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在越南的流傳及啟示

發源於中土的道教,雖然主要流傳於我國境內,但在歷史上也曾影響到周邊國家民族,如日本、高麗等地,這已為教內外所熟知。

而同受中華文化影響較大的越南,也曾吸收道教信仰與文化,但由於地處東南亞,較少受到關注。而其在越南的傳播及最終的沉沒,也有許多引發今人思考之處。

越南河內的真武觀

在秦漢至唐代的長時期內,越南地方大多受中國統治,期間有內地百姓向南移民,也把道教信仰帶到越南地區。

東漢順帝時,祖天師張道陵在四川創立了五斗米道教團,未幾,史料中就出現了道教流入越南地區的記載,建安六年(201年),張津受命為交州刺史,此人“好鬼神事,常著絳帕頭巾,鼓琴燒香,讀道書,雲可以助化。”

其中所謂“絳帕頭巾”,乃是早期天師道的重要標誌,而“讀道書”、“燒香”等則直接表明了他的道教信仰,“雲可以助化”更說明此人還在當地積極推動道教傳播,以期達到化民成俗的效果。

漢末中原戰火紛飛,而偏遠的交州卻較為安寧,不少中原人士前往避難,如《三國志·士燮傳》有載,繼張津任交州太守的士燮,“中國士人往依避難者以百數”。

《牟子理惑論》也提到:“是時靈帝崩後,天下擾亂,獨交州差安。北方異人咸來在焉,多為神仙辟穀長生之術,時人多有學者。”可知不少道教人士南來,並將道教修煉之術帶入當地,還受到追捧。

如被陶弘景載入《真誥》的天師道世家之名士許靖,就曾遊歷交州,並受到當時交州太守士燮的敬重厚待。葛洪的《神仙傳》則記載了當時有異人董奉也往還於交州一代,曾用藥丸救活中毒身亡的太守士燮。

此後曾任交州刺史的陶璜、杜慧度等人,都出身尊奉道教的望族,他們結交異人,憑藉自身的地位聲望,推動了道教在當地的傳播。

東漢末名醫董奉醫治好了交州的諸多要人,從而推動了道教在越南的傳播一些名道也來到交州一帶傳道。如東吳虞翻,通易經醫術,因得罪孫權而被流放交州,在此十餘年,“講學不倦,門徒常數百人。又為《老子》《論語》《國語》訓注,皆傳於世。”葛洪也曾多次到達當地。

據陳國符先生考證,葛洪二十多歲時就曾遊歷各地,達到廣州、交州一帶,甚至到達越南南部地區。後受到舉薦入朝為官,他卻以年老為辭,請求擔任勾漏令,該地在今越南寧平省安慶縣與南定省豐盈縣交界附近,因聽聞當地盛產丹砂,“導仙服食之藥、長生所保之石,實無求不有”。

雖然因為廣州刺史鄧岳的挽留而並沒有到任,但據今人的研究,他在越南一帶的遊歷確是真事,因為《太清金液神丹經》及《抱朴子》中記載了東南亞一帶的許多信息。

而元興元年著名的孫恩起義失敗之後,其妹夫盧循繼續率領起義軍征戰於東南一帶,也曾到達交州等地,並有名李脫者帶領當地道教信徒相應。

有學者認為此人乃係當時的“李家道”之流。雖然起義最終失敗,但此事說明當地已經有了不少信徒,道教已經傳播開來。

李唐王朝奉道教為國教,道教也因此在其統治範圍內大為盛行

到隋唐時期,道教趨於成熟,也更多的流向南方。咸通年間,有擅長仙道法術的高駢,擔任靜海節度使,鎮守安南地區。此人信奉仙道,並施行法術。在任時重用道士,熱衷於齋醮科儀、朝拜鬼神、燒煉金丹。

唐王朝以道教為國教,多位帝王曾多次下詔在全國各地修建宮觀、廣度道士。當時隸屬中原的越南,也因敕令而修建了不少道觀,現在可考的尚有數十處。唐德宗年間,有安南人姜公輔,通過科舉考中進士,進入朝廷中樞,曾任宰相之職,後自請為道士。

唐末中原戰亂,越南地區趁機獲得了自主,該地區道教的發展也隨之更多受到越南政權和國情的影響。在越南立國之初的丁(968980)、黎朝(9801009),道教受到統治者的支持。

丁先皇(924979)作為越南開國之主,就對道教崇奉有加,他曾經朝拜寧平省的天尊洞,在其間重塑神像,供奉玄天上帝。又模仿中國的宗教管理模式,在越南政府中設立道官系統,立有“道錄、威儀、都官”等職務,並敕封高道。黎朝的君主們也繼承了這些做法。

在越南真武信仰一度十分流行

此後建立的李朝,其太祖李公蘊(9741028),是福建人的後裔,知風水之學,並據此將首都簽到大羅城(即今河內),又修建真武觀(此觀今存河內西北部),並派人北上中國祭祀后土皇地祇。

又於1011年(李朝順天二年)在都城修建太清宮,此宮後長期作為越南道教舉行盛大活動的場所。數年後,李太祖又“度京師千餘人為僧道”,還向宋真宗啟請《道藏》經典,宋朝從其所請。

此後李朝的太宗、聖宗、仁宗、神宗、英宗、高宗等都有好道之舉。

太宗曾將禦衣賜予助其登基的道士陳慧隆,聖宗常行齋醮祈禱,並到多處宮觀祈雨。仁宗則不僅修建多處道觀,常行齋醮法事,還與道教人士談玄論道,切磋學問。

神宗更下詔免除道士的勞役,並督造殿堂、金銀神像,多次巡幸宮觀,舉行齋醮。英宗也曾臨幸道觀,舉辦道場科儀,像道教尊神祈雨等。

高宗則更進一步把道教(與佛教)納入科舉之列,道士可以通過科考入仕。李朝這種將三教列為科考內容的做法,是其與中國科舉制度的重大差異之一。

撫今追昔,有一些經驗教訓是值得引起注意的。道教自進入越南地區,一方面始終停留在依賴技術生存的層面上,如齋醮科儀、風水玄學等,這些道術或曰方術,只能用於解決某些具體問題,卻不能解決精神世界的問題。

另一方面輸入了一些神靈崇拜,但在多神信仰的氛圍中,對神靈的崇拜與鬼神迷信沒有區別,不過是在迷信的萬神殿又多了幾個人偶。

這兩方面都不能帶入一套完整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人產生信念上的認同,從而委身信仰。這就使得其社會基礎極為薄弱。

進而,由於道教的輸入大體停留於神靈、民俗、道術的層面,自身無法建立團結穩固的教團,在下層無法組織起信徒群體,在上層則高度依賴於政權。

官方支持則熱鬧一時,官方打擊則毫無自保之力,只能任其宰割(道教流入高麗,最終歸於消泯,也有同樣的緣故)。這是值得今天引以為鑑的。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