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教經書是如何分類的?

道教的經文典籍浩如煙海,古時稱「一切道經」或「道藏」,藏是寶藏的意思。據道經記載,道教經書收之於靈寶天宮,共計一萬八千多卷,各類經教因時代背景不同、眾生根性不同,隨其劫數,應運而生,流傳下土。經文若不應在世間繼續流傳,上界高真則假借戰亂兵火等原因將經文收回天宮。此後,歷朝歷代帝王都敕命編修過《道藏》,直到明朝萬曆年間,道藏經文經過重新整修,訂為三洞、四輔、十二類,五千四百八十餘卷經文。

三洞是指三洞教主所說的經教:洞真部元始天尊、洞玄部靈寶天尊、洞神部道德天尊。四輔為輔助三洞的經教:太玄、太平、太清、正一。三洞四輔又稱為「七部」。三洞之下各分十二類(四輔不分類),合為三十六部。即:

本文類,指經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類,指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

玉訣類,指對道經的註解和疏義;

靈圖類,指對本文的圖解或以圖像為主的著作;

譜錄類,指記錄高真上聖的應化事跡和功德名位的道書;

戒律類,指規戒科律書;

威儀類,指齋醮儀法及科儀制度著作;

方法類,指論述修真養性和設壇祭煉等方法之書;

眾術類,指外丹爐火、五行變化及術數等書;

記傳類,指神仙、祖師傳記及宮觀志書;

讚頌類,指贊詠歌頌聖真的詞章;

表奏類,指設壇祭禱時上呈天帝的章奏、關文。

道教的經書種類

1三洞四輔經書

三洞即洞真、洞玄、洞神三部,系承襲陸修靜《三洞經書目錄》題名。道經來源不一,其初各有傳授系統。

《道教三洞宗元》、《三洞並序》皆稱:洞真系天寶君所說經,為大乘;洞玄系靈寶君所說經,為中乘;洞神系神寶君所說經,為小乘。「此三君各為教主」,即天寶君為洞真教主,靈寶君為洞玄教主,神寶君為洞神教主。另據《道藏經目錄•凡例》:凡元始天尊所造作的經典,均收於洞真部,「上清經」屬之;太上道君造作的經典,均收於洞玄部,「靈寶經」屬之;太上老君造作的經典,均收於洞神部,「三皇經」屬之。道教認為,「三洞經符,道之綱紀,太虛之玄宗,上聖之首經」,故三洞為道經中最重要的三個部類。

四輔即太清、太平、太玄、正一的總稱,是對三洞的解說和補充。據《道教義樞》及《雲笈七籤》的記載,太玄為洞真經之輔;太平為洞玄經之輔;太清為洞神經之輔;正一部通貫三洞和三太(即太清、太玄、太平),遍陳三乘,為以上六部之補充。

三洞之下各分十二類(四輔不分類),合為三十六部,即:

本文類:指經教的原本真文;

神符類:指龍章鳳篆之文,靈跡符書之字;

玉訣類:指對道經的註解和疏義;

靈圖類:指對本文的圖解或以圖像為主的著作;

譜錄類:指記錄高真上聖的應化事跡和功德名位的道書;

戒律類:指規戒科律書;

威儀類:指齋醮儀法及科儀制度著作;

方法類:指論述修真養性和設壇祭煉等方法之書;

眾術類:指外丹爐火、五行變化及術數等書;

記傳類:指神仙、祖師傳記及宮觀志書;

讚頌類:指贊詠歌頌聖真的詞章;

表奏類:指設壇祭禱時上呈天帝的章奏、關文。

​2~著名道經列舉

黃帝之《陰符經》、老子之《道德經》及《度人經》、《黃庭經》、《南華經》、《太平經》、《太清經》、《正一經》等為道教主要經典,其中以《道德經》為思想之中心,為必修之寶典。

天寶元年(742年)玄宗詔封莊子為南華真人,列子為沖虛真人,文子為通玄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其四子所著書改為真經」。

張宇初天師《道門十規》: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首,靈寶說經,當以《定觀》《內觀》為要,太上立教,當以《道德》《日用》為規,內而修己,則《虛皇四十九章經》《洞古》《大通》《生天》《清靜》諸經最為捷要,外而濟世度幽,則《黃帝陰符經》《玉樞》《北斗》《消災》《救苦》《五廚》《生神》諸經、《玉樞》《朝天》《九幽》諸懺,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之蹊逕。

​​閔一得:《參同契》、《悟真篇》足以圓命,《唱道真言》足以圓性,《大洞玉經》足以化凡,《三尼醫世》足以證果

懺的意思就是改掉以前的罪業罪過,如愚迷、憍誑、嫉妬⋯⋯等罪,統統都要改,以後再也不生出來,這叫作懺。

悔的意思就是將來所犯的過錯罪過,從今天開始,以後所有的惡業,如愚迷、憍誑、嫉妬⋯⋯等罪,我現在已經覺悟明白了,永遠要把它斷除,再也不生出來,我也不會再做錯事,這叫作悔。所以合稱就叫懺悔。

凡夫眾生因為愚痴,做錯事了,只知道改其以前的過錯,他不知道徹底改過自新,以後不能再犯。就因為他不懂得悔改的道理,以前所造作的罪過罪業沒有消滅,後面的罪過又造作又生出來。前面的罪業未消滅,後面的過錯⋯⋯又生出來,越造越多,怎麼能叫懺悔呢?

無相懺悔的真實意思,是要去觀照它的本體從何而來,往何而去,所以偈云: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空罪滅兩相忘,是者名為真懺悔。心的本體是空性,罪的本體也是空性,既然都是空性,也就是遇到外在因緣和合而產生的,又會因外在因緣消失而分散,所以說緣起是無自性,不是單獨一種因素就能存在,故說緣起性空。因此心和罪都是在緣起性空的範疇裡,真的要把心和罪相找出來,是找不到的!所以才說是無相懺悔。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