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恭賀尹喜真人四月初八日聖誕

「若無尹祖遇太上,何來今日《道德經》。」

尹喜真人,字文公,號文始先生,又稱文始真人、巨無上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旦真君等。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天文秘緯。仰觀俯察,莫不洞澈。大度恢傑,不修俗禮,損身濟物,不求聞達。周敬王23年(公元前497年),眼見天下將亂,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因稱「關尹子」。道教尊為「尹喜仙師」、「無上真人」、「玉清上相」等。

太上老君(道祖)雖然一生度人無數,但是傳言他卻只收有一個徒弟---玄都大法師(尹喜)。尹喜自幼究覽古籍,精通曆法,善觀天文,習占星之術,能知前古而見未來,周敬王二十三年,眼見天下將亂,他便辭去大夫之職,請任函谷關令,以藏身下僚,寄跡微職,靜心修道。他也是外丹道最早的嫡傳。被認為是內外丹道都悟性極高,後得傳法寶「八卦紫金爐」。

尹喜,字文公,號文始先生,又稱文始真人,他在道教中的地位較高。至今尚未找到尹喜的生卒年代,也不知其詳細的生平事跡,但歷代武當山志都記有他在武當山活動的蹤跡。勿庸質疑,尹喜成為第一位來武當山實踐,傳播道家思想的歷史人物。

相傳老子騎青牛雲遊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國濟世,向西域開化。時任函谷關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其過關。自己還派人洒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聖人到來。老子行至函谷關,尹喜聞訊,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後尹喜便託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關中、越秦嶺、沿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秦州伯陽。

關尹在道教中地位崇高,常配祀於老子側。《古今圖書集成》載「時人莫知老子西遊,關尹喜見紫氣,知有真人當過,物色而遮之,果得老子。」於是,關尹執弟子禮,向老子請教,老子亦知其奇,應其所求,著道德經五千餘言,留傳世上,並盡傳關尹以內外修煉之法。後隨老子「俱游流沙,莫知所終」。

關於太上老君和尹喜的淵源,有這樣詳細的記載:相傳老子騎青牛雲遊天下,以傳講道家學說經國濟世,向西域開化。時任函谷關令的尹喜已知老子學識淵博,心藏大智,便叮囑下屬為有形貌脫俗之人,不得聽任其過關。自己還派人洒掃道路,焚點香火,恭候聖人到來。老子行至函谷關,尹喜聞訊,迎至家中,行弟子大禮,再三叩拜,敬請老子留下,但老子不肯,之後尹喜便 託病辭官,隨老子一起西行,經關中、越秦嶺、沿渭水受盡千辛萬苦,行至他的故鄉秦州伯陽。

老子和尹喜二人在伯陽龍山上築庵講道,一住便是好多年。老子日夜著書立德,修行練功,經常把自己的著述和所思所想講給尹喜。老子為了使其學說得以廣泛傳播,將所著《道德經》授於尹喜,獨自西行,不知去向。尹喜銘記師父教誨,虔心研讀《道德經》五千言,能解其奧妙,釋其玄理,後又自著九簡,名曰《關尹子》(即尹真人文始經九篇),既高深,又廣大,深得歷代文人所崇拜。此文以後成了道家經典之一,收錄在了《百子全書》之中。

據有關史料記載,尹喜在日常生活中清虛自守,要求自己象射箭一樣保持「心平體正」,並解釋說:「非獨射也。國之存也,國之亡也;身之賢也,身之不肖也;亦 皆有。以聖人不察存亡、賢、不肖,而察其所以也」。說明這種心平體正的修持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不僅能夠治身治國,而且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尹真人得道成仙后,老君授他玉冊金文,號文始先生,證位為無上真人,並被道教教徒尊稱為「玉清上相」。為天府四相之一。賜紫芙蓉冠,飛青羽裙,丹得綠袖,交泰霓裳,羅紋目黃級,九色之節,居二十四天王之上,統領八萬仙士。元順帝至元三年(1266)加封文始尹真人,無上太初博文文始真君。道教派別之一「樓觀道」奉為祖師。

尹喜仙師寶誥

志心皈命禮

隱居下僚,功成上品。識道祖於函谷,辭爵位於朝廷。心悟五千之言,名著丹籍;身逃億萬之劫,意絕紅塵。妙法得聞,仙緣有分。大道獲遇,俗慮胥融。瑤池特展聚仙旗,金闕因命挽劫運。慈悲自在,智慧無方。大悲大願,大聖大慈。道德流傳,尹喜仙師。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