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道教聖地呂梁北武當

北武當古稱真武山

北武當山位於呂梁山脈中段。據當地百姓講,過去要到山上游覽,須經過“五里土路五里沙,五里石階往上爬”。時下,公路早已開通,可直達北武當山中段的萬神廟,交通十分便利。之後,倘若要體驗登山的樂趣,可沿著一千多級石階攀援而上,一路風景宜人,賞心悅目之餘,又鍛煉了身體。

北武當山古稱真武山,由其供奉真武大帝而得名。真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是民間和道教尊奉的北方玄武神。真武就是玄武,為四聖獸之一。起初在道教中的地位並不高,主要是因後世王朝政治的需要而被樹立起了地位。據當地人講,四鄉八嶺的善男信女每逢三月初三都會前來朝山,身上帶足一分銀幣散發給沿途遇到的小孩,一路上不敢談吐污言穢語,不敢心生雜念,祈求真武大帝保佑。

北武當山風景名勝區由七十二峰、三十六崖、二十四澗組成。主峰香爐峰四周幾乎是陡壁懸崖,只有一條人造“天梯”可攀。來到山腳下,過五里黃土、五里沙路,便是1400餘級就山鑿築的石階,凡險峻之處,設有鐵索扶手。石階一線疊置,從下仰視,宛如“天梯”。遊人攀登,每一步都可聽到悠揚頓挫的“石音”,形成獨特的“石樂”絕景。

最令人稱奇的是“龜蛇鬥智”奇觀,相傳神龜和青蛇不安心修道,互相格鬥,經過七七四十九天的鏖戰,神龜節節敗退,青蛇步步進逼。其時,恰逢真武大帝返宮,輕輕用手指一點,龜蛇便動彈不得,從此永久停留在這裡,成為千古一絕。“蛇石”虎視眈眈;“龜石”尾臨懸崖,萬斤重石,峭立崖畔,用力一推或經風一吹,便搖搖欲墜,令人心懸,所以又稱“風動石”,為國內罕見景觀。

登南天門石階,旁邊陡崖大青石壁上刻有“喬松”二字,字體剛勁有力。據載為清道光年間永寧州牧王繼賢手跡。現存喬松樹樁直徑近一米,可以想見其昔日雄姿。據傳當天晚上王繼賢住宿山頂,撰成一文,現書於喬松旁小廟內壁,名曰“喬松說”。相傳,此松原為北武當山樹首,極負盛名,山峻樹雄,時為勝境之一。可惜,“文革”期間遭受厄運,被砍伐得傷痕累累,至今裸露於叢林之中,人稱“喬松恨”。

千仞壁、捨身崖、鷹嘴崖傳說為真武大帝二次修煉羽化脫身之處,深受道家敬重。真武大帝修煉成仙后,來到北武當,恰逢此處有怪蟒作惡,當地百姓如入火坑,真武大帝立即斬殺怪蟒。兩年後,怪蟒復又作怪而且功力大增,真武大帝便二次羽化,終成正果,殺絕怪蟒。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捨身崖。

據對現存的《永寧州志》考證,北武當山在唐代以前,就已形成一處具有道教色彩的朝拜聖地,山頂建有玄天大殿。至於唐之前何時而建,尚待稽考。以後隨著歲月變遷,多數廟觀經過多次毀壞和修葺。其中僅明萬曆年間,便進行過兩次大修,當時汾州府慶成王尤敬真武祖師,不惜花費巨金將登山道路改造成石階,並將早已圮毀的玄天大殿修復一新,龍王山遂改稱北武當山,一時鼎盛。

北武當山所供奉的主神真武大帝也稱玄武、玄龍,盤古之子,妻有西王聖母、九天玄女等。玉帝退位後任第三任天帝,生有炎黃二帝,曾降世為伏羲,又從師於如來佛。

相傳,淨樂王太子玄元14歲時誠心修道,經過四十二年風風雨雨的磨練,在湖北武當山修成正果,被封為北方正神,這就是道教尊奉的真武大帝。被封為北方正神之後,真武大帝就決定在北方尋找一座山作為行宮,為此他先後99次遊歷北方。一日他駕祥雲來到呂梁地區的關帝山區,發現有一座山雄踞於群峰之間,頓時心中一亮,讚道:“好一座奇山秀峰!”但又感到主峰略低了一些,於是便用兩手指捏住頂峰,微微向上一提,峰頂頓時就升高了99丈,遠遠高於四周群峰,他高興地說:“又一武當山兮!”從此,北武當山正式得名。

北武當的峰頂建有真武廟,據古碑記載,創建於唐時,重修於明代。山上大小廟宇皆有道教活動,鼎盛時期在明清兩代,每逢農曆三月初一至初三,是古廟會期,屆時香煙繚繞,遊人云集。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