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8

北極玄元宮道觀桃花女和周公介紹

北極玄元宮道觀有桃花女和周公(金童、玉女) 供奉,為什麼會有桃花女和周公?

2014甲午年10月中部會香此次赴臺的除了六百年歷史的玄天上帝神像外,還有護法神金童、玉女及天罡、太乙,執旗、捧劍等四尊神像。

金童、玉女也稱玉童、玉女。是武當山金殿玄天上帝神像身旁的從神,元代五龍宮正殿內曾置此二神,武當山紫霄其他各大宮觀正殿內均有設置。

主要是本道觀裡的真武祖師聖像(玄天上帝)旁邊,除了龜蛇二將,還常有金童玉女二位侍者,金童儒雅莊肅,恭謹安詳作捧『真武經籙 』冊狀;玉女嫻雅俊逸,冠纓系頷為端寶樣,道教中凡是天上的神仙,身邊都有得道的童男童女伺服著,而且一律稱為金童、玉女。其職司在於分掌威儀、書記三界中善惡功過。二神位階不大,但職司不小,因而受到道教界及民間的重視,他們有著怎樣的來歷和傳說故事呢?

世人常謂之周公桃花女或桃花女鬥周公。

241359145_595472771486032_1931531905544683000_n

金童玉女大量出現在宋元以來的大量戲劇中成為神仙戲的重要角色。宋元時,即有南戲《金童玉女》傳奇。元代賈仲明《金童玉女》雜劇。影響很廣的神話戲《張生煮海》中書生第羽與龍女瓊蓮最終成婚,他二人也被說成是上界金童玉女下凡。後被東華仙人接歸位。

而中國歷代以來民間的嫁娶過程之所以如此的繁複是有典故的,原來其中的繁雜程序多來自《元曲雜劇》之《桃花女破法嫁周公》,作者元朝 王曄。金童與玉女鬥法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元、明、清諸朝,不斷有劇本、小說和唱本流傳,其內容各不相同,但影響很大,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而中國古代新人迎親當天,新娘頭上頂著「米篩」,花轎上要綁著「竹帚」,而故事中許多結婚時的繁文縟節,深深影響中國後來的結婚習俗。例如新娘在新婚當天須頭戴鳳冠,身披霞佩,紅巾覆頭,米篩遮頂,腳踏紅毯,坐花轎等等習俗原來都是為了趨吉避煞,皆起因於的桃花女與周公鬥法時的法器,其間的鬥法過程精彩萬分,嘆為觀止,令人不得不佩服老祖宗們的想像力。若把古人的想像力放到現代絕對是一流的。

《元曲雜劇》之《桃花女破法嫁周公》戲的情節是算命人周公開業30年,從無錯差,百算百準。某日有石婆婆算命,周公算定好兒子石留柱在外必遭橫死,石婆婆回家途中遇到桃花女,桃花女教限禳解之法,嫠了石留柱。石婆婆找周公退卦錢,說他卦不靈,周公大驚失色。周公又給彭祖算卦,斷定他必死,彭祖遇桃花女,桃花女亦教分禳解之法,彭祖便貪污祭拜北斗星,得以延長壽命,彭祖見周公,周公知其原因,忌妒桃花女破卦法術,請彭宜為媒,娶桃花女為妻。

桃花女進門後,周公費盡心機要害死她,但都被她的巫術所破。一次他想害死桃花女,反而險些害死分的親生女兒。其後,周公仍設計害死桃花,桃花巫術高明,恰厄運落在周公家中,幸虧玉帝恩賜,周公一家死而得生。其後真武大帝出場,說明周公與桃花女是金童玉女轉世,世緣已滿,應復歸天位。

武當真武大帝

桃花女的神話故事,也被收入小說中。《西遊記》寫孫悟空斗金角大王和銀角大王時,反銀角大王裝在寶葫蘆里,口是不斷禱念桃花女仙訣。在明末小說《七曜不妖傳》中及清代《桃花女陰陽斗傳》,小說博採世代里巷傳說,突出了桃花女「人之死生大數」,捨命抗爭的形象,在神魔小說是別具一格,還有的書,敘述了玄天上帝在雪山修道時,曾用戒刀剖腹洗腸,由於日月精華的治練,戒刀修成陽體,刀鞘修成陰體,各自化為人形。

刀鞘上天管理瑤池桃園,賜名桃花仙子;戒刀為成正果,在湯魔山上興妖作怪,被天兵擒往金闕斬妖台上待斬,太上老君念他修行千年,功果不易,於是出面搭救,委任戒刀為兜率宮的盒童,不料戒刀惡習難改,偷學天罡正訣後又私自下凡,降生在商朝士大夫家,取名周乾;桃花仙子奉玉旨下凡擒拿,生在任太公家,因她相貌美麗,鄰里譽為桃花女。

二人自小就有神力,後來相遇而鬥法,周乾更設計於凶神下降之日迎娶桃花女,藉機以弔喪二神衝剋,而桃花女則計中有計,在出閣當天,派人準備二尺紅綾鋪地,花轎上鏽八洞神仙,並焚以檀香柏葉,身穿大紅蟒袍,下轎時,頭蓋篩籮,腳踏紅綾而不沾泥以天羅地網闢制凶神惡煞,二人各施本領,驚動巡天御史,上報玄天上帝,玄帝命龜蛇二將召二人晉見,真武賜與二人金丹,令二人一齊鎮守於武當山真武廟。

金童與玉女鬥法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元、明、清諸朝,不斷有劇本、小說和唱本流傳,其內容各不相同,但影響很大,深受老百姓的喜愛。

據說金童玉女每逢三、七日替真武帝記錄三界中的功過善惡。真武大帝的誕辰日為農曆三月初三日。明清時代本廟即供奉為主神,一直沿續至今,代代傳承,萬年香火。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文書組 校編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