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灶神

臘月24日,送灶神。

灶神夫妇

 

關於灶王爺身世,你瞭解多少?

灶神,也稱灶君(《戰國策·趙策三》),唐以來民間又稱之為灶王(唐李廓《鏡聽詞》:“匣中取鏡辭灶王,羅衣掩盡明月光。”),是中國民間信仰最普遍的神,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家家戶戶都要供奉。歲末臘月祭灶的習俗,尤為人熟知,它是中國人傳統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灶是烹飪食物的專門場所。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曰:“灶,炊灶也。”

 

清段玉裁注:“炊者,篡也;灶者,炊篡之處也。”即,燒火做飯的地方叫灶。

 

東漢劉熙《釋名·釋宮室》說:“灶,造也,創造食物也。”

 

生冷的食料要變成美味可口的食品,離不開灶火。中國人很早就發明了炊事灶具,據寶雞福臨堡仰韶遺址發掘報告(1984),仰紹文化時期中國就有了構思精巧的釜灶,雙釜與灶連體,且共一個火門,灶頂設有八個排煙。現在一些鄉村還沿用的炊灶形制在漢代已廣泛流行。民以食為天,從原始石烤到“瓦鬲煮食”,再到釜鼎烹調灶火之功確實很大。人們對密切關係日常生活的事物,往往有特殊的情感。在神靈信仰流行的上古時代,人們自然將它們奉為神明。神是人們精神活動的產物,灶神的出現,以及將灶神看作居家火神,合乎當時人的心理。

 

一、先秦時代的灶神為火神

 

灶神在先秦列為國家的五種祀典或七種祀典之一。

 

五祀,殷商時已出現,《禮記·曲禮》鄭玄注:“五祀:戶、灶、中雷、門、行也,此蓋殷時制也。”《禮記·祭法》:“王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中雷,曰國門,曰國行,曰泰厲,曰戶,曰灶。”又說:“庶士庶人立一祀,或定居,或立灶。”《論語·八信》:“與其媚於奧(屋內西南角的神),甯媚於灶。”炊灶,同百姓的生活關系密切,故祭灶神很早就成了民間的一項重要祭祀活動。

 

古代灶神,最初以為是火神炎帝、祝融。

 

炎帝於火,死而為灶

 

《淮南子·匯論訓》:“故炎帝於火,死而為灶。”東漢應韻《風俗通義》卷八《祀典》引古《周禮說》:“領項氏有子曰黎,為祝融,祀以為灶神。”炎帝為火德之帝,祝融為火官之神,故同有灶神之說。炎帝為三皇之一、祝融為五帝之一,按祭法,當用播柴燎祭於四郊,祭火神於灶}i,不合古禮。故《禮記·禮器》曰:“夫奧者,老婦之祭也,盛於盆,尊於瓶。”鄭玄注:“奧,當為篡字之誤。”“老婦,先炊者也。”據鄭注,求《禮器》文意,即是說:篡祭,祭的物件是原先有功於炊事的老婦之神,祭祀的時候只是將食物放在盆裡,酒盛在瓶裡,怎麼能用播柴的方式祭她呢?其實火神炎帝和祝融,都是人格化的自然神,人類由於對火的崇拜,而將炎帝和祝融視為灶神,有久遠的歷史。

 

二、封建時代的灶神變為男子

 

把有功於炊事的老婦之神視為灶神,應該是母系社會產生的信仰民俗。進入封建社會後,灶神為“老婦”的說法,不太適合男權意識的需要,於是灶神的性別,由女性逐漸變成男子,相貌亦從“老婦”“紅衣美女”變成“狀如美女”的男子,元代以後變成黑而黑須黑衣冠的灶王。

 

《莊子·達生》借齊國方士皇子告敖的口說:“灶有髻”,晉司馬彪注:“灶神,其狀如美女,著赤衣,名髻也。”“其狀如美女”,即是說灶神是貌如美女的男子。

 

《史記·孝武本紀》記載李少君以祀灶、穀道、卻老之方博得漢武帝的尊敬。李少君鼓吹祠灶可以致物,而使丹砂化為黃金,以黃金器皿飲食則長生不死。在方士的鼓動下,武帝開始親自祀灶。另一個方士齊人少翁以鬼神方見漢武帝,“少翁以方術蓋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雲,天子自帷中望見焉。”武帝自帷中望見的灶鬼(灶神)何等模樣《史記》未說。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如淳注:“祠灶可以致福。”又引晉司馬彪注《莊子》雲:“髻,灶神也,如美女,衣赤。”

 

《莊子》雲:“髻,灶神也,如美女,衣赤。”=

 

三、漢代以後灶神能司功過

 

傳說為西漢淮南王劉安編纂的《淮南萬畢術》中出現了“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的傳說。東漢鄭玄注《禮記·祭法》時,提出七祀之司命、中雷、國門、國行、泰厲、戶、灶諸神有司過的職能。鄭玄說:這七個神“非大神所祈報大事者也”,而是“小神居人之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爾。”具體主管是:“司命主督察三命,中雷主堂室居處,門、戶主出入,行主道路行作,厲主殺罰,灶主飲食之事。”

 

王國維《東山雜記》卷一《司命與灶》說:“古者司命之祀有二。

 

《周禮·大宗伯》‘以槱(you,聚集)燎祀司中、司命’,蓋即《史記·天官書》‘文昌六星,四曰司命’,此乃天神,《楚辭》所謂大司命是也。

 

《祭法》‘七祀’‘五祀’皆司命居首,鄭注曰:‘此小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又雲:‘司命主督察三命’,此與戶灶諸神,俱為小《楚辭》所謂小司命是也。”

 

唐孔穎達《疏》注“三命”曰:“案《援神契》雲命有三科:有受命以保慶,有遭命以滴暴,有隨命以督行。受命謂年壽也,遭命謂行善而遇凶也,隨命謂隨其善惡而報之雲。”

 

四、魏晉時代灶神與道教相聯繫,還能上天告發

 

司命主督察三命的能,到了魏晉時代,道教徒便掛到了灶神頭上。灶神不但有司過功能,而且能上天告發人,奪其壽算。晉葛洪《抱樸子內篇》卷六《微旨》:“按《易內戒》及《赤松子經》及《河圖記命符》皆雲,天地有司過之神,隨人所犯輕重,以奪其算,算減則人貧耗疾病,屢逢憂患,算盡則人死,諸應奪算者有數百事,不可具論……又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小者奪算。算者,三日也。吾亦未能審此事之有無也。”

 

灶神不但有司過功能,而且能上天告發人,奪其壽算。

 

五、灶神的名字因時代而不同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引許慎《五經異義》雲:“領項有子名黎,為祝融火正。祝融為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姓王名扶頰。《通俗編》卷十九引即滇《五經異義》雲:“灶神姓蘇,名吉利,或雲姓米,名單,字子郭。其婦姓王,名扶頰,字卿忌。”

 

隋杜台卿撰《玉燭寶典》卷十二引《灶書》:“灶神,姓蘇名吉利,婦名博頰。”

 

《後漢書·陰識傳》唐李賢注引《雜五行書》曰:“灶神名禪,字子郭,衣黃衣,夜被()發從灶中出,知其名呼之,可除兇惡。宜市豬肝泥灶,令婦孝。”

 

六、唐代的道教徒把灶神提升為天帝下派的督察使

 

唐段成式《酉陽雜姐》前集卷十四記載:“灶神名魄,狀如美女。又姓張名單,字子郭。夫人字卿忌,有六女皆名察(一作祭)洽。常以晦日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三百日,小者奪算,算一百日。故為天帝督使,下為地精。己醜日,日出卯時上天,禺中(日近午)下行署,此日祭得福。其屬神有天帝嬌孫、天帝大夫、天帝都尉、天帝長兄、蒯上童子、突上紫宮君、太和君、玉池夫人等。一曰灶神,名壤子也。”

 

這無疑是唐代的道教徒搞出的一張灶神譜,它不但將先秦民間信仰中一個主炊事的小神提升為天帝下派的督察使,而且天帝還安插了親屬(天帝嬌孫、天帝長兄)親信(天帝大夫、天帝都尉)擔任灶神的屬神,另外還有本來就安插在各家各戶的臥底,如:" xing,二聲,磨刀石)上童子”、突(煙囪)上紫宮君、太和君、玉池夫人(《黃庭內景經》:口為玉池太和宮)這些主管磨刀切菜、燒火冒煙、口舌是非的小特務。這麼嚴密的一張監視各家各戶的蛛網,是封建專制集權國家強化管理措施在道教神譜上的反映。

 

王國維說,唐宋之際,原本分祀的司命(小司命)和灶神合而為一,證據就是此時出現的《太上感應篇》已稱灶神為“司命灶君之神”。《東京夢華錄》亦雲:十二月二十四日,帖灶馬於灶上,以酒糟塗抹灶門,謂之醉司命,則北宋時確已謂灶神為司命。自此以後關於神仙傳說的書,如元秦子晉撰《新編連相搜神廣記》,明刻本《繪圖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中的灶神都稱“司命灶神”。“司命灶神”的稱謂,意味著兼有司命掌壽夭和灶神司功過兩種功能。從漢代至宋代,灶神從“主飲食之事”的小神轉變成家族守護神。

 

七、灶神離不開女性

 

從上引東漢許慎《五經異義》至唐段成式《酉陽雜姐》所記灶神皆為男性,或披髮,狀如美女的男性,而且在許慎所處的時代(東漢明帝永平元年,西元58年一東漢桓帝建和元年,西元147),灶神不但由女神變成了男神,而且有了配偶。至唐末段成式撰《酉陽雜姐》,灶神還有了子女。但無論灶神如何變化,他始終離不了女性的陪伴。女性形象的不易抹去,和傳統信仰有關,也與女性在居家生活中的家務分工有關。由於臘日祀灶與季冬行帷有關,後世人們又稱灶神夫婦為帷公帷婆,也叫灶王爺和灶王奶奶。編輯:趙青。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誦經靈驗記:竇德玄廣行善事終升仙

唐高宗麟德年間,有一位名叫竇德玄的官員。一次出使揚州,渡船過淮河,船已經離開岸口數十來步了,忽然看到岸邊站著一個人,身體瘦弱,形容憔悴。德玄對船夫說:“看他很可憐,讓他上船,渡他一程吧。”於是船夫把船撐到岸邊,讓那人上船。途中,德玄又命人拿來水和食物款待他。等到船靠岸的時候,德玄上馬離開,而那人卻緊緊跟隨著走了好幾裡路。

德玄很奇怪,就問他去哪裡。那人回答說:“我不是人,我是酆都鬼城的使者,現在正趕往揚州,捉拿竇德玄的魂魄。”

德玄一聽大驚失色,慌忙翻身下馬,禮拜鬼使說:“我就是竇德玄啊!”於是哭著問鬼使如何倖免。

鬼使問道:“您能誦什麼經文嗎?”德玄說:“我平生常誦《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鬼使說:“怪不得呢,我看您身有道氣,內心非常仁慈,又非常憫恤窮苦。感謝您在船上賜予我食物,這份恩德我無以報償,權且寬限您一個月的時間。陰司追究的罪過由我來承擔。請您務必在一個月內誦《清靜經》滿足一萬遍,一定會有神明降臨解救的。”

誦《清靜經》真的有用嗎?

鬼使說完,便沒了蹤影。於是德玄廢寢忘食,沒日沒夜地專心誦經。前後過了三十天,一萬遍的數目已經完成。德玄就回到家,設下香案繼續誦經,這時,鬼使又像以前一樣出現,對德玄說:“您已經誦滿了一萬遍經文,但是您的壽命已經終結。為了答謝您在船上賜給我飲食,陰司怪我延期一個月,杖責了我三十大板。”

鬼使脫下上衣,德玄一看,果然有被打過的痕跡。於是德玄就躺在椅子上,頓時氣絕。魂魄隨著鬼使從北門出去。走了大約十多裡,看到一座城池,城中滿是荊棘。又看到一座官府,門口站著差役,神情嚴肅,門上的牌匾上寫著“酆都北府”四個大字。鬼使對德玄說:“請您稍候,我去去就來。”

誦經行善事 壽命終延續

不一會兒,鬼使出來了,對德玄說:“因為您誦經的功德,玉皇上帝降下敕書符命,酆都大帝非常高興。”

這時又有一位穿著紫袍的官員走了出來,握著德玄的手,引他進殿。見酆都大帝手執寒玉圭,香案前放著一道紫泥詔書放著金光,大帝接了詔書,使者引德玄下拜行禮。大帝說:“您真是一位上德之士!自幼誦持《清靜真經》,廣行善事,上天已經標了您的名字。您今天來到此地,承您誦經的功德,酆都地獄,一切罪人的刑罰,全部減免一等。另外再給您延壽一紀(十二年),現在就讓使者送您回去吧!”德玄拜謝酆都大帝,大帝也拜禮德玄還禮。

於是使者帶領德玄走進一座金殿裡,德玄忽然蘇醒過來,看到家親眷屬都在圍著他哭泣。家眷說:“你已經死了三天了。”德玄細細地想了想事情的前因後果,覺得大道不虛,因禍得福,於是出家,在景靈觀作了道士。修行清靜大道。

過了十二年,有紫雲一片,從空中飛來,德玄看見一位穿著翠綠衣服的童子,牽著兩隻白鶴,從空中降落在庭前,對德玄說:“今天是您飛升的日子,請騎上鶴背吧!”

於是德玄騎在鶴背上,冉冉升天而去。德玄升天以後,庭院中充滿異香,一月多都不曾散去。德玄飛升時曾留詩一首曰:

人事紛紛百萬端,蠅名蝸利不堪看。

爭悟此中清中靜,功滿升為天上官。

 

編輯:陶然)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真教祖 王重陽內修真訣

八仙呂純陽之弟子--王重陽。宋末元初,陝西咸陽人。親傳弟子七真人立全真派。張三豐以內修十論為太極根基。王重陽祖師之十論,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訓言,又何必另尋瑤草,別采仙花。即此是長生藥。不老丹也。恭錄之,以示後之好道者。以神築基,去汙除垢平息貪欲之念,復清靜無為之真。神合太虛,陰陽五行之氣,合於天地陰陽五行之氣為一體,即天人合一之太極。以神化之動,自然圓合連貫,千變萬化,神妙莫測,是為太極拳。千變萬化之式,神而化之,如行雲流水、濤濤不斷,起無定式,收無定法。自由、自如、自在安然,是自然天賦人類自神所化之真太極拳。發揮人人自我之天賦,青出於藍,勝於藍。固守陳規、停滯不前,無新生命。應續真宗,創新迎未來。

一、 論打坐

【原文】坐久則身勞,既不合理,又反成病。但心不著物,又得不動,此是真定正基。用此為定,心氣調和,久益清爽。以此為念,則邪正可知。若能心起皆滅,永斷覺知,入於忘定。倘任心所起,一無收制,則與凡夫不別。若惟斷善惡,心無指歸,肆意浮游,待自定者,徒自誤耳。若遍行諸事,言心無所染,於言甚善,於行極非,真學之流,特宜戒此。今則息妄而不滅照,寧靜而不著空,行之有常,自得真見,事或有疑,且任思量。令事得濟,所疑復悟。此亦生慧正根。悟已則止,必莫有思。思則以智害性,為子傷本。雖騁一時之俊,終虧萬代之業。一切煩邪亂想,隨覺即除。若聞毀譽善惡等事,皆即撥去,莫將心受。受之則心滿,心滿則道無所居。所有見聞,如不見聞,即是諸事萬物不入於心。心不受外,名曰虛心。心不遂外,名曰安心。心安而虛,道自來居。

【釋義】以坐為坐是守屍鬼。活人坐不臥,死人臥不坐。一具臭骨頭,談什麼煉功課。一二三四五,二人守一土。解開此中意,便是西天祖。二人者即二目瞳神不外馳,神坐中央戍己土,巍巍不動穩如泰山即是坐。非肉體之功,是築自我神基。以身體舒適來定時間。今非昔比,今古條件不一,法由心生,自然是道。坐以靜思求理悟真宗為念,停思斷想入頑空是練功之大忌。別生一念,幻境現前名為入魔。心喻鏡,千形萬相不礙明。千思萬縷任來去,如如不動是坐功。舞臺角色,喜怒哀思悲恐驚,演員意表形相,內心世界無動於衷。定靜無為自然智慧生,心不在焉、視而弗見、聽而弗聞,食而不知其味,即誠則靈,靈則明。以自心洗自心,返觀內照,去汙除垢,止念還虛,守一萬事畢,勝似丹經萬卷。此自然無為之坐。

二、論虛心

【原文】經曰:人能虛心,虛非欲道,道自歸之。內心既無住著,外行亦無所為。非淨非穢,故毀譽無從生。非智非愚,故利害無由撓。實則順中為常,權則與時消息。苟免諸累,是其智也。若非時非事,役思強為者,自為不著,終非真學。何耶?心如眼,纖毫入眼,眼即不安。小事關心,心必動亂。既有動亂,難入定門。修道之要,急在除病,病若不除,終難得定。猶如良田,荊棘不除,嘉禾不茂。愛欲思慮,是心荊棘,若不剪除,定慧不生。此心無所托,難以自安。縱得暫安,還復散亂。隨起隨滅,務令不動,久久調熟,自得安閑。無論晝夜,行住坐臥,及應事接物,當須作意安之。若未得安,即須安養,莫有惱觸。少得安閑,即堪自樂,漸漸馴狎,惟益清遠。且牛馬家畜也,放縱不收,猶自生梗,不受駕禦﹔鷹野鳥,為人把戲,終日在手,自然調熟。心亦如是,若縱任不收,惟益粗疏,何能觀妙。

【釋義】心是虛無真空○直系化分子○謂如來心。本自清靜、本來空、唯獨無偶○謂一性。感受客觀物相,生一念 即受想行識,謂之人心。一念映萬相,萬想由心生。虛心本自不動,只是意識在心內行。意多,虛不增,無意,虛不減。不增不減宗歸○。萬變不離宗○,宗不變,千思萬想正常能。認為自心亂,即是有二生 ,起心即是妄,有二即非真。生亂意識是一念之障,不生二亂,還是一念純誠。千思萬縷、此伏彼起,來一千,去一千。來一萬、去一萬。心如鏡如,千萬之念是從一念生。千萬之念滅在一念中。虛心之一念還是 念誠。千思萬縷任來去,別生二念,即是一念純誠。老子抱元守一念。釋迦萬法歸一性圓明。孔子貫一念純誠。大舜精一萬法通。若將一念歸無念,即是妙覺圓明萬法通。一念還虛無,虛無還妙大神通。

三、 論不染

【原文】或曰:夫為大道者,在物而心不染,處動而神不亂。無事而不為,無時而不寂。今獨避動而取安,離動而求定。勞於控制,乃有動靜。一心滯於住守,是成取捨,兩病都未覺。其外執,而謂道之階要,何其謬耶?答曰:總物而稱大,通物之謂道,在物而不染,處事而不亂,真為大矣,實為妙矣。然吾子之見有所未明,何者?子徒見貝錦之輝煌,未曉如抽之素絲。才聞鶴鳴之沖天,詎識先資于穀食。蔽日之幹,起於毫末。神凝至聖,積習而成。今徒知言聖人之德,而不知聖人之所以德也。

【釋義】見聞覺知之覺性謂之道心。如來心○本自無染。觀客觀物相,感受而後,意識一念生 即人心。道心本自清,人心本自靜,人心愛物,被物所牽。貪心二意生,這是三心二意。此謂染,一念純誠,不生貪欲之心謂不染。一平二靜,念欲平息,復我本來道心○,即是返虛無妙有之道,常無欲以觀其妙,虛靈不昧之道心,即天賦靈明之妙智慧光,簡稱慧光。光俱感應功能,謂靈光獨耀。日光、燈光無感應功能,只有熱、照明之用。燈是體,光是用。燈能破,單獨的破壞光,是無能為力的。靈光無法能破壞。因體用皆光,唯獨無偶。入水不浸,入火不焚,刀砍不斷、雷打不變,罡風吹不散。被物相所蔽,不明。破相、除物,還虛○自明,即一性圓明,即去汙除垢,止念還虛○。此人類人人自我之自然天賦之真生命○,真信真誠靈自明,妙覺靈明獲圓通。

四、 論簡事

【原文】修道之人,莫若簡事。知其閉要,識其輕重,明其去取。非要非重,皆應絕之。猶人食有酒肉,衣有羅綺,身有名位,財有金玉,此皆情欲之餘好,非益生之良藥。眾皆徇之而自致亡敗。何迷之甚也。

【釋義】心本空寂、清靜自如、唯獨○無偶,簡。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意識界,○簡。《金剛經》雲,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觀世音心經,真空妙理無為法是佛綱。以無印心,觀自在○,萬法皆空。而獲大自在,入無為無所不為,謂大自在菩薩。觀萬象,生萬意,應萬事,生萬變。來則有,去則無,心無掛礙○簡。居人海乘風浪,在塵離塵,在欲離欲,和光混俗,背境觀心,心喻鏡明○簡。

五、 論真觀

【原文】夫真觀者,智士之先覺,能人之善察也。一食一寐,俱為損益之源﹔一行一言,堪作禍福之本。巧持其末,不若拙守其本。觀本知末,又非躁競之情。收心簡事,日損有為。體靜心閑,方可觀妙。然修道之身,必資衣食。事有不可廢,物有不可棄者,須當虛襟以受之,明目而當之。勿以為妨,心生煩躁。若因事煩躁,心病已動,何名安心。夫人事衣食,我之船舫也,欲渡於海,必資船舫。因何未度,先廢衣食。虛幻實不足營為,然出離虛幻,未能遽絕。雖有營求,莫生得失之心。有事無事,心常安泰,與物同求不同貪,同得而不同積。不貪故無憂,不積故無失。跡每同人,心常異俗。此言行之宗要,可力為之。

【釋義】眼見前,不見後,見表不見內,視察一切,視者,覺也。眼只是晶體透明之器官,見是心,非眼。心不在焉,視而弗見,此處指真觀。覺悟真空之妙有謂之觀。即心經觀自在菩薩。道德經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慧眼觀俗,見心同時也見表,謂之通觀。佛以無上妙智慧,觀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俗觀只見色相,不透心性,謂之觀相。真觀,認自本心,識自本性,在悟觀者是誰。觀自在菩薩的觀者是如來心○,被觀者也是如來心○。以心觀心即以○觀○,作何觀想?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觀何?返觀內照,返聞自性,聞者即是覺。自參自悟自覺,內不生觀念,外不起觀心。觀者,自在自如如即○。照見五蘊皆空○,念不生相,心不生法,無為自在,即是自然虛無○大道。起觀想之念,生觀妙之障。有障觀何,蔽觀者昧。不生觀想之念,即去汙除垢、止念還虛○。萬事畢了然無一物。不觀之觀即真觀。

六、 論色跡惡

【原文】前節雖斷緣簡事,病有難除者,但依法觀之。若色病重者,當知染色都由想耳。想若不生,終無色事。當知色想外空,色心內忘,忘想心空。惟有智者,善觀而達識之,樂天知命,故不憂貧病之苦也。經雲:天地不能改其操,陰陽不能回其孽。由此言之,真命也,又何怨焉。譬如勇士逢賊,揮劍當前,群凶奔潰,功勛一立,榮祿終身。今之貧病惱亂我身而寇賊也。立刻正心,則勇士也。惱累消除,則戰勝也,湛然常樂,則榮祿也。凡有苦事來迫我心,不以此敵之,必生憂累,如人逢賊,不立功勛,棄甲背軍,逃亡獲罪。去樂就苦,何可憫哉。若貧病交侵,當觀此苦由我有身。經曰:及吾無身,吾何有患。

【釋義】無極真空純至靜,靜到極點太極生。無極真空○。太極 先天混元一氣。兩儀 ,天地變易之氣。皇極 交易之氣,即物質世界,人類社會。由混元一氣開始統稱為色,色由空轉化而生。畫是白紙,畫家化而生畫,白紙即畫,畫即白紙。無極化太極,無極即太極,太極即無極。不同的一畫,畫萬物。一化,化天地萬物。天地萬物因空而育化,白紙因畫家而化成畫。天地萬物源生於空,所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無空,色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空色一體,空能生有,有歸空。當今地球上六十億人,百年後皆化灰塵。空生幻相,相質變歸於空。覺性本空,不生不滅。黃帝曰:天地有質變,理氣了無終始。當今人類社會之六十億人,實質是一百年後的骨灰在活動。理氣離體,當即立滅。天地萬物皆真空幻化無常的物質色相,質變皆無。大地上六十億人每天在吃地球,大地的生命也是無常之物,資源盡則亡。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人的軀體是暫存體幻化身。一波下去一波上來,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波新人換舊人。人潮永無了休,一潮天子一潮臣,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只不過是銀幕電影,時過境遷影也無。功名利祿、酒色財氣、父母深恩、夫妻兒女之重愛,不入真生命○之流。放手如是,不放手也如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何苦為了貪欲犧牲了真明命○。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七、 論泰定

【原文】泰定者出俗之極也,致道之初基,習靜之成功,持安之畢事。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無取無舍,寂滅之至。無心以定,而無所不定。故曰:泰定。莊子曰:"宇泰定者,發乎天光。"宇,心也,天光,慧也。心為道之區宇,虛靜至極,則道居而慧生。慧生出本性,非是人有。故曰:天光。但以貪愛濁亂,遂至昏迷。性迷則慧不生。慧既生矣,寶而懷之,勿以多知而傷於定。非生慧難,慧而不用難。自古忘形者眾,忘名者寡。慧而不用,是忘名也,天下希及之,故為難。貴能不驕,富能不奢,為無俗過,故得常守富貴。定而不動,慧而不用,故得深証真常。莊子曰:知道易,勿言難。知而不言所以天。知而言之所以人。古之人天而不人。又曰:古之治道者,以恬養智。智生而無以智為也,謂之以智養恬。智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本性也。恬智則定慧也,和理則道德也。有智不用而安且恬,積而久之,自成道德。自然震雷破山而不驚,白刃交前而不懼,視名利如過隙,知生死如潰瘤。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心之虛妙,不可思議。

【釋義】自我虛無靈明之通體,本自不動○唯獨無偶。只是道體所生之意識觀念,對萬紫千紅千般欲念,窮追猛趕,貪之不舍。悟透人生如幻,酒色財氣眼前樂,兩眼一閉萬有空。為這個臭皮囊犧牲真明命,享一時的假歡樂,受萬年的真痛苦。認為是臭皮囊在享樂,其實是覺性感受。豈不知障蔽的是妙明光!定靜安慮慧自明,頓悟人間無真樂,樂極都傷悲。只有道體○,安然自在永放光明,知真樂棄假樂,求理悟真宗,明瞭自然空。一切眼底過,身軀永無蹤。不明真道理,心態如何定。悟透社會人生如幻,不生不滅是真空。說一千道一萬,自心悟萬法通。從古至今用心量,帝王將相,才子佳人,都在平民上,萬民之中好榮光。歸根到底看結果,都是灰土泥巴像。泰也如是,不泰也如是,何不自然自在悟真常。

八、 論得道

【原文】夫道者神異之事,靈而有性,虛而無象,隨迎不測,影響莫求,不知其然而然。至聖得之于古,妙法傳之於今。道有深力,徐易形神,形隨道通,與神合一,謂之神人。神性虛融,體無變滅,形以道通,故無生死。隱則形同於神,顯則神同於氣。所以踏水火而無害,對日月而無影。存亡在己,出入無間。身為澤質,猶至虛妙,況其靈智益深益遠乎。生神經雲:身神並一,則為真身。又西升經雲:形神合同,故能長久。然虛無之道,力有淺深,深則兼被於形,淺則惟及於心。被形者神人也。及心者但得慧覺,而身不免謝。何者?慧是心用,用多則心勞。初得小慧,悅而多辯神氣漏泄,無靈光潤身,遂至早終,道故難備。經雲屍解,此之謂也。是故大人舍光藏輝,以斯全備。凝神寶氣,學道無心,神與道合,謂之得道。經雲: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山有玉,草木以之不凋。人懷道,形骸以之永固。資熏日久,變質同神。煉形入微,與道冥一。智照無邊,形超靡極。總色空而為用,舍造化以成功。真應無方,其惟道德。

【釋義】道本無得無失,只因世人不知其真諦。道體是虛無大道賦予人類之覺性。老子說覺性是自然天地萬物中唯一之大神。孔子說妙覺靈通之理性。釋迦說天賦於眾生之無上正等正覺之心,是天賦的神通廣大,玄妙無邊之覺性。上至諸佛,下至一切蒼生,皆含佛智。被氣稟所拘,物欲蒙蔽者謂之眾生。佛性不昧,不被人間一切形形色色所轉,頓悟人生,一切皆幻化無常之物,不求不貪謂之覺者。迷者若失,實無失。悟者明之,若得無得。其神秘妙玄是天賦本能,人人如此,非築修加功而成。原是金丹寶珠,因落塵緣,被塵汙欲垢所埋。憑自妙明智慧,磨去塵汙,除其欲垢,當即復明。如眼疾,去障復明,是本明,醫不增明。道體礦中金,去礦精金,永不成礦,木若成灰,永不成木。一性圓明,永恆自然中,謂之極樂,千千不滅大覺仙,因人是神佛之種子,修者結果。得其正果謂得道,老子說上德無得。

九、 論坐忘樞翼

【原文】夫欲修道成真,先去邪僻之行。外事都絕,無以幹心。然後內觀正覺。覺一念起,即須除滅。隨起隨滅,務令安靜。其次,雖非有貪著,浮游亂想,亦盡滅除。晝夜勤行,須臾不替。惟滅動心,不滅照心,但凝空心,不凝住心。不依一法,而心常住。此法玄妙,利益甚深。自非夙有道緣,信心無二者不能。若有心傾至道,信心堅切,先受三戒,依戒修行,敬終如始,乃得真道。其三戒者:一曰簡緣﹔二曰除欲﹔三曰靜心。勤行此三戒,而無懈退者,則無心求道,而道自來。經曰:人能常清淨,天地悉皆歸。由此言之,簡要之法,可不信哉!然則凡心躁競,其來固久,依戒息心,其事甚難。或息之而不得,或暫停而旋失,去留交戰,百體流汗。久久行持,乃得調熟。莫以暫收不得,遂廢千生之業。少得靜己,則於行住坐臥之時,涉事喧鬧之所,皆須作意安之。有事無事,常若無心。處靜處喧,其志惟一。如束心太急,則又成疾氣,發狂癡,是其候也。心若不動,又須放任寬急得中,常自調適。制而無著,放而不逸。處喧無惡,涉事無惱,此真定也。不以涉事無惱,故求多事。不以外喧無動。故來就喧。以無事為真宅,以有事為應跡。若水與鏡,遇物見形。善巧方便,惟能入定。發慧遲速,則不由人。勿於定中急急求慧。求慧則傷性,傷性則無慧。不求慧而慧自生,此真慧也。慧而不用,實智若愚。益資定慧,雙美無極。若定中念想,則多感眾邪百魅,隨心應現,惟今定心之上,豁然無覆﹔定心之下,曠然無基﹔舊孽日消,新業不造﹔無所纏礙,迥脫塵網,行而久之,自然得道。夫得道之人,心身有五時七候。心有五時者:一、動多靜少﹔二、動靜相半﹔三、靜多動少﹔四、無事則靜,遇事仍動﹔五、心與道合,觸而不動。心至此地,始得安樂。罪垢滅盡,無復煩惱。身有七候者:一、舉動順時,容色和悅﹔二、宿疾普消,身心清爽﹔三、填補夭傷,還元復命﹔四、延數千歲,名曰仙人﹔五、煉形為氣,名曰真人﹔六、煉氣成神,名曰神人﹔七、煉神合道,名曰至人。若久學定心,身無五時七候者,促靈穢質,色謝歸空,自雲慧覺,復稱成道,實所未然。

【釋義】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對客觀的見聞覺知思想意識,好之惡之,記憶自然不同。萬象銘刻於衷,回憶童年歷歷在目。忘與不忘是自然的。靜是生命本能,無需用意識去作為,本自靈明智慧生,愚昧自滅。老子說自然是道,無為是法,因本自清靜。不執著,不以為然,放任自流,自然心態無忘無不忘之意。自然無為對一切思想意識置之不理。比喻主不喜客,客無顏自退。不退主煩客不安。意執不忘心不安,忘心態意識得解放。胡思亂想、海闊天空,異想天開,野鶴閑遊,信馬遊疆、放任自流、無動於衷。亂之極,動之極,即是定靜之自然。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找之,心不起亂,亂從何生?心欲求靜,求者是亂。不思動不思靜,思想是何?自如是法,自然是道。不認自本心識自本性者,難入無為,見聞覺知之覺性,念念自如妄自消。

十、 論坐忘銘

【原文】常默元氣不傷,少思慧燭內光。不怒百神和暢,不惱心地清涼。不求無諂無媚,不執可圓可方。不貪便是富貴,不苟何懼君王。味絕靈泉自降,氣定真息日長。觸則形斃神遊,想則夢離屍僵。氣漏形歸壟上,念漏神趨死鄉。心死方得神活,魄滅然後魂強。博物難窮妙理,應化不離真常。至精潛於恍惚,大象混於渺茫。道化有如物化,鬼神莫測行藏。不飲不食不寐,是謂真人坐忘。

心忘念慮。即超欲界。心忘緣境,即超色界。心不著空,即超無色界。離此三界,神居仙聖之鄉,性在清虛之境矣。

張三豐曰:此王重陽祖師十論也。無極大道,盡寓其中。空青洞天,向多有仙真來遊。遺留丹訣道言以去者,此亦度人覺世之心。重陽祖師之十論,亦本斯旨也。山中人得此訓言,又何必另尋瑤草,別采仙花。即此是長生藥、不老丹也。恭錄之,以示後之好道者。

【釋義】呂祖說我性從來本自然,本來由我不由天。夜半鐵漢自思量,長生不死由人作。人生百年南柯夢,覺者自我撞晨鐘。道在聖傳修在己。德在人積命由天。蒼海雲橫迷去路,悟者一步不離即西天。喜怒哀思自心定,神聖仙佛種子自心田,靈苗生在自心內,外尋十萬八千無覓處。內觀抱元守一,一性圓明是自家。有求心外客,有法非自家。一個身心生萬法。道本虛無用法作什麼?心是礦中金,法是煉金火,金成,無火、無礦、也無金。物質本無性,符號名是金。真金本無染,皆因礦混金。自心有慧火,除礦金自精。有為皆假火,真火自慧根。不燒礦自滅,不煉本是金。修煉是假名,取法昧自心。舍法不知義,不取不舍自家真。陽光是本能,雲霧是外生。自心本清靜,客觀是外因。月照雲霧散,心清除外因。不用有為法,無為我自真。

內修十論結語

三豐太極宗旨真,千變萬化不離根。

揮手一劈陰陽掌,轉身一動五行身。

長短平高低自如,行站坐臥築基深。

雨電風雷神氣象,混元一體太極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真武大帝簡介

真武大帝,原稱“玄武大帝”,又稱玄天上帝、佑聖真君、玄武帝君、北極法主,為道教尊奉的重要神尊職掌北方。道經中稱他為“鎮天真武靈應佑聖帝君”稱上帝爺公道教徒尊稱真武祖師爺、北帝爺,民經稱他為蕩魔天尊、報恩教主、披髮祖師。真武信仰源于中國古代星宿崇拜。玄武即二十八宿中北斗七星之總稱,為北方黑帝。宋天禧年間(1017-1022)詔封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朝大德七年(1303)加封為“光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時真武信仰達到鼎盛。據《元始天尊說北方真武妙經》和《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說:真武大帝是太上第八十二次變化之身,托生於大羅境上無欲天宮,淨樂國王善勝皇后之子。生而神靈,察微知運。長大成人後十分勇猛,唯道修行,發誓願要除盡天下妖魔救群生,輔助玉皇大天帝,不願繼承王位。後遇紫虛君,授以無上秘道,後入武當(太和)山修煉。居四十二年成功圓滿,玉帝下令敕鎮北方,統攝玄武之位,並將太和山易名為武當山,意是“非玄武不足以當(擋)之”。

宋以後的道經中描繪真武的形象是披髮跣足黑衣,金甲玉帶,仗劍怒目,足踏龜蛇,頂罩圓光,形象十分威猛。現道廟宮觀內所供奉的真武大帝法像,一般為披髮跣足,身著金甲武駕、文相帝裝 袞服,雙肩後有托帛。左手掐訣,右手仗劍,端坐龍椅寶座之上,足踏龜蛇二將、左右有龜、蛇二將或金童、玉女、天罡、太乙。據說金童玉女每逢三、七日替真武帝記錄三界中的功過善惡。真武大帝的誕辰日為農曆三月初三日。明清時代本廟即供奉為主神,一直沿續至今,代代傳承,萬年香火。

真武玄帝為淨樂王子、自不必為生活宰豬殺羊 為了道業修持也無暇去、從事殺生罪業俗事。而本省各地傳說、真武玄帝出生屠夫為屠宰業祖師爺之流說,實為無稽之談,且對真武玄帝大為不敬、日後凡信奉 真武玄帝信眾、不可採信渲染,請依正統道藏記載 顯聖事蹟淵源 追溯根源 以重神格 真武玄帝顯傳武當 農曆九月初九日飛昇得道紀念日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北極玄元宮歷史沿革道觀沿革誌簡介

政府登記立案,合法道廟

 本廟主神源靈湖北省武當仙山分跡紫霄延靈真武大帝。

道脈法源自河南省老子故里道家祖庭鹿邑太清宮道觀。

以弘揚真武玄帝報孝親恩、靈應聖蹟。宣揚道藏 ,經懺為宗旨。

  本廟坐落臺中市南區福平里三民路一段境內,為信眾拈香禮神之聖地,主祀  北極真武玄天上帝,為先民世代傳延敬奉之神尊,本廟源起,歷時久遠,歲月荏苒,日流月轉,寒暑迭替,歷經朝代之變遷,禋祀綿傳,信仰不輟,由於史料缺乏老成凋謝,吾輩雖有心考證本廟肇建始源之確實年代,而力不逮焉。唯自肇立以迄民國間文獻乏考、沿革不詳,實為大憾!

  今依先祖所留神尊法器、手抄法本,查訪境內耆老宿德,老大長輩傳述,已經串接貫篡其廟史,援述於后,以為後世引證。

  本廟沿革,可遠溯自吾先祖自福建同安祖居遷徙來臺,為求渡海平靖,移墾順利,自故居祖廳,恭請湖北省武當山延靈分身「真武帝爺金尊」,隨身護佑移民來台,距今已歷六百餘年,供奉到現在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世代敬仰。經多次遷移修建,始有今日之廟貌。 

  吾先祖輩渡海來臺,開拓荒夷,康熙末葉年間經自彰化遷居,台中市南區半平厝(現今西川里光明巷崇倫國中),起初將 祖真武帝爺神尊(上帝爺祖),安奉於自宅廳堂朝夕奉拜,並設閭陽道法壇濟世,由吾先祖輩主持法事科儀,為信眾收驚起土、調顯元辰、祭解厄運、安斗消災、摘青占卜、北帝伏魔道法,治癒癲狂瘋亂,時哭、時笑、時痴呆怪疾,久年痼疾化解後,對症服藥而癒,顯聖如繪,威靈顯赫,庇護信眾,聲名日揚,四境信民若遇疑難困惑,前來祈求請示,莫不化險為夷,遠近信民聞訊湧至求佑,自此香火鼎盛,金身多處分香延靈各地,益民無數,信眾遠近臨廟膜拜絡繹不絕,如此經歷數十寒暑,信眾日增,壇堂漸感湫隘不敷使用,真武帝爺聖澤浩蕩,實不能家祀自限,於前清道光廿四年甲辰歲(公元一八四四年)農曆三月初三日戌時蒙祖帝爺乩駕聖示欽奉玉旨勅賜宮名為「北極玄元宮」,信眾大德,老輩前人提倡鳩議建廟祀之,已感「真武大帝、祖上帝爺」庇護恩澤。      

 迨民國二十七、八年間公元一九三八、一九三九,日本明治偽政府,極權高壓統治對臺施行皇民化政策,鉗制輿論,遏止民間宗教自由信仰,企圖摧廢民心,通令臺灣全省各地廟宇神壇廳堂神像大肆焚毀燒化,送神昇天。

   本廟開基祖眾神尊暫避奉於米缸,匿藏於隱密處,幸免於難,得能逃過此劫難,民國三十四年公元一九四五年,日本無條件投降,臺灣重回祖國懷抱。

   臺灣光復後,信仰恢復自由,諸神還宮、神道中興、再度依主公真武大帝指示,迎請大陸祖廟玄帝神尊來宮安奉坐鎮,神威重顯、施方劑世,信民有所叩求,每感必應,消災治疾,造福蒼生,庇佑鄉里,境域安寧。

  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先祖輩組團回神州大陸武當山玄帝祖廟謁祖,並恭請二帝爺、三帝爺神尊回臺坐鎮本廟奉祀。帝之威民,見聞於外、信眾若有厄難,前來廟觀祈求禱叩,無不化險為夷、迎刃而解,里民信奉日益虔誠,順民所願,應民所禱。是以聲威日播,近悅遠來,香煙裊繞不絕於廟堂,馨香永祀。

  草創前清道光廿四年甲辰歲(公元一八四四年)首建廟宇,歷經歲月洗禮,民國八十年(1991)遷建今廟祉!

一九九三年十二月湖北省武當仙山玄帝祖廟,武當山道教協會前會長王光德道長親臨台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參訪交流敘緣,致贈紫霄延靈()真武玄天上帝尺3金尊,希望盧氏子孫世代傳承延續供奉玄帝,弘揚玄帝報效親恩信仰,與武當山祖庭情誼永結。

  本廟由吾先祖輩、奉祀傳承延續至今已傳三十一代,並經向政府登記立案為合法道廟,正規道觀,由傳承正一、武當、全真道士駐廟主持法事科儀。

   本廟以弘揚 北極真武玄天上帝報孝親恩,靈應聖蹟經懺教義,以濟世渡眾為立廟之宗旨,樹立信眾對 真武祖師玄天上帝正確信仰,激發世人向善之心、知恩報本、孝養父母、行善積德、尊長睦鄰、消除暴戾、端正社會不良風氣,效法古聖前賢的忠、孝、節、義,慈悲濟世的胸懷,從日常生活中實踐互相尊重與關懷包容,讓家庭、社會和諧、平安順遂。 

公元一九八七年兩岸開放探親,本廟執事人員組團前往,中國大陸各地祖廟如太上八十一化老君出生地、河南省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宮、太上八十二化玄帝祖廟,進香謁祖尋根溯源之旅,乞取刈請香灰分靈神尊回臺安座延靈。

玄天上帝顯傳武當山,流傳道法科儀,本廟附設植福斗壇,以北帝天心秘法、北帝伏魔大法、太上玄靈急奏斗科、諸天斗秘,由傳承正一、武當、全真道士駐廟主持法事科儀,為信眾消災解厄、求醫治病、植福安斗、工商行號、利市招財、疑難惑事,均可前來求解迷津。

助您渡過一切困境,玄天上帝護佑、事事順利。

中國武當山擁有600年歷史的玄天上帝神尊,在武當道教協會長李光富率領下搭乘包機抵台,這尊明朝永樂10年銅鑄鎏金古神像,中國列為國家一級文物,歷史悠久。

這次能夠來台遶境祈福,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承主辦,中部會香、

千年來第一次,開臺首回大陸湖北省武當山玄天上帝祖庭,紫霄宮真武玄帝六百年神尊聖象,蒞臺遶境巡安,二○一四甲午年十月二十三日中部會香,台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承主辦,中部會香、會場佈置上採取仿湖北紫霄宮的設置,在會香主壇供桌上,供奉一尊2.1米高、武當延靈、紫霄分迹真武大帝武駕坐像,前方則安奉武當山來台的六百年真武玄帝神像,其配置重現紫霄宮的場景。 甲午年中部會香、會香主壇 真武大帝神像安座本廟。

二○一五乙未年十月二十三日湖北武當山進香謁祖,並參加兩岸四地祈安植福法會。再次由大岳紫霄宮殿內恭請    真武大帝神像乞請香火,延靈臺灣臺中市北極玄元宮道觀。

0一五乙未年湖北武當山玄天上帝真武祖師閩臺巡安,國立124日下午2點班機抵達臺灣桃園機場,本宮觀盧圓熹道長率領高功法師及儀仗隊,在桃園機場入境大廳恭迎 聖駕,歡迎中國道教協會會長李光富(誠道)道長及武當山道士團臨臺參訪交流。

太上道祖(老君爺)泥胎神像

臺灣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 盧圓熹道長親臨乞取 河南鹿邑太清宮太極殿香灰入神胎,由河南省周口市豫東雕塑大師張城鎮,依老子故里道教祖庭鹿邑太清宮太極殿太上老君樣貌神態雕塑,河南鹿邑太清宮監製,歷經五年完成。

2017丁酉年國曆312日恭請 護送

太上老君神像正式分靈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恭奉。

老子故里太上老君傳臺寶印— 在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河南 鹿邑太清宮分靈來臺 老君爺聖像—道脈延傳

紫氣東來 弘揚 道德真源 福佑眾生

0一七丁酉年國曆58日兩岸玄帝武當山朝聖會香,本廟協辦兩岸玄帝神尊回武當紫霄宮祖庭(玄帝回娘家)活動,由盧圓熹道長負責招集聯絡  !

0一七丁酉年農曆潤六月十三日盧圓熹道長親臨武當山丹江口市、靜樂宮、五龍宮乞請香灰,潤六月十五日再登武當金頂、瓊臺中觀、紫霄宮、思源朝聖;謁祖。

公曆二○二○庚子年1227日,農曆十一月十三日(星期日)舉行千年來第一次、開臺首回臺灣百年首次武當紫霄宮玄天上帝法脈同源

〔太上玄天真武無上將軍經籙 授籙〕法會。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舉辦

武當山顯傳臺灣紫霄玄武宗壇北帝宗師府

千年來第一次、開臺首回

武當玄武道派法脈閩臺開宗延派

傳承法脈接派度人“仙道貴生、無量度人”。

武當玄武道派道統:真武法籙字輩傳派儀式

臺灣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道觀統籌承辦

辛丑年(新冠病毒)COVID-19肆虐全球,台灣也開始過起風聲鶴唳人心惶惶的日子,生活節奏亂了,人心也跟著亂了!

,新冠肺炎COV-19病毒疫情肆虐,疫情嚴峻,為配合政府政策,防堵疫情擴散。本廟5/14即日起暫停一切法事服務。

造成不便,敬請諒解!疫情關係請各位信眾遵守~ 記得戴好口罩,勤洗手,大家一起做好防疫 水也要補充足夠喔~~加油。

祈求  真武祖師玄天上帝庇祐疫情趕快消散。

20215月中旬,covid19又急又快的衝擊台灣。政府下令關閉、宮廟大門。2個半月後,才恢復微解封,但瘟疫仍未平息。基於保存登錄文化資產的前提下,這段時間都在宮觀裡將祖傳道壇,手抄法本及多年交流收藏,手抄珍本,用電腦掃描複印存電子檔,參與彙編入中華續道藏,以利留傳後代

諸位信男信女因應政府政策、由於新冠病毒生提升三級警戒故而取消舉辦、110法事活動、多有不便多請見諒同祈祝祐台灣,早日渡過艱難時刻,不論遇到多少的災難和損失,只要你還有一口呼吸,就有無限的生機。讓我們在這片土地上繼續深呼吸,不管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都可以迎刃而解了,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有一種力量,是來自於台灣人民自發的,一股強大堅定的信念,同島一命,同心一致台灣必會挺過險阻迎接雨後彩虹。即日起蒞宮參拜時雙手酒精殺菌(點香處有備)自行準備口罩全程配戴!

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體溫超過37.5度者謝絕入內採實名制.敬請配合

敬請蒞宮信眾做好自主健康管理,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臺中市南區北極玄元宮關心您。

新冠病毒疫情  全民防疫大作戰幸福拜拜在廟埕

配合政府防疫措施,本廟至即日起暫停開放信徒進入廟內參拜,

請信徒於殿外拱手叩拜參拜,相信「上帝爺公」也能知道您的心意!!

大家平安挺過這波疫情。也請國人遵守防疫。

新冠肺炎COV-19病毒疫情嚴峻,祈願疫苗人人可打。祈願疫情快渡過。

請您在家 志心朝禮府上北極真武玄天上帝,一起祈求瘟疫消退

心存帝前,好好祭祀,待瘟疫退散後,再蒞臨參香 福生無量!

祈願防疫破口能減輕不再延續  太上感應 道祖慈悲

道祖慈悲真武靈感台灣加油 疫情消散~

當你的事業面臨十字路口~

你不知道該左轉、右轉或是直行

還是停下的時後~

歡迎來朝見 武當山真武大帝

專攻事業不順解各疑難雜症!

北極玄元宮道觀不設乩駕、不扶鸞、不撚轎!

道法自然,讓信徒順應自然,自由參拜,只要心誠,則必應、必靈。

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歡迎善信大德、蒞臨本廟參謁  真武玄帝聖容,朝體寶相,虔心叩求者,息災祛病、以沐神庥、同霑法澤 太上慈悲 北帝賜福 無量觀 無量壽 福生無量

北極玄元宮真武大帝廟道觀

聯絡人 : 盧圓熹 (通隆)道長電話 : (04)22656052

舉辦廟址-臺中市南區三民路一段 5號之1

(三民路一段高架鐵路五權車站旁 上帝爺公廟)   

 

 

上清北帝太玄第廿九嗣法傳人盧通隆謹記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廟即日起預約報名丙申年 安斗祈福法會 歡迎參加!

 

 本廟丙申年新春正月拜斗 安奉常年斗

朝真禮斗 拜斗簡介

拜斗是道教獨有之科儀。為世人對星宿的崇拜而生的敬仰,與人的生死禍福有關。北斗星君掌消災解厄,南斗星君掌延壽施福。故拜斗是一種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之科儀,亦稱之為朝真禮鬥。拜斗源自東漢,據《北斗星君賜福真經》《南斗星君延壽真經》記載,太上老君于漢桓帝時先後將此二真經傳授張道陵天師。張天師傳此兩部真經讓世人誦念,以求罪消孽減,增福延壽。南斗、北斗星君掌世人生死壽夭、富貴吉凶。故消災祈福、祛病、延生常向南北斗禮拜。

南斗、北斗星君掌世人生死壽夭、富貴吉凶。故消災祈福、祛病、延生常向南北斗禮拜。

人的魂魄與歸宿均在於“斗府”,斗即是人的本命元辰,每個人出生之年分屬北斗七星所轄,如:肖鼠之人屬貪狼星君; 肖牛肖豬之人屬巨門星君;肖虎肖狗之人屬祿存星君;肖兔肖雞之人屬文曲星君;肖龍肖猴之人屬廉貞星君;肖蛇肖羊之人屬武曲星君;肖馬之人屬破軍星君。故每個人都有與之對應的本命星君。一般宮觀為普濟世人,這一科儀,即為拜斗。

 

斗桶:代表宇宙、諸天、天圓地方,故斗作圓形。米:代表星辰、宇宙之內佈滿星辰。米又是民間最普遍的避邪物,漢以前更用米作為道教降神之物。故將米置入斗中。米斗之上放置鏡、劍、剪、秤、尺五種法物,以符五方、五行之數。斗光煥采大圓鏡:以心鏡祛魔,以返照本命大放光彩。屬土位本命。青龍桃木七星劍:斬除不祥、護其身形。屬東方木位。朱雀鳳凰朝儀剪:剪斷藤蔓、去除邪祟。屬南方火位。白虎戥點兩生秤:以上含天心。屬西方金位。玄武天蓬大法尺:取道尺衡量深淺,以神兵鎮威,屬北方水位。五種法物之中放置油燈,點燃後務使長明不減,含生生不息、煥采元辰之意。斗燈及斗中法器蘊含奧妙道理,引申在待人處世上,需秤知輕重,度量善惡,亦即人情義理悉知,是非對錯分明。廣言之則寓意萬物調和,更需眾生互相關懷,彼此扶持,社會才會和諧祥和。

為什麼一年需要做三次的小法會?
這三次是哪三次?拜什麼?
這三次做完有什麼用?代表什麼意思😮

上元
賜與福份,預防新的一年可,能遭遇年沖事先彌補,也保佑一整年的平安順利。
主祀 天官大帝 (農曆)正月十五日
掌司 賜與福份
民間俗稱 許平安日

中元
赦免陰陽兩界亡魂罪過的權力。在這一天祈求中元地官
大帝赦免「有主亡魂」與「無主孤魂」之罪,,使他們能早日投胎或者得道升天,而自身也能行功立德、增加福報。
主祀 地官大帝 (農曆)七月十五日
掌司 赦罪

下元
祈求化解在一年當中所無心,犯下的過錯與冤債,以免把不順與災厄帶到明年,影響到明
年的運勢。
主祀 水官大帝 (農曆)十月十五日
掌司 解厄
民間俗稱 謝平安日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有三品 後天修持是關鍵

欣逢國盛教興之世,在家道教徒更應該利用我們生活的廣闊天地,發揚道教優良傳統,弘揚民族傳統文化,把我們生活的世界建設成為美好的人間仙境!

關於人的素質(或曰人的品格),道教認為人有三品:

(一)上品之人。此即《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所說的“上士”。這類人天性純全,道根深厚,不教自知,又稱高明之士。上士聞道,便能領悟其奧妙,並且能夠虔誠地躬身奉道,勤而行之。凡是“道’所具有的特性——虛無、自然、清靜、無為、純粹、素樸、平易、恬淡、柔弱、不爭,等等,都能從上士”身上體現出來。實質來說,“上士”即“上德之士”。因此,《清靜經》稱“上士悟之(道),升為天官”。

(二)中品之人。此即《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所說的“中士”。這類人天性半備,與道有緣,自具善根,但不脫俗念,常存煩惱妄想。中士在道可以修持成仙,正如清靜經》所雲:“中士修之(道),南宮列仙。”中品之人,在俗亦可以立德、立功、立言,成為世人所欽佩的人。

(三)下品之人。此即《道德經第四十一章》中所說的“下士”。這等人幾乎被七情六欲、機智巧詐所蒙蔽,是非反復,自私自利,一心為己,自以為是。但此等人儘管“先天不足”,如果在“聞道”之後,能斷然悔悟,在俗經過努力仍可以為社會作出貢獻,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在道則可以修持延年,亦可以“一證今生之善果,二修屢劫之不墮”(《邱祖垂訓文》)。

關於人的修持。筆者認為,即便是上士,如果後天不經過自身的努力修持,也將會淪沉于“中士”乃至“下士”之境。反之,即便是下士,只要經過自身的努力修持,也能夠達于“中士”乃至“上士”之境。“中士”修則進為“上士”,不修則退為“下士”。因此,人後天的修持,至關重要。總之,人的修持達到什麼程度或境界,不完全由“先天’所決定,“後天”的努力十分關鍵,此亦‘修行在個人”,換言之即“我命由我不由天”也!

道士 ~ 是指引道路的人,也是開通道路的人。

<指引>--是指出所有逍遙的路徑。

<開通>--是展開所有逍遙的道路。

也就是「道士」是~ 引道人。

道士經營的道場必須講道也講理 ……

講道~將生命的智慧,轉化為生活的智慧。

講理~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為信仰築基。

而一切終極的目標,就是~

<離苦得樂>、<逍遙自在>。

道士必須幫助眾生展開所有可能的道路,並指引離苦得樂之道。而非製造衆生罣礙~

※去追求一個聖人級,求不得的成聖煩惱。

※去斷除一個凡人界,斷不了的自然需求。

道士在道場所展現的 ~

必需是凡人能學習照作,運行自然而不迨的循環。不是只有無欲無求,不食人間煙火的出世行止。

必需讓人隨處逍遙快樂,讓生活與道合真。而不是唾棄不同道的家人與族群。

道士,必須讓人隨處自在,作回自己的主人

籙的種類有哪些?

籙的種類,從大的方面來講,分為“記錄”、“符籙”、“經籙”、“職牒”四大類。記錄是記奉道者名冊及諸天功曹之名;符籙是行法所專用,經籙是供籙生學習念誦的經懺,職牒是受戒的憑證。

籙的種類還有“童子籙”、“觀音籙”(指女童)、“預修籙”、“長生籙”、“拔亡籙”等等。凡可佩帶的籙,又稱佩籙,終生受用。

六、《正一修真略儀》的二十四品有哪些?

據《道藏》正一部《正一修真略儀》記載,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寶籙共分二十四階品,以應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二十四氣。這二十四個階品是: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仙靈百五十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三元將軍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天九鳳破穢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護命長生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宮捍厄八卦護身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太玄四部禁氣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龍虎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都章畢印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步星罡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天靈赤官斬邪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州社令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斬千鬼萬神籙
太上三五正一盟威九天兵符籙
太上九天真符籙
太上九天都統畢籙
太上華蓋斬邪籙
太上三五辟邪籙
太上三皇捍厄籙
太上諸度厄過災籙
太上解六害神符籙
太上女青詔書符
太上九光萬勝籙

古代道士從受百五十將軍籙始,最高的是《上清攝山精圖籙》。根據道士受法籙的高下,又授予不同的名銜。此名銜即表明所受法籙的品位。據《受籙次第法信儀》記載,職位次第是:①正一法位 ②道德法位 ③洞神法位 ④升玄法位 ⑤洞玄法位 ⑥五符法位 ⑦河圖法位 ⑧洞真法位 ⑨畢道法位。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積累德行的功用

老子曰:“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德為宇宙的功能及作用,道與德的關係是體用關係,德無道不立,而道無德不載。

世人對黃老之道有高度評價

“道”是五千年前黃帝提出的,沿至春秋時,老子降生著述《道德經》之後逐漸發展,而後普及於人類。先秦諸子百家“仁者仁”“智者智”,眾說紛紜。故序對各家有其評說,天下研究道的人們,都認為各自所學的是最高尚的。

不過,他們研究的是道的局部,而不全面。猶如人之眼、耳、鼻、口,雖然各有所明,亦有所用,而不能相通,是一曲之士也。而太史公對“儒、墨、法、刑名、陰陽”等家自其博而多慮、酷而博恩、殘而傷性、華而少實、繁而致惑之批評,唯獨對老子贊說:“使人精神專一,動台無形,旨約易操,事少功多,稱為大道焉。”

孫中山先生曾有這樣一句名言:“有道德始成國家,有道德始成世界。”此處講的“道”與“道德”之說均指黃老提出的這個“道”而言。由此可見,古往今來,無論是史學、文學、哲學、科學及政治家,都對黃老講的道有高度的評價。

道生天地萬物 其體性仍賦之於天地萬物

大道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它雖無形無名,在冥冥中運化萬物的功能,威力是無限的,任何有形事物是無法比擬的,天子皇權,得道多助;仕宦黎庶,失道寡助;山川動植,有道則生;胎卵濕化,離道即亡;遐邇高卑,貴賤賢愚,無一不在道中生息。故儒雲:“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但道生天地萬物之後,其體性仍賦之於天地萬物之中,往古至今無時不在,大寰宇內,遍處皆是。

人是萬物中的—部分,既然如此,人身中亦有道。人身中發出的喜怒哀樂,慮歎變執,姚佚啟態等百般情態,皆源於人身中稟賦一點虛靈不昧的真性(道)。道與事物之關係,如同人身的性與情態一樣,莊子把這種關係以南郭子綦與顏成子遊兩人,一席對話,用“人籟”“地籟”“天籟”作喻。“人籟”是用竹管做的樂器,因中空得氣,而發出五音;“地籟”是大地上各種不同的竅穴,一見吹風,就自然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這種情景如同人身性至動,百般情態產生,性至靜,其情態立忘一樣。那麼天地萬物與“道”之關係,就是如此。

百般情態無有“性”則不會產生,但無有情態,則性無處體現,沒有中空一氣,各種竅穴不會發出萬種聲音,同樣無有萬種聲音,無處體現中空一氣,這正如莊子說的“非彼(性)無我(情態及聲音),非我(萬物)無所取”。

德無道不立 道無德不載

老子曰:“道生之而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德為宇宙的功能及作用,道與德的關係是體用關係,德無道不立,而道無德不載。重修德可以平天下。天下每每大亂,導致兵戈四起,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皆因貪欲過度,不守本分,侵吞別國疆土、財富而致。

老子雲:“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體上天好生之德,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初天下如一家,萬眾似一人,各安本分。不因分外貪求而交爭。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國與國之際相安無事。如此,人類自安,四海寧靜,天下太平。《黃石公素書》雲:“德足以懷遠。”意即德行充實於內者,道的作用及人的精神似電波一樣,可流露發射於宇宙之中,它的神奇力量在無形中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人類懷慕悅之心,近者歸,遠者服。

重德可保身

老子曰:“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又雲:“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虎……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意即:德性純厚之人,心境恬淡無為,少私寡欲,心地善良,體性圓明,物我—體,無所不容,大慈大悲,其善良的精神資訊便應於外。德可以服眾,可以生財。因有德之人,以善處事,忠誠接物,聲望遠達,吸引萬物,人不招而自來,財不求而自來。

德能消除災障,解脫病苦

老子雲:“雖有拱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有罪以免邪?故為天下貴。”人之災障、病苦由何而生?是因為人之私欲太重,招來的災禍障礙。從政者,勾心鬥角,爾虞我詐;從商者明瞞暗騙,巧取豪奪,日夜糾纏不休,流吹欲海。以致氣血不暢,經脈瘀結,神志恍惚,幻覺頻生,內則百病纏身,外則處境艱難,人情乖戾。此時,太和真氣,自然注潤身心,驅遺鬼惑,安寂六根,人身百骸,九竅五臟,滯礙消除,煩惱之孽,眾苦罪源,悉皆除蕩,沉屙亦能自痊,塵勞溺可扶,—切災厄煙消雲散,逍遙人間,樂享天倫。老子曰:“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萬物由自然而產生,但天地萬物仍由自然而運化。所以生長、收藏、治亂、安危、成敗、興衰、吉凶、禍福均屬自然。自然也即老子廣義的道,在老子看來,是宇宙的唯一存在,是自為自在,獨立不改的。道、自然,就是自本自根的自主本體。

天地之自然

宇宙形成之後,自然形成天尊地卑的高下對仗之關係。然後隨太陽東升西降,月亮虧盈圓缺,陰陽進退,伸屈盈縮,紫微星居中天之上,鬥罡轉向,星辰運移,明生歲成。斗柄東指,天下皆春,陽長陰消,氣候溫和,萬物草木,隨之叢生;斗柄南指,天下皆夏,陰盡陽極,暴暑炎熱,萬物繁茂;斗柄西指,天下皆秋,陰長陽消,氣候蕭涼,萬物始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陽盡陰極,萬物收斂。故天空中,日月往來,風雲雷雨,自然始作。雷以動之,風以撓之,日以煊之,雨以潤之,萬物隨之。山石草木,生長收藏,飛禽走獸,生老病死,無一不在大化中生息。

這種造化,是天地之自然。天地運化,日月往來,無任何主觀意志主宰和操縱,而是自然而然,事物之自然。天地之間,一切事物變化生息均屬自然。飛禽生羽,自高飛翔;走曾四足,陸上行走。蛇無足仍可行,蜈蚣多足亦不累。物體構形,頭上腳下,胸前背後,兩臂左右。烏不染自黑,鶴不洗自白,均屬自然。

人生之自然

人之處世,禍福安危,因果自然。福在積善,禍在積惡。故常言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易傳》雲: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人的生命長短,健康病患,是與人們日常食息動止有自然關係,亦是自然形成的。肉膩大飽,酗酒酩酊,酸甘不調,沉滯酒色,流吹欲海,破傷元陽,神魂昏迷,五臟不調,六腑不泰,久持必病。人之喜怒無常,以致情緒失度,神經錯亂,氣滯不通,血礙不暢,百脈不調,表裡疾生,不能盡其天年,中道而夭。因之人的飲食必須生熟相一,五味調和均勻,飲食規律,興止謙柔,言談真誠,處事和順,如此日久,五臟清涼,六調調泰,骨骸之間通暢,氣血營衛不紊。自然體健而長壽,亨盡天年。由此可見,人之健康、病患、生命長短均與人之日常舉止生活有自然之關係。

自然是天地萬物的歸宿

自然是天地萬物的始母,亦是天地萬物的歸宿。故老子雲:“夫物芸芸,各複歸其根。歸根曰靜,是曰覆命……”這裡講的“靜”是指宇宙未形成之先的原始狀態,即無色、無味、無形之境地,“命”是天地萬類的生命淵源(自然)。常言道“由哪裡來(自然),最後仍向哪裡去(自然)”。

“中和”這一理念,早在黃帝時就涉及“和諧”思想,在他的著作《陰符經》中就明確地提出:“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即安。”“盜”之意是說:天地運化萬物的妙用,在不知不覺的冥冥之中,因在暗處運動,故稱盜。“宜”是“和諧”之意。這段話之大義是天地、萬物、人為三才,這三者之間互運關係達到宜(和)的境界,才能長治久安。老子繼承了這一思想,在《道德經)中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由此可見,宇宙之間,任何事物在發展運動中超越限度(中和)都會產生不良之結果。

故宇宙之間,森羅萬象,芸芸眾生,無一不在中和中生息。陰陽和諧,星辰循序,天清地寧,河海靜默,山嶽穩固,風調雨順,萬物繁榮;人類和諧,天下太平,四海寧靜,社會穩定;國政和諧,百官盡職,百工盡技,國運昌盛,民安物豐;家庭和諧,六親和睦,人丁興旺,幸福美滿,諸事有成,樂享天倫;人身和諧,百脈暢通,心曠神怡,延年益壽,愉快終生。(編輯:陶然。)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道教是中國唯一的土生土長的宗教,其創立後尊老子為教主,是繼承華夏民族古代原始宗教之血脈;是從敬天祭祖到殷商時代天神崇拜,春秋戰國的黃老道家,秦漢時期神仙方術以及民間信仰和東漢“五斗米道”,“太平道”一路走來的;是中國國人文化催生的。道教文化集中國古代文化思想之大成,以道學、仙學、神學和教學為主幹,並融入了醫學、巫術、數理、文學、天文、地理、陰陽五行等學問,內容講求長生不老,畫符驅鬼。中國傳統道教文化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當今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依然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無為而無不為”、“見素抱樸”、“上善若水”、“道法自然”等思想的積極因素,有益於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進而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文章標籤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為何“ 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發生”?

人的心情,許多是陰性的。

例如,害怕、自卑、擔心、不好意思、焦慮、無奈、煩心、緊張、慌張、懷疑、絕望、遺憾、失落、後悔、想不通、猶豫等等。害怕是促成,很容易招魔。人生害怕是一個非常招災的東西,大家千萬要高度警惕之。

有的人總說:“我省點錢,就是怕以後得個病什麼的,好給醫院送去。”結果,就真的給醫院送去了,這回人踏實了,“因心結後果。”有的女人,特別害怕自己丈夫有外遇,結果害怕多了、久了,這個心緣生成了,丈夫就真給找上了。

害怕就是詛咒,害怕就是懷疑,疑久必生真。

有的人走夜路害怕,有的人晚上在家害怕,有的人看見蟲子害怕等等。一般擔心、膽小怕事的人,非常容易得腎病、心臟衰竭、容易怕冷、冒涼風、身體乏力、腦子迷糊、痛經、低血壓等,一生大多是不得志的命運。

民間也認為:凡是膽小怕事的人,還特別容易招惹附體。大凡陰魔總是喜歡膽小害怕的人,人的疾病本身就是有魔性的,你越害怕越厲害,正氣出來了,它就會退卻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凡是附體,大多是污濁的,務必要盡可能予以清除乾淨。

怎樣才能有效地清除?

“我不應該生氣。”“我不應該怨恨人家。”“我不應該擔心、害怕。”

有的人說參不掉,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參透,真參透了,就一定會被清除乾淨的。怕心生魔緣。心情不生,萬魔自滅。如果人的害怕心,加上怨恨心和懷疑心,三者相合就是精神病了。害怕心加怨恨心兩個相合,就會容易招附體病。

在人生中,我們一定要戒除掉懷疑心,寧可把別人總往好處想,也絕不要總往壞處去想。哪怕這個人真的是很壞,也一定要努力把他往好處想,這才是人生致福之道,這才是人生改心換命之途。

膽小怕事的人,通常一生會不得志,還極其容易受人欺負。只有光明正大、正氣十足的人,才不會招惹任何的邪魔與歪道。一個人的內心,如果總是能光明正大,看得破、放得下,那是多麼的自在舒服,哪裡會有什麼疾病發生?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