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醫孫真人誕千秋

農曆正月初三天醫孫真人誕(  孫思邈是名垂青史的隋唐醫藥家、養生學家。他醫德高尚,醫藥兼精,並重視養生而獲得長壽,享年101歲,人稱“孫思邈是名垂青史的隋唐醫藥家、養生學家。他醫德高尚,醫藥兼精,並重視養生而獲得長壽,享年101歲,人稱“孫真人”。

孫思邈稱為-孫真人,出生於北周時代,生於581年,卒於682年,是個孫思邈百歲老人。孫思邈生於北周大統三年(公元581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葬於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孫塬鎮孫塬村。正月初三孫真人千秋。

在這里傳上《孫真人衛生歌》(孫思邈)天地之間人為貴,頭像天兮足像地,父母遺體宜保之,箕裘(1)五福(2)壽為最。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並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3),須防損其真元氣。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木還去火不成灰,人能戒性還延命。貪欲無窮忘卻精,用心不已失元神。勞形散盡中和氣,更信何能保此身。心若太費費則竭,形若大勞勞則怯,神若大傷傷則虛,氣若大損損則絕。世人欲識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3)少,心誠意正思慮除,順理修身去煩惱。春噓(4)明目本扶肝,夏呵(5)心火可自閉,秋呬(6)定收金肺潤,冬吹(7)肺腎得平安,三焦嘻(8)卻除煩熱,四季常呼(9)脾化餐,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尤勝保神丹(10)。發宜常梳氣宜煉,齒宜頻叩津宜咽。子慾不死修崑崙,雙手指摩常在面。春月少酸宜食甘(12),冬月宜苦不宜咸(13),夏月增辛減卻苦(13),秋月辛省便加酸(14),冬月少咸甘略戒,自然五臟各平安。若能全減身康健,滋味偏多多病難。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月汗多宜換著,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生才服藥。惟有夏月難調理,伏陰在內忌涼水,瓜桃生冷宜少餐,免致秋未成瘧痢。君子之人守齋戒(15),心旺腎衰宜切記。常令充實勿空虛。日食須當去油膩,太飽傷神飢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飢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脝(16)傷心肺。醉後強飲飽強食,未有此生不成疾。人資飲食以養生,去其適者自安適。食時徐行百步多,手摩臍腹食消磨。夜半靈根灌清水(17),丹田(18)濁氣切須呵。

《孫真人衛生歌譯文》

萬物只有人是最珍貴, 百年光陰象旅館寄宿. 自已不當心注意修養, 不免疾病痛苦為心累. 何必以霞作餐吃大藥, 妄圖想要延年如龜鶴. 只要在飲食嗜欲之間, 去掉那過度的就安樂. 進食後慢慢行走百步, 兩手撫摩脅部和腹肚. 等一會兒轉手撫摩腎堂, 把它稱為運動水和土. 仰面還要呵上三四口呵, 自然所進食毒氣消磨. 醉眠飽臥都無好處, 渴飲飢餐還要戒過多. 進食不要粗略和快速, 寧願少食多餐相連續. 如果飽餐一頓充飢腸, 損元所損脾胃不是福. 生吃粘膩連筋堅韌物, 自已死去禽獸不可食. 饅頭閉塞氣息不相和, 生冷往往招致脾胃疾. 鮓醬胎卵以及油和膩,陳臭醃藏都是陰之類。老年千萬不可喜食之,這與借寇兵沒有不同。炙膾(1 )的物品要冷了吃,不然損害牙齒傷血脈。晚食通常應在申酉前,面對夜晚要防滯胸膈。飲酒千萬不要飲大醉,大醉傷神不要損心志。酒後口渴飲水並喫茶,腰腳從此變成為重墜。常聽說避風如同避箭,坐臥一定要預先防患。何況由於飲後毛孔開,風剛一進入就成癱瘓。不問四時都是暖上酒,大熱天又需要難向口。五味偏多肯定不益人,害怕隨著肺腑成殃咎。視聽行藏不一定太久,五勞七傷從此後即有。四肢也要經常小勞作,好像戶樞終究不會朽。臥要團縮覺最好舒展,飽就要入浴飢就要梳。梳多浴少益心且益目,默寢暗眠神晏然自如。四時只有夏天難將攝,伏陰在內裡腹冷且滑。補腎的湯藥不可無有,食肉稍微冷卻勿哺啜。心既旺腎又衰何所忌?特別禁忌疏通洩精氣。臥處更應該仔細過問,宴居靜慮符合心和意。沐浴和盥喇都用暖水,臥冷枕涼都不要愛好。瓜茄生菜不適宜進食,難道光是秋天多瘧痢?伏陰在內足有三冬月,切忌汗多而將陽氣洩。陰霧之天氣不要遠行,暴雨震雷應該遠避開。道家更有養生之方法,第一讓人減少嗔和恚。秋冬日出才開始求衣,春夏雞鳴就應該早起。夜後天亮前睡覺醒來,閉上眼睛叩齒二七回。吸新吐舊不要來鬆懈,咽喇玉泉仍然養胎氣。摩熱手心之後熨兩眼,還要揩擦額頭和麵孔。中指一刻不停將鼻摩,左右耳朵眼睛摩數遍。最好還能幹浴百遍身, 按脖(2 )暗須還要扭兩肩. 即使還有風勞諸冷氣, 何必擔心腰背再拘攣. 噓呵呼吸吹再外加□(3 ,行氣的人要分六個字. 果真能夠依用力其間, 絕對肯定百病都可治. 情慾雖然說只屬少年, 稍知節養自然不會錯. 固精不要妄然傷神氣, 不要讓苞羽火中燃燒. 有能力就操履長方正, 對名不要貪見利不競, 即使對著邪魔路上走, 百遍行遍周身自無病.

在道教系統中,一些成神的人不需有宗教背景,不需要學習修煉相關宗教經典,只要你有緣份,或是陽間十分優秀的人,或是多行善事的人,或是受人間百姓尊敬的人,都有可能在死後被天庭封為神,分在天上或地府當官任職。比如後世的包拯,文天祥,關羽等人,他們都不信奉道教佛教,更沒有進行過修煉,只因陽世影響太大,為人優秀,死後就被天庭吸收為神了。

孫真人精典養生語錄節選:

世無良醫,枉死者半,此言非虛。(世間沒有優秀的醫生,因為被冤枉致死的佔一半,這話不是假的。)

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膽子要大心要細,智慧要圓通行為要正直。)

醫人不得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物。(醫生不能依仗自己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

身為神氣之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健;神氣若散,身乃死焉.(身體是神氣的洞府住宅,神氣如果存在,身體就奧健康、有力氣。神氣如果散離,身體就死亡了。

人若勞於形,百病不能成。)

上醫醫國,中醫醫人,下醫醫病。(上等醫術可以醫治國家,中等醫術可以醫活人,下等醫術可以醫治病。)

清晨一碗粥,夜食莫教足.(清晨喝一碗熱粥,晚飯不要吃得過飽。)

怒偏傷元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役,氣弱病相葷。(太喜歡發怒,就會傷害元氣;思慮太多,則會損耗精神。)

早起,尤千金妙方,長壽金丹也。

食畢當行走。

飲酒可以陶情性,劇飲過多防百病。

衛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大醉。

凡欲治療,先以食療。既食療不愈,後乃用藥療。

多靜坐以收心,寡酒色以清心,去嗜欲以養心。觀古訓以警心,悟至理以明心。

養生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滋味不絕為四難,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

一千多年前的孫真人的養生之道已經做了很好的總結,至今依然為今天的人們奉為精典,而孫真人所說“醫生不能依仗自己的專長,一心謀取財物。”重視醫德,說的多好呀,現在的醫務人員有許多都忘了孫真人的教誨,醫院已是塌方式腐敗這勢。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