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太子洞蜜蜂道人“賈爺”

武當山“賈爺”:“道法自然,我們無時無刻都在修行”

來到武當山,許多遊客除了感受道教文化、欣賞武當美景之外,也抱著尋仙問道的想法,渴望一睹武當奇人。

  在武當山,有一位道長曾被央視、鳳凰衛視等眾多著名媒體聚焦報導。他就是隱居於武當山太子洞的賈永祥道長,大家都親切地稱呼他為“賈爺”。

 隱世道長仙風道骨

 農曆三月三,春雨紛飛。武當山紫霄宮背倚展旗峰,穿過宮殿,只見在展旗峰的半山腰,靜立著一座斑駁而古樸的石門。穿門而過,是一段曲折的山路,路的盡頭又是一座極具年代感的木門。打開木門,可以望見懸崖峭壁上一條窄窄的過道,太子洞就在對面。

  太子洞是一個天然洞穴,洞高約10米,寬約15米,相傳是靜樂國太子、真武少年時修真的地方。太子洞里安放著一座元代的小石殿,殿內供奉的是真武大帝青年時代的塑像。

 群山環繞著這座天然洞穴,洞穴頂處一汪清泉涓涓流下,正好落在下方的一口古井之中,這裡正是太子洞的用水來源。

  一位仙風道骨的老道長坐在洞外,與遊人們交流著。圍坐在他身邊的遊客們,都顯得畢恭畢敬。面對遊客們的各種問題,他談笑風生,思維敏捷。他就是獨守太子洞20多年的賈道長。

  在武當山,不論乾道、坤道,有德行的人,都被尊稱為“爺”。因此,大家都尊稱他為“賈爺”。

 賈道長年事已高,但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多少歲了。因為,道不言壽。如果有人問“賈爺”歲數,他總是笑臉相迎地回答:“我還是一個小孩子。”

  雖然過著隱居修行的生活,但是賈道長平日里讀書看報、聽電台節目,還做一些筆記,信息並不閉塞。記者來到太子洞的時候,賈道長正在看近期的《十堰晚報》。

  評價起《十堰晚報》,賈道長說:“辦得好,辦得好。主要是把上下的聲音都集中起來,上下的綜合起來。這叫上呼下應,你沒有下面的聲音,不叫上呼下應。”

在方圓八百里的武當群山,歷代修建了無數道教廟觀。在眾多的古建築群中,太子洞是一個不被注意卻又非常重要的地方。許多遊客慕名找到太子洞,常常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穫——心靈的昇華。

 

 為何有眾多遊客慕名前來?

  原來,早在11年前,中央電視台推出的《再說長江》欄目火遍大江南北,其中的第21集《道化武當》,就講述了隱居於武當山太子洞的賈道長的日常生活。隨著《再說長江》的熱播,賈道長也被更多人熟知,不僅全國各地的遊客慕名而來,2015年鳳凰衛視攝製組也前來拜訪賈道長。

  眾多電視節目不僅聚焦賈道長自創的養生術,也關注他的修行生活,其中頗為有趣的,就是一群可愛的蜜蜂陪伴賈道長的故事。

 在節目畫面中,賈道長打開自己的碗櫃,就能看到飛舞的蜜蜂。對於這些不請自來,甚至反客為主的小傢伙,賈道長十分坦然:“這是我的護法,我的朋友。它們不光在這裡,那上面也有蜂窩,它們是維護我的。我覺得它們是我的朋友。它們自己找的地方,屬於自然,很自然。”

  賈道長和這些蜜蜂共同生活了10多年,彼此間已經習慣。為了方便蜜蜂出入,賈道長還刻意在碗櫃上鑽了4個孔,但是蜜蜂們似乎還是喜歡自由地往來。偶爾會被蜜蜂叮咬,賈道長說:“其實蜜蜂也是捨己為人,它不會無緣無故地叮人。一旦叮到你身上,你就祛除風濕了,蜂療可以治風濕。”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太子洞時,沒有覓得蜜蜂的身影。賈道長笑著說:“也不知道是哪位導遊,帶著它們出去旅遊了。”詢問賈道長是否知道蜜蜂何時飛走,他風趣地說:“不知道,當時它們也沒給我打招呼。”這樣的坦然,也許就是傳說中“天人合一”的境界。

 峭壁穴居道法自然

 賈道長並非一位高冷的“高人”,對於慕名來到太子洞的遊客,他總是笑臉相迎。“孩子們,既然來到這兒,就來拜拜太子爺吧。”這是賈道長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遊客們或許不知道這位老道長出家的故事。賈道長名叫賈永祥,1984年在武當山玉虛宮出家,那時他沒在宮觀裡住,而是在龜亭里安家,在山下的菜園裡勞作。

  5年後,賈道長從玉虛宮上山來到紫霄宮,照顧吳理銀道長。老道長仙遊歸天后,他才隱居於太子洞,至今也有20多年了。

  出家人沒有退休之說,賈道長一直堅持值殿。和其他道友一樣,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堅守清苦,不食葷,不婚戀,持戒守律,清心寡欲,青燈為伴,獨善一生。

  不少人好奇,覺得賈道長為何堅守在這裡20多年,隱居的生活是否苦悶?賈道長總是笑答:“怎麼能說苦呢,安安靜靜地在自然深處修行,這是一件好事啊。”

 也許這就是道家所說的道法自然,接受所處的一切,順著環境變化而變,融為一體。

 對於普通人的生活追求,賈道長有自己的理解:“我覺得能付出就是我的幸福。只要能付出,我就健康,什麼時候付出不了了,那就不健康了。別的不是我的,我沒什麼追求。”

 談到尋常人的日常煩惱,賈道長表示,所有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好與壞,美與醜都是分不開的,俗世間的種種只是人們自尋煩惱罷了。

 

慈悲為懷行善積德

 從古至今,道家思想在中華歷史風雲中流淌,時至今日,“道法自然”的魅力仍然未減。

 春季,武當山風雲變幻,時而春雨綿綿,時而春光燦爛。只要山中騰起雲霧,就會恍如仙境,山巒疊嶂,浩然縹緲。同樣飄渺的還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道家哲學,猶如獨守山洞20多年的賈道長。

  不少人向賈道長詢問,何為道家經常提及的“道”?賈道長說,道家所提及的“道”不是能用言語表達清楚的,這是要靠人用心去悟。領悟到事物的真諦,人就找對了正確的“道”,領悟錯了,那就需要多走點彎路。

  賈道長講到自己的感悟,“其實還是一個信仰問題,我們信仰什麼就有什麼,不信仰就沒有,要以慈悲為懷,行善積德。”

  天天都有許多人來到太子洞和賈道長聊天,山下的事他都了解。“有些人認為,我們道人應該不理俗世。出家人與世隔絕,我認為是不對的,站在我的角度來說,我是中國公民,站在公民的角度來說,我應該愛國。”

  賈道長寫了多本書籍,印刷後放在洞內,供人們免費領取。記者翻開一本《和諧與修行》,扉頁上是賈道長題寫的一首短詩《和諧為貴》,內容短小精悍:“忍人讓人,非我怕人,饒人是福;知事熄事,太平無事,省事為高。”

  關於眾人諮詢最多的修行,賈道長在序言中寫道:“修行絕不是掛在嘴巴上的二字,而是要在行動上公開表達出來……只有公開的修行,公開的實修、與眾同行。無論你官職多高,只要不折不扣地按照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個大修行人;一個真正修行的心就是拿著掃帚去掃垃圾,把自己當做為人民服務的勤務員,同樣是在修行;所以我認為天下無處不是修行點,世間無誰不是修行人。”賈道長就是用這樣質樸、通俗的語言,解答我們認為高深、晦澀的難題。

 “人生是需要感悟的,並不是通過某位道法高深的聖人指導而過上想要的生活。順其自然地體會身邊發生的一切,感受事物的因果,這樣最終找出做事的方法,這才是人生的''。”言語之間,賈道長為我們這些“迷失”的人們指點了迷津,這正是他做事的方法,更是他的“道”。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