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臺灣全真道傳戒

萊仙島首次傳戒

全真龍門派傳戒略說

自丘長春祖師訂立傳戒儀範始,全真傳戒已有七百多年曆史。清康熙年間,王常月祖師在北京白雲觀多次開壇,廣度弟子。就全國來說,自1947年成都二仙庵傳戒以來,由於戰亂等各種歷史原因,全真道中斷傳戒曾已近五十年。直至198911月至12月,才在全真祖庭北京白雲觀舉行了傳戒受戒儀典,這是解放後首次傳戒。

傳戒是全真十方叢林宮觀德高望重的律師、方丈,向已受“冠巾”的出家道士傳授三壇大戒(初真戒、中極戒、天仙戒)。受戒弟子可來自三山五嶽,不拘地區,亦不拘老少。出家修道者志在超生死,道有真傳,法有秘授,只傳給有德的善人。

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羽士的宗教儀軌,是全真道受戒的前提

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羽士的宗教儀軌。出家道人,在道觀考驗三年合格者,准予拜師“冠巾”。欲正玄規、消除罪愆、通明結三緣者方

可奏請冠巾,也就是說出家學道之人,冠巾的作用:一是合於玄門的清規;二是通過冠巾科儀,祖師道力消除自己以往所犯的罪愆;三是解除各種無明的障礙。

據《冠巾科儀序》有:長春祖師,成道之後,遍歷天下,闡揚道範,演禮開壇,設叢林七十二座,傳道指訣,垂訓文千又餘言,無非使後學盡大乘之境,悉脫輪迴之苦,又恐出家無考,紊亂玄規,更增罪孽,故留簪冠科儀一書,俾初皈玄門之人即能知禮知警,知奧知戒。其中,冠巾之後,修行有功,功德圓滿。

冠巾之後,天曹掛號,名標上界。三官保舉,日後大丹成就,三官大帝,自堪實保奏。上誌之士,丹就超升,自有諸神迎護。中誌之士,苦行圓滿,鬼卒都來叩接。度師親為誦經禮懺,罪過消除,可穿戴太上巾袍。有誌之人,出家之後,不能飛升,亦不至墮落輪迴,不枉度脫一番之苦。奏升疏文,上達三官大帝,牒移太乙靈官部下,即當擁護,黑夜入山,險逢盜賊,亦得解脫。

冠巾是出家道人正式成羽士的宗教儀軌,是全真道受戒的前提。那麼,道教的傳戒和方丈有什麼關係?什麼的人才能在道教尊為“方丈”?

方丈是接過“律師傳法”的高道,有“開壇傳戒”的職責

“方丈”原為神仙居住的仙境,是海外三神山之一,即方丈、蓬萊、

瀛洲是也。道教十方叢林、名山宮觀,多為聖真成道之福地,因此“方丈”一詞,自然就成為叢林對最高領袖的尊稱。方丈具有開壇傳戒、普度弟子的職責。因此對方丈的任選非常嚴格,道士必須受過三壇大戒者,多以道高德重的長者擔任。

《三乘集要》和《律壇執事行為榜》說,“方丈”是人天教主,度世宗師,演龍門之正法,撐苦海之慈航,常懷傳賢之心,素無吝道之意,作全真之模範,律門之綱領,闡揚大道,以德化人,無功不積,無善不為,天人共仰,一切咸欽,非有道之師,不可立也。

趙道堅祖師是全真龍門第一代律師,趙傳張德純祖師,張傳陳通微祖師,陳傳周玄樸祖師,周傳張靜定祖師、沈靜圓祖師,於是龍門律宗遂分張、沈二支流衍,張傳趙真嵩祖師,趙傳王常月祖師,王又傳伍守陽祖師。其時,玄門多不知全真有三壇大戒。至明末清初王常月革新叢林管理模式,遂一改舊制,公開傳授。順治十三年,奉旨主講白雲觀,賜紫衣凡三次,登壇說戒,度弟子千餘人。康熙二年,又率徒南下,立壇授戒。

按傳統,道教十方叢林方有傳戒特權,非叢林道觀要傳戒,必須按道教儀軌晉升為全真十方叢林,掛鐘板號令後,方可傳戒。道教戒律為天尊所說,故授受時也要依據科儀演戒,與齋醮相配合。

戒律是載人的舟楫,是“仙道綱領”

道教在傳統齋戒的基礎上形成宗教戒律儀範。在創立早期就有《老君想爾戒》和《老君說百八十戒》等道教戒律。兩晉南北朝時期,也有了三戒、五戒、八戒、九戒、十戒、三百觀身大戒、千二百戒等。現存道教戒律主要收入明《道藏》洞真、洞玄、洞神部的戒律類。

《全真說戒威儀品科》有:“一切眾生以愚癡,故以貪著……說《初真十戒》以為降心之法;次說《中極大戒》漸歸自然,行持具足;密說《天仙大戒》以證虛無,諸人欲受戒時,先須清靜發大誓願,住詣師門,行道禮念,正是宿緣,慶會得遇良因,浩劫難遇也。

道教十分重視戒律修持。道士不受戒其身無德,則非道士,不受戒更是無緣登真,可以看出戒律是“仙道綱領”。戒律如同載人的舟楫,能幫助修道者達到性善的境界。修道不受戒,就不能得到道法要訣的真傳,且名不得入“登真籙”。因此出家道士要受戒並持戒。

“法統”是全真律宗傳承宗譜,是戒子接法續派的依據

“法統”,即《太上律脈源流宗譜》,乃全真律宗傳承宗譜,教內則尊稱為“法統”,記載了歷代傳戒律師的歷履、籍貫、傳戒的次數及地點等。在古代“法統”有很多支脈,並且有一些細微的變化,如白雲觀稱為“白雲堂”、二仙庵稱為“碧洞堂”、長春觀稱為“來成堂”、八仙宮稱為“終南堂”等。

凡全真傳戒必請“法統”,並且設有供奉“法統”的祖堂,設香案正

位供奉,以備啟請。這是全真派開壇傳戒時,請到歷代“大律師”臨壇的象徵,更是本壇戒子接法續派的依據,具有無上師寶的神聖性。如此,方能純正本壇戒子的虔誠信仰,才能起到開壇傳戒之本意。如果沒有請到“法統”臨壇的宮觀,按道教儀軌,則不能開壇“傳戒”。

衣缽是律師向戒子授受的戒衣戒缽,為傳承太上法脈的重要憑證

千真授受,憑戒律以為基;諸祖相承,指三衣以為憑。衣缽是律師向戒子授受的戒衣戒缽,為傳承太上法脈的重要憑證。三衣一缽,祖祖相傳,宿有善根,可能信受。 《三衣格》有:領受初真戒,身著初真信衣,計二百四十條,三台十褶,雲帶二拽,淨巾芒鞋,行千二百善,持《清靜經》、《大通經》、《洞古經》,得真人戒果。受中極淨戒,身著輕塵淨衣,或用淺藍單佈為之,或用純棉為之,亦三台雲帶,淨巾芒鞋,行二千四百善,持玉帝大法,得地仙戒果。受天仙大戒,身著天仙霞衣,領用直開,袖不合縫,霞帶雲邊,五嶽真形冠,著五云輕履,行持具足,得天仙戒果。

清初,全真龍門派第七代律師,王常月祖師撰《初真戒律》規定“凡初入太上法門,不問道俗,必先遵依”太上金科玉律三洞戒文,依次須受三皈依戒,太上老君積功歸根五戒,虛皇天尊初真十戒,受此三戒,方能在受中級三百大戒。受初真戒者稱妙行師。

《中極大戒》,全稱《中極上清洞真智慧觀身大戒經》,又稱“智慧觀身戒”、“保仙靈文”等,是玉清元始天尊傳授的戒律。此戒分上、中、下三品,即上元84條、中元36條、下元180條,三品大戒總計三百條,《中極三百大戒經》。全真教規定,不受此戒者,不得做證盟、監戒二師,受中極戒者稱妙德師。

《天仙大戒》,全稱《三壇圓滿天仙大戒》。柳守元祖師稱天仙大戒是無上妙門,飛身寶筏。全真教規定,不受天仙大戒者,不得為傳教本師。受天仙大戒者稱妙道師。道教舉行傳戒大典,舊時多選定於三元佳節。

什麼是皈依?

關於皈依(道、經、師)三寶的意義,早有祖師言之。如清代被譽為道教全真龍門派“中興之祖”的王常月祖師於《龍門心法》第一講《皈依三寶》中說:“三寶者,道經師也。道本虛空,無形無名,非經不可以明道。道在經中,幽深微妙,非師不能得其理。若不皈依三寶,必致輪迴邪道,顛倒沉迷。凡修真學道之士,志心皈命者,須作難得遭逢之想。……此三皈依,乃昔之聖賢渡人入道,第一步上升之路,第一重入德之門。成仙成道,成聖成賢,莫不從此三皈依起首。

皈依就是皈從依靠:

第一皈依無上道寶”即皈依“太上無極大道,永脫輪迴

第二皈依無上經寶”即皈依“三十六部尊經,得聞正法

第三皈依無上師寶”即皈依“玄中大法師”,不落邪見

怎麼皈依?

填寫申請皈依,選定師父,經同意後,填寫皈依表文,按道教儀範舉行皈依儀式。

皈依道教有什麼要求?

皈依入道人不受地域,工作,性別,民族,風俗習慣等方面的限制。皈依未必要出家,在家同樣可以皈依入道,簡稱居士。

信奉道教,敬重道教,愛好道教,或從事道教養生修煉,道學研究和道教工作等方面的人都可以。

皈依道教的人應該以嚴格的要求來給眾人作出榜樣,自炎黃立國,太上賜教,均崇道尚德。繼五千年一貫之優秀文化,承宗祖先哲智慧和心血,傳中華民族之本土信仰,處上為君本,安下為民俗,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己任。謹尊師訓,遵守道規,仁慈,儉樸,不偷盜,不搶劫,不霸道,修善積德,勤持奉獻,心胸開闊,團結協作,努力維護和光大道教。

皈依道教有什麼用處?

一:安心立命,有所依靠,不致迷惑。

二:師父指導,加深理解,方便修持。

三:繼承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

四:獲得神靈保佑,趨吉避凶,逢凶化吉。使自己及家人常保平安喜樂。

五:識心見性獨全其真清靜無為,去情去欲,修心煉性,養氣煉丹內修”真功”傳道濟世度人為外修“真行”功行兩全,證聖成真,謂之“全真”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