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主公法主公,全稱為都天蕩魔監雷御史張聖法主真君,簡稱為法主聖君、都天聖君等,俗稱法主公,客家人稱聖君爺。道教正一道祭祀神祇,亦有人將他歸類於道教閭山派該神信仰,流行於福建福州泉州等地。法主公信仰,在17世紀安溪閩南人傳入台灣。
編輯

據考證,“法主公”意為法術高強的神明。法主公確有其人,一稱是張慈觀、蕭朗瑞、章朗慶等結義三兄弟共稱的“法主三公”,是以法力聞名的道教三大神。不過民間較普遍的說法,為單指張慈觀。

張慈觀,幼名自觀,別名沙。福建永泰縣道士(一說為閩清,1024年-1069年),相傳在世有神通,能除妖伏魔。清高宗乾隆年間所著的《德化縣志》載:“煉性於蕉溪山石鼓岩,見石牛山夜火晶熒,知有魈魅,因往其處。魅方於人家迎婦,輿徒甚盛。觀出掌,令人從指縫窺之,魅悉現形”。

張慈觀曾經在結義弟兄輔助之下,躍入九龍潭石牛洞的潭水之內,以劍刺殺為患福建永春已久的毒蛇精,故許多廟宇的法主公塑像,是一手持劍,一手握蛇。張慈觀神通頗為出名,也因為去除蛇妖的功績,被視為降妖伏魔的大神,物化後被當地人奉為當地神明,因為張慈觀以神通、法術著稱,因此被尊為“法主公” 。據說,明武宗亦曾敕賜張慈觀為“張聖法主真君”。

閭山派有說法認為護法神五營神將中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公”;中營的統帥則是哪吒太子。
編輯

不只有除蛇妖,福州與閩南一帶也有法主公計降螃蟹精、盜雨、捉雷神送瘟神等救民的傳說。

法主公故事因為各地百姓口傳,版本略有不同,較為流行的故事情節梗概如下:

修道經過

傳說中,法主公張慈觀,與蕭朗瑞、章朗慶二真人,義結金蘭,三兄弟於閭山許遜真君宮殿中修煉,受賜風火輪;又習太乙天尊法術,均善道法。

張真人也修佛法,一次至南海普陀山拜山觀音大士曾賜張真人柳枝,真人一拿,即化為寶劍,返回途中,於龍王宮前遇龍樹菩薩龍樹菩薩傳之以空法,並以經書裝在錦囊內,贈予張真人,真人開錦囊,取經欲讀,手上錦囊即化作能裝鬼神的“乾坤囊”,張真人甚感激兩菩薩的傳授,也立志為佛門護法

計降蟹精

張慈觀真人得太乙天尊、旌陽祖師之道法,精於法術,在福建修煉。修煉時遙見妖怪“五通”(“五通”是妖怪的習稱,數目或是種類皆不一定。)強娶民女。張真人為救無辜少女,遂駕著風火輪飛到,用隱身法把少女救出,自己化身成新娘,趁妖怪不注意時拔劍殺出。

這時,“五通”抵擋不住,要求放掉武器,空手對仗。真人允之,將寶劍插在地上,一跺腳步,足跡入石一尺三寸。“五通”遂效法之,足跡只入石一寸,種種跡象,足證真人法力較高,五通拔腿就跑。真人追趕“五通”,一步步地走上矗立的石壁,石壁形成寬八寸、深一尺三寸的石溝,留下四十五個腳印。“五通”見狀大驚,知道真人法力不凡,於是打算智取。

“五通”拚命奔跑,將真人引入石壺洞中,“五通”奔出,塞住洞口,點起陰火焚燒,欲將真人燒死。真人禁錮於洞,聽到洞外“五通”與群魔在狂歡慶賀,分食紅龜粿(一種烏龜形象的點心,內餡多為甜豆沙,多為祭祀神明、節日時的應景食物),真人飢腸轆轆,無力作法,遂喃喃自語:“火煙熏不死我,就怕被紅龜粿粘到身上,必然喪命。”“五通”信以為真,就把紅龜粿全部丟進洞內,想粘死真人。真人遂大得於紅龜粿,飽餐一頓後,念起真言,請出蕭、章兩個結義兄弟前來助戰。蕭真人、章真人一至,大殺鬼卒,打破洞口。張真人遂出洞,又與五通大斗法一次。故民間傳說,祭祀法主公最好的供品,就是紅龜粿。

真人法力較高,本 ​​欲將“五通”殺之。但一想“蒼天有好生之德,此怪修煉有年,法力不低,不如收為護法神。”,於是打算計降之,向“五通”提出和解,並請“五通”食狗肉。“五通”法力不濟,本知必敗,見到能和解,立刻欣然應允。於是,夜半兩人在洞門口共食。真人一塊狗肉也沒有吃,只吃囊中帶著的黑豆,口中響聲不斷。“五通”遂問:“君口中嘎吱作響,何故也?”真人答:“汝運好,挾到肉,我挾到的只有骨頭,所以口中作響。”天明,五通犯了葷菜不食狗肉的禁忌,法力全失。於是張真人把“五通”打回原形,原來“五通”是螃蟹精,真人令其悔悟,並收之為護法神將。

盜雨監雷

慈觀真人得知福建旱災,民生艱苦,頗動悲心,飛身潛入天庭,發現閩人注定有劫,故不降雨。於是將玉帝洗筆之水倒下福建,遂黑雨遍降,消解旱災,且因黑雨為天上仙水,故農作物長得極快,幾近一日長成。

玉帝法眼一觀,發現是張真人,遂命雷神持天書逮捕張真人治罪;雷神動起雷光尋找張真人,張真人靈機一動,化身作監察神“御史真君”,手持乾坤囊至,考察雷神,問雷神辦事可有天書玉旨。雷神忠厚,遂將天書與之。御史開天書一覽,說:“天書詔曰:遣張慈觀擒拿雷神問審,爾其欽哉。”雷神大驚,謂是天庭將天書寫錯。御史說:“君且在我囊中休息,我為君向玉皇天尊請示,以免誤事。”雷神感謝,於是入袋。慈觀真人向袋口細細叮嚀:“君且莫出聲。”雷神聽成“君且出聲。”於是不斷鳴雷,一時間天庭震動。

因天上連連巨響,眾仙震怒,於是要找出雷神,此時張慈觀真人遂答禀雷神在自己手上,並將自己為何要違犯天條之理由禀告玉帝。玉帝甚感張真人誠實之意、愛民之心,不但赦免其罪,還封張為“監雷御史法主真君”,以監督雷神。

力伏蛇仙

張真人三人結義,一曰“蕭真人”,另一曰“章真人”(或曰姓洪)。三位真人得到閭山法術,法力高深、武藝精通。三人修道之時,聽說永春九龍潭石牛洞有一條千年赤色蛇仙為害地方,動輒作祟,使得水災、旱災不斷,並且要求人民以活人獻祭,張真人兄弟聞而大怒。

三人駕風火輪入洞,洞中毒水瀰漫,不見大蛇,其實大蛇藏於洞中密處,已知來意,猛然吐信直取張真人,張真人飛騰而起,手持寶劍勒住蛇頭怪蛇突噴黑煙,張真人頓時變為黑面。蕭真人怒甚,滿臉赤紅,掄起月眉斧,猛砍蛇身,在怪蛇掙扎中,誤傷了章真人額頭,在章真人額上留下一道刀疤,更為緊張,臉色遂更紅,(或曰章真人焦急而臉色轉青)。終於製服此蛇,張真人念動真言,將蛇纏繞於手上而離去。

三人制服蛇妖之後,功成行滿,即有仙樂飄飄,香花朵朵降下,三人即踏彩雲登天。也因此法主真君三兄弟,張真人為黑面,蕭真人紅面、章真人青面,額部有一條刀痕。

送離瘟神

張真人成道以後,在安溪、永春、福州都享香火。一次,瘟神到永春行瘟,一時病人甚多。張真人遂與該瘟神打賭,若輸,可將廟宇讓給瘟神,否則請瘟神離去,瘟神允諾。

於是兩神相鬥七晝夜,僵持不下,瘟神於是在廟門設幕府,動起干戈,部將諸軍包圍真人之廟,陰風陣陣,夜半刀兵之聲不絕。張真人有監雷之權,早將雷神、五營六甲神兵埋伏於廟,以俟後變;此時真人躍登法壇,動起雷法,雷神等一氣沖出,將瘟神部隊圍住。

瘟神知道張真人法力甚高,又具謀略,遂告知真人:“吾代天巡狩,意在難'在劫之人',今此鄉在劫之人幾盡;君當入武夷山採藥,重者仍不可治,輕者可存。”真人知道瘟神亦奉天命,來收劫數中人的性命,不得不為,遂贈之以酒食紙錢,送之離去。

瘟神既離,真人遂入山,訪武夷真君,採草藥與眾人服食,病者逐漸痊癒。從此,永春人除瘟疫都奉祀法主公,而非沿海人除瘟疫的王爺信仰

杜絕斂財

泉州有某尊王信徒,時常迎接其神明神像在各地展開廟會,四處對鄉民派斂香火錢,永春州人頗苦之,唯不敢言。法主聖君一日降乩曰:“豈為真虔,莫非要錢?若恨垂涎,廟金換鉛。”意思是將法主公廟弄得破破舊舊,避免神棍垂涎。信徒依照此言行動,神棍隊 ​​伍一至永春法主公廟,發現法主公廟變得十分破舊,覺得怪異,因而詢問。廟方回應“近來永春災荒,人民困窘,才會連法主公廟都這麼窮困。”神棍只好將神明鑾駕返回,徒費銀錢數万。

降伏邪道

清時,有道人自言奉羅祖教,能呼風喚雨之術,在泉州勸眾捐資,以便老母收圓,時頗惑眾,有民賣妻子田產以隨之者,道人遂殷富,魚肉鄉里,甚至威逼店家納香火錢,否則聚徒眾鬧事,一日輿過法主真君廟,忽見一巨蟒急祟出,轎夫大驚,轎墜地,道士仆倒,懷裡銀錢四散,蛇即不見。道人怒曰:“廟有邪鬼害我”,仗劍入廟,廟中有聲,厲曰:“老母何在?”,道人手、足竟自起火燃燒,滾地,廟內香客助以滅火,火滅時,道人已瘋癲矣。

烏頭與三奶分支

台灣的閭山派分為兩支,閩南語俗謂“死歸法主,生派夫人”。

一支將法術高強的法主公奉為祖師,並以黑頭巾作為派系之標記,以喪禮法事、超渡驅邪等見長,人稱“法主公派”,台灣人稱之為“烏頭法師”,亦稱“烏頭派”。

另一支,奉臨水夫人等三位女神為祖師,以紅頭巾作為標記,稱作“三奶派”,又稱“紅頭法師”,專作節日、廟宇做醮等法事。

法主公傳承

法主公信仰於福建福州、永泰、仙遊、德化、永春安溪等縣頗為盛行,而安溪之茶葉商人信奉尤誠,安溪許多茶商將法主公與清水祖師並列,視為重要之保護神。

17世紀後,渡台的安溪茶商,將法主公香火帶入台北,法主公信仰,遂成為流行的台灣民間信仰之一。此信仰尤其流行於安溪族群聚集處,其中以台北法主公廟最為著名。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

經名: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撰人不詳,內載十殿閻王名號,約出於宋元。託元始天尊說拔度酆都地獄亡魂之事。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

 

爾時,元始天尊演此《滅罪真經》,告於天靈地祇,修齋功德無量,召諸天龍地神、酆都主者、六宮掾吏、四明公十殿冥官、五嶽府君、九州城隍、司命司録、五道大神,來詣天尊前集會禮拜,於是稽首莊嚴而受約束。天尊曰:當來果報,凡有眾生,並是大魔王管攝,十惡五逆,繫閉牢獄,日夜受苦,無緣度脫。若修十會,功德業鏡受記,酆都大帝歡喜,放赦罪人,如是七七修齋,明作牒狀奏獻上,六曹善惡童子抄記玉曆,當生快樂之處,如修十會功德,無量如海,廣建道場,以報父母深恩,悉獲超升淨境。

 

爾時,天尊說斯十會齋功十王名號,留傳世間,開示愚蒙:

 

一七、秦廣大王太素妙廣真君,

 

二七、初江大王陰德定休真君,

 

三七、宋帝大王洞明普靜真君,

 

四七、五官大王玄德五靈真君,

 

五七、閻羅大王最勝耀靈真君,

 

六七、變成大王寶肅昭成真君,

 

七七、泰山大王等觀明理真君,

 

百日、平等大王無上正度真君,

 

小祥、都市大王飛魔演慶真君,

 

大祥、轉輪大王五化威德真君。

 

天尊告曰:眾生父母眷屬,當隨地獄死亡之後,建修功德善會,死魂託生上天,不墮惡道,流傳國界,依教修行,拔度亡魂,不經地獄。如修道教,功德無量,隨罪輕重,各受果報,或造廣惡,不修片善,命沒之後,勒入二十四獄,依法考罪:

 

第一曰監天地獄,第二曰平天地獄,

 

第三曰九天地獄,第四曰律令地獄,

 

第五曰清泠地獄,第六曰無量地獄,

 

第七曰太真地獄,第八曰三六地獄,

 

第九曰天乙地獄,第十曰黑劫地獄,

 

第十一女青地獄,第十二拷掠地獄,

 

第十三刀山地獄,第十四劍樹地獄,

 

第十五銅柱地獄,第十六勒林地獄,

 

第十七火山地獄,第十八爐炭地獄,

 

第十九銅汁地獄,第二十鋸地獄,

 

二十一石硤地獄,二十二寒冰地獄,

 

二十三河伯地獄,二十四熱火地獄。

 

天尊言曰:世間人民命沒之後,男女為修功德,請道迎真,廣置香華旛像,轉經救苦,行道設齋,方得魂神不經十苦八難地獄之中,超離苦海,不滯迷途,自然解悟,次第超沖,兔歷苦趣。一心歸向,信受奉行。

 

元始天尊說酆都滅罪經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元節又稱為鬼節也是佛教的“盂蘭節

公普時:公眾普渡時要在供品上插三角旗,旗子上須寫「慶讚中元」以及供奉者的姓名,插在每一道供品上,讓好兄弟清楚知道祭祀者是誰。

自家的普渡拜拜倒是不需要三角旗,只要在拜拜供品上插過三輪香就可以了,就算祭祀完成。

拜地官大帝(三界公)

道教信仰中,農曆7月15日是地官大帝(俗稱三界公)的誕辰,民間認為三官大帝(天官、地官、水官)與玉皇大帝同屬尊貴的天神,因此祭拜時供品要特別豐富。

時辰:祭拜神明時間多採陽時,因此從凌晨子時便有人開始祭拜,或在上午時祭拜。

擺設:供桌應在前門或中庭向天處,為表示神祇尊卑不同,拜三界公如同拜天公要設置頂桌和下桌,頂桌要以壽金墊高,放在頂桌的供品要獻給三界公,比較豐盛,但都必須是素齋;下桌則給隨從神明,準備五牲、水果即可。

供品:三界公紙、香爐、燭台一對、鮮花、3只茶杯、麵線、6齋(如金針、木耳、紅棗、香菇等有金木水火土具備之意)或12道菜碗、水果。

紙錢: 天金、盆金、太極金、壽金、刈金,祭拜後要由大燒到小。

拜祖先

時辰:初一、十五,但要先讓祖先吃過,子孫才能開始吃,所以一般都是在吃午飯以前就要拜好。
擺設:在家中正廳設置供桌,如同時有祭拜神明,設置時神明應位在正廳右邊,祖先在左邊。不少人還會把神明用的金爐和祖先用的分開,表示對神明的尊敬。
供品:三牲、四果,或日常煮熟的菜飯,通常拜完神明的牲禮可用來重複祭拜祖先。
紙錢:大銀、刈金,也有人加燒金銀財寶等。
程序:按家中慣常祭拜方式即可。

拜地基主

地基主也就是地基之主,可護衛住家平安,一般來說,除入住新居,過年、端午、中秋三大節時一定會祭拜,其他則視各地、各家習俗,因有人視之為陰神,所以祭拜盡量求簡單快速。
擺設:供桌大多放在廚房或後門的門口處,在較低的小桌案擺放供品。
供品:五味碗(這裡以簡單日常飯菜為主,家裡有什麼就拜什麼)、水果、茶或酒三杯,也可將拜完神明的供品拿來拜,但要烹煮過。
紙錢:刈金、小銀,需由大燒到小。

程序:矮桌上放好供品及筷子,燒三炷香請地基主享用飯菜並保佑平安,待香燒一陣後,再燒紙錢。

拜好兄弟

中元普渡拜拜是以祭拜好兄弟為主 。

從農曆7月1日開始到7月30日都會有祭拜活動,其中農曆7月1日是「鬼門開」的日子,俗稱「孝月頭」或說「拜門口」;7月15日是「中元節」,拜過三界公後,當然也要準備豐盛祭品給好兄弟;而7月底「鬼門關」時要送好兄弟,由於是7月普渡的最後一天,又稱「孝月底」。

時辰:依各地習俗不同,有下午3點以後,也有5點以後才拜的,但基本上一定要過了午時才可以祭祀好兄弟。

擺設:因為並不希望請好兄弟進門,所以供桌要擺在門口向外拜,以米筒裝米七分滿作為「浮爐」,也可以直接將香插在每樣供品上,這又稱為「孝孤」。酒杯三只放在爐前,旁邊再放燭台一對;供桌旁擺裝了半盆水的新臉盆,上鋪毛巾一條,目的是請風塵僕僕前來的好兄弟先潔淨再用餐。

供品:五味碗(也就是菜飯,由雞、鴨、魚、豬肉、菜等5種生鮮烹煮成10或12道菜色,再加上米飯而成)、糕點、粿、酒、水果、米粉、米飯、新盥洗用品。

拜拜水果種類有講究,可以準備3~5種,除香蕉、梨子、李子、鳳梨及多籽的水果外皆可。每種水果數量以3、6、9最好。

紙錢:經衣、小銀、金銀財寶
程序:上香後浮爐插三炷香,其他每件供品各插一炷香,表示歡迎好兄弟享用,接著先燒「經衣」,請好兄弟更衣享用祭品,待祭品上的香約燒了一半後,開始燒「小銀」,然後是金銀財寶由大到小順著燒。「小銀」燒完後,可將祭品撤除,但依民間習俗,祭祀白飯的第一杓不食用。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期亡者能夠早得超生

七月十五做度幽道場的緣由

又到一年七月半,正是地府城門大開之際,家家戶戶都忙於為故去先人做超度儀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七月半是最正宗的“鬼節”之一。經中有言,“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高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一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若非如斯,難可拔贖。”這也是七月十五做度幽道場的緣由所在。

顧名思義,度幽,必定是為了要超度幽魂,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鬼”。生在陽間為人,亡於陰府為鬼。《說文解字》裡提到,“鬼,人所歸為鬼。從人,象鬼頭。鬼陰氣賊害,從厶。”這裡提到,鬼是人死之後化成為的一種生靈。鬼,從“甶”,是鬼頭的意思,下面加上兩條腿,正是與人無異。做攝召亡魂道場時,必定要先召來鬼王甶孑大帝,甶孑一名的由來便與此有關。

生人體內有魂有魄,魂是陽氣,魄乃陰神。一旦燈枯油盡,魂飛魄散,其精氣歸於天,肉歸於地,血歸於水,脈歸於澤,聲歸於雷,動作歸於風,眼歸於日月,骨歸於木,筋歸於山,齒歸於石,油膏歸於露,毛髮歸於草,呼吸之氣化為亡靈而歸於幽冥之間。惟獨陰氣阻滯,化為怨鬼,才會為害人間。但人鬼殊途,本應是互不侵犯的。為了避免有孤魂野鬼等眾擾亂陰陽秩序,就需要有專門管理亡靈的冥​​界官員。

道教神仙體系中主管生死的主神

在道教的神仙體系中,泰山岱嶽大帝是主管生死的主神。因為泰山位於東方,乃是生死交際之位,所以泰山神具有主生死的重要職能。《三教搜神大全》說:“漢明帝時,封泰山神為泰山元帥,掌人間居民貴賤高下之分,祿科長短之事,十八地獄六案簿籍,七十五司生死之期。”道經中也有言曰:“岱乃天帝之孫,群靈之府,主世界人民官職、生死、貴賤等事。”

東嶽大帝主管人間貴賤尊卑之數、生死修短之權。道書中記載,東嶽大帝是盤古的後裔,其母夜夢吞下兩個太陽,醒後發現自己懷孕了。後來生下兩個兒子,大兒子為金蟬氏,後成東華帝君,二兒子為金虹氏,後成東岳帝君,即泰山岱嶽大帝。

又傳說,泰山上有金篋玉策,上面寫著人的年壽長短。當年漢武帝有幸見到玉策,誤把“十八”倒讀成“八十”,因此後來武帝的陽壽得以延長。

而百姓常說的掌管陰曹地府的閻王爺,在地府城中有十位。閻羅王掌管地獄輪迴,地府十王也各有尊稱。民間對閻羅王的信仰約從唐朝之前就已經風行,至於清代時,更有代替道教主管陰府的東嶽大帝尊位的趨勢。但在各地的宮觀中,東嶽大帝常常是和十殿閻君並供的,並且形成了東嶽大帝坐主位、十殿閻君兩側排列的尊卑順序。道教《青玄濟煉鐵罐施食》經文中就有“十殿閻君兩邊排”的語句。

人死之後,幽魂由當地城隍接引,世間功過都由冥界進行審判,為善者早得輪迴超生,為惡者需要在地獄受盡磨難。亡魂所去地獄之處,即酆都城,原本也在泰山之下。後在今四川省境內有一豐都城,人們對豐都地獄的設想才逐漸轉移過去。《山海經》中曾記載一處鬼國,書中說,在度朔山上有大桃木,桃枝長三千里,樹枝內東北處有一鬼門,乃萬鬼出入之所。葛洪祖師做《元始上真眾仙記》,其中記載了五方鬼帝說,雲“東方鬼帝治桃止山,南方鬼帝治羅浮山,西方鬼帝治幡家山,中央鬼帝治抱犢山,北方鬼帝治羅酆山。”此處所說“桃止山”,約和《山海經》中所言“鬼國”有聯繫。而《枕中書》中則明確記載了“張衡、楊雲為北方鬼帝,治羅酆山。”此乃道教內有關於酆都城的較早記載。

度化才是超越刑罰之上的慈悲

在陶弘景編寫《真靈位業圖》中,“酆都北陰大帝”的名號赫然列於第七中位神階上,稱其為炎帝大庭氏,名諱慶甲,為天下鬼神之宗,治羅酆山,三千年而一替。《真誥》一書對羅酆山有了更為詳盡的介紹,稱“羅酆山在北方癸地,山上有六丁鬼神之宮,是為六天。”一般世人死亡後,都要到第一宮去受事,而世有功德的聖賢之人過世後則可以直接去第三宮受事。

但在道教的濟煉儀式中,先要攝召冥思面然之鬼王甶孑大帝,在鬼王的允許和帶領下,眾幽魂才能從地獄之中來到陽間,然後聽受救苦天尊的施食和煉度。道教重生,秉天尊慈念而濟煉幽魂,再訓以三寶規誡,隨後送亡脫化,以期亡者能夠早得超生,並不是簡單地理解在地獄受苦刑罰。不論是對人還是對鬼,度化才是超越刑罰之上的慈悲。

從早期的鬼神崇拜,到追薦列祖列宗的超度儀軌,百姓對亡者的追思是超度道場的真正意義所在。中國人講究生前身後名,不論是不是人傑鬼雄,在世之人都希望能憑藉自己的微薄之力來讓過世的先人不必受更多困難。道場只是達到此種目的的一種手段,比之更重要的,永遠在於對亡者的思念、慈悲和關愛。陰曹亦是陽世的鏡像,度了先人亡魂,更要度化自己的正念之心,最終才可免的由地獄困難。(編輯:妙眼)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上就是中元節了,朋友圈被各種鬼門大開,注意安全的提醒刷屏。在很多道友看來,“中元節”等同於“鬼節”,是度亡的日子。而事實上,中元節還有其他更豐富的節日內涵。

中元之日宜祭祖度亡

《太上慈悲道場滅罪水懺》雲:“七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主錄百司,上詣天闕,進呈世人罪福之籍。”中元節這一天,地界神祇,將世人功過簿籙,上呈地官校閱,集中審判。

《道經》雲:“七月十五日中元之節,地官校閱,搜選眾人,分別善惡;諸天聖眾,普詣宮中,簡定劫數,人鬼簿錄。餓鬼囚徒,一時俱集……於其日,夜講誦是經,十方大聖,高詠靈篇。囚徒餓鬼,當時解脫,一俱飽滿,免於眾苦,得還人中。若非如斯,難可拔贖。”

地官在中元節的時候,會大開赦宥之門,赦免地獄受苦眾生的罪過,使之免於地獄之苦。所以在這一天,是很適合度亡的。

據《東京夢華錄》雲:“七月十五日中元節。先數日,市井賣冥器靴鞋、襆頭帽子、金犀假帶、五彩衣服。以紙糊架子盤遊出賣……城外有新墳者,即往拜掃。禁中亦出車馬詣道者院謁墳。本院官給祠部十道,設大會,焚錢山,祭軍陣亡歿、設孤魂之道場。”足見中元祭祀亡者的風俗,古已有之。

中元節宜供齋

中元節度亡,很多道友都知道。但是中元節供齋,估計很多人不知道。為什麼這一天要齋供呢?《道經》雲:“以其日作玄都大齋,獻於玉京,及採諸花果,世間所有奇異之物,玩弄服飾,幡幢寶蓋,莊嚴供養之具,精膳飲食,百味芬芳,獻諸眾聖,及與道士。”

因為天上眾仙真,在中元之日,會做玄都大齋,獻於玉京山上。這一天非常熱鬧,供養之具,除了時鮮蔬果之外,還有幢幡寶蓋、玩弄服飾、珠寶金玉等等。以此供養高真,培植福田。可惜,現在我們只知道中元度亡,施食於亡靈,結下界之鬼緣。卻不知道,這一天,更應該齋供三寶,結三界之福緣。齋供三寶,功德深重,不可稱量。可以使在世之人蒙恩,也可以使亡者受福。
《東京夢華錄》雲:“(中元)又賣麻谷窠兒,亦是系在卓子腳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賣雞冠花。謂之“洗手花”。十五日供養祖先素食,才明即賣穄米飯,巡門叫賣,亦告成意也。”中元之日供齋,可能因為七月萬物成熟,百姓於中元將新收穫的農作物薦於祖先。自然也須於此日,將新收的穀物,貢獻高真了。

中元節宜悔罪誦經

《度人經》說:“七月長齋,誦詠是經,身得神仙,諸天書名;黃籙白簡,削死上生。”七月的時候,應該長齋誦經。黃籙就是黃金做的籙,白簡是白玉為簡。薛幽棲祖師云:“七月即中元大慶之月也。故中及己身,諸天上生;名於白簡,酆岱落死;籍於黑簿,身得神仙,位登天府。黃籙、白簡者,以黃金為書,以白玉為簡也。此獨不言十月下元者,為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及己身,下元下逮子息。”

大家注意,薛幽棲祖師這裡說“七月即中元大慶之月”,其中用到了“大慶”兩個字。足見中元節,並不是一個令人恐怖的節日。而是一個值得慶賀的日子,應該以歡喜心來度過中元節,而不是恐懼的心理。
青元真人《度人經註》雲:“七月為萬物成功之際,於此長齋誦經,乘中元舉善之格,故身得神仙,諸天書其姓名於金籙白簡,削滅死籍,別註生名。”足見七月是較為適合修行的,因為七月是萬物成熟的季節。中元地官考校善惡,這個月誦經修道,好好表現,更容易引起地官的注意,修成神仙的概率更大。《三元品經》曰:“學道之本,當先修中元。齋戒之法,贖罪謝過於太真,則書名玄圖。”

那麼,基本上可以得出這麼一個結論。七月,是萬物成熟的時候。萬物由土地而生,故七月十五為地官之聖誕。中元節,是地官考校世間眾生善惡簿籙的日子。古有春秋二社,春社祈穀,秋社報成。中元有秋社告成之意。萬物成熟了,首先就想到要祭告天地神明。奉獻三寶、高真、祖先,所以中元節的時候,要修齋供,要祭祖。以義理言之,上元上延祖考,中元中逮己身,下元下逮子孫。所以在中元節的時候,我們還應該長齋誦經、悔罪修善。(編輯:妙眼)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名: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唐初。係隋唐孝道派經書。現存兩種文本:一、《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收入《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二、《洞玄靈寶八仙王教誡經》,收入《正統道藏》太平部。今以前件為底本,徒件為參校本。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

 

  道言:左右中真結形之始,分於元始無上大道應化之氣,孕靈瓊胎,九萬大劫,幽閑寥寂。九萬劫後,法當應世,結形理氣,出於瓊胎。出胎之時,九天雷震,九地開裂。舉步之初,登天寶華,身出金光,猶如初日。二晨挾照,晶彩朗耀,眸有斗心,星前日象#1。緑髮駢齒,紫氣連霄。所在之處,七素之雲,晨夕蔭蓋,隱龍負蓮#2以為牀座。天燈天燭,照明雲路,天樂天梵,萬音齊鼓。龍鳳撫節,謠歌太平。邕邕和雅,非可名目#3。甘泉甘井,飲之愈疾,形如金玉,無有衰老。無為和化,經九萬劫。

 

  爾時 ,三真化作嬰童,託附真母,已#4漸長大,隨世成立。無上大道元始天尊,授此三真號曰至孝真王。治化中國,傍攝四夷,有生之類,咸來受事,教其慈孝,敬天順地,守一寶形,憐憫萬物。三千三#5百年後,又更改新,所謂淘汰滓穢,水火冶鍊。是時三真孝王,一治日中,二治月中,三治斗中。上持三晨,晶曜幽夜,玄治三氣,冥適空有。應變焂忽,不待呼召,如形出影。不由憶想。雖處上界,道適下土。無上無下,無邊無際。隨方設教,拔#6諸異類。與其同好,心無疑悮。孝心高遠,神力無比,迴天轉地,制御陰陽。賒促運度,驅役千靈,感動祥瑞,無翼而飛。瞬息九萬,屈伸之頃,已周萬天,皆由至孝。慈順二親,憐愍一切,動植之類。孝道慈悲,好生惡殺。食肉飲酒,非孝道也。男女穢慢,非孝道也。胎產屍敗,非孝道也。毀傷流血,非孝道也。偷劫竊盜,非孝道也。好習不善,講論惡事,非孝道也。樂處穢賤,內外流汙。心形疏懶,不修生道。信心不篤,輕浮彼好#7,隨事放逐,守一不專,心氣離散,生老病死,種種煩惱。死入地獄,窮劫受苦,永無出期,無善因緣#8,失吾孝道,得種種苦。下世男女,修吾孝道,與道同德。既同德已,與道同光,既同光已,與道同真。既同真已,與道同身。既同身已,與道同神。既同神已,與道同變。既同變已,與道同壽。既同壽已,與道同有。既同有已,與道同無。既同無已,無處不無。無處不無,亦無處不有。無處不有,寂寥虛豁。無處不無,隨心應變。#9或為帝王,或為忠臣,或為賢人,或為孝子,或為道士,或為國師,或棲寒林,清齋苦行,誦經念道,立功立德。或為良將,不戰而勝。或積穀帛,濟惠飢寒。或作明師,除諸疾疫,種種利益,一切生有。或下#10燈燭,照明積夜。或促萬劫,以為一劫。或延一劫,以為百劫。或一毫端,而勝大地。或一毛孔,盛九大河,及以四海,不撓物性,不覺不知。或引十方世界,勝一針鋒,來對目前。有生之類,皆見三真光氣法身,種種說法,各得悟解。奉吾孝道,能入不可思義處,能為不可思議事。失吾孝道,救苦不暇,生死相續,不可思議。奉吾孝道,得無畏果。第一離生死怖畏,得不生死果#11。第二離暗障怖畏,得光明果,晝明神光,夜照天燈,久則身光,無晝無夜。第三離飢寒怖畏,得天厨天衣果。第四離衆試怖畏,一切魔王,及諸猛獸,皆來受事,而為侍衛。第五離有形怖畏,得入無形果。入無形果者,非滅非生,而無形相#12。即此凡身,得成道身,身同光氣,昇入無形,同於虛空,是故謂之得無形果。高下自任,聚散隨心,有無在意,不待身心而所為也。孝治天下,不勞法令。孝治其身,志性堅正。孝治百病,天為醫之。孝治萬物,衆毒不害。孝治山川,草木不枯。孝營生業,田蠶萬倍。孝至於天,風雨以時。孝至於地,萬類安靜,神芝靈木,處處呈瑞。孝至禽獸,龍麟鸞鳳,翔集境內。孝至淵澤,河侯獻珠,魚龍踴躍,靜息波浪。但孝二親,元元大恩。天地萬靈,晨夕侍衛。行道守一,自然得道。孝道至大,與無並生,治於三光,照曜幽夜,有生之類,侍賴無窮。

 

  爾時,靈童稽首,敢問天尊:下世世人#13,多有不幸,早喪二親,孝心何申?於是天尊答曰;敬天順地,朝禮三光,如孝父母,無有異也。成道益速,所願從心。又順地者,順於王氣。朝禮五嶽大小便利。不忤太歲,順於四時。修日新道,期於八節。請生謝罪,內外芳潔。披心露膽,心香自熏,洗滌荒穢,精而復精,猶嫌不精,真而彌真,猶嫌不真,不真為真,求吾真道。邪魅應之,卒至退敗。生入邪道,魂魄被熱,顛狂惑亂,自製一法,敗黷道要,以求利用。贓滿罪積,生身被考,種種苦惱,死入地獄,遍遭湯炭,永無出期。縱得出世,生墮六畜,不如意中。或生下賤,盲聾瘖瘂,手足不具,永不見道,永不聞法,為諸人畜之所擯役。#14 飢寒困苦,性命危脆。一失大道,長淪惡趣,不可思議。

 

  道言:有德之人,孝心高遠,道合天地,故天不能殺,道不可滅,故地不能埋。如理瓊霜,終成金寶#15,不可毀壞。上天入地,無所滯礙。往昔有人,不識大道,貪生畏死,晨夕正念,朝禮枯樹,以求不死,積四十年。大道愍之,勤苦不懈,救#16其道氣,如是枯樹,一旦榮華,此人歡喜,彌加精進,採服其華,身遂得道。修道之士,取於不懈。積功累德,心行日新。神燈神香,神光神通,是道之信。其志#17不已,道來降之,教其真要,定不虛也。

 

  道言:下世邪俗,睹道幽驗,因以求用。規他施財,入己私費。為邪所中,終不得道。慳貪不捨,失慈悲道,無孝順心。為利奉道,益其詐偽。詐偽之罪,天地不赦。學道之士,莫與共處。應須訶責,舉其過咎。擯出治罪,勿許詐悔。更次道流,收其贓賄,以給貧病,不得穢財,以營神功。

 

  道言:孝治堂宇,粧嚴精舍,無令穿敗。流俗士女,卑賤熏臭,瘡疣垢穢,酒色喪產,食啖魚肉,茹葷辛者,永絕彼往,勿相親近,勿履齋厨。

 

  道言:復有十惡,五逆不孝,陰賊誹謗,毀訾破敗善道。嫉妬傲慢,貪婬嗜酒,好啖魚肉,田獵捕殺,偷盜劫賊,遵奉邪道,心無慈孝,志不平等,捨貧親富,喜好嘲調,情愛戰鬪,習蓄器仗,無忍辱心,利己傷物,孝道所忌,人畜所畏,不合聞道。應須遠避,勿相親近。

 

  無上大道說此教戒,為下世明王孝治天下,為諸孝子報父母恩。軌則家國,使天下太平,八表歸一。咸遵至孝,有得之者,晨夕誦持,不揀男女,無論貴賤,皆令習誦,以答二親元元大恩。說此經時,天現神燈,處處明朗。天鐘天磬,天歌#18天樂,空中自鼓。天香天華,隨風流轉。家國人人,供養是經,思其義趣,奉行其事,傍勸木聞。有用之者,應精紙筆,疏潔澡沐,焚香抄寫,百卷千卷,流通供養,香燈不絕,心無懈倦,必得成道,不可思議。

 

 

元始洞真慈善孝子報恩成道經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名: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撰人不詳,約出於隋唐。元始天尊為上智仙人講述父母寄胎養育恩重,勸人為父母建齋消灾,超度亡靈。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本文類。

 

  元始天尊在西那玉國七寶城中,琉璃宮內,與諸天仙如常說法。無鞅數眾,周匝圍繞。爾時眾中有一仙人,名曰上智,作禮前進而白天尊:臣從昔劫以來,屢聞正道,惟報父母恩重,未睹因緣,願聽妙音,為眾演說,欲使來世有所稟修。

 

  天尊答曰:汝當靜念在心,我為汝說。天下人民,皆因父母寄胎,誕育而得生身,受炁在胎,其苦無量,懷胎十月,迅速不停,受孕滿時,肢脈俱解。其中非一因以喪身,幼小嬰孩,提携養育,洗浣穢濁,不憚艱辛,寧損己身,欲兒寧處。父母恩重,難報難量。若或有人能為父母多修齋供,廣造真經,讀誦受持,教人遵奉,當知是人及於父母,承此果報,即得長生,給養自然,心靈快樂。或薦亡沒,七七修齋,轉誦靈文,以資魂識,不歷塗毒,便得生天,身詣玉京,神遊金闕。或因父母疾病纏綿,建立道場,修崇道法,其病即愈,平復如常。或因父母險厄囚繫,惡鬼害身,蟲獸為妖,夢寐驚恐,但能恭潔念道修齋,退殄灾殃,消除魘魅,當以降生之日,默念至親生我之恩,精勤齋戒,廣修眾善,以報劬勞。如是等人修持如上,免墮幽塗,生於正覺。汝當遵奉,宣布教化,持此經典,罔令謗讟,生不信想,獲罪無量。爾時上智及諸天眾既聞是語,歡喜踴躍,言我等眾若遇是人,皆當擁護,得受快樂,瞻仰無已。而說頌曰:

 

  大慈無上尊,眾生真父母。能說報恩經,聞者皆開悟。有人精受持,不久登仙路。略讚一毫端,稽首天尊去。

 

 

 

太上真一報父母恩重經竟

 

 

玄天上帝報恩經

        勸人宜行大孝報答雙親文

恭請

玄天上帝寶誥  志心皈命禮 三稱

玄元應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眾生。有相托生父母。懷娠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殷勤寸念。憐我父母。日漸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滅險峻貪嗔。禮帝為師。祈恩報本。願我現在父母。福壽增延。過去生身父母。早得超昇。大聖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報恩教主。佑聖真武。治世福神。玉虛師相。玄天上帝。金闕化身。終劫濟苦大天尊。

開經偈

迥迥元明不夜光。還原返本露真常。恩深四海誰能報。皈依報恩大教主。

玄天上帝報恩經

妙緣無修。妙行無積。從修有修。修緣證妙。從積有積。積行通妙。妙本從無

修積自有。廣演妙緣。顯言勸修。烜赫妙行。示相有積。妙緣妙行。既通修積

若世眾生。一念一動。言行俱在。迷惑本來。毀無失有。如人父母。誕生男女

始相不見。託相為有。有中有相。相化萬狀。艱難苦惱。憂慮悲戚。悉從相起

我既託相。日惱父母。令我父母。日夕悲酸。我相既有。父相母相。日漸衰朽

緣我相故。令我父母。始相沉埋。父母男女。輪轉無已。是此有相。同歸苦惱

我從今日。從我相中。悉滅貪嗔。悉破險峻。持念平等。用報始相。使我始相

大得快樂。無諸苦惱。世世生生。託相念真。不致衰朽。然後滅除始相

令無相著。將此無著。同滅始相。我相始相。悉歸無著。相既無著。不見不有

不起不為。無礙無障。無閉無塞。自然去累。不墮苦海。普願飲信。日持奉行

 

玄天上報恩經終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七夕節”,又稱“乞巧節”,當代還稱之為“中國情人節”。閩南地區地處我國東南沿海,自古以來經濟比較發達,社會相對穩定,民間習俗長久流傳不衰,民俗文化豐富多彩,七夕除了保留著與其他地區相同的乞巧等習俗外,還有其獨特的、帶著濃厚民間色彩的民俗。

    有關七夕的傳說,在中國大地上普遍流傳著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故事。人們傳說中的織女系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民間習慣稱之為“七仙女”。可是在閩南地區尤其是農村中,傳說中的“七仙女”並非一個仙女,而是七個神娘,俗稱“七娘媽”,並且傳說七月初七是“七仙女”的生日,因而民間把這一天稱做“七娘媽生”。這也許是七夕民間流傳在宗教氛圍濃厚的閩南地區的衍化。

    自古以來,在閩南地區勞動婦女的心目中,“七娘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小孩子帶來撫愛、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泉州府志》記載:泉俗七夕“乞巧”、“陳瓜果”、“小兒拜天孫”。按照這一習俗,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頭一個“七夕”要做“新契”,意為新拜“七娘媽”為義母(閩南話稱“契母”),並於當天解去新生兒於端午節係於手腕上的“續命縷”(用五色絲線搓成)。到了十六歲,當年的“七夕”要“洗契”,意思是對其長大成人、與“七娘媽”脫離關係進行洗禮。這一民俗相沿成習,隨著時代的進步,不少城市家庭現已摒棄,但在農村中仍可見其遺存。

    按照傳統習俗,閩南地區七夕敬奉“七娘媽”,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而且因為人​​們認為“七娘媽”是七個,因而都與“七”有關。主要有:七娘轎(七乘)、七娘亭(內有七個仙娘之像),其餘陳列的果蔬、糖果(煮熟的甜糯米丸)、酒樽、箸子等,一般也以七為數。另外,還有女性專用的生花、熟花、胭脂、花粉、剪刀、紅髻繩等。“七娘轎”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間紙紮藝術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別緻,比較講究的亭中還扎有彩繪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觀。據說,七娘亭的流傳源於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以錦綠結成樓殿,陳設花果……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許源自於此。閩南七夕的“七娘媽”崇拜雖然帶著一定的迷信色彩,而且各個地域的習俗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然而從中卻可窺見、探索與此相關的民俗文化,並由此看出閩南勞動婦女對子女所寄予的厚愛和美好願望。

   另外,關於“七夕”的傳說,閩南還有其精彩的說法。按照閩南地區的傳說,當年天帝盛怒於七仙女與董永成婚,以銀河為界,將這一對恩愛夫妻隔開,後允其每隔七天相會一次,命喜鵲把天帝這一命令傳給他倆,不意喜鵲不知是急了呢,還是嘴鈍舌笨,竟把七天一相會誤報為每年七月七日一相會。至今,閩南地區還保留著“客鳥(喜鵲)報錯喜”的俗諺。雖然喜鵲報錯喜,消息誤傳,但傳出去的是天帝的命令,就必須將錯就錯,不能再改,於是罰喜鵲每年“七夕”為牛郎織女搭橋。據說,七月初七這一天,見不到喜鵲的影子,它們都搭橋去了;七夕過後,喜頭部皆禿頂,那是因為牛郎牽牛過鵲橋時,牛蹄子蹂踏所致。民間還說,七月初七這一天必定下雨,即使是晴朗的天氣,也會偶爾飄下一陣毛毛雨,那是牛郎織女流下的情淚。閩南民間說是“七娘媽流眼淚”。                                  責任編輯:王佳

  

孩童守護神之祭拜方式

  拜床母

  俗信以為母親生產嬰兒的床上有床母,床母是新生兒的守護神,是保護養育小孩長大的。產後做三朝、六天、十二天及滿月,以後每節日或祖先崇拜祭禮時都要「拜床母」,直到嬰兒十六歲成人。[1]據說嬰兒睡時會笑會哭,都是床母弄的,父母親如果虔誠的祈求床母,則嬰兒受到保護,可以很順利的愛撫養長大。

  拜床母時,以油飯、雞酒、芹菜、古菜,放在床中間燒香拜拜,「銀紙」燒完後就必須趕快收起來,如此床母才會勤於照顧小孩,為什麼必須快點將祭品收起來。台俗俚語罵人懶惰是「食飯爛〈緩慢〉做事憚〈懶惰〉」意思是吃飯慢的人,也是懶惰的,所以要給床母吃快點,使它能勤於照顧小孩。拜床母時,母親所祈求的有很多種。

   拜七娘媽

     七 娘 媽 的 信 仰 , 在 閩 南 及 客 家 兩 個 方 言 群 中 又 有 著 不 同 的 傳 說 。 閩 南 的 傳 說 中 織 女 的 姐 姐 們 由 於 同 情 牛 、 女 兩 人 被 王 母 娘 娘 拆 散 , 便 暗 中 保 佑 那 兩 個 孩 子 , 使 他 們 平 安 健 康 的 長 大 。 由 此 才 發 展 出 七 娘 媽 是 兒 童 保 護 神 的 說 法 。 為 人 父 母 者 , 為 了 能 讓 神 保 佑 其 子 女 , 便 把 子 女 送 給 七 娘 媽 為 義 子 或 義 女 , 稱 為 「 拜 契 」 。

    閩南人拜法    

閩 南 人 祭 祀 七 娘 媽 最 隆 重 的 ,七月初七攜帶牲醴來拜七娘媽,如麻油雞、麵線、四果、五牲、六色菜碗、七碗甜芋、紅龜粿、二根帶尾甘蔗、清茶、金紙、經衣、化妝品(凸粉、胭脂、紅紗線及針、香水、茶油、口紅、梳子、鏡子)香花、七娘媽亭等祭品來廟拜拜。若在家中祭拜,則在桌邊,令牌一支椅子,上置清水一盆並放上毛巾,芋油飯是芋頭加上油飯,芋是宜子之物寓多子多孫,軟粿比一般湯圓大一兩倍,壓成扁圓型,中間用大拇指把她捺了一個凹,這是給七娘媽。   

   客家人拜法

客 家 人 也 有 「 拜 契 」 的 習 俗 , 但 是 原 因 截 然 不 同 。 相 傳 七 星 娘 娘 有 七 位 , 自 從 織 女 離 開 後 , 只 剩 下 六 星 在 一 起 , 由 於 沒 有 固 定 祭 祀 的 廟 , 所 以 在 神 格 上 屬 於 「 閒 神 」 , 平 時 下 凡 來 遊 遊 野 野 ( 即 閒 遊 亂 逛 之 意 ) 。 相 傳 七 星 娘 會 抓 人 小 孩 , 因 此 八 字 低 的 就 給 她 作 契 子 , 以 保 平 安 。 客 家 人 祭 祀 七 星 娘 時 共 不 用 「 七 娘 媽 亭 」 , 而 是 一 張 印 就 的 「 七 星 娘 圖 」 , 以 香 爐 壓 住 。 為 子 女 求 七 星 娘 絭 的 父 母 須 手 持 杯 茭 , 口 唸 : 「 紅 ( 白 ) 花 枝 某 姓 某 名 , 身 體 欠 安 , 容 易 驚 嚇 , 現 在 要 作 妳 的 契 子 , 帶 妳 的 絭 , 以 後 若 有 遇 到 , 就 不 要 隨 便 摸 他 , 如 蒙 允 許 , 請 賜 一 杯 茭 」 。 直 至 七 星 娘 允 許 「 聖 杯 」 為 止 

   拜註生娘娘

         農曆三月二十日是「註生娘娘」的聖誕日。婦女需帶牲禮,到娘娘廟祭拜。祭祀時以擲杯許願,若獲得註生娘娘允許,就可以將神前供奉的花簪,插在頭髮上戴回家;生病的小孩可以把神前放小鞋子,用紅線串起來,掛在脖子上戴回家。如果將來如願以償,必須加倍另製新的花簪與小鞋子還給寺廟。些已婚婦女會求護身符帶在小孩身上以求平安,未婚婦女則可向註生娘娘求得好姻緣。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經名: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撰人不詳,約出於南北朝或隋唐之際。託元始天尊為酆都北帝及諸仙真說九真妙戒金籙寶符,拔度眾生罪魂出離地獄。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戒律類。參校本:敦煌S.957號寫本。

 

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拔罪妙經#1

 

爾時,元始天尊在九清妙境三元宮中,御三炁之華寶雲玉座,騫林之下,與諸大聖、太上道君、太上老君、九皇上真,飛天大聖,妙行真人、四司五帝、天龍神鬼#2,無鞅數眾,一時同會劫仞寶臺。十方來眾皆駕五色瓊輪,八景琅輿,玄靈翠節,飛雲#3素蓋,麟駕羽軒#4,龍旂鳳葆,獅子白鶴,嘯歌邕邕,燒香散花,遊空飛步,誦詠洞章,朝讚天尊,總校圖籙,拔度諸苦。時三元上宮光明照耀,洞朗太空,靈都紫微,輝映十方,下及無極境界,長夜九幽地獄之中,善惡命根,光中煥然,一切玄司,無不照耀,一一天宮皆見。元始天尊與諸大眾敷弘至妙,開化人天,標記善功,注名黃籙,金格玉簡,陳列三清,一一地獄之中皆見。十方救苦天尊入於九幽,拔度諸苦,敕命北帝三官九府,百二十曹、五帝考官「、察命童子、司命司録、司功司殺#5、土皇九壘,及四明公賓友僚屬、五嶽掾吏、執罰神兵、巨天力士、天騶甲卒,牛頭獄吏,威劍神王、三界大魔,九億鬼王,皆集九幽地獄之中,同稟教戒。

 

爾時,酆都北帝及諸鬼官,咸皆震悚,各作是念:我等積罪,身為鬼官,統御冥司,常居黑暗,動經億劫,不見光明,今日何緣,忽感上聖威光朗耀,普照重昏,欲有啟問,懷疑未敢。爾時,普掠獄中,有諸罪人,名入黑簿,牛頭獄卒驅上刀山,皆悉身首#6爛壞,五體零落,其中獨有一人,循山上下,逐樹高低,履鋒踐刃,無一傷損,所有刃戟,變成蓮花。爾時,北帝心大驚怖,稽首禮謝,上白天尊:弟子先緣不幸,身任冥司,自處酆都,已經億載,屢見罪人受諸苦惱,亦見東方風雷之獄,常有黑風,震雷霹靂,飛戈飄戟,衝突罪人,分散肢體,穿穴五臟,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南方火翳之獄,有諸罪人,吞火食炭,為火所燒,頭面焦燎,頭戴火山,皮膚骨肉,節節生火,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西方金剛之獄,有諸罪人,金鎚鐵杖,亂拷無數,肢體爛壞,筋骨零落,鐵叉#7穿腹,金鎚塞心,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北方冥泠#8之獄,有諸罪人,沈沒丘寒之池,冰戟霜刃,衝斷筋骨,百毒之汁,以灌其上,五體零落,心腹破壞,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中央普掠之獄,有諸罪人,身被拷掠,痛毒難忍,斷筋流血,悶絕擲地,於是獄卒方以鐵叉叉刺,令諸罪人各各巡上刀山劍樹,八達交風,吹樹低昂,足履刀山,掛身劍鍔,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東南方銅柱之獄,有諸罪人,身上銅柱,大火猛焰,令諸罪人手抱足登,表裏焦爛,腹背膿潰,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西南方屠割之獄,有諸罪人,身被倒懸,刀劍割體,四肢筋脈,皮膚五臟,皆有刀刃割切其中,罪人血流滿地,非可堪忍,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西北方火車之獄,有諸罪人,五車裂體,四肢分散,或身處火車,東西南北#9一一車輪,皆有刀刃隨輪運轉,割切罪人,加諸猛火,燒炙焦爛,萬劫受苦,不捨晝夜。又見東北方鑊湯之獄,有諸罪人,身被鐵叉,叉入鑊湯,五體煮潰,四肢潰爛,膿血臭穢,不可堪忍,萬劫受苦,不捨晝夜。未審今此罪人,以何因緣,循上刀山劍樹,了無傷損,刀戟鋒刃,變成蓮花,相好端嚴,獨步無畏,眾苦所加,莫能害者?忽感上聖迴駕,天真降集,一切震懼,莫能所知#10。惟願天尊大慈大悲,普濟普度,令諸九幽受苦眾生,拔除眾罪,自識宿命,捨惡從善,得出九幽,身處光明,輪轉福報#12,長得解脫,永離三塗。

 

爾時,九幽地獄眾生,聞是北帝廣為啟請,心生悔過,願求拔罪,舉聲悲叫,響振梵天。於是#13十方救苦天尊大悲觀心,普及一切,度身威光,假六通慧,令諸罪人閉目靜思。俄頃之間,自識宿命,各各明了生存之日造諸惡業。或手弒君父,不孝二親,或誹謗大道,背真就偽,或殘傷兄弟,謀反師尊,或六親通同,淫犯骨肉,或為劫賊,殺害人命,或屠割眾生,自饒一身,或以彊淩弱,以貴虐賤,或浮好三寶,執心不專,或輕慢法師,穢賤靈文,或心懷陰賊,安忍嫉姤,或惡口兩舌,鬥亂善人,或殺生淫四祀,躶露三光,或心生,或口語,或自作,或教他,積劫以來,所有諸罪,一時頓憶,各各明了,倍增悲惱,願求解脫。

 

天尊普告四眾:汝等諦聽,此諸罪人,曠劫已來,不信經教,惟罪是修,惡惡相牽,過滿罪定,遂使名書惡簿,身沒九幽,淪滯三塗,未應懈脫,賴於其中有此一人,生存之時,曾立九幽大齋,受持金籙白簡九真妙戒,標名金格,列字玉清,德重功高,感通上界,我以神力隨念救護,今當普宣禁戒,絕諸惡根,咸使汝等一時解脫。爾時,北帝聞是說已,心大歡喜,不勝踴躍,瞻仰尊顏,而作頌曰:

 

善哉元始尊,眾生慈父母。傾光紫微宮,曲映九幽戶。峨峨丘寒庭,迴照廓冰浦。炎炎烈火燄,霈然灑法雨。圓通大哀智,常善濟眾苦。拔度長夜魂,今得稽首禮。

 

爾時,北帝說是頌已,諸天大眾同聲稱善,鈞天伎樂,萬種互作,幢蓋香花,廕覆一切。於是元始天尊復告四眾:汝等諦聽,靜念在心,吾當為汝顯說九真妙戒,金籙白簡,受持功德,拔難濟苦,神力難思,眾靈稽首,伏受教命。天尊告曰:

 

一者克勤,忠於君主;二者敬讓,孝養父母;三者不殺,慈救眾生;四者不淫,正身處物;五者不盜,推義損己;六者不嗔,兇怒凌人;七者不詐,謟賊害善;八者不憍,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專一。

 

元始符命金籙白簡救苦真符。告下十方無極世界、三官九府、百二十曹、五帝考官、九幽地獄,巨天力士、執領神兵、司録司命、司功司殺、牛頭獄卒、三界大魔,拔度亡過某靈魂出離地獄,永辭長夜,睹見光明,萬罪蕩除,冤仇和釋,承此九真妙戒拔度功德,上生天堂,一如告命,風火驛傳。

 

太歲年某月某朔某日齋壇告下。

 

元始符命金籙白簡長生靈符。告下南方丹天世界、朱陵火府、南昌上宮長生大君、韓君司馬、司命司録、延壽益筭度厄尊神、迴骸起死監生大神,超度亡過某靈魂上登朱宮流火之庭,玉眸煉質,黃華蕩形,書名紫冊,受化更生,承此金籙度命功德,時刻昇遷,一如告命,風火驛傳。

 

太歲年某月某朔某日,齋壇告下。

 

汝等若能受持金籙白簡九真妙戒長生靈符,救苦真符,當消九幽大罪,標名九宮,察命童子,護戒威神,五帝直符,六宮掾吏,自當隨逐簡文,覆護受戒弟子。天尊又曰:若有國土兵災不息,疫毒流行,是其國主後妃太子王公及以#兆庶,亦當修設九幽大齋,各各受持九真妙戒金籙寶符,兵災靜息,妖惡自屏,天人稱悅,忻國太平。若在山林曠野,為虎狼猛獸之所奔突,便當寧心存思金簡靈符、察命童子、受戒法師、護法神王,猛獸自退,終不害己。若入大海遭遇惡風,亦當存念,風浪靜息,得達於岸。若在軍陣白刃之中,亦當存念,兵仗伏匿,不有害傷。若在牢獄枷鎖之中,亦當存念,冤枉自伸,必得解脫。若為邪精鬼賊眾苦所纏,亦當存念,鬼魅消滅,自然瘥愈。若人命過應入九幽,名書黑簿,夫妻男女門人同學,當為亡人立九幽大齋,書名白簡,為受九真妙戒,燒除黑簿,彼諸罪人,應時解脫,魂昇九天,因緣輪轉,得為九宮真人。天尊又曰:金籙妙戒長生靈符,威禁至重,若能如法修行,其福無量。若復有人起心誹謗,生輕慢想,當知此人積惡萬劫,罪障深重,名書惡簿,身沒鬼官,命過之後,必當淪陷九幽地獄,備受諸若,綿綿長夜,不可解脫。設復有人初雖信受,後起慢心,察命童子奏上三官,削除金簡,注名死録,或在見世身受惡病,蟲癩廱疽,人所棄擲,求生不得,求死不得,憂惱自煎,無由解脫,或復長被橫惡所加,或犯王法,或犯刀兵,或犯虎狼,或犯水火,或犯惡人口舌呪詛,室家不和,門族起爭,冤家牽引,一失真道,長淪惡趣。是故汝等依科遵奉,勿生異念,宣告男女,咸使聞知。是時北帝及諸四眾九幽罪人,聞是說已,心開悟解,各生善念,眾苦消釋,身心泰然,皆發道意,性不退轉。是時九幽黑簿,一時焚燼,火山息燄,冰池靜波,吞火食炭,化為甘露,金鎚鐵杖,變成蓮化。飛空步虛而作頌曰:

 

稽首無上道,歸心元始尊。至真妙應主,開化飛玄門。妙戒怡五靈,金書警萬神。察命定籙籍,靈符度苦魂。乘雲朝玉帝,齊契玄中人。

 

太上九真妙戒金籙度命技罪妙經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名:太上泰清拔罪昇天寶懺。一卷。底本出處:《正統道藏》洞真部威儀類。

 

太上泰清拔罪昇天寶懺

 

爾時,元始天尊於始青天中,座碧玉寶蓮劫仞之臺,與無鞅音養聖眾,說凝寂含元微妙之法,放大光明,普照十方。無量世界,無量眾生,有緣無綠,悉皆得度。爾時,光明照見北方酆都羅山諸大地獄,一切群生受諸罪苦。始見鑊湯地獄,牛頭獄卒,驅無量罪人,入於鑊中、其湯沸涌,入則糜潰,經其一劫,呼其姓名,是男是女,應聲而出,肢體復完,形狀如初。又被獄卒驅入一獄,名曰鐵床,上有鐵銏所諫切,下有大火,無量罪人悉皆而上,須臾之間,骨肉焦爛,又經一劫,復為獄吏呼其姓名,是男是女,應聲而起,肢體復完,形亦如初。又被獄卒驅入一獄,名曰火城,周匝圍繞,悉是鐵垣,上有鐵網,猛煙毒燄,炎熾其間,銅狗鐵蛇,口吐大火,忽聞其門,火燄流迸,罪人悉入,門亦復閉,一切罪人,骨肉焦爛,隨燄上下,飛踴觸網,聲振天地,過於雷霆,又經一劫,獄門又啟,獄吏呼之,完而復出。又被獄卒驅入一獄,名曰鋸解,將此罪人,鐵板夾之,一一鋸解,血流成河,自頂至足,解之為二,又經一劫,獄吏呼之,復合為一。又被獄卒驅於碓下,剉斬萬段,及以鐵叉,叉入磨內,皆成血泥,又經一劫,獄吏呼之,完具如初。又被獄卒驅入一獄,名曰刀山劍樹之獄,有一大山,崔鬼嵯峨,皆是刀尖,上有大樹,枝葉根榦,悉是劍刃,罪人入者,刃鋒刺足,劍刃割身,皮膚異處,流血成河,如斯受苦,又經一劫,復為獄吏,呼其姓名,一一復完。又被獄卒驅之而行。於其眾中,有一罪人,在世之日曾看道典,稍知宿命、因緣、果報,睹此光明,心中默念:我等受苦,皆因前世造諸惡業,招此苦報。於地獄中,經無量劫,冥冥長夜,應無此光,必是元始天尊放大光明,拔度於我。遂謂眾曰:爾等生世惡業深重,不知道典,不識正真,信邪倒見,欺罔幽明,故受此苦,無由出離。爾等幸會,獲瞻此光,可隨吾念元始天尊聖號,懇切至誠,願離此苦。一切罪人聞是說已、瞻禮光明,應聲齊念。冥官獄吏不能禁止,牛頭獄卒變成善人。須臾之間,無量罪人,枷鎖自解,乘光明而去,皆生人道。

 

太上曰:眾生造罪,死入北酆,鬼考罪魂,冤對難抵。鐵城猛燄,車裂鑊湯,炮炙刀山,毒蛇碓音對磑音外,寒冰凜冽、劍樹嵯峨,聞者悲酸,那堪自受。冥冥長夜,似蟻循環,常居地獄,若不悟其苦因,預修懺滌,則罪垢日深,當罹此苦。萬劫千生,何由解脫。汝等自當一心懇禱,歸依上真,願當來世不墮此中,常聞道典,得悟道法,獲睹慈光,頓蒙超度,稽首虔誠,歸命信禮,太清普慈護世諸尊聖號:

 

歸命信禮太清仙境天尊,

 

歸命信禮解冤釋縛天尊,

 

歸命信禮福聚裝嚴天尊,

 

歸命信禮妙樂無為天尊,

 

歸命信禮隱顯無礙天尊,

 

歸命信禮真遊自在天尊,

 

歸命信禮太明圓極天尊,

 

歸命信禮智炬赫奕天尊,

 

歸命信禮太極無量天尊,

 

歸命信禮開天啟德天尊,

 

歸命信禮皇極遐裔天尊,

 

歸命信禮顯示丕圖天尊,

 

歸命信禮圓鑒洞照天尊,

 

歸命信禮恢弘寶胃天尊,

 

歸命信禮持璇景會天尊,

 

歸命信禮鈞和布福天尊,

 

歸命信禮超度無極天尊,

 

歸命信禮紫虛太曜天尊,

 

歸命信禮崇仁惠化天尊,

 

歸命信禮虛凝太寂天尊,

 

歸命信禮大慈大惠真人,

 

歸命信禮拔苦度厄真人。

 

弟子某式憑真誥,虔禮上真,懇禱至誠,一心懺悔。原夫湛湛一真,陵谷遷而不易;茫茫二曜,塵劫壞以難停。人生幻影之中,孰免沉淪之苦。嗟乎世人,徇末忘本,逐物縱情。戀釜之蟻,壤壤貪生;撲燄之蛾,悠悠赴死。是則本乎愛慾,無愛慾而無苦輪;造諸罪愆,有罪愆而有地獄。造罪業者,莫不由玆,三業六根,背真取妄,妄識顛倒,終始愚迷,流浪生死,漂沈苦趣,是以目視妖艷之色,耳聽優笑之聲,口習不經之書,居近惡邪之黨,遊恣畋獵之樂,唐突上真,輕誣聖典,侮慢君師,不敬尊親,貪取他財,心無厭足,殺害有情,全無惻隱,事無依據,有昧自心,便於己身,不思他苦,曲取人物,不念他艱,動靜有為,殊虧軌則,恣縱三業,殺生偷盜,穢亂邪淫,怪貪嗔患,愚癡狠妬,妄語綺言,兩舌惡罵,如是等罪,當墮地獄。今對聖前,誠心發露,已作之罪,不敢覆藏,未來惡業,更不敢作。歸命信禮,普慈護世諸尊聖號:

 

歸命信禮崇真溥覆天尊,

 

歸命信禮遐臻妙德天尊,

 

歸命信禮善功藹世天尊,

 

歸命信禮德無量天尊,

 

歸命信禮善化導天尊,

 

歸命信禮普光曜天尊,

 

歸命信禮拔世苦天尊,

 

歸命信禮消罪障天尊,

 

歸命信禮福濟圓滿天尊,

 

歸命信禮光接萬有天尊,

 

歸命信禮愛物天尊,

 

歸命信禮救世天尊,

 

歸命信禮體含萬像天尊,

 

歸命信禮包括覆載天尊,

 

歸命信禮開明息苦天尊,

 

歸命信禮舒光拔難天尊,

 

歸命信禮太虛無極天尊,

 

歸命信禮毓元養皓天尊,

 

歸命信禮除災蠲忿天尊,

 

歸命信禮應號賜福天尊,

 

歸命信禮博施恩惠天尊,

 

歸命信禮源功自化天尊,

 

歸命信禮大慈大惠真人,

 

歸命信禮拔苦度厄真人。

 

弟子某式憑真誥,虔禮上真,懇禱至誠,一心懺悔。蓋夫熒熒不滅,縱之可以焚大麓;涓涓不止,壅之可以浮巨舟。凡夫造罪,源乎一心,若不絕源,終難制止。相近之性,習以為常,日造一二,遂積萬千。始於方寸之情迷,至此罙天之罪業,謂天可罔,謂人可欺。善惡之懲,以為虛誕。日就月將,鬼簿潛錄,惡貫罪盈,人怨神怒。天曹之善記削名,地獄之罪籍添字。人間造罪,陰不赦原,萬劫千生,滿猶受報。或墮餓鬼,或為畜生,饑渴焦勞,鞭撻楚痛,不遇上真聖力拯拔,永淹此苦,終無解脫,雖有勝因,竟何懺悔。弟子某幸生人世,值此聖因,獲安覆載之間,得沐亭育之德,競競自居,日慎無懈,尚恐居近惡鄰,遊習惡行,耳聞目視,心念身為,不自省知,暗成罪釁,既昧蠲除之法,難迯墜墮之殃。是以今對道前,特伸懺悔。伏願往愆宿垢,一禮而蕩滌無遺;聖號玉書,一誦而塵勞頓盡。福自天錫,善假人為,身位清虛,闡閾怡泰。見存者,壽筠長茂,福祿日增;亡逝者,神識不迷,逍遙雲路。削罪名於黑簿,注善字於丹臺。一念所祈,萬靈咸祐。某無任志誠懇禱之至。

 

太上泰清拔罪昇天寶懺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