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興聖五龍宮湖北省武當山五龍宮大嶽武當-五龍宮

武當山興聖五龍宮

五龍宮曾經是武當山最早敕建的宮觀,

昔日敕建宮觀 數字化重現當年盛況

文獻記載,五龍宮是武當山第一座皇家敕建的宮觀,歷經唐宋元演變,一度成為武當道教的中心。

現存五龍宮佈局是明成祖朱棣大興武當時所奠定,鼎盛時期殿宇恢弘壯麗,崇臺九層高聳。明末以後,五龍宮逐漸衰敗,宮內部分區域逐漸廢棄成為遺址。

武當山五龍宮全稱興聖五龍宮,位於天柱峰以西的五龍峰山麓,靈應峰下,坐西朝東,背依靈應峰,上接五龍峰,環境清幽。五龍宮是武當山建築最早、別具一格而又引人入勝的八宮之一,歷史上被稱為“神仙窟宅”、“靈應之地”。我國古代著名道教人物尹喜、馬明生、陳摶等,都在這裡修道有成。武當道教認為,五龍宮這塊地域是“神龍洞府”,是群仙神龍居住之地。所以,過去這兒曾立有一塊碑,上面刻著“洞天在近,過往低聲”。以此告誡人們,這兒一面接著天庭,一面連著神府,在此過往要靜肅低聲,以免驚擾神靈。據《太和山志》記載,公元七世紀初的唐貞觀年間,天下大旱,飛蝗遍地。朝廷下旨前往名山大川祈雨求福,但仍滴雨未下。最後的時刻,唐太宗李世民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武當山。他遣均州太守姚簡上五龍祈雨。姚簡在五龍峰遇見了五個儒生,自稱五氣龍君。他們說,此山是玄武神守護,我們看你為人正直,特尊玄武之命前來相助。隨後,大雨傾盆而下,解除了天下旱災。於是,唐太宗下旨,建造五龍祠。

五龍祠作為武當山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座皇家廟宇,拉開了武當山古代建築的序幕。北宋時,五龍宮就有較大規模的建築,“殿宇齊備”,宋真宗賜額“五龍靈應之觀”。南宋時,戰爭頻繁,五龍宮道教建築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公元1341年,五龍宮提點道士李明良同邵明庚一起募建五龍大殿,次年4月,元順帝遣臣在五龍宮建金篆大醮。 42年後,武當清微派開山宗師葉希真受命領都提點,任武當住持,五龍宮所毀建築修復如初,並新建了明真、蓬萊、步雲樓等建築,使當時的五龍宮“殿宇巍峨,儀象森列”,整個建築群“壯麗嚴峻”,成為武當道教的中心。但在元末,這些建築再度毀於兵火。

明永樂十年,明成祖朱棣大興武當,在五龍進行了大規模建築,賜額為“興聖五龍宮”。明嘉靖年間,五龍宮各類殿宇道房達850間,古人盛讚五龍宮是“層層歷落怪松,擁殿千朵芙蓉”。清朝,武當山五百多處古建逐漸凋零,民國的一場大火徹底燒毀了五龍宮,只剩得殘垣斷壁,留存至今。

五龍宮宮門外為九曲十八彎的“黃河牆”遺址,儘管牆體已全部毀壞,但從殘存的牆基仍然能看出整個宮牆的宏偉。進入宮門後,宮前是二座南北對稱的碑亭,亭內各置巨石雕贔屃馱御碑。五龍宮“龜馱碑”有十米之高,重一百多噸,刻有明朝永樂皇帝的聖旨,“太岳太和山(即武當山)各宮觀有修煉之士”,明令禁止“往來浮浪之人生事喧聒擾其靜”。

過碑亭後,是龍虎殿,是五龍宮唯一保存完好的主體建築。龍虎殿為清代重建,坐西朝東,磚木結構。殿內中間供奉王靈官,道教的護法神,左右則是青龍、白虎,守衛宮觀山門之神。人形的青龍、白虎有五米高,是明朝的泥塑,怒目圓睜,盛氣凌人,斑斕的色彩歷經五個世紀,仍然鮮活。

龍虎殿與真武殿之間的院子內有五口水井和兩個水池,這是五龍宮的“五井四池”。水池一圓一方,象徵天地,體現了古人的陰陽觀念。五龍井代表五種顏色、五種方位,五種金木水火土,所以五井又是中國古代五行思想的體現。非常神奇的是,攪動任何一口水井的水,這“五井四池”,都可見波瀾,這是古代道人們精妙的設計。

近年來,武當山景區開始修復五龍宮。如今,一條高標準的柏油馬路已經通到了五龍宮,五龍宮這一雄偉罕見的歷史建築重新展現在世人面前,“千朵芙蓉”將重新綻放。

武當朝聖  寶島會香 臺灣聯絡處

臺中市南區 北極玄元宮 道觀

臺灣太清蓬萊龍門傳道宗(全真龍門道脈)

盧圓熹道長 聯絡專線:(04)22656052

導航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1  (五權車站旁)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真武大帝廟

#盧圓熹道長  #真武大帝廟  #上帝爺公   #武當五龍宮重光安座

#玄天上帝 #附薦祖先牌位  #寶島會香     #武當山朝山謁祖

#武當朝聖 #武當九月九玄帝朝山敬香

#共沐玄帝神恩   #真武玄帝顯化事蹟 #武當山燒頭香神話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武當山興聖五龍宮
    全站熱搜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