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派出家道人為何要冠巾?
全真道士出家,必須進行冠巾儀式,未冠巾而皈依通常稱為居士。什麼是冠巾?
冠,原指中國漢服體系中的硬帽,在這裡用作動詞,“戴冠”的意思;巾,指中國漢服體系中的軟布帽。
全真道士初入道觀,稱為“道童”。道童先須在廟內出力苦行,培養功行,又稱“行行”。冠巾拜師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道士。
“冠巾”是全真道出家道人正式成為道人的儀式。這種儀式只在子孫廟舉行。很多子孫廟都遵循著一條規矩:新出家者在廟行三年苦行,沒有過失,才給“冠巾”正式有自己的度師。沒有“冠巾”沒有正式度師。行行期對廟中老道士們皆以“師父”稱之。也有進廟幾天就有師父的。這主要看小廟子孫多寡。會不會因收徒引起“家務”爭端而訂立廟規。
為什麼全真要冠巾?元明之間的道士陸道和編集《全真清規》裡面講:“道有宗源。仙有法派。法派不明。其人不真。宗源不清。其教不正。所以全真參訪。必稽法派宗源。”
《冠巾科儀序》云:昔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如自悟大乘,不暗科事,代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
冠巾又稱“小受戒”。行冠巾禮,有數位師,一、冠巾師;二、度師即恩師,是親師父;三、梳發挽髻者稱:攏發師;四、引導行禮的稱:引進師或引禮師。
《冠巾科儀》序說:“世之出家學道者,必須奏請冠巾。何也?蓋欲正玄規、消除罪愆、通明結三緣故耳。”也就是說出家學道之人,冠巾的作用:一是合于玄門的清規;二是通過冠巾科儀,憑祖師道力消除自己以往所犯的罪愆;三是解除各種無明的障礙。
冠巾儀式結束會頒發冠巾狀。冠巾狀上記載了包括度師,冠巾師,攏發師姓名,並有受冠巾人的道名,冠巾時間等資訊。也是繼道士證之外,能夠清晰明確的說明的。
根據《冠巾科儀》序所言,冠巾之後,修行有功,功德圓滿,有以下益處。
天曹掛號,名標上界。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三官保舉,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諸神迎護,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鬼卒叩迎,中志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
未冠巾而濫入玄門之人,有何罪障?
據《冠巾科儀》序:昔時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設叢林七十二座,傳道指訣,垂訓文千有餘言,無非使後學盡大乘之境,悉脫輪回之苦,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一書。
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嗣後有功有過,天曹有案,照年照月,稽察對號,後之志士,刊版流行已久,其版存於四川梓潼宮。後因明末世亂,將宮焚燒,其版遂滅,故後引人入門者無所皈依,以致苟圖道教度玄之輩,子拜父為師,妻拜夫為師,種種漸入玄門。
出家之後不習三乘功果,竊巾盜冠,假裝道像,不但天上真仙所嗔,而且為下方人鬼所笑。餘昔出家亦染此弊,後遊至廣東羅浮山下,逢一道友,容貌異常,揖之坐,先談道論玄,次及年庚及出家之語,友云:汝之出家並無遵照玄科冠巾,既未記名,又無外護,雖有志真,乃前途魔障太多。掃云,禮請其故。
據云:“凡出家者,度師必親為誦經禮懺,先令罪過消除,方可穿戴太上巾袍。次奏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即使黑夜入山,險逢盜賊,亦得解脫,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
“不遵玄科,不請冠巾,上界不知,臨回首時,縱然強戴冠巾,亦同庸俗之魂,繩捆索綁同入酆都。凡上志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中志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又有雖皈依玄門,不習正道,作孽百端,無常一到,惡報固在,若到陰司,身受苦刑。如在祖宗位前冠巾裝束,而鬼卒即不敢擅加擊拷,亦少受枷鎖之苦,此冠巾科儀最重要之事也。”
言訖,於袖中取出一書,展視之,乃冠巾科儀也。坐友杳然不見,驚拜於地,知遇仙真耳。慈憫所示,次日手書十餘卷,遍送道友,俟後稍得因緣,自當刊版流傳。庶後之皈依玄門者,盡遵科儀行事,亦不負真仙度世之心耳。
倘有出家時本師未請冠巾,而本師遠遊他方,或已羽化,可專拜學師,傍設本師牌位,遵科冠巾,亦無不可,切不可更改本師與己後取之法名。若本廟無力請道友修設科儀,即隨他廟之科儀求師冠巾亦可。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盧圓熹道長 的頭像
    盧圓熹道長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