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當山清微道張守清9e3df8dcd100baa15faa56484910b912c9fc2eba

道教著名道士武當張守清祖師

張守清是元代武當道教中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明代任自垣《山志》稱其“獨冠武當”。

(農曆五月二十)武當清微道派張守清祖師誕辰

守清幼年讀經書習儒業,長大成人後曾做過吏員,至元21年(公元1284年)9月,他30歲時,聽説武當山道士魯洞雲“仙譽超羣,不幹名利”,慕名入山拜洞云為師。

魯洞雲高興地説:“我等你很久了”。隨盡授其道要,守清得全真派嫡傳。後又師事張道貴、葉雲萊、劉道明,盡得清微雷法之秘傳。很快,張守清全面繼承武當派、清微派、全真派、正一派等各派之長,創立了以崇奉玄帝為主要信仰特徵,以清微道法為主體,兼容各派道法的“新武當派”。真正開創了武當道教兼容並收的武當道派風範,形成了內鍊金丹大道、外行清微雷法的、融貫各家為一體的新武當派。並廣收弟子門徒,壯大了武當道教的教團組織,此外還命弟子編刊了很多道書,擴大了武當道教在整個社會上的影響。成為武當山道教史上承前啓後的重要人物。

武當道教大興之後,遂隱修於武當山天柱峯南五里清微宮後山,精修無極上道。後無疾而終。卒年不詳。

張守清不僅廣收門徒勤於道業,而且致力於武當山宮觀殿宇的修建,他利用武當道教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為武當山積累了極大的財富。用20年時間,帶領200多名徒眾開鑿南巖,大興修造,疊石為路,積水為池,構築殿宇,開墾荒地,瞻養道眾。元至元21年到至大3年,用27年時間,他在恩師結茅隱居的地方創建宮殿,終於建成南巖天乙真慶宮石殿。“規模宏麗,古昔未有”。元至大3年(公元1310年)和皇慶年間(公元1312——1313年),多次奉詔入京祈雨雪。延佑元年(1314)仁宗授他為“體玄妙應太和真人”。其詔書説:“……凝真靈妙保和法師,武當山天乙真慶宮住持宮事張守清,為老子學奉玄帝祠,登萬仞之層巔,構千間之大廈。功用雖成於使鬼,行能自足以服人。龜蛇交媾以現形,虎狼隨奔突而斂跡。素心既固,玄化彌彰,爭稽首於講筵几四千輩,不及脅於卧席垂三年。……”當時的朝廷重臣和文人紛紛作詩撰碑文,對張守清高度品價。

據《武當道教史略》考證,張守清創立“新武當派”的輩譜是:“守道明仁德,全真復太和,志誠宣玉典,中正演全科。衝漢通園滿,高宗居大羅,武當興法派,福海起洪波”。這也是元代武當清微派的專用系譜。

元惠宗至元2年(公元1336年)秋,83歲高齡的張守清出游龍虎山,收汪道一為徒,“授以金丹雷霆秘訣”。在此前後,他已將所管道宮之事交付弟子高道明等人,自己卻退隱於大頂西南的清微妙華巖,“精修上道,素行蜕去”。至今妙華巖山洞裏有丹牀、丹池等古蹟,均為品質極高的石刻文物。

據明《大嶽太和山志》載,張守清幼習儒業,後曾做過小官。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繫世祖至元年)時三十一歲(生年當在南宋度宗鹹淳二年,即公元1266年),因聞武當高道魯大宥之名,於當年九月出家武當山訪師。其時,魯大宥也算定有他這位弟子要來拜師,並與其他弟子早已言及。所以,當張守清來拜師時,魯大宥乃言:“我已等你很久了。”遂傳授其金丹修煉之法並清微奧要。

張守清到武當山的第二年,即至元二十二年,其師魯大宥仙去。遂從葉雲萊、劉道明、張道貴三人為師。其後隨師父和道友開山修路,創建宮觀,植樹興山,墾荒種地,奉侍香火。不遺餘力,功德卓著。後又領部分道眾創建南巖天乙真慶宮,經二十七年努力始成。

至大三年(公元1310),皇太后答己聽説張守清道行高深,遣使命建金籙大醮,徵召入宮。元仁宗皇慶元年、二年,京師連續乾旱,皇室詔張守清到京城禱雨,屢祈屢應。

皇太后賞賜甚厚。但張守清將賞賜“盡散與其眾,不以一錢私己。”時任翰林學士承旨(專為朝廷撰書聖旨詔諭之官)的趙孟頫讚歎説:“其行若是,真所謂絕無而僅有者哉!”誇他道德之高尚,天下少有。此次歸山,朝廷御賜南巖宮匾額,並賜張守清“體玄妙應太和真人”之號,管領武當教門公事。此前後,武當各宮觀也先後被納入官制,置提點、甲乙住持等職。

張守清管領全山道教事務前後,廣收弟子、門徒達四千多人。這時在當時的道教人物中,收徒之多,幾乎絕無僅有。因此無疑壯大了武當道教的教團組織,擴大了武當道教在整個社會上的影響。而且,他當時還命弟子編刊道書,如《道藏》中的《玄天上帝啓聖錄》、《啓聖嘉慶圖》、《清微玄樞奏告儀》、《請微神烈秘法》等道書,都與他有相關。

張守清開創武當道派,共譜系首為“守、道、明、仁、德”五字,現存於北京白雲觀的《諸真宗派總簿》,所列“天師張真人正一派”、“薩真君西河派”,以及“龍虎山正乙門下天師清微派”等,均為武當派之續脈,為元末武當道派向各地傳播之實證。

張守清在武當道教大興之後,遂激流勇退,隱修於清微妙華巖(今武當山天柱峯南五里清微宮後山)精修無極上道。同巖修煉者還有張三丰真人。後無疾而終。卒年不詳。

據《張三丰全集》載,張三丰於元泰定甲子表(公元1324),七十七歲首登武當,隱形潛修九年。此時大約最有可能與張守清同隱清微妙華巖。若此推論有準,那麼張守清此時的年歲在6070之間。卒年終不得知。

祖師慈悲。隨方闡教。處處開壇
《無上秘要》卷三十四〈師資品〉言:「度師,受經之師,度我一道之難,故應設禮。為學不尊三師,則三寶不降;三界不敬,鬼魔害身」。各地善男信女帶著鮮花、素果、財帛、馨香、壽麵、壽桃、星巴克咖啡、美味窯烤麵包等等各式祝壽供品,虔誠上供獻祭,祈求祖德澤廣庇護佑十方善信。廟內香煙裊裊香客絡繹不絕,聖誕千秋盛事華麗莊嚴登場
符和符籙是一回事?二者不可混為一談!
道門各派都有符籙的傳承,而不同的符籙又是不同道派的標幟。直到今天,正一派仍以授符籙為特色,全真派以授戒為入道與道階升遷的依據,但他們也用符。
然而現在多數人對符籙的概念卻常常混淆,比如將符與籙混為一談,認為符就是符籙,其實這是不對的。符籙為統稱,而具體到符與籙,二者有清晰的區別。
一、功能有別,不可混而為一
符與籙是相互聯繫又相互區別的。從共同的方面說,都是可以指揮天兵神吏的信物,而從功能上說,符在於召劾鬼神,鎮壓邪氣,每臨一事則畫一符或數符以行法;而籙則是身份的憑證,籙上的神將兵馬歸受籙者調動。
符的功能,基本在於能召劾鬼神,召之而來,聽候調遣。《後漢書·方術傳》載,東漢費長房學仙不成,卻得師父傳授的一張符。有了這張符,費長房對於社公、水神皆可隨意支配,為非作歹的妖精對他也不敢稍有違抗。
但費長房後來不慎將符丟失,於是群鬼將其殺死。可見鬼怪和小神在費長房面前一度俯首貼耳,並非畏懼他本人,而是畏懼和服從他手上的符,因為符是鬼神世界權力的憑信。
如古代的兵符體現著最高統治者對於軍隊的絕對指揮權;而在鬼神世界,道符則使法師具有了崇高的不可抗拒的法力。
而籙則屬於一種憑證,受籙之後各類神吏才會聽從調動,無論修身保命, 救治人物,召神通靈,都要借助法籙。正如三十代天師張繼先說:「吾家法籙,上可以動天地,下可以撼山川,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脫生死,大可以鎮邦家,小可以卻災禍。」
同時,某些籙中也嵌有符,如《隋書·經籍志》稱:「籙皆素書,記諸天曹官屬佐吏之名有多少,又有諸符,錯在其間,文章詭怪,世所不識。」
在某些法事中,必須是授過一定階別的籙者才能主持,還有些特別的法術科儀,必須有特殊的法籙為資格。比如規定「法與籙相背,則不靈。
如行天心法,合受三五都功籙;行雷法,合受高上神霄籙;行靈寶法,合受紫虛陽光籙及靈寶中盟籙」等等。而在行法過程中,法師需用符鎮壇、召將,發符遣發等,如此符與籙相互配合,才能成就。
二、內容結構上的明顯區別
符的內容結構,似字非字似圖非圖;而籙與符有很大不同,儘管籙中有時也嵌有符,但也只是籙結構中的一部分。
籙的基本內容是記諸仙吏神將名及所統神兵的數目,有時會繪出其神將形貌,至於其中的符,大多與召役該籙上的神將有關。
以正一派的《太上正一三將軍籙》為例,該籙召役唐宏、葛雍、周武三員大將軍,籙中不僅載其名諱、所率神兵數,且述其形貌、衣裝武器,並召符,典型地表現了籙的形制。
各種道籙總是先列籙名、再列被授者的姓氏籍貫,注明是向哪一宗壇哪一度師請授。比如較早出現的正一盟威籙,每一階籙都有明確的籙名,然後要求填上被授者的各種信息,同時包括受籙者的盟誓。
而符的構成上並無畫符者自己的教階、姓氏、鄉貫,以及經、籍、度三師的名諱等信息。因為根本不需要,也無法嵌入某一符的畫面。因為符只要發出,便算是召役了某位神將或者是鎮壓了某一妖邪。
三、施用方式不同
符多而雜,用時或焚或服或佩戴鎮貼;而籙通常只佩於身或供奉於家。
張繼宗天師《崆峒問答》中載:「問:受籙應供奉否?答曰:修道之士應供奉,若世之居家信士不能虔潔,應焚化。然而供奉經也,焚化權也。」故籙為永久性持受,焚化是為避污穢,化後亦不必再受。
因為現在多見到符,少見到籙,所以難免產生一些不準確的概念,但發生混用實不應該,望大家能通過以上幾點明白二者的異同。
 
我很用心寫了那麼長的文章當牙籤....
靈乩為什麼為人詬病?正因為不懂正確的道學,只會接收靈給的訊息,然而靈給的訊息是否正確?你是否有去對照查證祂說的是否屬實?
一堆人跑西岐城封神,封了神之後呢?有比較靈嗎?
封神之後一樣是傻傻的笨神,什麼都不會,也沒智慧,又要如何渡眾呢?
辦一場法會就能提升果位?
修得三千功,八百果,方證果位,做錯倒扣分數,當神.晉升果位有那麼容易嗎?
神有神的專修學院,學習基本的術法,依照學修等級慢慢晉升,最後才能真正領到神職的證書,而非去西岐城或天公廟裡封神討個果位來當神,當了神也是沒智慧。
你以為當了神就馬上會有法術嗎?想太多。
神跟人一樣,也是要從幼幼班,國小,國中,高中,專科,大學....慢慢的學習進修。
台灣宮廟比7-11超商還多,然而現在宮廟裡的神,大多是半路被徵召來任職的,所學的就有限。
人要有智慧就是不斷的精進,學習正確的知識,這個就是智慧的增長。
每天靈說,每天神說,真的有那麼靈嗎?
靈初降凡間就如同嬰兒一樣,需要去教導,如何教導,也就是看正確的書籍。
許多靈都是有樣學樣,並非真懂法。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