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十二臘月二十二日全真王重陽祖 師聖誕

王重陽是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始創人,後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他有七位出名的弟子,在道教歷史上稱為北七真。王重陽揉合儒家和道、釋的思想,主張三教合一。聲稱“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認為“人心常許依清靜,便是修行真捷徑”。著作有傳道詩詞約千餘首,另有《重陽立教十五論》、《重陽教化集》、《分梨十化集》等,均收入《正統道藏》

王重陽是老咸陽城西北約25 華里,今咸陽市秦都區雙照鎮大魏村人,生於腐朽沒落的北宋末年徽宗政和二年,即公元1112 年,農曆壬辰年臘月二十二日。王重陽出生的年代正是北宋王朝日暮窮途,日漸走向滅亡,國內民不聊生,餓殍遍野,北方金人南下,連年兵荒馬亂,政權搖搖欲墜之時,生不逢時的憂患意識,從小就在王重陽的思想裡深深紮下了根。

王重陽,姓王,名哲,字知名,號重陽。自幼出生在一個富戶家庭,母親懷孕兩年零二十八天得以降生。胡長、眼大身高,生性好打不平,鄉人送了個綽號“王害風”。六七歲開始讀書,聰明過人。二十幾歲經史百家無不貫通。不但精通儒術,而且武藝高強。曾中金武舉,飽受金人歧視污辱。於公元1115 年,47 歲的王重陽看破紅塵,憤然辭官,隱居終南山下南市村,並在村外掘地為墓,人稱“活死人墓”,以墓為家,苦苦修行,潛心鑽研道教經典,經數年苦行修煉,終悟得道教真諦。後自稱在戶縣泔河橋上偶遇八仙呂洞賓,得修道秘法,從此,王重陽棄家出走,開始踏遍關中八百里秦川之地,廣納信徒,傳教講道,不久,創立了道教新派—全真教。

王重陽祖師是中國道教分支全真道的創始人,被尊為道教的北五祖之一。

1527728986977s535os03rp

王重陽,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為喆,字知明,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大魏村人。

王重陽祖師出生於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金天眷元年,應武略,中甲科,遂易名世雄。年四十七,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憤然辭職 ,慨然入道,隠棲山林。金正隆四年,棄家外遊,於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二年。三年,功成丹圓,遷居劉蔣村,七年,獨自乞食,東出潼關,前往山東佈教,建立《全真道》。祖師在山東寧海等地宣講教法,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後世稱全真教七真人,遂後建立全真教團,十年携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等四人返歸關中,卒於開封途中。葬於終南劉蔣村故庵。

王重陽祖師主張,無心忘言,柔弱清靜,正心誠意,少思寡慾,注重修行,分為真功和真行,真功即內修,其修持大略以識心見性,除情去欲,忍耻含垢,苦己利人為宗。全真因內修《求返其真》,主張功行雙全,以期成仙證真,所以叫《全真》。這種內修主要是修養精神,即性,也稱為性功,全真教即修性,也修命。真行即外修,主張濟世度人。王重陽祖師還主張儒,,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也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以《道德經》,《孝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

 

全真教主張道家、佛家、儒家三教歸一,在中國宗教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王重陽曾著有《重陽全真教》、《重陽教化集》等,儒家的心性學說和佛教的寺院制度,都被他巧妙的吸收全真教中。道教到了全真,佛教發展到禪宗,儒教演變到理學,標誌著中國多元化文化逐漸趨於一元化的里程碑。人常說:“牆裡開花牆外紅。”王重陽在關中傳教多年,收效甚微,信徒僅有三人。公元1167 年,他猛然醒悟,毅然東出潼關,背井離鄉,遠到山東寧海、以昆嵛山為中心,繼續不辭辛勞,四處傳教,先後收下了馬鈺、譚處瑞、劉處玄、丘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等,即世稱“全真七子”。其中馬鈺和孫不二還為王重陽建造了全真庵,終於確立了全真教在道教中的歷史地位。公元1169 年,王重陽帶“全真七子”等人到河南開封傳教,次年不幸仙逝於此,終年僅歲。

王重陽與北七真

王重陽仙逝後,“全真七子”遵照師命,先後自立門戶,分別創立了“遇仙”、“南天”、“隨心”、“龍門”、“嵛山”、“華山”、“清靜”七大流派,信徒遍布大江南北,中華大地。其“長春真人”丘處機於公元1220 年應詔至西域,在天山謁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賜以“大宗師”掌管天下道教,從而使全真教在元代風靡全國,達到歷史鼎盛時期。王重陽仙逝後,金世宗(公元1161 — 1189 年)非常崇拜王重陽以及他所創建的全真道教,認為王重陽的故里大魏村,在千古帝都咸陽附近,北依九萯山,南有秦嶺屏障,又有涇渭滋養,實屬人傑地靈,藏龍臥虎之地,遂在大魏村建了一座佔地數十

畝規模巨大的宮觀,名叫“天聖宮”,三進三間,飛簷走獸,青磚、紅瓦精雕細刻。天聖宮前還栽了七棵松柏樹,以紀念“全真七子”,呈北斗七星狀,以示吉祥。“天聖宮”建成之後,十里八鄉,華夏大地一年四季燒香拜謁的人,絡繹不絕,香火不斷。終因天長日久,風雨滄桑,到了明洪武六年即公元1373 年,天聖宮已廢,到了“仙靈無可依之處,人無敬戴之所”的地步。天聖宮道士趙崇啟心痛不已,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四方奔走,募捐錢財,於弘治六年,在原址修起了“三清殿”、“祖師殿”、“靈宮殿”、“方丈院”共四座大殿。工程未完,趙崇啟去世,太清觀道士王道玄和他的幾位弟子又多方求助籌措,還修了“問雷神殿”,使天聖宮重新煥發了昔日的光彩。

明萬曆35 年,即公元1607 年,天聖宮周圍土牆逐漸毀壞,信官張朝“恐非棲身之所也”。他慷慨解囊,買來磚石,精心施工,使天聖宮土牆換磚牆,更加雄偉壯麗。

清乾隆56 年,即公元1791 年,有一個喜做善事的人名叫李一其,看到天聖宮歷經風吹雨打,將要毀廢,急忙找到溫承志,溫又逐級上報,當時任兵部侍郎福寧和溫承志分別捐資巨銀,將天聖宮重新修繕一新。大約從清乾隆時候開始,天宮便香火不斷,祭奠的人越來越多,逐漸形成了老百姓人心嚮往、乞子求福的地方。大魏村農曆二月十五古會,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興起的。

歷經一百多年的兵荒馬亂,天災人禍,到了解放戰爭時期,天聖宮僅剩下三清殿和祖師殿,其中三清殿在1949 6 月咸陽狙擊戰中,被馬鴻逵軍隊毀於戰火,祖師殿卻倖免於難。二門兩旁的藥王廟和娘娘廟,三清殿前的焚紙樓和玉皇樓亦有損壞,但尚保存。而在祖師殿中,王重陽塑像端坐其中,全真七子敬立兩邊,四周還有很多道士拱奉,香火依然日夜不斷。特別是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古會,更是人山人海,一派繁華景象。

解放初期,天聖宮裡還有三位道士:劉道士、季道士和陳道士。劉陳二位道士因病去世,季道士被政府改造為大魏村村村民,也已病故,幸虧其養子季振國仍然健在。後天聖宮裡塑像全部被毀,做了學校。直到1962 年三年困難時期,天聖宮徹底沒有了,院內那像徵全真七子的七棵巨大的松柏樹,聽說叫誰買去伐了,給他先人做棺材了。人們私下議論說:“狗再沒給他祖墳尿才怪呢!”如今,天聖宮的舊址,早已變成一片農田了,只是近年來,大魏村一些崇拜王重陽的老人,自己集資捐款,自覺自願,自己動手在天宮原址的大道旁,蓋了一間民房,房前立了一塊僅存約三分之一的殘缺不全的石碑。如果不是這塊殘碑及其碑上依稀可見的關於王重陽的歷史記載,誰敢相信這裡就是道教全真教的創始人———王重陽的故里呢!

傳說王重陽在河南開封臨終前,一再囑咐弟子,一定要把他埋到他的故鄉,即陝西咸陽的大魏村。並說,一路上抬靈的繩子不能換,繩子斷在哪裡,就把他埋在哪裡。結果,當走到戶縣祖庵鎮時,繩子居然斷了。根據師祖的遺囑,王重陽的墓地就選在今天戶縣的祖庵鎮,並在原處建造了靈虛觀和重陽宮,亦叫“斷繩宮”以供奉千秋萬代,這位道教全真教的祖師。

王重陽曾先後被元世祖和元武宗封為“重陽全真開化真君”和“重陽鎮開化鋪及帝君”。從此,王重陽的名字,便成了我國道教一顆耀眼的明星。

王重陽:三教從來一祖風:

王重陽生活在宋代,創立全真教,主張儒、釋、道三教平等,三教合一,提出“三教從來一祖風”的融合學說。全真道內以《道德經》、《孝經》和《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為必修經典,認為修道即修心,除情去欲,存思靜定、心地清靜便是修行的真捷徑。所以,全真道不崇尚符籙,不事黃白煉丹之術。

三教儒釋道,本身就是一教,只是人為的劃分罷了;就像是佛教的禪宗、淨土宗和法相宗等的劃分一樣;就像是三乘本是一乘也只是人為的劃分;就像是三身本是一身,也是人為地劃分罷了。王重陽是已經悟道,所以提出了這樣的觀點,因此他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經典,並不帶有宗教派別的偏見。

三教者,如鼎三足,身同歸一無二無三。三教者,不離真道也。喻曰:似一根樹生三枝也。”

王重陽提出自己對三界的領悟:“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三界也。心忘慮念,即超欲界,心忘諸境,即超色界,不著空見,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玉清之境矣!”由此可見,三界本是人間三界,並沒有像神話傳說中那樣的三界。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以素養壽:道教與素食的關係

道經云:齋食(即素食)者,潔淨身心,滌除邪穢。聖人以此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王常月祖師亦云:心不持齋,神性若不能改,則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則元神不歸,元神不歸,真性必不能見矣。道教是一個重生、樂生的宗教,認為世間之物皆由天地精氣所化,如同人類一樣,它們一樣擁有平等的生存權利,正是因為人類的貪婪,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殘殺了它們的軀體,從而造下了無邊的孽障,壞了慈悲之心,素食者則是對戒殺的具體表現。如勿食蛇獸等肉,食則令人折算壽,神氣不安,慎勿殺生。仙道記十敗,七為勿食一切肉。明代養生學家高濂指出:肉食本不是人類所應有的習俗,如要養生,要須注意生日、生子、祭祀祖先、祈禱神靈、婚禮,宴請客人、為求生計等不可殺生。他對於飲食宜忌又說: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活烹生割,心慘不忍,可以延年;為殺勿食,家殺勿食,可以延年;聞殺勿食,見殺勿食,可以延年。

一、以素養壽

眾所周知,食素從經濟價​​值上來看比較便宜。因為我們每天所需要的營養是直接從植物或者間接從動物中獲取的,如果是直接從植物中獲取營養成分,則比較便宜;如果間接從動物中獲取營養成分,則花費相對要高出很多。例如,我們在獲取蛋白質的時候,可以直接從豆類中得到,比起從動物身上獲取蛋白質的價錢就便宜多了。有人就問了,人體所含有的微量元素鐵幾乎只存在於肉類食品之中,如果不吃肉類食品,那又怎樣才能解決缺鐵的問題呢?其實這也很簡單,素食上照樣含有豐富的鐵元素。通過食用菠菜或者豆漿就可以補充鐵的缺乏了。其次,還可以通過科學的結晶服用維他命一樣可以補充。

素食完全能夠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並能預防疾病。《營養聖經》指出:人類所食用的穀類食物,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及維生素,基本能滿足能量的需求。從人體所需的三大營養物質來看,穀類供應的碳水化合物是肉類不能代替的,至於脂防及蛋白質這二種營養物質的最佳來源仍是植物類,如脂肪的最佳食物為橄欖油,向日葵子等,蛋白質的最佳食物為大豆等,並說食肉者生病的機會是素食者的兩倍。據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十次國際癌症學會上,所宣讀的學術性調查報告論文中指出:以食素為主者,患食道癌、肺癌、膀胱癌的發病率,比一般人低60%。患胃癌的發病率低34%。患大腸癌的發病率低40%。患乳腺癌的低33%。患子宮癌的低65%。由此可見,素食對減少幾種癌症的發病率,具有相當的益處。

據研究證明:長期食用複合碳水化合物的人,如大米、玉米為主。血漿中膽固醇和甘油三脂一般較低,故冠心病發病率也較低,另外,長期食用蔬菜對人體有很大好處,因為蔬菜中含有人類必需的糖、脂肪、蛋白質、維生素、無機鹽等多種營養成分,特別是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纖維素,它能促進人體腸蠕動,可防便秘,增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從中醫觀點來看,蔬菜有健脾開胃之功,可助脾消化,促進機體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蔬菜還有疏通血脈的作用,所以對於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尤其適宜,也是現代防癌的佳品。故蔬食弊足以養性命,豈待酒肉羅綺後為生哉?從生理結構上來看,人類與肉食動物不同,因為肉食動物長有鋒利的牙齒用來撕咬肉食,而我們的牙齒不適合,原因在於人的腸子比較長,大約有8-10米。肉類食品與蔬菜類食品相比較,前者在腸道中停留的時間更長,而且停留時已在腸道中的細菌的作用下開始腐爛,由此而生成一些致癌物質。另外,肉類食品的大眾化烹調方法通常是油炸和熏烤,這樣過多地攝入動物脂肪的生病率比素食者高出幾倍。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去年突如其來的非典災害在短短幾月侵襲到我國的廣東、北京並波及內地26個省市和香港與台灣地區,其毒性之大、傳染性之強,在人類史上很少見。其原因是因為人類過多地食用了帶有類似病菌的野生動物肝臟等肉類食品導致的。不久前羽化升天的武當山玄門派第24代弟子李誠玉道長在飲食上以淡食蔬菜為主,她認為飲食莫嫌滋味淡,淡中滋味長,淡食會使人胸清心明,神旺體健,最終享壽118歲,是建國以來第一位坐化而逝的道人。

事實證明,經常食素的人對身體是百益而無一害的。道教注重養生,認為人的壽命長短,由自己決定,通過食素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二、食素與信仰

我曾經結識過一位比較虔誠的居士,因為她篤信道教,所以對道教的三皈五戒是牢記於心,實踐於行。有一次,她就問了我一個食素與信仰關係的問題。她家是雙職工家庭,孩子的姥姥做飯,因為她們每天工作時間比較長,下班又很晚,回來飯也做好了,假使她要吃素的話,就要麻煩姥姥每天多炒幾個素菜,作為學道的人,應該讓大家生歡喜心,卻又麻煩了老人家。如果不讓姥姥炒素菜,她做菜總會放些肉,那樣又有傷慈悲心了,這不就矛盾了嗎?而且怎樣解決這個問題才對呢?

其實,我們沒有這個必要把食素與學道聯繫起來,特別是在家居士,就更沒有這個必要了。要知道我們道教是提倡素食,是因為我們道教徒修持的三皈五戒即: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妄言綺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淫邪。葷酒使人亂性,殺戮使人心發狂,從而斷了善的根本。《初真戒》說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斷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然而,道教也分很多派別,雖說其教義迥然不同,但是信仰是一致的。如道教正一派道士是可以食葷的,但是他們所吃的是三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己殺。

我們非常倡導素食,因為它是向善的開端,但是我們不勉強每位在家居士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都必須食素。如果說非要把吃素與信仰扯上關係,那我們寧願缺少一個學道的人也不願接受脫離大眾群體的人。一個虔誠的居士是不會在乎這一點的。家裡做什麼菜,你就吃什麼,不要提出過份的要求想吃點什麼,不吃什麼,然後慢慢地告訴家人,希望不要買活的動物回來宰殺,這樣逐漸地通過自我的影響,給家人培養了慈悲心;在吃的時候,不要以貪心去吃這餐飯,沒有貪心,你是以無記心去吃的,你的慈悲心才不致於受到傷害。如果說生貪婪之心,這就是惡業了。等到家里人都認同你了,他們都知道你現在學道了,更愛他們,更關心他們了,你的言行他們都願接愛,你怎麼做他們也會怎麼做,那時你就有影響力了,你再和他們商量,可不可以吃素或者可不可以初一、十五吃素?慢慢地,大家也就容易接受了吧!

現在有些人抱著僥倖的心理來吃素,他們認為做了一點不起眼的壞事,心裡又徬徨,於是每天吃吃素,在別人眼裡看來多有慈悲之心,神靈就應該賜福降祥與他們。但是他們不曾想過有些人外表在吃素卻心如毒蠍,陰險無比,神靈又怎麼會賜福呢?吃素只是一種外表,最重要的是心正。俗語說:心正不怕影子斜,閻王都拿你不得。有些人是誠心誠意地奉神吃素,但是在他們看來,食葷者是魔,是在造孽,於是萌生了鄙視、嫉妒的心態,從而犯下了道教的三毒貪、嗔、痴,生了嫉妒心,種下了無邊的苦海。我們不是為吃素而吃素,信仰也不是為吃素而存在。學道是一種教化,它是通過神靈的德行、經典的寓意來將眾生教而化之,光教而不化是沒有用,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信仰是對某種宗教的信任,吃素只是信仰上的一種行徑,吃素培養了慈悲心,泯滅了殺戮,直候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是學道之根本也。

道經說:千善萬善,不戒殺生不為真善。我們通過食素給自己帶來了健康的體魄,同時又培養了功德無量的慈悲之心。

道教與素食

道教是一個提倡素食的宗教。全真派規定素食,正一派則在齋期或法會期間素食。

道經云:“齋食(即素食)者,潔淨身心,滌除邪穢。”“聖人以此齋(素食)戒,以神明其德夫。”王常月祖師亦云:“心不持齋,神性若不能改,則本心不定;本心不定則元神不歸,元神不歸,真性必不能見矣。”道教是一個重生、樂生的宗教,認為世間之物皆由天地精氣所化,如同人類一樣,它們一樣擁有平等的生存權利,正是因為人類的貪婪,破壞了它們的生存環境,殘殺了它們的軀體,從而造下了無邊的孽障,壞了慈悲之心,素食者則是對戒殺的具體表現。如“勿食蛇獸等肉,食則令人折算壽,神氣不安,慎勿殺生”。“仙道記十敗,七為勿食一切肉。”明代養生學家高濂指出:“蔬食菜羹,歡然一飽,可以延年;活烹生割,心慘不忍,可以延年;為殺勿食,家殺勿食,可以延年;聞殺勿食,見殺勿食,可以延年。”

道教徒修持的“三皈五戒”即:一不得殺生;二不得葷酒;三不得妄言綺語;四不得偷盜;五不得淫邪。葷酒使人亂性,殺戮使人心發狂,從而斷了善的根本。《初真戒》說:“凡能持此五戒,精進無虞者,益算延齡,天神護佑,永斷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然而,道教也分很多派別,雖說其教義迥然不同,但是信仰是一致的。如道教正一派道士是可以食葷的,但是他們所吃的是三淨肉,即:不見殺,不聞殺,不為己殺。

許多道教大師通過修持證明,經常食素的人對身體是百益而無一害的。道教注重養生,認為人的壽命長短,由自己決定,通過食素可以達到延年益壽的功效。 學道是一種教化,它是通過神靈的德行、經典的寓意來將眾生教而化之,光教而不化是沒有用,必須要從根本上改變。信仰是對某種宗教的信任,吃素是信仰上的一種行徑,吃素培養了慈悲 心,泯滅了殺戮,直候三千功滿,八百行圓,方是學道之根本也。 道經說:千善萬善,不戒殺生不為真善。我們通過食素給自己帶來了健康的體魄,同時又培養了功德無量的慈悲之心。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珍惜子女之緣,萬勿輕易落胎

—嬰兒房內出現的奇怪黑影

子孫是債,討債還債有債方來,同樣能夠成為子女,也是莫大的緣分,希望大家多珍惜來的緣分,不要輕易拋棄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非常奇妙,茫茫人海之中能夠彼此相識並相知,成為朋友、知己、家人,實在是非常有緣的一件事,善緣令人欣喜,惡緣令人煩惱,故廣結善緣,自然也就處處逢緣,別有一番天地。

結婚多年,卻一直都沒有孩子

小李如今在A城經營一家服裝公司,這是他來到A城第十五年頭,回想十五年前初到A城,小李還記憶猶新,歷歷在目,那年小李才18歲,中學畢業後,沒考上大學,就隨著進城務工大軍進了城,一個艷陽高照的夏天,坐長途車坐得灰頭土臉,拎著一個旅行包站在一家服裝廠的門口,經過門衛的通傳,不一會兒裡面出來了一個大約三十多歲的女性,出來接他,小李叫她徐姨,和小李的媽媽有些親戚關係,徐姨在這個工廠里已經做了四五年了,聽說小李出來做事,在工地上幹了幾個月吃不消,就提議要不來她工作的服裝公司來做吧,於是經過介紹,小李就進了這個服裝廠。

那個時候服裝廠還基本都是女性的天下,小李在這裡工作剛開始有點不習慣,時間長了,倒也和大家相處的其樂融融。幹活賣力,對服裝這方面小李又似乎特別有天賦,一年多之後,就開始到裁剪組學習工作,在這個女人堆裡,物以希為貴,大家也都挺幫助小李,小李也在工廠裡找到了人生第一個女朋友,兩個人都在裁剪組,工作之便,日久生情就走在了一起,後來小李又被調到了銷售組,每天跑外面送貨訂貨,一作就是兩三年。可是小李並沒有和這個女朋友走到最後,據廠裡同事說,是小李在外面跑銷售的時候,遇到了一個服裝店女老闆,兩個人一來二去產生了情愫,女老闆就鼓動小李辭職到他店裡來,小李也不知是真心呢,還是貪圖錢財,反正那段時間就和廠裡的女孩子提出了分手,當時還鬧得挺大的,女孩子差點自殺了,最後女孩廠裡也不做了,回到自己的家鄉,小李也不在廠裡做了,出來去了女老闆的店裡。

女老闆和小李沒多久就舉行婚禮結婚,剛開始小李依舊是在店裡賣賣貨,也許是因為自己曾經在服裝廠工作的緣故,小李覺得批貨利潤不大,不如自己做了來賣,那位女老闆,也就是現在的妻子,倒也很爽快,拿了幾十萬給小李做啟動資金,讓他籌建一個服裝作坊,小李在服裝這方面還真有些天賦,服裝作坊做的風生水起,漸漸的自己的品牌也打了出來,不僅分店開了一家又一家,小小的服裝作坊也變成了服裝廠,小李負責生產,女老闆負責店面,生意紅紅火火的大家都說錢都被他們兩賺完了。

雖然錢賺得不少,但是小李的心頭一直有個疙瘩,就是兩個人結婚多年一直都沒有個孩子,醫院檢查身體,兩人都沒問題,可就是一直懷不上,不論是中醫,西醫還是民間偏方都試了一個遍,依舊徒勞無功。這天小李去外地聯繫業務,一切都辦完了之後,還有點時間,聽說那邊附近有一個廟求子很靈驗,於是就驅車過去燒香禱告一番,廟距離倒不遠,不過路不好走,在一個山坳坳里,車子開到山口裡面就沒路了,只能自己徒步順著小徑走進去,小李走路很快,一個人走在前面,剛走了一半,小李就「啊」了一聲,同行的幾個人都嚇了一跳,趕上來一看,原來在小徑的轉彎口,有一片小小的墓地,裡面密密麻麻的塞滿了一個個墓碑,裡面的茅草長的比人還高,看來已經很久沒人祭掃了,是一處荒廢的亂葬崗,小李連連說了兩聲「晦氣」,快步走過,又走了一段路終於到了那間求子靈驗的神廟。

誤入血池殿

廟裡供奉子孫娘娘和一些其他神祗,其間有一個偏殿叫做血池殿,殿門虛掩著,小李一行人推門進去,只見殿里黑漆漆的,也沒電燈,打開手機電筒,才發現殿里並沒有什麼神像,中間是一口井,黑魆魆的也看不清裡面有水沒水,四周的牆壁上倒是畫滿了壁畫,壁畫內容恐怖陰森,一片血海之中,許許多多的人沉沉浮浮,有一幅壁畫的內容最為奇特,裡面都是各種各樣的小孩子,在山間火海被鬼卒追打,圖像非常逼真,小李看得也不知道怎麼得,情不自禁的伸出手去摸了一下壁畫上的小兒,也許是壁畫年久失修,小李手一摸,竟然小孩屁股上的顏料落了一塊下來,嚇了小李一跳,看了一圈心裡有點發毛,又怕這壁畫損害被人發現,就催促著其他人快走。

走出殿門,一個老太站在門口,面容凝重地對小李他們說,誰讓他們進去的,這個殿男人不能隨便進,進了會倒霉的,快去大殿用香火熏一熏,說完就帶著小李重回大殿,點燃一把香對著小李他們轉了一圈,又問小李為什麼而來,小李就將自己多年無子,來求子的事情說了,言談之中,方才了解到,原來這個老太就是這裡廟裡的當家,負責這裡的日常香火,老太問小李要來他的生辰八字,在手上算了一算,說:「不應該,命裡有一子之命,並且十幾年前就應該有了,怎麼會拖到現在都是沒有子嗣呢,其中必定有什麼阻礙,要多行善事啊」,小李聽了只當這老太要找借口誑他捐香油錢,敷衍了幾聲,轉身就走了,回到車上,小李滿腦子都是之前看到的壁畫的內容,一閉眼就歷歷在目。

這次出差回來,小李就覺得身體有些不舒服,一連在家裡休息了好多天,可是也有好消息,幾個月後,女老闆竟然對小李說她懷上了,小李一聽高興得不得了,看來那個求子的廟雖然覺得有點古怪,但是還真靈,真的是有求必應啊,因為是高齡產婦,女老闆店裡也不去了,安心在家養胎,店裡廠裡都是小李一個人再操勞,還特地請了兩個阿姨來家裡照顧。多年心愿,終於達成,小李自己也非常的高興,可是隨著時間一個月一個月的推移,小李感到家裡似乎像是多了一個人似的,晚上睡覺的時候,還常常會聽到小孩的哭聲或笑聲,剛開始只是幾天一次,隨著分娩期的臨近,漸漸變得每天晚上都會聽到,有時哭有時笑,更奇怪的是這個聲音除了小李誰都聽不到,女老闆都覺得是不是小李太高興了,高興過頭產生了幻聽。小李也只得自己這樣安慰自己,好在身兼兩職的小李現在每天都工作繁忙,分身乏術,也沒時間多去想這個。

新生嬰兒身上頻現奇怪淤青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很快就到了生產的日期,一切都還算順利,是一個大胖小子,小李直到聽到兒子的那一刻,終於常常的舒了一口氣,李家終於有後了。孩子很健康,就是屁股上有淡淡的一塊青色的胎記,好在不是什麼明顯的地方,無傷大雅。家裡對這個孩子是視若珠玉,百般呵護。可是不管照顧的怎麼到位,孩子身上時不時得都會出現一些淤青,也不大,小小的,就像是有人故意擰的一般,而每到晚上主要大人一入睡,小孩必哭,搞得一家人都無法安歇。一天晚上,兩個保姆好不容易哄了孩子入睡,小李也才放心睡下,突然聽到樓上一陣小孩跑動的聲音,「噔噔噔」接著自己的孩子又哭了,小李連忙起身去看,孩子身上又多了一塊淤青,之前孩子身上接二連三的出現這種淤青,小李心裡對兩個保姆起了疑心,所以特意在孩子的房間裡裝了攝像頭,想看看到底是不是保姆在那裡捉弄自己的孩子。所以等再安頓好了孩子,小李立刻就回到自己的房間和老婆兩個人一起看攝像頭裡的內容,不看還好,一看就把小李和他老婆兩個人嚇得夠嗆。

視頻里顯示的小李孩子的房間,一切都照常,保姆餵了孩子奶,哄她睡著之後,保姆就陪在孩子邊上一起睡,大約過了幾分鐘,畫面上一陣雪花,小李就看到從房門上有一團黑氣竟然慢慢的穿門而過,接著那陰影慢慢慢慢地接近了床上,爬上船後,竟然坐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也就同時醒了過來,小李看看時間,正好是自己剛才聽到小孩腳步聲的時刻,又聯想到了之前,分娩前家裡自己常常聽到的怪聲,小李一下子毛骨悚然,難道家裡有什麼不幹凈的東西,一直在捉弄著自己的孩子?

這麼一來小李覺都睡不著了,一閉眼就是那黑氣的畫面心裡越想越不對,自己身邊也沒一個懂這個的人,第二天一早和自己兩個親近的朋友一說這個事,大家都說是不是之前去廟裡求了子,沒去還願,神明怪罪呀。小李一聽,對,可能是這個原因。確實沒去還願,那就說干就干,今天下午就開車過去好好地還一下願,不過上次是當地人開車熟門熟路,這次自己去得要先了解一下路線,上網一查,小李心裡咯噔一下,原來這個廟的隔壁,是一個小李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說是熟悉因為這個是小李服裝廠女朋友的老家,自己之前去過好幾次了,說是陌生,那是因為自從自己攀了高枝,分手之後,心裡一直有愧,對這個地方避之則吉,再也沒有去過了。沒想到竟然和自己所去求子的廟,如此的接近。

立牌位超度嬰靈

不過不管怎麼樣,為了自己的孩子,都還是要去還願燒香,於是查好了路線,小李一個人自己下午就驅車前去,晚上才到了當地,在酒店修整一晚,第二天一早就到了廟裡,廟裡面依舊是那個老太,看到小李來,對他還有些印象,笑眯眯的問小李,是不是還願來了。小李點點頭,從包里拿出一疊錢,讓老太置辦還願的香燭錢紙供品,有錢好辦事,不一會兒的時間都置辦齊了,葷素供品也有人從外面送來。老太帶著小李如儀,等一切都完畢之後。小李拉老太一起坐下,將自己現在遇到的這個情況一五一十的這麼一說,老太越聽臉上臉色越凝重,直到全部聽完,對小李說:我們廟裡是大神大道,就算不還願,也不會遷怒於小孩,去捉弄他,聽你這麼說,我倒覺得這個恐怕是有其他的小兒鬼魅在捉弄,你老婆之前有沒有打過孩子之類的。小李一聽心裡咯噔一下,他和那個女老闆結婚,到從來沒有打過孩子,不過之前的女朋友,在分手的時候據說已經有了身孕,不過這個都是後來聽別人說的,女朋友自己也沒和小李說過,如果說是打胎就有可能是這個。

還沒等小李說話,老太倒又說了起來,看你這麼的心急和虔誠,破例給你看一次燭火吧。說完老太領小李到了一位神祗面前,這位神祗長的青面獠牙,手持長幡,老太對小李介紹到,「我們這邊四方八鄉凡有嬰兒夭折,因為進不了祖墳,所以都會葬在我廟外面的這片墳地,這尊大神就是專管這些夭折小孩的,既然你這個和打胎有關,就請他替你去查一查」,於是就在這尊神前點起一副大蜡燭,紅焰高燒,老太雙眼對著蠟燭火,目不轉睛,一動不動,不多時就開口說話了,話中描述了一個人的樣貌。

小李一聽兩行眼淚頓時止不住的留了下來,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小李之前的女朋友,接下來老太則說起這個女的身邊還有一個小孩,不過面貌看不清,只餘一團黑氣,應該就是小李所看到黑色陰影。之後老太就說圖像沒了,看不到其他的了。小李聽後,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只好將這個具體情況又告訴了老太,老太一面安慰小李不要著急,一面讓小李最好能夠找到她的前女友,做一些補償,自己這裡則會替小李的那個打胎嬰靈立個牌位超度,讓他魂有所歸,如此就不會為難現在的孩子。小李聽後,自然一切照辦。

說來也怪,自從老太在廟裡立了牌位之後,每年的超度法會都會也都會替他登名超度,小李家的怪事就漸漸地少了,孩子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哭鬧,唯一的一個遺憾是,小李專程回了一趟前女友的老家,可惜前女友一家人都已經搬走了,說是去了北方的一個城市,具體地點大家都說不清,為此小李每年都以他前女友的名義,捐一批衣服給前女友老家的孤兒院,也算是對自己行為的一種懺悔贖罪。

子孫是債,討債還債有債方來,同樣能夠成為子女,也是莫大的緣分,希望大家多珍惜來的緣分,不要輕易拋棄,須知他們滿懷欣喜可以出生人間,卻又遭此無妄之災,心中的感受,可想而知,同樣也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只會找媽媽,爸爸就沒關係了,誰都需要承擔這個後果,望大家惜緣,護緣,愛緣,慎勿拋緣。

陰陽司官兼司陰陽兩界,專辦三世因果、累世夙冤事件、因果業障、陰靈纏身引起問題…等均能稟示化解!故信眾若遇有一般無法辦理之事,則多臨廟立解冤牌位求助於陰陽司官代予化解各種問題。

諸位善信大德有幸結此法緣,皆因緣俱足與陰陽司官有緣。陰陽司官大顯威靈、其慈悲願力為信眾調解因果業障、指點迷津。濟世助人、能使求助者,於短時間必有感應,助您渡過一切困境、雲開見光明,讓您事業、婚姻、家庭、身體、運途、學業,所求如願、祈福增益、財運亨通、息災治病、萬感萬應,虔心叩求者,其神威皆顯應,護佑闔家平安、獲福無量 耑此順頌福安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
導航廟址-台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5號之
三民路與復興路交叉口 加油站隔壁 老爺大廈斜對面

高架鐵路臺中五權車站旁

本廟參拜開放時間-早上7點至下午19                 電話:(04)22656052  098683012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齋醮科儀的整理者:張萬福宗師

·一、整編齋醮科儀的道教大背景

唐代長安道士張萬福,是整理編撰齋醮科儀的重要人物。張萬福,生卒年不詳,是唐中宗、睿宗、玄宗時期活動於長安的著名道士。張萬福曾居長安清都觀,故後世科書稱之為張清都,又曾居長安太清觀,參與編撰唐代《道藏》,所撰科書或題“三洞弟子京太清觀道士張萬福編錄”,或題“京三洞弟子清都觀張萬福”。

《正統道藏》收錄張萬福編撰的齋醮科儀經文,計有《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三洞眾誡文》、《太上洞玄靈寶三洞經誡法籙擇日曆》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等。張萬福還曾修撰《黃籙儀》、《靈寶五煉生屍齋》等科儀。南宋蔣叔與《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卷十六,題為“大唐清都三洞法師張萬福補正”。張萬福的科儀思想對後世影響甚著,唐末五代杜光庭編撰《太上黃籙齋儀》,南宋蔣叔與編撰的《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其齋儀釋文多處引用張萬福齋儀的論述,用以辨析齋法源流,說明張萬福編撰黃籙儀及其科儀思想,在道門中有相當影響。

李唐建國之初,以道教教主老子(李耳)為李氏皇帝遠祖,道教成為國教。唐代製度,凡三元日和皇帝誕生日,道觀要舉行金籙大齋、明真齋,以祈禱帝王長壽,國家康泰。隨著唐代道教的興盛和齋醮活動的盛行,陸修靜所製訂的齋醮科儀,在實踐中已暴露出種種問題,需要道門中人整理改進。

張萬福曾遊歷江淮吳蜀,所至之處,目睹法師傳度經戒法籙甚為輕率,齋戒守靜亦不盡心遵行。更為嚴重的是,競有男女同壇祭禮,或師弟不相對齋,或師弟各自遊行,或數師同壇,或不書表章,不分契券。齋醮活動中的種種混亂和不良風氣,蔓延滋長,令有識之士情所不忍。

江淮吳蜀是道教發源興盛之地,長安、洛陽之供奉道士多來自這些地方,他們沾染家鄉齋醮鄙俗,施行於帝都齋壇,有損道教聲譽。對此治理整頓,已是刻不容緩!當時長安是道教文化中心,是高道薈萃之地。張萬福時五十餘歲,入道修持亦四十餘載,身為長安太清觀高道大德,顯然是道學淵博之士。加之參加編撰《道藏》,熟悉道教典籍,故擔當起整理齋醮科儀之重任。

二、張萬福對齋醮科儀的貢獻

張萬福對齋醮科儀的整理和貢獻,主要在經戒法籙、法服科戒、齋醮儀式等方面。

道教三洞諸經,說戒頗多。張萬福強調:學道求真,莫不先持齋戒,若不持戒,則道不可得。為此,他編撰《三洞眾戒文》,收錄《始起心入道三歸戒文》、《弟子奉師科戒文》、《靈寶初盟閉塞六情戒文》、《三戒文》 、《五戒文》、《八戒文》、《三訣文》、《八敗文》、《三要文》、《十三禁文》、《七百二十門要戒律訣文》等。規定始起心入道者受《三歸戒》;在俗男女受《無上十戒》;新出家者受《初真戒》;正一弟子受《七十二​​戒》等,要求法師隨法傳授。張萬福說:戒有多種,大小異門,但歸根結底都是引人入正道,悟解此真諦,終持一戒,即戒於心,這才是奉戒最要緊的。

在《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中,張萬福仍強調學道持戒的重要。他說:凡初入道門,皆須持戒。欲防非止惡,進善登仙,各種修行中,持戒最為重要。若修道者為六情所染,五欲沉迷,內濁亂心,外昏穢境,馳逐名利,耽滯聲色,只有持戒,才能斬斷慾念,戒制六情,止惡修善,返歸真境。故學道當以戒律為先,若有法而無戒,猶欲涉海而無舟楫,猶有口而無舌,是無從學道成仙的。

針對經戒法籙傳授的輕率風氣,張萬福制定了經戒法籙傳授程序:凡人初入道門,先受諸戒,以防患止罪;次佩符籙,制妖保神;次受“五千文”(即《道德經》),詮明道德生化源起;次受《三皇文》(洞神),漸登下乘,緣粗入妙;次受靈寶(洞玄),進升中乘,轉神入慧;次授洞真,煉景歸元。

張萬福《傳授三洞經戒法籙略說》所舉的經戒法籙,有《太上道君智慧上品大戒》、《智慧觀身三百大戒》、《正一法籙》、《道德經》、《洞神經》、《靈寶赤書玉篇真文》、《靈寶五符》、《五嶽真形圖》​​、《三皇內文》、《三天正法》等。道教傳授經戒法籙,有法信盟誓契券,但江淮吳蜀地區的經戒法籙傳授,或不投辭誓,或抱素盡空,或師為出法信,十分混亂。故張萬福重新規定傳授經籙時應備之法信物品及盟誓契券,並對盟誓契券的品種和旨意也作了規定和說明。

而《太上洞玄靈寶三洞經戒法籙擇日曆》,則是說明道士受經戒法籙,應預擇吉日良辰,以為受道之期。張萬福根據道書記載,編撰出傳授各種經戒法籙選擇吉日之歷表,共有九節。規定傳授經戒,均須“三盟”、“六證”。

《三洞法服科戒文》,是張萬福對道教服飾制度的解說。道教法服有冠、裙、帔三要件。“冠以法天,有三光之象;裙以法地,有五嶽之形;帔法陰陽,有生成之德。總謂法服,名曰出家。”[1]法服依道士經戒的高下而有區別,道士出家修行,即須易俗衣而著法服。道士應常備法服,整飾形容,沐浴冠帶,朝奉天真,教化一切,保持服飾威儀。道士身著法服,應遵四十六條科戒,即有關法服穿、脫、制、置的四十六條規定。

《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籙立成儀》,是張萬福整理制定的專醮儀式。張萬福認為:醮,是薦誠於天地,祈福於冥靈,故須誠心誠意。建醮設壇,器物供品,皆有講究。醮壇以設於名山洞府為佳,其次選幽閑靜寂之地。器物座具,時果芳饌,必在豐新,道法清虛,特忌骯穢。

張萬福修訂的醮儀舉行程式是:(1)設壇座位;(2)潔壇解穢;(3)入戶祝;(4)發爐;(5 )出靈官;(6)請官啟事;(7)送神真;(8)敕小吏神;(9)納官;(10)复爐;(11)送神頌;(12)出戶祝;(13)醮後諸忌。

張萬福還撰有《五等朝儀》一卷,《太上洞元靈寶長夜之府九幽玉匱明真科》一卷,《度人經大梵隱語疏義》等。張萬福上承陸修靜,後啟杜光庭,是唐中期撰修科教的一代宗師。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學道修真持戒為先

維護道人公眾形象持戒自淨是當務之急

若道人皆能遵守道門戒條,實是道門之幸,道人之幸

戒,是一個人拿著器械,做防御之狀。有警戒、戒備的意思。現在我們很多道友談到戒律,就會想到王常月祖師的三壇大戒。在大多數人的印像中,全真派是受戒的,正一派是受籙的。其實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

學道皆須守戒

《雲笈七簽》引《正一法文》雲:“凡為道民,便受護身符及三戒,進受五戒八戒,然後受籙。從前未受戒者,受籙之後,依次受之,誦習通利,恆存思行持,憶不謬忘,則不犯科。”足見在北宋之前,受籙的道士也是要受戒的。

那麼戒律起一個什麼作用呢?

戒律是用來防護自己內心的正念的。因為人難免會有惡念,造下許多惡業。所以受戒就是要以戒律來約束自己,不犯這些錯誤,然後才可以談求仙。《妙林二十七戒》雲:“一切眾生,貪著有為,欣生惡死,意雖求生,由造死業,不持戒行,假使長壽,猶如老樹,有何殊別?若持戒行,死補天官,昇仙自在。”我們修道人,是為了求仙得道。目標是求仙,但是做的事情卻與此目標違背,好比緣木求魚,南轅北轍。所謂“意雖求生,由造死業”,終究難成仙道。所以天尊說:“學道不受《大智慧道行本願上品大戒》,無緣上仙也。”

五戒、八戒都出自道教

有些道友認為傳戒、受戒是學了佛教的,其實不然。就以簡單的五戒、八戒來說吧。

五戒是殺、盜、淫、妄、酒。這五戒應的是五行。

老君曰:“五者,攝一切惡。猶天有五精,以攝萬靈;地有五行,以攝群生;人有五臟,以攝神明。戒者,防也,防其失也。失而不防,則三塗盈逸,天人虛空,是故五也。”

說起八戒,我們會想到《西遊記》裡的豬八戒。

而八戒最早是陸修靜先生製定的,分別是不得殺生以自活、

不得淫欲以為悅、不得盜他物以自供給、不得妄語以為能、

不得醉酒以恣意、不得雜臥高廣大床、不得普習香油以為華飾、

不得耽著歌舞以作倡妓。

持戒是追求精神的超越

王常月祖師在《碧苑壇經》裡面指出:“不死者,豈是凡身?長生者,非關穢質。彭祖至今何在?顏回萬古長存。”我曾經認為王常月祖師的話不對,認為道教是貴生的,追求的是形骸的長存。王常月祖師的觀點受佛教影響過多。

然而這種觀點,也是很早就有的。《雲笈七簽》引《老君說一百八十戒》雲:“天下萬民,無有長存。人生有死,物成有敗。日出則沒,月滿則缺。從古至今,誰能長存者?唯道德可久耳。”據敘文知道,《老君說一百八十戒》是老君傳給於吉的,時間應該在三國時期。老君傳授此一百八十戒的目的是為了整頓道風,約束祭酒的。在這裡,老君就說了天下萬民,沒有長存的,都會死。唯有道德是長久的。

有些富貴人,笑話別人貧窮,那麼就會有貧窮之報。聰明的人,笑話別人愚蠢,那麼轉世的時候,就會變得愚蠢。在世的時候,身體健康,笑話別人疾病,來世就會疾病纏身。怎麼辦呢?如果沒有大法,實在難以解脫。《大戒上品》雲:“夫為父母兄弟姊妹夫妻君臣師保朋友,皆先世所念,願為因緣,輾轉相生,莫不有對者哉!故曰倚伏難窮矣!唯學仙道士,當兼忘因緣,絕滅生死,同歸乎玄,以入妙門。”唯有持戒之人,善護真宗,不生惡念,不做壞事,才能免去惡報,而得善果。乃至不起塵念,不染凡俗,才能漸入仙宗,超脫凡塵,而得長生。

古仙認為,學道不持戒,譬如夜行而無燭火。所以不論在家、出家的修道人,應該受戒、持戒。

以經為主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就算有上師傳承認證及帶天命要有得到高僧及道家老靜門暗中傳承與認證也要好好修行,一切只是緣起緣滅(以下給適合因緣的看)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7丁酉年農曆1115日臺灣寶島首次全真龍門律宗傳戒法會,

萊仙島寶島臺灣全真律宗道脈首次傳戒

寶島臺灣全真道脈首次傳戒有嶗山太清宮方丈

李宗賢大律師親自來台主壇傳戒

全真科儀泰斗任宗權證盟

本道觀盧圓熹道長為傳戒登籙師和提科師

開啟台灣全真龍門宗律脈的傳承,

未來台灣全真將正式邁入以戒為師的新方向

更期許未來台灣道教有嶄新的開始!

戒壇:

是全真派道士授受戒律的法壇。稱為"玄都律壇〃。

授戒由傳戒律師和八位大師共同完成。

傳戒律師:又稱〃傳戒本師〃、〃律師〃。

由傳戒叢林的方 丈擔任,負責為戒子講說戒律、傳授戒法。

律師的選拔非常嚴格,必須受滿三壇大戒,接過"方丈法〃

 入道者互勉~以戒為師、持戒奉行、 虛懷若谷、 謙卑自持、上善若水

以戒為師,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識,八大心法

1大其心容,難容之事

2同其心悲,待救之衆

3潛其心觀,微妙之理

4寬其心聽,難忍之言

5入其心測,變法之局

6平其心論,不平之道

7安其心應,無常之變

8發其心度,受苦之人。

修行是要找回自己的根與靈性。

上師傳徒以道; 中師授徒以藝; 下師以名利相與,

上徒尊其師,重其道,以師言為圭臬,以師行為明鑑,嚴以律己,歷練身心;

中徒或信或疑,或勤於修習或怠惰好逸,終究難得真傳;

下徒以師為靠山、為蓋傘,勤於攀附,在各取所需。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師父只能指路。能不能走下去,能走多遠,全在弟子自己。在走的過程中,師父會做個拐杖、做盞明燈,與弟子相伴。成為師徒,需要緣份。人世匆匆,人海茫茫,若得遇明者為師,乃三生之幸;若得遇聖者為師,則為萬世之緣、萬世之幸!若已遂願,就不要辜負了那盞引航的明燈。若仍在苦尋,千萬不要錯過了,也許就在你身邊的那份緣。尊師重道遲證道果。

願眾生不忘初心早得明師,謹做上徒。

福生無量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護法神 北極四聖之一 天蓬元帥

 

天蓬元帥

爲道教護法神 北極四聖之一

分別為:

天蓬大元帥真君 天猷副元帥真君

翊聖保德儲慶真君 真武靈應佑聖真君

《道門通教必用集》卷七提到

原為北斗星宿之一,被尊崇為星宿神

後人格化成為北極紫微大帝所屬部將

統理北斗及酆都的神將。

至明清時,因為小說《西遊記》流行而遭誤認

天界最強戰隊「北極四聖」為首天蓬元帥是豬八戒!

天蓬元帥」提到這個名子是不是總令你想到那頂著大肚子且豬臉人身,好色又懶惰的豬八戒呢?

其實那都是文學作品所杜撰出來的樣貌,真正的天蓬元帥強大到可能會讓你跌破眼鏡。

北極四聖中也以天蓬元帥的名氣最為響亮,其原因並不在於祂排行首位,而是因為受到明代章回小說《西遊記》的緣故,由於豬八戒的人物設定便是以天蓬元帥的做基礎創造,所以也導致世人只知曉豬八戒,而不認識真正的天蓬元帥為北斗七星破軍星化身。

在道教中有著崇高的地位,據說在唐代民間更是有一時掀起天篷神咒的風潮,人們口中誦唸以此護身祈福。道教中法事科儀所用到的「天篷尺」上面就刻有天蓬元帥的名諱,是鎮壇驅邪的重要法器之一。

天蓬元帥真正法像其實是三頭六臂,目露大怒手持越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種兵器、赤髮身著金甲形象。據說天蓬元帥曾降世為人,出生於春秋戰國時代,姓汴名莊,《史記張儀列傳》中便有紀載其獨自刺殺兩隻老虎的勇猛事蹟。

《太上北極伏魔神咒殺鬼錄》

提到亦述天蓬的形象:

三頭六臂,執鉞斧、弓箭、劍、鐸、戟、索六物

身長五十丈,黑衣玄冠金甲,領神兵三十六萬眾。

北極天蓬大元帥,他「現三頭六臂之威容

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鍾才震,萬聖齊臨

鉞斧輕揮,群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於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於正道。」

《道法會元》卷一七一曰:

天蓬大元帥為嗣教外台卿,別有神局,是陰治之有司

號北極驅邪院,如世之殿師,兵府是也。

其中皆是陰治主者,乃地界法官是其任也。

以舉仙官為任,使拯治陰魔,禁御萬殺,承陽宣化,保寧山川,生育萬匯,皆荷道化。

20210313北極左垣上將大元帥

同書卷二一七曰:

天蓬元帥三頭六臂,赤發,緋衣,赤甲,跣足

左一手結天蓬印,右一手撼帝鍾;左一手執斧鉞

右一手結印擎七星;左一手提索,右一手仗劍

領兵吏三十六萬騎,雷公電母

風伯雨師,仙童玉女,羽衣赫赫

各持金劍,乘北方太玄煞氣、黑氣

氣中有五色氣,從空降壇。

天蓬寶誥(一)志心皈命禮

六龍陛左,九虎關中,現三頭六臂之威容,運七政八靈之洪造。帝鍾才震,萬聖齊臨;鉞斧輕揮,羣魔碎滅。神光赫赫,常救護於眾生;真性巍巍,誓永興於正道。劈屍千里,斬鬼五形。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通天祈佑、延祥滌厄、保寧身命,北極天蓬八十一軍大元帥、護國消魔真君,證果法雲普覆天尊。

天蓬寶誥(二)志心皈命禮

北帝酆都上,太乙六天中,一炁分萬神,震天護法界,九天降魔使,大力赫神威,無極大神通,太乙都雷使,攝服諸魔精,元應太皇府,金眉真老君,應化隱元真君,廣度羣生無邊際,北極天蓬大元帥,佑聖極高天尊。九天尚父,靈魁尊神,敕煞魔靈,含元太虛,玉真壽元,天蓬真老 蒼天上帝,雷部太陽 烈火天尊。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道聖地成都青羊宮

青羊宮,全球道教主流教派全真道聖地,道教全國重點宮觀,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青羊宮位於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側依錦江,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是西南地區建築年代最久遠、規模最大的一座道教宮觀,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原名青羊肆。唐朝中和元年(公元881)黃巢起義,唐僖宗避難於蜀中,曾將此作為行宮。待他重返長安後,撥錢增建並下詔改為今名。

至明朝,唐朝所建殿宇毀於兵災。現存建築大多為清代康熙六至十年(1667-1671)陸續重建。

1667年康熙皇帝時,青羊宮進行了重新修復,以後又不斷擴建,占地面積4萬平方米,氣勢宏偉。主要建築有山門、三清殿、唐王殿等。裡面的混元殿高大雄偉,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

三清殿是主要建築,高大而莊嚴,供奉著三清像,大殿的左側懸掛著重約3000公斤的一口大鐘,還有重達1000公斤的生鐵香蠟筒一對。 青羊宮內最寶貴的文物是一部道藏經典,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版本,成為研究道教的珍貴資料。

青羊宮原來占地150畝,清初重建時占地300多畝,現有殿宇、房舍建築面積越4800平方米,建築整齊,其主體建築,共分六重,都構建在一條中軸線上,主要建築有山門、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紫金台、降生台和說法台等。山門西側為八字牆,長二十米、高四米。

青羊宮第一重殿宇是靈祖殿,占地面積約400平方米,高約20米。牆頂蓋琉璃瓦,邊上是花瓣為白色,中心為紅色的琉璃荷花。右邊塑有土地神、青龍像各一尊,明代正德十二年冬立的皇恩九龍碑一座

青羊宮的第二重大殿混元殿,重建於光緒年間,26根石柱和2根木柱上有精美鏤空雕刻,圖案有鹿、鳳凰望月、雙獅戲球等,生動靈活。

八卦亭位於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亭的石基分為三層,依次為方形、八角形和圓形,以契合於道教天圓地方、陰陽相生、八卦相合義理。

三清殿前有兩隻銅鑄青羊,它們是青羊宮的鎮館之寶,左側為單角青羊,右側為雙角青羊。單角青羊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徵,有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頭、雞眼、狗肚、豬臀。

三清殿之後是青羊宮現存的唯一明代原始建築--斗姥殿,為全木建築。青羊宮建築群最後一組重要建築是後苑三台,左為"降生台",右為"說法台",中為紫金台(又叫"唐王殿",內塑李淵夫婦和李世民像)

三清殿內供奉的是道教最高極尊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稱 太上老君、太上道祖。大殿兩邊還塑有十二金仙,分別是:廣成子、赤精子、黃龍真人、懼留孫、太乙真人、燃燈真人、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玉鼎真人、道行天尊、清虛道德真君。

據清康熙初年的"重修青羊宮碑記"記載:傳說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為關今尹喜講道德經,講到一半,老子有事要走,對尹喜說:"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千日後,老子如約而來,在這裡繼續對尹喜講經說法。嘉慶年間的重修碑記也說:"蜀有青羊傳為老子張道陵於此。"由於這些記載,後人便了解到"青羊"二字是因漢代的道教創始及張道陵而來。

青羊宮內保藏有清代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6)所刻《道藏輯要》經版,共一萬三千餘塊,皆以梨木雕成,每塊雙面雕刻,版面清楚,字跡工整,為當今中國道教典籍保存最完整的存板,是極為珍貴的道教歷史文物。 1984年成都市道教協會與巴蜀書社聯合重印了《道藏輯要》一百部,為國內外研究道教珍貴史料。

成都的青羊宮憑什麼是中國唯一供奉唐朝皇帝的道觀

成都市最古老、規模最大的道教宮觀——青羊宮,堪稱我國西南風水建築美學的代表性建築。

沿中軸線從前往後數,青羊宮的主體建築共分六重,分別有:山門(靈祖樓)、混元殿、八卦亭、三清殿、斗姥殿、玉皇殿、唐王殿等,兩側則有三真殿、三宮殿、齋堂、客堂、祖堂等配殿、配房。院內綠樹成蔭,仿佛一一個隔絕世外的獨立小空間。

在成都修建一環路拆除了部分山門置景後,先在的山門和靈祖樓合二為一。在走過了靈祖樓之後,就是青羊宮的第一重殿——混元殿,重建於清光緒年間。這裡供奉著太上老君,殿內26根石柱,柱上有雙獅戲球、鳳凰望月等造型精美的雕刻。而老君的背後,則供奉著「慈航真人」,也就是佛教的「觀音菩薩」。

坐落在三清殿與混元殿之間的八卦亭,是這裡標誌性的建築物。它布局緊湊,精巧大方,整體建築共三層,建於重台之上,亭座石台基呈四方形,亭身呈圓形,象徵古代天圓地方之說;兩重飛檐鴟吻,四周有龜紋隔門和雲花鏤窗,南向正門是十二屬相太極圖的浮雕,造型古樸典雅。整座亭宇都是木石結構,相互斗榫銜接,無一楔一栓。

八卦亭之後是青羊宮主殿三清殿,它的外檐柱上雕刻著六合童子、雙獅戲繡球等藝術木雕。三清殿前有一隻獨角銅羊,俗稱青羊,據說它是十二生肖化身,有鼠耳、牛鼻、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須、猴頸、雞眼、狗腹、豬臀。相傳只要摸了銅羊,據說呢,摸了銅羊可治百病。

在往後走,是供奉的斗姥的

斗姥殿,斗姥是道教信奉的一大女神,相傳她共生九子,分別是:玉皇、紫微、貪狼、巨門、祿存、文曲、廉貞、武曲、破軍。在斗姥右邊供奉的是女仙之首西王母,這間斗姥殿,也是青羊宮現存的唯一明代原建築物。

玉皇殿位於斗姥殿「福、祿、壽」的巨大照壁後面,在1995年重建。再往後,就能看到青羊宮的最後一個殿,塑有唐王李淵夫婦像及兒子李世民坐像的「唐王殿」。

安史之亂發生後,唐玄宗李隆基逃往成都,正是在玄中觀(現在的青羊宮)居住。唐末黃巢掀起兵禍,唐僖宗李儇逃亡成都仍是住在玄中觀。在後來唐軍取得勝利後,僖宗返回都城長安,便改「觀」為「宮」,並建起了唐王殿,在青羊宮內祭祀李家的開國祖先,使青羊宮成了皇家的道教宮觀。(也正是在這次逃亡中,一個年輕的將領—王建救了僖宗一命,之後開始展露頭角,這個王建便是後來蜀國政權的開國皇帝)

在大連有專門祭祀唐太宗李世民的唐王宮道院,但青羊宮之獨特在於,它是唐皇后世子孫親建首肯的官方祭祀場所,單憑這點,已經許多地方無法匹及的。

清康熙年間,焚毀的青羊宮重建,唐王殿得以復原,除李淵夫婦和李世民塑像外,尉遲恭、秦叔寶、魏徵、李靖等人的形象,也能在唐王殿中一睹。(僖宗撰文的石碑,這大約就是青羊宮的鎮觀之寶)

青羊宮位於四川省成都市一環路西二段,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西南第一叢林」,也是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之一。

青羊宮原名青羊肆,相傳始建於周朝。唐朝中期爆發黃巢起義後,唐僖宗避禍於成都,並以青羊宮為行在。相傳某一天,僖宗在道觀內散步時,忽然紅光像球一樣鑽入地下。此後僖宗在此挖得一塊玉磚,上面刻著古篆文:「太上平中和災」。僖宗便將古篆玉書磚石的發現,當作天降吉祥的象徵。

後來僖宗返回長安,認為是道教太上老君的恩典,特下詔令,賜內外庫錢二百萬,大建殿堂,改「觀」為「宮」。青羊宮的宏大格局,就是在那時形成的。

宮觀落成之後,唐朝樂朋龜在《西川青羊宮碑記》中說:「岡阜崔嵬,樓台顯敞,齊東溟圓嶠之殿;抗西極化人之宮,牽劍閣之靈威,盡歸行在;簇峨眉之秀氣,半入都城。煙粘碧壇,風行清磬。」從此之後,青羊宮便成為唐末四川最大、最有影響的宮觀。

自古以來,四川盆地便是道教的昌盛之地,黃老之學盛行。

自漢朝初年實行「黃老治國」後,巴蜀之地就成了兩漢黃老之學的繁榮之地。文翁興學後,蜀地產生了大量的哲學家,他們中有太初曆的重要創始者落下閎,宣揚老子道德經,以惠眾人的嚴君平,漢代著名的哲學家揚雄。他們對黃老之學的解讀和發展,又直接促使了張道陵在成都的鶴鳴山創立道教。

巴蜀之地自古以來,便盛行卜卦、讖緯神學,此後又融合黃老之學、兩漢兩晉的玄學和之後的道教學說。至此,道教的安樂窩便已搭成,四川也成為道教發展的重要根據地。唐朝皇帝樂於避亂蜀中,我認為也不無宗教方面的考慮。

四川成都道教聖地青羊宮原名青羊肆,始建於西周(約公元前1000年)被譽為「川西第一道觀」。據記載: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為關令尹喜講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千日後老子如約而來,在這裡繼續對尹喜講經說法。

自此以後,青羊宮觀便成為神仙聚會、老子傳道的聖地。宋元明清時期雖屢經滄桑興廢,至今仍基本保持原有的建築規模。

宮內院庭幽深,古木參天,秋冬時節銀杏葉在寒風中肆意飛舞,夾雜著道觀獨有的煙火氣息,遊人仿佛置身於一幅流動的精美畫卷。

八卦亭是其中保存最完整、造型最華貴的建築,供奉著老子騎著青牛的塑像。

始建於唐朝的三清殿是青羊宮主殿,殿前左陳一鍾,名曰「幽冥鍾」,是明朝時鑄造,重約三千多公斤。右配一應鼓,每逢初一、十五和吉慶大典便擊鼓鳴鐘。殿內供奉了道教最高之神三清,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三清在道教中的地位比玉皇大帝還高。

三清殿左側的單角青羊是青羊宮鎮館之寶,被供奉為神物,它包含了十二生肖的特徵:鼠耳、牛身、虎爪、兔背、龍角、蛇尾、馬嘴、羊胡、猴頭、雞眼、狗肚、豬臀,相傳它能治病消災,只要摸羊肚、羊頭,頭痛、肚痛便即刻免除,婦女摸青羊肚子可生男孩。雖是冬季,青羊宮內仍香燭鼎盛,每天都有善男信女來送錦旗。

青羊宮建築群最後一組重要建築是後苑三台,左為「降生台」,右為「說法台」,據說老子當年就降化在這台上講經說法。中間的紫金台又叫「唐王殿」,內塑李淵夫婦和李世民像。

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既是青羊宮傳統的廟會日,又是青羊宮歷史悠久的花會日,屆時宮內香菸繚繞,磬聲悠悠,人如潮湧,宮外各種名花異卉爭奇鬥妍,流香溢彩,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熱鬧非凡。

八卦亭是不用一栓一楔的木石結構,但絲絲入扣,穩固異常。八卦亭氣勢雄偉,鏤刻精湛,亭身由八根鐫刻條龍的石柱支撐,其中一條龍有拳印痕跡,傳說這條龍乘某天晚上想逃離青羊宮,恰被巡邏的月亮真人發覺,一拳把它打在柱上,拳印由此留下。

銅羊兩隻都是黃銅鑄成。其中單角銅羊是清雍正元年,大學士張鵬翮從北京買來送給青羊宮的,以負青羊宮之名的。

關於青羊宮的歷史,唐樂朋龜西川青羊宮碑銘說:太清仙伯敕青帝之童,化羊於蜀國。

題名漢揚雄蜀王本記亦曰:老子為關令尹喜著道德經,臨別曰: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

時隔三年,老君降臨此地,尹喜如約前來,老君顯現法相,端坐蓮台,尹喜敷演道法。自此以後,青羊宮觀便成為神仙聚會、老君傳道的聖地。

老君聖地——成都青羊宮

青羊宮原名青羊肆,是成都市區內現有的一座最大、最古老的道教廟宇,據《道藏輯要》記載,這裡曾是老君為關令尹喜真人演法傳道之所,授尹喜玉冊金文,賜以“文始”之號,位無上真人。後名青羊觀、玄中觀。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擴建後改名為青羊宮。

青羊者,其來已久,相傳乃上古青帝之童被太清仙伯敕放於蜀,化為青羊。周昭王二十三年,老君西過函谷關,授關令尹喜道德經五千言,並語尹喜,“子行道千日後,於成都青羊肆尋吾”。後尹喜於成都,尋青羊肆不著。一日得青羊引路,復見太上老君顯露尊容,青羊宮由此得名。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老子得道升仙老君台,與數字13淵源頗深

老子是中國道家始祖,老子在中國是非常受敬重的,諸子百家裡,我們看到有人罵孔子,有人罵墨子,但沒人罵老子。因為老子智慧高深,大家都承認他的水平與地位,中國千年不遇的聖人。

河南省鹿邑縣的老君台原名升仙台,相傳是老子修道成仙的地方,因而得名。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之時,宋真宗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這個台高13米,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全台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台上環築七十厘米高的圍牆,形與城牆相似。

就在193861日,侵華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從安徽亳州方向進犯鹿邑縣城,想先攻占這個地方。當天,日軍用大炮一連對著老君台發射了13顆炮彈,這個威力似乎足以把老君台炸平,甚至把整個縣炸平。但是沒想到的是,炮彈一個一個飛出,卻一點都沒有爆炸的聲音,連個硝煙都沒有啊!日軍驚得目瞪口呆,打出的炮彈怎麼一發也沒爆炸?日軍以為炮彈有問題,日軍就向縣城連發數十炮,炮炮皆響,炮彈並沒問題啊,但為什麼就打到老君台不炸呢?

日軍當回到鹿邑的老百姓到老君台查看的時候,他們發現老君台大殿東牆、東偏殿後牆和柏樹上共中炮彈12發,其中兩發穿過大殿山牆,一發卡在樑上,一發落在老君像前神龕上,還有一發卡在了殿東柏樹的樹杈上。當他們得知老君台原來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時,這日軍不禁驚呼:「中國的老祖宗顯靈了!」忙跪地磕頭謝罪。

此事對日軍影響很深,許多年後,還有人經常來給老君道歉。整個故事感覺特別玄乎,但是這確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一件事。1983年,一位日本老人來到中國後,特意向有關部門提出要到老子故里老君台「觀光遊覽」,並公開了自己的身份,他就是當年使用破擊炮的炮手梅川太郎。

梅川太郎再次來到老君台,他和戰友一起把從日本空運來的白色方柱日式和平碑,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前,並在老君像前長跪不起,虔誠謝罪。

據清光緒《鹿邑縣誌》記述:「天寶二年(734年)建太清壇。文昌宮於台記。」這段話說的就是河南周口的老君台。傳說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故名「升仙台」。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即代表33層青天。歷代以來,各朝各代皇帝、名人都會來此遊覽祭奠。而關於它的傳說從來沒有停止過,最有名的當數抗戰時期。

193861日上午,侵華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從安徽亳州方向進犯鹿邑縣城。高高聳起的老君台被日軍認為是一處軍事據點,於是用迫擊炮向它連射了13顆炮彈。但日軍只聽炮彈出膛聲,卻不聞爆炸響。目瞪口呆的日軍改向縣城開炮,連續十發,聲聲震天。占領縣城後,日軍來到那座炸而不響的建築物探查,他們得知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時,不禁驚呼:「中國的老祖宗顯靈了!」忙跪地磕頭謝罪。

炮彈哪去了呢?兩年後才被發現。在老君台大殿東牆、東偏殿後牆和柏樹上共中炮彈12發,其中兩發穿過大殿山牆,一發卡在樑上,一發落在老君像前神龕上,還有一發卡在了殿東柏樹的樹杈上。還有一發則要到2003年維修塌方時才被發現,原來卻是打到了土裡。如今的老君台已經是國家4A級景區。

1983年,當年炮轟老君台的炮手梅川太郎再次來到鹿邑,他是來懺悔的。1997919日,梅川太郎最後一次來到鹿邑,他在老君台前立了一塊白色方柱日式和平碑。並在老君像前長跪不起,虔誠謝罪。據說立碑謝罪回國後不久,梅川太郎就死了。

歷史上發生過或者存在過許多神秘的讓人不可思議的事情,儘管至今無法得到權威的科學的解釋,但卻確實存在過,發生過。這不是封建迷信,這是一種對大自然的敬畏。當年的炮彈不響到底是處於偶然還是真的是太上老君顯靈庇佑,至今也無從考證。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因而得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台高13米,頂部面積765平方米,底面積略大。

殿內原有老子紫銅坐像一 尊,殿左前方有鐵柱一根,傳為老子「趕山鞭」。大殿後原有老君煉丹房。台上還有古柏十三株。

全台以古式大磚堆砌,由24個平面圍成圓柱形,台上環築七十厘米高的圍牆,形與城牆相似。台上有正殿三間,東西配殿各一間。正殿內原有老子銅像一尊,高兩米許,鑄工精巧。殿門檐下東西各嵌一碑,上書「道德真源」、「猶龍遺蹟」。山門內東側原有鐵柱一根,高七尺,徑七寸,突兀而立,古色默然。

老君台雖然經過幾次修復,至今東山牆和古柏樹上彈痕還清晰可見,為日軍侵華留下了又一鐵證。

193861日上午,侵華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從安徽亳州方向進犯鹿邑縣城。當年鹿邑小城全是低矮的平房,這座高高聳起的老君台被日軍認為是一處軍事據點,日軍想先拔掉這個據點,於是用迫擊炮向它一連發射了13顆炮彈,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勢。但日軍只聽見炮彈的出膛聲,卻沒聽到炮彈的爆炸聲。

日軍指揮官和年輕的炮手驚得目瞪口呆,怎麼打出的炮彈一發也沒見個響,目標還依舊高高地聳立在那裡,巋然不動?繼而日軍改變射擊方向,向縣城連發數十炮,炮炮皆響。此情讓日軍十分詫異和不安,他們又向縣城打了一通後才敢進城。日軍進城後發現,城內十室九空,當地軍民早已轉移。日軍來到他們打了十幾發炮彈而未爆炸的那座高高的建築物前尋找答案。當日軍得知他們炮轟的目標原來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台時,同樣信奉道教的日軍不禁驚呼:「中國的老祖宗顯靈了!」忙跪地磕頭謝罪。

山門下青石台階共32層,加上正殿前一層,恰為33層,正符合老子升33層青天之說。進入老君台山門,合上13棵檜柏青翠蔥鬱,常年涼風習習,百鳥飛鳴。

兩年後,逃難百姓陸續回到縣城,老君台的道士也回到老君台。看到日軍把沒爆炸的炮彈還留在老君台上,便把情況反映給慈善會會長趙萬成。趙萬成派他教私塾的弟弟趙萬本領著幾個年齡較大的學生到老君台查看後發現,老君台大殿東牆、東偏殿後牆和柏樹上共中炮彈12發,其中兩發穿過大殿山牆,一發卡在樑上,一發落在老君像前神龕上,還有一發卡在了殿東柏樹的樹杈上。他們師生爬上梯子,把這些危險的傢伙一一卸下,用繩從老君台東牆吊下,挖坑就地掩埋。

1983年,梅川太郎懷著一顆懺悔的心再次來到鹿邑。他說:「我就是當年炮擊老君台的那個炮手,我們的炮彈應該是打得很準的,打在老君台上的炮彈為什麼不響,這不管是偶然的因素還是太上老君顯靈護佑的結果,更說明我們發動的那場戰爭是非正義的,是赤裸裸的侵略!」他還說:「我今天之所以虔誠地跪拜中國的老祖先,是請求中國的老祖先原諒,請求中國人民原諒,向中國老祖先和人民懺悔請罪!」

日軍炮擊老君台的13發炮彈無一爆炸的傳奇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解釋其中的原因,留下了一個難解之謎。

2003958時許,正在老君台上燒香的李道姑忽聽一聲巨響,老君台西南角坍塌一個大豁口。在對這一坍塌處進行維修施工時,工作人員意外發現了一枚已經生鏽的炮彈,經過層層請示並經有關技術人員鑑定,為日軍轟炸老君台時使用的。幾十年的謎底終於揭開,沒有找到的那發炮彈也打到了老君台上,只是打到了土裡。

日軍向老子升仙台連發13炮,居然都無一炸響,嚇得跪地就拜

1983年,一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從日本專程趕到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河南省鹿邑縣一個叫老君台的地方雙膝跪地。

 

梅川太郎是誰?他為什麼千里迢迢從日本來到中國的一個小縣城磕頭謝罪?當年這裡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河南鹿邑縣是老子出生、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境內有太清宮、明道宮兩處建築。老君台就在明道宮裡,傳說為老子修道成仙飛升之地,所以又叫「升仙台」「拜仙台」。始建於漢代,已有2000多年歷史。

193861日,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從安徽亳州方向進犯鹿邑縣城。

那時候鹿邑城裡還全是低矮的平房,山上高高聳起的老君台被日軍誤認為是一處軍事據點。發現之後,日本人便用迫擊炮向它一連發射了13顆炮彈。但日軍只見炮彈出膛,卻沒聽到炮彈的爆炸聲。

這事發生之後,日軍指揮官和和炮手都驚呆了,連續打出十幾個炮彈,就是不響,預定的目標還依舊留在原地,巋然不動!

繼而日軍改變射擊方向,向縣城連發數十炮,炮炮皆響。前後截然不同的情況,令在場的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又向城裡打了十幾發炮彈之後,才哆哆嗦嗦的進了城。進城之後,日軍發現,城內十室九空,當地軍民早已轉移。

沒人了,打了十幾個啞彈的目標,應該去看看了。當日軍爬上山頂後,才知道他們轟的目標是道教鼻祖太上老君的升仙。嚇得不少人當時候就跪下來說:「中國的老祖宗顯靈了!」。

過了兩年之後,當地漸漸地穩定下來了。周圍跑出去的大量逃難百姓開始陸續回城。原來在老君台的道士也回到了老君台。回到觀里的道士們發現日軍沒爆炸的炮彈一直還在老君台上留著。情況反映給當地的慈善會會長趙萬成之後,趙萬成便派他教私塾的弟弟趙萬本領著幾個年齡較大的學生到老君台查看。先後在老君台的大殿東牆、東偏殿後牆和柏樹上共找到12發炮彈。其中有兩發穿過了大殿山牆,一發卡在樑上,一發落在了老君像前神龕上,還有一發卡在了殿東柏樹的樹杈上。

他們師生爬上梯子,把炸彈一一卸下。用繩從老君台東牆吊下,挖坑就地掩埋。直至現在山牆上和古柏樹上的彈痕依然還非常清晰。

200395日的時候,老君台西南角上坍塌出一個大豁口。在對這一坍塌處進行維修施工時,工作人員意外地發現了一枚已經生鏽的炮彈。後來相關技術人員鑑定後,確定為日軍的炮彈。當年傳說的13枚炮彈,終於在將近半個世紀之後,全部出現了。

1983年,當年親自發射炮彈的炮兵梅川太郎來到了鹿邑。接受採訪時,他回憶說:「我就是當年炮擊老君台的那個炮手,我們的炮彈應該是打得很準的,打在老君台上的炮彈為什麼不響,這不管是偶然的因素還是太上老君顯靈護佑的結果,更說明我們發動的那場戰爭是非正義的,是赤裸裸的侵略!」「我今天之所以虔誠地跪拜中國的老祖先,是請求中國的老祖先原諒,請求中國人民原諒,向中國老祖先和人民懺悔請罪!」

1997919日,一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從日本專程趕到道教鼻祖老子的故里——河南省鹿邑縣,在該縣一個叫老君台的地方雙膝跪地,為那場邪惡的、慘無人道的戰爭磕頭懺悔、謝罪,並從日本帶來一根白色方柱形「謝罪碑」,碑四面分別用簡體中文、繁體中文、日文、英文刻寫了這樣一句話:「我們祝願世界人類的和平」,並恭恭敬敬地立在老君台旁邊。

梅川太郎是誰?他為什麼千里迢迢從日本來到中國的一個小縣城磕頭謝罪?這裡面有著怎樣不為人知的故事?

老君台原名升仙台或拜仙台,原為明道宮的一部分,位於老子故里鹿邑縣城內東北隅。相傳老子修道成仙於此處飛升,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追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又名老君台。

193861日,侵華日軍第4騎兵旅團藤田所部從安徽亳州方向侵犯鹿邑縣城。當年鹿邑小城都是矮小的平房,這座高高聳起的老君台被日軍認為是一處軍事據點,日軍想先拔掉這個據點,所以用迫擊炮向它一連發射了13顆炮彈,大有要把它炸平之勢。但日軍只聽見炮彈的出膛聲,卻沒聽到炮彈的爆破聲,目標還照舊高高地屹立在那裡,紋絲不動?繼而日軍改動射擊方向,向縣城連發數十炮,炮炮皆響。此情讓日軍非常詫異和不安,他們又向縣城打了一通後才敢進城。日軍進城後發現,城內十室九空,當地軍民早已搬走。

兩年後,避禍群眾陸續回到縣城,老君台的道士也回到老君台。看到日軍把沒爆破的炮彈還留在老君台上,便把情況反映給慈悲會會長趙萬成。趙萬成派他教私塾的弟弟趙萬本領著幾個年紀較大的學生到老君台查看後發現,老君台大殿東牆、東偏殿後牆和柏樹上共中炮彈12發,其間兩發穿過大殿山牆,一發卡在樑上,一發落在老君像前神龕上,還有一發卡在了殿東柏樹的樹杈上。他們師生爬上梯子,把這些風險的傢伙逐個卸下,用繩從老君台東牆吊下,挖坑就地掩埋。老君台儘管通過幾回修正,至今東山牆和古柏樹上彈痕還清晰可見,為日軍侵華留下了又一鐵證。

日軍轟擊老君台的數十發炮彈無一爆炸的傳奇直到現在也沒有人能解說其間的要素,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道袍:道家文化

道袍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中國曆朝有變者,獨道尚存。《天皇至道太清玉冊》說:「古者衣冠,皆黃帝之時衣冠也。自後趙武靈王改為胡服,而中國稍有變者,至隋場帝東巡便為畋獵,盡為胡服。獨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黃冠之稱。」

道教對漢族傳統服飾的繼承,有自己的衣冠制度,《初真戒•三衣格》作有具體規定,無論全真派和正一派都是如此。

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繡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繡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製,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遊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禦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鬆,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