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52521onns504n7s9n48qq7qo44r264n

弘揚真武祖師修道濟世的精神

道教以「道」名教,以尊道貴德為核心,以功德成神為典範,度已修行成道、度人濟利大眾。因而,在道教神以體系中,眾多功德成神的祖師載入史冊,為後世所尊奉禮拜。真武大帝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尊神之一。玄武真君台灣俗稱的玄天上帝

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中說,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皇后夢而吞日,覺而懷孕,經一十四月降誕於王宮。後舍家辭父母,入武當山修道,曆四十二年功成果滿,白日升天。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

真武大帝修行念道、勸善蒼黎、慈愛廣度、心志太和等精神為世人所極為推崇、景仰,其修道濟世的行願更是啟化、開悟人生的巨大精神財富。

在此,謹以下作一闡述,與諸同道共勉。

一、志心悟道 勤力修行

道經中說: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道不遠人,修之則應。

是以好道契道之士莫不持心定志,恒修以道,以成弘願。

在這方面,真武祖師給予後人以深刻啟示。

真武 7 歲之時即潛心念道,志契太玄,15 歲之時辭父別母

入武當以山修道。《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中說,真武大帝生而神靈,長而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圓滿飛升,

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太和山因此易名為

武當山,意為「非玄武不足以當之」。

真武大帝的志心修道的歷程,《玄天上帝啟聖錄》中有兩個喻意深長的故事。一是為世人熟知的「悟杵成針」的故事。故事講的即是真武大帝早期修道時紫虛元君對他的點化:

真武大帝在入山修道初期,因其感覺進步甚慢,久未契玄,似有懈怠之意,紫虛元君便化為老媼下凡點化開示。

真武行至澗邊,見一老媼正在石頭上磨鐵杵,真武不解其意,上前詢問磨杵欲何為,老媼說要磨成針。真武說:「不亦難乎?」老媼說:「功至自成。」真武大悟,即返山中勤力修行,不敢懈怠,終證大道。「折梅寄榔」的事蹟又是他念道恒持,不慕俗塵的實證:玄帝自悟杵磨針後,往還所隱中,立志持修大道要妙,在返山途中,折梅枝寄於榔樹上,仰天誓曰:予若道成,花開果結。後來果真如真武之言。今樹仍在,名曰榔梅樹,榔木梅果,桃核杏形,味酸而甜,食後能癒諸疾。

在《玄天上帝啟聖錄》卷一中還有真武修道時「澗阻群臣」的故事:

真武入山修道後,其父淨樂王思慕太子不能棄捨,尌令大臣領兵五百之眾,入山尋太子回朝,探尋太子所往之地,即渡澗入山。忽遇水漲,不能前行,八次渡澗,均遇水泛,第九次時方得渡澗,至紫霄岩,面見太子,啟傳王命,但忽然間五百部將腳足僵硬不能舉步,部將感歎太子願力,乃同聲告曰:願從太子學道。說完,部將們跬步如故,於是都隨太子俱隱山中,今武當有五百靈官乃當初隨太子渡澗入山的五百部將,真武持心修煉,不為外力所動,修真悟道,濟度群迷,為眾生消災滅障,同度部將,同修證悟,同登以界。

人生茫茫,大道至要,真武祖師不慕虛榮,不戀王權,心志於道,持之以恆,勤力修行,以鐵杵磨針的真精神,鼓振自身,終成道真,模範後人。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