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恭祝道德天尊太上老君萬壽壽誕

二月十五日老君化凡日,玄元下降時——

道經載:“太上以殷十八王陽甲庚申,旨妙玉女晝寢夢吞日精,有孕八十一年,武丁庚辰二月十五日攀奢樹,剖右腹而生。”大唐開元三年(公元715年)玄宗皇帝親自下詔,定二月十五為玄元節。

從此老君的誕辰便由天子主持慶賀,而普天之下的道院宮觀都在這一天遙相呼應,共襄盛舉。傳至今日,皆以二月十五日為我教至尊金闕玄元太上老君降誕之期,普天同慶,共賀聖誕。

玄元降聖,白髮垂相

《太上老君八十一化圖》第二十三化降聖蹟亦言:“商二十四王祖甲三祀,乙丑歲,老君自太清仙境分神化氣,乘日精、駕九龍,化為五色流珠,下降於亳州東國苦縣瀨鄉(《史記》作厲鄉)曲仁里,渦水之陰,靈飛李氏之家。”

“是時,尹母晝寢,夢天開數丈,眾仙捧日而出。良久,視日漸小,從天而墜,光燦奪目,大如彈丸,母受而咽之。覺,懷有娠。由是容顏益少,神氣安閒。所居之室,六氣和平,冬無凝寒,夏無祁暑。祥光照舍,眾惡不侵。”

“不覺八十壹年,至商二十九王帝乙十壹祀,歲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卯時,因從左腋而生。生而白首,故號老子。是時,陽景垂輝,祥雲蔭庭,萬鶴翔空。有九龍薦水,以浴聖姿。龍出之池,因成九井。下地即行九步,步生蓮花,謂曰:'吾於多劫之前,降生於西那玉國李谷之間。'故指以示人,非今時始此姓也。名耳,字伯陽,諡曰聃。”

《雲笈七簽》雲:“老君也,此即道之身也。元氣之祖宗,天地之根本也。夫大道元妙出於自然,生於無生,先於無先,挺於空洞,陶育幹坤。號曰無上正真之道,神奇微遠不可得名。夫老君者,乃元氣道真,造化自然者也。”

《魏書》的《釋老志》稱太上老君:“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唐代皇室,以老子李耳為同姓,崇奉太上老君,累加尊號。唐高宗尊太上老君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三上尊號,稱“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唐代玄宗皇帝為慶賀老君聖誕還作《玄元皇帝贊》一首:

爰有上德,生而長年。白髮垂相,紫氣浮天。

含光默默,永劫綿綿。萬教之祖,號曰玄元。

東訓尼父,西化金仙。百王取法,累聖攸傳。

函谷關右,經留五千。道非常道,玄之又玄。

八十一化,化育天地

道教認為太上老君就是大道的化身,開創宇宙,化生陰陽。唐代著名高道杜光庭在《道德真經廣聖義》中說到“老君乃天地之根本,萬物莫不由之而生成,……懸三光,育群品,天地得之以分判,日月因之以運行……運玄元始三氣為天,上為三清三境。……又以三清之氣,各​​生三氣三境,合生九氣,為九天”,如此輾轉,最終化生三十六天。

太上老君不僅創造天地,而且天地間的日月星辰,四時寒暑等,無不是由太上老君所化。所以太清寶誥裡有“歷劫度人,隨方設教,隱聖顯凡”等語。

根據道教的老子八十一化觀點,太上老君在歷史的每一個階段,都曾經以各種形式降生世間,並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歷史的前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八十一化圖錄中提到:

第十一化,贊元陽。太上伏羲清濁元年,說元陽、畫八卦、造書典、制嫁娶、敘人倫。

第十二化,置陶冶。太上祝融時,天漢元年,說按摩通精經,融鑽木出火,陶冶為器。

第十三化,教稼穡。太上神農清漢元年,說太乙元精經,在播百穀和諸藥救疾,號大成子。

第十四化,始器用。太上伏羲後,制禮樂、衣冠,宮室、舟車、棺槨、孤矢,書契,牛馬、杵臼為市嵐立獄。

第十五化,住崆峒。太上黃帝時,號廣成子,居住崆峒山。帝問道,答曰:昏昏然然,無視無聽,抱神以靜。正帝問廣成子矣。

第十六化,為帝師。太上在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殷湯皆有所授之經,為帝師。

從中可以看到,無論是用火、制器、農耕、禮樂,乃至為政、傳經,在人類文明歷史中的每一個關鍵點,都有老君之化身、大道之降聖來啟迪民智、教化生民。故老君之恩,可謂重矣。而在之後的各種化身中,老君度函關、傳道經、化金仙、度世人,神通變化,威德莫測。老子不斷傳下了度世救人之經典,亦化行天下,才有了今日殊勝難遇之道教。

道德真源—老子故里道家祖庭河南鹿邑

河南鹿邑太清宮太極殿太上老君

「道家之源,出於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資萬類。上處玉京,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為飛仙之主。」是至尊天神,而且常常分身下降諸界,傳教度人,弘揚道法。故《正一法文天師教戒科經•大道家令戒》曰:「道亦形變,誰能識真?」按道教說老子為其化身,著有震古爍今的道教經王。

據司馬遷《史記·老子傳》記載:「老子者,楚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陽,諡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楚苦縣厲鄉曲仁里即今鹿邑縣的太清宮集,距縣城東去十幾里路,不一會兒就到了。周靈王元年(前571)農曆二月二十五日,我國道教始祖老子就誕生在這裡。關於他的出生,在這一帶民間附會有一則傳說:曲仁里所在的厲鄉因一條厲鄉溝而得名,這條小溝即今太清宮集東南的一條小河。它發源於老子故宅西北隅的隱山之側,多段已乾涸,不見流水,可能在周代水量會豐沛些。當年,厲鄉溝兩岸生長著茂密的李子樹,在樹林深處,住著一戶人家,家中有一個出息得水靈靈的姑娘。一天,她在厲鄉溝洗衣時,抬頭看見從上游漂來兩顆鮮紅的對瓣李子,伸手撈起來仔細一看,只見那兩顆李子都是一面鼓肚,一面扁平,就像兩隻耳朵合在一起似的。她捧到面前一聞,頓覺清香撲鼻,忍不住想咬一口嘗嘗鮮。誰知嘴剛張開,那兩顆李子便「哧溜」一下滑進了肚裡。她由此懷孕在身,歷經十八個年頭,自肋間生下一個男孩。因她吞下的是兩顆李子,便為這個男孩取姓為「李」;又因那兩顆李子像兩隻耳朵,就為這個男孩取名為「耳」;再因這個男孩是母親懷孕十八年才出生的,剛生下來就像個小老頭模樣,後人也就稱這個叫「李耳」的男孩為「老子」。

老子故里的太清宮,既是老子的誕生地,也是祭祀老子的祠廟。它位於今太清宮集的東北隅,北臨渦河,西傍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隱山。厲鄉溝水從西北向東南蜿蜒流去,把這一帶滋潤得土肥糧豐,打扮得風景旖旎。太清宮初為老子廟,始建於東漢桓帝延熹八年(165)。當時,漢桓帝先後兩次派人到這裡朝拜老子,並立老子廟碑。據《水經注》記載:「渦水又北,適老子廟東,廟前有二碑,在南門外,漢桓帝遣中官管霸祠老子,命陳相邊韶撰文。碑北有雙石闕,甚整肅是也。」那時的老子廟,有古碑,有石闕,有殿堂,有井泉,已經初具規模。到了李唐時代,帝王自稱是老子的後裔,對老子更是尊崇有加,尊老子為聖祖,以老子廟為家廟。高祖李淵曾到終南山謁老子祠,敕令大興土木建造「如帝者居」的宮闕殿宇。高宗李治謁老君廟時,追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李隆基令華夏五嶽均置老子廟,也叫真君祠,並把莊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列為道教四大繼承人,賜莊子號南華真人,文子號通玄真人,列子號沖虛真人,庚桑子為洞虛真人,並將「四子」著作列為道家真經。

天寶八載(749)閏六月丙寅日,李隆基朝覲太清宮,加封老子為「聖祖大道玄元皇帝」,不久又加封為「大聖祖高上大道金闕玄元天皇大帝」,並「義疏」於天下。宋代皇帝好道,真宗趙恆自稱道君皇帝,冊封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並撥國庫白銀重建太清宮,使其規模遠遠超過唐代。當是時,太清宮達到極盛,聲名遠揚四方。不幸的是,「靖康之亂」給它帶來了毀滅性的災難。到了金代,太清宮雖然重新建立起來,但已元氣大傷。元代亦重道教,朝廷曾頒布保護太清宮的旨令,明確規定在太清宮方圓四十里內的土地、樹木等一切財產屬其所有,太清宮的元氣漸漸得以恢復。然而,元末豫東渦河流域屢遭水患,太清宮建築被沖得蕩然無存。直到清代康熙年間,經過多方努力,才在原址陸續建起了太極殿等,但其規模已明顯不如昔日,「較之於唐宋,僅存什一也」。

今太清宮的山門是新修的,高大寬闊,頗具氣勢。走入山門沿神道前行,便可來到太極殿。殿門兩側有副楹聯:「地古永傳曲仁里,天高近接太清宮」,形象而又深刻地揭示出老子故里在人們特別是道眾心中的崇高地位。它是太清宮的主體建築,椽牙高啄,琉璃覆頂,格扇門窗,古香古色,坐落在一處方形平台之上,異常莊嚴肅穆。據立於太極殿前西側的金代「續修太清宮碑記」載:「亳之太清宮,即老子舊居也。今之太極殿,即老子降聖之地。殿之南有虛無堂,相傳為老子講經宴息之所。」立於殿前東側的清代「重修太清宮碑記」亦載:「鹿邑東賴鄉仙境,名曰太清宮,有太極殿,老子居焉。」它們都明明白白地說這裡就是老子的故居。大殿內塑有老子金軀,神情安詳,栩栩如生,手拿如意鉤,上面寫有「道德天尊」四字。原來,道教有一氣化「三清」之說,所謂「三清」,就是玉清、上清和太清的總稱。玉清是「元始天尊」,為開天闢地創造人類的神;上清是「靈寶天尊」,為使百姓超越世俗境界並常救濟眾生脫離苦海的神;太清就是「道德天尊」,又稱「太上老君」,是主持天上人間倫理道德與刑罰的神。太清宮祭祀的是太上老君,所以老子手執的如意鉤上寫的就應該是「道德天尊」了。太極殿前有銅鑄的八卦煉丹爐,為老子煉丹之用,一年四季有香客供奉,終日香火不斷,青煙裊裊。

太清寶誥

至心皈命禮

隨方設教,歷劫度人。為皇者師,帝者師,王者師,假名易號。立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隱聖顯凡。總千二百之官君。包萬億重之梵氣。化行今古,著道德凡五千言。主握陰陽,命雷霆用九五數。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太上老君,道德天尊。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