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教的三證:居士證、皈依證、道士證

道教的三證:居士證、皈依證、道士證

什麼是居士證?

居士證,就是「居家修行之士」的證件,一般由本地道協或開放宮觀核發辦理。

居士證,只是自己作為在家修行人的憑證,持證人沒有進行皈依拜師儀式,沒有師父,沒有傳統的師承法派,沒有道名。

居士可以參加合法的道教活動。

皈依.jpg

​​​什麼是皈依證?

皈依證,是經過了「拜師、皈依」儀式的「居家修行之士」的憑證,持證人一般被稱呼為:皈依弟子(居士)。

皈依證跟普通居士證的區別是:皈依證是由國家備案的教職人員(道士)發給徒弟的師承憑證。

持證人經過了正式的「拜師、皈依」儀式後,有了師父、師父起的道名,有了傳統的師承法派。

皈依弟子(居士),可以參加合法的道教活動。

道教的三證:居士證、皈依證、道士證

什麼是道士證?

道士證,也叫:教職人員證,是由參加了正一派傳度或全真派冠巾活動後的道教神職人員,再經國家宗教部門和中國道教協會認定、備案後,核發的「教職人員證」。

教職人員可以依據《宗教事務條例》,合理、合法的參加、舉行道教活動。

道教的三證:居士證、皈依證、道士證

如何學道!不是發個皈依證拜個師父就算學道了

我們現在大多數人,都只認形式,以為發個皈依證拜個師父就算皈依了,實際這是錯誤的。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人本身就在道中,但又為什麼要皈依呢?首先,我們要理解皈依的意思。皈是指回到家中,心有所歸,而依是指子女依靠母親,投入母親的懷抱。所以,我們的皈依,是心靈的皈依,不是形式上的皈依。

現代的人類追求物質需求,但是精神上都面臨著痛苦,對愛情渴望,對事業迷茫,人生壓力都很大,這就是對物慾追求過剩後,所帶來的痛苦。人們心靈得不到解脫,精神得不到信仰,心靈沒有歸依之處,如在茫茫大海上,只知道抱塊木頭,急忙上岸,但是抱來抱去,最後落得一場空。

而我們皈依後,大道就會為我們指明方向,使我們在海上不會迷失自我。所以聰明的修道人,是求心靈的皈依,不是象當今一些人,只知道為學法、為混名而去辦皈依證。

皈依三寶後,心裡就會對生老病死,人生的諸多痛苦去求得解決辦法,追求清靜無為的境界,修煉自己,使自己獲得心靈的寧靜。

皈依道教的人,不要受年齡、經濟、地域、民族的限制,無論你是修全真還是修正一派,都應明白皈依的真意,腳踏實地去修行、修證自我。

皈依,是修道的開始。而皈依的目的不是在於你是不是取得道士資格,能不能出家去道觀里混,也不是在於你是某大師的弟子,身份就比誰高。

皈依的目的,我個人看法:不是為追求財富,不能為名利,不能為解脫病痛之苦,而是求得心靈的解脫。學最上乘發大願渡人渡己,為救渡眾生為皈依。如大家真心發願,想皈依道門,只要能做到持守九戒即可,發心稱念皈依三寶。

道教弟子在讀早晚課里都會念到三皈依就是皈依道經師三寶。

皈依道:當願眾生 常侍天尊 永脫輪迴 名曰道寶

皈依經:當願眾生 生生世世 得聞正法 名曰經寶

皈依師:當願眾生 學最上乘 不落邪見 名曰師寶

誠心念,即可稱之為道門弟子。而不在於一紙之憑。

三皈依之首就是皈依道,我們通常說的入道,就是指此。

道是大智慧、大清靜、大慈悲。我們皈於道,就要抱著道心去修行自己,所以要常侍天尊,永脫輪迴,脫離輪迴之苦就是解脫之道,所以皈於道是最根本的、是皈依的本體。

皈依經也就是要皈依法。這裡的法不是指法術,而是指行道悟道之法。經書中包含大道之理,好比一面鏡子。我們心中滿布灰塵,我們在修行中擦拭自己,然後用經法來照亮內心、啟迪內心。使自心道心顯示,能悟道成真。所以經可以說就是我們修道成道的橋樑,是依憑。

我們再談師寶。師有很多種,象我們太上老君,正一派天師,是我們共同的老師,當今一些高道大德也是我們的老師。還有度師。學道最好先拜一位度師,也就是小師。師父跟我說過,父母給你的是肉身,而師父給你的是法身慧身。師要有道有德,是你所依止的榜樣,學習的楷模,也是修煉的指路人。學道是有師承的,拜師首先要看這位老師是否人品端正,道德高深。

我們不要以為拜個師就算皈依了,拜師只是形式,最重要是尊師敬師,這裡面的細則,以後再講。說起來小,但做起來多,很多人只以為拜師就完事了,卻連伺奉師父都做不到。

皈依後,就不能再去信仰一些無道之神、一些鬼,不能再去學些邪法邪術害人,傷及任何眾生。

皈依師就要向師認真學習,不能誹謗,恭敬每位修道之人,我們皈依之後,是以身心命來供養皈依三寶。既然是道人就要做符合道人的事,說符合道人身份的話,不能再以俗人的做法來比較。我們對每一部道經都要恭敬取放,把自己的師父及其他道長、法師及有道之人都可以看作師長尊敬,對自己身邊的道友要以身示範,帶動他人信道奉道行道。

邱祖云:病就叫他病,死就叫他死,至死一著,枹道而亡,歷代祖師都是以自己的身命來皈依道。所以叫皈身皈神皈命。

那麼,談到這,有人問:「我們皈依道有何好處呢?」

好處是說不盡的,首先皈依三寶後成為一個道人,就該發大願之心度人,所以經文里有句話:「一入大乘路,不計年劫多。」 度人無量天尊,我們實際也都是這天尊之中的,不能為自己學個法、為發財,這可以使我們遠離惡業,會得到護法雷將的擁護,身心得到安樂。

皈依後要守戒,無論是九戒還是五戒,都是戒之於心。守戒就會清靜自己,使自己身心得到清正,慾望減少,而煩惱也就隨之少了。皈依後能滅惡業,消除災禍病難。

皈依後跟師傅學習,能修煉自己,使自己福慧增長,成為真正的道人。

皈依後要發出世之心,再完成自己的社會家庭責任後,就該修出世之法,避免世俗的人際關係帶來的煩惱。

所以,我們皈依是大福報之人才做的,那些只為求一身道袍、一張皈依證書的人皈依,相反是得不到這種福報的。

拜師是學道入門的關鍵。在網上很多年輕人受到小說,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幻想拜個「神仙」,「大師」為師。甚至很幼稚的看到某些人發出一些隻言片語或是搞些玄幻莫測的言論,功法就認定是大師,重慶李一據說有三萬弟子,我想這其中就不乏此類人。還有的是看到輩分高就去拜,而對拜師所蘊含的重大意義根本不了解。

實際上拜師是道教傳承的固有傳統,他跟曲藝界的拜師還是有不同的,說相聲,唱二人轉拜師等於師父給個飯碗,而在道教里拜師是道門經法傳遞,慧命相傳的關鍵。

不僅僅是飯碗那麼簡單。師徒之間如父子,又不同於父子。師在道教里有廣義跟狹義的含義。廣義上所有道門耆碩前輩都是師長,諸大天尊及各位祖師也是師,在道門傳承里真正拜師還要有經籍度三師,有的還約定要有登籙,證盟,保舉等師。狹義的師父是指皈依學道修法的根本師父。

道門的傳承在道教是以「道」為本,師父教授下一代知識道法稱為「傳」,弟子以皈依「道"為本,接受師父的教導稱為「承」。師「傳」徒「承」故稱為「傳承」。拜師求的傳承必須要求得正統道教門派及明師的傳承。說到「正統」何為正統?依奉道教戒律修行,不斷傳承法脈,才視之為正統。

現在社會上打著「正統」旗號的太多了。說自己是正統,嫡傳的人更多,但是究竟是否是呢?這就需要時間來檢驗。能經得住時間考驗的太少了。所謂的正統要依宗而立,常看見某某自稱為什麼門派什麼法脈多少代弟子。

那好請問你能說出你歷代祖師的名諱嗎?能說出你歷代祖師傳承的依據嗎?甚至是一些打著民間秘傳門派的也故作神秘,但是我也質疑這些秘傳的門派,既然說自己是「秘傳」那為何又大肆宣傳自己,廣而告之呢?

道教的拜師收徒需要師父先引導弟子入門,煉其心,觀其行。看是否是可造之材,能否有成就。擇黃道吉日,通過上表,傳度,祭祖,冠巾,皈依三寶,師徒傳承儀式才完成。再授其道法,科儀,經綸,術數等學。無論神霄,清微各宗派基本如此,只不過略有差異不同而已。再看看現在網上可以隨便認個師父,上線就打個招呼,下線根本不知道師父在何處?根本不了解什麼是"傳承"

弟子拜師後要受戒,在祖師前對師父和自己承諾,約束自己,開始真正的修行跟學習。並要按侍師的禮儀來供養,尊奉師父,與師父心心相印。

還有一些人自稱拜某某菩薩,或是太上老君為師,說自己看見某某神仙或菩薩降臨收他為徒,他在神前磕過頭,領了多少天兵天將。如果按這樣理解,那我們也都在在神前天天禮拜做功課。我們領的天兵也應該不少吧?

道門三寶是以道,經,師為三寶。在道門三皈依中就有:「自皈依師,當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的發願。在道門傳承里是要依據經法相傳的,靈寶,清微,神霄都各有經典傳世。

而自己說看見神仙菩薩多虛妄無憑,如果只是依靠一些外道附體所得的治病感應的能力而不是依據先賢祖師們留下的經論來作為修行的依據跟證明,產生不了智慧,慈悲之心不去度眾生是證不了道的,對神像磕多少頭都沒用,說自己有多少天兵那些更是無稽之談,只是自欺欺人而已。

民間有的法壇門派傳承以發誓孤貧等來約束弟子,傳承多比較混亂,同一門中也各有山頭,這些人所知有限,自裝神秘,一些基礎的東西弄的玄乎起玄,所行之術,千其百怪。社會難於普遍接受,淪落社會邊緣。此非道教,而是旁門。

真正的道教皈依是叫人獲得無上天人福報,出轉輪迴的,怎麼會讓人孤貧夭呢?至於民間某些門派的過功,過執也是靠師父給予,不是依靠自己修行得來。所以這跟道門的傳承也不是一回事。

還有許多人雖然拜師但是心態根本沒有擺對,認為一切都靠師父,依賴師父,如果師父沒達到自己意願就馬上認為這位師父不行。轉投其他師父。也有的拜師前根本也不知道自己拜師後應該的責任跟義務。

拜師後,也不知道怎麼樣繼續深造,不按師父教導的去修行,自己主觀上怎麼想就隨自己去做,就自以為是。有的人拜師後也不知道如何追隨老師學習,只象鴨子一樣等著師父填餵。而不知道從師父的言行中去了解跟師父怎麼學習?有的人拜師後還是內心迷茫,根本沒有認識到師父的重要性,一年裡能跟師父打個電話就不錯了。

還有的人拜師後在這個社會生活工作中學道的信心逐漸退卻,有的覺得在師父身上得不到什麼,甚至又轉拜他人為師,轉投它門,或者乾脆放棄的也大有人在。

也有一些人對拜師只有一個簡單的認識,甚至,僅僅把它當作成功的途徑,找位出名的大師皈依下領一張《入室弟子證》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作為炫耀的資本。更有甚者甚至把它當做牟利的一個手段,成名的一個台階。所以那句話說「名師易得,明師難求」是值得玩味的。

當我們拜師時,我們是否考察過自身拜師的動機,是否內心正確的生起信心,隨師父走入玄門之內?是否經歷了選擇對比,是否考察過師父的人品及所學?

自己是否真正認識到道教文化博大精深為弘揚道教而決定拜師?是否了解能接受自己拜的這個老師的人品,他的思想,性格,生活習慣。每個人都有優缺點,當師父的肯定也不可能就都是完人。

所以內心裡不要把什麼都想的太美好,幼稚的結果是自己受傷。還有最主要的是自己能否從師父身上能學習到真正的內涵,學習到自己想學的知識。成為改善自己品質,心性,修煉,生命境界的唯一榜樣?這些問題,都是我們每個道友在拜師之前必須深入思考並付諸生活實踐的。

對於當前有些人打著一些旗號收徒,這些與我無關,小道我也不想介入這些是是非非中,我只是想說既然收徒就要擔負起師父的責任跟義務,當徒弟的有當徒弟的責任跟義務,當師父的也更有許多責任跟義務,都說師父傳道,解惑,授業。

我覺得這只是一方面,徒弟的品行,生活,事業作為師父都有責任去引導。有些師父也是滿足自己虛榮心,更有一些小孩子打著收鬼捉妖的名義在網上吹噓自己。生活中很多江湖行走的大師們也是走到哪裡就收到哪裡,對於徒弟根本沒有起到教育的責任。

說了以上這些,我這裡可不是針對誰,請某些人不要對號入座,我也不想打什麼口水仗。說到這裡我也該說自己了。我自己門下已經有數十人在跟我學習道教的相關知識,就拿這些人來說有的人確實是心無旁騖的一直跟隨我學習,雖然進程緩慢,但是一路行來,學到什麼了我想他們每人心中是有數的。我現在是當師父但是我也是徒弟,尊師重道者是傳承的根本。希望在學習道教,弘揚道教的路上,我們都沒走偏!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