玄靈寶定觀經》,內觀就是《內觀經》。

「太上立教,當以道德日用為規」。就是指太上老君說的經典《道德經》,道教立教就是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內修己,外濟世,入道修真

經文分類側重不同,張宇初天師將經典的內容區分為用於「內而修己」和「濟世度幽」兩種。

所謂「內而修己,則虛皇四十九章經、洞古、大通、生天、清靜諸經最為捷要」。分別指的是《太上虛皇天尊四十九章經》、《太上赤文洞古真經》、《太上大通經》、《元始天尊說生天得道經》、《生天經頌解》、《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等。

而「外而濟世度幽,則黃帝陰符經、玉樞、北斗、消災、救苦、五廚、生神諸經,玉樞、朝天、九幽諸懺,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徑」。則分別指的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經》、《太上玄靈北斗本命延生真經》、《太上老君說消災經》、《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太上說五廚經》、《洞玄靈寶自然九天生神章經》等。還有一部分是「懺」,包括《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玉樞寶懺》、《太上靈寶朝天謝罪大懺》、《太上慈悲九幽拔罪懺》等。

另外關於內丹修煉的經書則有「所究丹經,惟《石壁記》、《龍虎經》、《參同契》、《悟真篇》、《翠虛篇》、《還源篇》、《指玄篇》、《大道歌》、《崔公入藥鏡》、《金丹四百字》,並《諸仙語錄》,皆誘人修真入聖之梯航,所宜潛心研究」。這分別指的是楚澤先生編的《太清石壁記》、魏伯陽祖師著的《周易參同契》、紫陽真人張伯端著的《悟真篇》、陳楠祖師撰的《翠虛篇》、石泰祖師撰的《還源篇》、呂洞賓祖師著的《指玄篇》、崔希范祖師撰的《崔公入藥鏡》、張伯端祖師著的《金丹四百字》,其中《大道歌》有張繼先天師和白玉蟾祖師所寫的丹詩和女丹著作《靈源大道歌》等。《諸仙語錄》則是歷代祖師的語錄。

對於齋醮科儀方面的書籍則提出「世傳《三籙內文》、《金書》、《玉鑒》、《道門定製》、《立成儀》等書,已有定規,凡行持之士,必廣參博究,務明性命根宗,累積真功實行。」其中 「三籙內文」應該是《太上赤文洞神三籙》(齊梁陶弘景集,唐李淳風注)、「金書」指《靈寶領教濟度金書》、「玉鑒」可能指《靈寶玉鑒》,另有一種說法是「三籙內文」指古靈寶經里的《三籙簡文經》,其中《金書》、《玉鑒》二卷已經亡佚。「立成儀」則有《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唐代張萬福著)和《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宋代留用光傳授,蔣叔輿編撰)等。

為何誦念經仟

我們誦念經仟,既是自身修道的功課,又是為了服務社會和信徒,實現濟世度幽的目標。

既然經文是神靈所授,因此,對於經文首先要有一個態度。張宇初天師說:「從道之士,先當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積誦經誥,皈依大道」。這就是說,一個學道的人,首先要恭敬神靈,燃點香火,念誦經文,皈依大道。張宇初天師還引用經文的話,「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並說「經以斂心,經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誦不輟,消除魔障,增廣道緣,誠為方便中第一事也」。說明是所有學道之人修成道果的必由之路。

在列出了所有的經書之後,張宇初天師還明確了幾個觀點,為什麼要學經。「經曰: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

道門中人應當了悟性命根宗,累積真功實行,外絕塵務,內鍊形神。天長日久,必然煉己有得,度人無量。經文中很多內容都是值得道人潛心研究,直達修真入聖之境的經典。

「仙師云:經以斂心,經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誦不輟,消除魔障,增廣道緣,誠為方便中第一事也」。念經可以使學道的人心思收斂,經文可以規範學道的人的思想。如果天天的早晚都能念經的話,就能消除思想上的魔障,增廣自己的道緣。

如何念經?有口無心,不如不讀

張宇初天師還講到如何念經?他說:「凡持誦之士,必當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誠如對越上帝,默與心神交會。心念無二,句字真正,調聲正氣,神暢氣和」。這就是說,學道念經,一定要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就好像面對上帝一樣,默默地與天神交會。這樣,學道人的心念就不會有二意。每一句、每一個字都念得實實在在。通過調正聲氣,使念經的聲音有精神,又和諧。如果這樣念經,那麼就一定會達到與神交會的功夫。每一句、每一個字都念得實實在在。同時,念經的聲音包含著「氣」。「氣韻」就會與自然交融,使天地得到中和與平安。念經還可以教化人民,民風善良,還可以匯集福氣,消除災禍,使生死都得到恩惠。

張宇初天師也指出:「凡行持之士,必廣參博究,務明性命根宗,累積真功實行」。這就是要求,後世道士,一定要學習研究,一定要了解性命的根本和科儀的宗旨,累積真功,並付諸於實踐。

如果學道的人,嘴裡在念經,而心裡卻想的不一樣的東西,那麼形式上是顯得恭敬,而心裡根本不持恭敬的感情。那麼這樣的念經即使是每天念上千百卷經,對於自己沒有任何好處。

如果學道的人為別人念經,更加應該保持恭敬的態度,保持誠心誠意,以此來代替齋主的恭敬和誠心。這樣才不致白白接受齋主的布施和齋供。如果能保持恭敬和誠心,為齋主祈禱福氣,消除災禍,當然就會得到感應。

誦念經文不僅只是發出聲音而已,而且要「心到」。心領神會,自然能洗心滌慮,身心清凈。

張宇初天師(13591410),字子璇,別號耆山。父為第四十二代天師張正常。洪武十三年(1280)授「正一嗣教道合無為闡祖光范大真人」,領道教事。張宇初天師才華橫溢,著作甚豐。主張以虛靜為本,以文明道,志在窮性命之源,溯道之本。他不但是天師世家之中的佼佼者,也是明清時期道教史上出類撥萃的人物。其著作《道門十規》則成了天師道乃至於正一派一部重要的關於清規戒律和指引後世道門子弟修行的經典。張宇初天師撰寫這本《道門十規》的目的是針對當時道教弊端,制訂了十項規章,以加強對道教之管理。對於道教之淵源和流派、立教本旨、道教發展過程中之種種問題和今後應當遵守之原則,均有簡明概括之敘述,為明初道教規制之一,是整頓道教的綱領性文獻,影響深遠。

什麼叫“經”?“經”與“籙”是什麼關係?

經指經典,供道士學習之用,另外還有“懺”,即“懺文”,也是供道士學習和念誦的。道教經典懺文很多,以《道德經》、《南華真經》、《通虛至德真經》、《文始真經》、《度人經》為主要經典。懺也有很多,如《朝天寶懺》、《三官懺》、《玉皇宥罪寶懺》、《九幽撥罪寶懺》等等。

經與籙的關係,經為學習的理論依據,籙為行法的憑證,籙生授相應的法籙(法職),必同時授以相應的經籙,不能通曉相應的經籙者,亦不能授予相應的法籙。故統稱“經籙派”。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門十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現代意義

我為大家講《道門十規》。我想,《道門十規》對於各位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我們正一派道友來說。

那麼,《道門十規》是一部什麼樣的經書呢?

我們認為:

《道門十規》是明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的重要著作。

《道門十規》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規戒著作。

《道門十規》更是一部整頓明代道教的綱領性文件。

張宇初天師稱其所著述為《道門十規》。當然,這就是表明《道門十規》的主要內容是十個方面的規戒:這十條規戒,大致包含了當時道教徒信仰生活的各方面內容。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張宇初天師的《道門十規》,是根據道士信仰生活的內容,針對明代道教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新的規戒。

我們就「十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現代意義作一簡要介紹:

1.《道門十規》第一規,為「道教源派」,講的是關於道教的宗派源流。

首先,張宇初天師強調道教的「源」。他說,道教是:「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則黃帝問道廣成子,即太上也」。太上就是太上老君。太上在不同的時代化生為人,降於人世。黃帝時代的廣成子就是太上的化生。周文王時的老子也是太上的化生。「其所著作道德上下經」,指的是老子的《道德經》,是道教的主要經典。這就是道教的源。也就是說,真正的道教應該是以太上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其次,張宇初天師強調道教的「流」。所謂「流」,就是從源頭上發展和變化出來的派別。這些「流」,張宇初天師將它們區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思想家,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道家」。另一部分是宗教家,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道教」。在張宇初天師的心目中,道家和道教是處於同一個根源。而且,在道教中間,不管是道教哪一個宗派,也不管是什麼道法或道術,只要是不離開太上立教之本的,都是道教的組成部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道教源派」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

我們認為:就是要求我們學道之人一定要知道道教的「源」和「流」。因為,對於一個初學道的人來說,接觸的只是道教的一個教派,一種道法或道術,也就是「流」,起初學到的只是道教的「末」。如果我們只知道自己的度師是誰,只是知道經懺怎麼拜,如果我們不清楚道教「源」於太上,道經源於《道德經》,那麼就會忘記道教的根本。所以,張宇初天師明確提出:道教的宗派很多,但是它們的根源是一個。因此』不論是哪個道派的學都要記住根本,學習根本,而不能迷失根本,忘記根本。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一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二規:

2.《道門十規》第二規為「道門經籙」,講的是道門的經和籙。道門的經典很多,各種經典的內容也各有側重。道門中人應該如何讀經、念經。

首先,張宇初天師說:「太上三洞諸品經典,乃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這段話說明,道教的三洞經典,都是道教的最高神靈——三清傳授下來的。「歷劫相傳」,就是經過了非常長的傳承時間。「諸師闡化」,意思是神靈傳授後經過了道教歷代師長的闡述和演化。

接著,張宇初天師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道門經籙」。

一方面,從經典的作者角度來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首;靈寶說經,當以定觀、內觀為要;太上立教,當以道德、日用為規」。這裡的「度人上品」就是《度人經》,該經要求學道之人要勸善度人,齋戒頌經。「靈寶說經」,指的是靈寶天尊說的經典。「太上立教」,就是指太上老君說的經典,指的是《道德經》。道教立教,就是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另一方面,從經典的內容角度來說。「內而修己,則虛皇四十九章經、洞古、大通、生天、清靜諸經,最為捷要。外而濟世度幽,則黃帝陰符經、玉樞、北斗、消災、救苦、五廚、生神諸經,玉樞、朝天、九幽諸發起,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蹊徑」。在這裡,張宇初天師將經典的內容區分為用於「內而修己」和」濟世度幽」兩類。

我們誦念經仟,既是自身修道的功課,又是為了服務社會和信徒,實現濟世度幽的目標。

既然經文是神靈所授,因此,對於經文首先要有一個態度。張宇初天師說:「從道之士,先當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積誦經誥,皈依大道」。這就是說,一個學道的人,首先要恭敬神靈,燃點香火,念誦經文,皈依大道。張宇初天師還引用經文的話,「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引用了師傅的話,「經以斂心,經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誦不輟,消除魔障,增廣道緣,誠為方便中第一事也」。說明是所有學道之人修成道果的必由之路。

張宇初天師還講到如何念經?他說:「凡持誦之士,必當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誠如對越上帝,默與心神交會。心念無二,句字真正,調聲正氣,神暢氣和」。這就是說,學道念經,一定要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就好像面對上帝一樣,默默地與天神交會。這樣,學道人的心念就不會有二意。每一句、每一個字都念得實實在在。同時,念經的聲音包含著「氣」。「氣韻」就會與自然交融,使天地得到中和與平安。。念經還可以教化人民,民風善良,還可以匯集福氣,消除災禍,使生死都得到恩惠。

接著,張宇初天師又講到「籙」,他說:「其太上諸品經籙,若祖天師所受,則盟威、都功;葛仙翁所受,則中盟、四仙;茅真君所受,則上清、大洞」。這裡所說的「籙」,就是各派道士學道層次的標誌或者證明。學道的人,根椐學道的時間長短、內容深淺,由各派授予相應的「籙」。他還說「符籙彌多,皆所以福國裕民,寧家保己」。這就是說,各種符籙的功能是一致的,使國家興旺、人民富裕、家庭祥和安寧、自身健康平安。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二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三規:

3.《道門十規》第三規,是「坐圜(音還〉守靜」,「圜」的意思是封閉而環繞起來的地方。這一條講的是關於內煉修持。

《道門十規》稱:「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張宇初天師把「坐圜守靜」提到了「入道之本」的高度。這是為什麼呢?張宇初天師認為,太上創立道教的目的是為了度人,為了使人超脫人世間的煩惱,徹底地明白生死的道理。如果一個學道的人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不能徹底明白「性、命」的由來,那麼他就不是真正學道的人。針對當時有人認為正一派道士只知科儀,不重修持的觀點,張宇初天師指出,正一派道士也修「性命」,也要「坐圜守靜」。

在這裡,張宇初天師認為:道教各派都以修煉性、命作為基本內容。全真派如此、正一派也是如此。道教雖然有齋醮科儀,但是齋醮科儀也是「性、命」修煉的內容。一個道士做齋醮科儀,修煉自己,方便別人,救濟幽魂,度化信徒,如果沒有修煉「性、命」的根基,怎麼可以做到功行兩全呢?這就是說,一個正一派道士,除了齋醮科儀,也要修煉性命。這樣才能修己利人,功行全備,達到濟幽度顯的目的。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坐圜守靜」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三點:一是要堅持誦念經文,並將誦念經文作為自覺提高信仰、堅持信仰的一種手段。二是念經要用心念。要「心到」,就要理解經文、學習經文,還要研究經文。三是念經必須要虔誠。四是正一派舉行齋醮科儀,同樣是進行修煉。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三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四規:

4.《道門十規》第四規,是「齋法行持」,講的是關於科儀齋醮。

「齋法」,顧名思義,就是說齋醮之法,也就是道教儀式之法。張宇初天師指出,道教的齋醮科儀來自於古代祭天之儀。他說:道教科儀「自靈寶天尊受元始說經以來,為立教之本」。這就是說,道教的齋醮儀式起於靈寶派,而靈寶經典來自於靈寶天尊。靈寶天尊編定了道教科儀,以此作為立教之本。

接著,張宇初天師列舉了靈寶派的著名高道,其中有「太極徐真人、仙翁葛真人、朱陽鄭真人(鄭隱)三師」,以及「杜(杜光庭)、葛(葛洪)、陸(陸修靜)、寧〔寧全真〉、項(項舉之)、寇〔寇謙之)」六位高道。張宇初天師認為,上述「三師」,對於靈寶派的創立作出了傑出貢獻;六位高道對於道教的科儀齋法有傑出的成就。

張宇初天師列舉這些在道教歷史上有貢獻的高道,是要說明道教儘管有許多派別,但是,「派雖不同,其源則一」。正一派、全真派的科儀齋法,不論有多少差別,他們都是從一個源頭上產生出來的。於是,張宇初天師進一步指出:「凡行持之士,必廣參博究,務明性命根宗,累積真功實行」。這就是要求,後世道士,一定要學習研究,一定要了解性命的根本和科儀的宗旨,累積真功,並付諸於實踐。

同時,張宇初天師還批評有些道士在科儀壇場中不遵守規戒的做法。他指出:科儀壇場必須要法像莊嚴、清靜肅穆。如果我們舉行科儀不是以誠心恭敬、清潔莊嚴為本,只是追求鐘鼓熱鬧,講究殿堂布置豪華蛘艷,又在殿壇里說話喜笑,舉動輕浮,那麼道士怎麼能夠去與三界神靈相溝通。如果這樣,不僅不能感召神明,帶來吉祥,而且反而增加自己的罪業。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齋法行持」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二點:一是齋法行儀,各派雖有不同,但是所有派別的科儀,就其根源而言是相同的。因此,不管是開玄旅別的科儀,我們都應該虛心學習。二是齋法行儀,必須按照道教教義和道門規範,嚴格遵守壇場規戒。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四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五規:

5.《道門十規》第五規,是「道法傳緒」,講的是道法傳承以及道門應該如何傳承道法。

關於「道法傳承」,張宇初天師指出:不論是科儀道法,或者是內修道法,道法都有一定的傳承規矩。學道的人,一定要按照傳承系統才能學到正統的道法,不然就可能走上旁門左道。特別是神霄派和清微派的道法,有許多口口相傳的秘談,如果不依據傳承就不能得到真傳。

至於如何傳承道法,張宇初天師認為:傳承道法必須要有嚴格的師承關係和嚴格的道教規戒。他說:「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也就是說,一個行持的道士,首先應該遵守道門的規戒』然後參訪名師,學習道法。

接著,張宇初天師批評當時道門中一些不正之風。一是追逐名利。指出:有些道士只是追求名聲和利益,而不參拜神明,更不認真修持。這種人雖然已經有了道法傳承,但是,這種人不過就像商人中的小販子一樣。二是誇耀虛榮。這種人認為受籙一定要高,任職一定要大。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誇耀自己。他們總是吃喝玩樂,自以為是,攻擊別人,怨天憂地,永不滿足。張宇初天師批評他們同社會上的神漢巫婆沒有兩樣。三是欺詐民眾。張宇初天師說:這種人常常過於誇耀符咒的靈驗,迷惑別人,有的甚至招搖撞騙。這種行為,實在是既有誤於祭祀和祈禱,也嚴重違反了道教的規戒。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道法傳緒」,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二點:一是在道法傳承中要提高識別能力,以防止傳承中譜系的混亂。二是要保持正統的道法。道教的道法是有一定的規範的。無論是清微派,或者是神霄派,其道法都是按照一定的譜系傳承下來的。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道教的道法傳承有序、傳承正統。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五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六規:

6.《道門十規》第六規,是「住持領袖」,講的是住持領袖的條件以及如何做道門領袖。

所謂「住持領袖」,顧名思義,講的就是宮觀的領袖,因為,「住持」是道教正一派宮觀的領袖專門名稱,相當於全真派的方丈。

對於「住持領袖」的要求,張宇初天師明確指出:「凡名山福地,靖廬治化,叢林宮觀,住持之士,或曱乙往返,或本山推舉,必得高年耆德,剛方正直之士,言行端莊,問學明博,足為從林之師表,福地之坂依者為之」。也就是說,不論宮觀大小,凡是擔任住持,有的出於甲乙兩地的互調,有的由本山推舉。所有擔任住持的人,一定要有一定的年齡,有崇高的德行,為人正派,言行端莊,博學多能』足以成為修道之士的榜樣』又被眾多的普通道教信徒崇拜、願意皈依的人。張宇初天師說,只有這樣的人擔任領袖,才可以成為後進者的榜樣,使修道的人有了一個準則。

同時,張宇初天師還要求「住持領袖」,要有優良的道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做到四點:一點是要保持個人的清白,不效世俗;二是要保持作風的清白』艱苦樸素;三是要保持處世的清白』能上能下;四是要保持持戒的清白,嚴格遵守道教規戒。

張宇初天師心目中的「住持領袖」,應該說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我們今天的道觀管理體制是民主管理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道士都有可能成為領袖。住持領袖和普通道士的地位是平等的。當然,因為住持領袖和普通道士的地位不同,工作要求不同,所以』對住持領袖的要求自然應該更高一點,要求也更嚴格一點。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六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七規:

7.《道門十規》第七規,是「雲水參訪」,講的是出家道士為什麼要雲遊,以及如何雲水參訪。

「雲水參訪」,這一條規戒是對於出家道士說的。說到正一派道士,大家就認為是有室有家的道士。其實,歷史上的正一派也分為在家和出家兩種。出家道士,以四海的道觀為家,因此,出家道士都要雲水參訪。在這裡,張宇初天師明確指出,一個雲遊的道士,雲遊到-個道觀里,首先要參拜本道觀各殿的神靈,同時又要訪問各地高道和同道,尋師訪友。當然,我們今天的在家正一道士,同樣有外出參訪的機會,其目的也是為了尋師訪友。因此,我們應該同樣需要遵守一個道士在尋師訪友中應該遵守的規戒。

首先,張宇初天師指出,學道之人,要「以清靜為本」。要不斷「操修戒行,磨練身心」。拋棄人生的諸多慾望,因為,慾望是人生苦惱的根源,所以,對於學道之人來說,是要引以為戒的。

其次,張宇初天師對於「雲水參訪」者的要求是「忍辱藏垢,言行謙和,卑下柔弱,精神純一,心存柔遜,性戒剛強」。這就是說,雲水參訪的道士,要忍受社會上不理解的屈辱,能夠吃得起各種苦難。說話和做事都要謙虛和順,對人能夠以卑賤的地位和柔弱的態度去相處,其精神能始終保持純真單一,心中保持柔弱和謙遜』性格也切忌過分剛強。

同時,在本戒中,張宇初天師還有對「雲水參訪」內容的要求,還有對生活的要求』也有對選擇朋友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要求』對於我們今天的正一派道士同樣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因為,張宇初天師在這裡特彆強調了一個修道之人需要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吃苦的精神,不務名利的精神,磨練身心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個學道之人應該具備的。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七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八規。

8.《道門十規》第八規,是「立觀度人」,講的是立觀的目的是為了度人,以及如何度人。

所謂「立觀度人」,「立觀」就是建立道觀,「度人」就是度化信徒。張宇初天師說:「凡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古蹟靈壇,皆古昔仙真靈跡去處,其欲香火綿遠,必以度人為先」。這就是說,道教的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和古蹟、神靈的壇場,這些都是過去神仙真靈的地方。這些地方要香火持久傳承』道觀就一定要以「度人」為首要的任務。

至於,度什麼樣的人,張宇初天師說的很明白,就是要度「資性淳良」之人,也就要求被度的人品質淳樸、優良,這樣才便於教海。同時,張宇初天師還明確指出,對於那些雖經度化,但仍不守道教規戒之人,要進行嚴格處理。他說:對於那些「博弈肆酒,交友姦邪」,「追逐名利,貪迷富貴」和「日墜祖宗基業」者,「輕則議罰」,「重則一遵戒條,下山除籍」。這就是說,有的道士賭錢酗酒,有的道士結交品行不良的朋友,做違法的事情。有的道士沉浸在追求名利的慾望之中,他們貪圖富貴,追求享樂的繁華生活,不探究和繼承道教的清靜無為的家風,一天天將道門傳下來的家業毀滅掉。對於這樣的學道人,過錯輕微的要加以處罰,過錯嚴重的就要遵照道教戒條,驅逐下山,趕出道門。

這條規戒,張宇初天師說的十分明白』就是要如何培養道門合格的接班人問題。「立觀度人」是關係到道教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大事。當然,我們今天理解張宇初天師的「立觀度人」,還應該更廣泛一些,我們不僅要度化道門中人,為道教培養更多、更好的接班人』而且還要度化社會上廣大信仰道教的人,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化』一方面使他們更好地純真信仰,自覺地走「愛國愛教」道路,另一方面,正確引導他們積極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貢獻。因此』這條規戒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八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九規:

9.《道門十規》第九規,是「金谷田糧」,講的是道觀置辦產業的,以及如何管理道觀的產業。

在這條規戒中,張宇初天師集中闡述了道觀里經濟活動方面的戒律。所謂「金谷田糧」就是指維持宮觀道士日常伙食的經濟來源和管理。

那麼,為了維持道觀的正常活動,道教宮觀的經濟應該如何管理呢?

張宇初天師首先提出了「機構設計」問題。他說:「其常住庫堂,設職管紹出納。其各察院,宜遵常住定規」。意思是說,在宮觀內要設置兩類機構,一類是庫房,庫房裡要設立各種職務來管理錢財和物品的出納。另一類是寮院,是宮觀的管理部門。其次,張宇初天師又提出了關於「管理人員」問題,他要求:庫房等有關錢財和物品等部門由宮觀的主要領導直接管理。同時,張宇初天師還談到道觀財物管理方面的一些原則,主要有三點:一是道觀的錢財主要應該用於道觀的維修和保養;二是宮觀的經濟要為道觀和道眾的生存謀利;三是宮觀的管理必須要創造一種相互幫助、注意節約、大公無私的風氣。

儘管,當今的時代同張宇初天師的時代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張宇初天師在這裡所說到的道觀經濟管理的三個原則,對於我們今天的宮觀管理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九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十規:

10.《道門十規》第十規,是「宮觀修葺」,講的是名山福地的宮觀要修葺維護,不能使其傾廢。

宮觀是道士學道、修道和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對於宮觀的維修和保護是道士的重要職責所在。張宇初天師說:「其各宮觀,若殿宇、法壇、齋壇、官舍、雲壇、道館、兩廡、庖、庾,所無可無」。這就是說,對於一個宮觀來說,殿堂、法堂、齋堂、官舍、雲壇、道館、兩邊的來廊、廚房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這樣建置的道觀才是功能齊全的,也是符合道教規範的。當然,現在一些小道觀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接著,張宇初天師對於維修道觀需要傲的一些準備工作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要積聚一定的財力;其次,是要配備專門管理維修的人員;三是要恪守道門規戒。張宇初天師提出這三條原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宮觀維修的質量,確保修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地防止在道觀維修過程中「收受賄賂,中飽私嚢」現象的發生。

對於在道觀維修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行為,張宇初天師也明確指出,應該加以處理。他說:「同處職眷,遞相覺察,聞於道司,舉行定奪」。意思是,共同工作的人員,一個一個陸續有所覺察,就要報告管理部門的機構,由道司來決定處分。正因為如此,道門需要嚴格的紀律,需要有規戒制度來約束道眾的行為。所以,張宇初天師告誡我們學道之人,一定要道心堅定、奉道行事。

通過對張宇初天師《道門十規》的學習和認識,我們認為《道門十規》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於當前加強道教信仰建設、組織建設和道風建設更是意義重大而深遠。

為此,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恢復「正一派授籙制度」時,選編的《道教正一授籙傳度經教集》中,就收有張宇初天師的《道門十規》。據該《經教集》的《後記》中稱,編選這部經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正一道士「從中增進對道教教義規範的覺悟,提高自身的素養」。因此』這是道教徒提高自身教義規範的覺悟的重要著作。

我們今天的道士,都肩負著道教承前啟後的歷史責任。只有嚴格遵守規戒,整頓道風,不趨名利,扎紮實實地弘道立德,這樣才能上對得起祖師,下對得起後輩,才能真正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以上,就是我對《道門十規》主要內容的簡要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謝謝!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道入門,關於道教的皈依問題

1、什麼是皈依?

答:皈依就是皈從依靠,道教講究:第一 :皈依無上「道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能永脫輪迴;第二 :皈依無上「經寶」,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經」,能得聞正法;第三 :皈依「無上師寶」,即皈依「玄中大法師」,能不落邪見。

2、問:我想皈依道教,請問怎麼皈依?

答:選定師父,申請要求皈依,經同 意後,填寫皈依表文,按道教儀範舉行皈依儀式。

3、問:皈依道教有什麼要求?皈依一定要出家嗎?

答:皈依入道人不受地域 ,工作,性別,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樣可以皈依入道, 簡稱居士。

信奉道教,敬重道教,愛好道教,或從事道教養生修煉,道學研究和道教 工作等方面的人都可以。

皈依道教的人應該以嚴格的要求來給眾人作出榜樣,自炎黃 立國,太上賜教,均崇道尚德。繼五千年一貫之優秀文化,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傳中華 民族之本土信仰,處上為君本,安下為民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謹從師 訓,遵守道規,仁慈,儉樸,不偷盜,不搶劫,不霸道,修善積德,勤持奉獻,心胸開闊, 團結協作,努力維護和光大道教。振興中華民族。

4、問:皈依道教有 什麼作用?

答:一:安心立命。

二:加深理解,搞好修持。

三: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四:獲得神靈保佑 ,趨吉避凶,逢凶化吉。使自己或親戚朋友官運亨通,財源旺盛,家人清潔平安。

5 、問:如何選擇皈依師父?任意找一位道長拜師可以嗎?

答:不行的。收徒道長出家 十年以上,有收皈依弟子資格。

6、請問什麼樣的道長有收皈依 弟子的資格?是不是他們都在道觀里有職務?

答:該道長必須是國家認可的道教教職 人員,一般是當家道長,和高修大德,且所在道觀必須是經縣以上人民政府批准開放並依法登記的道教活 動場所。

7、問:正一派跟全真派有什麼區別?

答:一、全真派建立有傳戒和 叢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其教以「三教圓 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 」;其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 「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 謂之「全真」。

二、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的道派

七個最實用的道教入門知識!

很多新信道的人對道教知識並不了解,也不知道怎麼入門,而下面介紹的七個道教知識,可以讓你從對道教一無所知變成一個道教小白。

在家可以入道嗎?

入道不是非要住到道觀里才算是修行,道觀只是修行的一個載體和便捷途徑,真正想追尋自己的信仰,入道不受地域、工作、性別、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限制,在家一樣便於學習,居家修行之士,是為居士。

道士、居士、普通善信沒有身份上的區別,只不過修行的方式略有不同,不可妄自菲薄,不可妄自尊大。

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出家當道士?

能夠建立自己的信仰,願意從事道教教職工作,有信心面對入道後可能遇到的問題,年滿18周歲、父母同意、有本人身份證、當地派出所開具的無犯罪記錄證明等,就有了入道的基本條件;可以再參考當地宮觀的具體收徒條件便可加入。

同時提醒,由於很多人抱著年輕時在社會工作、退休後到道觀修養的心理,導致很多問題出現,目前不少道觀不招收45周歲以上的人士,請注意,不要又想社會發展,又想修道成仙。

另外,出家當道士也應該警醒,尤其是牽扯到財、色的問題上,避免被騙上當,請自行斟酌。

出家有風險,拜師須謹慎。

樣才能成為一名道教居士?

為人真誠向善,具有從道之心,或對道教的文化、醫藥、養生,修煉等各個方面有真誠探求、努力奉獻之舉,則可以擇師叩拜,傳承法脈,弘揚文化,即成為一名道教居士。

道家有幾個流派?

目前主要派別為正一道和全真道。

正一道前身是五斗米道,正一派崇尚自然無為,故可以不住觀不出家,戒律也不繁瑣,正一派以符籙為主,驅邪治病,在民間聲望顯著。有天師、凈明、清微、神霄等派別。

全真道亦稱為全真教、全真派,是由王重陽於北宋末年建立的鐘呂丹鼎道派。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其修煉要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以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現有龍門派、華山派、清靜派、三豐派、金丹南宗等支派。

當道士需不需要學歷?

入道修行沒有學歷要求,但是要求你能夠對道教有真正的認知,能夠願意從事道教教職工作,真正有屬於自己的信仰,願意去追尋道,願意圓滿自我;當然入道原因有很多,隨緣即可。

道觀收不收女性?

收女性的哦!道教裡面分乾道坤道,坤道就是女道士的意思,在所有宗教中,道教是最注重男女平等的宗教。

各位女同們,你想想,你要是加入佛教,你要剃光頭的,哪天自己思凡了要找人嫁了,你的光頭怎麼辦?咱們道教能盤髮髻啊,拔下簪子就下山了,多麼便捷啊!還可以穿美麗的道袍,還可以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彈彈琴,古裝美女就是這樣來的,你要有自信嘛,到了道教,一定是個美麗的坤道,而不是把頭剃光或者把頭包起來。

一直不明白道教屬於多神教還是無神教?道教如何看待修仙成神的?

道、經、師為道教三寶,道教神仙崇拜分為先天神靈和後天神靈,道教以信奉「道」為最高信仰,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規則進行人格化成為神,衍生出三清崇拜,進而形成道教獨有的神靈觀。

後天神靈可以因為人詮釋大眾所認可的道而封神,比如黃帝、關羽、孫思邈、王重陽、張三丰等,逐步形成了有系統且包容的神仙信仰;道教是所有宗教中對科學最親近的宗教,從華夏文明起源開始,隨著對規則的認知,隨著文明的不斷發展、對真理的探索、對科學技術的追求、先賢對文明的貢獻、人類對道的詮釋,道教神靈系統不斷豐富不斷增加,在五千年的文明發展中,不斷湧現神仙人物,不斷有原本的人成為神。

道教甚至不排斥以後還會有人成神,親,說不定一千年之後就有你,如果你也能真正詮釋了道、真正大功德、得到大眾長時間跨度的認可,神仙多由凡人做,神仙可學,神仙可成。道教崇拜的神仙很大一部分是能夠詮釋道的人、詮釋美德的人、有功德華夏的人,是抵禦外侮的人、是英雄、是好漢、是先賢,是代表一切美德的優秀者。死而不亡謂之壽,死而有靈謂之仙。

什麼是正宗的道士

道士在很多人的眼裡是很神秘,諸如鎮鬼畫符,治病救人,算命算卦。大多數人仍存留在電影或電視小說里的情節。甚至以為電影里穿著八卦道袍的就是道士或道教。本文將詳細解讀正統道教道士以便讀者辨明真偽。

道士也就是從事道教職業的人員,正統道教自元朝統歸天師道統領俗稱萬法宗壇。目前道教的主要流派分為兩種,第一是在宗教局備案道觀出家的道士,第二則是民間法脈傳承。普通人如果想要出家或皈依道教首先需要到當地的道觀作三皈依科儀,皈依以後可以稱之為居士,居士也就是信奉道教的人員也可以叫做信士。但還不能稱為道士。皈依後需要到當地具有傳度資格的道觀進行傳度儀式,這其中有三師見證。三師為道經師,三師為三位在道教界負責傳度見證事宜的。傳度以後此時可以稱為道童,也可以稱為道長傳度表明正式從普通人開始變成正規的道教弟子其一言一行皆代表道教。

皈依傳度後會統一給弟子發放度牒,皈依證,這其中皈依證上面有度師的印鑑,度師也就是當初印鑑自己入道教的師傅。傳度後三師需要在度牒簽名,度牒上面有詳細的傳度日期道觀地址,以及自己的生辰地址編號等。這些信息是可以在宗教局查詢的。全真教傳度稱之為巾冠,其餘皈依也和正一相同。全真戒律為不食酒肉,不娶妻生子,且要終身蓄髮。也要常住道觀廟宇。正一則可以娶妻生子,喝酒吃肉。同時也無需住觀。

道教以授祿為法師標誌,祿文為太上老君所創供修道人領悟成仙。天師府每年會舉行授祿儀式。由於授祿得價格太過高昂一般的道士並不會去刻意授祿。道教頭戴蓮花冠身穿雙龍法衣者稱之為高功,這部分人大多是師傅傳授並且公認的。所以說並不是不受祿就不是法師。

關於民間流派,很多人在電視里看到道士穿著八卦衣拿著桃木劍以為這就是道教的道士。民間流派大多是家傳或師傳,和道教一樣具有師承。只是民間的師傅大多數並不是道觀出家的道士。同時在宗教局也沒有備案。很多網上自稱道士穿著八卦衣數屬於此類。民間流派所注重的是法的結構,對於道教的教義和戒律比較少。由於很難分辨真假所以假的比真的還多。對於這些人首先需要讀者能夠明確對道教的認知和符咒的結構,這樣才能更準確的分辨真偽。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和正一的飲食區別你知道嗎

道教養生之道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飲食禁忌。在飲食方面,道教特彆強調對於酒、肉及五辛之菜等的禁絕。

到現在道教兩派之中,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立家室,以素食為主;而正一則允許成家,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降邪驅鬼、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除齋醮活動期間,一般不禁絕葷辛飲酒,但求心凈而已。

全真道士茹素吃齋,入全真道觀決不能夾帶葷菜。正一道士平日可以吃葷,惟逢齋醮必須吃素,因此,在齋期內入正一道觀,也不能攜帶葷菜。

待客用膳有兩種。全真道宮觀以清食待之,有啥吃啥,不擺葷酒,以盛情為滿意;正一道宮觀待客可擺葷酒。

另全真十方叢林裡有實行「過堂齋」的,無論道俗過堂時,均應按照叢林規矩,吃飯時不弄出聲音,不隨便走動、說笑起鬨等,講究「食不語,寢不言」。依照齋堂負責人的指揮,作到威儀隨眾,就可以了。

另全真要蓄髮,正一不用。

正一和全真的區別

全真派建立有傳戒和叢林制度,全真派道士要求出家住觀修行,不娶妻,不茹葷,不飲酒,其教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全真」;其修煉主旨是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含恥忍辱為內修「真功」,以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正一派道士一般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飲酒;正一派道士主要以符籙齋醮、祈福禳災、降邪驅鬼、超度亡靈為主要宗教活動。註:皈依道教一般指皈依全真派或正一派,皈依後稱道教居士,可住觀也可居家修行,可娶妻成家立業、茹葷、飲酒。

再說皈依,想當道士,無論全真和正一,皈依是第一步,皈依以後是道教的居士,也就是信徒,但絕對不是道士!有很多人問皈依啥意思:

皈依就是皈從依靠,道教講究:第一:皈依無上「道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能永脫輪迴;第二:皈依無上「經寶」,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經」,能得聞正法;第三:皈依「無上師寶」,即皈依「玄中大法師」,能不落邪見。

同是道教流派正一派與全真派到底有何不同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是神仙方術衍化形成的。東漢末年湧現出大量的道教組織,其中最為著名的有張角領導的五斗米道黃巾軍起義,開創了東漢朝400年來最大的諸侯混戰的局面,為以後的「三國」打下了堅實的鋪墊。

在後來的發展中道教派系林立,發展成多元化趨勢。但總體歸納起來大致分為正一、全真兩派。

正一教,原為漢朝時五斗米道。以《正一經》為主要經典,不重修持,崇拜神仙,畫符念咒,降神驅鬼,祈福禳災。

相比之下全真教,就比較講究整齊劃一,全真教始創於金代初年 。創始人王重陽,以《道德經》作為信徒必讀經典。修行方術以內丹為主,不尚外丹符,主張性命雙修,先修性,後修命。

認為修真養性是道士修煉唯一正籙道,除情去欲,識心見性,使心地清靜,才能返樸歸真,證道成仙。還規定道士必須出家住觀,嚴守戒律,忍恥含垢,苦己利人。

對犯戒道士有嚴厲懲罰,從跪香、逐出直至處死,有著嚴格的組織性、紀律性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觀和道士們的日常生活

道教宮觀,唐代以來遍布全國

名山大邑。歷經各代,有興有廢,現在遺存的宮觀大多正在修復,成為旅遊業的勝地。其中有些被國家確定為重點宮觀。今將一些住有道士,較著名的宮觀簡介於後。

北京白雲觀:原為唐代所建天長觀,元代長春真人丘處機居此,改名長春宮。丘長春「羽化」後,葬於處順堂(稱邱祖殿),並擴建成白雲觀。明正統八年(1443)正式稱白雲觀,清代重修,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號全真第一叢林。現白雲觀僅為原來的一部分,內有玉皇殿,老律堂(為律師傳戒處)、四御殿、邱祖殿、三清閣、八仙殿、呂祖殿、元君殿(供奉碧霞元君)、元辰殿(供奉六十甲子太歲和斗姆)等。白雲觀現為中國道教協會所在地。

瀋陽太清宮建於清康熙二年(1663),原名三教堂,為東北地區全真道最大的叢林。

龍虎山天師府江西貴溪縣龍虎山嗣漢天師府為正一道祖庭。現上清鎮天師府尚保存完好,但龍虎山上清正一宮已荒廢。

茅山道院句容縣茅山又名地肺山、句曲山,為道教第一福地,第八洞天,道教宮觀較多。現在元符萬寧宮、九霄萬福宮、崇禧萬壽宮等道觀建築,多為正一派道士居住。

杭州抱朴道院位於杭州西湖葛嶺,有葛仙殿、抱朴廬等,傳為葛洪煉丹之處。

千山無量觀在鞍山市千山,有老君殿、三官殿等建築,為全真道十方叢林。

成都青羊宮始建於唐代,今有混元殿、三清殿、八卦亭等,其旁有二仙庵。

青城山天師洞傳說為張陵修道處,亦名常道觀。現觀內有三清殿、三皇殿、黃帝祠等。

青城山祖師殿供奉呂祖、張三丰等。

泰山碧霞元君祠奉祀天仙聖母碧霞元君,此外還有送生娘娘、眼光娘娘,為香火盛地。

嶗山太清宮嶗山有太平宮、上清宮、白雲洞、明霞洞、斗姆宮等道教宮觀,以太清宮為首。現嶗山太清宮為全真道重要宮觀。

 河南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宮太極殿老君台洞霄宮、明道宮三聖母殿、娃娃殿、弘道苑、玄元殿、文昌閣、老君台、騰雲閣、弘道苑等建築。

武當山紫霄宮武當山為道教聖地,宮觀較多,以紫霄宮規模宏大,祀真武(玄武)大帝。

武當山太和宮位於武當山天柱峰,建於明代,又稱太岳太和宮。

武漢長春觀在武漢市內,為重要道觀,供奉太上老君、呂祖、七真等道教仙真。

玉隆萬壽宮在江西南昌西山,又稱妙濟萬壽南宮,奉祀許真君,為凈明道祖庭。

周至縣樓觀台終南山中最古老的道教宮觀,供奉老子、關尹諸神,道教聖跡較多。

嵩山中嶽廟在河南登封縣境內,始建於秦,現有中嶽大殿及御書樓等,為道教聖地。

羅浮山沖虛古觀為東晉葛洪煉丹修道之處,現有葛仙祠、黃大仙祠、呂祖殿、稚川丹灶等。

西安八仙宮始建於宋代,相傳為鍾離權和呂洞賓傳道處,供奉八仙、藥王、斗姥諸神。

華山玉泉院在陝西省華陰縣華山之張超谷,相傳為陳摶修道之處,有希夷洞等建築。

華山鎮岳宮在華山西峰,供奉西嶽大帝。

華山東道院原名九天宮,奉祀九天玄女。

上海白雲觀建於清代,為上海市道教協會所在地,多為正一道士。

蘇州玄妙觀觀中藏有唐代吳道子所畫老君像及顏真卿筆跡等碑刻,奉祀三清諸神。

戶縣重陽萬壽宮在陝西省戶縣祖庵鎮,為全真道祖王重陽埋藏「遺蛻」之處,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有祖庵碑林等。

山西芮城縣永樂宮在山西省芮城縣永樂鎮,相傳為呂洞賓誕生地,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現遷至芮城縣北龍泉村。

此外著名道觀還有廣州市越秀山三元宮;廣東惠陽市玄妙觀;湖南衡山玄都觀;四川灌縣二王廟;陝西華陰縣西嶽廟、雲台觀;河南鹿邑縣太清宮;湖北均縣武當山南岩宮、遇真宮、復真觀;浙江餘杭縣洞霄宮;杭州玉皇山福星觀;杭州黃龍洞;南京市朝天宮;北京市東嶽廟,青城山之建福宮、圓明宮等。

現代散居於中國大陸各宮觀的道士,基本屬於全真道和正一道兩大道派。道士們都能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並無道派之爭。國內道教宮觀大致分兩類,一類稱子孫廟(小廟),另一類為十方叢林(亦稱十方常住)。子孫廟清代以來屬私產,不接待十方道眾,師父為廟內「當家」,亦稱住持,可以收徒弟,廟產師徒相傳,但無權傳戒,不得懸掛鍾板。十方叢林為道團公產,道士可以來掛單居住,可以傳戒,但不能收徒弟。十方叢林為道士集中居住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場所。十方叢林亦往往在附近設小廟,供遊方道士學習經典再進叢林掛單;有些子孫廟亦懸掛鍾板,留單接眾,稱子孫叢林或子孫常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老子故里紀念老子誕辰2588周年,鹿邑民間舉行祭拜大典!

2017年312日早上650分,由河南省文化廳主辦,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鹿邑縣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二屆老子生日拜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展演開幕式在太清宮老子文化廣場隆重舉行。

老子故里鹿邑縣太清宮老子文化廣場-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

老子故里太清宮太極殿-紀念老子誕辰2588周年拜典

前來老子故里太清宮拜謁老子的遊人香客

2017年農曆215日,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的誕辰,來自海內外的李氏宗親代表、鹿邑城鎮居民代表、道教信眾代表等社會各界代表2000餘人懷著對先賢的崇仰與緬懷之情聚集在鹿邑縣太清宮一起參加了這場祭拜活動。

 

此次公祭活動還吸引了海內外數萬名遊客齊聚明道宮、太清宮等地祭拜先賢老子。為期一個月的「老子生日拜典·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戲劇)展演系列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河南省豫劇團、商丘豫劇團、太康道情、內黃青年墜劇團、商水劇團、鹿邑縣豫劇團選送的16場河南省非遺(傳統戲曲)展演以及民俗表演、技藝與傳承鹿邑非遺展演、戲迷大賽等相關活動活動為前來拜謁聖賢老子的香客、遊客奉上一場文化盛宴。

老子故里紀念老子誕辰2588周年 萬人齊聚鹿邑拜謁先賢

312日上午,紀念老子誕辰2588周年祭拜大典在老子故里鹿邑舉行。此次老子誕辰祭拜儀式與老子廟會同時開幕,吸引了數萬名來自海內外的香客、李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朝拜祈福。 

鐘鼓齊鳴,絲弦悠揚,312日上午650分,祭拜大典在禮炮聲中開始。

在老子故里鹿邑縣太清宮太極殿前,三牲五穀陳列,鮮花雅樂備至。社會各界人士先後向老子敬獻了花籃,並上香、祭酒。來自海內外的李氏宗親代表及鹿邑城鎮居民代表、道教信眾代表2000多人,向老子聖像行三鞠躬禮,以示對先賢的感懷和追憶。

天下李姓,根在鹿邑。老子是李姓子孫的先祖,據《李氏祖脈源流》記載李淵、李世民認老子為先祖。在每年的老子生日期間,來自海內外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李氏尋根訪問團來到鹿邑尋根祭祖。

此次老子誕辰祭拜儀式與老子廟會同時開幕,吸引了數萬名來自海內外的香客、李氏宗親及社會各界人士朝拜祈福。鹿邑街頭人山人海,太清宮內蜂擁的香客們將每一座香台圍得水泄不通,爭相拜謁心中的「太上老君」 

據悉,本次老子廟會將於312日至411日舉行,為期一個月。廟會期間各種各樣的民俗娛樂活動目不暇接、引人入勝。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系列文化活動、非遺項目民間藝術展演活動、「大道同源」文化藝術系列活動、老子文化大講堂、第二屆燈光節等主題活動,將在老子廟會期間一一上演,精彩紛呈,彰顯「中國老子文化之鄉」風采。

據了解,農曆二月十五是老子生日,後人為紀念老子,在鹿邑縣老君台、太清宮興起廟會進行祭拜,唐朝時達到鼎盛,後因歷史原因,曾一度中斷。「近年來,我們藉助省直管政策和體制機制優勢,統籌推進『文化立縣』戰略,秉持『老子立產、老子立文、老子立事、老子立城』發展理念,堅持向改革要動力、向創新要活力、向市場要資金,全力打造全國老子文化高地。

 河南鹿邑太清宮太極殿太上老君神像正式分靈臺灣台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恭奉。

道脈延傳 紫氣東來 弘揚道德真源 福佑眾生

歡迎各地宮廟 信眾 蒞臨參香 福生無量

中國全真龍門正宗第十九代玄裔弟子盧圓熹謹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安市鄠邑區祖庵鎮成道宮

西安市有個戶縣,古名:鄠(hu)縣。今已撤縣設區,名曰:鄠邑區。「

鄠邑」二字說來歷史久遠,距今將近2800年。「鄠邑」脫胎於「扈(hu)邑」,「扈邑」兩字則更為古老,距今將近4100年。

扈邑在遠古時代,是大禹兒子有扈氏的封國。都城在如今甘亭鎮郭村、韓村一帶,《元和郡縣誌》載:「故戶縣城,在今縣城北二里許,夏之扈國也。」

《史記·夏本紀》記載:「禹以姒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夏後氏、有扈氏。」大禹死後,大禹的兒子夏後氏的夏啟改「禪讓制」為「家天下」,建立夏朝。有扈氏不服氣,為了王位繼承權,與夏後氏大戰於今天的甘河、甘峪口一帶。此事《史記•夏本紀》有詳細記載:「啟與有扈大戰於甘之野。」這便是「扈邑」的由來。

夏朝滅亡,到了商朝時期,這裡又變成了北伯侯崇侯虎的」崇國」,西伯候姬昌剿滅崇侯虎,從西岐遷都於此,建立「豐邑」。周平王東遷,以岐豐之地賜秦襄公,改「扈

邑」為「鄠邑」。

秦孝公時期設置「鄠縣」。1964年為了簡化生僻字,「鄠縣」改為「戶縣」,2016年底,批覆戶縣撤縣設區,設縣達2366年的戶縣最終變成「鄠邑區」。

鄠邑區下面有個祖庵鎮,是一座千年古鎮,位於縣城以西。祖庵鎮一直歸周至縣管轄,1958年的時候才劃歸當時的戶縣管轄。原先去周至縣的時候,出戶縣縣城路兩側有十幾米高的兩排柏樹,直通祖庵鎮,也算是一道風景。

成道宮的所在,竟然是一個毫不起眼的農家小院,院牆上是兩扇閉合著的大鐵門,穿過小院走到裡邊,有個小小的山門,不知何故門楣書寫「重陽成道宮」三個字。

成道宮始建於金朝,興盛於元朝。明清以後,由於道教衰落,成道宮的大部分建築損毀。如今,成道宮的建築有玉皇殿、重陽殿、藥王殿、活死人墓碑等建築。

金大定元年王重陽擇在祖庵鎮東北3里之南時村,自鑿一墓穴,深丈余,築冢數尺,自曰「活死人墓」。

以前曾經開過墓道,發現裡面確有地下室,用長竹竿試探,但沒有碰到低,不知確切深度,為了保護起見,沒有繼續挖掘,用原有蓋於墓道上方的青條石板蓋住,原樣封存。

要說「祖庵」,就不得不提到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全鎮教主王重陽」。「祖庵」之地宋金時期名叫「劉蔣村」,後商貿繁榮改名為「雙溪鎮」。王重陽在此地創立全真教,被尊為全真祖師,去世後其弟子馬鈺、丘處機於此重修建重陽祖師茅庵(重陽宮)隨稱之祖庵。雙溪鎮亦因之改稱祖庵鎮,迄今已有800餘年。

祖庵鎮的東北有一個成道宮村,最早名曰「南時村」,村子不大,6個村名小組,1000餘人。早在北宋以前,有時姓人家在此南北兩地居住成村,故稱「南時村」和「北時村」,今「北時村」已經轉音為「北市村」。據《周至縣誌》載:「北市村又名「金湯堡」,取自「固若金湯」之意,隸屬周至縣;民國滅,城牆城門殆滅,遂易名易主,今隸屬戶縣管轄。」

咸陽就是一個出神仙的地方,現在天下馳名的「茅山道士」開山鼻祖「三茅祖師」就是漢朝時期咸陽南關的「茅家三兄弟」。

到了金大定元年,也就是南宋紹興三十年(當時關中已經是金國的地盤了),今天咸陽市秦都區雙照鎮大魏村的青年王中孚來到了「南時村」,在村中自鑿一墓穴,深丈余,築冢數尺,內設「王害風靈位」,自曰「活死人墓」。

王中孚獨居穴中,苦修苦煉了三年成道,道號:重陽子。大定三年王重陽填堵了「活死人墓」,遷居到劉蔣村(祖庵鎮)結茅庵修道。大定七年,赴山東傳教,收徒「全真七子」,創建全真教。

大定十年,王重陽自知行將羽化,病逝于于返鄉途中,兩年後馬鈺、譚處端、丘處機、劉處玄將王重陽遺體帶回關中,葬於劉蔣庵(今重陽宮)。

南宋端平二年全鎮教徒在重陽祖師生前活死人墓處修建寺觀,以作紀念。南宋淳祐十二年取王重陽在此修身成道之意,稱此觀為「成道宮」。

元朝時期,王重陽高徒丘處機遠走大漠覲見成吉思汗被封為國師,總管天下道門。全真教大興,成道宮香火旺盛,盛名遠播,「南時村」村名也逐步被「成道宮」宮名所取代,沿用至今。

王重陽「掘地為穴、積土成冢」的活死人墓原貌早已不在,手書的「活死人墓」手跡也不見蹤影。《活死人墓》碑、王重陽臥像石刻,均遭破壞。

今存前後殿各三間,為民國時重建。活死人墓為原址新建,《馬丹陽十勸碑》一通存宮內。傳說解放前有咸陽女子龍碧霞居住墓中,是否小龍女原型,不得而知。

道教是中國本土宗教,尊聖賢老子李耳為祖,相傳為東漢末年張道陵所創,唐朝時期上升為國教。道教宗派眾多,以南北二派為尊,其中北方全真派占主導地位,南方正一派占主導地位。

但是王重陽當今顯赫的名聲,並非來源於道教「北五祖」的身份。而是來源於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在華人世界裡,提起「射鵰三部曲」影視作品,那可是如雷貫耳,無人不知。

在《射鵰英雄傳》中王重陽在終南山創立全真教,是「老頑童」周伯通的師兄、「全真七子」的師父,為天下五絕之首的「中神通」 ,《九陰真經》神鬼莫測,武功造詣登峰造極,華山論劍稱「天下第一」。

在《神鵰俠侶》中王重陽與林朝英打賭認輸,將古墓讓出,林朝英創建古墓派。楊過和小龍女,絕代雙驕,留下「終南山下,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的武林傳奇。

成道宮的原建築及《活死人墓》碑、王重陽臥像石刻等均遭破壞。今存前後殿各三間,為民國時重建。殘存《馬丹陽十勸碑》一通存宮內。

終南山下重陽宮是王重陽建立全真教的地方,被稱為全真祖庭,位於西安市戶縣祖庵鎮,從重陽宮出來,相隔4里地就是重陽祖師得道成仙的成道宮。

成道宮位於戶縣祖庵鎮成道宮村,宋朝稱南時村,據說王重陽抗金失敗後,掘地穴居,稱之「活死人墓」,書云:王害瘋靈位三年後,王重陽走出活死人墓開悟得道,弟子建宮室,名曰:成道宮。

成道宮的所在,竟然是一個毫不起眼的農家小院,院牆上是兩扇閉合著的大鐵門,穿過小院走到裡邊,有個小小的山門,不知何故門楣書寫「重陽宮」三個字。

成道宮始建於金朝,興盛於元朝。明清以後,由於道教衰落,成道宮的大部分建築損毀。如今,成道宮的建築有玉皇殿、重陽殿、藥王殿、活死人墓碑等建築。

金大定元年王重陽擇在祖庵鎮東北3里之南時村,自鑿一墓穴,深丈余,築冢數尺,自曰「活死人墓」。

以前曾經開過墓道,發現裡面確有地下室,用長竹竿試探,但沒有碰到低,不知確切深度,為了保護起見,沒有繼續挖掘,用原有蓋於墓道上方的青條石板蓋住,原樣封存。

現在成道宮一棵銀杏樹下立著一塊石碑,上書「活死人墓」四個大字,石碑的下面,就是王重陽修行的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解放前傳說有龍姓女子在墓中居住,後不知蹤影。解放後曾經開過墓道,裡面確有地下室,用竹竿探不到底,為了保護古墓,又用石板蓋上了。

重陽真人在甘河橋遇呂洞賓、漢鍾離點化成仙,只是一個神奇的傳說罷了。但活死人墓中悟道心得:「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閒寂真虛靜,隔斷凡間世上塵」。如若細細品來,煩躁不安的心是否有絲絲的平和與清涼!

戶縣遇仙橋:全真教中神通王重陽遇仙之地

王重陽,號重陽子。全真道創始人,有弟子號稱「全真七子"活死人墓在今西安市戶縣祖庵鎮以北偏東約二公里處的成道宮村。只是與《神鵰俠侶》書中所寫略有出入。書中寫重陽宮在終南山上,活死人墓在重陽宮山後。實則今戶縣重陽宮在今終南山下,離終南山有8里之遙,活死人墓在重陽宮東北6里處。解放前墓中有瘋女龍碧霞常住。

王重陽在「活死人墓」修煉成道後,於金大定三年,填了墓坑,遷居劉蔣村(今戶縣祖庵鎮)結茅庵傳道始,經大定十一年重陽弟子馬丹陽、邱處機等祖庵弘道,重陽宮到承安二年呂道安、畢知常興建祖庵,朝庭敕名「靈虛觀」,是為全真道最早的一處正規道觀。後改靈虛觀為重陽萬壽宮,簡稱重陽宮

戶縣甘河鎮遇仙橋為宋、金時期在甘河上所建三孔石拱橋。相傳王重陽48歲那年,時任甘河鎮酒監的王重陽,在甘河橋巧遇呂洞賓、漢鍾離二仙,經二仙點化,而離家修道,創立全真教,終成正果。後人將此橋命名為遇仙橋。此橋遺存至今,橋樑尚好,拱石浮雕精美,橋洞之間有石雕龍頭。

金正隆四年王重陽48歲,傳說這一年6月,他在甘河鎮的甘河橋上,遇二仙點化,從此出家入道。王重陽遇仙得道的遇仙橋(甘河橋),在經歷了半個世紀的淤泥埋沒後,近日重見天日。

甘河重陽遇仙橋其建築方法是採用了先修此橋楦然後沿橋楦砌築成橋洞和橋體,在橋體中適當位置嵌鑲著龍頭浮雕和圓雕,石料間未用白灰等建築材料,而是採用了把石料磨光後,架砌在一起的辦法築成的,雖經周戶震感十分強烈,震毀建築物十分嚴重的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華縣8級地震和民國十九年(1920年)寧夏海源8.5級地震,而甘河重陽遇仙橋卻安然無恙,七百多年過去了,橋體既未變形,又未走樣,仍保持著原來的風貌。

甘河重陽遇仙橋為三孔,東西兩個小孔為實洞,橋面比兩側路面略高,橋面橋底均用長方石條鋪砌,橋體堅固完好。相傳,修重陽遇仙橋時,把重陽殺牛刀和接血盆深埋在中洞底石板下。若以橋體中心東西為一介面,南北兩面對稱,若以中洞中心南北為一介面,東西兩面對稱。 甘河重陽遇仙橋橋體南北兩邊各有四條圓雕龍頭,從洞側橋體中伸出,北面東邊第一個龍頭的龍鬚上雕有浮雕王八一隻,緊緊咬住龍鬚,甘河人民戲稱鱉咬龍鬍子。

王重陽「掘地為穴、積土成冢」的活死人墓原貌早已不在,手書的「活死人墓」手跡也不見蹤影。《活死人墓》碑、王重陽臥像石刻,均遭破壞。

今存前後殿各三間,為民國時重建。活死人墓為原址新建,《馬丹陽十勸碑》一通存宮內。傳說解放前有咸陽女子龍碧霞居住墓中,是否小龍女原型,不得而知。

今存前後殿各三間,為民國時重建。活死人墓為原址新建,《馬丹陽十勸碑》一通存宮內。傳說解放前有咸陽女子龍碧霞居住墓中,是否小龍女原型,不得而知。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教三大祖庭,西安一座、北京一座、山西一座

西安重陽宮,是為全真教開山祖庭,北京白雲觀、山西永樂宮雖也號稱「祖庭」,其實不過是王重陽弟子所建。

全真教祖師王重陽於金初在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自題所居庵為全真堂創立。凡入道者皆稱全真道士而得名。對中國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武術有很大的影響,是金代興起的北方三個新道派中最大和最重要的派別。

全真教有三大祖庭

西安重陽宮

重陽宮,又稱為重陽萬壽宮,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戶縣祖庵鎮。是我國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葬骨之地。金庸小說《神鵰俠侶》中多有藝術化描述。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陽自焚其居,東行至山東寧海,得丘處機、劉處玄、譚長真、馬鈺諸弟子,創全真道教。王重陽卒後,弟子護送其遺骨葬於舊居。馬鈺(丹陽)襲掌全真教,於其地建立道觀,手書「祖庭」二字為額。嗣後,王重陽弟子王處一上奏,請於其址建靈虛觀,丘處機又請改名重陽宮。元世祖時乃更名重陽萬壽宮。重陽宮在元代的北方道教中影響很大,居全真道三大祖庭之首。元世祖時,重陽宮奉敕更名為「敕賜大重陽萬壽宮」。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尊稱。

重陽宮,是全真道祖庭,又稱為重陽萬壽宮、祖庵,享有「天下祖庭」、「全真聖地」之盛名。位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戶縣)祖庵鎮,距西安市中心40千米。各類建築共占地1.0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229.2平方米,紀念塔建築面積105.6平方米,附設建築面積222.5平方米。

重陽宮是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全真道祖師王重陽早年修道和遺蛻之所。王重陽主張儒、釋、道三教合一,以「三教圓通,識心見性,獨全其真」為宗旨,故名其教為全真。其弟子丘處機受到元太祖的器重,全真教在北方愈益興盛。重陽宮從而成為全真教祖庭。

 

重陽宮七真殿殿後的祖庵碑林大有來頭,大殿內保存了不下50通各朝碑刻,碑石中優以31通巨型元碑最為著名,記載道教全真派的歷史、教義和修煉要旨等,而碑文很多都是由趙孟(兆頁)、韓沖、姚燧、王重陽、尹志平等名家高道所書。而這些人都是全真教中的知名人物,金代及明清碑石也保存不少,並且大多數為螭首龜跌碑,這樣更說明了這裡石刻的等級之高。

重陽宮碑銘比較詳盡地反映了重陽宮和道教全真派發展起落軌跡和狀況,較為集中地反映出全真教與金、元社會政治發展的緊密關係,所記載的全真教修煉方法,為研究道教文化和中國傳統醫學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從些來看,這裡絕對是值得每個愛好中國文化的人們來看看的好地方。

元代時,重陽宮殿堂建築共計約5048間,全真道徒往往雲集於此,最盛時近萬人。明清以後,屢遭破壞,宮院逐步縮小。明代以後,重陽宮開始衰落,規模逐漸縮小。現存的靈官殿、七真殿均為清同治十三年重建,建制和規模遠非元代可比。

祖庵碑林亦稱祖庵石刻,收集陳列元時道教全真振石刻文物80餘通(),大多數為螭首龜跌或方趺,碑石55通,尤以31通巨型元碑最為著名,經陝西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一級文物的12通,二級10通,三級4通。這些碑石記載著道教全真派的歷史、教義、修煉要旨等。按內容可分為宗教歷史類、書法名碑類、八思巴文類、內丹功法類四種。另有7通元代聖旨碑,其中5通是蒙漢文合刻碑。

其中《大元敕藏御服之碑》、《皇元孫真人道行碑》為元代大書法家趙孟頫所書,殊為珍貴。

山西永樂宮

永樂宮,又名,大純陽萬壽宮,位於山西省芮城縣城北3公里的龍泉村東側,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樂宮原來是一處道觀,是為奉祀中國古代道教「八洞神仙」之一的呂洞賓而建,因原建在芮城縣永樂鎮,初被稱為永樂宮。永樂宮系元代定宗貴由二年(公元1247年)動工興建,包括彩繪壁畫在內,元代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遷)竣工,施工期長達110多年。

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築風格,特別是宮殿內部的牆壁上,布滿了精心繪製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永樂宮的壁畫滿布在四座大殿內。這些繪製精美的壁畫總面積達960平方米,題材豐富,畫技高超,它繼承了唐、宋以來優秀的繪畫技法,又融匯了元代的繪畫特點,形成了永樂宮壁畫的可貴風格,成為元代寺觀壁畫中最為引人的一章。

現存的永樂宮主要建築為一門三殿,一門為龍虎殿,也就是無極門,三殿為三清殿、純陽殿、重陽殿。

北京白雲觀

道教全真第一叢林——北京白雲觀位於北京西便門外,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道教協會、中國道教學院和中國道教文化研究所等全國性道教組織、院校和研究機構先後設在這裡。白雲觀也是「文革」中北京很少沒被破壞的寺廟之一。

白雲觀前身系唐代的天長觀。據載,唐玄宗為「齋心敬道」,奉祀老子,而建此觀。觀內至今還有一座漢白玉石雕的老子坐像,據說就是唐代的遺物。金正隆五年 (1160),天長觀遭火災焚燒殆盡。金大定七年(1167)敕命重修,歷時七載,至大定十四年(1174)三月竣工。金世宗賜名曰「十方天長觀」。泰和二年(1202),天長觀又不幸罹於火災,僅餘老君石像。翌年重修,改名曰「太極宮」。金宣宗貞祐二年(1215),國勢不振,遷都於汴,太極宮遂逐漸荒廢。

元初,邱處機 (號長春子)自西域大雪山覲見成吉思汗,東歸燕京,賜居於太極宮。當時宮觀一片淒涼,遍地瓦礫,長春真人遂命弟子王志謹主領興建,歷時三年,殿宇樓台又煥然一新。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成吉思汗敕改太極宮為「長春觀」。七月,邱處機仙逝於長春觀。次年,長春真人高徒尹志平在長春觀東側下院建處順堂藏邱祖仙蛻。元末,連年爭戰,長春觀原有殿宇日漸衰圮。明初,以處順堂為中心重建宮觀,並易名為白雲觀。清初,在王常月方丈主持下對白雲觀又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重修,基本奠定了今日白雲觀之規模。

白雲觀的建築分中、東、西三路及後院,規模宏大,布局緊湊。 中路以山門外的照壁為起點,依次有照壁、牌樓、華表、山門、窩風橋、靈官殿、鐘鼓樓、三官殿、財神殿、玉皇殿、救苦殿、藥王殿、老律堂、邱祖殿和三清四御殿。

全真道教龍門派第七代傳戒律師王常月,三次公開傳戒,開創了全真龍門振興局面。

王常月這樣講述《三皈依戒》:

第一皈身,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故曰道寶。

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故曰經寶。

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故曰師寶。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教第五位掌教龍門派師祖——長春演道主教真人丘處機略傳(1)

長春真人

邱處機(公元1148-1227年),字通密,道號長春子,山東棲霞縣濱都里(今山東省棲霞市)人。生於金熙宗皇統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祖輩業農,世稱善門。「母孫氏早亡,父娶繼室怙恃之。」[1]由於家境貧寒,未嘗讀書,但天資聰穎,氣宇不凡。十九歲時,丘處機「悟世空華,知身夢幻,擬學神仙脫輪迴之苦趣,復常樂之妙源,遂拋家產,割愛情,循居崑嵛山石門峪,依道者以修真。」[2]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九月,聽聞王重陽在山東寧海,他便自崑嵛山來到寧海全真庵,拜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為其訓名處機,號長春子。當時其雖不通文墨,但為了邀勵他學習,王重陽仍令其執掌文翰。此後,丘處機便跟隨王重陽在山東各地傳教。邱處機為金朝和蒙古帝國統治者敬重,並因遠赴西域勸說成吉思汗減少殺戮而聞名。在道教歷史和信仰中,邱處機被奉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龍門派的祖師。在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和《神鵰俠侶》中,邱處機被描述為一位豪邁奔放、武藝高強的道士,這也使他更為大眾所知。1227(元太祖二十二年),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其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年十九出家寧海崑嵛山,(今牟平東面)。師王重陽,和其它師兄弟合稱「全真七子」他們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邱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鈺之妻)。全真七子隨王重陽一起創立道教全真派,邱處機在王重陽去世後入磻溪穴居,歷時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後又赴饒州龍門山(今寶雞市)隱居潛修七年,成為全真龍門派創始人。

一、求道修道

邱處機,自幼失去雙親,嘗遍人間辛苦。從童年時就嚮往修煉成「仙」,少年時棲身村北的公山,過著「頂戴松花吃松子,松溪和月飲松風」的生活。傳說,他為了磨鍊意志,曾一次次將銅錢從石崖上扔進灌木叢,直到找到為止。(1148年)農曆正月初九日生於山東登州棲霞。1167年開始學道。1168年拜全真道祖師王重陽為師,王重陽為他取名處機,字通密,號長春子。1169(金大定九年),王重陽攜弟子4人西遊,途中病逝於汴梁城,彌留之際囑咐說:「處機所學,一任丹陽。」自此,邱處機在馬丹陽教誨下,知識和道業迅速長進。11681170年間,邱處機跟隨王重陽在山東和河南傳教。1170年春,王重陽在河南汴梁逝世後,邱處機跟隨同門馬鈺、譚處端和劉處玄到陝西終南山拜會王重陽的朋友,及後於1172年將王重陽遷葬終南山。1174(金大定十四年)8月,邱處機隱居皤溪(在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部)潛修7年,又到隴州龍門山潛修6年。這期間,他「煙火俱無,簞瓢不置」,「破衲重披,寒空獨坐」,生活極為清苦,但「靜思忘念,密考丹經」,潛心於養生學和道學的研究,並廣交當地文人學士,獲得了豐富的歷史、文化知識。

二、生平事跡

1188(金大定二十八年)3月,邱處機應金世宗召,從王重陽故居赴燕京(今北京),奉旨塑王重陽、馬丹陽(時已去世)像於官庵,並主持了「萬春節」醮事。向皇帝作「持盈守成」的告誡。名聲大振。1191(金明昌二年)秋,邱處機回歸故里修建濱都宮(賜號太虛觀)作為傳道之所。

1203年劉處玄逝世,邱處機成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邱處機掌教時間長達二十四年,期間他在政治和社會上積極發揮自己的影響,使全真道的發展進入興盛時期。在12031219年間,他在山東蓬萊、芝陽、掖縣、北海和膠西等地傳教;1214年,山東發生楊安兒起義,金朝駙馬都尉仆散朝恩請邱處機協助招撫亂民,憑藉邱處機的聲望,登州和萊州等地很快恢復平靜;又12161219年間,南宋和金朝政府屢次詔請邱處機赴朝,但他都沒有前往。

金興定三年(1219),成吉思汗西征途中,聽隨行的中原人介紹邱處機法術超人,遣使相召。1220年秋,邱處機率弟子從山東萊州動身,經宜化(今河北宜德),越野狐嶺,東北行至呼倫貝爾,再沿怯綠連河西行,穿越蒙古高原、金山,甫下經別十八里、昌八里(今薪疆昌吉)、阿力麻里,塔刺思河、塞藍。(今哈薩克斯坦奇姆肯特)、霍闡沒輦(錫爾河)、撒馬爾罕、碣石(今烏茲別克斯坦沙赫里·沙勃茲),越阿姆河而南,1222年初夏在大雪山(今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與成吉思汗會見。進言「敬天愛民為本」,「清心寡欲為要」,被尊稱「神仙」。每每進言:「要長生,須清心寡欲;要一統天下,須敬天愛民。」此講深得成吉思汗讚賞,口封「神仙」。在邱處機的影響下成吉思汗曾令「止殺」。1224(元太祖十九年),邱處機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長觀(今白雲觀)。同年,邱處機曾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餘。並通過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自此,全真教盛極一時,邱處機的聲譽亦登峰造極。寺廟改道觀、佛教徒更道教者不計其數。1227(元太祖二十二年),邱處機病逝於天長觀,終年80歲。元世祖時,追封為「長春演道主教真人」。著有《溪集》、《鳴道集》等。徒弟李志常著《長春真人西遊記》,記其西行經過。

王重陽創立的全真道,興起於金大定年間的山東半島。在王重陽尤其是馬鈺、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與孫不二等「全真七子」的不懈弘揚下,全真道逐漸由山東走向陝西、河南、河北等地,成為金末元初中國北方影響最大的道教宗派。十三世紀二十年代初,作為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審時度勢,在南宋、金與蒙元之間做出明智選擇,不顧七十三歲高齡,長途跋涉幾萬里,歷時四年多,面見一代梟雄成吉思汗於雪山之陽,並憑藉其高深的道行與真誠的態度,取得成吉思汗的信重,從而使全真道走向全國,成為與正一併立的中國兩大道教宗派之一。雖然全真道的創始人是王重陽,但使全真道真正興旺發達的卻是丘處機。可以這樣說,沒有王重陽就不會有全真道,但若沒有丘處機,也就不會有全真道的興旺發達。

三、道教思想

雖然全真道為「道教中之改革派」,但它並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源淵於唐末五代產生的鐘呂丹道派。鍾呂丹道派的創立者是鍾離權與呂洞賓,他們一改傳統道教以符籙與外丹為主的宗教形式,創立了內丹學派。內丹學雖然借用了外丹的一些術語,但卻表達了與外丹完全不同的涵義。內丹學主張以人自身具有的元精、元氣、元神三寶為藥物,以丹田為鼎爐,通過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煉虛合道的過程,達到靈魂出殼、長生成仙的超越目標。它與外丹依賴外在丹藥來獲取肉體長生不同,而是通過對人自身內在先天精、氣、神的修煉來達到靈魂的超越,從而避免了傳統道教的諸多弊端。鍾呂丹道派的內丹思想,被宋神宗時期的張伯端所繼承,創立了內丹南宗。後來,王重陽在陝西接受了鍾呂丹道派的內丹思想,創立以內丹修煉為主的全真道,後來被稱之為內丹北宗。

王重陽的內丹心法源於甘河與醴泉的兩次遇仙,他自己曾言:「終南一遇,醴邑相逢,兩次凡心蒙滌。便話修持,重談調攝,莫使暗魔偷適。養氣全神寂,稟逍遙自在,閒閒遊歷。」雖然他沒有明確地說他在甘河和醴泉遇到的兩位仙人就是呂洞賓,但他卻曾明確地把呂洞賓作為自己的老師,他有詞云:「正陽的祖,又純陽師父,修持深奧。更有真尊唯是叔,海蟾同居三島。弟子重陽,侍尊玄妙,手內擎芝草。」又云:「漢正陽兮為的祖,唐純陽兮做師父。燕國海蟾兮是叔主,終南重陽兮弟子聚。」通過這兩首詞可以看出,王重陽明確把鍾離權視為師祖,把呂洞賓視為師父,而把劉海蟾視為師叔。不僅王重陽這樣認為,而且全真七子也明確地把王玄甫、鍾離權、呂洞賓、劉海蟾與王重陽奉為全真五祖,為了與內丹南宗的南五祖相區別,後來稱之為「北五祖」。馬鈺言:「純陽的祖,又重陽、師父通明玄奧。更有真仙和師叔,同共居蓬萊島。」王處一亦言:「我師弘道立全真,始遇純陽得秘文。」雖然現在沒有確切的史料來證明王重陽的內丹心法得自呂洞賓的親傳,但至少可以肯定其源於鍾呂丹道派。

雖然王重陽繼承了鍾呂的丹道思想,但全真道的內丹思想不僅與同樣是源於鍾呂丹道派的內丹南宗不同,而且就是與《鍾呂傳道集》與《靈寶畢法》中所反映出來的鐘呂內丹思想,也有很大的差別。同樣,全真七子雖然都是王重陽的弟子,但他們各自的思想並不完全相同,正因如此,後來全真七子才各自立派但在全真七子中,對全真道內丹思想的形成與發展,影響最大的還是丘處機。丘處機幾乎對成仙理念、性命理論、三教關係與內功外行等全真道思想的各個方面都有創造性的發展,其所創立的全真道龍門派,後來也成為七真所創各派中影響最大的一支。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8790150_184633956946891_5943463757288136973_n

 

陰陽司官供奉於台中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奉請  陰陽司官 慈悲做主 ! 為善信立解冤牌位,

      化解官非口舌,消除業債,障礙

      祈保職場順利,不生事端,謀事通順,

      家生百福,善道人和  !

陰陽司官兼司陰陽兩界,專辦三世因果、累世夙冤事件、因果業障、陰靈纏身引起問題…等均能稟示化解!故信眾若遇有一般無法辦理之事,則多臨廟求助於陰陽司官代予化解各種問題。

久婚為何不懷孕?受胎困難有孕不能成胎為何?
身體為何醫不好?檢查無病渾身不舒服為何因?
事業為何不順利?別人成功發財你卻難守成?
總是覺得懷才不遇?職場不如意業績不長紅?
運途為何多厄難?災劫連綿口舌是非纏身來?
孩子為何不長進?人講不聽鬼叫直直走為何?
愛情總是不如意?愛他他不來討厭人卻一直追?
婚姻為何不美滿?婚前婚後判若兩人到底為何?

為何冤親債主反撲的影響這麼大?

 神一定能排解嗎?因果業報是什麼?

  神如何助我們脫離因果?關鍵是什麼?

陰陽司官斗:年犯五鬼官符、官司爭訟、橫非破財、安奉移凶化吉、口舌、官訟遠離解消。

【厄】是指災難、困難;【運】是指命中註定的遭遇。所以厄運就是指生活上註定會遇到的困厄! 厄運的發生,是因為我們所欠冤債過多,才導致日常的不順遂!

如果不解厄,對人有甚麼影響?
有些人認為自己沒有做傷天害理的事,不會有冤債,但其實許多冤債,往往是在無心的情況下產生。譬如說因為觀念不同,在相處過程中難免傷害到別人;或是因為一時的情緒不佳,口出惡言;又或是因為群體生活產生的共業等等。諸如此類 雖是無心之過,但仍會在不知不覺中累積,最後形成厄運。

厄運會影響人的運勢,包括財富、婚姻、事業、家庭、健康等,所以一旦有厄運,就要先解厄再補運安斗,效果才會好。這道理就像人在吃補藥前,一定是先醫好身體病痛,以便讓補藥發揮最佳效果一樣。

陰陽司官、盧府千歲濟世問事、靈通指示,解決信眾累世因果業障問題。

諸位善信大德有幸結此法緣,皆因緣俱足與陰陽司官有緣。陰陽司官大顯威靈、其慈悲願力為信眾調解因果業障、指點迷津。濟世助人、能使求助者,於短時間必有感應,助您渡過一切困境、雲開見光明,讓您事業、婚姻、家庭、身體、運途、學業,所求如願、祈福增益、財運亨通、息災治病、萬感萬應,虔心叩求者,其神威皆顯應,護佑闔家平安、獲福無量 耑此順頌福安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
導航廟址-台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高架鐵路臺中五權車站旁

本廟參拜開放時間-早上7點至下午19 盧老師                 電話:(04)22656052  0986830126 

  謁誠歡迎 信眾大德蒞臨 指導聯誼 交流 會香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