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八月初一許天師得道飛升紀念日
許天師飛升日,斬妖除魔廣布忠孝,舉家拔宅飛升的祖師
許真君,名諱遜,字敬之。晉太康元年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許天師、許真君。凈明道奉為祖師,道教尊為「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普天奏議大夫天醫大帝」、「凈明普化天尊」等。
與張道陵祖師、葛玄祖師、薩守堅祖師合稱「四大天師」;與文始帝君關尹子、張道陵祖師、接輿真人陸通合稱「天府四相」。
據《西山許真君八十五化錄》載,許真君祖籍許昌,父漢末避地豫章而遷往南昌。吳赤烏二年己未,許母夢金鳳銜珠墜於掌中,玩而吞之,及覺腹動,因是有娠而生祖師。也就是說,許母因夢金鳳銜珠而墜落掌中,吞後腹動,覺而有娠,即生祖師。祖師有八十五行化記載,與十二真君同奉。
許真君聖誕在正月二十八,八月初一為飛升日。
許天師寶誥 志心皈命禮。
混元始祖,一炁分真。多劫之前,積修至道。勤苦備悉,經緯逾深。萬法千門,罔不斯歷。救災拔難,除害盪妖。功濟生靈,名高玉籍。眾真推仰,宜有甄升。大悲大願,大孝大仁。九州島都仙太使,高明大使,雷霆泰省,天樞伏魔上相,至道玄應,神功妙濟,掌九天司籍,太乙定命,注生真君,三天按察都檢校,普天奏議大夫天醫大帝,歷劫度人祖師,凈明普化天尊。
許天師寶誥 志心皈命禮。
玉虛上相,金闕真仙。教闡閭山,開不二法門之號;靈通寰宇,統五雷風火之尊。揮劍斬蛟,救萬民於江畔;拯災散谷,得大道于山中。綏靖冥陽,神鬼共欽恩澤;殄滅鬼怪,天人同慶安寧。運無量之神通,周巡碧落;救亘古之浩劫,拜禱丹墀。護國保民,廟貌長存萬古;匡世救苦,心香永祝千秋。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閶山五雷風火院,玄靈法主,旌陽真君。
恰逢許天師得道飛升日,志心稱念凈明普化天尊,不可思議功德。
許真君寶誥(註解)志心皈命禮。
混元始祖,一氣分真。多劫之前,積修至道。勤苦備悉,經緯逾深。萬法千門,罔不斯歷。救災撥難,除害盪妖。功濟生靈,名高玉籍。眾真推仰,宜有甄升。大悲大願,大孝大仁。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雷霆泰省,天樞伏魔上相。至道玄應,神功妙濟。掌九天司籍,太乙定命,注生真君,三天按察都檢校,普天奏議大夫,天醫大帝,歷劫度人祖師,凈明普化天尊。
1許真君寶誥
許真君,名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父許肅東漢末年避戰亂遷居南昌,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許遜生於南昌縣益塘坡。後舉孝廉,於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任旌陽令,故人稱許旌陽,又稱許真君。東晉寧康二年(公元374年)八月初一日許真君合家四十二口拔宅飛升成仙,真君飛升後,後代於西山許宅建「游帷祠」,即今西山萬壽宮。寶誥,此為許祖積功修道之誥詞,用於褒揚。
2混元始祖,一氣分真
混元者,混沌之前,元氣之始也。一氣分真,《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句言大道之延續、演化、與形成。
3多劫之前,積修至道
多劫,道家謂天地一成一毀為一劫。積修,積累修為之意,至道,至高無上的道理。以上二句均可見許祖師來歷之深。
4勤苦備悉,經緯逾深
備悉,詳細掌握了解之意。經緯,織物的縱線與橫線,喻意為道法之廣博。逾深,深刻的超越。
5萬法千門,罔不斯歷
罔不,即無不。斯歷,此在為經歷,學習之意。以上二句體現了許祖師對道業的勤苦精進,可見許祖師道法之高。
6救災撥難,除害盪妖
詞句言許祖師生平之事跡。詳見許祖師斬殺蛟龍救萬民之故事。
7功濟生靈,名高玉籍
眾真推仰,宜有甄升:玉籍,指仙人之名籍。宜,應當、理應。甄升,提升。此句言許祖師之無量功德,因救度萬民,而受眾仙之推崇,堪為人天楷模。
8大悲大願,大孝大仁
大悲,指許祖師悲憫世人。大願,許祖師救度眾生之宏願。大孝,許祖師視天地眾生如己之父母。大仁,許祖師慈祥呵護眾生。此句力讚許祖師之無量浩德。
9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
雷霆泰省,天樞伏魔上相:此為九司之神職,主理神霄府之政務。《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有云:在昔元始天尊敕太清無上元君,令九州都仙太史高明大使(即許祖師)判雷霆泰省事。可見許祖師品位之尊。
10至道玄應,神功妙濟
至道玄應,指大道神妙的感應。神功妙濟,在此釋為神靈用玄妙的功力,救濟眾生。「神功妙濟」亦為許祖師之封號。
11掌九天司籍,太乙定命,注生真君
九天司籍,指九天之內神靈之戶籍。太乙,又稱太一。即道家所言之「大道」,定命,註定的命運。詞句言許祖師之職能。
12三天按察都檢校,普天奏議大夫,天醫大帝
檢校官為南北朝時期官職名,為核對、核實之意。「都」為總管之意。在此釋為許祖之職位。
13歷劫度人祖師,凈明普化天尊
此為許祖師之尊號。天尊,乃對得道神仙之尊稱,為玉皇加封。元代道士劉玉以「凈明」為教派名稱,意為「由真忠至孝,復歸本凈元明之境」,故曰「凈明」。經典為《凈明忠教全書》,劉玉奉許遜為教祖,正式創立「凈明忠孝道」。
道教將其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稱為四大天師。
一、射鹿折弩而歸,覺而修道拜大洞君吳猛為師
許真君生而穎悟,姿容秀偉,少小通疏,與物無性。曾外出打獵,射中一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真君愴然感悟,折弩而歸。祖師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音律、醫學、五行學說,尤其愛好神仙修煉。
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祖師學
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在南昌西郊的逍遙山(今西山)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舉孝廉不就,朝廷屢加禮命,不得已乃以太康元年起為蜀郡旌陽縣令,時年四十二歲。
孫思邈歷覽前代醫籍,以方書浩博,簡冊繁重,難於尋檢。他根據自己在醫藥學上的研究和實踐,刪繁就簡,編為《千金方》,「以為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之濟,德踰於此」。(《千金要方序》)是書簡易實用,可以救急,故曰《備急千金要方》。這部書包括對疾病的診斷、治療、預防、衛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對婦科、兒科疾病的治療,所以把婦人方、少兒方列於全書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經驗總結起來,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為《千金要方》的補充,書中收載了當時所用藥物八百餘種,對其中二百多種藥物的採集、炮製等不僅作了詳細的記述,並且補充了許多治療方法。孫思邈認為食物對養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別列出《食治》一門,詳細介紹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療病的作用。並注重飲食衛生,如主張「食慾數而少」(《千金要方•養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陳腐的東西,食畢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數百步」(《攝養枕中方》),等等。他認為作醫生的應當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療不愈,然後命藥」。(《千金要方•食治》)他說:「藥、食兩攻,則病勿逃矣。」(《千金翼方•養性》)還主張把藥物與針灸結合起來治病,所謂「湯藥攻其內,針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針灸》),這是醫學上提倡綜合治療法的先聲。當然還應指出這些書里還夾雜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這正是作為道教徒的孫思邈的宗教世界觀的局限性。
明正統《道藏》中所收醫藥類書籍自《黃帝內經素問》、《八十一難經》以及上述之《肘後方》、《千金方》等約二十部,但還有一些道教醫籍如張三丰《仙傳方》、趙宜真《濟急仙方》、邵真人《青囊雜纂》、臞仙《壽域神方》等都未收入。總之,道教是重視醫藥的,雖然其出發點是為了宗教上的求仙長生,但其內容包含有不少科學的有價值的東西,應該引起重視,加以發掘整理。
一、道教與醫藥
道教為了達到成仙長生的目的,首先得卻病延年,而醫藥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壽。所以,醫藥成為仙道修煉的重要方術之一,凡是學道求仙的人必須懂得醫藥,醫藥成為有知識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課。道教徒把藥分為上中下三品,認為上品藥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長生不死。《抱朴子•對俗篇》說:「知上藥之延命,故服其藥以求仙。」中品藥可以養生延年,下品藥才用來治病。上藥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藥,葛洪說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雲:「九轉之丹,服之一日得仙。」還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這種金丹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歷史上許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藥,不僅沒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詩上說:「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歷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諸帝,如憲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藥中毒死的。①五代時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沖等鍊金石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臨死時給他的兒子齊王李璟說:「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視以為戒。」(《南唐書•烈祖本紀》)自宋以後煉外丹服食術求仙之風才日漸衰微。隋唐以前由於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藥,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尋找長生不死的「上藥」,這種「上藥」事實上是沒有的,上藥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尋可以延年益壽、治病養生的中、下藥。為了服食,必須懂得醫藥,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孫思邈等都是著名的醫藥學家。
《神農本草經》是戰國、秦、漢以來藥物知識的總結。這部書里就帶有明顯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上品藥一百二十種,久服可以輕身益氣,不老延年。中品藥百二十種,可以抗禦疾病,補虛弱。下品藥百二十五種,可以除寒熱邪氣,破積聚。葛洪引《神農四經》說:「上藥令人身安命延,升為天神,遨遊上下,使役萬靈,體生羽毛,行廚立至。……中藥養性(生),下藥除病」。(《抱朴子•仙藥》)可見上藥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這些藥物大都出戰國秦漢時方士所傳,其中對好些藥物都說:「不老神仙」,「長生不老」就是證明。在《漢書•藝文志》里就把「醫經」、「經方」、「房中」、「神仙」 四類書同列於方技略,正說明古代迷信與科學是互相雜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藥物中列於首位的就是歷代方士奉為仙丹妙藥的丹砂。葛洪說:「仙藥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藥》)「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遠矣,故能令人長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煉丹中做過這樣的實驗,把丹砂(HgS)加熱離解出水銀,水銀和硫黃反應,加熱升華,又生成丹砂。道士們不理解其中的化學反應,把它看得很神秘,視為仙丹,結果許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時珍批判道:「水銀乃至陰之精,稟沉著之性。得凡火鍛鍊,則飛騰靈變,得人氣熏蒸,則入骨鑽筋,絕陽蝕腦,陰毒之物,無似之者。……《抱朴子》以為長生之藥。六朝以下貪生者服食,致成廢篤而喪厥軀,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綱目》卷九水銀條)
葛洪(283-363年)丹陽句容(江蘇句容縣)人。他「綜練醫術」,(《晉書》本傳)是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醫藥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後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藥方》十卷,《黑髮酒方》一卷等。他感到醫藥的方書卷帙煩重,加以選輯整理,編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將方便經驗方編撰為《肘後要急方》,用以救急,便於攜帶,可以懸於肘後,故又名《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它包括傳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兒科及獸醫等各方面。對各種病的起源、病狀、治療方法都有所敘述。如其中關於痘症(天花)流行和結核病的記述是世界醫學史上最早的記載。又提出用狂犬腦敷貼傷口來治療狂犬病的方法,這也為後來科學證明狂犬腦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質。《肘後方》經陶弘景增補為《肘後百一方》,「取佛書人有四大,一大輒有一百一病之義名之」 (《直齋書錄解題》)。以後金代楊用道又取唐慎微《證類本草》中所附藥方,加以增補,名為《附廣肘後備急方》,足見這部書為歷代醫學家所重視。
陶弘景(456-536年)丹陽秣陵(江蘇南京)人。弘景知識廣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學者。史稱其尤明「醫術本草」。(《梁書》本傳)他的醫藥學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補葛洪《肘後方》為《肘後百一方》,還有《藥總訣》、《效驗施用藥方》、《集金丹黃白要方》、《服草木雜藥法》、《靈方秘奧》等。
如上所述,由漢代結集的一部古代藥典《神農本草經》載有藥物三百六十五種,分為上中下三品,這一分類法受煉丹方士的影響,認為上品藥服之可以成仙,顯然是不科學的。《本草》經過漢魏晉以來的歷代傳抄,字義殘缺,品次錯雜,弄得很混亂。陶弘景是精通藥物學的,他在《本草》學上的貢獻是:(一)整理了《神農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變了把藥物按上中下三品分類的方法,他根據藥物種類的不同分為玉石、草木、蟲獸、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類,這種分類法顯然比三品法更科學、更明確一些。以後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分類都是在這基礎上加以改進的。(二)根據漢魏晉以來幾個世紀許多名醫用藥的經驗加以提煉總結,於《神農本草》三百六十五種藥物之外,又增補了三百六十五種藥物,取名為《名醫別錄》,把《本草》中藥物發展成七百三十種。(三)對藥物的性能、形狀、特徵、產地都加以說明。對於一種藥物有多種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為本。中醫在用藥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別。但在《神農本草》中則以上品為君,中品為臣,下品為佐使,這種機械的劃分顯然是受了煉丹家方士的影響。陶弘景以藥物主治之病來確其性能,如治黃疸病的藥有茵陳、梔子等,祛風的用藥有防風、防己、獨活等。這是對《本草》學的一個重要的發展。(四)在藥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藥為君,輔助的藥物為臣、佐使,又根據人的老少、男女、身體的虛實以及各地的生活習慣、環境的不同進行辨證論治,發展了《本草》學。
隋唐之際的著名醫學家孫思邈(581—682年)。他隱於太白山,學道鍊氣,精於醫藥。著《備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視事之初,戒吏胥去貪鄙,除煩細,脫囚摯,悉開諭以道。吏民悅服,咸願自新。發摘如神,吏不敢欺。其聽訟,必先教以忠、孝、慈、仁、忍、慎、勤、儉,近賢遠奸,去貪戢暴,具載文誠,言甚詳悉,復患百里之遠難以戶曉,乃擇秀民之有德望與耆老之可語者委之,勸率,故爭競之風日銷,久而至於無訟。也就是說,許真君到旌陽後,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
旌陽鬧饑荒,祖師以靈丹點瓦礫為金,令人潛座於縣圃。其後又出疫病,死者十之七八。祖師以所授神方拯治之,符咒所及,登時而愈。沉癘之疾,無不痊者。其他的郡的病民相繼而至者,日有千計,於是將標竹於城外十里江水,將符水撒入其中其中,飲者都痊癒了。當地的鄉民都用歌謠稱讚「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
二、斬妖除魔消除水患,八月初一合家42人飛天成仙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他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許真君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凈明真境」。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升觀為宮(觀在今江西南昌西山),賜額為「玉隆萬壽宮」。現南昌西山萬壽山有鎖龍井,傳說是許真君御孽龍的地方。
和諧是民眾一直都在孜孜以求的。在和諧的社會裡,不僅人人心情愉快、處處溫暖融洽,而且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也會大大提高,社會秩序穩定而協調。在中國各個朝代幾千年的歷史交替中,和諧不僅是先人們為人處世、治理國家的一種方法,更是一種綿延幾千年的政治理想。和諧也是中華民族的人文主題,天時地利人和、家和萬事興……都體現了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共同夢想。安寧、穩定的和諧環境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礎,也是人類活動和生活的必要條件。離開和諧,社會無從發展,個人也得不到幸福。
現在中國的發展處在一個黃金期,但也是矛盾突顯期。要持續穩定發展,就必須善於化解矛盾,構建和諧環境。發展是硬道理,和諧則是硬道理後面的硬道理。構建和諧社會作為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最廣泛的社會動員,需要人心向善,人心思和,廣納群言,廣謀良策,多方發動,多種努力。其中值得去做的一件大事,就是從我國豐富的傳統文化資源中,發掘「和"的文化內涵,古為今用。儒、道、釋是中國文化的三個支柱,它們都倡導和諧,然而各自和諧的內涵是不同的。儒家重視的是社會秩序,主張和而不同,以倡導「非寡"、「非亂"、「非同"為前提,追求以「多元和諧"為目標的理想和諧境界。佛教重視的是宗教與社會的關係,強調奉行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的「六和敬"規則。而中國土生土長的道教關注的是天、地、人全面的和諧發展,以「道"為最高信仰,倡導人們信道、修道、行道,一切以道為事,生成容納萬物、自然平和無私、無為柔弱不爭的環境。可以看出,道教之和不僅是最完整的,也是最貼近人、最具人性的。
南宋紹興年間,玉隆萬壽宮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救戰亂,得授《飛仙度人經》、《凈明忠孝大法》等,凈明大法遂行於世。元初劉玉清祖師整教法教理,正式採用「凈明」為教派名稱,《凈明忠孝全書》收於《正統道藏》太平部。
據《十二真君傳》載:蘭公系孔子故鄉兗州曲阜縣人,因「精專孝行」, 斗中真人特降授「孝悌之教」、「至道秘旨」,並預示晉代有許真君,當傳此「孝道之宗」,為「眾仙之長」。果然,蘭公死後,其孝道秘法、寶經金丹、銅符鐵券,為許真君所得。《墉城集仙錄》稱,諶母「密修道法,積數十年,…… 吳猛、許遜自高陽南遊,詣母,請傳所得之道,因盟而授之。孝道之法,遂行江表。」
許真君世壽一百三十六歲,東晉寧康二年,八月初一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許仙」。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西山十二真君:吳猛、時荷、郭璞、甘戰、周廣、陳勛、曾亨、盱烈、施岑、彭抗、黃仁覽、鍾離嘉。與許真君,在大江以南的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浙江、福建等七省逐蛟治水,制巫鎮妖,為民除害,煉丹修道,採藥濟世,修養真氣,領悟玄機,現存《十二真君傳》等。
許旌陽先生格言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父母不孝,奉神無益;
兄弟不和,交友無益;
行止不端,讀書無益;心高氣傲, 博學無益;
作事乖張,聰明無益;
不惜元氣,服藥無益;時運不通,妄求無益;
妄取人財,布施無益;
淫惡肆欲,陰騭無益。進一步想,有此而少彼,
補東而缺西,時刻憂愁;
退一步想,良田萬頃,一日止食米一升,大廈千間,
一夜止眠地八尺。
一升八尺,受用不久,多何用乎?計較為自身,
死後何曾到手中?
計較為兒孫,兒孫自有兒孫福。家財數百萬,陰功無絲忽,
積下與兒孫,未必能保守,轉世變畜生,兒孫替不得 。
《轉輪歌》曰:「畜生本是人來變,人畜輪迴古到今。
不見披毛並戴角, 勸君休使畜生心。」
百年世事有天羅,休把心機太用過,富了又貧貧又富,
江河成路路河。
良心自有良心報,奸狡還須奸狡磨。莫道蒼天無報應,
十年前後看何?
八月初一,恭迎許天師得道飛升紀念日,
志心稱念者祛病消災,不可思議功德
凈明道奉為祖師,道教尊為「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普天奏議大夫天醫大帝」、「凈明普化天尊」等。
許遜 (晉代道教人物)許遜(239年-374年),江西南昌人,道教著名人物,凈明道尊奉的祖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作為漢族民間信仰的神仙之一。
許真君揮劍斬蛟拯災散谷,廣布忠孝舉家42人拔宅飛升
許真君,名諱遜,字敬之。晉太康元年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許天師、許真君。凈明道奉為祖師,道教尊為「神功妙濟真君」、「忠孝神仙」、「普天奏議大夫天醫大帝」、「凈明普化天尊」等,與張道陵祖師、葛玄祖師、薩守堅祖師合稱「四大天師」、「金闕門下張葛許薩慈悲四相真君」等。
相由心生,一個人心性是否善良純正,其實在面相上早已有所體現。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上都避免不了與人打交道,特別是對於很多初次見面的陌生人,常常摸不清對方是否是善是惡,是否值得進一步發展。
農曆八月初一恭賀許真君聖誕。凈明普化天尊許遜天師聖壽無疆!許遜(239-374),江西南昌人,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人稱許旌陽、許天師、許真君。道教著名人物,凈明道尊奉的祖師,中國民間信仰的神仙。
恭賀正月廿八日許真君聖誕大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出自這裡!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典故就源自許真君。八月初一也被稱為「祭風節」。 許遜許天師,為晉代道士,字敬之,南昌人,又稱「許真君」。傳說他曾鎮蛟斬蛇,為民除害,道法高妙,聲聞遐邇,時求為弟子者甚多,被尊為凈明教教祖。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許遜許真君的誕辰之日是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正月二十八降生,母先夢金鳳卸墜於懷中而有娠。《雲岌七簽》記載:許遜年少時,有一次田獵,射中一隻母鹿,母鹿腹中的鹿胎墮地,它不顧自己的箭傷,折回頭傷心的舔其子,不久就死去了。許遜見狀,悵然感悟,遂折弓棄矢,銳意為學。以後博通經史,明天文、地理、歷律、五行讖緯之書,尤其喜好神仙修煉。他師從著名道士吳猛,號稱大洞真君。
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許遜舉為孝廉,時值四十二歲,又辟旌陽縣為令,治政廉儉,吏民悅服,時人感其德化,立生祠以供其像,後人稱為許旌陽。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公元321年)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凈明真境」,立凈明道派,其宗旨為「凈明忠孝」。
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公元374年)八月初一,舉家四十二人從豫章西山飛升成仙,世人遵奉他為「許仙」。可不是白蛇傳里的那個哦。東晉朝廷為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為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立了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朝廷賜匾表彰。北宋徽宗政和二年,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因於皇帝夢中顯靈,為其療疾,帝遂為其廟賜額為「玉隆萬壽宮」。宋代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南宋紹興年間,相傳西山玉隆萬壽宮道士何真公祈請許真君降臨解救戰亂,因得遜授《飛仙渡人經》、《凈明忠孝大法》等。元朝時,道士劉玉用「凈明」作為教派名稱,主要經典為《凈明忠孝全書》,並奉許遜為教祖。
據傳許真君看到世人為了求福還願,或上書天神,或設壇祈禱。而其結果有時吉有時凶,有時降福有時遇禍,殃及子孫。其中的道理不知為何。於是真君查閱神界的書薄檔案,發現是因為,人們只知道,用五種福澤超度祖先,只知道在六甲之日行事。卻不知道這每一天中,各種神煞是在陰間,還是在人世,所以才導致逢禍遭災。於是真君便加以記錄,稱之為《玉匣記》,其方法不問天隔、地隔、神隔、鬼隔諸神煞,只要根據這六十甲子中以從甲至亥十日的規律行事,自然能預告吉凶。
《玉匣記》是集各類占卜之術之代表作,亦稱為《玉匣記通書》。許遜得其妙要,進而衍生出許多不同版本,其內容包羅萬象,從祭祀、嫁娶、赴任、出行、耕種、占夢、稱骨、甚至有相貓納犬等。各種奇奇怪怪的占卜之術,都可以在其中找到相關資料
許遜 [xǔ xùn]
許遜(239年-374年),字敬之,江西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祖籍汝南(今河南許昌),其父許肅於東漢末年率家避戰亂遷居南昌,吳赤烏二年(239)許遜出生於南昌縣益塘坡(今麻丘鄉)。晉代著名道士,道教凈明派祖師,尊稱許天師。道教尊為許真君,在道教流派中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晉太康元年(280)舉孝廉,出任旌陽令,後棄官東歸,於西山中修道煉丹,著書立說,創「太上靈寶凈明法」,白日飛升。
中文名:許遜
外文名:Xu Xun
別名:許敬之、許真君、許仙、許旌陽、許祖
國籍:東吳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西南昌
出生日期:東吳赤烏二年(公元239年)
逝世日期:東晉寧康二年(公元374年)
職業:道士
畢業院校:逍遙山(天柱寶極玄天洞)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道教凈明派祖師、斬蛟龍治水
師父:吳猛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許遜(239—374),字敬之,豫章南昌人,東晉道士,凈明道派尊奉的祖師。相傳著有《靈劍子》等道教經典。據道書記載, 少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墮地,母鹿舔其崽而死。許遜愴然感悟,折弩而歸, 始棲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聞豫章(南昌,或泛指江西)人吳猛得術士丁義神方,乃拜 大洞君吳猛為師,傳三清法要。
許真君斬蛟龍
他賦性聰穎,博通經史、天文、地理、醫學、陰陽五行學說,尤其愛好道家修煉法術。二十歲舉為孝廉,屢薦不就。二十九歲拜西安(今修水)大洞君吳猛學道,盡得秘傳。三十六歲時與文學家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最後選擇南昌西郊的逍遙山(今新建西山鄉)隱居,只求修煉,不願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為鄉人尊敬。直至西晉太康元年(280)四十二歲時,因朝廷屢加禮命,難於推辭,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陽縣令。
許遜到了旌陽,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實行了許多利國濟民措施。有一年,旌陽大水為患,低田顆粒無收,許遜讓大批農民到官府田裡耕種,以工代稅,使災民獲得解救。當時瘟疫流行,許遜便用自己學得的藥方救治,藥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時旌陽傳唱一首民謠:「人無盜竊,吏無奸欺,我君活人,病無能為。」盛讚許遜的功德。鄰縣民眾紛紛前來歸附,旌陽人戶大增。許遜在旌陽十年,居官清廉,政績卓著,被人們親切稱為「許旌陽」。
太熙元年(290),鑒於晉室將有大亂,料知國事不可為,許遜掛冠東歸。啟程時,送者蔽野;有的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隨來到西山,聚族而居,與許遜為伴,都改姓許,人稱「許家營」。
許真君東歸後,時逢彭蠡湖(今鄱陽湖)蛟龍為害,水災連年,許祖率領眾弟子,足跡踏遍湖區各地。他不僅為豫章治水,還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斬妖除魔,消除水患,贏得人民的廣泛尊崇。
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21),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凈明真境」,立凈明道派。其宗旨為「凈明忠孝」。傳說許遜活到一百三十六歲,於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齊飛天成仙,世人尊奉他為「許仙」。東晉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後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並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寫《許旌陽祠記》。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