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四月二十八:恭賀 藥王孫思邈聖誕
藥王孫真人寶誥 志心皈命禮。
太極宮中,全真天上。擅回生之妙術,開大道之菁華。幼號神童,長多奇蹟。羨門廣成之譽,睿賞非虛;齊梁隨唐之朝,年華莫測。峨峰謝表書墨跡以無痕,肘後天機入龍宮而啟秘論。諭該三教,方著千金。洵藥鏡之醫王,實玄宗之領袖。大慈大悲,大聖大願,至妙至神,降龍伏虎,護國救民,靈感孫大真人。
志心皈命禮。
百家門上煉丹成,神虎巡風游世界。身穿龍袍,腳騰火輪。凡民有難來相請,護助弟子救萬民。千處有請千處應,萬處有請萬處靈。屋宅化做黃金殿,病人化作天生人。吃藥有效,用藥有靈。消除災障,治邪亡魂。二把老龍當眼看,唐朝香火救凡民。起死回生如反掌,靈丹救濟世間人。煉靈丹,治妙藥。傳海上之仙方,引龍宮之妙訣。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唐醫祖,濟世高隍天尊。
自古道門內部有「十道九醫」之說,農曆四月廿八為唐代著名道士,醫藥學家藥王孫思邈真人聖誕,當願眾生,福壽康寧!
最著名的藥王是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他既是一位成就卓越的醫學家,也是道教徒普遍信仰的藥王真人。宋徽宗曾封其為'妙應真人',孫思邈信仰較為普遍,很多宮觀或自取名藥王廟、或設藥王殿供奉。孫思邈祖師在道教尊為「九天採訪三界藥王天醫大聖」、「藥王孫大真人」、「開元普度天尊」、「感應普救天尊」等,居天醫採訪院藥王妙濟宮、九天保蓮宮等。
孫思邈祖師,京兆華原(今中國陝西耀縣)人,父母以耕織為業,養家糊口。自幼身瘦力弱,經常生病,為尋醫看病,幾乎花盡了家的的收入和田產。七歲入學就讀,由於聰明過人,每日能誦讀千餘字,很受老師的器重。十七、八歲時,學問積累了不少,愛好讀論《老》《莊》及百家之說。有一次,洛州總管獨孤信路過華原,無意中遇到孫祖,驚奇地說:“這是一個聖童”。
後周宣帝時,朝廷多故,社會動亂,孫思邈祖師隱居秦嶺太白山中。當時,大將軍楊堅輔政,下詔征孫祖為國子博士。孫祖托疾不就任,在太白山繼續研究道教經典,探索服食養生術;同時,博覽眾家醫書,研究古人醫療方劑。孫祖不斷總結仙道經驗。他認為修道之士飛升成仙,必須修德積善,積善愈多,仙階就愈高。他選擇了“濟世活人”的醫療保健,還制定了“救疾濟危”、“無欲無求”的標準,廣積善德,務欲成仙。醫離不開藥,他為瞭解中草藥的特性,深入太白山、終南山、峨嵋山的老林中,尋求藥農,多方採集,分類總結。後來,他所著的醫書中八百多種草藥,就是這個時期積累的。孫祖十分重視民間的醫療經驗,不斷積累走訪,及時記錄下來,他所收集的單方、驗方、名人名方,多達六千五百多個,在他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著作中,都有具體明晰的記載,可見其功夫之深。
孫祖是古今醫德醫術堪稱一流的名家,尤其對醫德的強調,為後世的習醫、業醫者傳為佳話。他卻不用動物入藥。他說:“自古名賢治病,多用生命以濟危急,雖曰賤畜貴人,至於愛命人畜一也。損彼益己,物情同患,況于人呼!夫殺生求生,去生更遠。吾今此方所以不用生命為藥者,良由此也。”《備急千金要方》。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醫精誠”的醫德規範放在了極其重要的位置上來專門立題,重點討論。而他本人,也是以德養性、以德養身、德藝雙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為歷代醫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偉大醫學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