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武當山朝聖團

武當八百里 七十二峰朝大頂

問道武當山 一心一天地 萬物始為先

晨曦中的金頂,放眼八百里武當,久久的看著「七十二峰朝大頂」的景色,默默的感受著武當山的魅力和靈氣。在幾百年間是什麼吸引著各地的芸芸眾生,到這座大山求仙問道,成為了無數朝聖者的聖地。是這座大山六百年間源源不息的香火,巍然屹立的偉大建築,是如山巒般波瀾壯闊的武當山歷史和傳奇,還是朝聖人們千年追尋道法自然的夢想。千年的演變,讓武當山從無名到興盛,一代代不斷豐富著武當文化,看著上山朝聖的信眾,許下美好的願望,此時武當山已經不再是一座山,是更多人的嚮往和信念。

8rp8004o720s4863or6pn7p0sonr60s3百姓朝武當

武當山記載的最早一位老神仙名叫尹喜,當年他觀函谷關「紫氣東來」,不久老子從這裡經過,並向他傳授《道德經》。之後尹喜想找一個適合隱居的地方修煉,於是他便尋到了武當山。如今在武當山三天門岩石下,還有尹喜岩,這是當時尹喜到達武當山最高的地方,眼往天柱峰,心駐大羅天。於是,武當山漸漸成為了道教修煉的地方。

武當山供奉的主神便是玄武大帝,為什麼供奉的玄武大帝呢?相傳在2500多年前,淨樂國(所謂淨樂國,是古均州的別稱,也就是現在的武當山所在的丹江口市。當年還留有淨樂宮,50年代修丹江水庫,也就是現在的太極湖的時候,給淹沒了。)太子,天資聰穎異於常人,他無意繼承王位,十五歲時便辭別父母,入武當山潛心修道。在烏鴉神的指引下,在武當修行了四十二個春秋,終於得道成仙,成為一代天帝,即真武祖師爺玄武大帝

在中國古代把天空裡東南西北劃分成為「四象」:「東蒼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玄武』即龜,因此化身為水神,由於又主北方,因此又是北方之神。在宋朝,玄武一詞需要避諱,所以改叫真武,在很多城市中都有真武廟,供奉的就是真武祖師爺玄武大帝。到了明朝,朱棣篡位定都京城,為了體現封建帝王「君權神授」的理念,於是就想到了武當山供奉主宰北方的玄武大帝,這也就給武當山香火鼎盛埋下了伏筆。

當年張三丰的高徒孫碧雲老神仙,受明永樂帝規劃武當山為皇家道場的皇命,對武當山開始了第一次大規模的規劃建造。在孫碧雲規劃下,武當山各宮觀皆符合皇家規制,既體現皇家道場的氣派、又根據山勢展現皇權;既表現真武祖師爺玄武大帝傳說對武當山的神話色彩,又體現道教「道法自然」的思想,將這一切融為一體。經過5年的建造,已經修建太子坡、紫霄宮、南岩等,而此時孫碧雲羽化登仙。此後武當山的建造便由永樂帝的駙馬都慰沐昕繼續完成,直到武當山大頂的金殿完工。武當山的古建築群在明代,歷經十幾年的時間逐漸形成規模,興盛於明朝,並也伴隨著明朝的興衰。

元末明初,武當道門著名的內丹修煉家、道學研究家張三丰以《道德經》為理論基礎,融匯了道、儒、佛三家理論,集武當拳技之大成,借鑑少林拳法之優點,納武技與道義於一體,創立了太極丹道修煉體系——太極拳法,作為內丹修煉之動功。以張三丰為核心的武當武術派逐漸形成,慢慢便有了中國武林中「北崇少林南尊武當」的說法。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盧圓熹道長 的頭像
    盧圓熹道長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