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如何誦讀《三官經》——字字真詮,句句消愆如何誦讀《三官經》——字字真詮,句句消愆如何誦讀《三官經》——字字真詮,句句消愆

如何誦讀《三官經》——字字真詮,句句消愆

《三官經》,全稱《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三官,指堯、舜、禹三位上古之時的聖賢明君,因廣積功德,道高德備,故被尊奉為天、地、水三官大帝。

道教對三官大帝的信仰可謂由來已久,據張道陵天師《老子想爾注》中記述,道教在建立之初就信奉三官大帝,並將其作為主要神靈祀奉和朝拜。而對於當時的教民,如果誰要是犯了錯誤,即被責令進入靜室向三官大帝懺悔。嚴重違犯禁令者,即要寫出三份懺悔文書,一份需要放於山上(上呈天官);一份埋之於地(中呈地官);一份投之于水(下呈水官)。這一教義,歷史上稱之為“三官手書”。

《三官經》告知世人,如果善男信女皈依三元(三元:指天、地、水三官大帝聖誕吉日。即正月十五上元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十五下元節)齋戒(指是日持齋守戒),轉誦此經千五百遍,踴躍懺悔,即能除無妄之災,解有仇之愆;賜千祥之福,脫九厄之苦……父母存亡,沾恩離苦。並說:恭誦此經,即可隨力見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

三官經》是一部在講述修道之人為何要修齋禮懺、如何去修齋禮懺以及修齋禮懺意義何在的無上經典。

三官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整部《三官經》的中心主旨即“懺悔”二字。經文一開始,便羅列出世間種種罪障,天尊告知說所有這些惡果都是人們自作孽。為了消除災障,三官大帝慈悲告示說,世間善男信女只有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日日念誦此經,踴躍懺悔,才能使得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

“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道心安寧,是每一個修道者所期望達到的修行目標,也是所有禳災祈福之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禮懺,首先要誠心以待,才有可能實現“卷卷句句消災障,行行字字滅罪衍”的不可思議功德。

在誦讀《三官經,並按經文所示行懺悔之事時,需要明白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道教徒什麼要禮懺?

道教是極為重視齋醮科儀的一個宗教。齋醮,可以分為兩個方面去解釋。齋,原意是指“齊”和“淨”,即為齋戒和潔淨之意,是指在進行宗教祭祀活動之前必須要沐浴更衣、不食葷酒、不居內寢,以表示祭祀之人對上天、神明及遠祖的敬重之情。道徒修齋,是為了要積德解,以和神保壽。醮,是對神明的進貢,亦是表達恭敬和懺悔心的重要方式。由此可見,若要行齋醮,必定以“懺悔”為先機。.

第二、道教不但修齋,而且還在歷史的傳承中制定了一些列完整的齋法

南華真人曾提出“心齋”和“坐忘”的內齋之道,道醫學有“心寬一寸,病退一丈”的觀點,這和“心齋”的概念一脈相傳。

與內齋之道相對應的是外齋,即《洞玄靈寶玄門大義》中提到的三篆(lu)七品,三篆指金篆齋、玉篆齋、黃篆齋;七品指三皇齋、自然齋、上清齋、指教齋、塗炭齋、明真齋、三元齋。進行這些齋醮儀式的目的是要上消天災、濟度眾生、下拔九幽。現如今全國各地廣行的拜懺儀式,從其內容和形式上看也不離這三點。

第三、在道教創教之初就有向三官大帝懺悔的先例

東漢漢安二年,祖天師在鶴鳴山首創天師道。創教初期,天師以五斗米為信,授予教徒符籙佩戴,並為眾信徒規定了入教儀軌。《三國志•張魯傳》一書曾記載,當時天師道有為病人請祈的“三官手書”,具體做法是:“書病人姓字,銳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意思是說,如果有教徒生病,就需要把自己此前所犯的罪過一式三份寫出來,一份放在山上,一份埋在地中,一份沉入水裡,此後即可疾病全消。

凡是信仰道教的人士都知道,三官大帝是道教徒的基本神仙信仰,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其各司其職,共同構成了道教神仙信仰,並與信徒禮懺和上章表詞之事形成主客呼應。世人有祈求,神明有護佑,才由此而形成了道教相對完整的神仙信仰體系。以書其罪過稟告神明的方式來進行疾病治療,便是最早的教徒自我懺悔的形式。不論是自我消災,還是上祈國祚,與神鬼相通之事必然需要潔淨之體和潔淨之心,這是懺悔的本初,也是懺悔之後所要達到的目的。由此也可知,修齋禮懺是道教自創教之初就具有的宗教儀式。

三官經》的中心主旨:懺悔

隨著道教典籍不斷的豐富和完善,以及後世信徒對神仙信仰體系的演進和對齋醮科儀儀軌的恢復,《三官經》作為闡述三元三品三官大帝慈悲濟世功德的重要經典而逐漸成為道教徒修齋禮懺所必需持誦的內容,並作為玄門四品經而隨著全真演教而廣為流傳。

“三官經”的全稱為《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真經》,其偌長的名字已經把誦持這部經典之後所能夠起到的實際意義全部點出。

三官經》是一部在講述修道之人為何要修齋禮懺、如何去修齋禮懺以及修齋禮懺意義何在的無上經典。中國人向來有早不言、夜不言、午不言的習俗,作為道教徒每日持誦的午課內容,《三官經》的根本意義正在於教化人們要時刻戒除殺、盜、淫、妄、酒,以清淨之身誦經禮懺,持齋以奉道,修善以感格萬物。正如《太上感應篇》中所言,“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經:“由此動彼謂之感,由彼答此謂之應,應善惡感動天地,必有報應也。”

三官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雖然篇幅不長,卻字字珠璣。整部《三官經》的中心主旨即“懺悔”二字。經文中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一句話是“不恤己身,不修片善”,由此才會招致天地所怨。經文一開始,便羅列出世間種種罪障,天尊告知說所有這些惡果都是人們自作孽。為了消除災障,三官大帝慈悲告示說,世間善男信女只有皈依三元,齋戒三年圓滿,日日念誦此經,踴躍懺悔,才能使得所有惡孽愆尤俱一赦除。這和當初祖天師創教後,規定教徒要以“三官手書”來自我懺悔的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懺悔修善,不僅可以修持自身,更可福應萬靈,這是誦持字字真詮、行行滅罪的《三官經》可以起到的實質作用。《玉皇寶懺》上說“性一縱,則積甚丘山;心一悔,則釋如冰雪。故本行經教之昭示,乃罪福因緣之了明。”這段話的很好地解釋了“懺悔”的緣由,便是明罪福因果;“懺悔”的目的,便是要斷惡修善。

“三元神共護,萬聖眼同明。無災亦無障,永保道心寧。”道心安寧,是每一個修道者所期望達到的修行目標,也是所有禳災祈福之人所希望看到的結果。禮懺,首先要誠心以待,才有可能實現“卷卷句句消災障,行行字字滅罪衍”的不可思議功德。

“凡誦經者,切須齋戒,嚴整衣冠,誠心定氣,叩齒演音,然後朗誦。切勿輕慢,交談接語。務在端肅,念念無違,隨願禱祝,自然感應。”每篇經文之前都有這樣一段經注,其說明的正是禮懺誦經時對誦經者的要求。三官大帝在經文中還要求信徒做到“心心懇禱,盡一皈正,恍恍惚惚,耳目心定,神魂安靜,精神復舊”,才可以實現“無量功德”和“其福無邊”的神力感應。

“莫道天宮遠,誠心福自來。”道教講“心誠則靈”,在禮拜和懺悔的時候要有一顆虔誠之心,才可以感格高真。而任何誠心都需要有“恒心”的加持,才更具有感召萬靈的作用。所以天尊以誦持經典“至滿千遍”的方式來要求信徒的行為。《無上玉皇心印妙經》中有一句話寫道“誦持萬變,妙理自明”,誦讀且行持,才可使懺悔之事具有了實際的意義。

誦持《三官經》是學道的第一步

修道之人在誦讀經典之前,必定先吟誦淨心、淨口、淨身之咒,以滌蕩身心污垢。這是道徒對祖師的敬重,也是對自身修為的加持。只有身心俱明淨,才能證得修仙之徑路。道經中有“洗心懺悔”之語,便是在教導後人以懺悔心行祖師道,才可以慈悲願求大因緣。

《玉皇經》中有一段“懺悔偈”寫道:“皈依上聖大慈悲,髮露真心伸懺悔。萬劫千生諸罪垢,願從懺悔悉消除。將此身心奉上真,惟願罪根悉原宥。”誦持《三官經》,是學道的第一步。

三官經》不僅僅告知了世人種種不應犯下的罪過,更為世人提供了便宜的解決之道。祖師創全真道,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這就需要每一個信徒要學會潔淨身心之法,去汙除垢,消災解厄,以純真之心行祖師之道,才能證聖成真。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