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在家 慕道之士如何區分

欣逢國盛教興之世,在家道教徒更應該利用我們生活的廣闊天地,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把我們生活的世界建設成為美好的人間仙境!

談在家出家修道之蹊徑:一般而言,道教徒大致可分為道士、居士、學士、隱士、信士幾類。儘管其稱謂不同、表現形式有別,但都是通道、學道、修道、弘道者,故統屬道教徒之範疇。在家道教徒(散居正一派道士、道教居士)的修持,從本質上講信住廟道教徒(道士)是一致的,只是形式上和生活方式上有所不同而已。對於皈依道教者,大致有四種情形:一、出家出家;二、出家在家;三、在家在家;四、在家出家。

出家在家 慕道之士如何區分

世間出入一扇門

道教要求(全真派)教徒“出家出家”,即人出家心亦出家;反對“出家在家”,即人雖出家但其心在家;對於“在家在家”者即人在家心亦在家的人,則多採取循循善誘,以使其達到“在家出家”即人雖在家但心已出家的境界。我認為,如果在家居士能達到“在家出家”的境界,則與“出家出家”者殊途同歸也。所以,“在家出家”也是一種可以選擇的行道途徑。此可謂“獨闢蹊徑”也。至於(在家道教徒)如何修道行道,亦即如何修持,在這裡我想談談個人的看法,以供參考。

在家如何修道 談在家出家修道之蹊徑

境隨心轉

一、道教徒的範疇與稱謂

一般而言,道教徒大致可分為道士、居士、學士、隱士、信士幾類。儘管其稱謂不同、表現形式有別,但都是通道、學道、修道、弘道者,故統屬道教徒之範疇。

道士。中國道教協會主編的《道教大辭典》之‘道士”詞目中稱:奉守道教經典規戒並熟悉各種齋醮祭禱儀式的人。一般指道教的教職人員。世人為禮貌和尊重道教教職人員,一般不直截了當稱“道士”而稱“道長”,這就如同社會上稱“教師”為“老師”一樣,是一種既平常而又帶有敬意的稱謂。道教教職人員不分男女,皆同稱為“道士”。但有時為了區別(如統計),則稱男性道士為“乾道”,女性道士為“坤道”。世人還常常習慣于稱女性道士為“仙姑”。稱其為“仙姑”,這其中含有尊敬之意。

此外,與“道士”有關的稱謂還有許多。如稱道士為——“羽人”、“天師”、“先生”、“法師”、“大師”、“煉師”、“老修行”等等,這些含有敬意的稱謂與其個人修持關係密切。作為道士,只有經過努力的修持,才能名符其實。

居士。居家修道,建諸功德,吃齋誦經,並與道教宮觀保持密切聯繫者。社會中這一類人眾多。(因此,許多道教宮觀為此設有居士林。)

學士。入道鑽研經學義理,學識淵博,並以弘揚道教事業為自己終身職責者。如近代道教泰斗陳攖甯先生。

隱士。隱居出俗,不問世事,學道修仙,以性命修持為主要方向,且道德深厚者。如張三豐祖師是也。

信士。社會名流學者,著書立說,頌揚道教文化者。這樣的人士社會中也甚多。當今社會亦然。

在家如何修道 談在家出家修道之蹊徑

慕道者

二、在家道教徒資格的取得

從所周知,道教形成一定規模的社會實體(即教團組織)始自于東漢,但從金大定年間(1161---1189)起,就開始逐漸分為“正一”和“全真”兩大教派。全真派道士,終生出家,茹素,住宮觀;正一派道士有的也講究住宮觀(如張天師世家),但不強調,並且可以娶妻置室。

道教除住宮觀的全真派道士及住宮觀的正一派道士之外,還有不常住宮觀而散居於城鎮或鄉村的道教教職人——散居正一派道士。此外,還有(前面所介紹的)居家修道,建諸功德,吃齋誦經,並與道教宮觀保持密切聯繫的居士。他們都是在家的道教徒。

散居正一派道士平日的修持與在家的道教居士的修持相同,容後一起論述。現在,我們接下來談談在家道教徒中的居士資格的取得。

居士,顧名思義即居家修道之士。廣義地講,凡居家通道的善信人士都可以稱為道教居士,即常說的信眾:狹義地講,居士是指履行一定程式取得《居士證》(或《皈依證》)的居家奉道修持者。這裡,我們詳談後者。

為弘揚道教,發揮在家信眾的作用,有些宮觀接納道教居士參加宗教活動,制定了接納道教居士的辦法。《辦法》規定:凡是愛國愛教,擁護憲法,信仰道教和研究道教文化的男女信眾,能遵守宮觀內部的各項制度,有宮觀常住道士介紹,由本人申請,經宮觀管理組織認可,即可以成為居士。

成為居士,還有一個十分嚴肅的入教儀式,這就是“三皈依儀式”。道教徒所皈依的“三寶”,是指皈依道、經、師三寶,全稱是皈依太上無極大道、皈依三十六部尊經、皈依玄中大法師。皈依道教“三寶”了,也就等於皈依道教了。

皈依之前,先找一位與自己有緣的道長,說明欲拜這位道長為師而皈依玄門的意願。如道長答應後,會擇吉日良辰舉行皈依儀式,為皈依道教者講明“三皈依”的意義;皈依者則要表示自己從此發心皈依(道經師)三寶。這樣就可以成為一名正式居士(即在家道教徒)了,並發給《居士證》或《皈依證》為憑 。               (編輯:孟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