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門十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現代意義

我為大家講《道門十規》。我想,《道門十規》對於各位並不陌生,尤其是對於我們正一派道友來說。

那麼,《道門十規》是一部什麼樣的經書呢?

我們認為:

《道門十規》是明代四十三代天師張宇初的重要著作。

《道門十規》也是一部十分重要的規戒著作。

《道門十規》更是一部整頓明代道教的綱領性文件。

張宇初天師稱其所著述為《道門十規》。當然,這就是表明《道門十規》的主要內容是十個方面的規戒:這十條規戒,大致包含了當時道教徒信仰生活的各方面內容。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張宇初天師的《道門十規》,是根據道士信仰生活的內容,針對明代道教的實際情況,制定的新的規戒。

我們就「十規」的主要內容及其現代意義作一簡要介紹:

1.《道門十規》第一規,為「道教源派」,講的是關於道教的宗派源流。

首先,張宇初天師強調道教的「源」。他說,道教是:「始自太上三代之前,則黃帝問道廣成子,即太上也」。太上就是太上老君。太上在不同的時代化生為人,降於人世。黃帝時代的廣成子就是太上的化生。周文王時的老子也是太上的化生。「其所著作道德上下經」,指的是老子的《道德經》,是道教的主要經典。這就是道教的源。也就是說,真正的道教應該是以太上為教主,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其次,張宇初天師強調道教的「流」。所謂「流」,就是從源頭上發展和變化出來的派別。這些「流」,張宇初天師將它們區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思想家,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道家」。另一部分是宗教家,用我們今天的說法就是「道教」。在張宇初天師的心目中,道家和道教是處於同一個根源。而且,在道教中間,不管是道教哪一個宗派,也不管是什麼道法或道術,只要是不離開太上立教之本的,都是道教的組成部分,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道教源派」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

我們認為:就是要求我們學道之人一定要知道道教的「源」和「流」。因為,對於一個初學道的人來說,接觸的只是道教的一個教派,一種道法或道術,也就是「流」,起初學到的只是道教的「末」。如果我們只知道自己的度師是誰,只是知道經懺怎麼拜,如果我們不清楚道教「源」於太上,道經源於《道德經》,那麼就會忘記道教的根本。所以,張宇初天師明確提出:道教的宗派很多,但是它們的根源是一個。因此』不論是哪個道派的學都要記住根本,學習根本,而不能迷失根本,忘記根本。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一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二規:

2.《道門十規》第二規為「道門經籙」,講的是道門的經和籙。道門的經典很多,各種經典的內容也各有側重。道門中人應該如何讀經、念經。

首先,張宇初天師說:「太上三洞諸品經典,乃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太上道德天尊金口所宣,歷劫相傳,諸師闡化」。這段話說明,道教的三洞經典,都是道教的最高神靈——三清傳授下來的。「歷劫相傳」,就是經過了非常長的傳承時間。「諸師闡化」,意思是神靈傳授後經過了道教歷代師長的闡述和演化。

接著,張宇初天師從兩個方面來說明「道門經籙」。

一方面,從經典的作者角度來說。「若元始說經,當以度人上品為諸經之首;靈寶說經,當以定觀、內觀為要;太上立教,當以道德、日用為規」。這裡的「度人上品」就是《度人經》,該經要求學道之人要勸善度人,齋戒頌經。「靈寶說經」,指的是靈寶天尊說的經典。「太上立教」,就是指太上老君說的經典,指的是《道德經》。道教立教,就是以《道德經》為主要經典。

另一方面,從經典的內容角度來說。「內而修己,則虛皇四十九章經、洞古、大通、生天、清靜諸經,最為捷要。外而濟世度幽,則黃帝陰符經、玉樞、北斗、消災、救苦、五廚、生神諸經,玉樞、朝天、九幽諸發起,是皆入道之梯航,修真蹊徑」。在這裡,張宇初天師將經典的內容區分為用於「內而修己」和」濟世度幽」兩類。

我們誦念經仟,既是自身修道的功課,又是為了服務社會和信徒,實現濟世度幽的目標。

既然經文是神靈所授,因此,對於經文首先要有一個態度。張宇初天師說:「從道之士,先當恭敬神明,焚修香火,積誦經誥,皈依大道」。這就是說,一個學道的人,首先要恭敬神靈,燃點香火,念誦經文,皈依大道。張宇初天師還引用經文的話,「一切神仙真人,皆以無上要言得成道果」,引用了師傅的話,「經以斂心,經以著念,使晨夕能焚誦不輟,消除魔障,增廣道緣,誠為方便中第一事也」。說明是所有學道之人修成道果的必由之路。

張宇初天師還講到如何念經?他說:「凡持誦之士,必當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誠如對越上帝,默與心神交會。心念無二,句字真正,調聲正氣,神暢氣和」。這就是說,學道念經,一定要齋戒身心,洗心滌慮,存神默誦,就好像面對上帝一樣,默默地與天神交會。這樣,學道人的心念就不會有二意。每一句、每一個字都念得實實在在。同時,念經的聲音包含著「氣」。「氣韻」就會與自然交融,使天地得到中和與平安。。念經還可以教化人民,民風善良,還可以匯集福氣,消除災禍,使生死都得到恩惠。

接著,張宇初天師又講到「籙」,他說:「其太上諸品經籙,若祖天師所受,則盟威、都功;葛仙翁所受,則中盟、四仙;茅真君所受,則上清、大洞」。這裡所說的「籙」,就是各派道士學道層次的標誌或者證明。學道的人,根椐學道的時間長短、內容深淺,由各派授予相應的「籙」。他還說「符籙彌多,皆所以福國裕民,寧家保己」。這就是說,各種符籙的功能是一致的,使國家興旺、人民富裕、家庭祥和安寧、自身健康平安。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二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三規:

3.《道門十規》第三規,是「坐圜(音還〉守靜」,「圜」的意思是封閉而環繞起來的地方。這一條講的是關於內煉修持。

《道門十規》稱:「坐圜守靜,為入道之本,』。張宇初天師把「坐圜守靜」提到了「入道之本」的高度。這是為什麼呢?張宇初天師認為,太上創立道教的目的是為了度人,為了使人超脫人世間的煩惱,徹底地明白生死的道理。如果一個學道的人不能明白人生的真諦,不能徹底明白「性、命」的由來,那麼他就不是真正學道的人。針對當時有人認為正一派道士只知科儀,不重修持的觀點,張宇初天師指出,正一派道士也修「性命」,也要「坐圜守靜」。

在這裡,張宇初天師認為:道教各派都以修煉性、命作為基本內容。全真派如此、正一派也是如此。道教雖然有齋醮科儀,但是齋醮科儀也是「性、命」修煉的內容。一個道士做齋醮科儀,修煉自己,方便別人,救濟幽魂,度化信徒,如果沒有修煉「性、命」的根基,怎麼可以做到功行兩全呢?這就是說,一個正一派道士,除了齋醮科儀,也要修煉性命。這樣才能修己利人,功行全備,達到濟幽度顯的目的。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坐圜守靜」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三點:一是要堅持誦念經文,並將誦念經文作為自覺提高信仰、堅持信仰的一種手段。二是念經要用心念。要「心到」,就要理解經文、學習經文,還要研究經文。三是念經必須要虔誠。四是正一派舉行齋醮科儀,同樣是進行修煉。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三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四規:

4.《道門十規》第四規,是「齋法行持」,講的是關於科儀齋醮。

「齋法」,顧名思義,就是說齋醮之法,也就是道教儀式之法。張宇初天師指出,道教的齋醮科儀來自於古代祭天之儀。他說:道教科儀「自靈寶天尊受元始說經以來,為立教之本」。這就是說,道教的齋醮儀式起於靈寶派,而靈寶經典來自於靈寶天尊。靈寶天尊編定了道教科儀,以此作為立教之本。

接著,張宇初天師列舉了靈寶派的著名高道,其中有「太極徐真人、仙翁葛真人、朱陽鄭真人(鄭隱)三師」,以及「杜(杜光庭)、葛(葛洪)、陸(陸修靜)、寧〔寧全真〉、項(項舉之)、寇〔寇謙之)」六位高道。張宇初天師認為,上述「三師」,對於靈寶派的創立作出了傑出貢獻;六位高道對於道教的科儀齋法有傑出的成就。

張宇初天師列舉這些在道教歷史上有貢獻的高道,是要說明道教儘管有許多派別,但是,「派雖不同,其源則一」。正一派、全真派的科儀齋法,不論有多少差別,他們都是從一個源頭上產生出來的。於是,張宇初天師進一步指出:「凡行持之士,必廣參博究,務明性命根宗,累積真功實行」。這就是要求,後世道士,一定要學習研究,一定要了解性命的根本和科儀的宗旨,累積真功,並付諸於實踐。

同時,張宇初天師還批評有些道士在科儀壇場中不遵守規戒的做法。他指出:科儀壇場必須要法像莊嚴、清靜肅穆。如果我們舉行科儀不是以誠心恭敬、清潔莊嚴為本,只是追求鐘鼓熱鬧,講究殿堂布置豪華蛘艷,又在殿壇里說話喜笑,舉動輕浮,那麼道士怎麼能夠去與三界神靈相溝通。如果這樣,不僅不能感召神明,帶來吉祥,而且反而增加自己的罪業。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齋法行持」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二點:一是齋法行儀,各派雖有不同,但是所有派別的科儀,就其根源而言是相同的。因此,不管是開玄旅別的科儀,我們都應該虛心學習。二是齋法行儀,必須按照道教教義和道門規範,嚴格遵守壇場規戒。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四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五規:

5.《道門十規》第五規,是「道法傳緒」,講的是道法傳承以及道門應該如何傳承道法。

關於「道法傳承」,張宇初天師指出:不論是科儀道法,或者是內修道法,道法都有一定的傳承規矩。學道的人,一定要按照傳承系統才能學到正統的道法,不然就可能走上旁門左道。特別是神霄派和清微派的道法,有許多口口相傳的秘談,如果不依據傳承就不能得到真傳。

至於如何傳承道法,張宇初天師認為:傳承道法必須要有嚴格的師承關係和嚴格的道教規戒。他說:「凡行持之士,必有戒行為先,次以參究為務」。也就是說,一個行持的道士,首先應該遵守道門的規戒』然後參訪名師,學習道法。

接著,張宇初天師批評當時道門中一些不正之風。一是追逐名利。指出:有些道士只是追求名聲和利益,而不參拜神明,更不認真修持。這種人雖然已經有了道法傳承,但是,這種人不過就像商人中的小販子一樣。二是誇耀虛榮。這種人認為受籙一定要高,任職一定要大。他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誇耀自己。他們總是吃喝玩樂,自以為是,攻擊別人,怨天憂地,永不滿足。張宇初天師批評他們同社會上的神漢巫婆沒有兩樣。三是欺詐民眾。張宇初天師說:這種人常常過於誇耀符咒的靈驗,迷惑別人,有的甚至招搖撞騙。這種行為,實在是既有誤於祭祀和祈禱,也嚴重違反了道教的規戒。

那麼,張宇初天師的「道法傳緒」,對我們有那些啟示呢?我們認為至少有二點:一是在道法傳承中要提高識別能力,以防止傳承中譜系的混亂。二是要保持正統的道法。道教的道法是有一定的規範的。無論是清微派,或者是神霄派,其道法都是按照一定的譜系傳承下來的。因此,我們一定要保持道教的道法傳承有序、傳承正統。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五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六規:

6.《道門十規》第六規,是「住持領袖」,講的是住持領袖的條件以及如何做道門領袖。

所謂「住持領袖」,顧名思義,講的就是宮觀的領袖,因為,「住持」是道教正一派宮觀的領袖專門名稱,相當於全真派的方丈。

對於「住持領袖」的要求,張宇初天師明確指出:「凡名山福地,靖廬治化,叢林宮觀,住持之士,或曱乙往返,或本山推舉,必得高年耆德,剛方正直之士,言行端莊,問學明博,足為從林之師表,福地之坂依者為之」。也就是說,不論宮觀大小,凡是擔任住持,有的出於甲乙兩地的互調,有的由本山推舉。所有擔任住持的人,一定要有一定的年齡,有崇高的德行,為人正派,言行端莊,博學多能』足以成為修道之士的榜樣』又被眾多的普通道教信徒崇拜、願意皈依的人。張宇初天師說,只有這樣的人擔任領袖,才可以成為後進者的榜樣,使修道的人有了一個準則。

同時,張宇初天師還要求「住持領袖」,要有優良的道風。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要做到四點:一點是要保持個人的清白,不效世俗;二是要保持作風的清白』艱苦樸素;三是要保持處世的清白』能上能下;四是要保持持戒的清白,嚴格遵守道教規戒。

張宇初天師心目中的「住持領袖」,應該說具有一定的針對性。我們今天的道觀管理體制是民主管理制度,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道士都有可能成為領袖。住持領袖和普通道士的地位是平等的。當然,因為住持領袖和普通道士的地位不同,工作要求不同,所以』對住持領袖的要求自然應該更高一點,要求也更嚴格一點。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六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七規:

7.《道門十規》第七規,是「雲水參訪」,講的是出家道士為什麼要雲遊,以及如何雲水參訪。

「雲水參訪」,這一條規戒是對於出家道士說的。說到正一派道士,大家就認為是有室有家的道士。其實,歷史上的正一派也分為在家和出家兩種。出家道士,以四海的道觀為家,因此,出家道士都要雲水參訪。在這裡,張宇初天師明確指出,一個雲遊的道士,雲遊到-個道觀里,首先要參拜本道觀各殿的神靈,同時又要訪問各地高道和同道,尋師訪友。當然,我們今天的在家正一道士,同樣有外出參訪的機會,其目的也是為了尋師訪友。因此,我們應該同樣需要遵守一個道士在尋師訪友中應該遵守的規戒。

首先,張宇初天師指出,學道之人,要「以清靜為本」。要不斷「操修戒行,磨練身心」。拋棄人生的諸多慾望,因為,慾望是人生苦惱的根源,所以,對於學道之人來說,是要引以為戒的。

其次,張宇初天師對於「雲水參訪」者的要求是「忍辱藏垢,言行謙和,卑下柔弱,精神純一,心存柔遜,性戒剛強」。這就是說,雲水參訪的道士,要忍受社會上不理解的屈辱,能夠吃得起各種苦難。說話和做事都要謙虛和順,對人能夠以卑賤的地位和柔弱的態度去相處,其精神能始終保持純真單一,心中保持柔弱和謙遜』性格也切忌過分剛強。

同時,在本戒中,張宇初天師還有對「雲水參訪」內容的要求,還有對生活的要求』也有對選擇朋友的要求等等。所有這些要求』對於我們今天的正一派道士同樣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因為,張宇初天師在這裡特彆強調了一個修道之人需要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不怕吃苦的精神,不務名利的精神,磨練身心的精神。這種精神是一個學道之人應該具備的。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七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八規。

8.《道門十規》第八規,是「立觀度人」,講的是立觀的目的是為了度人,以及如何度人。

所謂「立觀度人」,「立觀」就是建立道觀,「度人」就是度化信徒。張宇初天師說:「凡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古蹟靈壇,皆古昔仙真靈跡去處,其欲香火綿遠,必以度人為先」。這就是說,道教的名山洞府』洞天福地和古蹟、神靈的壇場,這些都是過去神仙真靈的地方。這些地方要香火持久傳承』道觀就一定要以「度人」為首要的任務。

至於,度什麼樣的人,張宇初天師說的很明白,就是要度「資性淳良」之人,也就要求被度的人品質淳樸、優良,這樣才便於教海。同時,張宇初天師還明確指出,對於那些雖經度化,但仍不守道教規戒之人,要進行嚴格處理。他說:對於那些「博弈肆酒,交友姦邪」,「追逐名利,貪迷富貴」和「日墜祖宗基業」者,「輕則議罰」,「重則一遵戒條,下山除籍」。這就是說,有的道士賭錢酗酒,有的道士結交品行不良的朋友,做違法的事情。有的道士沉浸在追求名利的慾望之中,他們貪圖富貴,追求享樂的繁華生活,不探究和繼承道教的清靜無為的家風,一天天將道門傳下來的家業毀滅掉。對於這樣的學道人,過錯輕微的要加以處罰,過錯嚴重的就要遵照道教戒條,驅逐下山,趕出道門。

這條規戒,張宇初天師說的十分明白』就是要如何培養道門合格的接班人問題。「立觀度人」是關係到道教生存與發展的根本大事。當然,我們今天理解張宇初天師的「立觀度人」,還應該更廣泛一些,我們不僅要度化道門中人,為道教培養更多、更好的接班人』而且還要度化社會上廣大信仰道教的人,對他們進行引導和教化』一方面使他們更好地純真信仰,自覺地走「愛國愛教」道路,另一方面,正確引導他們積極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作貢獻。因此』這條規戒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八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九規:

9.《道門十規》第九規,是「金谷田糧」,講的是道觀置辦產業的,以及如何管理道觀的產業。

在這條規戒中,張宇初天師集中闡述了道觀里經濟活動方面的戒律。所謂「金谷田糧」就是指維持宮觀道士日常伙食的經濟來源和管理。

那麼,為了維持道觀的正常活動,道教宮觀的經濟應該如何管理呢?

張宇初天師首先提出了「機構設計」問題。他說:「其常住庫堂,設職管紹出納。其各察院,宜遵常住定規」。意思是說,在宮觀內要設置兩類機構,一類是庫房,庫房裡要設立各種職務來管理錢財和物品的出納。另一類是寮院,是宮觀的管理部門。其次,張宇初天師又提出了關於「管理人員」問題,他要求:庫房等有關錢財和物品等部門由宮觀的主要領導直接管理。同時,張宇初天師還談到道觀財物管理方面的一些原則,主要有三點:一是道觀的錢財主要應該用於道觀的維修和保養;二是宮觀的經濟要為道觀和道眾的生存謀利;三是宮觀的管理必須要創造一種相互幫助、注意節約、大公無私的風氣。

儘管,當今的時代同張宇初天師的時代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張宇初天師在這裡所說到的道觀經濟管理的三個原則,對於我們今天的宮觀管理還是有積極作用的。

以上,就是《道門十規》「第九規」的主要內容。

接下來,我們講第十規:

10.《道門十規》第十規,是「宮觀修葺」,講的是名山福地的宮觀要修葺維護,不能使其傾廢。

宮觀是道士學道、修道和舉行宗教活動的重要場所,因此對於宮觀的維修和保護是道士的重要職責所在。張宇初天師說:「其各宮觀,若殿宇、法壇、齋壇、官舍、雲壇、道館、兩廡、庖、庾,所無可無」。這就是說,對於一個宮觀來說,殿堂、法堂、齋堂、官舍、雲壇、道館、兩邊的來廊、廚房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這樣建置的道觀才是功能齊全的,也是符合道教規範的。當然,現在一些小道觀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接著,張宇初天師對於維修道觀需要傲的一些準備工作也提出了具體要求。首先,要積聚一定的財力;其次,是要配備專門管理維修的人員;三是要恪守道門規戒。張宇初天師提出這三條原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宮觀維修的質量,確保修建工作的順利進行;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更好地防止在道觀維修過程中「收受賄賂,中飽私嚢」現象的發生。

對於在道觀維修過程中出現的違規行為,張宇初天師也明確指出,應該加以處理。他說:「同處職眷,遞相覺察,聞於道司,舉行定奪」。意思是,共同工作的人員,一個一個陸續有所覺察,就要報告管理部門的機構,由道司來決定處分。正因為如此,道門需要嚴格的紀律,需要有規戒制度來約束道眾的行為。所以,張宇初天師告誡我們學道之人,一定要道心堅定、奉道行事。

通過對張宇初天師《道門十規》的學習和認識,我們認為《道門十規》至今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特別是對於當前加強道教信仰建設、組織建設和道風建設更是意義重大而深遠。

為此,1995年中國道教協會恢復「正一派授籙制度」時,選編的《道教正一授籙傳度經教集》中,就收有張宇初天師的《道門十規》。據該《經教集》的《後記》中稱,編選這部經典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使正一道士「從中增進對道教教義規範的覺悟,提高自身的素養」。因此』這是道教徒提高自身教義規範的覺悟的重要著作。

我們今天的道士,都肩負著道教承前啟後的歷史責任。只有嚴格遵守規戒,整頓道風,不趨名利,扎紮實實地弘道立德,這樣才能上對得起祖師,下對得起後輩,才能真正服務社會,造福人類。

以上,就是我對《道門十規》主要內容的簡要介紹,希望對大家有用,謝謝!

 

arrow
arrow

    盧圓熹道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