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589072_3427313297296387_6719904010255466496_n

萬法之主”和“真武大帝”是一個人?

萬法教主即真武大帝

雷部神靈將帥,是道教“天庭朝臣”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能夠組合成道教法術中常為召請的部隊,當然是與宋元道教雷法的特色緊密相關。雷部神將最基本的職能是執掌天地雷霆,並進而充任天庭征戰和執法的職能。在道教雷法系統中,雷部的將帥均圍繞著召喚和役使雷電的法術行為來活動,並進行相應的配置和組合。對於這些道教雷神,筆者認為至少要從三個方面來理解:一、雷部諸神是道教神靈體系中重要的軍事集團,他們首先是道士信仰崇奉的戰神對象;二、雷部諸神乃先天之炁化成,而人體亦如是,故他們與人體有很強的溝通性;三、召請雷部諸神需要法師以內煉為基礎的法力,且通過道教儀式的方式來進行,故雷法科儀亦多具有軍事色彩,充滿鬥爭精神且不違背天道。若捨此多樣性而只言其一,恐怕即有片面誤解之嫌。接下來,筆者以宋元時期清微派之雷部神將為代表,簡要考察其具體信仰及神譜情況。

在清微道經所載的諸套清微雷法中,不同的雷帥和雷將們,會構成不同的“帥班”或“將班”。作為執行某套大法的主力,他們往往在法術施行中,頻頻成為法師召請的對象群體。比如,《道法會元》卷三十所載的“紫極玄樞奏告大法”,其“主法”為:“清微天官虛無自然洞真大道元始天尊,無極無量雷霆梵炁帝高元尊,清虛真皇雷霆清炁帝高元尊,虛混玄一雷霆景炁帝高元尊,清微宗主真元妙化上帝。”而其“主帥”則是“紫極玄樞飛捷使者方央中”。“副將”有三位:“翊輔玄鬥太乙天君王震”,“樞靈大神劉洪”和“總真使者龔德” 。這一位主帥和三位副將,就構成了“紫極玄樞奏告大法”的將班集團。儘管諸位天尊和天君、使者本身未必一定是戰神,但在雷法中冠以“帥”“將”之稱,則無疑是按照軍事化的系統來運作的。他們各有姓名服色,需要清微法師熟諳在心,以便作法時召請策役,來執行凡俗之身難以完成的任務。

當然,雷法更多召請的還是正牌的天庭戰神。如《道法會元卷五十一》的《箋魏元君》奏告中,就提到了“雷霆一府二院三司官君帥將” ,這是宋元以來對雷部軍事團隊一個較為普遍的說法。實際在雷法施行中,雷部將帥往往被分召或合召。如“雷霆三大天君”:“雷霆主令欻火律令大神炎帝鄧天君”、“雷霆正令鐵筆注律大神青帝辛天君”及“雷霆行令飛捷催賢大使暘谷張天君”,據《道法會元卷三十九》的《清微傳度文檢》記載,清微弟子可申請這三大雷部天君“降三炁九霄符章經道,雷帝天君,關報一府二院,三司五雷,雷霆至真,酆都岳府諸司帥將,咸令照應。” 這說明,三大天君乃是天界雷神部隊的重要統領。他們並非為清微派一家所獨尊,神霄雷法也將其視為常召請的雷部主帥。如《道法會元》卷六十一的《高上神霄玉樞斬勘五雷大法》,即以此三大元帥為將班之首。其它分別以三大雷帥為主法的雷法,亦多見於《道法會元》各卷。另《道法會元卷四十八》所述的《申雷霆五陽宮》之奏表,是相當全面的雷部神系召請。其中有:“雷霆都總管欻火律令大神炎帝天君,雷霆大都督鐵筆注律大神青帝天君,雷霆飛捷催督大使行令大神暘穀神君,九斗陽芒流金火鈴大將浮光劉天君,三山木郎大神皓華荀天君”,以上是雷霆五陽宮之正神。清微法師祈請此五位神君“允今所申,即賜禀告清微三炁九霄符章經道,雷帝天君,部領上清神烈陽雷神君苟留吉,陰雷神君畢宗遠,地司猛吏殷郊,地祇陰雷主者溫瓊,酆都朗靈元帥關羽,天神龍水社諸部雷神,四溟四丁大神,當季行雨龍雷主者,紫堂局中天星地煞,近境各處溪源潭洞行雨龍神,所屬城隍社令,祀典英烈神祇,一合下降。” 可見,雷法中雷部神將的構成,確實是非常森嚴的“道法戰神集團”。他們的位次有嚴格規定,並在法師們的呼喚和召請下,往來於神、人兩界,執行著不同類別的天條律令。

考諸文獻,雷部將班的形成,本身就是一個不斷整合道教與民間雷神信仰譜系的過程,更是官僚體制在宋元道法裡的集中影射。雷部將班不僅是多層次的戰鬥群體,更處於動態發展之中。這在號稱“會道”的清微派中,得到了最為明顯的體現。清微雷法中的雷部神靈,各有其姓字、名號、服色、官職、武器、儀仗等等。當不同的雷部將班隊伍相遇時,會隨著清微法師的不同行持而有所調整。所謂“分召”“合召”,其實都是這種調整的體現。這些雷部的戰神,在法師法力的溝通召請下,主要以其威猛神力來執行各種陰陽兩界的軍事或準軍事任務,如盪除魔患、斬除妖邪、禳火止水、祛瘟治病、祈福消災等等。作為受過法籙且修道有成的清微法師,均擁有一支隸屬於本人的神兵部隊——他們在法師獲得相應的籙職時,即已與法師發生了盟誓的關係,從而追隨其行法於十方世界。可見,宋元以降道教的戰神信仰已相當完備,且與道術產生著密切的關係。

隋朝有南康郡廬山太清天慶觀,光德元年三月三日,江西路,安撫使張佑之入山遊玩,有洞,名曰谷岩。張佑之領從人入洞,方行二十餘步,覺身心迷惑,遂出洞門。據左右報,有軍虞候何詮入洞不見踪由,約二時以後,何詮從洞中出。忙與眾曰:詮入洞行二十餘步,但聞洞中有人勘算文字,遂隨語聲尋路,行至半里,豁見一宮殿虛聳巍峨,上有三位燕會,下有判官符吏數百人,將簿書點算人間善惡之事。詮子細觀望,見有龜蛇在前戲躍,知是北方真武帝君。見主席是正者冠服,對坐其女真乃鳳冠霞履,真武位在其側,詮潛入從官隊仗,求問所因,符吏曰:洞是谷岩,天名瑤玉,今日是真武降生之辰,每年至此日,蒙北極給假,於丑時辭北方,至寅時屆東方,面禮本師太上老君,就羅浮天宮請侍父母,於卯時從申酉方下界遊奕,察其善惡,與父母修人天天道之果。此日若察錄得造惡之人,罪重如須彌山者,皆獲真武及承父母布施慈悲之賜,咸蒙鮮釋。世人有知今日之因,若清淨戒心,醮獻詞章,懇求恩福最為大矣。詮欲子細視之,不覺如夢寐驚覺,已立身在谷岩洞門石台下。張佑之備錄上奏,聖意裁決降旨南康郡委官往廬山天慶觀建立真武並父母降真寶殿。從此方知三月三日是真武降生之辰,為民消災降福。

太平興國六年(981年)封為翌盛將軍。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加封為翌聖保德真君,後為避聖祖趙玄朗之諱,改玄武為真武。宋真宗、宋徽宗、南宋欽宗等屢有加封。元代大德七年(1303年)加封真武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崇奉真武,御用的監、局、司、廠、庫等衙門中,都建有真武廟,供奉真武大帝像。永樂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夫二十餘萬人大建武當山宮觀群,使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

每一個朝代,必定有一個領袖,也就是道家大修為的人。真武大帝最早估計只能追到模糊的原型四聖真君,然後到宋朝才慢慢升上去的官位。而且在中國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東西南北四方都有神獸鎮守著。它們分別是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玄武是鎮守北方的神。古人把北方七個星宿想像為龜蛇相纏的形象,稱為玄武。古書上記載: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其形如龜蛇,龜蛇即玄武。“玄,龜也;武,蛇也。此本虛、危星(北方七宿中星宿)形似之。”故稱北方七宿為玄武。“北方玄天,五炁徘徊,中有黑帝,雙皇太微,總領符命,仙鍊八威,青裙羽屬,龍文鳳衣,上帝所舉,制至玉階。”玄天上帝是儒教祭祀五方帝之一,其獸為玄武。

玄武為“四象”之一。“四象”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中國古人早在殷代前後,同時把東方的若干星星想像成一條龍,春天黃昏時出現在南方的若干星星想像一隻鳥形,西方的若干星星想像為一隻虎,北方的若干星星想像為龜蛇形象。二十八星宿體系形成之後,就把它們一分為四,每七宿組成下述一種動物形象。《書傳》稱:“四方皆有七宿,可成一形。東方成龍形,西方成虎形,皆南首而北尾;南方成鳥形,北方成龜形,皆西首而東尾。”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五方配五色的說法流行後,四象就分別配上了顏色,成為東方青(蒼)龍,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龜蛇)。從史料記載來看,中國四象最先產生,再創立四獸的同時,也創立了二十八宿。所謂二十八宿,即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將黃道(太陽和月亮所經天區)的恆星分成二十八個星座,稱“二十八宿”。“宿”者,指星的位次和集合體,即一撮星也二十八宿以北斗(大熊星座)斗柄所指角宿為起點,由西向東排列,它們的名稱與四象關係為:

東方蒼龍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婁、冑、昂、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張、翼、軫;

古人崇拜星宿是因為星體的存在和運行有著極大的神秘感,同時,人們還可根據星辰來確定方位和測定季節時令。二十八與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結合在一起,成為中國古代劃分天區的標準。二十八宿體係不僅是古人觀測日、月、五星位置的坐標,而且有些星宿還用來測定歲實季節的變化。

至於龜蛇,也是古代有名的神靈。龜為“四靈”(龍、鳳、麟、龜)之一。早在殷商時代,就有神龜知人情、知吉凶,可充當神人之間媒介的說法。

龜能明於陰陽,審於弄德。先知利害,察於禍福。保佑勝戰,以及長生不老,行氣道引,使人致富等神性,竟稱(龜者天下之寶也)!

有名的(河圖洛書)這一典故,一與龜有關。《易· 辭上》謂:“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傳說,伏羲氏時,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者“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者洛書。於是伏羲氏根據這個“圖”、“書”書畫成了八卦,此即《周易》之來源。

玄帝真武者,蓋起於宋代羽客之言,即《元洞玉歷記》(《三教搜神大全》一引)所謂元始說法於玉清,下見惡風彌塞,乃命週武伐紂以治陽,玄帝收魔以治陰,“上賜玄帝披髮跣足,金甲玄袍,皂纛玄旗,統領丁甲,下降凡世,與六天魔王戰於洞陰之野,是時魔王以坎離二炁,化蒼龜巨蛇,變現方成,玄帝神力攝於足下,鎖鬼眾於酆都大洞,人民治安,宇內清肅”者是也,元嘗加封,明亦崇奉。此傳所言,間符舊說,但亦時竊佛傳,雜以鄙言,盛誇感應,如村巫廟祝之見。初謂隋煬帝時,玉帝當宴會之際,而忽思凡,遂以三魂之一,為劉氏子,如來三清並來點化,乃隱蓬萊;又以凡心,生哥阇國,次生西霞,皆是王子,蒙天尊教,舍國出家,功行既完,上謁玉帝,封蕩魔天尊,令收天將;於是複生為淨洛國王子,得斗母元君點化,入武當山成道。玄帝方升天宮,忽見妖氣起於中界,知即天將,擾亂人間,乃復下凡,降龜蛇怪,服趙公明,收雷神,獲月孛及他神將,引以朝天。玉帝即封諸神為玄天部將,計三十六員。

玄武的人格化過程是漫長的,最終完成於北宋。道士們將玄武形象描述為“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在北宋之前,道教就完成了玄武從動物崇拜到人、再由人到神的塑造。到了南宋,玄武地位、神格逐步升級,歷代皇帝屢加聖號,崇奉至極。武當山也由此形成了以崇奉玄武為主要特徵的武當道教。

從上面可以看出,真武大帝相比其他的上古大神晚太多,說他是萬法之主,如果你不是清微,武當的,那麼我感覺你就算是神霄派也不會認為他是萬法之主,因為神霄最大的是玉清。萬法起源於各派祖師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萬法教主即真武大帝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盧圓熹道長 的頭像
    盧圓熹道長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