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紫霄真武大帝

真武大帝的全稱是: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玉虛師相金闕化身盪魔永鎮終劫濟苦天尊,通稱北極玄天上帝。簡稱為玄天大帝、玄武大帝、佑聖真君玄天上帝、盪魔天尊、九天盪魔祖師、無量祖師等,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簡稱「真武帝君」。漢族民間稱盪魔天尊、報恩祖師、披髮祖師。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道教中,他的地位十分顯赫,現今武當山還將其信奉為主神。傳其為玉帝退位後繼任的第三代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師從於如來,另又為龍身,故被後世視為中華之祖龍。明朝時期,應明成祖朱棣政治需要而加封號,在全國影響極大。

道教經書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宣竹,真武帝君原來是凈樂國太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務修行,發誓要除盡天下妖魔,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元君,授以無上秘道,連越游東海,又遇天神授以寶劍。入武當(太和山)修鍊。居四十二年功成圓滿,白日飛升,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思是「非玄武不足以當() 之」。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12971308)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一躍而為北方最高神。

關於他的崇拜,也是源於我國古代的星辰崇拜。古人將黃道星宿劃分為二十八星宿,並按照方位又分為四組,即東方青龍、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玄武便為北方七宿的總稱,七宿即斗、牛、女、虛、危、室、壁,其排列的圖形宛如龜蛇,於是人們便把龜蛇當做玄武的象徵。玄武主司風雨,按照五行學說,北方屬水,其色黑,「玄」就是黑的意思。龜有甲,能抵禦侵害,故稱之為「武」在最初的星辰崇拜中,玄武只是作為四方守護神之一的形象出現,和青龍、白虎、朱雀並列。但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帝王的尊崇,玄武逐漸變得重要起來。隋唐時,道教出現了四聖真君:天蓬元帥、天猷元帥,真武(玄武)將軍、黑煞將軍,此真武將軍就是真武大帝的前身。到了唐宋兩朝,因帝王上下都極為信奉道教,而真武也屢次受到敕封,因此真武大帝在帝王的極力推崇下,成為神仙譜系中最為重要的大神,並得到了廣大人們的尊崇,各地也陸續興建了許多供奉其的廟宇、宮觀。唐宋之後,道教根據「北方黑帝,體為玄武」之說,將真武大帝尊為掌管北方天界的重要神祇。明朝初年,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趕走侄子建文帝,做了皇位。據說,在燕王從北方起兵往南攻打的時候,許多的勝利戰役,都曾得真武大帝顯靈相助。所以朱棣登基成為永樂帝之後,當即下詔敕封真武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永樂十年,朱棣又命隆平侯張信率軍民二十餘萬人大規模修繕武當山宮觀群,並在天柱峰頂修建了一座專門供奉真武大帝神像的「金殿」。至此,武當山真武大帝的香火達到了鼎盛,人們對其的信仰也達到了頂峰,隨之而來的,就是宮廷和民間都修建大量的真武廟,真武大帝由此成為北方極其重要的大神。尤其到了明世宗嘉靖皇帝之時,追求長生不老的嘉靖皇帝對於道教的崇信達到了有明一代前所未有的高峰!

真武的誕辰日為農曆的三月初三日。

        真武大帝額寬頤豐,雙目低垂,面容莊嚴,內含英武之氣。長髮披於腦後,頷下一縷長髯,身著鎧甲,表示主掌兵戈之事,司權收服邪魔。右手仗劍(遺失),左手掌心向上結印,端坐於臺座之上。造像衣紋寫實流暢,冑甲鮮明犀利,帔帛飛揚極具動感,烘托出真武大帝勇武威猛之勢,其綠色銅銹使整尊造像更現古樸之美。

        真武大帝為道教鎮守北方天界的威武神,又稱玄武、玄天上帝等。據《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凈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玉皇有詔,封為太玄,鎮於北方。因北方在五色中屬於黑色,又稱黑帝。《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因此,真武大帝屬水,擁有消災解困,治水禦火,護持武運及延年益壽的神力,故頗受擁戴。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