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水官大帝聖誕《謝平安》酧答天恩

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聖誕,為傳統下元節、道教三官信仰中解厄水官的誕辰之日,這天水官錄奏天庭,為人解厄。

何謂下元日?就是下元水官大帝考核眾生過功的日子。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我們每時每刻所做的事,其實上天也一一記錄下來。

在道教神系中,天、地、水三官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之一,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全稱“玉真天地水府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三官指的是天官紫微大帝、地官清虛大帝、水官洞陰大帝俗稱三界公。民間流傳天官大帝為堯、地官大帝為舜、水官大帝為禹三位賢君,堯帝定四時制年月誕辰於上元節舉行祈福法事求平安,舜帝拓荒墾地誕辰於中元節普渡孤魂,禹帝治水有功誕辰於下元節消災解厄還願謝平安。

【三官是否堯舜禹】提到三官就是堯、舜、禹,其實這個出處源於徐道(17世紀)撰述的神仙小說《神仙通鑑》入面說到三官即上古聖王唐堯、虞舜和夏禹。而道經《三元品戒經》則清楚說出,天官大帝是「元氣始凝,三光開明,結青黃白之氣」化生,地官大帝是「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化生,水官大帝是「洞元風澤之氣,晨浩之精」化生。經中亦提到三位三官大帝的不同神能。

中國自古就有在上元祭天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順利,在下元答謝這一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五穀豐收。

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東漢時,祖天師創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三官大帝之一的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農曆十月十五日,水官大帝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下元節與民俗】

每年的農曆十月十五是下元節。在中國傳統的民俗節慶活動中,下元節與上元節(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春節合稱爲時令八節。

下元節,亦稱“下元日”、“下元”。下元節來自道教。道教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謂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三官的誕生日分別爲農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這三天被稱爲“上元節”“中元節”“下元節”。

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之辰。《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爲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這一天,道觀做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並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宋吳自牧《夢粱錄》:“(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又河北《宣化縣新志》:“俗傳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齋者。”此外,在民間,下元節這一日,還有民間工匠祭爐神的習俗,源於道教用爐煉丹。

對下元節的特別重視,始於崇奉道教的北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二十二:“太宗太平興國六年庚辰,詔自今下元節宜如上元,並賜休假三日,著於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興國二年七月中元節,御東角樓觀燈,賜從官宴飲。五年十月下元節,依中元例,張燈三夜。”“下元節”出於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稱“五氣三品解厄水官”,總管九江四瀆、三河五海、十二溪真聖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記錄衆生功過之條。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衆生善惡功過,隨福受報,隨孽轉形。道觀此日設齋建醮,禳解厄難,超度亡人。

下元節也是一年中最後一個月亮節,在這個月圓的時候,人們要進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動。清明節是以家族爲單位來祭祖,中元節是以家庭爲單位來祭祖,而下元節往往是以民族爲單位來祭祖,華夏民族要在這一天祭奠心目中那些最值得敬佩的祖先,很多地方祭奠的場面宏大,莊嚴,神聖,看上一眼,會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

下元日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爲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鑲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這一天,道觀做道場,爲民衆解厄除困,民衆前往道觀觀祭,並在道觀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道教中所說的“官”,其含義並非“官員”的“官”,而有“宇宙構成元素”的意思。道教認為:三元之氣生成人倫,並滋養萬物。《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故以農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註》卷一《因緣經》曰:“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

《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暘谷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暘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

下元節也是道教齋法中規定的修齋日期之一。道教認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災、拔苦、謝罪、求仙、延壽、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齋。而受道教信仰的影響,下元節在民間逐步演化為多備豐盛菜餚、享祭祖先亡靈、祈求福祿貞祥的傳統祭祀節日。《中華風俗志》也有記載:“十月望為下元節,俗傳水宮解厄之辰,亦有持齋誦經者。”宋吳自牧《夢粱錄》記載曰:“(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宮觀士庶,設齋建醮,或解厄,或薦亡。”

享祭祖先是對祖先信仰的反映,人類對祖先的信仰,是人類對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靈魂表示虔敬,祈求祖先能夠庇佑於後代。國家有宗廟,民間各有祖先堂、家廟,全國各地在具體的祭祖求福活動中各有不同的習俗。

人生在世,難免遭遇苦厄。信仰道教的人們,都很看重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在這一天,人們祭祀祖先、迎接水官大帝,以求得困厄的舒解與人生的安詳。下元節與上元節和中元節一起,構成了先民對人生感受、祈福、贖罪、解厄等完整的生命體驗,節日的範式也正是這種生命哲學的文化表達。

十月十五這一天亦是民間的重大節日。農曆十月十五下元節為水官大帝聖誕,源起於道教。古時人們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團子,包素菜餡心,蒸熟後在大門外“齋天”。舊時俗諺云:“十月半,牽礱團子齋三官。”古時在這一天,道教徒家門外均豎天桿,桿上掛黃旗。晚上,桿頂掛三盞天燈,做團子齋三官,祈求水官大帝解厄。在這一天,道觀會舉行黃籙道場,民間則祭祀亡靈,祈求下元水官排憂解難。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緩死刑執行日期的規定以配合天神的解厄消災。

而三官大帝賜福赦罪解厄的神通,也在《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中有所說明。經中記載:“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在正月十五的時候天氣圓滿,天氣主生,賜福以利民生,所以天官賜福;七月十五地氣圓滿,地氣主成,成福而赦罪,所以地官赦罪;十月十五水氣圓滿,水氣主化,可以解除一切氛穢,所以水官解厄。正因為這些“玄妙”的結合,才會使三官大帝擁有如此廣大的神通,使得三界之內,萬靈之中,無不掌握主宰。

慶祝的方式

民間的活動大體可分為兩類。第一為合家團聚、大眾集福類的集體活動;第二為各家各戶的祭祀活動,屬個體活動。普通大眾也可參與到道教的禮神集福中來,亦可以自行集福。

如念《三官經》《北斗經》就是其中之一。

三官北斗經中都說到三官大帝會在三元日、八節日及特殊節日為眾生賜福、赦罪解厄。《玉樞經》言:“天官解天厄,地官解地厄,水官解水厄,五帝解五方厄,四聖解四時厄,南辰解本命厄,北斗解一切厄。 ”《三官經》言:“若誦此經,隨力見功,酌水獻花,其福自應;家有此經,宅舍光明,災難無侵;佩帶此經,萬神擁護,鬼祟永滅,心念不空,福力自然,神力扶持,隨心應口。此經共計一千六百七十五字,字字真詮,句句消愆,行行滅罪,捲捲賜福。”《北斗經》也說:“於三元八節,本命生辰,北斗下日,嚴置壇場,轉經齋醮,依儀行道,其福無邊,世世生生,不違真性,不入邪見。”可見在三元節誦持經典的福報是非常廣大的。另外,我們也可於三元日多做善事,多修陰騭,為自己為家人等集福消災。總之,三元節時誦經行善是要做的,這對人的生活和修行都極其有利。而三元日的禁忌也是非常多的。首先就是不可殺生,不偷盜,不行淫等。另外惡口酗酒以及妄論鬼神都是不可以的。這些惡事是要避免的。

總之,“常持正心,天天得賜福赦罪解厄之力;永滅噁心,世世享消災延生保命之功”,下錄三官寶誥,供大家持誦集福,消災解厄。

人,總會犯錯,不過最重要是懂得懺悔和改過。道教認為每逢下元日(農曆十月十五日),下元水官大帝都會根據我們平時所作的功過定出我們的報應。而我們除了平常要多做多好事,也可以在下元日設壇誦經,向水官大帝懺悔罪過,祈求寬恕,又或是持誦三官寶號,祈求神明賜福解厄

北極玄穹,紫微帝庭。泰山岱嶽,水國清泠。

綱維三界,統御萬靈。三元校籍,善惡攸分。

齋戒禮誦,無願不成。消災釋罪,降福延生。

功德無邊,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至尊妙道。

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

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

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官。

三元主宰,三百六十,應感天尊。

《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

【下元水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暘谷洞元。青靈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掌管江河水帝萬靈之事。水災大會。劫數之期。正壹法王。掌長夜死魂鬼神之籍。無為教主。錄眾生功過罪福之由。上解天災。度業滿之靈。下濟幽扃。分人鬼之道。存亡俱泰。力濟無窮。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下元五炁解厄水官。金靈洞陰大帝。暘谷帝君,法流遠洽天尊。

水官聖誕,讀文明經,滌蕩萬物各澄清,解厄並延齡。三稱聖號,安家樂太平。志心稱念,玄都萬壽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