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在家道教徒的修持禮奉三寶 依持經典勤而行之

在家道教徒的修持:舉行了皈依儀式,取得了《居士證》(或《皈依證》),從形式上講這位皈依者就成為了道教居士(即在家道教徒)。而要做一名副其實的好居士,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家道教徒,在家如何修持呢?總的要求是尊道貴德,禮奉三寶,尊師重教,依教修持。具體如何修持,我以為大致不外如下幾點:

(1)通過向師父(包括其他道長)請教,加上自己閱讀有關書籍,全面瞭解道教。具體說來,瞭解:道教的起源、形成和發展:道教的教理教義;道教所信仰的神仙;道教的經典:道教的修煉方法;道教的齋醮道場;道教的戒律和清規;等等。總之作為一名道教信徒,千萬不能做“宗教盲”。

(2)禮拜神仙,誦習道經,尊敬師父。作為道教徒,既已皈依三寶,無論是否出家,都應當時刻不忘三寶,並落實于日常修道生活中。我建議,在家道教徒如有條件,可設靜室,即用較為獨立的一間住房,供奉神仙聖像,時常敬香、上供、禮拜。這是信奉“道寶”的一種體現。“當願眾生,常侍天尊,永脫輪回”。

誦習道經,這是信奉“經寶”的一種體現。作為在家奉道者,也應誦習道教經典。如家中設有靜室,亦可早晚焚香課誦,即念誦《太上玄門日誦早晚功課經》。此外,還應學習道經。學習道經可以依個人文化水準而定,但無論文化程度高低都應學習《早晚功課經》、《三官經》、《北斗經》、 《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等常用經書;文化水準較高的,還可以研習《道德真經》、《南華真經》、《性命圭旨》、《周易參同契》和《黃庭經》等道教典籍。“但願眾生,生生世世,得聞正法”。尊敬師父,這是信奉“師寶”的一種具體表現。既已皈依道教,就應尊敬師父,無論其師有無名望、也不論其師水準高低,平日都應多多關照師父,時時不忘供養師父,達到“師徒,如父子”的境界。雖說“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但還是要不失時機地虛心地向師父求學問道。“但願眾生,學最上乘,不落邪見”。

(3)護持道場,積極參加宗教活動。這也是廣大在家道教信徒所應該去做的。既已皈道教,就應護持道場。雖未出家住宮觀,也應主動為宮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幫助修廟、塑像,以及維護宮觀合法利益不受侵害。如逢初一、十五及祖師聖誕或道教節日或道教重大法會,都應該虔誠地積極地盡可能地抽時間到所皈依的宮觀或附近的宮觀去參加宗教活動,以培養和鞏固其宗教信仰。

(4)宣傳和遵守戒律。綜觀道教戒律,至今仍有不少與當今社會道德要求相一致的積極內容,具有勸人止惡向善的教化作用。因此,廣大在家道教信徒有義務宣傳道教戒律,並努力遵守道教戒律,以淨化人心。

(5)遵守道教教義,正確處世。在家道教徒不像住廟道士那樣很少與社會來往,在社會上工作,要天天與人打交道。作為一名(在家)道教徒就應該按道教教義思想去為人處世。如寬容待人,謙虛不驕,淡泊名利,與世無爭,不貪私利,知足知止,等等。

(6)積功累德。自古以來,道教徒在修持(修為)上就有“入世法”與“出世法”兩種。出世法即內修;入世即外修。出世行真功;入世法行真行。外修什麼呢?如何行“真行”?概言之,就是濟世利人,積功累德。譬如:修橋補路,施茶舍藥,熱心慈善和公益事業,和睦鄰里,幫助他人,苦己利人,廣行方便,力行正義,抑惡揚善,正心修身,戒除詐偽,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印送善書,勸人為善,立足本職,愛崗敬業,等等。

(7)修煉道教功法。在家道教徒也應在工作、勞動之余修真養性,以祛病強身,延年益壽,以至得道成仙。其修煉功法,可以從皈依師父或其他道長那裡求得。此乃“出世法”之修為,與住廟道教徒專事清修相比雖困難許多,但也不應遺忘、忽視和捨棄,應積極為之也。要堅信——花一份功夫,必獲一份道果。當法“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也!

綜上所述,不難而知,在家道教徒(散居正一派道士、全真道居士)的修持,從本質上講與住廟道教徒(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今天,欣逢國盛教興之世,在家道教徒更應該利用我們生活的廣闊天地,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多作貢獻,把我們生活的世界建設成為美好的人間仙境!無論在家,還是出家,其修持達到什麼程度或境界,(才能與上述稱謂相符,)這就涉及到人的素質與人的修持。(編輯:孟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